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

合集下载

土地整理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及应用

土地整理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及应用

1 土地 整理生 态效 益评价研 究 的现 状
的考虑较 少 。
1 1 土地整理 生态效 益评价 的 内涵 土地 整理 的生态效 益 . 是指在 土地整理活动 中采取 的一 系列技术 措施 , 生态 系统 对
总体而 言 , 前 我 国的土地整理工作 非常 重视 经济效 益 目 分析 , 对生态 效益评价较 少 。我 国土地 整理生 态效 益评价 与 国外 一些先进 国家相 比 , 无论在 理论上 还是在 实践 中都 处于
12 研究 现状 目前 , 内专 门就 土 地生 态效 益 评价 开 展 . 国
o .An esOe fa dcnoiai rjc w r ac ltdb d xsmmainme o .T i id xss m w sapidt eln o sl d dt Crs n o sl t npoet eecluae yi e u h ol d o n t t d hs n e yt a p l t dcno— o h e e oh a iainpoet a D fn i f in s rvn e hc ban d rlt eyie eut hsrsac rvd d ab nf i xlrt no d t rja t ae gCt o a guPo ic .w iho tie eai l darsl o s y J v .T i eerh poie e e ca e poai n i l o
Ec lg c lEv l to nde se o nd Co oi to Be e ta d IsApp iato oo ia aua in I x Sy tm f r La ns i da in n f n t i lc i n
C HEN -e ta ( olg fP bi Ma ae n ,Naj gAg cl rlU iesy Li ne g l C l eo u l n gme t ni r ut a nv ri ,Naj g Ja gu2 0ft se tb ih d wi c lgc lbe e t n ie .Ont sbai .t eweg so e e idc swe' rc o e sn e e s wa sa ls e t 23e oo ia n f dc s i h i i ss h iht ft s n ie l e k n d u i gAHP a ayi t— hi h e n lssmeh

土地整理项目综合效益评价

土地整理项目综合效益评价
管理 科 学
・ l 2 5 ・
土地整理项 目综 合效益评价
鲁 昌
( 宾县 国土资源局 , 黑龙 江 宾县 1 5 0 4 0 0 ) 摘 要: 随着农业的快速发展 , 我 国在二十世 纪九十年 代后 期才开始全 面的推进 土地整理工作的进程 , 土地整理 工作 的进行 , 有效的 保护我 国有 限的耕地 资源 , 优化 了农 业的产业结构, 促进 了农业生产能 力的提 高 , 在很 大程度上保 障 了生态 系统的安全性 , 同时为 国家粮 食 的丰 产增收起到 了积极 的作 用。文 中对土地整理综合评价 的意义进行 了分析 , 并进一步对土地整理项 目综合 效益评 价的指标体 系的建 立、 评价方法及存在的问题进 行 了具体 的阐述 。 关键词 : 土地整理; 效益; 评价; 进展 4 . 1研究 内容有待完善 随着土地 整理工作 的大力开 展 , 虽然取得 了初步 的成效 , 但 土 随着经 济的发展 , 土地资源越来 越受 到大家 的关 注 , 为 了有效 评 价内容还十分有 的提高 土地的利用率 , 增强 土地 的供 给能力 , 我 国在二 十世纪九 十 地整理效益 的评价体 系还没有形成统 一的标准 , 以项 目财务 和经 济评论为 主 , 在生态 环境和社会 影响评价 方面 年代末开始 了土地整理工作 , 对 土地资源的重新配置及发挥土地 资 限 随着土地整理工作 的开展 , 如何 还处 于十分薄 弱的环节 , 随着 我国经济的快速 在土地整理工作 中取得 良好的效益 , 从而促进土地整理工作 的可 持 主要包括农地整理 和建设用地整 理。近年来 , 我国的建设事 业在发展过程 中取得 了较快 的发展 , 建设 用地 续性发 展 ,成为 当前 土地整理工作 中需要进行 深入研究 的重要 问 发展 , 整理 工作越来越发挥着其重要意 义 , 但 与建设 用地整理不相适应的 题。 因此科学 的评价土地整理效益 , 实现 我国土地 资源 的合理配置 , 无 实现土地整理工作 中的科学决策具 有积极重 要的理论 和实践价值 。 是 ,对建设用地整理效益 的评价 工作 一直处于十分薄弱 的环节 , 法与建设 用地 整理 工作相适应 , 特别是 近些 年来城市建设用地的增 1土地 整理 综合效益评价意义 我 国土地整理工作开展的较晚 , 对土地整理效益 的研究 工作 开 加 , 对这方面 的整理效益评价工作还需要不断的进行深入的研究 。 展 的也 较少 , 对部分土 地是否应该进行 土地整理 , 应该 在什么 时间 4 . 2评价指标体 系不够完善 在我 国目前 的指标体 系中 , 多数指标 的选取都是 以 自然因素为 进行 , 同时在土地整理过程中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等缺乏理论 的研 而对经济 和生态 因素考 虑的则较少 , 从而无 法全面 的对土地 究, 部分土地在土地整理后其效益非但没有上升 , 反而有所 下降。 随 主的 , 同时在各 指标 之间具有 很高的相关性 , 这样就 着土地资源 的紧张 , 我国的土地整理工作急需 向专业化 和产业化 的 整理效果进行 表现 , 进程 发展 , 但 由于我 国土地整理效益评 价的薄弱 , 极 大的阻碍 了土 存在着重复计 算 , 浪费 了人力 。 。 4 . 3评价 方法不够科学 地整 理专业化 的进程 , 因此 , 我们 应该对土 地整理 的科 学合理性 及 目前采 用的评价 方法均 是在对土 地整理 实践 的特 定 目的的研 综合效益 的评价予 以重视 , 力 求达 到土地 资源 的合理化配置 。 目前 , 在 土地资源上实施 的项 目 越 来 越多 , 对于项 目实施 的可 究 中提 出 的,然后 再结合 不 同地域 的研究实 践不 断进 行改 进和完 行性 , 及 土地整理工作 中量化指标依 据的提供 , 都需 要通过对 土地 善 。由于研究 背景 、研 究方法和手段 以及 指导思想等方 面的不 同, 并在适用范 围上存在差异 。 整理 的综合效益进行评价来达 到 , 同 时还能有效 的为国土资源管理 使得每一种方 法都有其优点和局 限性 , 4 . 4 缺乏科学的评 价标 准 者在项 目 上的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 , 也能为其他项 目的开展提供可 目前 在土地整 理评价工 作 申, 还没 有一个可 信的 、 科学 的评价 靠 的借 鉴 意 义 。 2 评 价 指 标 体 系的 建 立 标准 , 因此在 工作 中就存 在着盲 目性 , 同时在 对土地整 理效益 的研 即 土地整理效 益评 价体系 的建 立需 要科 学的指标 体系来做 为基 究方面还不十分全面 ,对于不 同区域和不 同时段的研究还较少 , 础, 这是 一个非 常关键 的环节 , 虽然许 多学者都从不 同 的角 度和 区 土地整理效益 的横 向、 纵 向对 比研究较少 。 4 . 5评价成果应用薄弱 域 进行 这方 面的研究 , 但 目前各 国都还没有一个 统一的土地整理效 土地整 理评 价的成果在应用上还处 于薄弱地带 , 在土地整理项 益评价指标 体系。 我国的国土资源部 和很 多学都都提 出了相关 的评 目前 只局 限于应用 于个别项 价指标体 系 , 具体 包括经济 、 社会 、 生态效益 等 内容 , 但 目前 我 国土 目论证和宏观决策方面应用 的还很少 , 地整理效益评价指标 权重的确定仍采用专家 的一些方法 , 如评估法 目的规划方案选优 。 结束 语 ( 特 尔菲法) 、 层次分 析法( A H P ) 、 熵 值法 、 主成分分 析法 、 频数 统计分 随着 土地整理工作 的不断发展 , 越来越 向规 范化 、 专 业化 、 多样 析法 、 等效益替代法 、 指标 值法 、 相对 系数 法 、 模糊逆方 程法 、 因子分 化 的趋势迈进 , 土地 整理工作 的快 速发展 , 也带动 了土地整理效 益 析法和复相关系数法等。 评 价研究 的深 入进行 , 相信在不久 的将来 , 土地整理综 合效益评 价 3 评 价 方 法 研 究领域也将不 断的拓展 , 研究 的 目前 ,对土地整 理效益进 行评价 的方法 一般采 用传统 统计 分 体系将会构建 统一的体系标 准 , 为我 国土地 资源的合 理配置和利用 析方法 、 有无对 比分析法 、 逻辑框架法 、 德尔菲法 、 层次分析法 、 成 功 技术 方法也将更加 的科学合 理 , 度法 、 模糊综合评 价法 、 多 目标决策法 、 预测树法 、 权重指数和法 、 回 奠定 坚实的基 础。 参考文献 归分 析法 、 综 合指数计算 法 、 多因素综合分 析法 、 主成 分分析 法 、 传

第七章 土地整理项目效益评价 秦

第七章 土地整理项目效益评价 秦

【评价标准】
ENPV≥0,项目可行。
(3)经济净现值率(ENPVR)
经济净现值率(ENPVR)=经济净现值/投资 总额现值×100%
当两种评价结论不一致时,可按下列原则处理:
⑴当国民经济评价认为可行,财务评价认为不 可行,则可采用调节市场价格、税收或实行政 府性补贴等办法,使财务评价也成为可行。
每万元投资新增耕地数


项目新增耕地总面积 项目总投资
3. 项目运营效果
⑴ 基础设施运营成本

是指项目为农业生产服务而新建或提供的农田基础
设施的年正常运营成本。
⑵ 运营成本率
运营成本率

基础设施年运营成本 项目区年总产值
100 %
第一节 经济效益评价
二、盈利性土地整理项目的经济效益评价 1. 财务评价 2. 国民经济评价
⑴ 财务净现值(FNPV) ⑵ 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 ⑶ 动态投资回收期(Pt) ⑷ 投资利润率
⑴财务净现值(FNPV)
FNPV是指按设定的折现率ic计算项目计算期 内各年净现金流量的现值之和。
【评价标准】FNPV≥0,则项目可行。
⑴ 财务净现值(FNPV)
n
t
FNPV CI COt 1 IC
式中:B—国民经济效益流量;

C—国民经济费用流量;

(B-C)t—第t年的国民经济净效益流量;

n—计算年数。
经济内部收益率≥社会折现率,项目可行。
(2)经济净现值(ENPV)
n
t
ENPV B Ct 1 IS
t 1
式中:ENPV—经济净现值;

基于AHP的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

基于AHP的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

基于AHP的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摘要:本文通过建立指标体系和采用基于AHP非数学模型方法,以四川省旺苍县木门镇土地整理项目为例,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景观效益角度分析项目区各项目指标体系,并综合评价整个项目区的综合效益。

主要结论是,该土地整理项目经济效益最好,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较好,景观效益稍弱。

关键词: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体系;AHP土地整理包含土地开发和土地复垦,它是一项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工程。

通过对旺苍县木门镇的田、水、路、林、村的全面规划与综合整治,能有力地增加后备耕地的储量,并提供建设用地,也有利于耕地占补动态平衡。

这满足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国土整治与资源环境保护以及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要求。

本文进行的土地整理的综合效益评价是指项目区土地整理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的单元效益评价及各单元的组合评价。

一、项目区域概况及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项目区位于东经106°31′15″~106°33′52″,北纬32°06′48″~32°09′29″,土地总面积1284.35公顷,参与本次整理的地类为耕地、园地、其他农用地和未利用土地,整理规模826.40公顷。

项目区涉及黄梁村、天星村和杏垭村,共计1309户,4577人,人均耕地0.105公顷(1.57亩)。

项目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一是项目区人多地少,土地利用率低,耕地仅占总面积的37.31%;二是项目区内缺少灌溉、排水沟渠,全部为望天田;三是项目区内尚有荒草地89.18公顷可整理为耕地。

提高耕地质量和农业生产能力,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是本项目区土地整理的建设目标。

二、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与项目区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体系的构建(一)层次分析法(AHP)的基本原理美国运筹学家A.L.Saaty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层次分析法(AHP),它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决策分析方法。

后评价方法在土地整理项目效益后评价上的应用

后评价方法在土地整理项目效益后评价上的应用

程 、 法、 方 实践 [] 北京: M. 清华 大学出版社 , 0 3 32 7 . 2 0 : 7 ~3 6
[] 5陈超 , 卢荣安. 土地整理后评 价初探 []农 村经济 与 J.
科技 , 0 6 ( ) 3 ~4 . 2 0 ,5 : 9 0
确定评价 因素隶属度 时,类似 于成 功度 法由专家 对各评价 因 素 的成 功程度进行判 断, 存在较强 的主观性 ; ③对 评价人员 的
要求 。
从专家 的参与程度来讲 ,模糊综合评判法 因为需构建评 价 因素论域和评语等级论域 、确定评价 结构各层 次因素权重 和评判 因素隶属度 ,需要 的专家数量最 多,专家 参与程度最 强 ;成功度法依靠专家对各项指标和项 目整 体的成 功度做 出 评判 ,专家参与程度也较强 ,但其对专家 的数量要求 相对 较 少; 专家参 与程度最 弱的是有 无对 比法和前后对 比法 。
[] 淮秀 , 2任 汪昌云. 建设项 目后评价 []北京 : M. 中华工商
联 合 出版社 , 9 9 1 9.
[] 3 朱孔 来. 国民经济 和社会 发展 综合评 价研 究 [] 济 M.
南 : 东人 民 出版 社 , 0 4 山 20.
[] 4 刘国靖 , 邓韬 . 1 纪新 项 目管理—— 理念 、 系、 2世 体 流
三 、 种项 目后评价方法应用上的综合分析 4
从 4种方法各 自的优缺 点来看 ,前后对 比法 适应 于整理 期 间项 目区农业 生产环境 没有发生重 大变化 的项 目评价 ; 有 无对 比法适应于 农业生产 环境发生重 大变化 时的项 目评价 ;
成 功度 法适应 于前预测性 评价结果准 确性较高 的项 目评价 ;
2《 5

浅谈土地整理的资源与经济效益评估方法

浅谈土地整理的资源与经济效益评估方法

浅谈土地整理的资源与经济效益评估方法土地整理是指通过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改善土地质量,提高土地的生产力和利用效率的一项综合性工程。

土地整理的资源与经济效益评估是对土地整理工程进行规划、设计和实施的重要依据,对于合理评估土地整理工程的效益,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在进行土地整理工程的资源与经济效益评估时,需要全面考虑土地资源的现状、规划和设计的合理性、工程实施的成本以及土地整理后的产出增加等因素,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评估。

1. 综合效益评价法综合效益评价法是对土地整理项目进行效益评估的一种常用方法。

综合效益评价法主要是通过对土地整理前后的资源利用效率、土地产出增加、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量化评估,对土地整理工程的总体效益进行综合评价。

综合效益评价法可以采用成本效益比法、内部收益率法、净现值法等进行评估,通过对土地整理工程的成本和收益进行定量分析,评估土地整理工程的投资回报情况,确定土地整理项目的可行性,为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2. 比较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是将土地整理前后的资源利用效率、土地产出增加、经济效益等进行对比分析,衡量土地整理工程的效益水平。

比较分析法主要是通过对同一地区、同一类型的土地整理工程进行前后效益的对比分析,评估土地整理工程的成效。

通过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土地整理工程的成本效益性,为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3. 专家评价法专家评价法是在土地整理项目实施过程中,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评估,结合专家的意见和经验,对土地整理工程的效益进行评估。

专家评价法主要是通过专家讨论、专家调查、专家评分等方法,全面分析土地整理工程的资源、环境、经济等方面的效益,得出专家评价的结论,为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提供参考意见。

1. 应用案例在实际的土地整理项目中,可以将以上的评估方法进行灵活应用。

比如在某地区开展水稻田土地整理项目时,可以采用综合效益评价法,对土地整理前后的水稻产量、土地利用效率、经济效益等进行量化评估,确定土地整理项目的总体效益。

土地开发整理综合效益评价——以商河县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为例

土地开发整理综合效益评价——以商河县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为例

4期
孙 和颜 : 土地 开 发 整 理 综 合 效 益 评 价— — 以 商 河县 土 地开 发 整理 项 目为 例
4 7
高 气 温 可 达 4 . C 极 端最 低 气 温 可 达 一 21 。 年 太 阳 总 辐 射 1  ̄. 6 2. 全 ℃ 平 均 为 1 62 J m .全 年 日照 时 数 约 为 4 3 .h ≥1 ℃ 的 活 动 2 .k/ 2 c 4 41 , 0 积 温 为 4 3 . , 霜 期 历 年平 均 1 3 。 4 60 无 9 d
ln s a ei d sg e h n e y t m f ln e eo me ta d b n f v l ain w ih c mp s s o c n mi f ce c a d c p , e in d t e i d x s se o a d d v lp n n e e t e au t h c o o e f E o o c i in y t i o e i d c tr , ca e c e c id c tr ,c lgc l f c e c id c t r n a d c p e ce c i d c tr .h su y o s n iao ss il f in y n ia ose oo i a i i n y n iao a d l n s a e f in y n i ao T e td d e a o i e s i s b n f il x lr t n a o t h e e t v l ain o e ln e eo me t n o s l ain B on Oi wi ea h l o e e e ca p o a i b u e b n f au t ft a d d v lp n d c n o i t . y d ig S , l b ep f rt i e o t i e o h a d o t l h

土地整理标准

土地整理标准

土地整理标准土地整理是指对农村土地进行合理规划、布局和利用,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一项综合性工程。

土地整理标准是指在土地整理工程中,对土地利用、土地规划、土地布局等方面所制定的一系列标准和规范。

土地整理标准的制定对于保障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一、土地整理规划标准。

1.土地整理规划应符合国家土地政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合理确定土地整理的规划范围、规划目标和规划方案。

2.土地整理规划应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社会需求等因素,合理确定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确保土地整理后的土地利用效率和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有效改善。

3.土地整理规划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合理布局农田、林地、水域等土地资源,保障生态平衡和生态安全。

二、土地整理工程标准。

1.土地整理工程应按照国家土地整理工程技术标准进行设计和施工,确保土地整理工程的质量和效益。

2.土地整理工程应合理进行地貌整治、水土保持、排水排灌等工程,增加土地的可利用面积和提高土地的生产力。

3.土地整理工程应充分考虑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合理规划土地的利用方式和利用周期,确保土地资源的长期稳定利用。

三、土地整理管理标准。

1.土地整理后应建立健全的土地管理制度,明确土地的所有权、流转、承包等相关规定,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

2.土地整理后应加强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建立土地资源监测、评价和调查制度,及时发现和解决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3.土地整理后应加强对土地利用的引导和管理,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确保土地整理的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四、土地整理效益评价标准。

1.土地整理后应进行全面的效益评价,包括土地利用效率、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程度、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

2.土地整理效益评价应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指标,客观评估土地整理工程的成效,为土地整理工程的调整和改进提供依据。

3.土地整理效益评价结果应及时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确保土地整理工程的效益和社会效果得到有效保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研究——以广东云浮市为例摘要:本文在研究国内外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广东云浮市的实际,对土地整理综合效益的内涵进行了阐释,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为重点建立了指标评价体系,提出土地整理项目综合效益评价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云浮市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进行了实例分析评价,为广东省土地整理效益评价提供科学的评价标准和定量依据。

关键词: 广东省云浮市;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随着土地整理工作的开展,土地整理理论研究日益丰富,但对土地整理进行综合效益评价进行研究还较为缺乏,而且当前土地整理的主要动力集中在增加耕地有效面积和提高产出率上,因此社会经济效益评价主要集中在新增耕地面积、土地利用率、投入产出率、人均收入提高率和农产品商品率等方面[1-3],相对缺乏更深层次的效益评价。

而效益分析评价在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关系到是否能够投资该项目以及项目选优等。

因此进行土地整理效益分析评价的研究,对促进土地整理成熟理论体系的形成,规范与指导土地整理的实践活动有重要现实意义。

本文就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进行研究,并结合广东云浮市土地整理项目进行实例分析,为广东省土地整理效益评价提供科学的评价标准和定量依据。

1.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的内涵1.1 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的内容土地整理是指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的要求,采取行政、经济、工程、技术及法律等手段,通过调整土地利用结构,重新安排土地资源,以达到人地协调,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改善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目的的活动[4]。

土地整理根据整理区域的不同,分为农地整理和市地整理。

现阶段我国的土地整理主要以农地整理为主,包括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和土地开发。

本研究所指的土地整理,主要针对农地整理而言。

土地整理效益评价主要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综合评价。

土地整理经济效益是指投资行为主体或其他经济行为主体通过对待整理土地进行资金、劳动、技术等的投入所获得的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是土地整理的核心内容,因此,经济效益是土地整理生命力所在。

社会效益评价是调查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和运营对社会带来的效益及产生的影响,是分析土地整理项目对整理区社会生活、宏观社会经济环境等各方面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通过对相关因素进行识别、统计、综合、分析和论证,以评价项目的所产生社会效益是否可行。

社会因素是土地利用系统的主导因子,因此,社会效益是土地整理综合效益的目的所在。

生态效益评价对于山区主要调查分析植被覆盖率及水土流失治理面积;对于平原地区则主要是计算农田防护林网密度、农田污染恢复程度、防洪除涝改善程度等;调查分析土地整理对周围环境的综合影响[5]。

自然因素、生态因素是限制土地资源利用的主导因子,因此,生态环境效益是土地整理综合效益的基础与前提。

土地整理应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相统一,做到生态上平衡,社会上和谐,经济上有效[3]。

1.2 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研究的意义及原则1.2.1 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研究的意义土地整理效益评价研究是土地整理理论和实践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分析土地整理活动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环境和景观等方面引起的效应,研究土地整理效益的评价方法、选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评价模型对规范和指导土地整理的实践活动都具有很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①通过对土地整理的综合效益进行定量打分预测,为项目实施提供可行性论证,为土地整理工作的开展实施提供量化依据;②通过对土地整理综合效益的评定,为各级国土资源部门管理者提供土地整理项目判断对比的标准,为国家及地方政府部门继续大力开展土地整理工作提供决策依据;③通过对具体项目土地整理综合效益的评定,为其他项目的开展提供借鉴意义;④通过土地整理综合效益的评价,助于土地整理项目继续深化落实整理措施,切实提高综合效益,有力地推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

1.2.2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研究的原则1.2.2.1系统性和全面性原则土地是由自然—社会—生态环境组成的复杂系统,而土地整理也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以土地为对象,通过各种工程技术来提高土地生产力。

因此进行土地整理效益评价时,需要从系统和全面的观点出发,要把整个土地整理项目区既作为一个相对独立但又与周围环境体系密切联系的系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客观地反映土地整理所带来的各种影响。

1.2.2.2可操作性原则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过程中,虽然要求指标需具有全面性和代表性,但是收集到的数据往往会存在缺失或不全的现象,这必然会影响之后的评价。

因此,选取的指标必须实用可行。

1.3 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技术路线 1.3.1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土地整理是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其综合效益评价指标应从众多的指标中依其重要程度,在尽量简单的前提下,挑选能体现主要问题、易于量化的指标,避免指标间的重叠和简单罗列[7]。

选取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系统性、全面性、代表性及可操作性等原则。

1.3.2构造判断矩阵。

判断矩阵是指通过分析准则层中各准则在总目标中相对重要程度,方案层中各方案对其对应的准则相对的优越程度,采用数量表达的矩阵形式。

各类因素相对重要性是通过判断矩阵元素的值反映出来,一般采用1-9和其倒数的标度方法(如表1-1):表1-1 AHP 法标度及描述标度定义 说明1 同样重要 两元素同样重要3 弱主导 一个元素比另一个元素稍微重要 5 强主导一个元素比另一个元素明显重要 7 实践证明占主导地位一元素实践中被证明是占主导地位 9绝对主导一元素对另一元素主导地位的证明是绝对的2、4、6、8两个相邻奇数标度的中值 需进一步细分或对两个判断折中注:表格来源[7]1.3.3层次单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

通过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向量,得到每个元素所对应的特征向量的分值,得出该元素对于上层有关元素确定的重要性单排序值。

同时为了进行层次单排序的一致性检验,必须计算一致性指标。

如果随机一致性比率小于0.1时,就可以认为层次单排序的结果为合理的一致性,否则必须重新调整判断矩阵的元素取值。

表1-2 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 iN 1 2 3 4 5 6 7 8 9 R i0.000.000.580.901.121.241.321.411.451.3.4层次总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

层次总排序是指计算同一层次所有因子,对于总目标的相对重要性的排序值。

该计算是需要逐层进行的,如果上层B 包含m 个因素B 1,B 2,…,Bm ,则其层次总排序权重确定为ωb 1,ωb 2,…,ωb m ,如果下层C 包含n 个因素C 1,C 2,…,Cn ,则它们对于因素Bj 的层次单排序权重确定为C 1j ,C 2j ,…Cnj ,最后层次总排序通过加权计算得出。

1.3.5确定指标权重采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

1.3.6 评价指标分级评分为了衡量土地整理前后项目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改善情况,设立好、较好、一般、较差和差五个评价等级,实行百分制打分,其中等级为好的评分为100,较好的为80,一般为60,依次类推,建立评判标准。

由于参与土地整理的各项目区参与整理前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方面的情况各不相同,为了消除各项目区起始状态的差异,所以评价指标的分级是对每个项目区每个指标值的变化率进行分级,从而更加科学地对土地整理的综合效益进行评价,因此在分级时采用如下的计算公式:12P=[P 2P 3]5⨯+⨯÷ 其中:P 表示该项目区该指标的评分;P 1表示该指标整理前值的评分;P 2表示该指标变化率的评分1.3.7综合评价。

根据准则层对方案层的权重,计算方案层中各因素的综合评价值,然后通过方案层中各因素的评价值和对总目标的权重,计算总目标最终评价值。

计算公式为:j n j j i W P F ⨯=∑=1i i i W F F ⨯=∑=31目标式中:Fi 为各准则层分值;F 目标为土地整理综合效益得分;Pj 为指标层各指标的分级评分值;Wj 为指标层各指标的权重;Wi 为各准则层的权重。

2.广东云浮市土地整理项目区实例分析 2.1.项目区概况云浮市位于广东省西部,西江中游以南。

全市土地面积7779.12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占60.5%,丘陵面积占30.7%,是典型的山区市。

根据2006年土地更新调查,云浮市土地总面积7779.1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总面积111012.77公顷,人口266.82万人,人均占有耕地0.62亩,虽然高于广东省的平均水平0.39亩,但是不到全国的平均水平1.39亩(2006年数据)的一半。

人多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极大地制约着云浮市社会经济的发展。

为缓解人地矛盾,保障社会经济的健康、快速的发展,在国土资源部以及广东省委、省政府的指导下,当地开展了一系列土地整理的实践活动。

2004年至2008年,云浮市共实施各类土地整理项目167个,总投资额预计为5.39亿元,建设规模达18475.25公顷。

通过土地整理项目和自筹补充耕地项目,2004至2008年间,云浮市补充耕地面积合计达2383.71公顷,占全市土地面积的0.31% 2.2云浮市土地整理项目综合效益评价 2.2.1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按照层次分析法的思路要求以及评价指标选择的原则,本研究选择了将云浮市整体作为综合效益评价的对象,项目起止年限为2004年至2008年,包括国家级和省级的土地整理项目,经济效益评价方面选取了新增耕地面积、粮食单产、农民人均纯收入、农业总产值四个指标;社会效益评价方面选取了土地利用率、人均耕地面积、道路长度、灌溉保证率四个指标;生态效益评价方面选取了土地垦殖率、绿色植被覆盖率、水土流失面积比率和旱涝灾率四个指标;构建了广东省云浮市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体系(如图2-1),指标体系中综合效益评价为目标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为准则层、各个基础指标为方案层。

图2-1 云浮市土地整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2.2.2 构建判断矩阵采用专家打分法构建判断矩阵(即各准则层对于目标层的相对重要性)。

(1)土地整理综合效益相对重要性判断矩阵16/51A=5/612/313/21⎡⎤⎢⎥⎢⎥⎢⎥⎣⎦(2)土地整理经济效益相对重要性判断矩阵:11/21/31212/3213/231311/21/31B ⎡⎤⎢⎥⎢⎥=⎢⎥⎢⎥⎣⎦(3)土地整理社会效益相对重要性判断矩阵:11/21/31/3213/23/2232/316/532/35/61B ⎡⎤⎢⎥⎢⎥=⎢⎥⎢⎥⎣⎦(4)土地整理生态效益相对重要性判断矩阵11/31/31/2313/43/2334/31222/31/21B ⎡⎤⎢⎥⎢⎥=⎢⎥⎢⎥⎣⎦2.2.3 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值通过对矩阵进行层次排序及一致性检验,计算出各层指标权重,具体见表2-1:表2-1 云浮市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指标权重表 目标层(A )准则层(B ) 方案层(C )指标 权重 指标 相对权重绝对权重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 经济效益(B1)0.3508 新增耕地面积(C1)0.1358 0.0476 粮食单产(C2)0.2716 0.0953 农民人均纯收入(C3)0.4568 0.1602 农业总产值(C4)0.1358 0.0476 社会效益(B2)0.2714 土地利用率(C5)0.1140 0.0309 人均耕地面积(C6)0.3394 0.0921 道路长度(C7)0.2855 0.0775 有效灌溉面积(C8)0.2611 0.0709 生态效益(B3)0.3779 土地垦殖率(C9)0.1099 0.0415 绿色植被覆盖率(C10)0.3058 0.1156 水土流失面积比率(C11)0.3804 0.1438 旱涝灾率(C12)0.2039 0.07712.2.4 评价指标分级评分各项目区各指标整理前后的值、变化量和变化率等数据通过相关文献资料和实地调查取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