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重农学派的经济理论
第五章 重农学派的经济理论

经济学说史教程
20
缺点和错误
片面地把农业视为惟一的生产部门,把地租作 为剩余价值的惟一形态。
只把资本划分为“原预付”与“年预付”,没 有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区分,因此,不能正 确地分析剩余价值的来源。
一、杜尔哥的生平和著作
1. 生平:安·罗伯特·雅克·杜尔哥(1727—1781)是 法国重农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早期研究神 学,后从事政治活动。他同意重农学派的理论观 点,但他并不参加这个学派的派系活动,不同意 重农学派的一些政治主张,也不赞成这 一学派的狭隘宗派精神。
经济学说史教程
4
二、重农学派的形成
重农主义的先驱者:
布阿吉尔贝尔早就提出了农业是国家富强之本的思想,并 自称他是农业的辩护人。
沃邦(1633—1707)提出农业是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部门, 建议改革租税制度,实行单一税制,对一切收入和一切等 级实行什一税。他主张经济自由以发展工业和商业。
达经逊(1696—1757)主张国内国外贸易完全自由,整个 欧洲应成为统一的市场,任其自由竞争。他将国民经济各 部门的顺序排列为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他的基本观点是 有普遍良好的农业,才能有幸福的生活。
经济学说史教程
10
二、“纯产品”学说
“纯产品”学说实际上是重农学派的剩余价值理 论,是重农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也是重农学派 政策主张的基石。 魁奈认为财富是由土地生产出来的生产品,财富 的真正源泉是农业。详尽地论述了只有农业才能 创造物质财富和使其数量不断扩大的思想。 魁奈认为,物质财富本身数量扩大,就是农业中 不断生产出来的产品,通过这样的生产过程,除 了补偿生产中耗费的生产资料(即种子)、工人 的生活资料和农场主的生活资料外,还有剩余产 品。这里所说的剩余产品就是“纯产品”。
西方经济思想史(第三版)第05章重农学派的经济思想

第五章 重农学派的经济思想
第三节 魁奈的经济思想
二、经济思想
(五) 《经济表》
1.《经济表》的版本情况
魁奈《经济表》作于1758年12月,到1759年底共印了三版。
2.《经济表》的指导思想
《经济表》通过社会总产品在各阶级间的分配及流通,说明了整个社会再生 产活动的自然秩序,排除了国家干涉对再生产的影响。他强调农业的重要性, 认为农业是推动各行各业及一切经济活动的原动力,还批评政府不重视农业 的做法。
他认为“纯产品”就是农产品中扣除生产资料和工资后剩下的部分。
魁奈还认为,农业之所以能创造“纯产品”是因为“自然”参与了作用,而 不取报酬和补偿。
魁奈的“纯产品”学说,实质上就是他的剩余价值学说,只不过是从生产物 品的自然形态的角度加以论证的。
第五章 重农学派的经济思想
第三节 魁奈的经济思想
二、经济思想 (三)社会阶级结构理论 魁奈以他的“纯产品”学说为基础,依照社会上人们与“纯产品”生产的关 系,把社会上的人们分为三个阶级: (1)生产阶级 (2)土地所有者阶级 (3)不生产阶级
第五章 重农学派的经济思想
第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节 魁奈的经济思想
二、经济思想
(一)等价交换观点
魁奈站在反对重商主义的角度,认为在“自然秩序”下商品交换是等价的, 商品交换不能成为财富的来源。
但在价值问题上,魁奈比起配第和布阿吉尔贝尔来则有所退步。因为他没有 价值论,仅仅在某些地方对价值问题有所触及。
关于货币问题方面,他认为,货币仅仅是交换的工具和贸易的工具。
第五章 重农学派的经济思想
11春第5章经思史

魁奈的主要经济思想
自然法则 纯产品:农产品 阶级理论: 资本理论:年预付和原预付 经济表(社会再生产学说) 社会再生产学说) 社会再生产学说
纯产品学说 三个阶级:生产阶级、土地所有者阶级、 三个阶级:生产阶级、土地所有者阶级、不生产阶级 两个概念:原预付( 亿 和年预付( 亿 两个概念:原预付(100亿)和年预付(20亿) 前提和假定:大规模的租地农业经营;简单再生产; 前提和假定:大规模的租地农业经营;简单再生产; 流通价格固定;各阶级内部的流通略而不谈; 流通价格固定;各阶级内部的流通略而不谈;不考虑 对外贸易 流通开始前:生产阶级创造出50亿的总产品 亿的总产品, 流通开始前:生产阶级创造出 亿的总产品,实物形 亿粮食, 亿工业原料 和价值形态( 亿的 亿工业原料) 态(40亿粮食,10亿工业原料)和价值形态(10亿的 亿粮食 原预付、 亿年预付和 亿的纯产品); 亿年预付和20亿的纯产品);土地所有者 原预付、20亿年预付和 亿的纯产品);土地所有者 阶级有20亿货币地租 不生产阶级有20亿工业品 亿货币地租、 亿工业品, 阶级有 亿货币地租、不生产阶级有 亿工业品,全 部进入流通
2.他对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作了比较正确的解释,指出二者之 间的根本区别是占有资本,还是一无所有。他说:“企业家、 制造业主、雇主阶层,都是大量资本的所有者,他们依靠资本, 使别人从事劳动,通过垫支而赚取利润;另一阶层则由单纯的 工匠构成,他们除了双手以外,一无所有,他们的垫支只是他 们每日的劳动,他们得不到利润,只能挣取工资”。 3.杜尔阁还说明了雇佣工人产生的条件和过程。他认为只 有当土地所有权同农业劳动者相分离之时,才会产生农业上的 雇佣劳动者,实即指出了只有当一定数量的人丧失了对劳动条 件的所有权时,他们才会成为雇佣工人。 4.杜尔阁有时则扩大了“雇佣劳动者”的范围,他认为土地 是最主要的生产资料,因而把土地所有者看成是最基本的资本 家,而其他所有不占有土地的全部农业人口和工业人口都被看 成土地所有者阶级的雇佣工人,这样就把资本家也当作雇佣劳 动者了。
经济学说史重点资料

第一章一、色诺芬的经济思想1、著述:《居鲁士的教育》、《居鲁士远征记》、《经济论》、《雅典的收入》.经济思想:重视农业、鄙视手工业、商业存在有必要二、柏拉图的经济思想1、著述:《理想国》和《法律论》2、柏拉图以分工学说为基础论述了理想国家。
认为理想国由三个自由民阶层或等级组成:执政的哲学家、战士、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
奴隶不是公民,处在三个等级之外,他们只是会说话的工具。
3、产业思想:柏拉图提出农业应成为理想国的基础。
商业是必要的。
商品交换中必须有货币充当流通手段。
三、亚里士多德Aristotle的经济思想1、著述:《政治论》和《伦理学》2、思想他代表中等奴隶主阶级,希望实行有限的奴隶主阶级的民主政体来巩固奴隶制度。
他还认为生财之道有两种:一种是属于家务管理的一部分,一种是“货殖”,即无限制地追求货币增殖四、古代罗马奴隶主阶级的经济思想主要表现在贾图、瓦罗、西赛罗和珂鲁麦拉等人的著作中。
1. 克优斯·贾图▪主要著作:《论农业》和《起源》(罗马最早的史书,已失)2、奥格里·奥古斯丁——罗马帝国瓦解时期基督教最著名的思想家著作:《忏悔录》、《论上帝之城》、《〈创世纪〉注释》等▪经济观点:反映了由奴隶制生产方式向封建生产方式过渡时期统治阶级的经济利益和要求。
▪奥古斯丁提出了公平价格的概念,指某时期内不受市场变动影响的价格,大多数从事交换的人是按这个价格进行买卖。
实际上是平均价格,即大体上与价值相符的价格。
五、阿奎那的经济思想(西欧中世纪)1、主要著作:《神学大全》被认为是基督教的百科全书。
思想特点:调停神学教条和生活现实之间的矛盾。
评价:阿奎那也被称为中世纪“神学的泰斗”。
2、.阿奎那主要依据“自然法”观念来论证封建农奴制度的合理性阿奎那接受了关于公平价格的思想,并做了进一步的发挥。
阿奎那的价值论包括劳动价值论、效用价值论和供求价值论。
阿奎那关于货币、商业、利息等观点都带有明显的两重性,反映了其学说的折衷主义特点。
经济学说史——重农学派

3)对纯产品理论的发展:
并将资本主义的基本收入分为工资、利润、利息、
。
.纯产品:①魁奈认为,物质财富本身数量扩大,就是农
、工人的生活资料和农场
。②“纯产品”学说实际上是重农学派的
.阶级结构:魁奈把社会分成三个阶级:(1)生产阶级,
(2)土地所有者阶级,包括地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他的特点是占有纯产品,
(3)不生产阶级,魁奈又称之为不结果实
(魁奈是西方经济学家中最早划分
)
.年预付和原预付:魁奈把农业资本划分为两个部分:(1)
(总地租收入的1/2),
1/2,向生产
。
1/2,向不生产
。
1/2,向生
。
:
10)和工业品(10),满足了他
(10)和粮食(10),
,农具补偿了过去一年
,而没有进入流通的粮食留在他们手中补
,即种子和工资。此外,他们从土地所有者
20),将作为下一年度
1)魁奈的《经济表》是西方经济学家对资本主义宏观分
(剩余产品),从而
5)经济表的错误:
杜尔哥对重农主义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安.罗伯特.雅克.杜尔哥:法国重农学派重要代表人
《关于财富的形成和分配的考察》、《关于商业的
、《市集与市场》。
.杜尔哥对重农学派理论有何发展?
1)对阶级结构理论的发展:
2)对工资理论的发展:杜尔哥的工资理论证明了工人为
,即每年预付的资本,如种子、肥料和工人的工
(2)“原预付”,即几年预付一次的部分,如房屋、仓
.评述魁奈的经济表。
1)经济表的目的:用图表的形式来说明一个农业大国一
2)经济表的假设条件:
05.重农学派

三、重农学派的形成
重农学派是经济学说史上第一个真正的经济 学派,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有着明确纲领 和严密组织的政治、学术团体。 这个学派除魁奈外,著名代表人物还有维 多·米拉波(1755—1789),杜邦·德·奈穆尔 (1739—1817),麦尔西埃·德·拉·利维埃 (1720一1793),勒·特朗(1718—1780)、 安·罗伯特·雅克·杜尔哥(1727一1781)等人
流通开始前社会各阶级的情况
a. 生产阶级50亿年产品 实物构成:40亿粮食和10亿原料 固定资本消耗10亿 价值构成: 流动资本消耗20亿 纯产品20亿 生产条件:原预付100亿,每年消耗10亿,折旧 率10%,每年补偿20亿年预付。 b. 土地所有者阶级20亿货币 c. 不生产阶级20亿工业品
《经济表》中的全部流通过程,包括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 在内,可归纳为五个行为: 1、土地所有者阶级用10亿里弗尔向生产阶级购买粮食用 于个人消费,结果10亿货币单位资金流入生产阶级手中。 2、土地所有者阶级又用余下的10亿向不生产阶级购买生 活用品用于个人消费,结果10亿资金流入不生产阶级手中。 3、不生产阶级用所得的10亿向生产阶级购买粮食用于个 人消费,结果10亿资金流入生产阶级手里。 4、生产阶级用流回手里的10亿资金向不生产阶级购买生 产用品作为生产资料以补偿“原预付”的消耗,结果10亿资 金流入不生产阶级手里。 5、不生产阶级又用所得的10亿向生产阶级购买工业原料 以补偿生产工业品所用原料或经营资本,结果10亿资金流入 生产阶级手里在。
2)“纯产品”从何而来? 认为只有农业生产才创造“纯产品”。其他部门,包括工业生产 在内,都不生产“纯产品“。这是因为农业生产中有 “自然” 参加工作,自然在协助劳动进行着新物质的创造,因而能使物质 财富增加。其他部门没有 “自然”参加工作,没有新物质的创 造,也就不能增加物质财富。认为只有农业生产能使财富增殖, 其他部门只不过是改变原有财富的物质形态,最多不过是原有物 质财富的相加。这样他就又把“纯产品”的生产归之于自然力的 产物,归之于“自然的恩赐”了。 3)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 魁奈根据他的纯产品学说,区分了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认为 只有生产纯产品的劳动才是生产劳动,因此只有农业劳动才是生 产劳动。这样农业就成了唯一的生产劳动部门,“纯产品”也就 只表现为剩余农产品。
第五章重农学派的经济理论1(1)

(2)著作及其思想
他把魁奈所称的生产阶级和不生产阶级的内部又再 划分为资本家和工人。杜尔哥认为,资本家是通过 垫支资本,使用别人的劳动而取得利润。他还认识 到雇佣工人是在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的时候产 生的。工人因失去生产资料,一无所有,只能靠出 卖劳动力谋生,工资只限于维持工人的生活所必需 的生活资料。
第二节 魁奈的经济学说
一、生平和著作
魁奈
Fran ois Quesnay (1694~1774)
法国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 重农主义学派的创始人和领 袖。出身于地主家庭。长期 行医。1749年任路易十五 的宫廷医师。魁奈大约在60 岁时才开始关心经济问题。 主要代表作:《经济表》和 《经济表的分析》。
重农学派意图反对重商主义者关于流通是财 富源泉的观点,认为在符合“自然秩序”的 制度下,即在完全的自由竞争条件下,交换 总是等价物与等价物的交换,价值不可能在 交换过程中增殖。
纯产品的产生
A.流通领域:不产生纯产品(等价交换原则) B.生产领域:财富的生产方式 财富的相加:把各种消耗掉的价值相加在一
2.重农体系实质与外观的矛盾
重农主义体系的封建主义外貌表现在: 第一,重农学派的理论所表现的是资本主义生产,
但这种资本主义生产看起来则好像是封建土地所有 者的一个佃户; 第二,重农学派的经济政策主张所反映的是资产阶 级的要求,但看起来则好像是在为封建土地所有者 的利益打算。 重农学派在政治观点方面,他们并不主张取消君主 专制和实行民主政治,但反对暴君,即反对专制君 主的独立专横,认为专制君主应当根据自然规律来 管理国家。
重农学派的经济学家们是最早把社会分为阶级,并 试图以此分析社会现象的经济学家。
3.资本理论
农业资本家的经营资本,即他所说的“预付”划分为两部 分:
第五章 重农学派的经济理论

第五章重农学派的经济理论
法国的经济状况:农业占有主导地位、封建地主的统治、社会经济问题的恶化(与反对柯尔培尔1619-1683重商主义的实施、罗氏制度的破产)
形成过程:早期布阿吉尔贝尔的影响、沃邦(单一税),坎蒂隆对农业的研究
重农主义的目标:通过改革税制(人头税和间接税)和改善农业体制(建立大规模农业)来重组法国经济
重农学派的自然秩序的哲学观和方法论:自然和人类社会都应当符合自然秩序,反对人为秩序(封建制度)符合自然秩序的社会才能够处于健康状况。
(医学)
重农学派的财富观:财富来源于农业(与重商主义相对)
魁奈其人:(1694-1774)医生,60余岁开始研究经济,兴趣仅为几年。
p75
“纯产品”学说:只有农业才能够创造剩余产品即纯产品,剩余产品来源于农业产出补贴生产资料、生活资料之后的剩余
理由:使用价值的物质形态
影响:只有物质形态上的剩余才构成纯产品(剩余价值),被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影响:商业不创造剩余价值(商业的产出不构成工人的工资的组成部分、也不创造使用价值)
贡献:剩余价值来源于生产领域而不是流通领域
社会经济结构:p78生产阶级,土地所有制阶级、不生产阶级
资本理论:农业资本的年预付、原预付
经济表:6个假定前提p81
5项行为
3个结果
政策主张:发展大农业经济、整顿税收、改革贸易政策
评价与争议:方p70
关于不生产阶级:手工业为什么不创造剩余价值和利润
(现代农业为什么不创造剩余价值和利润)
杜尔阁其人、及观点:p8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学说史教程
24
第三节 杜尔哥对重农主义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 杜尔哥对魁奈的“纯产品”理论有重要的发展, 达到了重农主义理论的最高度。魁奈把“纯产品” 不看成是劳动的产物,而是把它说成是自然的恩 赐。认为土地所有者如不通过土地耕种者的劳动 是什么也得不到的。
2.土地所有者阶级再以手里还有的10亿里弗尔 的货币,向不生产阶级购买工业品。
3.不生产阶级以10亿里弗尔的货币,向生产阶 级购买农产品(粮食)。
4.生产阶级以10亿里弗尔货币,向不生产阶级 购买工业品(如农具等)。
5.不生产阶级又以10亿里弗尔的货币,向生产 阶级购买农产品(原料)。
经济学说史教程
行自上而下的改革,但反
对革命的风暴。
经济学说史教程
7
在政治经济学方面,是一个革新家。他创立 了完整的重农主义理论体系,并提出了改善 法国经济状况的纲领以及一整套政策、主张 和措施。
• 2.著作:《租地农场主论》、《谷物论 》、 《人口论》、《赋税论》 、《经济 表》、《农业国经济统治的一般准则》 、《经济表的分析》
二、“纯产品”学说
• “纯产品”学说实际上是重农学派的剩 余价值理论,是重农主义理论体系的核 心,也是重农学派政策主张的基石。
• 农业是财富的真正源泉,财富来源于土 地产品。
• ”纯产品“:每年从农业生产出来的总 产品中扣除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生产资 料和生产者(农场主和劳动者)的生活 资料后所剩余的农产品。
– 社会上划分为三个主要阶级;
– 社会资本所进行的是简单再生产;
– 各阶级之间的流通采取固定不变的价格;
– 商品和货币流通只在三个主要阶级之间进 行,各阶级内部的流通略而不谈;
– 不考虑对外贸易。
经济学说史教程
14
出发点是过去一年农业生产的总产品
生产阶级 每年投资 20亿里弗尔
经济表
再生产总额50亿里弗尔
29
《关于商业的重要问题》、《市集与市场》
经济学说史教程
22
第三节 杜尔哥对重农主义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二、杜尔哥对重农主义理论的发展
• 杜尔哥修正并发展了魁奈关于社会阶级结构的学 说。进一步明确地把生产阶级和不生产阶级各自 划分为两个对立的阶级,即把生产阶级划分为农 业工人和农业资本家,同时把不生产阶级划分为 工业工人和工业资本家。
• 他把农业资本划分为两个部分:
– “年预付”,即每年预付的资本,如 种子、肥料和工人的工资等。
– “原预付”,即几年预付一次的部分, 如房屋、仓库、耕畜、农具等。
经济学说史教程
13
五、魁奈的《经济表》
• 魁奈的《经济表》试图通过图解,分析说明 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过程。
• 假定前提:
– 整个社会普遍实行的是大规模租地农业经 济;
2.整顿税收。根据纯产品理论,主张只向土 地所有者阶级征收一种单一的地租税,反 对向农业资本家、工商业资本家征税。
3.改革贸易政策。提出发展农业和自由贸易 的措施及主张,提倡农产品自由出口和工 业品自由进口。
4、国家政权的职能是保护私有制,而不是干
预经济。
经济学说史教程
21
第三节 杜尔哥对重农主义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 《魁奈经济著作选集》中关于“经济表的分析” 的内容。
• 杜尔哥:《关于财富的形成和分配的考察》。
经济学说史教程
28
思考题
• 名词解释
– 自然秩序 – 纯产品 – 阶级划分 – 资本划分
• 问答题
– 1.简论魁奈《经济表》的成就与缺陷。 – 2.杜尔哥在哪些方面发展了魁奈的经济理论?
复习
经济学说史教程
世界一样,存在着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 规律,即他们所说的“自然秩序”。
“人为秩序”的确定应以“自然秩序”为准则。
重农主义学派受到阶级的局限,把本来是人类社
会发展的特定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看成是自
然的永恒不变的,因此也就把仅仅支配资本主
义生产的特殊规律,看成是支配一切社的封建主义形式表达资本主义生 产的内容。
经济学说史教程
6
第二节 魁奈的经济学说
一、 魁奈的生平和著作
1.生平:弗朗斯瓦·魁奈 (1694-1774)是法国古 典政治经济学奠基人之一,
重农学派的创始人。曾做
过法王路易十五的宫廷医
师,由于医学上的成就而
被封为贵族。晚年研究经 济问题。拥护开明的专制 制度,主张由开明君主实
土地所有者阶级 每年收入
20亿里弗尔
不生产阶级 每年投资
20亿里弗尔
用作支付 10亿
地租及原 预付的利息
10亿
10亿
年预付20亿里弗尔
共计50亿里弗尔
经济学说史教程
10亿里弗尔 10亿里弗尔 共计20亿里弗尔
15
• 《经济表算学范式》中,全部流通,包括商品 流通和货币流通,归纳为以下五项行为:
1.土地所有者阶级以手里已有的地租收入20亿 里弗尔货币的半数,即10亿里弗尔的货币, 向生产阶级购买粮食。
重农学派有狭义与广义之分。
“重农学派的重大功绩在于,他们在资产阶 级视野以内对资本进行了分析。正是这个功 绩,使他们成为现代政治经济学的真正鼻 祖。”——《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
经济学说史教程
4
重农学派学说的特点
(一)“自然秩序”是重农学派思想体系的 理论基础
提出:自然秩序是神意的秩序,人类社会和物质
16
• 结果
– 土地所有者阶级得到了10亿里弗尔的粮食 和10亿里弗尔的工业品,满足了他们的生 活需要。
– 不生产阶级用他们的工业品换得了原料和 粮食,保证再生产的继续。
– 生产阶级得到了10亿里弗尔的工业品(农
具等),同时,还有20亿里弗尔的粮食留
在他们手中,没有进入流通,用作恢复再
生产过程。此外,他们又收回了20亿里弗
第五章 重农学派的经济理论
经济学说史教程
1
本章重点
*纯产品学说是重农主义的理论基础,由此 得出了近乎正确的资本划分、阶级划分 理论。
*《经济表》是宏观经济学的最初分析,主 要考察了一国的简单再生产。
经济学说史教程
2
第一节 概述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夜的社会经济状况
经济学说史教程
层层压迫下的法国农民
3
– 生产阶级,从事农业的阶级,包括租地 农业资本家和农业工人。
– 土地所有者阶级,包括地主及其从属人 员,国王、官吏和教会。
– 不生产阶级,包括工商业资本家和工人。 • 魁奈是西方经济学家中最早划分社会阶级,
并按阶级分析社会现象的。
经济学说史教程
12
四、资本理论
• 他认为投在农业上的资本才是生产的资 本,而投在工业和商业上的资本是不生 产的资本。
经济学说史教程
9
“扣除用于耕作的劳动费用和其他必须支出后多余的土地生产 物,是纯产品,它构成国家的收入和获得或购买地产的土地所 有者的收入。”——《魁奈经济著作选集》,商务印书馆, 1979. 魁奈认为只有纯产品增加,一国财富才能增加。
• 魁奈确认剩余价值不是在流通过程而是在生产 过程中产生的,确定了剩余价值的真正起源, 由此为科学地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奠定了基础。
5
(二)资产阶级实质和封建主义外观的矛盾
– 重农学派理论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 要求的实质,主要表现在他们从资产阶
级的视野对资本主义进行了分析。
– 这个资产阶级的实质却获得了封建主义 的外观。因为在重农主义体系中,资本
主义生产方式是以封建制度土地所有权
的统治表现的。
– 法国封建制度仍占统治地位,重农学派 代表本身又是封建贵族阶级,常常以他
• 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两个主要阶 级,进行了比较正确的解剖和说明,指出资本家 占有和投入资本,使别人从事劳动,而赚取利润; 雇佣工人则一无所有,靠给别人劳动,只能挣得 工资。
经济学说史教程
23
第三节 杜尔哥对重农主义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 他把自由竞争的原则应用到工人和资本家的关系 上,提出了在当时来说是最好的工资理论。正确 地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工人与工人之间的竞争 的现象,而竞争的结果,必然使工人的工资限定 在为维持他们生活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的水平。
– 把各阶级收入的来源,资本和所得的交换,再生产 的消费和个人的消费,以及农业与工业,即生产的 两大部门之间的流通,看成是再生产过程的要素。
经济学说史教程
18
• 错误
– 生产阶级的预付分为”年预付“和原预 付”“,不生产阶级的预付则没有这种 区分。
– 年总产品是70亿,即生产者阶级50亿, 不生产阶级20亿。
1776年取消对酒类贸易的限制,实行贸易自由。
• 这些改革损害了王室和特权阶级的利益,引起了 封建统治阶级的强烈不满,以失败而告终。
经济学说史教程
27
阅读书目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26卷Ⅰ, 15~43、365~366、405~407页。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2版,第3卷,592~ 602页。
• 完备地划分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收入。他把 基本收入划分为工资、利润、利息和地租。
经济学说史教程
26
第三节 杜尔哥对重农主义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三、杜尔哥的经济政策主张与社会改革
• 1774年秋他取消对谷物贸易的限制,在国内实施 了谷物贸易自由。
1775年对运进城市的谷物实行了减少税款的措施; 在这一年对特权阶级还实行了征收建造街道税, 而对农民则废除了建造街道时的徭役。
– 不生产阶级把工业品卖给土地所有者和 生产阶级,为给自己留一部分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