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斯密革命与古典经济学
古典经济学

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思想
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年),是国际分工理论 的创始者,也是倡导自由贸易的带头人。 1.绝对优势思想 斯密认为,如果“某一国在某种产品或某个行业中占有 那么大的自然优势,以致全世界都认为,跟这种优势作 斗争是枉然的”,那么,改国就应该集中分工生产该种 产品,其他国家根据自身行业具有的优势分工生产其他 产品,然后各国相互交换,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并且, 各国按照自身的优势进行分工,可以使得资本和劳动力 流向最有生产效率的部分和行业,加速资本积累,从而 增加社会财富。 一国相对于其他国家的优势地位可以是固有的,也可以 是后天获得的。
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思想
英国的社会背景 由于当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不彻底性,封建残余势力 仍然保留着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英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依然是地主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大地主阶级和封建 贵族利用在议会中的多数优势把持着政府和社会中的一 切重要职务。他们不仅保留,而且颁布限制资本主义经 济发展的各种法令,并在对外贸易方面坚持实行一些列 重商主义政策和保护关税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经 济的自由发展,损害了资产阶级利益。 在这种情况下,英国资产阶级在经济上的要求,是取消 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解除封建主义残余和重商主义 政策的束缚,实行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以保证资本主 义经济的自由发展和工业革命的顺利进行。斯密的古典 政治经济学体系的建立完成了这一历史使命。
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思想
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思想的政策主张
1.提倡自由贸易 李嘉图从工资与利润成反比关系的观点出发,认为自由贸易有利于降低工 人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从而可以提高利润率,有利于资本积累。 2.特殊时期可适当采用贸易保护手段 李嘉图肯定政府适度干预的作用,反对完全的放任自由。针对国际贸易, 他主张各国应当采取措施保护本国的幼稚产业,对外国产品的流入加以适 当的限制。 3.反对出口补贴和进口禁令,注意进出口平衡 李嘉图指出进口关税和出口补贴会扭曲国内资本流向,他认为无论是工业 制造品或谷物的高额进口关税和出口补贴,其唯一的结果就是使一部分资 本转移到任其自然时不会投入的行业去。这样会使社会总基金的分配十分 有害,无异于贿赂支柱业者,使其开始或继续经营好处较少的行业。 4.扩大机器使用范围,加快技术发展
西方经济学演变过程中的三次革命

西方经济学演变过程中的三次革命摘要:西方经济学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过三次重大的理论革命,分别是斯密革命、边际革命以及凯恩斯革命。
它们实质上是三次大的经济学理论转折,一起说明了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历史演变过程。
研究这三次理论革命对于深入了解西方经济学理论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正如英国经济学家特伦斯·W·哈奇森(Terence Wilmot Hutchison)所言:“研究经济学的较重要变革、转折点或革命,有助于说明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我们期望它提供些什么是合理的,什么是不合理的。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演变;革命;斯密革命;边际革命;及凯恩斯革命。
西方经济学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过三次重大的理论革命,分别是斯密革命、边际革命以及凯恩斯革命。
它们实质上是三次大的经济学理论转折,一起说明了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历史演变过程。
研究这三次理论革命对于深入了解西方经济学理论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正如英国经济学家特伦斯·W·哈奇森(Terence Wilmot Hutchison)所言:“研究经济学的较重要变革、转折点或革命,有助于说明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我们期望它提供些什么是合理的,什么是不合理的。
”一、斯密革命亚当·斯密《国富论》的出版,标志着古典经济学体系的创立。
他在对重商主义批判的基础上,吸收了早期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成果,形成了自己完整的经济学理论体系,实现了西方经济学演进中的一次伟大变革。
斯密革命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斯密革命的主要内容1.自由竞争、自由放任的经济体系斯密的自由竞争、自由放任的经济体系理论是以其人性论为基础的,在经济政策上,斯密主张自由放任。
这表现在他提出的“看不见的手”的理论上。
他认为,在一切自由社会里,人们受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引。
斯密虽然反对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但并没有绝对化。
他认为在一些情况下,国家干预是必不可少的。
2.自我调节的市场机制斯密认为每一种商品都有一个“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市场价格与自然价格的背离对于生产有自发的调节作用,即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作用。
古典经济学时期(一)【亚当-斯密】

➢ 实际上,从对人的行为动机分析来看,这两部著作都是从人的利 己本性出发。只是两本书研究对象有区别,因此,在阐述人的行 为如何从利己本性出发时,各有侧重点。
❖ 1. 利己心理论
❖ 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
❖ 19世纪末,严复将该书第一次译为 中文,译名《原富》,1902年出版。
❖ 1972年和197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 了由郭大力、王亚南翻译的《国富 论》中译本(上、下)。
一般地说,他(私人)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也不知道他所 增进的公共福利是什么。在他使用他的资本来使其产出得到最 大的价值的时候,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个人的利益。在这样做时, 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他去促进一种目标,而这种目标绝对不 是他个人所追求的东西。
❖ 反映了18世纪英国产业资产阶级力图排除一切封建制度残余 和重商主义政策的束缚,为资本主义经济充分自由发展开辟 道路的要求。
❖ 该书研究的是物质世界,出发点是 私己心。认为,人们的行为都是出 于他们自利的打算。
他的著作不仅是一个伟大思想的产物,而且是整个时代的产 物。然而严格说来,它并不是“有独到之见”的著作。在斯 密之前,有一大批观察者——洛克、斯图亚特、孟德维尔、 配第、康替龙、更不用说魁奈和休谟了,他们所看到的世界 也近似于他所看到的世界。斯密从他们那里都有所吸取,在 他的著作中提到的作者有百人以上。但是,别人只是在这里 钓几条鱼,那里捕几只虾,而斯密的网却张得很大;别人所 澄清的只是这一点或那一点,而斯密所说明的却是全景。
亚当·斯密《国富论》中的古典经济思想精讲

02
古典经济学的核心理念
劳动价值论与财富来源
劳动价值论是古典经济学的核心理念之一
• 斯密认为,劳动是财富的唯一来源,商品的价值取决于 生产商品所需的劳动量 • 劳动价值论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了理论基础,强调 劳动者的权益
财富来源的探讨
• 斯密认为,财富来源于劳动,劳动是创造财富的源泉 • 斯密强调,财富的分配应该遵循自然规律,即劳动报酬 与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分工有利于市场规模的扩大
• 斯密认为,分工和专业化生产可以提高商品质量,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 分工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使商品价格更亲民,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市场规模的扩大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 斯密认为,市场规模扩大可以促进生产力的提高,有利于国家的富裕和繁荣
分工与国际贸易
分工与国际贸易的关系
• 斯密认为,分工和专业化生产可以使各国发挥自身优势, 实现国际间的贸易往来 • 分工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商品竞争力,促进国际 贸易的发展
斯密时代的社会思想背景
18世纪,启蒙运动在英国蓬勃开展
• 启蒙思想家们提倡理性、自由、平等,反对封建制度和专制统治 • 启蒙思想家们强调个人权利和自由市场经济,主张政府干预经济活动越少越好
斯密时代的政治和社会背景对他的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 斯密反对重商主义,主张自由放任政策 • 斯密强调分工与经济增长,认为分工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 • 斯密主张政府不应该干预经济活动,而是应该扮演“守夜人”的角色
国际贸易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 斯密认为,国际贸易可以促进国家的经济增长,有利于 国家的富裕和繁荣
04
国富论中的价格机制
价格与自然价格
价格与自然价格的概念
• 斯密认为,价格是商品在市场上交换的比率,自然价格是商品生产成本和利润的 平均值 • 价格与自然价格的关系,价格围绕自然价格波动,受市场供求关系影响
亚当斯密与经济学革命

亚当斯密与经济学革命亚当·斯密与经济学革命亚当·斯密(Adam Smith)是英国经济学家、哲学家和启蒙思想家,被公认为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重要著作《国富论》被视为经济学的经典之作,对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亚当·斯密与经济学革命之间的关系,以及他的贡献。
一、斯密思想的背景斯密的思想是在18世纪欧洲的资本主义发展背景下形成的。
当时,工商业的兴起、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殖民地的开拓,都为经济学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实践基础。
斯密从哲学、伦理学和政治学等不同领域的思想中吸纳营养,形成了独特的经济学观点。
二、亚当·斯密的核心思想1. 劳动与价值理论斯密提出了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该商品所需的劳动量。
他主张劳动分工将提高生产效率,并引发商品生产的扩张。
劳动价值论对后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产生了深远影响。
2. 市场机制与自由放任斯密主张市场机制的自由运行,认为自由竞争能够调节供求关系,使资源得到最优分配。
他推崇自由放任的政策,主张政府不应过多干预经济领域,而应专注于维护法律和秩序的平稳运行。
3. 经济增长与分工斯密认为,劳动分工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分工使劳动者专注于自己擅长的领域,提高了生产效率。
通过市场交换和分工合作,社会财富将不断增长。
这一思想为后来的产业革命和现代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斯密对经济学的革命性影响1. 经济学作为独立学科的确立斯密将经济学从哲学体系中剥离出来,确立了它作为独立学科的地位。
他的《国富论》系统地论述了经济学的各个领域,包括价格理论、劳动分工、国际贸易等,奠定了经济学体系的基础。
2. 市场经济观念的树立斯密的自由放任思想推动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并对政治经济学产生了极大影响。
他的观点引发了自由贸易、私有产权和自由竞争等一系列政策和制度变革,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打下基础。
3. 经济学方法论的创新斯密以实证主义的方法研究经济现象,倡导运用观察和实证分析来得出结论。
亚当斯密与古典经济学

亚当斯密与古典经济学亚当斯密(Adam Smith)是18世纪苏格兰的一位著名经济学家,被公认为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著作《国富论》(The Wealth of Nations)被视为经济学的经典之作,对古典经济学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将以亚当斯密与古典经济学的关系为主题,探讨亚当斯密对经济学思想的贡献以及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一、亚当斯密的思想贡献亚当斯密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经济学理论,这些理论对于当时的经济状况以及现代经济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亚当斯密提出了分工理论。
他认为,通过分工和专业化,劳动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他以针的制作为例,指出如果一个人专注于制作针尖,而另一个人专注于制作针眼,他们的总产量将远远超过各自分别完成整个针的制作。
这个观点对后来的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产生了深远的启示,推动了生产力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
其次,亚当斯密提出了自由放任的主张。
他主张政府不应过多地干预经济活动,而应让市场自由运作,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经济的最大效益。
他强调市场供需关系的自发调节作用,认为竞争可以促进生产者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而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价格,从而造福消费者和整个社会。
此外,亚当斯密还提出了劳动价值论。
他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该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而不是商品的稀缺性。
这一理论在经济学发展史上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和讨论,同时也为后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二、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亚当斯密所倡导的经济思想被后人称为古典经济学。
古典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发展的第一个主要学派,其理论基础包括劳动价值论、自由放任和市场供需调节等。
首先,劳动价值论是古典经济学的基石之一。
根据劳动价值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所需的劳动时间决定的。
这个理论对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引发了许多争议和批评。
其次,自由放任是古典经济学的核心主张。
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市场经济的自由运作是实现资源配置优化和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关键。
03古典经济学02

第五节 大卫·李嘉图 大卫·
一、生平和著作。 李嘉图,D. 李嘉图,D. David Ricardo (1772~ 1772~ 1823) 1823) 19世纪初英国古典 19世纪初英国古典 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 表和完成者。 著作:《 著作:《政治经济学 及赋税原理》 及赋税原理》
亚 当 斯 密 大 卫 李 嘉 图 斯 · 返回 ·
第四节 亚当·斯密 亚当·
这本书中,第一次创立了比较完备的古典 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国富论》中斯密着重论述的是影响国民 国富论》 财富增长的原因。
财富 是劳 动创 造的 提高劳动 生产力 增加生产 劳动的人 数 加强社 会分工 市场 范围 资本 积累
亚 当 斯 密 大 卫 李 嘉 图 斯 · 返回 ·
古
亚
导
论
当
古典经济学上 古典经济学下
典
第
斯 密 大 卫 李 嘉 图
·
经
庸俗经济学 历史学派与制度学派 学派
论 20 20 30 经济 论 经济 论
返回
第四节 亚当·斯密
Adam Smith (1723~1790) 1723~1790) 18世纪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18世纪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的杰出代表和公认的经济学 宗师。 他第一次把以前的经济知 识归结为一个统一和完整的 体系并加以丰富和发展。
亚 当 斯 密 大 卫 李 嘉 图 斯 · 返回 ·
第四节 亚当·斯密 亚当·
4、斯密对两个价值规定的理解 5、三种收入决定价值 “无论在什么社会,商品价格归根到底都 分解成那三个部分或其中之一。在进步社 会,这三者都或多或少地成为绝大部分商 品价格的组成部分。” 品价格的组成部分。” 工资、利润和地租就不仅成为一切收入的 源泉,而且成为“ 源泉,而且成为“一切可交换价值的三个 根本源泉” 根本源泉”。“斯密的教条” 斯密的教条”
经济思想史 第3章

“商品的真实价格”在简单商品生产中是由生产商品时所耗费的劳动决 定的,商品生产时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商品交换时购买到的劳动量。 商品的价值量是同生产商品时所耗费的劳动。
23
(二)资本主义商品生产 生产商品时所耗费的劳动量是决定商品交换价值的唯一因素。劳动决定价 值的原理,只适用于资本主义以前的简单商品生产和交换,而不适用于资 本积累和土地私有的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和交换。此时,“商品的真实价格” 由工资、利润和地租三种收入构成,也就是三种收入之和决定了“商品的 真实价格”。 三、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的关系 自然价格是指与工资、利润和地租的自然率相一致的价格。他的目的在于 说明市场价格怎样围绕着自然价格这个中心上下波动。市场价格围绕自然 价格上下波动的主要原因是供求关系的变化。 四、简短的评价
亚当·斯密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
取消政府干预,实行自由竞争 和自由贸易
10
二、生平与著作
1764年前的亚当·斯密 进入牛津大学学习 在爱丁堡大学教学, 论述自由贸易学的 开端
格拉斯哥大学任教
1759.4整理成《道德情操 论》:主要论述道德或伦理 问题
1764年后的亚当·斯密
进入《国富论》创作时期
《国富论》全名《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 研究》是经济思想史上划时代的著作,而且 对当时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也起了重大 的促进作用。
废除学徒规章制度和居住法 废除限制继承法 废除关卡税,实行自由贸易 实行对外贸易自由
17
四、关于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财政政策 保护社会不受其他独立社会的侵犯 在自由放任 的情况下, 政府的职责 只有:
保护每个人,设立严正的司法机关: 对司法公正的重视
建设并维持某些公共事业及某些公共设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3 斯密经济学的哲学基础与方法
1、这种机械论来自于牛顿,依赖于自然科学的进 展; 2、世界是一种“和谐”的有机体,有一种内在的 机制,可以自行调整;(斯密的“看不见的手”) 3、人类可以通过探索去发现这种内在机制(自然 秩序,牛顿认为,自然秩序由上帝创造); 4、斯密把这种思想运用于对社会和经济关系的分 析; 5、重农学派的“自然秩序”对斯密也有影响。
——[ 英 ] 特伦斯 . W. 哈奇森 : 《 经济学的革命与发 [ 特伦斯. 哈奇森: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展》,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P.18
革命性体现在: 革命性体现在: 第一次创立了比较完备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 1)第一次创立了比较完备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 即把政治经济学建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即把政治经济学建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 “ 建立了资产 阶级经济学整个体系的第一个不列颠人” 马克思) 阶级经济学整个体系的第一个不列颠人”(马克思); 确立了新的财富观; 2)确立了新的财富观; 第一次宣称,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但有人认为, 3)第一次宣称,劳没有“劳动价值论”)。
2.2.3 斯密经济学的哲学基础与方法
哲学基础 世界是和谐的、有秩序的、质量卓绝的机 械装置; 利己主义和利他主义能够实现一种“完美 的平衡”; 洛克的“经验论”和卢梭的“异化”思想。
大卫.休谟(1711-1776)
《关于自然宗教的对话》
“看看周围的世界吧,琢磨一下它的整体和每一 部分,你会发现它什么都不是,只是一架庞大的 机器,细分为为数不清的较小的机器,它们还能 进一步细分,直到人类的感官和能力无法分辨和 解释的程度。所有这些各种各样的机器,甚至是 其中最微小的零件,相互之间精确地调整,使曾 经凝视它们的所有人由陶醉而至崇拜。世间万物 精确地相似,奇特地为达到目的而调整手段,这 远远超乎人类智慧的产物所能及”
本篇共包括11章 讨论了分工、货币、价格和收入分配(工资、 本篇共包括 11章, 讨论了分工 、 货币 、 价格和收入分配 ( 工资 、 利 11 润和地租) 润和地租);
第二篇:论资财的性质及其蓄积和用途; 第二篇:论资财的性质及其蓄积和用途;
本篇共包括5章 , 讨论了资本的性质、类型、作用和资本积累。[ 前 本篇共包括5 讨论了资本的性质、 类型、 作用和资本积累。 两篇属于原理部分] 两篇属于原理部分]
第三章
3.1 3.2 3.3 3.4 3.5
斯密革命与古典经济学
古典经济学总论 古典经济学的奠立: 古典经济学的奠立:斯密革命 萨伊对斯密经济学的重组与系统化 古典经济学的发展: 古典经济学的发展:李嘉图及其学派 古典经济学的综合:约翰. 古典经济学的综合:约翰.穆勒
3.1 古典经济学总论
古典经济学的范围
斯密《国富论》 2.2.4 斯密《国富论》的结构与内容
国富论》 《 国富论 》 ( An
Nations) Wealth of Nations)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第一篇: 第一篇 : 论劳动生产力增进的原因并论劳动生产物自然 而然的分配给各阶级人民的顺序; 而然的分配给各阶级人民的顺序;
马克思的划分: 马克思的划分 古典经济学在英国从威廉.配第(1623—1687 “古典经济学在英国从威廉.配第(1623—1687)开 到李嘉图( 1772—1823 结束; 始 , 到李嘉图 ( 1772 1823 ) 结束 ; 在法国从布阿 吉尔贝尔(1646—1714 开始,到西斯蒙第(1773— 吉尔贝尔 ( 1646 1714) 开始 , 到西斯蒙第 ( 1773 1842)结束。”
对“古典经济学”的三种阐释
1、托马斯.索厄尔:重新研究古典经济学 (1974) 2、罗伯特.伊格利:古典经济学结构 (1974) 3、丹尼斯.奥布赖恩:古典经济学家 (1975) ——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第一卷, P.473~483,经济科学出版社
2.1 古典经济学总论
古典经济学的反对派 边际革命的先驱:屠能、古诺、戈森等; 德国历史学派:李斯特、罗雪尔等;(主 要是反对“抽象演绎方法”) 瑞士的西斯蒙第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科学化 是通过增加“部件”——“供求关系”完成 的)
2.2.5 斯密的经济理论体系
目前中国官方对政府职能的界定: 目前中国官方对政府职能的界定: 经济调节 市场监管 社会管理 公共服务 经济职能:经济增长,充分就业, 经济职能:经济增长,充分就业,保持一 般物价水平稳定, 般物价水平稳定,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等
2.2.6 斯密革命
斯密的《 国富论》 “ 斯密的 《 国富论 》 标志着经济思想史上的一个新纪元 或者说一场革命。 或者说一场革命。”
----马克思: 政治经济学批判》 人民出版社,1976, ---- 马克思:《 政治经济学批判》 , 人民出版社 , 1976 , P.36 。 马克思
3.1 古典经济学总论
凯恩斯的划分 那些接受李嘉图经济学而加以发扬光大的人, “那些接受李嘉图经济学而加以发扬光大的人, 例如约翰.穆勒、马歇尔、埃杰沃斯以及皮古” 例如约翰.穆勒、马歇尔、埃杰沃斯以及皮古”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商 》,商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务印书馆,1963, 务印书馆,1963,P.7
“经济人”假设
“私人利益和每个人的作用,导向了普遍的利 益”;“对私利的追求会有益于社会”; “社会从个人追求私利的无意的结果中得益”; 斯密在《道德情操论》(1759年)中,用“同情 心”完成社会领域的“整合”;而在经济世界, “个人私利”完成了“整合”; “个人的利己主义”是经济分析的逻辑起点,即 “经济人”假设。
2.2.5 斯密的经济理论体系
二、国际贸易理论 自由贸易 绝对优势(成本) 绝对优势(成本)理论
2.2.5 斯密的经济理论体系
三、国家理论 保护社会, 1、保护社会,使不受其他独立社会的侵 犯; 尽可能保护社会上的每个人, 2、尽可能保护社会上的每个人,使其免 遭其他人的侵害或压迫; 遭其他人的侵害或压迫; 3、建设并维持某些公共事业及某些公共 设施。 设施。
2.2.2 斯密生平
亚当.斯密(1723--1790)出生苏格兰爱丁堡的一个 小镇; 斯密有一个不幸的家庭; 14岁(1737年)进入格拉斯哥大学学习,期间深受 弗朗西斯.哈奇荪的影响; 1740年,斯密被推举到牛津大学学习; 1748年,他应邀为爱丁堡大学作系列讲座; 1751年,他被推举主持格拉斯哥大学的讲席。
2.3 萨伊对斯密经济学的重组与系统化
一、生平 巴蒂斯特.萨伊(1767—1832 1832) 19世纪初期法国古 让 . 巴蒂斯特 . 萨伊 ( 1767 1832 ) 是 19 世纪初期法国古 典经济学的主要代表。 他生活在18 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大 典经济学的主要代表 。 他生活在 18 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大 革命(1789年 和法国第一次产业革命时期。 革命(1789年)和法国第一次产业革命时期。 萨伊出身于一个商人之家, 早年去英国学习经商; 萨伊出身于一个商人之家 , 早年去英国学习经商 ; 回国 后 , 曾在一家保险公司工作。1790年 ( 23岁) 开始从事 曾在一家保险公司工作 。 1790 年 23 岁 写作,1794----1799年出任一家杂志社的总编辑 ----1799年出任一家杂志社的总编辑。 写作 , 1794 ---- 1799 年出任一家杂志社的总编辑 。 萨伊 因倡导自由主义经济学、 因倡导自由主义经济学 、 反对保护主义而受到拿破仑的 压制, 不得不辞去杂志的总编职务, 转而经商。 1805年 压制 , 不得不辞去杂志的总编职务 , 转而经商 。 1805 年 , 曾与人合办新式纱厂。 1813年 萨伊回到巴黎, 曾与人合办新式纱厂 。 1813 年 , 萨伊回到巴黎 , 重新进 行科学研究。 拿破仑倒台后, 萨伊受到重视。 1816年 , 行科学研究 。 拿破仑倒台后 , 萨伊受到重视 。 1816 年 萨伊开始系统讲授政治经济学。 萨伊开始系统讲授政治经济学。
2.2.4 斯密国富论的结构与内容
第三篇:论不同国家中财富的不同发展; 第三篇:论不同国家中财富的不同发展; 本篇共包括4 属于经济史, 本篇共包括4章,属于经济史,从历史角度讨论了经济增 长的源泉——分工和城乡关系; 分工和城乡关系; 长的源泉 分工和城乡关系 第四篇:论政治经济学体系; 第四篇:论政治经济学体系; 本篇共包括9 属于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史, 本篇共包括9章,属于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史,讨论了重 商主义和重农学派,讨论了退税、通商条约、 商主义和重农学派,讨论了退税、通商条约、殖民地等 政策; 政策; 第五篇论君主或国家的收入; 第五篇论君主或国家的收入; 本篇共包括3 属于财政学范畴。 本篇共包括3章,属于财政学范畴。第1章:国家的费用 支出); );第 政府的一般收入来源; 公债。 (支出);第2章:政府的一般收入来源;第3章:公债
关于分工 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 1、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
增进劳动者的熟练程度; 1)增进劳动者的熟练程度; 节约劳动时间; 2)节约劳动时间; 3)机械的发明也是起源于分工。 机械的发明也是起源于分工。
分工源于人类交换的需要(?); 2、分工源于人类交换的需要(?); 分工程度受制于交换能力或市场范围。 3、分工程度受制于交换能力或市场范围。 分工使人变得愚蠢。(P.339) 。(P.339 4、分工使人变得愚蠢。(P.339)
2.2.5 斯密的经济理论体系
一、经济增长理论 国民收入决定于: 1、国民收入决定于:资本积累 分工
2.2.5 斯密的经济理论体系
关于资本积累 劳动*资本 资本*自然 劳动 资本 自然 20世纪 年代的发展经济学 世纪40年代的发展经济学 世纪 当代中国的实践 中国经济增长因素 农村劳动力就业
2.2.5 斯密的经济理论体系
2.2.5 斯密的经济理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