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的经济与文化

合集下载

商朝的繁荣与发展

商朝的繁荣与发展

商朝的繁荣与发展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46年存在。

商朝的繁荣与发展对中国古代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商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来论述商朝的繁荣与发展。

一、政治繁荣商朝时期,政治制度相对集中而稳定。

商王以“天子”自居,实行君主专制。

商朝王室内部实行世袭制,传至九世时,由帝辛犯重大错误而导致商朝灭亡。

商朝通过与周边的部落联姻和征服,逐渐建立了中原地区统一的政权。

商王通过悬赏制度、封官许愿等手段控制着地方豪强,保障了国家的政治稳定。

商朝对外采取了议和和武力两种手段,既通过联姻手段取得了与周边部落的和平共处,也通过战争手段征服了一些地区,进一步巩固了国家政权。

二、经济繁荣商朝的经济以农业为主导,农业生产发达,以粟、麦、黍、稷等为主要农作物。

商朝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器,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商朝还发展了手工业,陶器制作、纺织业、制造玉器等手工业在商朝的经济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商朝还有专门从事贸易的商人,他们出使海外架设了经济贸易的桥梁,为商朝的繁荣与发展做出了贡献。

商朝还建立了简易的货币交易制度。

商人在交易中使用贝壳、玉石等作为货币,促进了商品流通,为商朝的经济繁荣奠定了基础。

三、文化繁荣商朝的文字系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文字系统之一,商朝鼎文、龟甲文字都是商朝的文字书写形式。

鼎文是商朝王朝的象征,鼎身上的铭文记录着商王的政绩,为后世后续王朝提供了重要参考。

商朝时期的商代青铜器制作技术非常发达,青铜器是商朝的代表性艺术品。

青铜器中的铭文通过象形文字或者符号来表达含义,反映出商朝人民的宗教、祭祀、农耕等方面的文化。

商朝还很重视神秘主义,崇奉自然主义,讲求祭祀,商代的祭祀大都以祭天、祭地、祭山、祭祖为主。

商朝还相信鬼神,认为鬼神掌握着人类的命运。

总结:商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其繁荣与发展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商朝的政治制度相对稳定,经济以农业为基础,经济贸易发达,文化方面鼎文与青铜器制作技术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商代的文化特点

商代的文化特点

商代的文化特点商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约始于公元前16世纪,结束于公元前11世纪。

在这个时期,商代文化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点。

本文将从社会结构、宗教信仰、经济形态和艺术特色等方面探讨商代的文化特点。

一、社会结构商代是一个以王权为核心的等级制社会。

社会结构分为王室、贵族、士人、平民和奴隶五个等级。

王室占据最高地位,拥有绝对的统治权力。

贵族居于第二位,享有特权和权力,与王室有紧密的联系。

士人则是负责管理国家事务和宗教活动的阶层。

平民是主要的农民和手工业者,他们为整个社会提供生产力的支持。

奴隶则是社会等级最低下的人,他们失去了自由和权利,成为贵族的财产。

二、宗教信仰商代的宗教信仰主要集中在祖先崇拜和巫术祭祀上。

在商代社会中,人们相信死后的灵魂还能够继续存在,并且会对活人产生影响。

因此,商代人经常进行祭祀仪式,用于祈求祖先的保佑和降福。

此外,商代还有一种被称为“巫”的特殊职业,他们被认为有通灵的能力,可以与神灵进行沟通,为人们带来吉祥和利益。

三、经济形态商代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形成和发展的农业社会。

农业是商代的经济支柱,人们以种植粟、麦、豆等为主要农作物,以养殖牛、羊为主要的畜牧业。

在商代社会中,农业生产呈现出一定的规模和社会化的特点。

农民不仅自耕自食,还要向贵族和王室上缴一部分农产品作为税收。

此外,商代的手工业也相对发达,以制陶、制铜、制石器为主要特点。

四、艺术特色商代艺术主要表现在青铜器和玉器上。

商代青铜器制作精美,包括鼎、觚、爵等多种器型,主要用于祭祀和宴会。

商代的青铜器采用了铸造、铸造和浮雕等工艺,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商代玉器制作精细,形式多样,如玉琮、玉璧等,常用于祭祀和仪式的场合。

商代的青铜器和玉器都体现了商代人民勤劳、智慧和审美追求的特点。

综上所述,商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其文化特点表现在社会结构的等级制、宗教信仰的祖先崇拜和巫术祭祀、经济形态的农业和手工业以及艺术特色的青铜器和玉器上。

商朝知识点归纳总结

商朝知识点归纳总结

商朝知识点归纳总结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

商朝的历史上下跨度较长,也有许多知识点,以下是对商朝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一、商朝的起源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西周初年。

商朝的创立者是商汤,商汤是西周王室的宗亲,他在西周王室内部的权力斗争中脱颖而出,最终在前16世纪建立了商朝。

商汤建立了商朝以后,将商朝的都城设在二里头遗址,这也成为商朝的政治和文化中心。

二、商朝的政治制度商朝的政治制度是以王权为核心的封建制度。

商朝的统治者被封为“王”,王权是集中的,但是在王权下面还有一些贵族和大臣,他们也拥有一定的权力。

商朝的国家构成是以封建制度为基础,通过宗法制度维系各级贵族之间的关系。

商朝王室通过与贵族之间的权力和利益的交换,来维护统治。

三、商朝的经济商朝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但由于商朝时期的社会出现了阶级分化,政治权力集中于高级贵族和王室,因此在经济上也出现了贫富不均的现象。

商朝时期的农业生产技术也逐渐发展,农田的面积逐渐扩大,人口也逐渐增加。

商朝时期还有一些手工业和商业的产生,这些产业的发展为商朝国家的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动力。

四、商朝的宗教与文化商朝的宗教信仰是以神灵崇拜为主,商朝的人们崇拜自然现象、祖先等。

商朝时期还出现了一些由王室和贵族主持的宗教仪式,这些仪式是为了祈求丰收、祭祀祖先等目的。

商朝的文化也是一个较为发达的文化,在商朝时期已经出现了甲骨文、青铜器等。

商朝的文化艺术也在这个时期取得了一些独特的成就。

五、商朝的覆灭商朝时期,商朝政权逐渐走向衰败。

一方面,内部的土地制度使得朝野间的矛盾加剧,社会上贫富悬殊愈加严重;另一方面,商朝统治者的行为也使得外交上的利益受到了严重的损害,商朝国家屡遭邻国侵犯。

最终在公元前11世纪商朝被周文王割据的周王朝所灭,商朝也由此走向了它的结束。

以上就是对商朝知识点的简要总结,商朝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分水岭。

中国商朝政治经济文化思想总结

中国商朝政治经济文化思想总结

中国商朝政治经济文化思想总结商朝是中国历史的第一个有历史记录的王朝,它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将分别从政治、经济、文化和思想四个方面对商朝进行总结。

政治方面:商朝的政治制度主要是以王权为核心的封建制度。

商朝的君主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建立了以都城为中心的地方行政制度,推行了一定的土地政策,进行了土地的重新分配和赋役制度的建立。

商朝还创立了九命诸侯制度,对各个地方诸侯进行约束和管理。

经济方面:商朝的经济以农业为主导,农业生产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

商朝实行了土地所有权和封建财产制度,国家通过土地的分配和赋役制度,确保了贵族家族对土地和农业生产的控制权。

商朝还对冶金和制陶业进行了发展,这对于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文化方面:商朝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它建立了上下五千年的恢宏史观,并开始形成了尊神信仰和拜祖的习俗。

商朝的文化表现在礼制的建立和发展上,商朝在礼制上进行了严格的规定和要求,这有助于增强社会秩序和凝聚社会力量。

商朝还进行了文字的创制和使用,创立了甲骨文,这在中国的文字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思想方面:商朝的思想主要表现在宗教和哲学方面。

商朝的宗教信仰主要是一种原始的巫术信仰,人们相信巫师有超自然的力量,能够与神灵交流。

商朝的哲学思想主要有尧舜禅让思想和宗法思想。

商朝尧舜禅让思想主张君主应该遵守规定的时限,到期后主动让位给有德行的继任者。

商朝的宗法制度强调血缘关系和家族的重要性,规定了社会等级和权力继承的方式。

综上所述,商朝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的政治制度奠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经济制度促进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文化建立了礼制和文字的使用,思想形成了具有特点的宗教和哲学思想。

商朝的贡献对于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

商朝中国古代商业与文化的繁荣时期

商朝中国古代商业与文化的繁荣时期

商朝中国古代商业与文化的繁荣时期商朝:中国古代商业与文化的繁荣时期商朝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朝代之一,它不仅是我国古代商业的蓬勃发展时期,也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繁荣时代。

商朝的兴起和发展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商朝的经济状况、社会制度和文化特征等方面介绍商朝时期中国古代商业与文化的繁荣。

一、商朝的经济状况商朝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个奴隶社会时期,以农业为主导,同时也有狩猎和渔业等其他经济活动。

商朝的人民在黄河流域广泛种植小麦、稻谷、豆类等粮食作物,同时也发展了养殖业。

农业的发展为商朝的经济繁荣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商朝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商品经济开始迅速增长。

商人们纷纷从事商品交换,商业活动也逐渐成为社会经济中重要的一环。

商朝的商人往往以手工制作的陶器、玉器、青铜器等作为贸易商品,进行交换和贸易。

同时,商朝还建立了完善的市场体系,促进了商品的流通和交易。

商朝的经济活动为社会带来了繁荣和富裕。

二、商朝的社会制度商朝的社会制度以王室为中心,夏朝的建立者商汤被封为商王,商朝的君主被尊称为商王。

商王通过颁布命令和法律来维护社会秩序,统一国家政权。

商朝的社会制度相对封建,王室家族占据社会的最高地位,其下是贵族、军队和普通人民等各个阶层。

这种社会制度为商朝的经济与文化繁荣提供了稳定的社会环境。

商朝时期,世袭制逐渐取代了部落制,也使社会制度更加稳定。

然而,在这样的制度框架下,贵族阶层与普通人民之间的贫富差距逐渐扩大,社会矛盾也逐渐加剧。

尽管如此,商朝的社会制度仍然为商业和文化的繁荣提供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三、商朝的文化特征商朝时期,中国古代文化开始迎来了大发展的时期。

商朝王室和贵族在建立统一国家政权的同时,也开始注重文化的发展。

商朝的统治者重视教育,培养了大批的文人和学者,他们对古代文字的发展和研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商朝用文字纪录和记录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活动,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商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内容

商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内容

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下面是关于商朝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一些内容:
政治:
1.君主制:商朝的政治体制是君主制,国家由君主统治。

君王被认为是天命所归的统治者,
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地位。

2.封建制度:商朝实行封建制度,将国家划分为不同的封邑,由贵族拥有和管理。

贵族在
政治和军事上享有特权,但必须向君王效忠。

经济:
1.农业经济:农业是商朝的主要经济活动。

人们种植谷物如小麦、粟和稻米,养殖牛、羊
等家畜,以满足食物和生活需求。

2.商品交换:商朝通过商品交换进行经济活动,发展了早期的货币交易和商业活动。

青铜
器作为重要的贸易品出口,与周边地区进行贸易往来。

文化:
1.宗教信仰:商朝的宗教信仰主要是以祖先崇拜为核心。

人们崇拜祖先,并认为祖先的灵
魂能够保佑和庇护他们。

2.甲骨文:商朝创造了中国最早的书写系统之一,即甲骨文。

人们在龟甲、兽骨上刻写文
字,用于卜辞和纪录重要的政治和宗教事务。

3.音乐艺术:商朝的音乐艺术发展较为繁荣,青铜钟、磬等乐器被广泛使用。

在宗教仪式、
国家盛典和社交活动中,音乐常常扮演重要角色。

这些是商朝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一些主要内容。

商朝的贡献和影响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商朝经济文化知识点总结

商朝经济文化知识点总结

商朝经济文化知识点总结一、商朝的经济1. 农业商朝的经济以农业为主,粟、稻、麦等谷类是当时的主要农作物。

商朝时期农业技术也逐渐发展,开始出现灌溉、耕作和耕种工具的改进,使农作物产量增加。

商朝时期也出现了一些农校,诸如晏子、百工、水管等农业名家。

2. 商业和手工业商朝的商业和手工业也逐渐发展,商业贸易活动逐渐增加,商朝时期还出现了类似于市场的交易场所。

手工业方面,商朝时期的陶器、青铜器、纺织品等也都有所发展。

3. 农业社会向城市化发展商朝还出现了城市,城市的出现是商朝经济文化发展的标志。

城市主要是商朝统治者的行政中心,同时也是商业和手工业的中心。

商朝时期的城市也出现了社会分工,如制陶和青铜器的工匠、商人、农户等的分工。

二、商朝的文化1. 文字商朝时期出现了象形文字,这是中国文字发展的重要阶段。

商朝时期的象形文字比较简单,主要用于刻在青铜器、陶器上的铭文和卜卦等。

2. 宗教商朝的宗教主要是祖先崇拜和巫术,商朝时期的考古发现中也有一些祭祀和供奉的遗址,如发现的祭坛和祭器等。

商朝的宗教还影响到了商朝的艺术和文化。

3. 艺术商朝的艺术主要是青铜器、陶器和玉器。

青铜器是商朝最有代表性的艺术品,不仅在美术价值上有一定价值,也在历史和宗教上有重要影响。

4. 社会制度商朝的社会制度是以宗法制度为主,宗法制度主要是由宗族和家族组成的,宗族和家族是商朝的基本组织形式。

宗族和家族的关系也是商朝的社会关系的基础。

综上所述,商朝的经济文化是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商朝的经济发展主要以农业为主,同时也出现了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商朝的文化主要体现在文字、宗教、艺术和社会制度等方面。

商朝的经济文化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中国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商朝的经济与文化繁荣

商朝的经济与文化繁荣

商朝的经济与文化繁荣商朝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朝代之一,其经济与文化在当时都取得了较为繁荣的发展。

本文将从商朝的经济方面和文化方面分别进行探讨。

一、商朝经济的繁荣在商朝时期,农业成为主要的经济支柱。

商朝人民主要以种植粮食为生,粮食的产量稳定增加,为朝代的繁荣打下了坚实基础。

同时,商朝人也开始养殖牲畜,如猪、牛、羊等,这对于朝代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农业繁荣的基础上,商朝还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手工业体系。

陶器制作、铜器铸造、丝织等手工业在当时得到了广泛的发展,这些手工业不仅满足了人民的需求,还通过与外国的贸易,为商朝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特别是青铜器的生产,不仅体现了当时人们的审美观念,还成为商朝特有的文化象征。

商朝也是中国古代经济贸易的先驱。

商周时期,商朝人民通过长途贩运和海上贸易,与外国发达文明进行了广泛的货物交换。

商朝与埃及、巴比伦等古代文明之间的贸易往来,为商朝带来了大量的财富和物质资源。

通过贸易,商朝也积累了丰富的货币,进一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繁荣。

二、商朝文化的繁荣商朝的文化繁荣主要表现在礼制、文字和艺术方面。

商朝的礼制非常重要,它体现了社会秩序和人们的道德规范。

商朝人提倡崇拜祖先,尊重长辈,有明确的礼让之风。

礼制的发展为商朝人民的团结和社会的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商朝的文字以甲骨文为主。

甲骨文是商朝人民用来记录各种信息的一种方式,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文字的发展进程。

通过研究甲骨文,我们可以了解到商朝时期的历史事件、社会风貌等重要信息,这对于了解商朝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商朝的艺术也是非常繁荣的。

青铜器是商朝艺术的瑰宝,它们的造型优美、雕刻精细,不仅仅是实用工艺品,更是体现了商朝人民的审美追求和技术水准。

此外,商朝的陶器和丝织品也在当时享有盛誉,成为商朝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商朝的经济与文化繁荣不仅为当时的社会带来了实际的利益,更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产。

商朝的繁荣和发展为后来的历史铺就了道路,对于我们认识和了解中国古代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商朝的经济文化
导入新课: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王朝,在甲骨文没有被发现,殷墟还没有被发掘之前,人们对商代的历史和文化了解甚少,主要通过后世历史文献的记载得知,主要文献著作有《史记》,其次还有《国语》、《左传》等,而殷墟与甲骨文的发掘与发现为我们了解和研究商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提供了更多的第一手资料,那么商代的经济在这一历史时期是如何发展,又取得哪些成就呢?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商代的经济文化。

讲授新课:
本节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来学习商代的经济文化:
一、农业
二、手工业
三、商业
一、农业
商代的农业生产力达到很高的水平。


和统治阶级对农业的重视有重要的关系。


王非常重视农业,商王对农业的重视,在甲
骨文中就可以看到。

甲骨文中记载了大量的
商王亲自占问是否“受年”、“受禾”的卜
辞,意思就是获得丰收。

不仅如此,商王对于农业生产活动也非常关心,像垦田、翻地、播种、田间管理、收获以及粮食储藏等等,商王都经常过问,并派人前往查看。

此外,卜辞中有大量占问风雨的记载,“祈雨”、“宁雨”的卜辞,也应与商王关心农业生产有密切关系。

根据甲骨文及古代文献的记载,商代的农业生产已经发展到了早期精耕细作的锄耕农业阶段。

商代的农业取得成就有:
1.农具种类很多
2.农作物和经济作物丰富
3.种植技术提高
4.粮食产量提高
1.农具种类很多
起土工具:耒耜
耒就是尖木棒后来又在下部绑上短横木,以便能脚踏如图:甲骨文男字
“”即操耒治田之形。

耜则在木柄下装耜冠。

耜冠有木制的,也有骨制的。

如图:
总之,耒耜是古代社会非常普遍的耘土工具。

耒耜已经从原始社会延续,现代门巴族仍在使用木耒。

也正是由于耒耜的出现,使中华的农业文明得以持续发展。

而后世出现的“犁”大概是从耒和耜中发展而来,商代是否有犁,还没有定论。

郭沫若认为甲骨文中的“”字代表牛拉犁,下的小点,代表翻出的土,但是在考古学上还没有得到实物来证明商代已经有犁。

除草工具中石锄普遍使用。

又出现了新式除草工具“辰”。

收割工具中镰普遍使用。

又出现了新式收割工具“刈”。

谷物加工工具是组合工具石杵和石臼。

甲骨文中的“秦”字,象双
手持杵舂禾状,而在殷墟的考古发掘中,也发现过石杵和石臼。

2.农作物和经济作物丰富
商代的农作物种类很多,后世说的“五谷”在商代已经出现,其中黍、稷是最常见的的作物。

此外,菽、麦、麻、稻等。

(1)黍、稷、稻、麦
经济作物有:
(2)蚕、丝、帛、桑
3.种植技术提高
对土地进行精细的平整管理;
施肥,用“圂厕储肥”是普遍采用的方法。

4.粮食产量提高
(1)王畿地区建有储粮的仓廪。

考古发掘商代遗址中,发现了大量储藏粮食的窖穴,这些窖穴挖在地面以下,最深可达八九米,一些窖穴的底部及壁部还有草拌泥涂抹,修建的十分讲究。

另外,甲骨文中也有仓廪的廪字,很像露天的谷堆行。

卜辞中记录不少商王派人去检查仓廪的内容,一方面说明粮食的储藏在商代的经济活动中占有十分重要地位,另一方面也说明当时的粮食产量已经有了较大的提高。

(2)酒器种类繁多。

比如有:爵、觥、觚、斝、角、尊、卣、盉、罍、壶等。

种类繁多的酒器,一方面说明商人喜欢饮酒,另一方面说明粮食有了大量剩余。

二、手工业
1.青铜铸造业
2.陶瓷业:
3.玉器制造
4.纺织业
5.建筑业
1.青铜铸造业
商代的手工业中青铜铸造业是最为发达的部门。

(1)分布地域广泛。

今天的河南、陕西、江西、安徽、湖北、四川、辽宁、内蒙古、长江流域都有商代铜器的发现。

(2)青铜种类繁多。

手工工具、兵器、生产工具、青铜礼器等无所不用。

青铜礼器主要有:略。

(主要以殷墟出土为例)
(3)青铜纹饰瑰丽华美。

饕餮纹、夔龙纹、云雷纹、蟠龙纹、蝉纹等。

提问:通过对殷墟出土青铜器物的学习,可以看出商代晚期青铜铸造技术相当成熟,青铜业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

2.陶瓷业
陶瓷业是商代又一重要手工业生产部门。

当时的陶器大量是灰陶,也有少量的黑陶和红陶。

而代表当时制陶工艺水平的是采用高岭土烧制的白陶。

(1)白陶:见图片。

特点:质地硬、白泽亮洁,形制和纹饰都仿照青铜器,是和青铜器同样是重要的艺术珍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除了陶器外,近些年考古发现了商代中期的瓷器,叫釉陶。

(2)釉陶:见图片。

特点:釉薄,胎质细密,吸水性弱。

这就是原始的瓷器。

商代釉陶的发现证明中国瓷器起源于商代。

3.玉器制造
商代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

其宗法礼制十分完备,玉器已成为帝王垄断的珍宝,品种繁多,除了具有宗教色彩器物外,也有工具、生活用品、佩饰及陈设用玉器。

见图:
以上众多商代玉龙的出土,说明什么?
商人对龙的崇拜;龙有可能是商人的图腾之一。

4.纺织业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和织造绢帛的国家,绢帛已成为商代上层贵族主要的衣着品。

商代出土的器物的表面,经常有粘附的丝绸残片或渗透的布纹痕迹。

如图:
5.建筑业
商代的建筑业也很突出,主要体现在宫殿建造上。

发掘的殷墟宫殿遗址反映出商代宫殿的构造。

殷墟的宫殿遗址,一般都是修建在夯土台基上,用填基和挖基两种方法筑成,然后在上面用砾石或铜作为柱础,再进行立柱和筑墙,安上梁架,覆盖草顶。

(说明瓦还没有出现。


三、商代的商业
商代,贝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用于商品交换的货币。

在我国,贝最早是作为一种贵重的装饰品来使用的。

从考古资料看,我国早在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的遗址中,就发现了贝。

在夏代的二里头遗址也发现了贝。

不过因为贝的出土量很少,还不能断定这些贝是否已经作为货币在使用了。

商代考古中贝的发掘完全是另外一番景象。

首先,表现贝的随葬十分普遍。

从时间上看,无论是商代早期还是晚期,贝都是最常见的殉葬品。

从人群上看,无论是贵族还是平民,都流行贝随葬。

例如,殷墟的一座平民墓葬中,虽然只随葬了5件陶器、两件小型的铜器和一枚玉饰,但却发现了350枚贝。

甚至在个别的奴隶乱葬坑中,也发现了一两枚贝。

其次,贝的随葬数量非常大。

最早如郑州白家庄的一座墓葬中,就发现过随葬460多枚贝,而在殷墟妇好墓中,则更出土了6000多枚贝。

三是出现了贝的仿制品,如石贝、铜贝、玉贝及骨贝等。

如果商代的贝仅仅是贵重装饰品的话,上述现象是很难解释清楚的。

作为货币的贝,其单位是朋。

一朋是十贝,共两系,每系五贝。

由于贝已经成为财富的一种象征,因此到了商代晚期,就出现了商王经常将贝赏赐他人的现象。

如《戍嗣子鼎》记载:“丙午,王赏戍嗣子贝廿朋。


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可以知道商朝后期经济发展取得巨大进步,无论从农业生产力水平、手工业技术发展,还是商业发展水平等方面都表现出比前代更加进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