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吸附
血液净化的基本原理

血液净化的基本原理血液净化是一种技术,它通过清除血液中不健康的成分来调节血液状态,促进人体对抗病毒、细菌和其他外来侵染物的免疫功能。
血液净化也可以清除血液中许多杂物,减少血液中毒素的含量,增强血液流动性,促进营养和氧气的运输,从而改善健康状况。
血液净化的基本原理是尽可能清除临床检查中检测到的不良物质,而不是对血液中的白细胞、红细胞或血小板进行操作。
有了可用的血液净化技术,可以把病人血液中留存的体外物质和有害物质迅速分离出来,使血液净化得到有效的改善。
血液净化的基本原理可以总结如下:1、吸附:它是血液净化的最重要的原理,是指通过吸附剂将有害物质吸附在血液中。
当有害物质与吸附剂发生静电作用时,吸附剂将有害物质物理吸收其中。
2、膜过滤:它是一种过滤原理,是指通过一种可渗透的膜将有害物质从血液中过滤出来。
膜过滤法比吸附法更有效,因为它可以过滤出更小尺寸的物质,如病毒、细菌和其他有害物质等。
3、浮游过滤:它是一种常用的血液净化技术,通过将病毒、细菌等悬浮物质从血液中分离出来,从而达到净化血液的目的。
这种净化方法可以有效清除血液中的致病悬浮物质。
4、活性炭净化:活性炭是一种吸附剂,它可以吸附血液中的有害物质,有效地净化血液。
活性炭净化法有助于去除血液中的重金属,毒素,药物和有毒气体等有害物质。
血液净化是通过清除血液中的有害物质,从而促进健康的生物化学过程,从而改善血液状态,增强免疫力,促进细胞再生,减少疾病发病率和改善病人健康状况。
血液净化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净化结果可靠等优点。
血液净化是许多疾病的第一线防护,通过血液净化可以延长病人的寿命和改善他们的健康状况。
血液净化也可以加快身体恢复力,减少有害物质对身体造成的损害,帮助身体更好地应对一些致病因素。
但是,血液净化只能有效净化体外物质,淋巴液及其他有害物质,而不能直接影响血小板及白细胞。
因此,血液净化只能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并搭配其他治疗手段一起应用,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血浆滤过吸附的操作标准

血浆滤过吸附的操作标准
血浆滤过吸附是一种血液净化技术,用于去除体内过多的毒素、代谢产物和炎症介质等物质。
血浆滤过吸附的一般操作标准:
1. 资格评估:患者在进行血浆滤过吸附之前需要进行全面的临床评估,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以确定是否适合进行该治疗方法。
2. 血流透析:在血浆滤过吸附过程中,需要建立静脉通路以允许血液从患者体内抽取出来、经过滤器进行净化,然后返回到体内。
通常会在患者静脉周围的动脉与静脉之间建立血管通路,这可能需要提前几周的时间。
3. 滤器选择:根据患者的情况和治疗目标,选择合适的滤器。
滤器的选择应该考虑到目标物质、分子大小、孔隙大小和滤过效率等因素。
4. 操作过程:根据医生的指导和护士的操作,通过透析机器或特定的设备来进行血浆滤过吸附治疗。
该过程通常需要在医院或透析中心进行,并在严密的监控下进行。
5. 时间和频率:血浆滤过吸附的时间和频率取决于患者的病情和治疗目标。
通常,一次疗程的持续时间约为4-6小时,并且可能需要每周进行多次治疗,频率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6. 监测和调整:在血浆滤过吸附过程中,护士会定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血液学指标和平衡状态,并调整治疗参数,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血液吸附

常用吸附剂---免疫吸附剂
将特异性免疫活性物质加入吸附剂中,以吸附血液中特异致病因子 吸附柱:由常用吸附剂做成 载体:能固定配体的吸附材料,包括琼脂糖凝胶、丙烯酰胺凝胶、聚羟乙基
异丁烯酸脂凝胶、活性炭、硅胶 配体:是固定在吸附柱上的免疫吸附物,包括抗原、抗体或有特定物理化学
亲和力的物质,蛋白A等 免疫吸附原理:免疫吸附(抗原-抗体结合、补体/Fc-免疫复合物结合、
1.吸附剂颗粒小 2.过滤网网孔较小 3.吸附剂多软载体及离子交换树脂
影响因素 优点 缺点
吸附剂相关因素、血液流速、治疗时间
1.设备要求低,操作相对简单 2.治疗成本低
1.与血细胞接触,对血液系统有影响,可能 发生的副作用较多
2.对吸附剂的生物相容性要求较高,通常需 要包膜处理
吸附剂相关因素、血浆分离器相关因素、 血液流速、治疗时间
是一种新型的吸附型血液净化技术,即通过过滤、 吸附等分离方法选择性去除外周血液的白细胞, 从而减轻这些致炎细胞对机体的免疫攻击,同时 减少了这些致炎细胞释放的致病性蛋白酶、氧自 由基及细胞因子等,达到保护器官的目的。
吸附模式发展趋势
微球解毒系统
MDS是一种对流血液净化系统。血液经血浆 分离器后,血浆进入一密闭的二次循环系统, 通过高速离心泵和微球颗粒吸附后从滤器的 另一端回输入血。
王质刚主编 《血液(浆)吸附疗法》
吸附的原理
1.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吸附特性 吸附力 吸附热 活化能
吸附速率 选择性
吸附稳定性 吸附层 可逆性
物理吸附 范德华引力 10-20kJ/mol 一般不需要
较快 无选择性 不稳定,易解吸 单分子层或多分子层
可逆
化学吸附 化学键 100-500kJ/mol 有的需要,有的不需要 需要活化能的较慢 有选择性 比较稳定 单分子层 一般不可逆
血液净化的基本原理

血液净化的基本原理
血液净化是一种医学技术手段,主要用于去除血液中的废物、毒素和过多的液体,以维持体内各种物质的平衡。
血液净化的基本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1. 滤过:血液净化的一种常见方式是通过滤过,将血液从体内引出,经过滤器后将清除了废物和毒素的血液重新输回体内。
滤过能有效去除血液中的小分子物质,如尿素和肌酐等。
2. 透析:透析是通过渗透和扩散作用,将体内过多的溶质和液体从血液中排除。
透析过程中,血液通过一种特殊的膜,与透析液中的成分发生交换,从而实现对血液成分的调控。
3. 吸附:吸附是通过将血液流经一定的吸附材料,利用吸附材料对特定物质的亲和力,将血液中的废物和毒素吸附并去除。
常见的吸附材料包括活性炭和树脂等。
4. 体外循环:体外循环是将患者的整个血液引出体外,通过机器进行处理后再输回体内。
体外循环可以实现对血液的全面净化,并且在手术中常用于替代心脏和肺脏功能。
总的来说,血液净化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不同的技术手段,将血液中的废物、毒素和过多的液体去除,以保持体内各种物质的平衡。
这些技术手段包括滤过、透析、吸附和体外循环等。
血液净化的选择和应用需要根据具体病情来确定。
血液吸附临床治疗进展

部分毒物清除临床验证结果 部分毒物清除临床验证结果
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 全军中毒救治专科中心
血液灌流治疗急性中毒的治疗方案
普通药物、 一、普通药物、毒物中毒 经首次血液灌流治疗后病情稳定者, 1、经首次血液灌流治疗后病情稳定者,于次日 及第三天分别再行一次血液灌流,全程治疗总共3 及第三天分别再行一次血液灌流,全程治疗总共3 次。 2、经首次血液灌流治疗后病情仍未得到明显改 善者,进行血液灌流每4小时1 善者,进行血液灌流每4小时1次,入院当天总共 完成3 次日根据患者的病情再决定治疗方案。 完成3次,次日根据患者的病情再决定治疗方案。
日本学者治疗: 日本学者治疗:连续血液灌流 早期进行血液灌流是目前公认的清除毒物的 最佳方法。 最佳方法。 血液灌流的清除能力是透析的 5 ~ 7 倍。
• Yang TS, Chang YL ,Yen CK. Haemoperfusion treatment in TS, paraquat[ pigs ,experimentally intoxicated by paraquat[J]. Hum Exp Toxicol,1997,16(12):709):709 Toxicol,1997,16(12):709-715.
2、维持及替代重要脏器功能,特别是肾脏、肝脏功能。 维持及替代重要脏器功能,特别是肾脏、肝脏功能。
治疗中毒导致的肾功能衰竭: 治疗中毒导致的肾功能衰竭: 急性肾功能衰竭: 不论其病因为何,由于可很快引起高血钾、 ①急性肾功能衰竭: 不论其病因为何,由于可很快引起高血钾、 水中毒、急性肺水肿、尿毒症等严重并发症,常可导致病人迅速死亡, 水中毒、急性肺水肿、尿毒症等严重并发症,常可导致病人迅速死亡, 故一旦诊断成立,即应采用透析等血液净化措施。 故一旦诊断成立,即应采用透析等血液净化措施。在尿毒症尚未发生 前之“预防性透析”对改善预后往往有决定性作用。 前之“预防性透析”对改善预后往往有决定性作用。 慢性肾功能衰竭:用于终末期病人的生命维持、 ②慢性肾功能衰竭:用于终末期病人的生命维持、可逆性尿毒症 病人危象期。 病人危象期。 治疗中毒导致的肝功能衰竭、肝性脑病。 治疗中毒导致的肝功能衰竭、肝性脑病。 治疗MODS MODS。 治疗MODS。 3、维持内环境平衡:生命体征;水、电解质平衡。 维持内环境平衡:生命体征; 电解质平衡。
血液吸附ppt

吸附模式发展趋势
接触物质 主要设备 吸附柱
影响因素 优点 缺点
全血吸附(血液灌流)
全血(血浆+血细胞)
一个血泵+一个吸附柱
1.吸附剂颗粒大 2.过滤网网孔较大 3. 多为树脂、碳化树脂、活性炭等强度较高
的吸附剂
血浆吸附(CPFA)
血浆
两个血泵+一个血浆分离器+一个吸附柱
1.吸附剂颗粒小 2.过滤网网孔较小 3.吸附剂多软载体及离子交换树脂
特异性吸附和非特异性吸附
2.生物亲和吸附
生物分子能够区分结构和性 质非常相近的其他分子,选 择性与其中某一分子相结合。 利用生物分子间的这种特异 性结合作用的原理进行的吸 附过程称为亲和吸附。
亲和吸附特点:效率高、特 异性强,再生条件苛刻。
王质刚主编 《血液(浆)吸附疗法》
常用吸附剂
广谱吸附剂:依靠吸附剂携带的电荷和孔隙,非选择性的吸附带相 反电荷的物质和分子大小与之相应的物质,如活性炭、树脂、碳化 树脂、阳离子型吸附剂等。
吸附谱:肝酐、尿酸、中分子毒物、 胍类、酚类、氨、药物及芳香族氨基 酸
吸附原理: 非特异性吸附,对无极性、 疏水分子吸附力强
包裹材料:白蛋白火棉胶、丙烯酸水 凝胶、醋酸纤维素、明胶、硅、尼龙
常用吸附剂---树脂
高分子合成树脂是由苯乙烯与二乙烯苯聚合制 成的环球形共聚体。分为交换树脂和吸附树脂 (又分极性吸附树脂和非极性吸附树脂) 结构及性能: 大孔径环球形共聚体,表面积
500m2/g,吸附性稍逊于活性炭,生物相容 性较活性炭好。 吸附谱 极性树脂:极性大,带亲水基团物质 非极性树脂:脂溶性物质 吸附原理:物理化学性吸附:电荷相斥、相吸; 包裹问题:树脂也需包裹
血液吸附PPT课件

分类与应用
分类
血液吸附技术根据吸附剂的性质和应用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如活性炭吸附、 树脂吸附、免疫吸附等。
应用
血液吸附技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如急性中毒、脓毒症、免疫 性疾病等。
02 血液吸附技术的作用机制CHAPT来自R对炎症因子的吸附机制
炎症因子
在许多疾病过程中,体内会产生大量的炎症因子,如细胞因 子、急性反应蛋白等。这些炎症因子可能导致组织损伤和疾 病恶化。
与传统的透析相比,血液吸附技术对患者 的免疫系统影响较小,不易引起感染等并 发症。
缺点
01
02
03
04
成本高
血液吸附技术使用的灌流器通 常比透析器更昂贵,导致治疗
成本相对较高。
需要特殊设备
血液吸附技术需要特殊的设备 和仪器,这增加了治疗的难度
和成本。
可能引起过敏反应
部分患者可能对灌流器中的吸 附剂产生过敏反应,需要采取
吸附机制
血液吸附技术通过特定的吸附剂,能够有效地吸附血液中的 炎症因子。这种吸附作用可以迅速降低炎症因子的浓度,从 而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病情。
对毒素的吸附机制
毒素
毒素是导致许多危重疾病的重要因素,如急性中毒、肝功能衰竭等。这些毒素可 能干扰正常的生理功能,导致严重的病理变化。
吸附机制
血液吸附技术利用对毒素的高亲和力吸附剂,能够有效地清除血液中的毒素。这 种清除作用可以迅速降低毒素浓度,减轻其对身体的损害。
血液吸附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血液吸附技术概述 • 血液吸附技术的作用机制 • 血液吸附技术在临床的应用 • 血液吸附技术的优缺点及前景展望 • 血液吸附技术的研究进展
01 血液吸附技术概述
血液透析吸附的原理

血液透析吸附的原理
《聊聊血液透析吸附的神奇原理》
嘿,大家好呀!今天咱来唠唠血液透析吸附这档子事儿。
话说这血液透析吸附啊,那可真是个厉害角色!你想想,咱身体里的血液就像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有时候里面会出现一些“捣蛋鬼”,比如那些多余的代谢废物、毒素啥的。
这时候,血液透析吸附就闪亮登场啦!
它就像是血液河流的“清道夫”,专门负责把那些不讨喜的家伙给揪出来。
这玩意儿的原理其实挺有趣的,就好像有一个超级大的过滤网,把血液里不好的东西都给过滤掉。
这个过滤网可厉害了,它能够精准地捕捉到那些需要被清除的物质。
而且啊,我跟你们说,这血液透析吸附就像是一个非常有耐心的卫士。
它一直在那里默默工作,不辞辛劳地为我们的健康把关。
想象一下,你的血液在体外溜达了一圈,回来的时候就变得干干净净、清清爽爽的。
那种感觉,是不是超级棒?感觉自己的身体又重新恢复了活力,像是被打了一针“复活剂”似的。
我有个朋友之前就做过血液透析吸附,他跟我说刚开始还有点小紧张呢,但是后来发现其实也没那么可怕。
就好像身体里来了一场大清洁,把那些积累已久的脏东西都给清理出去了。
不过呢,这血液透析吸附可不能随随便便就去做哦,还是得听医生的专业建议。
医生就像是这场血液保卫战的指挥官,会根据咱身体的具体情况来制定作战计划。
总之啊,血液透析吸附就是我们健康的小卫士,在默默地守护着我们。
所以,我们平时也要好好爱护自己的身体,让这个小卫士能轻松一点,别老是给它派那么多艰巨的任务啦!别总是熬夜、暴饮暴食啥的,得让咱的血液河流保持清澈通畅呀!这样,等到真需要这个小卫士出马的时候,它就能更好地为我们服务啦!希望大家都能健康快乐地生活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肾内科 张俊霞
CONTENT
前言 血液吸附疗法概述 血液吸附分类 血液灌流适应症及操作 血液灌流并发症及处理
01 前言
前言
血
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
细胞吸附
细
血液净化技术是把
血
胞
分
子
---LDL(不良胆固醇) 胆固醇 ---IDL
---HDL(良性胆固醇)
液
量 大
特异性吸附和非特异性吸附
2.生物亲和吸附
生物分子能够区分结构和性 质非常相近的其他分子,选 择性与其中某一分子相结合。 利用生物分子间的这种特异 性结合作用的原理进行的吸 附过程称为亲和吸附。
亲和吸附特点:效率高、特 异性强,再生条件苛刻。
王质刚主编 《血液(浆)吸附疗法》
常用吸附剂
广谱吸附剂:依靠吸附剂携带的电荷和孔隙,非选择性的吸附带相 反电荷的物质和分子大小与之相应的物质,如活性炭、树脂、碳化 树脂、阳离子型吸附剂等。
特异性吸附剂:利用高度特意的抗原-抗体或有特定物理化学亲和力 的物质(配基)结合在吸附材料(载体)上,用于清除血浆中或劝 学中特定物质。
常用吸附剂---活性炭
结构及性能:球状、柱状、纤维状
大表面积(1000m2/g)、多孔(大孔径> 500A0)、 中孔(20- 500A0)、小孔,<20 A0
影响。可以通过对吸附剂进行包膜、改进,改善其血液相容性。 吸附谱:血液中带正电或负电的物质,临床主要用阴离子交换树脂,吸附血
液中的胆红素和胆汁酸。 吸附原理:主要靠化学吸附作用
常用吸附剂---免疫吸附剂
将特异性免疫活性物质加入吸附剂中,以吸附血液中特异致病因子 吸附柱:由常用吸附剂做成 载体:能固定配体的吸附材料,包括琼脂糖凝胶、丙烯酰胺凝胶、聚羟乙基
王质刚主编 《血液(浆)吸附疗法》
吸附的原理
1.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吸附特性 吸附力 吸附热 活化能 吸附速率 选择性 吸附稳定性 吸附层 可逆性
物理吸附 范德华引力 10-20kJ/mol 一般不需要
较快 无选择性 不稳定,易解吸 单分子层或多分子层
可逆
化学吸附 化学键 100-500单分子层 一般不可逆
全血吸附(血液灌流),需要一 个血泵、一个吸附柱(血液灌流 器)、一套血液管路。
血浆吸附(连续性血浆滤过吸附 CPFA):一个血浆分离器、一个吸 附柱(血液灌流器)、一套血液管路、 还有一个必须具有两个血泵(一个血 液循环泵、一个分离血浆泵)的设备。
血液灌流是血液吸附疗法一种
王质刚主编 《血液(浆)吸附疗法》
吸附模式发展趋势
接触物质 主要设备 吸附柱
全血吸附(血液灌流)
全血(血浆+血细胞)
一个血泵+一个吸附柱
1.吸附剂颗粒大 2.过滤网网孔较大 3. 多为树脂、碳化树脂、活性炭等强度较高
的吸附剂
血浆吸附(CPFA)
血浆
两个血泵+一个血浆分离器+一个吸附柱
1.吸附剂颗粒小 2.过滤网网孔较小 3.吸附剂多软载体及离子交换树脂
500m2/g,吸附性稍逊于活性炭,生物相容 性较活性炭好。 吸附谱 极性树脂:极性大,带亲水基团物质 非极性树脂:脂溶性物质 吸附原理:物理化学性吸附:电荷相斥、相吸; 包裹问题:树脂也需包裹
常用吸附剂---离子交换树脂
离子交换树脂:阳离子交换树脂、阴离子交换树脂 特点:交换容量大、交换速度快等优点,但对血液电解质平衡和PH值由严重
量 小
肌酸内酰胺 糖
血 血 液滤 液透 过 析
血液透析滤过、 血 液灌流、血浆置换、 免疫吸附、腹膜透
电解质 水
析等。
血液净化的原理
置换
02 血液吸附疗法概述
吸附疗法的概念
吸附疗法指将患者血液引流出体外,经过吸附剂的吸附作用清除各种 致病因子,达到血液净化的一种治疗方法。
血液灌流是最早广泛应用的吸附疗法,主要用于清除尿毒症毒素(如 肌酐、中分子物质)、药物和毒物、抗体及免疫复合物、内毒素、胆 红素、ß2微球蛋白等。随着吸附剂和血液净化方式的发展,吸附疗法 概念越来越广。
吸附对象
抗 DNA 抗体 抗血型物质抗体 抗胰岛素抗体 抗Ⅷ因子抗体
LDL α FP HBsAg IgE
免疫复合物 IgG 免疫复合物 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 CIC RF 抗 DNA 抗体 抗 MBP 抗体 LDL T3 、噬菌体 DNA DNA
03 血液吸附疗法分类
吸附疗法的分类
血液 灌流器
血 液 灌 流 器
影响因素 优点 缺点
吸附剂相关因素、血液流速、治疗时间
1.设备要求低,操作相对简单 2.治疗成本低
异丁烯酸脂凝胶、活性炭、硅胶 配体:是固定在吸附柱上的免疫吸附物,包括抗原、抗体或有特定物理化学
亲和力的物质,蛋白A等 免疫吸附原理:免疫吸附(抗原-抗体结合、补体/Fc-免疫复合物结合、
静电结合、疏水结合) 免疫吸附剂类型:抗原固定型、抗体固定型、 补体固定型、 蛋白A固定型、
静电结合型、 疏水结合型
---IgM
双免 重 疫吸附 血 浆
患者血液引至体外 并通 过一种净化装 置,除去其中某些
血 浆
蛋白
免疫球蛋白---IgG ---IgA
置 单换 重
白蛋白 内毒素细胞因子、炎症介质 胆红素
血 血浆 液灌流 置
换
致病物质净化血液 达到治疗疾病的目 的。它主要包括血 液透析、血液滤过、
分 子
维生素 尿素氮
吸附谱:肝酐、尿酸、中分子毒物、 胍类、酚类、氨、药物及芳香族氨基 酸
吸附原理: 非特异性吸附,对无极性、 疏水分子吸附力强
包裹材料:白蛋白火棉胶、丙烯酸水 凝胶、醋酸纤维素、明胶、硅、尼龙
常用吸附剂---树脂
高分子合成树脂是由苯乙烯与二乙烯苯聚合制 成的环球形共聚体。分为交换树脂和吸附树脂 (又分极性吸附树脂和非极性吸附树脂) 结构及性能: 大孔径环球形共聚体,表面积
常用吸附剂---免疫吸附剂
吸附原理
生物亲和作用
物理化学 亲和作用
免疫吸附剂分类
吸附方式
固定物质
抗原
DNA 血型物质
胰岛素
抗原-抗体结合
凝血因子Ⅷ 抗 LDL 抗体
抗体
抗α FP 抗体 抗 HBsAg 抗体
抗 IgE 抗体
补体结合
C 1q
Fc 结合
蛋白 A
疏水结合 静电结合
色氨酸
苯丙氨酸 多聚阴离子 聚赖氨酸 甲基化白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