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0年来人民币的汇率变动及其影响

合集下载

人民币汇率走势

人民币汇率走势

人民币汇率走势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备受关注。

汇率是指一种货币在国际外汇市场上与其他货币之间的交换比率,对于中国来说,人民币汇率的走势直接影响着国内外贸易、经济增长和金融市场稳定。

自1978年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来,人民币的汇率一直受到国际市场的波动和国内外经济因素的影响。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汇率制度采取了固定汇率制度,即将人民币与美元进行一对一的锚定。

这种汇率制度有效地稳定了中国的金融市场,吸引了大量外资流入,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然而,固定汇率制度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无法灵活应对国内外经济的变化和不稳定的资本流动。

因此,在1994年,中国采取了调整汇率的措施,开始了市场化汇率改革,实行了浮动汇率制度。

市场化汇率制度的实施使得人民币的汇率开始受到市场供求的影响,人民币的汇率开始浮动。

这种浮动汇率制度有助于提高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的自由度,增加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话语权。

然而,这也意味着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将更加受到市场因素的影响。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人民币汇率经历了多次波动和调整。

根据国际市场需求和中国经济发展的情况,人民币的汇率有时出现升值,有时出现贬值,但整体趋势是逐步升值。

在2005年,中国国务院宣布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即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逐步向基于市场供求的汇率制度转变。

这一决定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因为人民币被认为是被低估的货币,通过升值人民币可以减少中国对外贸易的不平衡,并提高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

从那时起,人民币逐渐加强了兑美元的汇率,但政府仍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干预,以维护汇率的稳定。

随着中国的经济不断增长和国内市场的扩大,人民币汇率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人民币的升值不仅会降低进口商品价格,也有助于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然而,人民币的升值也会对中国的出口企业造成一定的压力,因为出口商品的价格会因为人民币的升值而上升。

近几年来,由于国际市场的动荡和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影响,人民币汇率出现了一定的波动。

人民币美元汇率历史一览表(19492019)

人民币美元汇率历史一览表(19492019)

人民币美元汇率历史一览表(1949—2010)1949年至今-----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年平均汇率):年份汇率(1美元合人民币多少元)1949=2.31950=2.751951=2.2381952=2.6171953=2.6171954=2.6171955=2.46181956=2.46181957=2.46181958=2.46181959=2.46181960=2.46181961=2.46181962=2.46181963=2.46181964=2.46181965=2.46181966=2.46181967=2.46181968=2.4618 1969=2.4618 1970=2.4618 1971=2.2673 1972=2.2401 1973=2.0202 1974=1.8397 1975=1.9663 1976=1.8803 1977=1.7300 1978=1.5771 1979=1.4962 1980=1.5303 1981=1.7051 1982=1.8926 1983=1.9757 1984=2.3270 1985=2.9367 1986=3.4528 1987=3.7221 1988=3.7221 1989=3.76591990=4.78381991=5.32271992=5.51491993=5.7619 (迅速贬值到8.600)1994=8.61871995=8.35071996=8.31421997=8.28981998=8.27911999=8.27962000=8.27842001=8.27702002=8.27702003=8.27742004=8.2780(开始前后开始缓慢升值)2005=8.10132006年1月4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以8.0702起步开始大幅度升值,人民币汇率经历了从缓步上行到快跑,再到“加速跑”的过程。

9月28日破7.900,---12月29日,人民币汇率再创汇改以来的新高,并首次突破7.81关口达到7.8074. 2007年:1月11日人民币对美元7.80关口告破,同时贵过港币;3月8日保尔森访华,人民币突破7.73关口;5月8日第二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前夕,人民币突破7.70关口;7月3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突破7.60关口;10月24日G7财长会议举行后,人民币突破7.50关口;11月23日中国10月份贸易顺差以270.5亿美元创出新高,人民币突破7.40关口;11月27日第十次中欧领导人峰会后,人民币对欧元汇率从11.007一路上涨至10.5434;12月12日第三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前后,人民币对美元连续5日上涨,连破3关破;12月20日中国央行意外加息,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加速,连续6个交易日上涨;2007年,人民币汇率整体上呈现单边升值状态。

2010-2020汇率变化曲线

2010-2020汇率变化曲线

在过去的十年间,全球汇率市场发生了许多变化,特别是在2010年至2020年期间。

这段时间内,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实力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也导致了汇率的波动。

本文将对2010-2020汇率变化曲线进行分析,并探讨其中的深层原因和影响。

让我们来看看这段时间内一些重要国家和地区的汇率变化趋势。

在过去的十年中,美元的汇率一直处于震荡中,受到了全球经济政治环境的多重因素影响。

人民币的国际化也促使了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稳步提升。

欧元由于欧债危机的影响,汇率一度跌至历史低点。

日元在经历了一段时期的强劲后,也面临了转弱的压力。

这些变化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各国的进出口、外贸和国际投资。

在全球化的趋势下,货币政策和国际贸易关系的变化也对汇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10年后,各个国家开始加强货币政策的协调与合作,以管理整体经济风险。

特别是在金融危机后,各国央行开始采取更加灵活的货币政策,同时积极参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倡议,以维护全球经济的稳定。

全球经济结构调整和新兴市场的崛起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汇率的波动。

在过去的十年中,亚洲、拉丁美洲和非洲等新兴市场国家取得了较快的经济增长,其货币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也得到了提升。

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崛起不仅改变了国际产业分工和贸易格局,也为全球汇率体系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

在这个背景下,2010-2020汇率变化曲线不仅反映了各国经济实力的动态变化,也折射出了国际货币体系的调整和演进。

对于全球贸易和投资者来说,理解和把握汇率变化趋势具有重要的意义。

只有在深度了解汇率的动态变化和影响因素后,我们才能更好地制定风险管理和投资策略,提高对国际市场的适应能力。

总的来看,2010-2020汇率变化曲线所反映的不仅是各国之间经济联系和相互影响的变化,也是全球经济整体发展的缩影。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需要更加关注国际汇率体系的变化,加强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维护国际贸易和投资的稳定,为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1949年以来美元人民币汇率演变

1949年以来美元人民币汇率演变

1949年以来美元人民币汇率演变[转载]1949年以来美元人民币汇率演变1949年以来美元/人民币汇率演变1948年12月1日,西北农民银行和晋察冀边区的华北银行、山东解放区的北海银行合并,在石家庄成立了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同一天,发行了“中国人民银行货币”,简称人民币,也就是新中国的第一套人民币。

1949年1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在天津首次正式公布人民币汇率。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确定了以人民币作为唯一法定货币的地位。

一:人民币汇率频繁波动时期(1949年—1952年)这个时期因为人民币并未规定金比价,最初与美元的汇率是根据“购买力平价”方式确定,变化很大。

在1950年3月全国统一财经工作会议前,人民币汇率频繁且大幅度贬值。

在这一阶段,人民币汇率以美元为基础,共调整过52次,由1949年的1美元兑80元旧人民币,调整到1950年3月13日的1美元兑42000元旧人民币,相差525倍。

这主要是由于该阶段因建国初期恶性通胀蔓延的缘故,导致国内物价不断上升,而国外物价相对稳定,所以,照成美元/人民币不断上升。

1950年3月到1952年底,随着国内物价由上涨转变为下降,以及朝鲜战争造成美国及其盟国接连宣布一系列对中国的“封锁禁运”的措施,中国为推动本国进口亟需的物资,逐步调高人民币汇价,人民币汇率由1950年4月的1美元兑42000元旧人民币,调至1952年12月的1美元兑26170元旧人民币。

这段时期,人民币基本采用浮动汇率制度。

二: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时期(1953年—1970年)1953年,我国在国民经济恢复的基础上进入有计划的建设时期。

国内物价稳定,计划经济体制正在逐步健全,进出口贸易已由国营对外贸易机构全部垄断,人民币汇率的高低已不再是调节进出口贸易的工具。

1955年3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了第二套人民币,新人民币按照折合比率1:10000兑换旧人民币(第一套旧人民币从壹圆券到伍万圆券共12种面额,可见当时通胀的严重程度),人民币汇率也随着大幅调整至1美元兑2.4618元新人民币左右。

浅析人民币汇率变动原因及其影响

浅析人民币汇率变动原因及其影响

6.8608元 人 民 币 。

一 、 人 民 币汇 率 变 动 的原 因 分 析 1.国 内经 济提 供 了汇 率 增 长 的 内部 动 力
我 国 内部 经 济 对 汇 率 的 影 响 可 以 从 国 际 收 支 、资 本
流 动 、经 济实 力 和 政 策 因 素 四个 方 面分 析 。 第 一 ,从 国 际
[关键词 ]人 民 币汇率 ;国际收 支;经济稳 定 [中图分 类号]F830.9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2—288(】(2(x】8)0r7—0065—02
2005年 7月 21 Et,中国人 民银行 发布《关 于完 善人 民
币汇率形 成 机制 改革 的公告 》,自此 ,人 民币放 弃 了盯住
单一美元 的汇率制 度 ,建立 了以市 场供求 为基础 、参 考一
篮子货币进行调节 、有 管理 的浮动汇率 制度 ,并 且将 人民
币与 美 元 的 比价 调 整 为 8、l1:1。截 至 2008年 7月 1日 ,
央行 公 布 #life市 场 人 民 币兑 美 元 中 间价 达 到 1美 元 兑 换
维普资讯
2008年 第 7期 总 第 169期
[外汇市场 ]
黑 龙 江 对 外 经 贸
HU 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 Trade
No.7,2008 Serial No.169
浅析人 民币汇率变动原 因及其影响
吴 俊 儒
资本流动角度看 ,近年来 ,国际游资假 借外 国直接 投资 的
名义大量进入我 国,这 使得 本 币的需求 大幅增 加 ,进而 导
致人 民币升值 。第三 ,从政 策性角 度看 ,利率上 升是人 民

近10年来人民币的汇率变动及其影响

近10年来人民币的汇率变动及其影响

2002-2011年人民币汇率变动及其影响摘要: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人民币的汇率受国际上的影响越来越明显。

在近10年里,人民币汇率变化一直是根敏感的经济弦。

人民币在10年里历经了一系列升降的变化,但总体趋势是升值的。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影响是逐渐显现的,是我国社会经济深刻变革的见证者和推动者。

关键词:汇率美元升值固定汇率制度浮动汇率制度近10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金融领域改革取得了新的进展,外汇管制进一步放宽,外汇市场建设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这些都对人民币汇率的变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尤其是2005年7月21日以来,我国对完善进行改革,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选择若干种主要货币组成一个货币篮子,同时计算人民币多边汇率指数的变化。

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

改革以来,以市场供求为基础,人民币总体小幅升值。

一.2002-2011年人民币汇率变动趋势中国经济进入2000年后保持了高速且稳定的增长,这期间人民币汇率整体上呈现了两个主要的走势:第一阶段从2002年至2005年呈基本固定的走势,实际上这是由于当时实行的是固定汇率政策;第二阶段从2005年至今,这期间人民币实行了两次汇改,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大幅上升。

在第二阶段中又可以分成三个小的阶段,分别是从2005年6月中旬至2008年6月中旬,这阶段中由于2005年实行汇改,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所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大幅上升。

2008年6月中旬第一次汇改结束,从此至2010年六月中旬的两年内,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基本保持在6.8:1左右。

2010年6月实行第二次汇改后,人民币汇率进一步下降,到2011年10月10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已经跌破6.35:1,创历史新高。

二.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原因总的来说,一国经济实力的变化与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是决定汇率长期发展趋势的根本原因。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近十年的走势及分析PPT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近十年的走势及分析PPT

2003-2009 年我国GDP 季度数据 (单位:亿元)
二、国际收支和外汇储备
• • • • • • 国际收支和外汇储备:我国自1994年起,经 常项目、金融与资本项目存在长期的双顺差(仅1998 年例外),这导致在外汇市场上,外汇的供给远大于外 汇的需求,央行为了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而买入外 汇,引起了我国外汇储备的急剧增加。国际收支中我 国出口远大于进口,国外资金的流入,致使在国际市 场 • 上人民币需求增加,人民币面临升值的压力。

( 五 ) 政 府 干 预 分 外 汇 因 储 备 素 : , , 析 ( 四 ) 通 货 膨 胀 ( 三 ) 利 率 差 异 ( 二 ) 国 际 收 支 ( 一 ) 经 济 增 长 汇

率 变 动
币 汇 分 析 动 的 原 因 变 率
的 五 大 影 响
一,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对于长期汇率水平的决定有着重要影 响。国内经济状况是人民币汇率稳定的重要保证。汇 率反映的是一国货币的对外价值。经济实力是决定汇 率的根本原因。近年来,人民币汇率有升有贬,但整体 缓步上扬, 其根本原因是我国经济实力的逐渐增强。 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相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 实体经济层面推动人民币长期升值的动力源泉。衡量 国家经济实力的主要指标GDP 与人民币汇率有很大 的相关性。
五、政府干预分析
以上主要是从经济层面上分析了对人民币汇率 走势的影响。在我国,中央政府的意志及其采取的行 动往往是决定短期汇率的重要因素。1994 年我国实 行汇率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单一的、有管理 的浮动汇率制。从1994 年至今,虽然我国汇率双向波 动,但缓步上扬。1994 年人民币并轨时,汇率为1∶8.7。 在1998 年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后, 人民币没有贬值, 仍然保持稳定,1 美元兑换8.2757 元人民币。中央银 行干预外汇市场的能力增强。我国外汇体制改革和有 效的外汇管理制度为人民币汇率稳定提供了制度保 证,能够有效地防范国际投机资本的冲击。随着我国 政府宏观调控能力的增强,中央银行将进一步灵活运 用货币政策,以维持汇率稳定为基本点,对外汇市场 进行积极干预。

近十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变化表

近十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变化表

26% 26% 26% 26% 25% 26% 25% 26% 25% 26% 26% 26%
期间:2005-2014


2005 2006 2007 2008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18% 18% 18% 18% 18% 18% 18% 18% 19% 19% 19% 20% 20% 21% 21% 21% 22% 22% 22% 23% 23% 24% 23% 24% 24% 24% 24% 24% 23% 24% 23% 23% 23% 24% 24% 24% 24% 24% 24% 25% 25% 25% 25% 25% 26% 26% 26% 26%
美元兑人民币汇率 美元累计贬值率
6.8270 6.8269 6.8263 6.8263 6.8280 6.7909 6.7750 6.8105 6.7011 6.6908 6.6762 6.6227 6.5891 6.5752 6.5564 6.4990 6.4845 6.4716 6.4442 6.3849 6.3549 6.3233 6.3482 6.3009 6.3115 6.2919 6.2943 6.2787 6.3355 6.3249 6.3320 6.3449 6.3410 6.3028 6.2892 6.2855 6.2795 6.2779 6.2689 6.2208 6.1796 6.1787 6.1788 6.1709 6.1480 6.1425 6.1325 6.096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2-2011年人民币汇率变动及其影响摘要: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人民币的汇率受国际上的影响越来越明显。

在近10年里,人民币汇率变化一直是根敏感的经济弦。

人民币在10年里历经了一系列升降的变化,但总体趋势是升值的。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影响是逐渐显现的,是我国社会经济深刻变革的见证者和推动者。

关键词:汇率美元升值固定汇率制度浮动汇率制度近10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金融领域改革取得了新的进展,外汇管制进一步放宽,外汇市场建设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这些都对人民币汇率的变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尤其是2005年7月21日以来,我国对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改革,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选择若干种主要货币组成一个货币篮子,同时参考一篮子货币计算人民币多边汇率指数的变化。

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以市场供求为基础,人民币总体小幅升值。

一.2002-2011年人民币汇率变动趋势中国经济进入2000年后保持了高速且稳定的增长,这期间人民币汇率整体上呈现了两个主要的走势:第一阶段从2002年至2005年呈基本固定的走势,实际上这是由于当时实行的是固定汇率政策;第二阶段从2005年至今,这期间人民币实行了两次汇改,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大幅上升。

在第二阶段中又可以分成三个小的阶段,分别是从2005年6月中旬至2008年6月中旬,这阶段中由于2005年实行汇改,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所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大幅上升。

2008年6月中旬第一次汇改结束,从此至2010年六月中旬的两年内,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基本保持在6.8:1左右。

2010年6月实行第二次汇改后,人民币汇率进一步下降,到2011年10月10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已经跌破6.35:1,创历史新高。

二.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原因总的来说,一国经济实力的变化与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是决定汇率长期发展趋势的根本原因。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在外汇市场中,市场人士都十分关注各国的各种经济数据,如国民经济总产值、消费者物价指数、利率变化等。

人民币汇率的变动主要原因如下:(一).宏观经济政策。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决定,即日起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人民币小幅升值2%,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就是我国政府根据国家的经济运行情况,结合我国国情而制定的汇率制度。

(二).经济增长速度。

这是影响汇率波动的最基本的因素。

国民总产值的增长会引起国民收入和支出的增长。

收入增加会导致进口产品的需求扩张,继而扩大对外汇的需求,推动本币贬值。

而支出的增长意味着社会投资和消费的增加,有利于促进生产的发展,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刺激出口增加外汇供给。

所以从长期来看,经济增长会引起本币升值。

(三).国际收支的情况。

这是影响汇率的最直接的一个因素。

所谓国际收支,简单的说,就是商品、劳务的进出口以及资本的输入和输出。

国际收支中如果出口大于进口,资金流入,意味着国际市场对该国货币的需求增加,则本币会上升。

反之,若进口大于出口,资金流出,则国际市场对该国货币的需求下降,本币会贬值。

(四).物价水平和通货膨胀水平的差异。

在纸币制度下,汇率从根本上来说是由货币所代表的实际价值所决定的。

按照购买力评价说,货币购买力的比价即货币汇率。

如果一国的物价水平高,通货膨胀率高,说明本币的购买力下降,会促使本币贬值。

反之,就趋于升值。

(五).利率水平的差异。

温和的通货膨胀下,较高利率会吸引外国资金的流入,同时抑制国内需求,进口减少,使得本币升高。

除此之外,影响汇率波动的因素还包括人们的心理预期、突发事件、国际投机的冲击、经济数据的公布甚至政府要员的言论等。

这些因素之间也会相互加强或相互抵消。

三.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对中国经济产生影响,次要是对国际经济产生影响。

这两个方面的影响都是极为重要的,对我们分析经济形势有着重要的参考作用。

由于近十年人民币汇率主要是升值,所以我们着重分析人民币升值的影响。

首先,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有利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一).中国老百姓手中的财富更加值钱,人民币升值,老百姓手里的钱就更值钱了,中国的人均GDP全球排名也会前进几位。

(二).中国外债压力的减轻和购买力的增强等等。

例如:谁在掏钱维持号称“全球老大”的美国政府的日常运转?想当然的回答是美利坚合众国的广大纳税人。

这个回答并不全对。

因为当前的美国联邦政府财政赤字巨大,光靠纳税人的贡献还不够开销,因而不得不大量举债。

而最大的债主是谁?是日本和中国。

中国3000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很大一部分买的是美国政府公债。

中国成为了全球最强大的帝国的最大债主之一。

(三).有利于进口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国外的高新技术产品,能源等的进口是非常有利的。

(四).改善贸易条件。

中国正进入重化工业时代,对能源和大宗原材料的依赖程度大大加强,在目前世界经济复苏的背景和美元贬值的背景下,能源和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而出口成品,由于跨国公司生产基地的转移,国际价格大大降低。

(五).抑制通货膨胀。

在升值条件下,国内的产品价格并没有受到影响,而进口产品因为汇率下降而价格下降,最终将带动整个社会的价格下降,进而达到紧缩通货的目的。

在通货膨胀期间,本币升值无疑是避免恶性通货膨胀的有力武器。

(六).消化过剩的外汇储备。

对于我们这样的发展中国家,适当的外汇储备是必需的,大量增加的外汇储备则是一种资源闲置,无疑是极大的浪费。

通过升值提高人民币在国际市场的购买力,无疑是消化过剩外汇储备的重要途径,不仅有利于吸收海外资源,而且会缓解国内资源瓶颈。

(七).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

从资源配置的角度来看, 人民币汇率低估鼓励了出口部门,但是却是以压制国内服务业和制造业为代价的。

人民币升值有利于资源在贸易品部门和非贸易品部门之间的均衡配置。

(八).降低外汇占款对货币政策自主性的干扰。

2001年以来外汇占款的过快增长造成央行在银行间外汇市场被动投放基础货币的规模越来越大。

为保证稳定的货币供给和物价稳定,央行不得不通过主动性较强的人民币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如发行央行票据等形式,去"对冲"被动性强的外币公开市场操作的影响。

这使得人民币公开市场操作主动性大打折扣,而且冲销政策的成本不断上升,难度会越来越大。

(九).减少贸易摩擦。

中国积累的巨额贸易顺差,经常会受到美、欧、日国内政治和利益集团的抨击,贸易纠纷呈现越来越多之势,中国近年来及今后频繁遇到的反倾销诉讼和其他贸易争端均和这一背景有关,而且越来越集中于人民币汇率定价过低之上,致使人民币升值与否成为减少贸易摩擦的关键。

下面来看看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不利影响:(一).出口增长将受到制约。

近十年来,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对外出口不仅保持了较快增长,而且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基本稳定在20%左右,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

今后继续保持出口的较快增长,对我国经济稳定和快速发展意义十分重大。

如果人民币升值,出口商的生产成本和劳动力成本均会相应提高。

(二).不利于吸引外资和加工贸易产业升级。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迅速增长,近两年增势更猛。

外商直接投资已经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如果人民币升值,不仅会直接增加外商在华投资建厂、购置设备的成本,而且还会提高外商在华的劳动力成本,将影响我国进一步吸引外资。

(三). 不利于我国缓解通货紧缩。

自从1997年以来,我国统计的消费者价格指数每年上升1%到1.5%,已经危险地接近通货紧缩的情形。

中国目前的通货紧缩主要来自劳动力市场:由于有效劳动力迅速增长,质量也逐步提高,但经济的快速增长并不足以抵消这种压力,所以,工资增长缓慢,造成通货紧缩。

而如果人民币升值,经济增长将更趋缓慢,劳动力市场由于供给过剩,竞争将加剧,工资不会上涨,通货紧缩将更严重。

(四).不利于缓解国内就业压力。

今年我国城镇登记失业人数近800万人,此外,约2.5亿农村低技能劳动力也需要寻找就业岗位,我国的劳动力就业形势相当严峻。

目前外经贸行业提供的就业机会超过7000万人,很多新增就业机会也是由本国出口企业和外资企业提供的。

人民币升值对出口行业和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最终将体现在就业上,势必对当前就业环境的改善造成一定冲击。

(五).不利于货币政策的有效发挥。

由于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为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央行必须在外汇市场上大量购进外汇,从而使以外汇占款形式投放的基础货币相应增加。

而增发的货币会主要流入持有外汇的机构和个人手最后,让我们看看人民币升值对国际经济的影响:(一).人民币升值不能根本改善美、日贸易状况和经济状况。

日本一些学者对人民币升值的呼声最高,其意图在于通过日元相对贬值来改善日本的贸易状况,从而扩大出口以带动日本经济复苏。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日本虽然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国,但日本对中国贸易并未出现大量逆差,中国产品并未对日本贸易状况构成威胁。

日本经济长期萧条有其深层次的原因,是产业结构转型迟滞、劳动生产率增长缓慢、通货紧缩及银行呆坏账积重难返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无法单纯依靠出口来解决。

此外,日本制造业成本高、缺乏竞争力。

迫使人民币升值并不会改变日本由于其制造业向海外转移,而引起的产业空洞化的现象。

日本目前高昂的人力成本,已不适合技术已经成熟、人工成本起决定性作用的传统制造业在日本继续发展。

如果人民币升值,中国的生产成本由于汇率的变动而升高,这些产业会继续向其它发展中国家,如越南、印度尼西亚、泰国等转移。

同样,如果人民币升值,也不会提高美国在生产鞋子、衣服、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表的《世界经济展望》指出,中国总体贸易份额依然很低,不至于导致贸易伙伴普遍出现的通货紧缩。

进一步地,人民币升值可能对美、日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

由于中国出口产品多为生活必需品,物美价廉,在经济萧条时,满足了居民的基本需求,提高了生活水平,扩大了消费。

如果人民币升值,出口产品的价格将被抬高,从而造成国外消费者福利水平的下降,最终导致的结果必然是抑制需求、打击消费,不利于美、日等国家经济的复苏和增长(二).人民币升值不利于世界贸易经济,尤其是亚洲经济的稳定增长。

众所周知,中国在国际供应链中的地位十分独特,它正在成为韩国、新加坡、日本等国高技术产品零配件的最大市场,而这些零配件经过中国组装后,往往以中国产地的名义出口到美国和全球市场。

史蒂芬·罗奇认为,打破人民币与美元的挂钩将使全球化的新型生产模式所必需的供应链遭到破坏,它将给带头前往中国采购的日本、美国和欧洲企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