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超临界机组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2024年超临界CO2发电机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超临界CO2发电机市场分析现状简介超临界CO2发电技术是一种基于超临界CO2工质的发电方式。
它与传统的燃煤发电和核能发电相比,在效率、环保性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
本文将对超临界CO2发电机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发展前景。
市场规模与趋势超临界CO2发电机市场近年来呈现良好的增长态势。
据市场研究机构预测,未来几年超临界CO2发电机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
这主要得益于超临界CO2发电技术的高效性和环保性,以及全球对于减少碳排放的需求增加。
竞争格局目前,超临界CO2发电机市场上主要存在着几家主要的厂家和供应商。
这些厂家和供应商之间的竞争相对较为激烈,主要体现在技术创新、产品质量和价格等方面。
同时,这些厂家和供应商也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争夺更多的市场份额。
技术发展超临界CO2发电技术的发展一直以来都非常活跃。
目前,超临界CO2发电机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CO2工质循环系统、燃烧系统和蒸汽循环系统等。
各个厂家和供应商都在不断进行技术改进和创新,提升超临界CO2发电机的效率和可靠性。
市场驱动因素超临界CO2发电机市场的增长得益于多个市场驱动因素。
首先,全球范围内对于减少碳排放的需求逐渐增加,超临界CO2发电技术具有更低的碳排放量,因此备受关注。
其次,超临界CO2发电机在能源转型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为可再生能源的接入提供支持。
此外,超临界CO2发电技术还可以有效提高电力系统的效率,降低燃料消耗和能源成本。
市场挑战与前景尽管超临界CO2发电机市场前景广阔,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超临界CO2发电技术的成本相对较高,需要进一步降低才能更好地竞争市场。
其次,与传统发电技术相比,超临界CO2发电技术还处于发展初期,有待更多实践经验和数据的积累。
然而,随着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增加,超临界CO2发电机市场有望进一步扩大,并在未来的能源转型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结论超临界CO2发电机市场目前呈现出良好的增长态势,有望在未来几年继续扩大规模。
2024年超临界CO2发电机市场前景分析

超临界CO2发电机市场前景分析引言超临界CO2发电机作为一种新型的发电技术,具有高效、环保等优点,在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旨在对超临界CO2发电机的市场前景进行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该技术的发展潜力。
超临界CO2发电机的工作原理超临界CO2发电机是利用超临界CO2流体作为工质,在高温和高压的条件下运行,实现发电的一种设备。
其工作原理主要包括CO2循环、控制系统和发电机组等。
市场需求分析1.环保因素:超临界CO2发电机工作过程中排放的CO2减少,对环境污染的影响较小,符合低碳经济的发展趋势。
2.能源需求增加: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电力需求的增长,对新能源技术的需求也随之增加,超临界CO2发电机作为一种高效率的发电技术,有望得到广泛应用。
3.国际合作推动:各国对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承诺,将促进超临界CO2发电机的研发和应用。
国际间的合作将为市场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机遇。
市场竞争格局分析1.技术壁垒:超临界CO2发电机的研发和制造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和资金投入,技术壁垒相对较高,能够有效限制竞争对手的进入。
2.市场份额:目前市场上超临界CO2发电机的供应商相对较少,市场份额主要由少数几家大型企业垄断,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的扩大,竞争格局可能会发生变化。
市场发展趋势展望1.技术优化提升:随着对超临界CO2发电机技术的不断研究和改进,其性能将逐步提高,效率更高、排放更少。
2.产业链完善:超临界CO2发电机的发展将推动相关产业链的完善,如CO2捕集和储存技术、高温材料等领域的发展。
3.国际市场扩张:随着其他国家对于减排目标的提出和可再生能源的需求的增加,超临界CO2发电机有望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更广泛的应用。
总结超临界CO2发电机作为一种新兴的发电技术,具有环保、高效等优势。
在当前的能源转型和环保意识提高的环境下,其市场前景广阔。
然而,市场竞争格局和技术的改进仍然是该技术发展的主要挑战。
通过不断优化技术、完善产业链,以及国际合作,超临界CO2发电机有望成为未来能源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发展现状趋势和存在问题的分析研究

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发展现状、趋势和存在问题的分析研究分析报告上海电力学院2009年3月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发展现状、趋势和存在问题的分析研究1.引言按照国家制订的2020年电力发展规划,我国发电装机容量将从目前的约8亿千瓦增加到2020年9亿千瓦,其中燃煤机组比例约占总容量75%左右。
由于电力是最大的煤炭用户,要提高煤炭的利用效率,提高燃煤电厂的效率是一个主要途径。
分析国际上燃煤发电技术的发展趋势,将采用两种技术路线来提高效率和降低排放。
其一是利用煤化工中已经成熟的煤气化技术,采用整体煤气化蒸汽燃气联合循环技术(IGCC)实现高效清洁发电,其代表技术为IGCC。
此技术提高能效的前景很好,但因系统相对复杂而造成投资偏高的问题需要解决。
目前正在烟台电厂建设一台300或400MW等级的IGCC示范机组,为今后的发展作好技术储备。
另一个发展方向是通过提高常规发电机组的蒸汽参数来提高效率,即超临界机组和超超临界机组。
超超临界机组在发达国家已经实现了大容量、大批量生产。
通过努力我国可以较快实现国产化能力,降低设备成本。
超超临界机组蒸汽参数愈高,热效率也随之提高。
热力循环分析表明,在超超临界机组参数范围的条件下,主蒸汽压力提高1MPa,机组的热耗率就可下降0.13%~0.15%;主蒸汽温度每提高10℃,机组的热耗率就可下降0.25~0.30%;再热蒸汽温度每提高10℃,机组的热耗率就可下降0.15%~0.20%。
在一定的范围内,如果采用二次再热,则其热耗率可较采用一次再热的机组下降 1.4%~1.6%。
亚临界机组的典型参数为16.7MPa/538℃/538℃,其发电效率约为38%。
超临界机组的主蒸汽压力通常为24MPa左右,主蒸汽和再热蒸汽温度为538~560℃;超临界机组的典型参数为24.1MPa/538℃/538℃,对应的发电效率约为41%。
超超临界机组的主蒸汽压力为25~31MPa,主蒸汽和再热蒸汽温度为580~610℃。
2023年超超临界机组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2023年超超临界机组行业市场规模分析超超临界机组是一种能够效率较高、排放较低的火电机组,目前在国内能源市场中非常受欢迎,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本文将从超超临界机组的市场规模、发展趋势、市场前景等方面进行分析。
超超临界机组市场规模从市场规模来看,超超临界机组市场正在经历非常快速的增长。
2019年,全球超超临界机组装机容量一共为708GW,其中中国的超超临界机组装机容量占比达到了78%,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总装机容量仅占22%。
2019年,中国新上超超临界机组装机容量达到了7193.8MW,占全球新上容量的96.66%。
在中国,超超临界机组的市场份额不断提高,占比越来越大。
超超临界机组市场发展趋势从超超临界机组市场发展趋势来看,首先是技术上的不断创新。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超超临界机组的效率和稳定性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这也为其市场发展提供了很好的保障。
其次是政策支持的不断强化。
在不断加强环保政策的背景下,未来超超临界机组将成为火电行业的主流机型。
此外,中国政府还持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这将带动超超临界机组在国外市场的迅猛发展。
超超临界机组市场前景从超超临界机组市场前景来看,由于其具备高效、低排放、稳定性好等特点,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在中国,未来火电行业将继续面临环保压力,因此超超临界机组将替代传统的火电机组成为主流机型,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提高。
同时,中国政府还计划在未来几年内新增火电装机容量2000万千瓦以上,这也将极大地带动超超临界机组市场的发展。
此外,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逐步推进,中国的超超临界机组也将迅速占领海外市场,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总之,超超临界机组市场规模越来越大,发展趋势良好,市场前景广阔。
未来,随着技术不断创新、政策持续推进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超超临界机组将成为火电行业的主要机型,市场份额将继续提高。
同时,超超临界机组还将继续在国内外市场展露其威力,为火电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超临界超超临界发电技术的发展和现

国外先进的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已经实现了高效、低污染的运行,为全球能源结构 的优化和环境保护做出了贡献。
国内发展现状
我国在超临界超超临界发电技术方面也 取得了显著进展,国内多个大型发电企 业已经掌握了这一技术,并成功投运了
投资成本
运行维护
超临界超超临界发电技术的运行和维 护需要专业人员和技术支持,对人员 素质和技能要求较高。
超临界超超临界发电技术的设备成本 较高,需要大规模投资才能获得回报。
03
CHAPTER
超临界超超临界发电技术发 展现状
国际发展现状
全球范围内,超临界超超临界发电技术已经成为新建火电机组的主流技术,尤其在 大容量、高参数的机组中应用广泛。
案例一:某大型火电厂的应用
总结词
技术成熟、效率高、经济性好
详细描述
某大型火电厂采用超临界超超临界发电技术,具有较高的热效率和较低的煤耗率,同时减少了污染物排放,经济 效益和环保效益显著。
案例二:核能发电的辅助应用
总结词
高效、安全、稳定性好
详细描述
超临界超超临界发电技术在核能发电中作为辅助手段,能够提高核能利用率和安全性,降低核废料的 产生,同时保证稳定的电力输出。
解决方案
通过研发新型材料、优化设备设计和 运行控制技术等手段,提高设备的稳 定性和可靠性。
市场前景与发展规划
市场前景
随着能源结构的转型和环保要求的提高 ,超临界超超临界发电技术具有广阔的 市场前景。
VS
发展规划
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超临界超超临界发电 技术的研发投入,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 级,同时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市场应用。
超临界发电机组的国家政策与市场前景分析

超临界发电机组的国家政策与市场前景分析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成为了全球各国重要的战略方向之一。
超临界发电机组作为一种高效清洁的发电技术,日益受到各国政府的支持和重视。
本文将对超临界发电机组的国家政策和市场前景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未来发展趋势。
首先,超临界发电机组的国家政策方面,各国政府普遍提出了清洁能源发展的目标和计划。
世界各国纷纷出台鼓励开发清洁能源的政策法规,其中对于超临界发电机组的支持力度也不断增强。
例如,中国国家能源局在《煤炭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提到,将加大超临界和高超临界发电机组的推广力度,提高燃煤发电的效率和环保水平。
美国能源部也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支持清洁能源技术的发展并鼓励煤电厂升级为超临界发电机组。
其次,超临界发电机组在市场前景方面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
首先,超临界发电机组较传统的发电技术具有更高的热效率和能源利用率,能够实现更低的耗煤量和排放量。
这符合各国政府对于环境保护的要求,并有助于减少碳排放和气候变化。
其次,超临界发电机组的投资成本相对较低,且技术成熟度高,运行稳定可靠,具有较长的寿命。
这使得超临界发电机组在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受到投资者的青睐。
再者,随着燃煤发电的方式和技术不断升级,超临界发电机组将成为取而代之的技术,市场需求将进一步增长。
然而,超临界发电机组的市场前景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限制因素。
首先,超临界发电机组的技术要求较高,需要大量的投资和专业技术支持。
这对于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来说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
其次,超临界发电机组虽然在煤炭燃烧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有害物质较少,但仍然无法完全避免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与此同时,清洁能源技术的发展也可能引发能源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人员转岗问题,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解决。
对于超临界发电机组的未来发展趋势,我们可以预见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对炭排放量的限制,超临界发电机组在燃煤发电行业中将逐渐替代传统的发电技术,成为主流技术。
2024年超临界CO2发电机市场环境分析

2024年超临界CO2发电机市场环境分析1. 概述超临界CO2发电技术是一种基于超临界二氧化碳工质的发电机系统。
该技术由于其高效能、低排放和可持续性的特点,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本文将对超临界CO2发电机市场环境进行分析,探讨其市场前景、竞争状况和发展趋势。
2. 市场前景超临界CO2发电技术具有多种优势,如高效能、低排放、可替代性等。
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超临界CO2发电技术将逐渐替代传统的火力发电和化石能源发电。
预计未来几年内,超临界CO2发电机市场将保持稳定增长,并有望达到数十亿美元的规模。
3. 竞争状况目前,超临界CO2发电技术市场存在一些主要竞争企业。
这些企业在技术研发、产品性能和市场份额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然而,在市场规模和全球布局方面,超临界CO2发电技术市场尚处于初级阶段,竞争相对较弱。
因此,在市场发展的早期阶段,企业有机会加强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争夺更大的市场份额。
4. 发展趋势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投资的增加,超临界CO2发电技术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机遇。
未来几年内,预计超临界CO2发电技术将呈现以下几个发展趋势:•技术创新:企业将加大研发投入,改善超临界CO2发电机的效率和性能,提高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市场拓展:企业将加强市场开拓,寻找更多的项目机会和合作伙伴,以扩大超临界CO2发电机的市场份额。
•政策支持:各国政府将出台更多的环保政策和能源政策,为超临界CO2发电技术提供更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保障。
•国际合作:企业将加强国际合作,开展技术交流和合作研发,共同推动超临界CO2发电技术的全球应用和推广。
5. 总结超临界CO2发电机市场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
在竞争状况相对较弱的情况下,企业有机会加强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争夺更大的市场份额。
未来几年内,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支持,超临界CO2发电技术将取得更广阔的发展,并成为可持续能源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4年超超临界机组市场规模分析

2024年超超临界机组市场规模分析引言超超临界机组是一种高效的发电设备,具有更高的热效率和更低的排放水平。
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超超临界机组市场正经历着快速增长。
本文将对超超临界机组市场规模进行分析。
市场概况超超临界机组市场是电力行业中一项重要的子市场。
这些机组能够在高温高压条件下运行,大大提高了燃煤发电厂的效率。
超超临界机组市场正受益于国际社会对减少碳排放的意识不断增强,以及对更可靠、更高效发电设备的需求提高。
市场规模分析根据市场研究数据,超超临界机组市场规模正呈现强劲的增长趋势。
市场规模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指标进行衡量:1.装机容量超超临界机组的装机容量是衡量市场规模的关键指标之一。
预计未来几年,超超临界机组市场的装机容量将同步增长。
这主要得益于亚洲和北美这些世界上最大的电力市场对超超临界机组的巨大需求。
2.市场收入超超临界机组市场的市场收入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随着装机容量的增加,市场收入也在迅速增长。
作为一种高附加值的产品,超超临界机组的价格相对较高,因此市场收入也相应增加。
3.市场份额市场份额是衡量超超临界机组厂商在市场上的竞争力的指标。
目前,市场上有许多厂商竞争超超临界机组市场份额,其中一些公司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
然而,随着新厂商的进入,市场份额分布可能会发生变化。
市场推动因素超超临界机组市场的增长主要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推动:1.环境法规全球各地对温室气体排放的法规越来越严格,这推动了电力行业对更高效、低排放设备的需求,从而促使超超临界机组市场的增长。
2.能源需求全球对能源的需求快速增长,尤其是在亚洲等快速发展的地区。
超超临界机组具有高效的发电能力,能够满足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
3.技术进步超超临界机组技术不断创新和改进也推动了市场的增长。
新技术的应用使得超超临界机组更加可靠、高效,满足了电力行业对于更先进设备的需求。
市场挑战超超临界机组市场虽然发展迅猛,但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1.高投资成本超超临界机组的投资成本相对较高,这对一些发展中国家来说可能是一个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0
引言
国也 是 发展 超 I 界技 术最 早 的 国家 之 一 。 3国 内超临 界超 超 临界机 组发 展现 状 我 国发 展超 临界超超 I界机组 是通过 引进 国外 技术或合 作制造 的策略, 逐 步 实现 主设 备 国产化 和批 量化 , 快 国 内开 发 、研制 超 I 加 临界超 超 I 临界机 组 的 步 伐 。为 了加快超 临 界超超 临 界机 组的 发展, 国技 术开发 和 引进 的力 度不 我 断 加大 , 立 了 6 0W 超临 界火 电机 组国产 化 的依托工 程, 我国 电力设 备 建 0M 级 为 制 造 业 的技 术 进 步 创造 了条 件 。 目前 我 国的发 电机组 已进入 大容 量 、高参数 的发展 阶段 , 1 多年 来 已 近 O 从 国外 引进 了7 0 M 常 规超 临界机 组 ( 8 0W 不包 括 后石 电厂 已投运 4 0 M ) 分 ×6 0 W , 别 是华 能石洞 口二厂 2× 60W 华能 南京 电厂 2× 3 0W 华 能营 口电厂 2× 0M, 0M , 3 0W 华 能伊敏 电厂 2 50 M , 山电厂 2 50f, 中电厂 2×80 W 外高 0M , x 0 W 盘 x 0P/绥 , i  ̄ 0M , 桥 电厂 29 0W 这些 机组具 有较 高 的技术性 能, 提 高发 电煤 炭利 用率和 降 x0M, 在 低污 染方 面发 挥 了一定 的作 用, 为我 国超 临界机 组 的运行 积 累 了经 验 。中 也 国华 能公 司在 沁北 电厂建 设 2 6 0W 临 界机组 已于 2 0 x 0M 超 04年投运 , 为我 国 自 行研 制 、开 发 大型 超 超 I 发 电机 组 奠 定 了基 础 。 界
经完 成, 经过专家 论证, 并结合 我国动 力制造业 发展 的前提条 件, 为我 国发展 认 容量 为 70 l0删 , o ~ 0 O 蒸汽 参数 为 :5P , 9/ 9 ℃ ( 60 60 的超超 临 2M a 5 3 53 或 O / 0 ℃)
界 发 电机 组 是合 适 的 。 超 超 临界 发 电技 术 在 国际 上 已被 证 明是一 项 成熟 、先进 、高效 的 发 电 技术 , 表 了当代火 力发 电技 术的先 进水 平和 发展潮 流, 代 已成 为各 国火力 发 电 机组 的优 先选 择 。我 国在 研 制 国产 超 临 界机 组 方 面 已取得 了可喜 的进 展 . 为进 一步 发展 超超 临界 机组 创造 了条 件 。随着 我 国国 民经济 的迅 速发 展,市 场 对 电力的需求 会愈来 愈大, 国家对环保 和控 制污染 排敖 的要 求也 会愈来 愈 且 高 。 因此 发 展 高 效 、节 能 、 环 保 的 超 超 』 火 力 发 电机 组 势 在 必 行 。 临界
一
参 考文献 :
[ ]柴 彤. 1 热工 控制 系统 技术 问答 [ ] 中 国电力 出版社 . J. [] 肖大为 . 超』 2 超 临界机 组控制 设 备及系 统 [] 化学 工业 出版社 . J. [ ] 杨 小华 1 0 M 3 0 0 W超超 临界 发 电机组 设计 优化 . 电力勘 测 设计, 0 6 20 ,
4超超 临界 机组 的 发展趋 势 为进 一步 降低 能耗和 减少C2  ̄ 改善环境, 0h 放, 在材 料技 术发展 的支 持下, 超I 临界机组 正朝 着更 高参数 的超超 临界 的方 向发展 。 目前高参 数 的超 I界 机 临 组 已达到 成 熟 、高效和 商 业化 程 度, 其最 大 容量 己达 1 0 M , 高效 率 达 0 W最 3 4 % 具有 极高 的推广 前景 。超 超 临界机 组技 术也 正趋 于成 熟, 9, 国外超超 临界 机 组发 展 的近 期 目标 为 1 0 M 0 0 W级机 组, 正在 向更 高 的水平 发展 。 并 我 国国家 电力 公司及 时提 出 了发展超 超I 临界并建 立示 范 电厂的 8 3 技 6高 术 发展 计划 , 目前该 计划 的第 一个 子课 题 “ 超 临界 发 电机组 技术 选型 ” 已 超
在 国 际上 已经 是商 业 化 的成 熟 发 电技 术 。 1超超 临界 机组 发 电技术 的 特点 习惯 上把 主蒸汽 压 力大于等 于 2 M a 主蒸汽 压 力大于 等于 2 M a且蒸 7P 或 4P 汽温度 大于 等于 5 0 的机组称 为超 超 J 8℃ 临界机 组 。理论 和实 践证 明超 临界机 组的效 率可 比亚临界 机组 高2左 右, % 而对 于超 超 临界机 组, 效率 可 比超 临 界 其 机 组 再提 高 4%左右 。 超超 临界 机组发 电技术 的优 点 () 率高 1效 超超 临界机 组效率 高可 以达 ̄4 % U3 以上, 超超』 界机 组效率 比超 临界机 组 } 缶 高3 % ~4 。表 1给 出了超 超临 界机 组供 电端 的效率 : 表 1 超超 临界机 组 供电端 效率
应用技术
●I
超超临 界机组 的现 状及发展前 景
方 源
4 0 7) 30 2
啦
( 武汉 大学动 力 与机械 学 院
[ 摘 要 ] 文中简 述超 超 临界火 电机 组特 点, 本 介绍 了超 超』 临界机 组在 国 内外 的现状 , 以及在 我 国的必然 性 。 ∞ ∞ 一 翟 0 q : q [ 关键词 ] 超临 界 发 电效率 发展趋 势 超 中图分 类号 :7 3 X 7 文献 标识码 : A 文章 编号 :09 94 (00 3— 63 O 10 — 1X 2 1) 10 3一 1
科技 博览
l 6 3 3
()4  ̄4 . 6 :4 6
俄 罗斯 ( 前苏联) 超临界机 组的研 制主要 立足于 自主开发, 是发展 超临 界机 组最 坚决 的 国家 。 1 5 年 投运 首台 3 0 W超 临界机 组, 后所 有 3 0 M及 以 93 0M 其 0W 上机 组全 部采用超 临 界参数 。 目前, 罗斯 新一 代高参 数超超 临 界机组 , 俄 主蒸 汽压力 为3  ̄3 M a 主蒸 汽温度 和再 热蒸汽 温度 为5 0 0 ℃, 0 2P, 8  ̄6 0 给水 温度3 0 0 ℃, 当凝 汽器压 力 为 3 4 3 6 P 时, . ~ . K a 预计 机组 净效 率可 以达到 4  ̄4 % 。 4 6 德
2国际上 超临 界超 超临 界机 组发 展现 状 国 际上该 技 术的 发展 从 上世 纪 5 0年 代 开始 。热力 参数 经 历 了高 、低 、 高 的演变 过程, 在人 们认 识到超 I 临界循环 比亚 I 临界循 环可 显著 提高效 率 时, 全 世界 发达 国家 都利 用这 一技 术兴 建 电厂 。初期 蒸汽 参数 取得 比较 高, 超过 了 当 时的材料 技术 发展水 平, 致使 超 临界机 组的可 用率 和可靠 性 都较低 , 迫使 机 组 降低参 数运 行 。9 0年代 以来 , 由于 环保 和节 约能 源 需要, 机械 和材 料等 问 题 的逐 步解 决, 临 技术 得到 了完善 和提 高, 超I 界 高参数 的超 超临 界机 组进入 了 个 新 的发 展 时期 。 美 国是开 发和 发展超 临界发 电技 术最 早 的国家, 2 世纪 5 年 代初就 开 在 0 O 始超 临界发 电技术 的探索 性研 究 。1 5 年 世界 上第一 台 1 5 W 97 2 M 的超超 临界 机 组投运 。从 1 6 97年至 17 年 1 96 O车间, 国共 投运 了 18台超 临界超 超 临界 美 1 机 组, 大多数 装机容 量在3 0 0 W 0  ̄10 f 之间, 大单机 容 量10 M, 1 最 30W 是超 临界 超 超 临界机 组发展 的高 峰期 。美 国组织和 支持 一项 发展更 高 参数超 超 临界发 电 机组 的研究 项 目一 “ 6 ℃ ”计划 ,目标 是研 制适 合 蒸汽 参 数为 3 70 8.5 P M a / 6 ℃的新合 金材 料, 超超 临界机 组 的主蒸 汽温度提 高 到7O 70 将 6 ℃的水 平, 从 而大 大 提 高超 超 临 界机 组 的 效率 。 日本 发展 超 超 临界 技 术采 用 引进 、 仿制 、创 新 的 技术 路 线 。2 0世 纪 6 O年代 开始, 美 国引进 6 0W 0 0W超 临界机 组, 国 内制 造 同型机 组 。 从 0M 。1 0M 在 9 年 代 以后 , 0 相继 投运 了一 批参 数为 2 M a/6 0 /6 0 5P 0℃ l ℃的超 超 临界机 组。 日本 的超超 临界发 电技术 正 在 向更 高 参数 发展 。 目前 研 究的 目标 将 汽 温 提高 到 6 0 /7 0 下 一步研 发 的 目标 是进 一步将 汽温 提高 到 7 0 3℃ 0 ℃, 0 ℃厂 7 0 机 组的热 效 率将分 别增加 约 3 0 ℃, %和 4 7 。 日本 以超 超 临界机 组可 靠 . 性 高, 经济 性好, 术发展 快, 为研究 和应用超 超』 界发 电技 术最好 的 国家之 技 成 } 缶
蒸汽参数
24 8 .i 5 8_ 5 5 3 c1 6 ℃
3l a 6 0 5 B℃ , 秘 ' § e 8 ℃ 6
供电端熬 率f j 弼
撩电煤糍 / ‰ j
3 ∞ 2
31 t 8 9 ℃ .势 § 3
/ 3 ℃
蛆 、 g 1^2b
2 —2 9 髓
3 a 吐 ℃ , 9 ℃ / 9 ℃ 45 舂9 53 53
() 2 单机容 量大
超超 临界 机组 的单 机容 量可 以达到) 0 0 W 1 0 M 以上, 与其他 洁净 煤发 电技术 相 比可 以很 大程 度 上 降低 机 组 的单 位造 价 。 () 3 可靠性 好 在 目前的 洁净煤 发 电技 术 中, 超超 临界机 组发 电技术 运行 可靠性 能最 高 。 ( ) 保指 标先进 4环 超超 临界机 组具 有 明显的排 放优 势 。 超 临界机 组在 达到 高发 电效率 的 超 同时 通 过采 用 烟气 脱 销 、烟 气 脱硫 等 技 术 降低 污 染 物 的排 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