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中国古代史知识点:秦末农民大起义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上)历史: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七年级(上)历史: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王侯将相 宁有种乎
陈胜吴广起义 陈胜吴广起义示意图
进军路线
大泽乡起义
占领陈县 建立“张楚”政权
结果
陈胜得势后骄 傲,加上秦将 章率秦军镇压 而失利。
失败
× 函谷关

大泽乡
陈胜、吴广起义的意义
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 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 精神,鼓舞了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 残暴的统治。
2.下列属于秦末农民大起义范畴的历 史时间有( )
①陈胜吴广起义 ②项羽领导的起义 ③刘邦领导的起义 ④楚汉之争
A. ① 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徭役兵役繁重 赋税沉重 刑法严苛
二世更残暴
秦的 暴政
二、秦末农民战争
前期:陈胜、吴广起义 后期:刘邦、项羽继续反秦
秦末农民起义——前期:陈胜、吴广起义 (首次农民起义)
原因: 口号: 经过: 结果: 意义:
陈胜、吴广起义(大泽乡起义)
❖ 公元前209年,阳城的地方官派了两个军官,押着 九百名民夫送到渔阳去防守。七月,恰遇天下大雨 ,道路不通,他们估计已经误了到达渔阳规定的期 限。过了规定的期限,按照法津规定是都该杀头的 。情急之下,陈胜、吴广领导戍卒杀死押解戍卒的 军官,发动兵变。起义军推举陈胜为将军,吴广为 都尉,各地纷纷响应。
1、刑法苛严
❖ 秦简记载:五人共同盗窃,赃物在一钱以上, 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
死刑:坑杀、腰斩、车裂、醢(音海,即剁成肉酱)等十多种 肉刑:割鼻、断腿、挖膝盖等
秦法还规定: 族诛 连坐等
一人犯法, 罪及三族
一人犯法, 邻里连坐
2、徭役和兵役繁重
650万

七年级上册历史《秦末农民起义》基础解读

七年级上册历史《秦末农民起义》基础解读

七年级上册历史《秦末农民起义》基础解读一、农民起义(一)原因:1、根本原因:秦的暴政2、直接原因:戍边误期(二)过程:第一阶段:陈胜吴广起义1、时间:公元前209年2、地点:大泽乡3、政权:陈胜在“陈”建立“张楚”政权4、结果:被镇压而失败5、评价: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第二阶段刘邦项羽起义1、项羽:巨鹿之战歼灭秦军主力2、刘邦:首进咸阳灭秦二、楚汉之争1、性质:刘邦项羽争夺最高统治权的争霸战争2、结果: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三、陈胜吴广起义(又名“大泽乡起义”)1、爆发的原因:① 直接原因:遇雨误期,按律当斩②根本原因:秦的暴政2、爆发: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率众起义。

3、起义方式:农民揭竿而起4、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5、经过:陈胜称王,在陈建立“张楚”政权,向西进攻,直逼咸阳。

结果起义失败。

6、历史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拓展延伸1、如果陈胜吴广在前行渔阳戍边的途中没遇雨,秦末的农民起义还会爆发吗?为什么?秦灭亡给我们的启示?会的,因为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启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统治者要实行仁政,爱惜民力。

2、项羽为什么能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秦军?当时项羽在军事上处于绝对劣势,按常规战法,很难取利。

项羽采取这种做法,破釜沉舟,激发了将士们的斗志,要么前进,要么战死疆场,没有任何退路。

破釜沉舟并不违背兵法,兵书上就有“置于死地,而后生”的说法。

项羽在特殊情况下,运用这种特殊做法,应该说是高明的。

答疑解惑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秦末有一老农这样讲述他家的生活情况:“我家有三子,老大修长城,多年未相逢,老二戍边关,至今未归还;老三忙耕田,租税沉甸甸;饭菜不得饱,一家难团圆;敢怒不敢言,惟恐遭劫难。

”材料二他们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在大泽乡爆发了。

初一历史秦末农民大起义

初一历史秦末农民大起义
第10课、秦末农民起义
秦的暴政 大泽乡起义 秦的灭亡
第10课、秦末农民起义
复习.导入
中 皇帝
央 集
权 中央政府
专 制 主
义 地方政府
《教育哲学》
秦始皇
太 丞 御史 尉 相 大夫
军事
行政
监察


第10课、秦末农民起义
统一的意义
秦朝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分裂割 据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 多民族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第10课、秦末农民起义
谢谢合作
秦始皇陵 《教育哲学》(山西临潼骊山)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自学指导一 北方的统一和民族的融合
1、4世纪后期,我国东北地区-----------
的一支强大起来,建立了 ,439年,
统一
流域。
2、当时各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
、 相互影响,
已经成为趋
势。
北魏的建立
鲜卑姓 拓跋 拔拔 邱穆陵 步六孤 贺赖 独孤
汉姓 元 长孙 穆 陆 贺 刘
改易服饰
与汉族通婚
孝文帝选择中原大姓女子作后宫 ,并分别为五个皇弟聘中原大姓女 子为王妃,很多鲜卑公主也嫁给汉 族高门,鲜卑、汉族互为姻亲。
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 和发展,促进了北方各 族社会的进步,加快了 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汉族妇女制作蒸馍与烙饼砖画
蒸馍与烙饼原是少数民族的 食物,魏晋时在中原却很风行。
北方少数民族墓室壁画《采桑图》
在生产方式上,少数民族学习汉 族的先进生产经验,成为农业居民。
根据上述图片,请你谈谈对 “民 族融合”的理解?
民族融合是指各民族间 在长期杂居相处中,彼此学 习、互相影响、民族界限日 益缩小的过程。

七年级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知识清单

七年级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知识清单

第10课秦王扫六合
1、秦灭亡的根本原因:秦朝的暴政。

2.秦朝的暴政表现:赋税沉重、徭役和兵役繁重、刑罚残酷、焚书坑儒、秦二世昏庸残暴
3.陈胜吴广起义,性质:农民战争,又名大泽乡起义,建立了张楚政权
时间:公元前209年地点:大泽乡,原因:①根本原因:秦的暴政②直接原因:戍边误期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结果:被镇压地位:(1)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4.项羽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消灭了秦军主力,公元前207年,刘邦率军直抵咸阳,秦朝灭亡。

5、楚汉之争(公元前206-公元前202年),性质:争夺帝位的战争
相关典故有:鸿门宴、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楚河汉界,最终,刘邦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知识点总结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知识点总结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考点一、秦的暴政
一、秦始皇的暴政
1.表现:①沉重的赋税②繁重的徭役和兵役③刑罚残酷(严苛的法律)④焚书坑儒
2.特点:好大喜功、急于求成
二、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
三、影响:使社会经济严重破坏,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和苦难,激起人民的反抗。

考点二、陈胜吴广起义(大泽乡起义)——揭竿而起
1.原因:①直接原因:遇雨误期②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2.爆发: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率众起义。

3.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4.发展:攻占陈县后,陈胜称王,建立了“张楚”政权。

5.结果:失败
6.失败原因:起义军未经过严格军事训练、作战实力有限。

内部存在矛盾,缺乏后援等。

7.地位: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考点三、秦朝的灭亡
一、巨鹿之战
项羽: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

(成语:破釜沉舟)
二、秦朝灭亡
刘邦:公元前207年,率军直逼咸阳,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约法三章)。

【最新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重要知识点总结

【最新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重要知识点总结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秦朝
的灭亡Leabharlann 项羽、刘邦起义
巨鹿之战
项羽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歼灭秦军主力(历史典故:破釜沉舟)
推翻秦朝
巨鹿之战后,刘邦抓住时机,率军直抵秦都咸阳
秦亡
公元前207年,秦朝统治者投降,秦朝灭亡
起义
(重
点)
原因
直接原因
公元前209年,900多个农民被征发去渔阳戍守长城,遇雨误期,按秦律要被处死
根本原因
秦朝的残暴统治
概况
公元前209年,在大泽乡,陈胜和吴广领导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了。陈胜在陈县称王,建立了张楚政权。陈胜派主力向西进攻,直逼咸阳。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战斗,最终失败
意义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必背重点
秦的
暴政
秦始皇
好大喜功,急于求成,统治暴虐
经济
向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又连年在全国大规模征调民力服徭役和兵役
法律
秦朝的法律非常严苛,而且刑罚极其残酷
思想
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实行“焚书坑儒”
秦二世
对民众的压迫更为残酷
陈胜、
吴广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知识点记忆手册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知识点记忆手册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一、秦的暴政:赋税、徭役和兵役沉重;法律严苛;秦二世统治更加残暴。

二、陈胜、吴广起义
1.直接原因:去渔阳戍守长城的农民遇雨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律要被处死。

2.概况:公元前209年夏,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建立“张楚”政权,最后被镇压。

3.地位: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三、楚汉之争
1.概况:公元前206年至前202年,刘邦与西楚霸王项羽为争夺帝位,展开争战,史称“楚汉之争”。

最终刘邦获胜,项羽兵败,突围后自刎。

2.性质:统治阶级内部争夺最高统治权的斗争
四、秦朝灭亡
1.项羽、刘邦反秦斗争: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项羽、刘邦继续领导反秦斗争。

项羽在巨鹿之战以少胜多,将秦军的主力歼灭。

刘邦率军直抵泰都成阳,
2.秦朝灭亡:公元前207年,秦朝统治者投降,秦朝灭亡。

高考秦朝历史知识点:秦末农民战争

高考秦朝历史知识点:秦末农民战争

高考秦朝历史知识点:秦末农民战争秦末农民大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范围的农民大起义,推翻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封建王朝,对我国此后两千余年的历史、政治、思想都曾发生过巨大的影响。

1. 起义背景 秦末农民大起义的主要原因有三:徭役频繁:秦始皇灭六国后,不仅不重视休养生息,相反地却不惜民力,大搞徭役征发。

他在关中和关东大造宫殿,共有七百余所,仅在渭南上林苑修建的“阿房(pāng旁)”,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立五丈的大旗。

又在骊山造陵墓,陵高五十余丈,周围五里多。

陵中有“宫观百官,奇器珍怪”,“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

上具天文,下具地理”。

在陵的附近,还有为数众多的殉葬墓和兵马俑军阵。

仅为建造阿房宫和骊山陵而征发的人力,有七十多万。

为伐南越而第一次调发的士卒为五十万,蒙恬守长城的士卒为三十万,修驰道、直道及其他徭役尚不计在内。

秦时人口约有两千万,在秦统治的十多年中,每年都要有二百万以上的丁男被征发。

丁男不足,又征丁女。

大量的劳动力脱离生产,田地多荒芜。

赋税沉重:频繁的徭役不仅使大量的劳动力脱离生产,在另一方面,还需要有大量的军需或后勤供应,主要也是从农业生产中征收。

史书记载,当时从今山东运粮到西河(今年蒙古伊克昭盟),“三十钟而致一石”。

秦在南越和长城有士卒八十万人,为修骊山墓和阿房宫有刑徒七十万人,再加上中央和地方庞大的官僚机构和宫观苑囿的各种人役,以及保卫官府、宫观的戍卒卫士,所需粮饷物资之多,可以想见。

秦朝的地租原定为十税一,另有口赋。

可是后来秦的赋税征收量却增加到占农民全年收入的三分之二以上。

农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刑罚残酷:秦的刑罚是很残酷的。

文献记载:肉刑有膑(bin宾,砍去膝盖)、刖(yuè月,锯脚)、劓、黥(同墨)、宫、榜掠等;死刑有腰斩、枭首、弃市、戮尸、坑死、凿颠(凿囱门)、抽胁、镬(huò货,锅)烹、车裂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中国古代史知识点:秦末农民大起义
1.秦的暴政:①沉重的赋税,②繁重的徭役和兵役,③残酷的法律,④焚书坑儒。

2.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⑴根本原因:秦的暴政,⑵直接原因:戍边误期,按律要被处死。

3.起义概况:公元前209年,大泽乡,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建立张楚政权,后失败。

4.起义地位: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5.起义的意义:虽然起义失败,但在陈胜吴广等人的革命首创精神的鼓舞下,反秦浪潮继续高涨。

陈胜吴广起义为秦的灭亡奠定了基础(推动了秦朝的灭亡)。

6.项羽刘邦在秦朝灭亡中的作用:项羽: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歼灭秦军主力;刘邦:公元前207年,攻入咸阳,灭亡秦朝。

引发楚汉之争。

7.楚汉之争:项羽-西楚霸王,刘邦-汉王,争的是帝位,垓下之战项羽失败。

双方的战争性质已由农民起义转变为统治阶级争夺帝位的战争。

胜败的原因:①项羽虽势力强大,却刚愎自用,一味依赖武力;②刘邦注重收揽民心,善用人才,力量逐渐由弱变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