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拥挤收费-精选文档

城市道路拥挤收费-精选文档
城市道路拥挤收费-精选文档

城市道路拥挤收费

i=r

随着世界城市化的进展和汽车的普及,不论是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交通拥堵的情况都日益严重。一般来说,解决交通拥挤的直接办法就是建设更多的道路,提高路网的通行能力。

但对于一个城市,可供修建道路的空间和资源都是有限的。另一方面,根据亚当斯定律,交通需求总是大于交通供给,经过若干时间,新建的道路就会被新的交通需求填充,道路又会恢复到原来的拥挤水平。要有效的解决交通拥挤就要从拥挤的源头需找对策,即通过交通需求管理措施缓解交通拥挤。而拥挤收费被视为一个更加有效的使用道路资源的一个交通需求管理措施之一,通过对路段上的车辆实施收费,从时间和空间上来疏散交通量,少路段上的交通负荷,实现道路的最有效的利用,达到缓解交通拥挤,减少路段交通量的目的。

1 交通拥挤收费的目的和意义

1.1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交通拥挤收费就是对行驶在拥挤路段上高峰时段的车辆征收额外费用" 提高出行者的出行成本,使部分出行者调整出行路

径,利用经济杠杆作用来调整出行车辆在城市路网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减少拥挤区域道路交通流量,可以达到缓解城市中心区或易拥堵路段交通拥挤的目的。

1.2缓解环境污染问题

这里的环境污染主要是指空气污染和噪声污染。汽车尾气己

成为城市空气污染的一个重要原因,道路上车辆越多,空气污染上行驶时所产生的各种噪声,是影响居民工作和休息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也与道路上的车辆数有关。通过交通拥挤收费,可以限制车辆同时大量涌入城市中心区或拥堵路段,养活环境污染。

越严重。虽然部分城市已经在城市中心区域禁鸣,但车辆在道路

1.3减少交通拥挤造成的经济损失

交通拥挤延长了市民的出行时间,使得上班人员不能准时到达工作岗位,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公司和企业的经济发展。加上交通延误的不可预测性,上班人员担心迟到却又无法掌握准确的出行时间。长此以往,这种焦虑情绪会加大其精神负担,影响工作效率,基于道路拥挤收费的出行时间价值研究同样对公司和企业的经济效益存在负面影响。实施交通拥挤收费,发挥其对交通拥挤的缓解作用,将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交通拥挤造成的经济损失。

1.4体现社会公平

交通拥挤收费要求城市机动车使用者除了支付其直接费用,还要支付由于其出行给社会和其他出行者带来的全部损失。机动车使用者出行者只计算个人的边际费用,没有考虑由于个人出行带来的道路拥挤而造成的他人出行成本的增加和其他社会成本的增加。实行交通拥挤收费可以在城市道路的使用上体现社会公平。2 交通拥挤收费经济学原理

一般来说,每个用户出行的直接成本主要由车辆运行费用和时间延误费用组成,车辆运行费用包括燃料消耗和轮胎消耗等。时间延误费用是指出行时间对人员和车辆的价值。当交通拥挤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车辆运行费用相对变化较小。而时

间延误费用变化则较大,因而在拥挤状态下的费用增量主要是时间延误费用。通常时间延误费用可由出行时间消耗与单位时间价值的乘积来计算,出行时间消耗由车速决定,可依车速流量关系求出。若单位时间价值已经确定,易求得单位距离时间延误费用,然后与单位距离车辆运行成本叠加,就可得单位距离出行总成本,即为用户出行平均可变成本。一个边际用户加入到交通系统后,其所承担的直接费用即为平均可变成本。出行者就是按照一次出行个人所支付的平均可变成本来看待边际费用的,这就是所谓的边际用户个人成本。

当出行者加入到交通系统之后,必然会对其他出行者和交通系统产生一些的影响,当整个交通系统处于拥挤状态时,整个系统就会呈现外部不经济性。当拥挤收费措施实施后,将会把交通系统内部因为拥挤而产生的费用转移到交通系统中的出行者的出行成本中,这样就会有部分的出行者放弃本次出行,或者转移到其他的交通方式中。

3道路拥挤费用分析

4拥挤模型的建立

4.1 双层规划模型

4.2 模型的求解

5结语

交通拥挤收费作为一种从源头上控制区域车辆数的交通组织管理措施,使城市道路这种稀缺资源的产权得到了确定,市场有效地配置这种资源提供了保障,也为解决日益严重的交通拥挤问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

[广州,道路交通,状况]广州道路交通拥挤状况及拥挤定价策略研究

广州道路交通拥挤状况及拥挤定价策略研究 摘要:广州近年来城市规模持续扩张,市民出行需求和机动车保有量持续逐年较快增长。晚高峰处于拥堵状况的主干道已占全路网的30%。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道路拥挤 的成因,对拥挤定价理论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提出并分析了在广州中心区域实施拥挤定价收费措施的对策和效果预期。 关键词:道路拥挤;拥挤定价 交通出行是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基本需求;道路交通系统则是保障城市活力的脉络。然而,随着我国近年来急剧的城市化发展进程,特别是伴随着交通机动化水平提高,私家车普及的进程,道路交通拥挤也成为城市发展过程中挥之不去的“城市病”。交通拥挤直接影响了市民生活,降低了城市的活力,带来了出行成本上升,公共秩序失调,经济运行效率降低,环境污染加剧等一系列问题。有效应对,及时缓解、解决道路拥挤问题,是每一个规模扩张型城市的迫切需要。广州作为人口超千万并保持扩张趋势的超大城市,同样面临这个问题。 一、广州交通概况及道路拥挤状况 二、道路拥挤的产生原因及解决方案分析 道路拥挤是一个复杂的现象。从流体力学的角度看,拥挤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由于流量通过路径上存在瓶颈,过多的流量通过需求与瓶颈处的通过能力之间存在矛盾。从城市规划的角度看,拥挤产生的原因与城市用地规划和道路路网设计密切相关。本文仅从经济学的角度对此进行分析,即在现有的规划和路网设计的条件下,已存在瓶颈的情况下,以经济学视角研究拥挤的原因和对策。 一般认为城市交通系统是由道路系统、流量系统和管理系统组成的一个综合体。道路系统包括道路资源等交通设施,流量系统主要是道路上行驶的车辆,管理系统则是指管理交通网络和流量的各种规章制度及措施。拥挤定价理论正是从管理系统的角度,运用经济手段,对交通系统的供求关系施加影响,从而使道路系统和流量系统达到均衡。 三、道路拥挤定价理论分析及国外实施经验 拥挤定价理论最早由Knight和Pigou在20世纪20年代提出。他们提出了用边际外部成本定 价理论来校正负的外部效应,或者使外部效应内在化。这一理论后来在交通运输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之后经过学者专家在理论和实践中不断的改进和完善,逐步发展成为独立的理论。 目前关于拥挤定价理论主要存在两个定价模型。 “基于边际成本的静态拥挤定价收费模型”,由英国学者Walter于20世纪80年代确立。Wa lter在Knight和Pigou等前人的基础上,定量研究了道路拥挤的外部效果,把拥挤问题的

上海城市交通拥挤收费研究

上海城市交通拥挤收费研究 城市交通与拥挤收费 随着我国城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交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迅速增长。为了改善日趋拥挤的交通状况,各城市对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了巨大的资源。但是城市道路的建设始终跟不上车辆的发展,一段时间缓解的交通状况又开始恶化,许多城市特别是大城市的交通拥挤仍然十分严重。为了更有效地控制高峰时段的道路交通量,缓解城市交通拥挤,我国部分大城市,如上海,已经可以考虑引进城市交通“拥挤收费”。 拥挤收费(Congestion Charing)通过在交通拥挤时段对部分区域道路使用者收取一定的费用,控制交通出行需求,调整出行路径,减少拥挤区域道路交通流量,缓解交通紧张状况。它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公路(桥梁)收费,后者主要是为了缓解公路建设资金的短缺问题,收取的费用大部分用于偿还贷款本息,而拥挤收费通过收费来引导和调节城市交通,缓解交通拥挤,增加财政收入只是副产品。 国外拥挤收费的研究与应用 拥挤收费的概念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国外经过长时间的研究与宣传,拥挤收费逐步得到重视与应用,新加坡、挪威、英国、美国等国家部分城市已经或即将实施拥挤收费,其中具有典型意义主要有新加坡和英国伦敦。 新加坡拥挤收费从70年代的区域通行证制度ALS(Area License Scheme)发展最现代化的电子收费道路ERP。ALS在70年代实施时,设置一个近600公顷的控制区域RZ (Restricted Zone)作为收费区域,在早高峰小时(7:30AM~9:30AM)除了公共车辆、高载客率的小汽车HOV外(含驾驶员三人),进入收费区的车辆必须出示区域通行证AL。当时通行证每天需要3新加坡元(一个月60新加坡元)。在其它一些措施的配合下,ALS的实施效果非常明显,高峰小时交通量下降了45%(其中70%以上的为单独驾车),平均车速从每小时18公里增加到每小时35公里。使用公交上班的出行增加了近50%,达到上班总出行的46%,汽车合乘比例也大大提高。 与新加坡已经实施了二十多年的拥挤收费相比,伦敦是最近一两年才决定实施拥挤收费。伦敦拥挤收费作为市长交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多年研究,公众有充分机会发表见解及咨询相关问题。伦敦收费系统也是一种区域通行证系统,收费区域约21平方公里,涉及113条道路和8座穿越边界的桥梁。小汽车和小货车每天收费5英镑;中型货车每天10英镑;载重货车每天15英镑;公交车、出租车、急救抢险专用车以及残疾人车辆不收费。收费时段为周一至周五的7:00AM~6:30PM的近12个小时,周末和公众假日不收费。据预测,收费区内交通量将下降10%—15%,车辆排队将减少20%—30%,车速将提高10%—15%。收费区外环形交通增加5%,径向交通减少5%—10%,收费区外总交通量减少1%—2%。 国外各城市实施拥挤收费的背景和方案均有所不同,但是为我国探索拥挤收费的应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1、拥挤收费对交通和社会经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并非全为积极影响; 2、拥挤收费一般是在其他措施已不能缓解城市交通拥挤后实施; 3、拥挤收费的目标是解决交通问题,增加收入只是附带效果,非常重视对收费资金合理、透明的使用; 4、非常重视对公众的咨询、宣传,为拥挤收费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5、收费区域集中在经济高度发达、

城市道路拥挤收费-精选文档

城市道路拥挤收费 i=r 随着世界城市化的进展和汽车的普及,不论是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交通拥堵的情况都日益严重。一般来说,解决交通拥挤的直接办法就是建设更多的道路,提高路网的通行能力。 但对于一个城市,可供修建道路的空间和资源都是有限的。另一方面,根据亚当斯定律,交通需求总是大于交通供给,经过若干时间,新建的道路就会被新的交通需求填充,道路又会恢复到原来的拥挤水平。要有效的解决交通拥挤就要从拥挤的源头需找对策,即通过交通需求管理措施缓解交通拥挤。而拥挤收费被视为一个更加有效的使用道路资源的一个交通需求管理措施之一,通过对路段上的车辆实施收费,从时间和空间上来疏散交通量,少路段上的交通负荷,实现道路的最有效的利用,达到缓解交通拥挤,减少路段交通量的目的。 1 交通拥挤收费的目的和意义 1.1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交通拥挤收费就是对行驶在拥挤路段上高峰时段的车辆征收额外费用" 提高出行者的出行成本,使部分出行者调整出行路 径,利用经济杠杆作用来调整出行车辆在城市路网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减少拥挤区域道路交通流量,可以达到缓解城市中心区或易拥堵路段交通拥挤的目的。

1.2缓解环境污染问题 这里的环境污染主要是指空气污染和噪声污染。汽车尾气己 成为城市空气污染的一个重要原因,道路上车辆越多,空气污染上行驶时所产生的各种噪声,是影响居民工作和休息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也与道路上的车辆数有关。通过交通拥挤收费,可以限制车辆同时大量涌入城市中心区或拥堵路段,养活环境污染。 越严重。虽然部分城市已经在城市中心区域禁鸣,但车辆在道路 1.3减少交通拥挤造成的经济损失 交通拥挤延长了市民的出行时间,使得上班人员不能准时到达工作岗位,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公司和企业的经济发展。加上交通延误的不可预测性,上班人员担心迟到却又无法掌握准确的出行时间。长此以往,这种焦虑情绪会加大其精神负担,影响工作效率,基于道路拥挤收费的出行时间价值研究同样对公司和企业的经济效益存在负面影响。实施交通拥挤收费,发挥其对交通拥挤的缓解作用,将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交通拥挤造成的经济损失。 1.4体现社会公平 交通拥挤收费要求城市机动车使用者除了支付其直接费用,还要支付由于其出行给社会和其他出行者带来的全部损失。机动车使用者出行者只计算个人的边际费用,没有考虑由于个人出行带来的道路拥挤而造成的他人出行成本的增加和其他社会成本的增加。实行交通拥挤收费可以在城市道路的使用上体现社会公平。2 交通拥挤收费经济学原理 一般来说,每个用户出行的直接成本主要由车辆运行费用和时间延误费用组成,车辆运行费用包括燃料消耗和轮胎消耗等。时间延误费用是指出行时间对人员和车辆的价值。当交通拥挤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车辆运行费用相对变化较小。而时

道路拥挤收费研究

拥挤收费的探讨研究 小组成员: 李苗华、马春景、李梦甜、林浩、纵彦凯、陈海祥。 参考文献及内容要点: 1.文献题目:《济南市中心区城市道路拥堵收费问题研究》 内容要点:对交通拥堵及拥堵收费的相关概念和原理进行了综述,对静态拥堵收费理论和动态拥堵收费理论分别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并重点对新加坡、伦敦等城市交通拥堵收费政策的主要内容、实施效果与不足之处进行了总结。 2.文献题目:《关于城市道路拥挤收费问题的研究》 内容要点:文章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城市交通拥挤的原因;综述了拥挤道路使用收费的理论构架,包括静态拥挤道路使用收费的理论基础及动态收费理论;提出基于车辆动态导航的拥挤收费新思路,并据此设计出基于车辆动态导航技术的拥挤定价准则,分析了其用于定价的可行性。文章在最后从多个方面对我国实行道路拥挤收费的可能性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3. 文献题目:《城市道路拥挤收费理论研究》(前三章) 内容要点:论文研究了我国的交通现状,分析了交通拥挤收费的原理,并给出了交通拥挤收费的基本原则和方式,以及拥挤收费的实现方式,并比较不同实现方式间的差异。 4. 文献题目:《城市交通拥堵收费的实现方式与效用分析研究》 内容要点:阐述了交通拥挤收费的基本原理,讨论了交通拥挤收费的类型及其实施技术,分析了国内外常用的收费率确定方法的不足并改进后,从交通影响评价的角度出发,综合分析了交通拥挤收费对城市交通的影响,提出了比较完善的交通拥挤收费影响评价模型。 5. 文献题目:《Traffic impact analysis of congestion charge in mega cities》 内容要点:介绍了北京老城区的土地和交通现状,说明了拥堵收费的必要性;介绍了拥堵收费的实施和带来的影响(包括对交通流量、人们的出行时间、地点、方式等的影响);提出了实施拥堵收费的建议。 6. 文献题目:《The role of public transport for feasibility and acceptability ofcongestion charging – The case of Stockholm》 内容要点:以斯德哥尔摩试行拥挤收费的例子,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公共交通对改善拥挤收费可行性和易接受性的积极作用:收费前较大的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公共交通资源的增加对交通分式划分具有独立的影响;公共交通资源的增加减少了拥挤收费的负面影响;利用拥挤收费的收入来改善公共交通的服务以获得民众关注与支持。 拥挤收费要点说明: 1.拥挤收费对居民出行的影响概括 (1)对出行生成的影响 出行者出行选择的过程也就是个人出行成本效益的分析过程。通过拥挤收费,人们将会更加慎重地考虑出行成本问题。尤其对于富有弹性的交通需求,拥挤收费可以减少他们在拥挤时段选择拥挤路段的出行次数。 (2)对交通方式划分的影响 拥挤收费可以一定程度上促使非公共交通出行向公共交通出行转移,促使地面交通出行向轨道交通出行转移,进而实现公共交通和轨道交通这些单位成本低、运输效率高、环保效果好的出行方式的比例增加。

道路收费与交通拥挤收费的异同

道路收费与交通拥挤收费的异同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机动车拥有量和居民出行需求量不断增长,城市道路交通需求超过交通供给能力,交通拥挤成为必然现象,严重影响居民的工作、生活,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空间资源,制约了城市经济的可 持续发展。交通拥挤收费作为交通需求管理措施之一,通过经济手段干预城市交通出行增长,减少交通需求,最终达到缓解城市交通拥挤的目的。本文首先对交 通拥挤收费的内涵及理念进行阐述,分析研究交通拥挤收费与传统道路收费的不同,通过研究交通拥挤带来的外部不经济性,对拥挤收费的经济学原理进行分析;并对交通拥挤收费的静、动态拥挤收费理论及模型推导进行分析研究;然后对 交通拥挤收费的基本问题和关键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引言 交通拥挤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产物,适度的交通拥挤反映了城市发展的活力,但是一旦交通拥挤超出了城市容忍的限度,反过来就会制约城市的进一步发展。交通拥挤对社会最直接的影响是增加了出行时间和成本,不仅会导致经 济社会诸项功能的衰退,而且还将引发城市生存环境的持续恶化,成为阻碍发 展“城市痼疾”。交通拥挤收费理论的思想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Pigou(1920)和Knight(1924)提出来的,Waters和Vickre(1955)在此基础上发展了该理论。 其作为一种交通需求管理的策略含义就是从交通拥挤的源头出发,通过价格 机制对特定时段和路段的车辆实行收费,从时间和空间上来疏散交通量。以期 通过提高个体机动车出行者的出行成本促使这些出行者重新选择自己的出行行为,减少交通需求,减少繁忙时段和繁忙路段道路上的交通负荷,使城市道路 的交通需求与交通供给相适应,从而实现交通需求管理。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私人小汽车的数量快速增长,城市的交通需求 与交通供给出现了不平衡,导致了城市尤其是大城市交通拥挤问题日益严重。 不仅对我国城市社会、经济、能源、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构成挑战,而且城市生活、工作质量都受到很大不利影响。交通拥挤收费作为交通需求管理的一种有 效经济手段,逐步受到我国各地城市的重视与研究。交通拥挤收费不同于传统 意义上的道路收费。后者主要是为了缓解公路建设资金的短缺问题,收取的费 用大部分用于偿还贷款本息;而前者是在城市交通严重拥挤的情况下,通过对 使用者收费来引导和调节交通需求,达到缓解交通拥挤的目的,增加财政收入 只是副产品。 1 交通拥挤收费是交通需求管理的一种有效经济手段

关于城市拥挤收费定价的综述

关于城市拥挤收费定价的综述 摘要:本文从城市拥挤这一交通事件现象出发,对城市拥挤收费的概念和原则以及方式进行了简单介绍,并简单阐述了静态和动态城市拥挤收费理论,构建了简单的拥挤定价模型,并分析了公众对城市拥挤定价收费的意愿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拥挤收费,定价模型,公众意愿 Abstract:From the urban congestion of the traffic incident departure phenomenon of urban congestion pricing concepts and principles and the way a brief introduction,and briefly describes the static and dynamic urban congestion pricing theory to construct a simple congestion pricing model and analyze the public congestion Pricing on Urban wishes and make recommendations.. Keywords:Congestion charges;Pricing model;Public attitude

1、引言 由于城市扩张、机动车保有量迅猛增长,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我国大中小城市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交通拥堵现象,交通出行环境日益恶化,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城市交通拥堵主要源于车辆与道路的供求矛盾,要解决拥堵问题,必须从交通供给与交通需求两方面入手。在增加道路供给的同时,对交通需求进行合理控制和引导,是解决城市交通供需矛盾的根本方法[1]。 道路拥挤收费是对高峰时段行驶在交通拥挤地区的车辆征收额外费用,通过价格机制来调节交通流在时空上的分布,减少繁忙时段和繁忙路段的交通负荷。作为一种调节交通需求的重要经济手段,拥挤收费已在国外一些城市得到了运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价格手段抑制需求,拥挤收费一方面可以缓解日益严重的交通拥挤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筹措资金来更好地发展公共交通设施。 作为缓解城市交通拥挤的重要手段,拥挤收费在我国大城市正逐渐受到政府的重视与研究。与伦敦、斯德哥尔摩等国外城市相比,我国治理交通拥堵面临着更多的挑战。我国城市正处在快速机动化阶段,中心区人口密度很高,路网密度偏低。道路拥挤收费牵涉到各方利益的调整,对收费区域的商业发展、群众出行等方面的影响很难完全预测。北京、上海等有着千万级人口的国际城市,如果拥挤收费的实施时机、实施方法不当,对社会、经济和政治会带来负面影响,政策风险很大,因此目前我国大城市在是否实施拥挤收费方面都采取了很谨慎的态度[2]。 2、城市拥挤收费 道路使用者的出行强加给系统中的其他使用者一个额外成本,使得路网中新增加的使用者引起路网系统总成本增加,这个额外成本称为经济的外部性成本,它以噪声、污染、交通拥挤和交通事故等形式存在。城市道路拥挤收费是对特定时段和路段的车辆实行收费,以从时间和空间上来疏散交通量,减少繁忙时段和繁忙路段道路上的交通负荷,同时还将促使交通量向大容量的公交系统转移,抑制私人小汽车交通量的增加,促进小汽车的有效利用,推进多人合乘的实施,实现最有效地使用道路,达到缓解交通拥挤的目的[3]。 2.1、拥堵收费的概念 广义的拥挤收费是指为了解决严重的城市交通拥挤,而对道路使用者从拥挤车辆到道路使用的全过程的收费。此项不仅包括道路使用费,还包括为解决交通拥挤而采取的其它形式的拥挤收费或税收等形式。如采用提高车辆购置税、燃油税和用车证制度等[4]。 狭义的拥挤收费是指道路出行者在进入交通拥挤区域的时候,必须支付的那部分道路拥挤费用。即是指在拥挤的城市道路上,对道路使用者征收一定的费用,使其边际个人成本达到边际社会成本的水平,用于补偿因为他的加入而给社会带来的外部不经济,期望通过提高其出行成本,促使他重新选择自己的出行方式或者出行路线等,减少交通需求,从而使城市道路的交通需求与交通供给相适应,实现缓解或者消除交通拥挤的一种交通需求管理方法。 2.2、拥挤收费的一般原则 (1)公平性原则[5] 根据拥挤定价理论,不同的出行者从定价中获益或受损的情况是不一致的。出行者的工作地点、居住地点、收入水平和单位时间价值等方面存在较多差异,实施交通拥挤收费时必须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否则会引起公众的不满[6]。

城市道路拥挤收费

城市道路拥挤收费 引言 随着世界城市化的进展和汽车的普及,不论是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交通拥堵的情况都日益严重。一般来说,解决交通拥挤的直接办法就是建设更多的道路,提高路网的通行能力。但对于一个城市,可供修建道路的空间和资源都是有限的。另一方面,根据亚当斯定律,交通需求总是大于交通供给,经过若干时间,新建的道路就会被新的交通需求填充,道路又会恢复到原来的拥挤水平。要有效的解决交通拥挤就要从拥挤的源头需找对策,即通过交通需求管理措施缓解交通拥挤。而拥挤收费被视为一个更加有效的使用道路资源的一个交通需求管理措施之一,通过对路段上的车辆实施收费,从时间和空间上来疏散交通量,减少路段上的交通负荷,实现道路的最有效的利用,达到缓解交通拥挤,减少路段交通量的目的。 1 交通拥挤收费的目的和意义 1.1缓解城市交通压力交通拥挤收费就是对行驶在拥挤路段上高峰时段的车辆征收额外费用" 提高出行者的出行成本,使部分出行者调整出行路径,利用经济杠杆作用来调整出行车辆在城市路网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减少拥挤区域道路交通流量,可以达到缓解城市中心区或易拥堵路段交通拥挤的目

的。 1.2缓解环境污染问题这里的环境污染主要是指空气污染和噪声污染。汽车尾气己成为城市空气污染的一个重要原因,道路上车辆越多,空气污染越严重。虽然部分城市已经在城市中心区域禁鸣,但车辆在道路上行驶时所产生的各种噪声,是影响居民工作和休息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也与道路上的车辆数有关。通过交通拥挤收费,可以限制车辆同时大量涌入城市中心区或拥堵路段,养活环境污染。 1.3减少交通拥挤造成的经济损失交通拥挤延长了市民的出行时间,使得上班人员不能准时到达工作岗位,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公司和企业的经济发展。加上交通延误的不可预测性,上班人员担心迟到却又无法掌握准确的出行时间。长此以往,这种焦虑情绪会加大其精神负担,影响工作效率,基于道路拥挤收费的出行时间价值研究同样对公司和企业的经济效益存在负面影响。实施交通拥挤收费,发挥其对交通拥挤的缓解作用,将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交通拥挤造成的经济损失。 1.4体现社会公平交通拥挤收费要求城市机动车使用者除了支付其直接费用,还要支付由于其出行给社会和其他出行者带来的全部损失。机动车使用者出行者只计算个人的边际费用,没有考虑由于个人出行带来的道路拥挤而造成的他人出行成本的增加和其他社会成本的增加。实行交通拥挤收费可以在城市道路的使用上体现社会公平。2 交通拥挤收费经济学原

交通拥挤收费文献综述

城市交通拥堵收费经济社会分析研究综述 提要:针对近年来国内外大城市越来越严重的交通拥堵,研究人员把实施拥挤收费作为了可能的解决方式加以研究。本文从经济社会影响分析出发,总结了关于交通拥堵收费的机理、实施设计和实施影响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并展望了将来拥挤收费的研究和实施的方向,并介绍了世界上主要城市实施交通拥挤收费的情况,分析了交通拥挤收费在我国实施的条件和影响。 关键词:交通拥堵;拥堵收费;经济分析;社会影响 一前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日益扩大,城市人口和私家车的激增引发了城市交通需求的快速增长,由交通需求超过交通供给能力而引发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已引起学术界和交通运输研究人员的高度重视。 城市道路属于公共产品,其消费不具有排他,在不太拥堵的情况下,其消费也不具有竞争性。按照现代经济理论,公共产品通常由政府提供,其资金来源为政府税收。一般情况下(道路管制情况除外),每个人可以选择任何时间在任何一条道路上行车,而不用付费,其所须支付的只是时间成本而己。对消费者而言,其在某一时间(如一天或一周)内对交通的需求量与其愿意支付的交通成本成反比,因而可用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来表示。城市交通通常被划分成高峰时间和非高峰时间。非高峰时间,交通量较小,车辆按正常车速行驶,畅通无阻,单位时间成本不变;高峰时间,交通量较大,车辆不能按正常车速行驶,交通堵塞,单位时间成本将随着交通量的增加而递增。 交通拥堵(也称为交通拥挤) 指一定时间内要通过道路的车辆数超过了道路通行能力,使得车辆之间相互影响,出现行程时间延误的交通现象。根据导致交通拥堵发生的原因,可以将交通拥堵分为常发性交通拥堵和偶发性交通拥堵。偶发性交通拥堵主要是由突发性交通事件引起的,发生的时刻和地点具有很强的随机性,持续时间也较短;常发性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是交通出行需求大于道路通行能力供给,从而形成长期的、时间和空间相对固定的拥堵现象。这种拥堵给社会带来了负外部性。因此,针对常发性拥堵,有学者提出了交通拥挤收费的缓解交通拥堵的办法。 交通拥堵收费是指对行驶于拥堵路段上高峰时段的车辆征收额外费用,通过价格机制来调节车辆在城市路网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达到减少路网交通拥堵的目的。从本质上来讲, 交通拥堵收费就是运用经济杠杆实现交通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二交通拥堵收费的产生和经济学分析研究综述 通拥堵收费的理论思想由庇古(Pigou)(1920) 和奈特(Kinght)( 1924) [1]首先提出,该理论基础是经济学中的边际成本定价原理。一般来说,私人交通出行有三个特点:一是出行人自我决策;二是个人出行成本与道路交通状况有关;三是用户出行存在外部负效应(社会总成本增加)。个体出行行为(路线、方式) 往往增加了道路系统的交通负荷。出行者加入到道路交通流中,不仅产生了个人费用,更重要的是由于他(她) 的加入影响到其他用户的

我国城市交通拥挤收费应用前景的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234530400.html, 我国城市交通拥挤收费应用前景的思考 作者:王宏亮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1年第07期 [摘要] 近年来,拥挤收费作为一个解决交通拥挤状况的方式被人们所议论,让饱受拥挤 之苦的出行者对城市交通状况的改善有了新的期待。然而在我国拥挤收费还没有具体实施,作为在国外已经应用并取得效果的拥挤收费是否能在我国发挥效果。本文通过对涉及拥挤收费的相关因素做一分析,指出这种方式的使用在我国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城市交通拥挤收费交通需求管理 1、引言 在我国的许多大中城市,交通拥挤现象越来越严重。尤其在一些大型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地,人们出行最先考虑的是严重的交通拥挤和堵塞对出行时间的损耗,这种愈加恶劣的交通环境对人们的出行和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解决出行难,缓解交通拥挤,能够给出行者营造一个良好的出行环境,已经成为这些大型城市急需解决的问题。缓解交通拥挤的方式有很多种,如单双号限行,停车收费等。但是在目前我国城市的实施结果来看,并没有取得实质的效果,而拥挤收费作为解决交通拥挤的一种方式,给我们解决交通拥挤问题提供了多一种选择。 交通拥挤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城市交通供给不平衡所造成的。所以解决此问题的关键在于从供需两个方面来协调,使得交通供给和需求呈现出可持续的良性发展。拥挤收费作为交通需求管理中的一项手段,在国外如新加坡、伦敦等城市的应用中,有效的提高了交通效率。 2、交通拥挤收费的原理 拥挤道路收费是在特定的时段和路段对车辆实行收费,从时间和空间上来调节交通量,减少繁忙时段和繁忙路段上的交通负荷,同时促使出行向高容量的公交系统转移并抑制小汽车出行的增加,达到缓解交通拥挤的目的。收费的原理是基于供需平衡的理论而产生的,当道路对车辆的容量大于道路的承受能力时,通过收费的手段减少进入该路段的车辆,从而使该路段的车辆数降低到趋于平衡时的数量,使得车辆能够以较高的速度行驶,降低了拥堵程度。 3、国内外的现状 国外在70年代已经开始研究拥挤收费,理论成熟后使得这一方式在部分国家和城市中逐步得到了重视和应用。在目前实施拥挤收费的国家里,取得良好效果的代表性城市有新加坡和伦敦[2]。

多瓶颈路段出行行为分析及拥堵收费策略研究

多瓶颈路段出行行为分析及拥堵收费策略研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机动车保有量和居民出行需求量也相应增长,道路交通需求远远超过供给能力,拥堵成为必然结果。其中,特定时段大量通勤个体的集聚出行使得高峰期交通拥堵问题尤为突出。 在缓解交通拥堵的众多方法中,拥堵收费作为交通需求管理的一种经济手段对其发挥着积极作用;而解释和预测通勤者的出行行为则是制定该策略的基础工作之一。在研究通勤出行行为的过程中,瓶颈模型以简单、直观的方式刻画了高峰期出行行为,其研究有助于人们认识城市通勤出行规律。 但已有文献多讨论单一瓶颈模型及其扩展,对多瓶颈路段交通网络缺乏拥堵收费方面的研究。此外,相对于丰富和成熟的理论研究,有关现实生活中早高峰出行行为的实证研究显得较为不足。 鉴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交通拥堵产生的原因及影响,阐述了道路拥堵收费的概念,简要整理和叙述了经典的单一瓶颈模型及相关拥堵收费策略。其次,立足于多瓶颈路段视角,针对Y型交通路网构建了时变收费及策略性等待单步收费模型。 基于出行者的出发时间选择遵循用户均衡准则的假设,理论推导出了不同汇合规则下用户均衡的流入率和个人出行成本。依据出行者的出发时间选择规律,进一步推导出了单步收费条件下的最优道路拥堵收费时段和费率。 研究发现:时变收费方案能够完全消除各瓶颈处的排队拥堵,但却使得通勤者的个人出行成本不小于同等条件不收费情形下的结果;而策略性等待单步收费可以一定程度上有效降低交通网络的系统总阻抗,但也可能会增加出行者的个人出行成本。此外,还发现单步收费的有效性不但与汇合规则有关,还取决于上下游

瓶颈路段通行能力的相对大小。 验证了Y型交通路网上存在Braess诡异现象,即扩大上游路段的瓶颈通行能力可能会引起系统总出行成本的增加。再次,本文采取网络实验的方式构建瓶颈模型出行环境,分析拥堵收费等显著变量对通勤者出行决策行为的影响。 结果表明:实验没有收敛到任何理论的均衡状态;与理论模型解析解相比,参与者的平均出行时间和出行成本均略高于理论值。此外,单步收费使得参与者的出行时间整体推后;但排队等待时间和系统总出行成本较无收费组均有所降低。 就参与者出行行为而言,几乎所有参与者都改变了最少一半实验次数的出发时间;该选择行为调整的动机可能源于:在前一轮公开信息的影响下,每个参与者期望降低每轮出行成本而提高个人最终收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