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拥挤收费研究

合集下载

城市交通拥挤收费的问题研究

城市交通拥挤收费的问题研究

城市交通拥挤收费的问题研究中图分类号:f503文献标识:a文章编号:1009-4202(2012)04-000-01摘要交通拥挤是目前各大城市所共同面临的一个问题,城市道路拥挤收费是缓解城市中心区交通拥挤的一项有效措施。

鉴于此,本文对城市交通拥挤收费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交通拥挤收费问题一、城市道路拥挤收费的目的(一)促进城市交通结构与城市规划、城市交通发展目标相适应影响城市交通发展模式最为直接的因素就是城市路网结构与城市交通结构。

城市路网结构是基于路网现状与路网规划,城市交通结构是包括交通价格政策在内的城市交通政策路网结构、交通服务系统来共同决定。

所以拥挤收费是通过对城市交通结构的影响,促进其朝有利于城市规划的实现以及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进。

(二)促进城市交通发展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相适应城市交通发展不仅要满足目前居民生产生活对交通服务的客观需求,还要在满足未来各层次交通需求的基础上,实现城市交通与资源环境的和谐发展,缓解城市交通拥挤,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环境质量。

(三)提供高效、公平的交通服务高效是指在一定的交通供给规模下,控制交通需求总量,削减不合理的交通需求,通过对拥挤区域或拥挤路段征收一定的拥挤费用的手段,使得交通需求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再分配,实现交通供给与交通需求在一定时间的平衡,保证城市交通系统的有效运行,让客货出行迅速、安全地到达目的地。

公平是指通过拥挤收费的手段,鼓励大众化的公共交通方式。

二、城市交通拥挤收费的几个关键问题(一)收费对象的确定道路拥挤收费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收费的方法从时间和空间上来调解交通流,减少繁忙时段和地段的交通负荷,达到缓解交通的目的。

通过收费来控制个体机动化的出行比例,鼓励居民使用大众化的交通工具。

因此城市道路拥挤收费对象主要是个体机动化交通方式的出行者。

比较城市中各种交通方式,对那些对时空消耗比较大的交通方式应该首先考虑征收拥挤费用。

交通拥挤收费国际研究进展和案例

交通拥挤收费国际研究进展和案例

交通拥挤收费国际研究进展和案例交通拥挤收费(congestion charging)是一种通过收取车辆通行费用的方式来减缓交通拥堵的措施。

这种政策的目的是通过引导车辆选择非高峰时段出行或选择其他交通方式,减少高峰时段道路交通流量,提高道路交通的效率和通行速度。

国际上已经有多个城市实施了交通拥挤收费,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下面是一些国际研究进展和案例:1. 伦敦(London):伦敦是全球最早实施交通拥挤收费的城市之一,从2003年开始实施。

该政策逐渐扩大覆盖面积和收费范围,并对不同类型的车辆收取不同费率。

研究发现,伦敦的交通拥挤收费政策使道路通行速度提高了30%,高峰期交通拥堵下降了25%。

2. 新加坡(Singapore):新加坡实施了世界上第一个完全电子化的交通拥挤收费系统,从1975年开始运行。

该政策包括道路和桥梁收费,根据拥堵程度和时间段的不同收取不同费率。

研究表明,新加坡的交通拥挤收费政策使道路交通拥堵程度得到有效控制,提高了道路的流畅度。

3. 斯德哥尔摩(Stockholm):斯德哥尔摩在2024年进行了为期七个月的交通拥挤收费试点项目。

研究结果显示,交通拥挤收费使交通拥堵下降了20-25%,同时减少了尾气排放量,改善了空气质量。

4. 米兰(Milan):米兰在2024年开始实施交通拥挤收费政策,并将收费区域不断扩大。

研究发现,米兰的交通拥挤收费政策使交通拥堵下降了30%,同时改善了空气质量。

5. 斯洛文尼亚(Slovenia):斯洛文尼亚的首都卢布尔雅那(Ljubljana)在2024年试行了交通拥挤收费政策。

研究结果显示,交通拥挤收费使交通拥堵下降了40%,提高了公共交通的使用率。

总结来说,国际上的研究和案例显示,交通拥挤收费是一种有效的控制交通拥堵的手段。

通过引导车辆选择非高峰时段出行或选择其他交通方式,可以减少道路拥堵,提高通行效率和道路交通流畅度。

此外,交通拥挤收费还可以促使人们更多使用公共交通,减少车辆数量,改善空气质量。

城市交通拥挤收费的关键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城市交通拥挤收费的关键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城市交通拥挤收费的关键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城市交通拥挤和交通收费是现代城市中影响居民出行方式和交通效率的两个主要问题。

城市交通拥挤已经成为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普遍问题,造成了塞车、延误和交通事故等问题。

同时,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城市交通需求不断增加,交通收费也成为城市交通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因此,对城市交通拥挤和交通收费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研究问题及目标
本研究将关注城市交通拥挤和交通收费的关键问题,旨在探究如何通过合理的交通收费政策来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具体研究问题包括:城市交通拥堵现象的影响因素;交通收费政策实施的影响;如何通过交通收费政策来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等。

本研究的目标是:提出可行的交通收费政策,从而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提高居民的出行效率和安全水平。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文将采用综合分析的方法,旨在探究城市交通拥堵和交通收费的关键问题。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城市交通拥堵现象的影响因素综合分析及统计;(2)现有的交通收费政策实施的影响分析;(3)交通收费政策对城市交通流量和交通拥堵的影响的模拟研究;(4)提出可行的交通收费政策和措施,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现象。

四、预期成果及其应用前景
本研究预期能够提出可行的交通收费政策和措施,对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现象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研究的成果可以为城市交通管理部门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提高城市交通的效率和安全水平。

此外,本研究的理论成果也可以为相关研究领域提供参考。

北京市道路拥挤收费技术可行性研究final

北京市道路拥挤收费技术可行性研究final

北京市道路拥挤收费技术可行性研究学院:交通运输学院指导教师:组长:组员:目录1研究背景 (2)2经济学原理 (3)3国外案例 (5)3.1在欧洲影响最大的收费城市——伦敦 (5)3.2世界上最早收取交通拥堵费的国家——新加坡 (5)3.3近期才加入拥堵收费行列的最繁忙城市——纽约 (5)4可行性研究分析 (5)4.1经济可行性研究 (6)4.2社会可行性研究 (6)5技术可行性研究 (7)5.1人工/半自动收费 (7)5.2全自动收费 (7)5.2.1车牌识别技术模式 (8)5.2.2基于车辆身份识别(AVI)的技术模 (9)5.2.3基于GPS和GSM的VPS收费技术模式 (10)6结语 (10)北京市道路拥挤收费技术可行性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北京市现状交通分析,立足于经济学原理,探讨了交通需求管理的新措施-道路拥挤收费在北京市实行的可行性。

通过研究分析国内外现行的道路拥挤收费措施,本文着重研究了技术的可行性。

研究分析了当前主流的三大拥挤收费技术模式,得出了技术可行性的结论。

关键词:交通运输经济学;道路拥挤收费;技术;可行性1研究背景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随之带来的城市资源稀缺情况愈加明显。

作为城市血管的城市交通拥堵情况已成为影响城市发展的瓶颈,人口过快增长、就业岗位的不断增加等都对城市交通状况提出了新的挑战,尤其对大城市而言,交通拥堵更日趋严重。

对此,世界许多城市开始通过征收交通拥堵费来缓解城市交通的拥挤,同时通过收取交通拥堵费间接地改善生活质量和引导民众绿色生活。

并且交通拥堵费是指在交通拥挤时段对部分区域道路使用者收取一定的费用,其本质上是一种交通需求管理的经济手段,目的是利用价格机制来限制城市道路高峰期的车流密度,达到缓解城市交通拥挤的目的,提高整个城市交通的运营效率。

截止到2012年底,北京市汽车数量达到500多万辆。

然而这个数字仍然快速增长,机动车数量的高速增长和高强度的使用,给北京交通带来巨大压力。

城市道路拥挤收费定价研究的开题报告

城市道路拥挤收费定价研究的开题报告

城市道路拥挤收费定价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加速,城市交通问题越来越突出,其中道路拥堵是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

在传统的交通管理中,通过扩大道路、引入公共交通和限制车辆等方式来缓解交通拥堵,但这些方法往往无法满足城市快速发展的需求。

与此同时,城市道路的建设和维护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如何合理利用城市交通资源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

因此,对城市道路收费定价进行研究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

在定价过程中,可以通过引导车主调整出行时间和路线来缓解交通拥堵,并为道路建设和维护提供资金支持。

二、研究意义道路拥堵给城市交通带来了很多不便,尤其在交通高峰期,车辆难以通行,交通流量明显不足。

因此,对城市道路收费定价的研究具有以下意义:1.提高城市交通资源的利用效率。

通过道路收费定价可以引导车主选择不同的出行时间和路线,从而优化交通资源配置,提高道路的通行效率。

2.支持城市交通建设和维护。

城市交通的建设和维护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通过道路收费可以为这一领域提供资金支持,从而促进城市交通的发展。

3.减少环境污染和交通事故发生率。

道路拥堵也会给环境带来一定的污染,同时也会增加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

通过道路收费定价可以控制交通流量,减少污染和事故的发生。

三、研究内容本研究将以城市道路收费定价为核心,考虑如下内容:1.城市道路收费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本部分将介绍道路收费定价的基本概念、实现方式和优化方法,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2.城市道路收费定价的影响因素。

通过对道路拥堵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包括出行时间、路线选择、车辆类型等,探讨道路收费定价对这些因素的影响。

3.城市道路收费定价模型的建立。

本部分将建立城市道路收费定价模型,具体包括模型变量的选取、回归方程的构建以及参数的估计。

4.城市道路收费定价策略的制定。

在模型的基础上,本部分将制定城市道路收费定价的策略,如何引导车主选择不同的出行时间和路线,降低道路拥堵和污染,为城市交通建设和维护提供资金支持。

城市交通拥挤收费模型研究

城市交通拥挤收费模型研究

城市交通拥挤收费模型研究城市交通拥挤收费模型研究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私人汽车的普及,城市交通的拥堵问题变得日益严重。

交通拥挤不仅令人们的出行效率大打折扣,还给城市的环境、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

为了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提高交通效率,一些城市开始探索引入交通拥堵收费模型。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城市交通拥堵收费模型进行研究,探讨其对城市交通拥挤问题的解决效果以及可能面临的挑战。

一、城市交通拥挤收费模型的概念城市交通拥挤收费模型是指通过引入交通拥堵收费,对私人汽车的出行进行限制,从而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状况的一种交通管理方式。

该模型主要以城市道路拥堵程度为基础,通过收费对车辆进出城市、在城市内行驶和停车等环节进行限制,引导车主选择其他出行方式或者错峰出行,从而实现缓解交通拥堵的目标。

二、城市交通拥挤收费模型的实施城市交通拥挤收费的实施通常需要借助计算机、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

首先,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城市交通拥堵监测系统,收集实时的交通流量、速度和拥堵情况等数据。

然后,根据收集到的数据,通过算法对城市道路进行分析和评估,确定拥堵程度,并设定相应的收费标准。

最后,利用电子收费设备和摄像头等设施对车辆进行识别和收费,实现整个收费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三、城市交通拥挤收费模型的优点1. 缓解交通拥堵:通过收费引导车主转换出行方式或者错峰出行,减少车辆数量,从而缓解交通拥堵现象。

2. 提高交通效率:减少交通堵塞,提高道路通行能力,提高整体交通的效率和流动性。

3. 保障公共交通:收费所得可以用于发展和改进公共交通系统,提供更好的公共交通服务,吸引更多人使用公共交通出行,减少私人汽车的使用。

四、城市交通拥挤收费模型的挑战1. 公众认知:推行交通拥挤收费需要获得公众的支持和理解,否则可能引发社会抵制和不满情绪。

2. 技术支持:建立城市交通拥堵监测系统和收费设施需要高度的技术支持,包括计算机、传感器等设备的使用和维护。

城市交通拥堵收费政策研究

城市交通拥堵收费政策研究

城市交通拥堵收费政策研究城市交通拥堵已成为现代城市面临的普遍问题之一。

为了缓解交通拥堵状况,许多城市采取了不同的交通拥堵收费政策。

本文将就城市交通拥堵收费政策的研究进行探讨。

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

交通拥堵带来的不便和延误给居民生活和城市经济带来了重大负面影响。

因此,城市交通拥堵收费政策的引入成为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一项重要手段。

二、城市交通拥堵收费政策的意义城市交通拥堵收费政策对于缓解交通拥堵、提高交通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收费的方式,可以有效调控交通出行需求,减少私家车辆使用量,增加公共交通及非机动交通的使用率,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同时,收费政策还能够为城市提供获取资金,用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从而进一步提高城市交通系统的整体水平。

三、国内外城市交通拥堵收费政策的实践1. 新加坡ALS系统新加坡是世界上最早引入交通拥堵收费政策的国家之一。

其采用的ALS系统是一种基于全自动计费的电子道路收费系统,通过收费措施实现交通拥堵的缓解与交通效率的提高。

2. 伦敦拥堵收费伦敦的拥堵收费政策于2003年开始实施,对于进入伦敦市中心的私家车辆收取拥堵费。

通过收取费用的方式,有效减少了私家车辆的数量,提高了公共交通的使用率,使得伦敦市中心的交通拥堵状况明显得到改善。

3. 北京交通拥堵收费试点北京市于2011年开始进行交通拥堵收费试点,在朝阳区和东城区实施不同收费标准。

试点实施后,北京市的交通拥堵状况有所减轻,交通效率有所提高。

四、城市交通拥堵收费政策的问题与挑战1. 公众意见不一对于交通拥堵收费政策,公众意见不一。

一部分人认为收费政策能够缓解交通拥堵问题,提高交通效率,而另一部分人则认为该政策对于低收入群体不公平,加重了负担。

2. 非机动车管理难题相对于私家车辆,非机动车往往数量众多,管理难度较大。

在收费政策实施中,如何对非机动车进行管理,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3. 政策调控与社会稳定的平衡交通拥堵收费政策的实施需要政府与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并平衡好政策调控与社会稳定之间的关系。

基于基尼系数的城市道路交通拥挤收费定价的研究

基于基尼系数的城市道路交通拥挤收费定价的研究

基于基尼系数的城市道路交通拥挤收费定价的研究基于基尼系数的城市道路交通拥挤收费定价的研究摘要:城市道路交通拥挤已经成为了现代城市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为了解决交通拥挤问题,很多城市开始实施道路拥塞收费措施。

然而,现有的收费定价机制较为简单,无法解决不同区域和不同人群的公平性问题。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基尼系数的城市道路交通拥挤收费定价方法,以提高收费的精确性和公平性。

关键词:城市道路交通拥挤、收费定价、基尼系数、公平性1. 引言现代城市的发展已经导致了道路交通拥挤的问题日益突出。

交通拥堵不仅浪费时间和资源,还对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城市管理者开始采取各种措施,例如限制车辆通行、提供公共交通设施等。

然而,这些措施往往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目前,一些城市已经开始尝试引入道路拥塞收费措施。

这种措施通过对道路使用者征收费用,以减少车流量,从而缓解交通拥堵情况。

然而,现有的收费定价机制存在着很多问题,例如过分依赖车辆数量、忽视了不同区域的差异等。

这就导致了收费不够精确和公平。

2. 基尼系数介绍基尼系数是一种衡量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的方法,也可以用于衡量城市道路交通拥挤的不平等程度。

基尼系数越接近1,表示交通拥挤程度越不平衡。

通过计算不同区域的基尼系数,可以得到其拥堵程度的相对差异。

3. 基于基尼系数的收费定价方法基于基尼系数的收费定价方法旨在通过考虑不同区域的差异性来提高拥塞收费的公平性和精确性。

具体步骤如下:3.1 数据收集首先,需要收集相关的交通流量数据、道路网络情况和人口分布等信息。

这些数据将用于计算基尼系数和确定收费定价的基础数据。

3.2 基尼系数计算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可以计算不同区域的基尼系数。

这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基尼系数=(拥堵区域数量之和 - 每个拥堵区域的人口比例的平方之和)/ 拥堵区域数量之和3.3 收费定价制定在计算出基尼系数后,可以根据不同区域的基尼系数来制定拥塞收费定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拥挤收费的探讨研究小组成员:李苗华、马春景、李梦甜、林浩、纵彦凯、陈海祥。

参考文献及内容要点:1.文献题目:《济南市中心区城市道路拥堵收费问题研究》内容要点:对交通拥堵及拥堵收费的相关概念和原理进行了综述,对静态拥堵收费理论和动态拥堵收费理论分别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并重点对新加坡、伦敦等城市交通拥堵收费政策的主要内容、实施效果与不足之处进行了总结。

2.文献题目:《关于城市道路拥挤收费问题的研究》内容要点:文章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城市交通拥挤的原因;综述了拥挤道路使用收费的理论构架,包括静态拥挤道路使用收费的理论基础及动态收费理论;提出基于车辆动态导航的拥挤收费新思路,并据此设计出基于车辆动态导航技术的拥挤定价准则,分析了其用于定价的可行性。

文章在最后从多个方面对我国实行道路拥挤收费的可能性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3. 文献题目:《城市道路拥挤收费理论研究》(前三章)内容要点:论文研究了我国的交通现状,分析了交通拥挤收费的原理,并给出了交通拥挤收费的基本原则和方式,以及拥挤收费的实现方式,并比较不同实现方式间的差异。

4. 文献题目:《城市交通拥堵收费的实现方式与效用分析研究》内容要点:阐述了交通拥挤收费的基本原理,讨论了交通拥挤收费的类型及其实施技术,分析了国内外常用的收费率确定方法的不足并改进后,从交通影响评价的角度出发,综合分析了交通拥挤收费对城市交通的影响,提出了比较完善的交通拥挤收费影响评价模型。

5. 文献题目:《Traffic impact analysis of congestion charge in mega cities》内容要点:介绍了北京老城区的土地和交通现状,说明了拥堵收费的必要性;介绍了拥堵收费的实施和带来的影响(包括对交通流量、人们的出行时间、地点、方式等的影响);提出了实施拥堵收费的建议。

6. 文献题目:《The role of public transport for feasibility and acceptability ofcongestion charging – The case of Stockholm》内容要点:以斯德哥尔摩试行拥挤收费的例子,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公共交通对改善拥挤收费可行性和易接受性的积极作用:收费前较大的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公共交通资源的增加对交通分式划分具有独立的影响;公共交通资源的增加减少了拥挤收费的负面影响;利用拥挤收费的收入来改善公共交通的服务以获得民众关注与支持。

拥挤收费要点说明:1.拥挤收费对居民出行的影响概括(1)对出行生成的影响出行者出行选择的过程也就是个人出行成本效益的分析过程。

通过拥挤收费,人们将会更加慎重地考虑出行成本问题。

尤其对于富有弹性的交通需求,拥挤收费可以减少他们在拥挤时段选择拥挤路段的出行次数。

(2)对交通方式划分的影响拥挤收费可以一定程度上促使非公共交通出行向公共交通出行转移,促使地面交通出行向轨道交通出行转移,进而实现公共交通和轨道交通这些单位成本低、运输效率高、环保效果好的出行方式的比例增加。

(3)对交通分配阶段的影响道路拥挤收费不是为了收费而收费,而是为了疏导交通而进行的收费,收费只是一种对交通流的控制和调剂方式,其实质是为了通过经济手段对交通进行重新诱导和分配,目的是为了缓解并疏通城市中心区拥挤的交通,使一部分拥挤车辆转移到非拥挤道路上去,最终达到交通资源的最优化利用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等目标。

2.道路拥挤收费管理方法(1)收费方案:境界线收费方案对于某一中心区域,人为地定义一条边界,在边界上设有收费设施,出行者只有付费后才能进入中心区域。

费用可以固定,也可以依据不同时段拥挤水平的差异来收取,以此来缓解境界线内的交通拥挤现象。

区域通行证收费方案该方案的主要目的是缓解拥挤,提高城市的环境和交通效益。

与境界线收费不一样之处在于。

它不是针对整个中心区,只是对于中心区的某一区域,可以是单个区域,也可以是多个区域,收费水平往往是时变的。

区域通行证收费方案只在新加坡得到了实现,为了缓解交通拥挤,在高峰时段收取较高的费用。

在该方案实施之前,也曾考虑过使用传统的道路收费措施,但是建设大量的收费广场需要浪费很多空间,目前,该方案己经采用了电子收费措施,应用以来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基于出行距离的收费方案其费用主要是基于某一区域内的出行距离收取的,并且根据一天中不同时段的拥挤水平而有所变化。

基于出行时间的收费方案其费用主要是基于某一区域内的出行时间收取的,根据一天中不同时段拥挤水平的不同,费用也有所不同。

基于路段的收费方案基于路段的拥挤收费方案主要是用在特定路段,通过鼓励出行者改变出行时间、出行路径和出行方式来缓解交通拥挤。

(2)道路拥挤收费的实现方式依据在收费过程中采用的收费系统,我们可以把拥挤收费分为人工拥挤收费与自动拥挤收费两种收费类型:自动拥挤收费有可分为DSRC的电子收费技术、车牌识别技术、基于GPS 的电子收费技术等几种技术手段。

人工拥挤收费方式人工拥挤收费类型是在收费区域或收费路段进出口处设置收费卡口,车辆进入该路段或区域后,必须在收费卡口(一般在出口处设置缴费点)处停车交纳一定的拥挤费后,方可驶出。

这种收费方式的优点在于:收费方式简单、易操作、实用性强等;缺点在于:会加大人力资源的投入,从而加大了拥挤收费措施的经济投入。

驶入车辆在缴纳拥挤费时必须停车,从而造成交通停顿。

收费点一般设置在道路中央,这样会是道路出口变窄,车流的流出率降低,会阻碍交通,情况严重时可能会使拥挤加剧。

电子不停车收费(ETC)技术ETC(Electronic Toll Collect)技术是利用车辆自动识别(Automatic Vehicle Identification,简称AVI)技术实现车辆与收费站之间的数据通讯,进行车辆自动识别和收费数据的交换,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收费数据的处理和收费,实现不停车自动收费,并且可以实时控制车辆车道上的电子自动化收费系统。

整个收费过程全部由计算机控制完成,无需人工介入,车辆通过收费站时无需停车或减速,收费的全过程都是由电子通信和计算机进行处理,不必由人工介入,也不用停车交款,因而也就不存在任何交通延误,其费用是用户提前预缴赋值在卡上,或存入银行的专门账户内,收费员不直接与钱币接触彻底杜绝了漏费现象“由于不需要停车,通行能力大大提高”这种收费类型的最大优点是它采用记次收费,即车辆每次进入控制区都要交费。

由于车辆每次进入控制区都会对拥挤产生影响,因此采用记次收费更能影响车辆的出行行为,准确反映出行的外部不经济。

全自动收费方式的技术实现方式全自动收费方式的技术实现方式一般有一下几种:一种是基于车辆身份识别(Automatic Vehicle Identification, AVI)的技术模式,这种自动车辆识别的技术模式是通过射频微波、红外、激光、声表面波等方式自动识别(读写)车辆信息,实现收费交易的数据通讯,其中基于5.SGHz射频微波专用短程通信(Dedicated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s, DSRC)技术的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系统)以其成熟的技术,以其卓越的性能成为城市道路拥挤收费主流技术之一。

一种是车牌识别(license plate recognition, LPR)技术模式,目前车牌识别技术是通过图像处理及光学字符识别(OCR)技术实现。

一种技术模式是基于GPS(全球定位系统)系统的VPS(车辆定位系统)技术的电子收费技术,这种技术在系统功能上显现一定的优势,但是由于成本与稳定性等方面的原因限制了它们的产业化应用。

3.拥挤收费可能的效果(1)成功案例分析——新加坡、伦敦:新加坡从1975年开始实行交通拥挤收费政策,是世界上最早实施城市道路收费并且获得成功的国家之一。

伦敦市于2003年2月开始在中心区21km2范围内实施道路拥挤收费政策,并于2007年2月西扩,拥挤收费区域总面积达40 km2。

这两个城市对拥挤收费的具体做法见表1。

表1新家坡和伦敦交通拥挤收费情况对比表主要体现在:早高峰期进入控制区的机动车辆从74000辆/日下降到41500辆/日;普遍提高机动车行驶速度20%;出行中乘坐公共交通的比例从33%增加到69%;并增加了财政收入。

伦敦拥挤收费的实施,使得中心城区的交通拥挤现象得到极大缓解,收费时段进入收费区域行驶的车辆大大减少,实施第一年车辆减少约18%,到2006年这个数值达到22%;城市主干道上的车流速度也明显提高了,由之前的每小时2.9英里提升到7.4英里,交通延误减少25%,收费区域旅行速度提高30%,市中心的交通状况得到极大改善。

拥挤收费政策的实施,正在改变着伦敦人的出行行为,每天交通高峰期间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去市中心的人增长了47%,伦敦市区的电动脚踏车、自行车的数量增长了近20%。

公交车的运行速度和服务水平显著提高,促进了公交系统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部分汽车司机在出行前进行合理规划,通过对出行路线、出行时间或者目的地进行合理调整,出行效率大大提高,交通出行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2)失败案例——爱丁堡、剑桥2005年,英格兰爱丁堡通过一项决议,计划从2006年开始征收交通拥挤费,所得收入将用于改善公共交通。

然而,爱丁堡市民普遍反对这一项目,大约有74.4%的市民投票否决,议会最终放弃了向道路使用者收费的想法,最主要的原因是市民对交通拥挤收费政策的接受和认可程度不高。

剑桥市交通局长Brian提出了一个非常特别的收费方案,把对道路收费的实践推向了理论的极致。

拥挤收费方案的实行是由装在车内的计量器完成的,该计量器与汽车的里程表相连,付费用一种可预先存入一定金额的“智能卡”。

但是,这种实行收费的费率不是预先可知的,这引起了公众的强烈不满,方案被否决。

由上文对国外实行交通收费政策代表性案例的分析可以看出,确保一个城市交通拥挤收费政策的成功实施,主要取决于四个基本方面:政策方案的科学合理性、市内公交系统的先进性、市民接受认可程度和拥挤收费政策的透明度。

将伦敦、新加坡、爱丁堡和剑桥按照这四项基本标准做了分析比较,如表2所示。

注:★个数代表此原则成熟度,个数越多,表明此原则成熟度越高。

4.实施拥挤收费需要注意的问题经过提炼总结,本文认为在拥挤收费研究中需要特别注意以下问题:(1)目前对拥挤收费进行研究的城市已经比较多了,但成功实施且取得良好效果的比较少。

所以在收费政策实施前要做好充分调查与论证工作,确定收费的原则与目标,选择好收费的时机。

同时,要为收费政策的实施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及充足的资金投入。

(2)在收费系统研究时,要充分结合城市特点与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收费方案与技术。

收费区域、收费时段的选择要以准确分析交通量、居民出行时间结构等为基础,既要有效控制高峰时段拥挤区域的交通流量,又要避免对周边地区造成大的影响,防止出现新的时间段、新的路段拥挤产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