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市拥挤收费定价的综述
城市交通拥挤收费的问题研究

城市交通拥挤收费的问题研究中图分类号:f503文献标识:a文章编号:1009-4202(2012)04-000-01摘要交通拥挤是目前各大城市所共同面临的一个问题,城市道路拥挤收费是缓解城市中心区交通拥挤的一项有效措施。
鉴于此,本文对城市交通拥挤收费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交通拥挤收费问题一、城市道路拥挤收费的目的(一)促进城市交通结构与城市规划、城市交通发展目标相适应影响城市交通发展模式最为直接的因素就是城市路网结构与城市交通结构。
城市路网结构是基于路网现状与路网规划,城市交通结构是包括交通价格政策在内的城市交通政策路网结构、交通服务系统来共同决定。
所以拥挤收费是通过对城市交通结构的影响,促进其朝有利于城市规划的实现以及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进。
(二)促进城市交通发展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相适应城市交通发展不仅要满足目前居民生产生活对交通服务的客观需求,还要在满足未来各层次交通需求的基础上,实现城市交通与资源环境的和谐发展,缓解城市交通拥挤,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环境质量。
(三)提供高效、公平的交通服务高效是指在一定的交通供给规模下,控制交通需求总量,削减不合理的交通需求,通过对拥挤区域或拥挤路段征收一定的拥挤费用的手段,使得交通需求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再分配,实现交通供给与交通需求在一定时间的平衡,保证城市交通系统的有效运行,让客货出行迅速、安全地到达目的地。
公平是指通过拥挤收费的手段,鼓励大众化的公共交通方式。
二、城市交通拥挤收费的几个关键问题(一)收费对象的确定道路拥挤收费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收费的方法从时间和空间上来调解交通流,减少繁忙时段和地段的交通负荷,达到缓解交通的目的。
通过收费来控制个体机动化的出行比例,鼓励居民使用大众化的交通工具。
因此城市道路拥挤收费对象主要是个体机动化交通方式的出行者。
比较城市中各种交通方式,对那些对时空消耗比较大的交通方式应该首先考虑征收拥挤费用。
城市交通拥堵状况的成本分析

城市交通拥堵状况的成本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
交通拥堵不仅影响市民的出行效率和生活质量,还给城市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环境成本。
本文将从经济角度出发,对城市交通拥堵的成本进行分析。
一、时间成本交通拥堵所造成的时间浪费是显而易见的成本之一。
一项全球性的研究发现,全球每年因交通拥堵而浪费的时间高达740亿小时,而仅美国每年就因为交通拥堵而浪费了90亿小时。
在城市内部拥堵最严重的城市,每个人每年因为交通拥堵的时间成本高达$1,400。
这就意味着,人们在车上花费的时间成本等同于他们在工作中失去的收入。
时间浪费的成本不仅仅是个人的问题,也牵涉到了整个经济体系。
交通拥堵的严重性意味着个人和公司都花费了更多的时间来处理交通问题而不是工作问题,这证明了交通拥堵是生产力的敌人。
研究发现,由于缺乏效率,交通拥堵每年占GDP的2%-5%左右。
二、成本递增效应交通拥堵的成本递增效应是什么?简单地说,随着拥堵程度的加剧,每小时的浪费成本也会越来越高。
正如前面所述,交通拥堵的成本已经很高了,如果有进一步的增加,会进一步消耗人们的时间和资源。
此外,还会因为更长的路程、更多的污染等发生额外的成本。
总而言之,交通拥堵会增加城市的成本,到最后甚至超出我们想象的范畴。
三、城市环境成本另一种成本是城市环境成本,因为交通拥堵会使过往车辆排放出更多的废气和噪音,这对环境产生的污染和噪音污染是不可避免的。
另外,由于交通拥堵,车辆会产生怠速的现象,这种现象不仅浪费了燃料、增加了排放,还会给发动机带来额外的负担,从而降低了其使用寿命。
在一些城市,交通拥堵带来的空气污染和噪音污染成本已经超过了数十亿美元。
这些成本包括人们因吸入空气污染和噪音污染而降低的健康状况,和因环境污染而导致的生产力损失等。
四、结构成本交通拥堵不仅在时间、环境上产生高额成本,还会对城市的基础设施造成额外的压力。
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主要包括道路、桥梁、隧道、公共汽车站和停车场等。
[广州,道路交通,状况]广州道路交通拥挤状况及拥挤定价策略研究
![[广州,道路交通,状况]广州道路交通拥挤状况及拥挤定价策略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695f1fc4b73f242326c5fb8.png)
广州道路交通拥挤状况及拥挤定价策略研究摘要:广州近年来城市规模持续扩张,市民出行需求和机动车保有量持续逐年较快增长。
晚高峰处于拥堵状况的主干道已占全路网的30%。
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道路拥挤的成因,对拥挤定价理论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提出并分析了在广州中心区域实施拥挤定价收费措施的对策和效果预期。
关键词:道路拥挤;拥挤定价交通出行是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基本需求;道路交通系统则是保障城市活力的脉络。
然而,随着我国近年来急剧的城市化发展进程,特别是伴随着交通机动化水平提高,私家车普及的进程,道路交通拥挤也成为城市发展过程中挥之不去的“城市病”。
交通拥挤直接影响了市民生活,降低了城市的活力,带来了出行成本上升,公共秩序失调,经济运行效率降低,环境污染加剧等一系列问题。
有效应对,及时缓解、解决道路拥挤问题,是每一个规模扩张型城市的迫切需要。
广州作为人口超千万并保持扩张趋势的超大城市,同样面临这个问题。
一、广州交通概况及道路拥挤状况二、道路拥挤的产生原因及解决方案分析道路拥挤是一个复杂的现象。
从流体力学的角度看,拥挤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由于流量通过路径上存在瓶颈,过多的流量通过需求与瓶颈处的通过能力之间存在矛盾。
从城市规划的角度看,拥挤产生的原因与城市用地规划和道路路网设计密切相关。
本文仅从经济学的角度对此进行分析,即在现有的规划和路网设计的条件下,已存在瓶颈的情况下,以经济学视角研究拥挤的原因和对策。
一般认为城市交通系统是由道路系统、流量系统和管理系统组成的一个综合体。
道路系统包括道路资源等交通设施,流量系统主要是道路上行驶的车辆,管理系统则是指管理交通网络和流量的各种规章制度及措施。
拥挤定价理论正是从管理系统的角度,运用经济手段,对交通系统的供求关系施加影响,从而使道路系统和流量系统达到均衡。
三、道路拥挤定价理论分析及国外实施经验拥挤定价理论最早由Knight和Pigou在20世纪20年代提出。
他们提出了用边际外部成本定价理论来校正负的外部效应,或者使外部效应内在化。
以上海为例城市交通拥堵收费问题

2011年第10卷第16期以上海为例探讨城市交通拥堵收费问题□陈广玉【摘要】通过对上海城市建设现状、规划的分析和对交通拥堵费的国际实践经验分析,作者认为上海唯有提升上海整体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才可能实现交通拥堵的缓解,单靠“交通拥堵费”的收取根本无法解决交通拥堵的难题。
【关键词】城市管理;交通拥堵费;城市建设【作者简介】陈广玉(1978 ),女,汉族,上海人,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2010级MPA研究生一、上海市城市发展现状、规划及交通管理现状(一)上海市城市人口现状。
目前,上海全市有浦东新区、徐汇区、长宁区、普陀区、闸北区等16个市辖区和崇明县。
随着上海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优越的居住环境和广阔的就业空间吸引了大量的人口迁入,流动人口也迅速增长,全市人口总量不断扩大,截至2010年12月末,上海常住人口总数已增加到2302.66万人。
从人口密度上来看,上海常住人口空间分布不尽合理,中心城区基本处于2万人/平方公里,郊区、浦东新区和崇明岛地区都在1万人/平方公里以下,远郊地区甚至在2000人/平方公里以下。
(二)上海城市区域发展规划。
根据上海市十二五规划来看,上海城市基本分为四大功能区:浦东地区、中心城区及拓展区、郊区和崇明三岛地区。
上海在十二五期间,在“构筑城乡协调的发展格局”工作中,除了“优化市域空间布局”、“优化中心城功能”之外还将“大力推进七大新城建设”。
这七大新城分别是嘉定新城、青浦新城、松江新城、金山新城、崇明新城、浦东南汇新城和奉贤南桥新城。
在上海中远期规划中,到2020年,上海将在郊区基本形成与中心城区功能互补、错位发展、联系紧密的新城群。
新城及周边地区将成为上海市主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和重要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三)上海市交通及管理收费现状。
根据《2010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0年末,全市拥有各类民用车辆308.3万辆,其中汽车169.56万辆,私人汽车102.93万辆,平均每5户拥有一辆小汽车。
文献综述

三方博弈下的城市道路拥挤收费定价模型研究文献综述1城市道路拥挤收费定价研究情况1.1 国外研究概况国外,二十世纪20 年代,Pigou (1920)和Knight (1924)率先提出在城市实行交通拥挤收费,但是未形成明确概念;70 年代美国提出了交通系统管理(TSM-Transportation System Management)管理技术,但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80年代初期,美国提出了交通需求管理(TMD-Transportation Demand Management)管理技术,该技术的基本原理是根据城市居民的交通出行基本特征,把交通量压缩到最经济的路段上加以调节,限制未来交通发生的时间(出行者的出行时间、道路使用时间)和容量(出行者占用的道路面积),把这三种因素统筹起来进行平衡。
它的策略是将增长限制在社会所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提供一个不需要投资或少投资就可以提高交通运输效率的机会。
通常采取的方法是结合土地利用规划,改变个人出行分布,由交通拥挤终点向非拥挤终点转移,由交通拥挤时间段向非拥挤时间段转移,以减少高峰小时对交通供给的需求。
与此同时,拥挤收费作为需求管理的一种措施被提了出来。
理论研究方面,威克瑞(Vickrey)应用确定性排队理论,首先在1969 年提出了道路收费系统第一个有影响力的动态模型——瓶颈模型。
瓶颈模型假定用户行驶于一条连接生活区和工作区的公路上,公路入口处有一个通行能力有限的瓶颈。
所有用户都想在上班时刻到达工作区,但受瓶颈能力限制,这是不可能的,总会有一些人早到一些人迟到,早到和迟到的费用称作计划延误费用。
不收费时,出行费用由行驶时间费用(包括走行时间和等待时间)和计划延误费用两部分构成。
每个用户对何时从生活区出发进行决策,以减少其出行总费用。
当系统达到平衡时,所有用户的出行总费用相等。
在动态收费方式下,一定时刻的收费水平等于不收费平衡时该时刻用户的等待时间费用,这样就能以收费取代排队等待时间费用使平衡条件满足,瓶颈满负荷运行且无排队现象。
拥堵收费的利弊及实施难点分析

拥堵收费的利弊及实施难点分析【摘要】本文主要探讨拥堵收费的利弊及实施难点分析。
在介绍了拥堵收费的背景和研究目的。
接着在分别阐述了拥堵收费的概念和原理、利益和优势分析、不利因素和弊端分析、实施难点分析以及国内外的案例分析。
最后在结论部分对拥堵收费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拥堵收费政策的影响和实施难点,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拥堵收费、利弊分析、实施难点、案例分析、可行性、建议。
1. 引言1.1 背景介绍拥堵收费是一种通过对车辆通行拥堵区域进行收费来缓解交通拥堵的措施。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汽车数量的增加,交通拥堵已经成为许多城市面临的严重问题。
拥堵不仅影响市民出行效率,还对城市经济发展和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考虑推行拥堵收费政策来减轻交通压力。
拥堵收费的原理是通过经济手段引导市民选择公共交通工具或者高峰时段错峰出行,从而减少道路拥堵。
收取拥堵费用也可以用于改善交通基础设施和促进公共交通建设,提高城市交通运行效率。
虽然拥堵收费能够有效缓解交通拥堵问题,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
如何确定收费标准、确保收费公平、解决群众反对等问题都是需要认真考虑的。
拥堵收费的实施难点不容忽视,需要综合考虑各方利益,精心设计政策措施,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1.2 研究目的拥堵收费的研究目的旨在探讨该政策措施在解决交通拥堵和改善城市交通状况方面的作用和效果。
通过对拥堵收费的概念和原理、利益和优势分析以及不利因素和弊端分析,了解其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产生的影响和局限性。
通过对拥堵收费的实施难点进行分析,探讨该政策在实际操作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并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通过国内外的案例分析,对比和参考其他地区对拥堵收费政策的实施情况和效果,为我国的相关政策制定和实施提供借鉴和参考。
最终,结合对拥堵收费的可行性分析和合理建议,为我国城市交通管理和规划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促进城市交通运输体系的完善和优化。
城市交通拥挤收费的问题

出行比例增加,公交营运速度和可 定的时间进行收费
靠性提高 2003 年在市中心实施城市道路拥挤 收费政策。对特定对象在特定的时段 这 种 做 法 大 大 地 缓 解 了 中 心 区 的 及时间进行收费。在实施交通拥挤收交通压力,使得进出市中心的私有 韩国首尔 费 的 同 时 降 低 收 费 时 段 的 公 交 票 价 车辆减少了五分之一 左 右 ,取 得 了 并加开班车,积极鼓励使用大乘载量 很好的效果。 的公共交通方式
压力,新加坡实施区域通行证系统 降了 10%-15%,车速提高了将近
新加坡 (ALS);1998 年 4 月,新加坡在其东 30%,未来新加坡有意在全岛范围
海岸公园大道采用更为公平、方便的 内实施拥挤收费这一政策
动态电子收费系统
收费区域拥挤减少 40%,区内交通 从 2003 年 2 月开始实施拥挤收费。
foreign country, this dissertation will generalize the necessary traffic conditions and state briefly our own difficulty when pricing strategy
performed in our country. For instance the nondeterminacy of the charge system,the higher Implementation Costs, the public demand
通过对成功实施拥挤收费的国家或地区进行分析,我 们可以得知交通拥挤收费作为一种经济手段,不是“万能 钥匙”,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拥挤收费才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条件:
基于基尼系数的城市道路交通拥挤收费定价的研究

基于基尼系数的城市道路交通拥挤收费定价的研究基于基尼系数的城市道路交通拥挤收费定价的研究摘要:城市道路交通拥挤已经成为了现代城市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为了解决交通拥挤问题,很多城市开始实施道路拥塞收费措施。
然而,现有的收费定价机制较为简单,无法解决不同区域和不同人群的公平性问题。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基尼系数的城市道路交通拥挤收费定价方法,以提高收费的精确性和公平性。
关键词:城市道路交通拥挤、收费定价、基尼系数、公平性1. 引言现代城市的发展已经导致了道路交通拥挤的问题日益突出。
交通拥堵不仅浪费时间和资源,还对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城市管理者开始采取各种措施,例如限制车辆通行、提供公共交通设施等。
然而,这些措施往往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目前,一些城市已经开始尝试引入道路拥塞收费措施。
这种措施通过对道路使用者征收费用,以减少车流量,从而缓解交通拥堵情况。
然而,现有的收费定价机制存在着很多问题,例如过分依赖车辆数量、忽视了不同区域的差异等。
这就导致了收费不够精确和公平。
2. 基尼系数介绍基尼系数是一种衡量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的方法,也可以用于衡量城市道路交通拥挤的不平等程度。
基尼系数越接近1,表示交通拥挤程度越不平衡。
通过计算不同区域的基尼系数,可以得到其拥堵程度的相对差异。
3. 基于基尼系数的收费定价方法基于基尼系数的收费定价方法旨在通过考虑不同区域的差异性来提高拥塞收费的公平性和精确性。
具体步骤如下:3.1 数据收集首先,需要收集相关的交通流量数据、道路网络情况和人口分布等信息。
这些数据将用于计算基尼系数和确定收费定价的基础数据。
3.2 基尼系数计算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可以计算不同区域的基尼系数。
这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基尼系数=(拥堵区域数量之和 - 每个拥堵区域的人口比例的平方之和)/ 拥堵区域数量之和3.3 收费定价制定在计算出基尼系数后,可以根据不同区域的基尼系数来制定拥塞收费定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城市拥挤收费定价的综述摘要:本文从城市拥挤这一交通事件现象出发,对城市拥挤收费的概念和原则以及方式进行了简单介绍,并简单阐述了静态和动态城市拥挤收费理论,构建了简单的拥挤定价模型,并分析了公众对城市拥挤定价收费的意愿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拥挤收费,定价模型,公众意愿Abstract:From the urban congestion of the traffic incident departure phenomenon of urban congestion pricing concepts and principles and the way a brief introduction,andbriefly describes the static and dynamic urban congestion pricing theory to construct asimple congestion pricing model and analyze the public congestion Pricing on Urbanwishes and make recommendations..Keywords:Congestion charges;Pricing model;Public attitude1、引言由于城市扩张、机动车保有量迅猛增长,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我国大中小城市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交通拥堵现象,交通出行环境日益恶化,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
城市交通拥堵主要源于车辆与道路的供求矛盾,要解决拥堵问题,必须从交通供给与交通需求两方面入手。
在增加道路供给的同时,对交通需求进行合理控制和引导,是解决城市交通供需矛盾的根本方法[1]。
道路拥挤收费是对高峰时段行驶在交通拥挤地区的车辆征收额外费用,通过价格机制来调节交通流在时空上的分布,减少繁忙时段和繁忙路段的交通负荷。
作为一种调节交通需求的重要经济手段,拥挤收费已在国外一些城市得到了运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通过价格手段抑制需求,拥挤收费一方面可以缓解日益严重的交通拥挤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筹措资金来更好地发展公共交通设施。
作为缓解城市交通拥挤的重要手段,拥挤收费在我国大城市正逐渐受到政府的重视与研究。
与伦敦、斯德哥尔摩等国外城市相比,我国治理交通拥堵面临着更多的挑战。
我国城市正处在快速机动化阶段,中心区人口密度很高,路网密度偏低。
道路拥挤收费牵涉到各方利益的调整,对收费区域的商业发展、群众出行等方面的影响很难完全预测。
北京、上海等有着千万级人口的国际城市,如果拥挤收费的实施时机、实施方法不当,对社会、经济和政治会带来负面影响,政策风险很大,因此目前我国大城市在是否实施拥挤收费方面都采取了很谨慎的态度[2]。
2、城市拥挤收费道路使用者的出行强加给系统中的其他使用者一个额外成本,使得路网中新增加的使用者引起路网系统总成本增加,这个额外成本称为经济的外部性成本,它以噪声、污染、交通拥挤和交通事故等形式存在。
城市道路拥挤收费是对特定时段和路段的车辆实行收费,以从时间和空间上来疏散交通量,减少繁忙时段和繁忙路段道路上的交通负荷,同时还将促使交通量向大容量的公交系统转移,抑制私人小汽车交通量的增加,促进小汽车的有效利用,推进多人合乘的实施,实现最有效地使用道路,达到缓解交通拥挤的目的[3]。
2.1、拥堵收费的概念广义的拥挤收费是指为了解决严重的城市交通拥挤,而对道路使用者从拥挤车辆到道路使用的全过程的收费。
此项不仅包括道路使用费,还包括为解决交通拥挤而采取的其它形式的拥挤收费或税收等形式。
如采用提高车辆购置税、燃油税和用车证制度等[4]。
狭义的拥挤收费是指道路出行者在进入交通拥挤区域的时候,必须支付的那部分道路拥挤费用。
即是指在拥挤的城市道路上,对道路使用者征收一定的费用,使其边际个人成本达到边际社会成本的水平,用于补偿因为他的加入而给社会带来的外部不经济,期望通过提高其出行成本,促使他重新选择自己的出行方式或者出行路线等,减少交通需求,从而使城市道路的交通需求与交通供给相适应,实现缓解或者消除交通拥挤的一种交通需求管理方法。
2.2、拥挤收费的一般原则(1)公平性原则[5]根据拥挤定价理论,不同的出行者从定价中获益或受损的情况是不一致的。
出行者的工作地点、居住地点、收入水平和单位时间价值等方面存在较多差异,实施交通拥挤收费时必须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否则会引起公众的不满[6]。
(2)工程性原则交通拥挤收费是一项很复杂的工程,牵涉到社会各个方面的利益,需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实施的过程必须要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确保每一步的成功。
(3)公共服务性原则拥挤收费应该是一项服务措施,而不是盈利或惩罚措施。
因此必须把拥挤收费的目的定位在为公众服务,是通过拥挤收费来调节交通供给。
(4)连续性原则拥挤收费实施过程必须分步骤分阶段地进行,并需要不断地调整优化,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
(5)环保性原则拥挤收费可以有效的减少城市的私人小汽车出行,减少汽车尾气和噪音对环境的污染。
此外,拥挤收费的收入也可用来治理道路交通引起的污染。
2.3拥挤收费的一般方式(1)境界线收费[5]境界线收费是在拥挤区域的周边划定收费边界,并在通过收费边界的所有道路上设置实体的收费站,针对通过收费站的出行车辆进行收费。
(2)区域收费区域拥挤收费同样在城市中心拥挤地区划定收费范围,针对在收费区域内进行活动的车辆进行收费。
这种类型的拥挤收费对限制私人小汽车的作用力相对于前者更为强烈,完全限制了私人小汽车在市区内的移动,适合使用在住宅和商业分区不明显,市区内道路交通量较高的城市。
(3)单点收费单点收费是针对单一拥挤的道路进行收费,通常实施在桥梁、隧道等易产生大量交通量且容易发生拥堵的路段,通过鼓励出行者改变出行时间、出行路径和出行方式来缓解交通拥挤。
(4)计程与计时收费根据里程计价的收费形式具有最高的社会经济效益,但由于其技术要求和成本投入较高,短时间内较难迅速加以执行[7]。
3、拥挤收费的理论城市道路拥挤收费从时间特性和空间特性上可以分为静态拥挤收费和动态拥挤收费两大类。
仅考虑空间特性的拥挤收费称为静态拥挤收费。
而动态拥挤收费是指将时间特性和空间特性综合考虑的收费。
3.1、静态拥挤收费理论静态拥挤收费的理论基础来自于经济学中的边际成本定价原理。
边际成本定价理论认为,出行者在做出行选择的时候,考虑的仅是自己所能感知的边际个人成本(MPC),而没有考虑到他的出行对交通流造成的拥堵压力。
因此,只要出行者认为出行所能得到的收益大于其出行成本(包括货币成本和时间成本),那么选择就是可行的。
但是,当道路上的交通流量已经达到或者接近道路通行能力时,出行者仍然坚持出行就产生了交通拥挤。
此时,每新增加的一个出行单位,都会使整个道路系统中所有成员的利益受损,即给其他出行者也带来了额外成本。
经济学家一致认为,解决交通拥挤最直接、经济上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对拥挤路段的使用者征收费用,使出行者所负担的成本与他出行带来的社会成本相一致。
因此,出行者在做出行选择的时候,可以选择付费保持原定出行,也可以不付费,但是要改变出行时间、路线,或者放弃出行。
在静态拥挤收费的理论模型基础上,一般会采用最有拥挤定价理论,当道路出现拥挤时,出行者应当支付一定的拥挤费用,以补偿其出行给社会和其他出行者造成的时间延误和其它成本[8]。
3.2、动态拥堵收费理论动态拥挤收费将时间特性和空间特性综合来考虑的收费方式,即:一方面在同一时间,不同拥挤程度的路段上收费的价格是不同的,另一方面,在同一路段上,随着时间的变化,其收费价格也是在变动的。
动态拥挤收费考虑了出行时间和出行空间的变化性,因而收费价格也是变化的Arnott 提出的最优单阶段拥挤收费和Laih 提出的阶梯式拥挤收费模式。
Arnott 等人对拥有多条并行路径的网络中路径选择问题进行了研究,系统的分析了一个多条并行路径的简单网络中的用户平衡、系统最优以及各种收费制度。
通过假定用户对出行时间和计划延误(即实际到达时间与理想到达时间之差)的权衡来确定自己的出行时间和出行路径。
结果发现,最优时变收费不会影响路径出行交通量并将完全消除排队,而均匀收费和阶梯收费对路径出行交通量所产生的影响却很微弱,但是后者将会产生更大的效率,因为他会通过改变用户的出行时间来减少排队[9}。
鉴于连续时变动态收费在实际情况中难以实施,Laih 又提出了阶梯式拥挤收费,并对不同阶段的收费所产生的排队时间减少量进行了量化。
经过具体的论证和计算,得出在最佳的n 阶收费方式下至多可以消除总排队时间1)n/(n +的结果[10]4、拥挤定价模型4.1、拥挤定价的影响因素(1)时间价值如果征收的拥挤费超过了出行者因此节约的时间价值,那么将直接导致出行者出行减少,道路交通量小于设计交通量而产生资源浪费[11]。
(2)交通量交通量是影响拥挤收费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交通量的大小影响到收费额的高低。
交通量的确定的难处是其预测的准确性,若交通量预测值较实际发生值大,则可导致费率确定偏小,实际收费时无法达到期望的目标;反之,若交通量预测值偏小,则可能导致费率偏高,高的费率会导致交通量减少,道路资源浪费。
(3)居民可接受程度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以及对收费额度和收费政策的心理接受程度,将会直接影响到了收费实施的效果。
因此,公众的可接受程度一直都是拥挤收费多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中重点要研究的问题[12]。
4.2、拥挤定价模型的建立以拥挤所产生的外部成本为基础来建立拥挤定价模型。
根据P F A ET otal C C C C c +++=t其中,otal c t 是拥挤路段上交通拥挤带来的外部总成本,ET C 是出行者因拥挤而产生的额外出行时间成本,A C 是交通事故外部成本,F C 额外燃油成本,P C 由于拥挤而使得尾气污染加剧带来的外部成本;由此得到基于外部成本的拥挤定价模型。
鉴于单车产生的外部成本还与其出行次数有关,最终建立的定价模型为一辆车每出行一次所产生的外部成本,即:∑=∙=n i i ii otale ch q X c E t arg 其中,i X 是指道路上第i 种机动车的车辆总数,i q 是指第i 种机动车在拥挤时段年均出行次数。
5、交通拥挤收费公众意愿近年来,随着自动收费变得现实可行,技术问题己不再是困扰实现道路拥挤收费的主要因素,但在实践中却面临公众不支持的困境。
国内大多数学者则围绕道路拥挤收费本身进行理论研究,仅有部分学者在研究过程中,提到在道路拥挤收费实施时需要考虑道路拥挤收费社会支持问题,就公众意愿仅进行初步定性探讨,不利于相关问题的理解和管理策略的正确制定。
5.1、收费政策与公众意愿相互影响机制分析在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每个类别的研究应侧重显著、外围关键影响因子的分析[13]:(1)公众基本信息在公众基本信息这一类别中,显著影响因子有:一级因子——主要出行方式、二级因子——出行费用支出;外围关键影响因子有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