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市拥挤收费定价的综述

关于城市拥挤收费定价的综述
关于城市拥挤收费定价的综述

关于城市拥挤收费定价的综述

摘要:本文从城市拥挤这一交通事件现象出发,对城市拥挤收费的概念和原则以及方式进行了简单介绍,并简单阐述了静态和动态城市拥挤收费理论,构建了简单的拥挤定价模型,并分析了公众对城市拥挤定价收费的意愿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拥挤收费,定价模型,公众意愿

Abstract:From the urban congestion of the traffic incident departure phenomenon of urban congestion pricing concepts and principles and the way a brief introduction,and

briefly describes the static and dynamic urban congestion pricing theory to construct a

simple congestion pricing model and analyze the public congestion Pricing on Urban

wishes and make recommendations..

Keywords:Congestion charges;Pricing model;Public attitude

1、引言

由于城市扩张、机动车保有量迅猛增长,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我国大中小城市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交通拥堵现象,交通出行环境日益恶化,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城市交通拥堵主要源于车辆与道路的供求矛盾,要解决拥堵问题,必须从交通供给与交通需求两方面入手。在增加道路供给的同时,对交通需求进行合理控制和引导,是解决城市交通供需矛盾的根本方法[1]。

道路拥挤收费是对高峰时段行驶在交通拥挤地区的车辆征收额外费用,通过价格机制来调节交通流在时空上的分布,减少繁忙时段和繁忙路段的交通负荷。作为一种调节交通需求的重要经济手段,拥挤收费已在国外一些城市得到了运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价格手段抑制需求,拥挤收费一方面可以缓解日益严重的交通拥挤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筹措资金来更好地发展公共交通设施。

作为缓解城市交通拥挤的重要手段,拥挤收费在我国大城市正逐渐受到政府的重视与研究。与伦敦、斯德哥尔摩等国外城市相比,我国治理交通拥堵面临着更多的挑战。我国城市正处在快速机动化阶段,中心区人口密度很高,路网密度偏低。道路拥挤收费牵涉到各方利益的调整,对收费区域的商业发展、群众出行等方面的影响很难完全预测。北京、上海等有着千万级人口的国际城市,如果拥挤收费的实施时机、实施方法不当,对社会、经济和政治会带来负面影响,政策风险很大,因此目前我国大城市在是否实施拥挤收费方面都采取了很谨慎的态度[2]。

2、城市拥挤收费

道路使用者的出行强加给系统中的其他使用者一个额外成本,使得路网中新增加的使用者引起路网系统总成本增加,这个额外成本称为经济的外部性成本,它以噪声、污染、交通拥挤和交通事故等形式存在。城市道路拥挤收费是对特定时段和路段的车辆实行收费,以从时间和空间上来疏散交通量,减少繁忙时段和繁忙路段道路上的交通负荷,同时还将促使交通量向大容量的公交系统转移,抑制私人小汽车交通量的增加,促进小汽车的有效利用,推进多人合乘的实施,实现最有效地使用道路,达到缓解交通拥挤的目的[3]。

2.1、拥堵收费的概念

广义的拥挤收费是指为了解决严重的城市交通拥挤,而对道路使用者从拥挤车辆到道路使用的全过程的收费。此项不仅包括道路使用费,还包括为解决交通拥挤而采取的其它形式的拥挤收费或税收等形式。如采用提高车辆购置税、燃油税和用车证制度等[4]。

狭义的拥挤收费是指道路出行者在进入交通拥挤区域的时候,必须支付的那部分道路拥挤费用。即是指在拥挤的城市道路上,对道路使用者征收一定的费用,使其边际个人成本达到边际社会成本的水平,用于补偿因为他的加入而给社会带来的外部不经济,期望通过提高其出行成本,促使他重新选择自己的出行方式或者出行路线等,减少交通需求,从而使城市道路的交通需求与交通供给相适应,实现缓解或者消除交通拥挤的一种交通需求管理方法。

2.2、拥挤收费的一般原则

(1)公平性原则[5]

根据拥挤定价理论,不同的出行者从定价中获益或受损的情况是不一致的。出行者的工作地点、居住地点、收入水平和单位时间价值等方面存在较多差异,实施交通拥挤收费时必须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否则会引起公众的不满[6]。

(2)工程性原则

交通拥挤收费是一项很复杂的工程,牵涉到社会各个方面的利益,需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实施的过程必须要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确保每一步的成功。

(3)公共服务性原则

拥挤收费应该是一项服务措施,而不是盈利或惩罚措施。因此必须把拥挤收费的目的定位在为公众服务,是通过拥挤收费来调节交通供给。

(4)连续性原则

拥挤收费实施过程必须分步骤分阶段地进行,并需要不断地调整优化,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

(5)环保性原则

拥挤收费可以有效的减少城市的私人小汽车出行,减少汽车尾气和噪音对环境的污染。此外,拥挤收费的收入也可用来治理道路交通引起的污染。

2.3拥挤收费的一般方式

(1)境界线收费[5]

境界线收费是在拥挤区域的周边划定收费边界,并在通过收费边界的所有道路上设置实体的收费站,针对通过收费站的出行车辆进行收费。

(2)区域收费

区域拥挤收费同样在城市中心拥挤地区划定收费范围,针对在收费区域内进行活动的车辆进行收费。这种类型的拥挤收费对限制私人小汽车的作用力相对于前者更为强烈,完全限制了私人小汽车在市区内的移动,适合使用在住宅和商业分区不明显,市区内道路交通量较高的城市。

(3)单点收费

单点收费是针对单一拥挤的道路进行收费,通常实施在桥梁、隧道等易产生大量交通量且容易发生拥堵的路段,通过鼓励出行者改变出行时间、出行路径和出行方式来缓解交通拥挤。

(4)计程与计时收费

根据里程计价的收费形式具有最高的社会经济效益,但由于其技术要求和成本投入较高,短时间内较难迅速加以执行[7]。

3、拥挤收费的理论

城市道路拥挤收费从时间特性和空间特性上可以分为静态拥挤收费和动态拥挤收费两

大类。仅考虑空间特性的拥挤收费称为静态拥挤收费。而动态拥挤收费是指将时间特性和空间特性综合考虑的收费。

3.1、静态拥挤收费理论

静态拥挤收费的理论基础来自于经济学中的边际成本定价原理。边际成本定价理论认为,出行者在做出行选择的时候,考虑的仅是自己所能感知的边际个人成本(MPC),而没有考虑到他的出行对交通流造成的拥堵压力。因此,只要出行者认为出行所能得到的收益大于其出行成本(包括货币成本和时间成本),那么选择就是可行的。但是,当道路上的交通流量已经达到或者接近道路通行能力时,出行者仍然坚持出行就产生了交通拥挤。此时,每新增加的一个出行单位,都会使整个道路系统中所有成员的利益受损,即给其他出行者也带来了额外成本。经济学家一致认为,解决交通拥挤最直接、经济上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对拥挤路段的使用者征收费用,使出行者所负担的成本与他出行带来的社会成本相一致。因此,出行者在做

出行选择的时候,可以选择付费保持原定出行,也可以不付费,但是要改变出行时间、路线,或者放弃出行。

在静态拥挤收费的理论模型基础上,一般会采用最有拥挤定价理论,当道路出现拥挤时,出行者应当支付一定的拥挤费用,以补偿其出行给社会和其他出行者造成的时间延误和其它

成本[8]。

3.2、动态拥堵收费理论

动态拥挤收费将时间特性和空间特性综合来考虑的收费方式,即:一方面在同一时间,不同拥挤程度的路段上收费的价格是不同的,另一方面,在同一路段上,随着时间的变化,其收费价格也是在变动的。动态拥挤收费考虑了出行时间和出行空间的变化性,因而收费价格也是变化的

Arnott 提出的最优单阶段拥挤收费和Laih 提出的阶梯式拥挤收费模式。Arnott 等人对拥有多条并行路径的网络中路径选择问题进行了研究,系统的分析了一个多条并行路径的简单网络中的用户平衡、系统最优以及各种收费制度。通过假定用户对出行时间和计划延误(即实际到达时间与理想到达时间之差)的权衡来确定自己的出行时间和出行路径。结果发现,最优时变收费不会影响路径出行交通量并将完全消除排队,而均匀收费和阶梯收费对路径出行交通量所产生的影响却很微弱,但是后者将会产生更大的效率,因为他会通过改变用户的

出行时间来减少排队[9}。鉴于连续时变动态收费在实际情况中难以实施,Laih 又提出了阶梯

式拥挤收费,并对不同阶段的收费所产生的排队时间减少量进行了量化。经过具体的论证和

计算,得出在最佳的n 阶收费方式下至多可以消除总排队时间1)n/(n +的结果[10]

4、拥挤定价模型

4.1、拥挤定价的影响因素

(1)时间价值

如果征收的拥挤费超过了出行者因此节约的时间价值,那么将直接导致出行者出行减少,

道路交通量小于设计交通量而产生资源浪费[11]。

(2)交通量

交通量是影响拥挤收费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交通量的大小影响到收费额的高低。交通量的确定的难处是其预测的准确性,若交通量预测值较实际发生值大,则可导致费率确定偏小,实际收费时无法达到期望的目标;反之,若交通量预测值偏小,则可能导致费率偏高,高的费率会导致交通量减少,道路资源浪费。

(3)居民可接受程度

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以及对收费额度和收费政策的心理接受程度,将会直接影响到了收费实施的效果。因此,公众的可接受程度一直都是拥挤收费多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中重点要

研究的问题[12]。

4.2、拥挤定价模型的建立

以拥挤所产生的外部成本为基础来建立拥挤定价模型。根据

P F A ET otal C C C C c +++=t

其中,otal c t 是拥挤路段上交通拥挤带来的外部总成本,

ET C 是出行者因拥挤而产生的额外出行时间成本,

A C 是交通事故外部成本,

F C 额外燃油成本,

P C 由于拥挤而使得尾气污染加剧带来的外部成本;

由此得到基于外部成本的拥挤定价模型。鉴于单车产生的外部成本还与其出行次数有关,最终建立的定价模型为一辆车每出行一次所产生的外部成本,即:

=?=n i i i

i otal

e ch q X c E t arg 其中,i X 是指道路上第i 种机动车的车辆总数,

i q 是指第i 种机动车在拥挤时段年均出行次数。

5、交通拥挤收费公众意愿

近年来,随着自动收费变得现实可行,技术问题己不再是困扰实现道路拥挤收费的主要因素,但在实践中却面临公众不支持的困境。国内大多数学者则围绕道路拥挤收费本身进行理论研究,仅有部分学者在研究过程中,提到在道路拥挤收费实施时需要考虑道路拥挤收费社会支持问题,就公众意愿仅进行初步定性探讨,不利于相关问题的理解和管理策略的正确制定。

5.1、收费政策与公众意愿相互影响机制分析

在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每个类别的研究应侧重显著、外围关键影响因子的分析[13]:

(1)公众基本信息

在公众基本信息这一类别中,显著影响因子有:一级因子——主要出行方式、二级因子——出行费用支出;外围关键影响因子有学历。

此外,要注意出行目的对意愿的影响。分析认为通勤出行者出行时间的选择弹性较低,若同时选择小汽车出行,则成为潜在的费用支付者,经济利益遭受损失降低了其对政策的支持率。

(2)公众认知感受

在公众认知感受这里类别的因素中,显著影响因子也含一级因子——收费必要性感受、道路拥挤程度的感受,外围关键因子——对道路资源使用权的认知水

平、收费公平性感受。

收费必要性感受和道路拥挤程度感受之间、道路资源使用权的认知水平和收费公平性感受之间分别具有交叉相关关系。

(3)政策外部因素

在政策的外部因素中的显著影响因子有:一级因子——城市路网完善程度、大气环境污染程度,二级因子——公共交通系统的发展程度;外围关键影响因子——可替代出行方案的选择弹性。其中,路网完善程度和公共交通系统的发展程度又决定了可替代出行方案的选择弹性,即路网越完善、公交越发达,可供公众选择的替代小汽车出行的方案越多,从而使其对收费政策的接受度提高。

(4)政策内部因素

政策的内部因素中,显著影响因子有二级因子——收费价格、收费收入使用合理程度、预期取得效果。

5.2、公众意愿影响下的收费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为了提高公众对收费政策的认可度和支持率,使得收费政策得以顺利推进和实施,我国一级城市在推行该政策前应该认真思考一些关键问题,具体应该考虑以下五个方面:(1)严格论证实施条件及政策细则

交通拥挤收费政策的实施可以有很强的地域特色。不同国家和地区大城市社会、经济背景存在巨大差异,城市交通发展政策亦应适时适地进行相应调整。

1)要严格论证收费的必要性及可行性,从拥堵的程度、拥挤的成因、城市交通系统发展程度三个方面进行考虑。

2)政策的实施细则即政策的内部因素对公众意愿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不同的城市要根据其不同的交通特征、城市特点、公众的出行特点,来严格论证收费的对象、时间、区域、价格、方式,以及收入的使用方案。

(2)引导公众的观念及态度

公众对道路资源使用权的认知水平、收费公平性感受、收费必要性感受等公众的认知和观念对收费政策的态度产生了显著地影响。作为决策者要思考的问题是,如何修正和引导公众建立正确的交通观念,提高公众对收费政策的认可度和支持率。

1)应该以提高可达性为目标,建立科学的规划观。

2)需要修正和引导公众的出行观念。

引导公众意识到路权公平性不是仅涉及到小汽车出行者而是所有出行者,意识到小汽车出行是造成大气环境污染主因等等正确的观念上来,是决策者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3)保证公众的权益和畅通参与

公共政策的制定的着眼点应该是维护公众利益。拥挤收费政策涉及到公众切身利益,离不开公众的参与,做到维护公众利益,需做到以下几点:

1)保证公众的知情权。

2)提高收费政策的公平性感受。

3)保证参与渠道的畅通。

4)积极减轻负面影响。

(4)完善配套系统发展

完善的配套系统成为收费政策得以顺利施行并取得较好成效的必备条件,路网越完善、公交越发达,可供公众选择的替代小汽车出行的方案越多,从而使公众对收费政策的接受度提高。完善配套系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公共交通系统的健康发展与城市交通发展密切相关,也对拥挤收费成败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2)拥挤收费是一种交通需求管理措施,城市道路的供给能力也需要相应地提高。

3)在拥挤收费条件下,道路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完善尤为重要。

4)其他社会系统的支持,如推进燃油税改革、公交车改革等。

(5)建立和完善制度保障

制度设计是拥挤收费系统的根本,城市道路拥挤收费应该研究拥挤收费对交通系统各方面的具体影响,并通过实践与反馈,尽快形成一套完善的收费制度。对于拥挤收费是否被合理、透明地使用进行有效监督,对于未能按要求缴纳拥挤费的出行者制定有效的惩罚制度并坚决贯彻,才能维护拥挤收费这一交通管理措施的严肃性。

5.3、国外城市道路拥挤收费实施案例公众参与实践

拥挤收费政策可以在较小的影响用户出行成本的基础上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

益,不仅可以缓解道路拥挤,而且可以把拥挤费用作为新的财政来源支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14]。新加坡是世界上第一个实施道路拥挤收费并且获得成功的国家,美国、挪威、法国和英国等国家部分城市也已经或即将实施拥挤收费。

本文选取英国伦敦区域收费和瑞典斯德哥尔摩“双层收费”两个实践案例,探讨这两个城市中实施拥挤收费政策的过程中公众的参与过程。

(1)英国伦敦区域收费的特点

伦敦城市中心区是伦敦市的核心地区,就业人口众多,导致交通流量尤其是通勤交通量巨大。伦敦交通管理局于2003年2月17日在中心区正式启动了“交通拥挤收费”计划。伦敦区域收费政策从制定到实施的过程中的努力及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5]:1)跟踪数据监控拥挤收费的效果。

2)关注收费后居民出行行为的变化。

3)政府主导政策推行的同时确保公众知情权。

4)反馈公众对于政策的意见信息。

5)拥挤收费政策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6)收费收入用于改善公交系统。

7)论证得出收费政策对中心区商业经济的影响不显。

(2)瑞典斯德哥尔摩的“双层收费”

20世纪后半叶以来,斯德哥尔摩地区建设了大量的放射状道路,在经济不断发展、人口逐年增长的背景下,交通流量也呈现迅猛增长的态势。该市的交通网络相对完善,公共交通系统较为发达。自1970年代以来,关于拥挤收费的设想开始成为一个具争议性的热门话题。斯德哥尔摩市“双层收费”的拥挤收费政策从制定到实施的过程中呈现出以下特点[16]:1)政治色彩浓重,受党派之争影响较大。

2)先试行,再公投,政府引导、公众参与的谨慎推进策略。

3)采用“跨界付费”方案,收费金额动态调整,付费方式灵活多样。

4)与完善的公交系统相配合,缓解拥堵成效明显。

5)构建了科学的信息沟通、反馈机制以及决策支持系统。

6、结语

城市拥挤收费是一个有关于政府决策者和居民出行者双重角度的事件,本文只是在概念的角度上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其中,还有许多值得我们深思和研究的内容,站在需求者和供给者不同的角度有冲突和矛盾,我们的工作就是在其中找到最优的平衡点,很有实践和应用意义。

参考文献

[1]隽志才,宗芳,富晓艳. TDM政策实施及评价综述[J]. 中国软科学,2007,(1):156-160.

[2]邓涛涛,冯苏苇. 道路拥挤收费在小城市的成功应用——以英国杜伦为例[J]. 国际城市规划,2013,28(5):109-114.

[3]Small K. A. Special Issue:Congestion Pricing.Transportation[J].1992,19:287-291.

[4]雷志敏. 城市道路拥挤收费定价研究[D]. 武汉理工大学,2010

[5]徐勤. 交通走廊瓶颈路段的通勤出行拥挤收费策略研究[D]. 西南交通大学,2013.

[6]CalfeeJ. Winston C. The Value of Automobile Travel Time Implications for CongestionPolicy [J].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1988,69:102-183.

[7]J.Rich and Otto Anker Nielsen. A Socio-economic Assessment of Proposed Road UserCharging Schemes in Copenhagen[J]. Transportation Policy.2007,14:330-345.

[8]黄海军. 拥挤道路使用收费的研究进展和实践难题[J]. 中国科学基金,2003,17(4).

[9]Greene D L,Wegener M. Sustainable transport[J]. Journal of Transport Geography,1997,5(3):177–190.

[10]朱顺应,杨涛.城市交通需求管理理论研究初探[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1):107-113.

[11]史峰,李志纯. 拥挤道路使用收费的理论构架[J].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2,2(2):78-82.

[12]冷杰,晏克非. 交通需求管理(TDM)的实施策略(下)——日本交通工学研究会《缓解堵塞的良方》介绍[J]. 交通与运输,2002,(2):30-32.

[13]胥艺. 城市道路交通拥挤收费公众意愿调查研究[D]. 西南交通大学,2013.

[14]吴兆峰. 城市交通需求管理多时段、多用户次优拥挤定价模型研究[D]. 浙江大学,2006.

[15]马祖琦. 伦敦中心区"交通拥挤收费"的运作效果、最新进展与相关思考[J]. 国际城市规划,2007,22(3):85-90.

[16]马祖琦, 冯苏苇, 余凯. 斯德哥尔摩内城交通拥挤收费政策述评[J]. 城市问题,2011,(8):2-9.

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的文献综述

污泥处理处置 摘要:本文汇总了国内外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关于污泥处置技术的应用现状,发展趋势以及选择适合的污泥处理方法的注意事项,不同污泥处理方法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污泥处理,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资源化,浓缩,消化,脱水,干化 前言: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到2010年底,全国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70%的目标。在2000~2010年的两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的发展经历了两个建设高潮,2010年底我国城市污水处理能力超过1.2亿m3/d,污水处理率接近75%。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大规模建设浪潮行将结束,一些城市由于污水处理率的大幅提高,污泥产量增加迅速,污泥处理设施滞后的严重问题已经凸显。“十二五”期间全国年干污泥产量为700万~1200万t,折合80%含水率的湿污泥3500万~6000万t。如果处置不当很容易造成二次污染,是我国的城市污水处理的巨大投资和建设成果功亏一篑。污泥处理已经成为我国城市污水处理行业发展的瓶颈。 1.当下污泥的处理手段: 1.1减量化:污泥具有含水率高和体积庞大的特征,污泥处理首先应采取有效的减容、减量等手段降低其体积和质量,减少后续运输、贮存、处理和处置污泥量。一般采用浓缩,脱水和干化等技术及设备。 1.2稳定化:污泥还有污染物总类多和高度浓缩的特点。含有大量易腐败降解的有机质,必须进行稳定化处理,稳定化是指通过技术手段

使污泥中的有机物在一定程度降解为无机物的过程,有厌氧消化、好氧消化、好氧堆肥等三种稳定化工艺。 1.3无害化:经过减量化、稳定化后要进行无害化处理,无害化的主要目的是去除和杀灭污泥中的病原菌和寄生虫卵。这一系列处理为后续的土地利用、填埋、焚烧和综合利用等最终安全处置提供技术保障。 1.4资源化: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试行)》中明确没有把四原则中的资源化列入。污泥中包含有机质和营养元素,人们误以为污泥是一种资源。任何一种自然资源的利用和开发,要根据有用物质含量和开发的成本来确定资源的可利用性,当开发所需资金、技术和能源投入小于产出时,才能谈到资源利用。投入大于产出时,就失去了资源可利用性。事实上,我国污泥有机质含量低,营养元素含量也不高,所以很难资源化利用。但这并不排斥厌氧消化技术回收沼气、采用好氧发酵技术产品返还土地和建材等综合利用的处理处置方法,国家鼓励优先采用能回收和利用污泥中资源的技术和工艺。 1.5因地制宜原则:资源化利用在地广人稀、机械化发达的美国、加拿大等国多用作土地利用,其施用污泥土地的污泥负荷较低,污泥使用的机械化程度高,所以土地利用效率高。欧洲总体发展不平衡,德国、荷兰、北欧各国的居民环保意识强,对污泥利用方式要求严格,一些国家已经禁止污泥农用,到2020年全年禁止;日本由于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地少人多所以大多采用污泥焚烧的建材利用技术。污泥资源化在全世界的不同发展告诉我们,资源化不是唯一,只有最

国外交通拥堵收费案例分析整理

交通拥堵收费案例分析 作为调节交通需求的一种经济手段,交通拥挤费自从新加坡最早于1975年开征以来,日前只有伦敦、斯德哥尔摩、新加坡等十几个城市执行这项收费政策,其中比较成功的更是只有新加坡、伦敦等少数几个城市。而在包括美国的纽约、我国的香港在内的很多国际大都市,开征交通拥挤费却都因种种原因而最终胎死腹中。 新加坡 全球最旱开始实施拥挤收费的城市。新加坡是在1975 年就开始征收车辆拥堵费。最初,新加坡的交通拥堵收费只针对交通繁忙的路段和区域进行,后来慢慢扩大到该国所有高速公路和国有一级公路上,其收费方法也于1998 年,从原先发放控制区域交通通行证升级发展为电子道路收费系统(ERP)。车主们可以在银行、自动柜员机、加油站甚至便利店等全国很多地方,很方便地购买电子付费现金卡或充值卡,把它安置在自己的汽车挡风玻璃上。当他开车经过交通拥挤收费路段时,系统就会自动进行扫描。新加坡陆上交通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在实施拥挤收费之后,该国收费路段和区域在高峰期每小时的单位车流量比收费前减少了近25 万辆,车速则提高了20%;实施交通拥挤收费区域的交通车流总量则从原先的27 万辆下降到23.5万辆,降幅达13% 。收费的同时,合乘车的数量比原先有所增加,为了避开高峰小时的高收费,许多汽车出行时间也由原先的高峰时间转移到了非高峰时间。 伦敦 伦敦从2003 年开始实施城市道路拥挤收费,收费区域主要集中在中心区,2007年又进一步扩展到西部的居住区。伦敦的交通拥挤收费按日计算,与车辆每天进出收费区域的次数多少无关。它采用牌照识别的方式,对进入收费区域的机动车征收交通拥挤费,其收费标准从最初的每天4 英镑提升到8 英镑。对于居住在伦敦中心区域的常驻居民,可以每家注册一辆私人车辆,每年只需要缴纳10 英镑的注册管理费。之后,常住居民进出收费区域的交通拥挤费将减免90%

工业废水文献综述

工业废水处理课程论文 题目:重金属废水处理方法综述 姓名: XXX 学号: XXXXX 学院:环境学院 专业:环境工程 班级: 1班 指导老师: XX 二零一二年五月十四日

重金属废水处理方法综述 摘要:本文介绍了几种典型的重金属废水处理方法,主要包括化学沉淀法、还原法、吸附法、膜分离法、混凝法、离子交换法、电化学法等,并对上述方法的机理、优缺点进行了综述。关键词:重金属废水处理方法机理优缺点 一引言 随着现代工业的高速发展,重金属工业废水的排放量日益增加,水质更加复杂,其中有些属于致癌、致畸或致突变的剧毒物质对人类危害极大。在环境污染方面所说的重金属主要指汞、铬、镉、铅、镍、铜等不具备自然净化能力,难被生物氧化分解且毒性极强的金属元素。重金属废水主要来源于电镀、矿山开采、机械加工、有色金属冶炼、废旧电池垃圾处理,以及农药、医药、油漆、颜料等生产过程排放的废水。目前,研究经济、高效的重金属工业废水的处理技术已成为环保工作的当务之急。水体重金属污染已经成为我国和世界上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对重金属废水的治理受到国内外科研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二重金属废水处理方法 (一)我国重金属废水污染现状 近年来随着城市现代化水平和工业生产的发展,废水排放量逐年增加,我国水体重金属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这主要是工业重金属废水的大量排放造成的,高达80.1%江河湖库底质受到污染,各类地表水饮用水体中重金属的超标现象严重。35.11%的城市河流的河段出现总汞含量超过地表水三类水体标准的现象,25%的河段总铅含量超过三类水体标准,18.46%的河段有总镉含量的超标样本出现。黄河、淮河、辽河等十大流域的水质中重金属含量超标断面的污染程度均为劣五类;黄浦江水系表层沉积物调查发现,九条支流中铜、锌、镉、铅污染较严重,干流汞含量明显增加,更为严重的是镉超背景值2倍,铅超1倍;苏州河中铅全部超标,镉为75%超标,汞为62.5%超标。进入江河等的污染物最终流入海洋,致使重金属污染的危害殃及博大的海洋,如果对此现象不加重视和控制,这种危害将越来越严重。 (二)重金属处理方法

上海城市交通拥挤收费研究

上海城市交通拥挤收费研究 城市交通与拥挤收费 随着我国城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交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迅速增长。为了改善日趋拥挤的交通状况,各城市对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了巨大的资源。但是城市道路的建设始终跟不上车辆的发展,一段时间缓解的交通状况又开始恶化,许多城市特别是大城市的交通拥挤仍然十分严重。为了更有效地控制高峰时段的道路交通量,缓解城市交通拥挤,我国部分大城市,如上海,已经可以考虑引进城市交通“拥挤收费”。 拥挤收费(Congestion Charing)通过在交通拥挤时段对部分区域道路使用者收取一定的费用,控制交通出行需求,调整出行路径,减少拥挤区域道路交通流量,缓解交通紧张状况。它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公路(桥梁)收费,后者主要是为了缓解公路建设资金的短缺问题,收取的费用大部分用于偿还贷款本息,而拥挤收费通过收费来引导和调节城市交通,缓解交通拥挤,增加财政收入只是副产品。 国外拥挤收费的研究与应用 拥挤收费的概念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国外经过长时间的研究与宣传,拥挤收费逐步得到重视与应用,新加坡、挪威、英国、美国等国家部分城市已经或即将实施拥挤收费,其中具有典型意义主要有新加坡和英国伦敦。 新加坡拥挤收费从70年代的区域通行证制度ALS(Area License Scheme)发展最现代化的电子收费道路ERP。ALS在70年代实施时,设置一个近600公顷的控制区域RZ (Restricted Zone)作为收费区域,在早高峰小时(7:30AM~9:30AM)除了公共车辆、高载客率的小汽车HOV外(含驾驶员三人),进入收费区的车辆必须出示区域通行证AL。当时通行证每天需要3新加坡元(一个月60新加坡元)。在其它一些措施的配合下,ALS的实施效果非常明显,高峰小时交通量下降了45%(其中70%以上的为单独驾车),平均车速从每小时18公里增加到每小时35公里。使用公交上班的出行增加了近50%,达到上班总出行的46%,汽车合乘比例也大大提高。 与新加坡已经实施了二十多年的拥挤收费相比,伦敦是最近一两年才决定实施拥挤收费。伦敦拥挤收费作为市长交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多年研究,公众有充分机会发表见解及咨询相关问题。伦敦收费系统也是一种区域通行证系统,收费区域约21平方公里,涉及113条道路和8座穿越边界的桥梁。小汽车和小货车每天收费5英镑;中型货车每天10英镑;载重货车每天15英镑;公交车、出租车、急救抢险专用车以及残疾人车辆不收费。收费时段为周一至周五的7:00AM~6:30PM的近12个小时,周末和公众假日不收费。据预测,收费区内交通量将下降10%—15%,车辆排队将减少20%—30%,车速将提高10%—15%。收费区外环形交通增加5%,径向交通减少5%—10%,收费区外总交通量减少1%—2%。 国外各城市实施拥挤收费的背景和方案均有所不同,但是为我国探索拥挤收费的应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1、拥挤收费对交通和社会经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并非全为积极影响; 2、拥挤收费一般是在其他措施已不能缓解城市交通拥挤后实施; 3、拥挤收费的目标是解决交通问题,增加收入只是附带效果,非常重视对收费资金合理、透明的使用; 4、非常重视对公众的咨询、宣传,为拥挤收费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5、收费区域集中在经济高度发达、

世界主要城市交通拥挤收费概述

第3卷第10期 2008年10月746 世界主要城市交通拥挤收费概述 王喜文,赵胜川 (大连理工大学国际航运中心研究院,辽宁大连 116023) 摘 要:道路拥挤收费是解决城市交通拥挤问题的有效手段。自20世纪70年代首次在新加坡实施后,目前已在世界上10余个大城市成功运营。与此同时,道路拥挤收费的理论、目标、技术和财务等方面也处在不断的深化和调整的过程当中。鉴于目前中国大城市交通状况的日益严峻,有必要对世界范围内的道路拥挤收费做出全面概述,从中提取适合不同城市实施道路拥挤收费的共同特征和经验教训,为中国实施道路拥挤收费提供理论支持和现实的参考。 关键词: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交通政策;拥挤收费;电子收费;动态收费 中图分类号:U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80(2008)10-0746-5 A summarization of the transportation congestion pricing in the main cities of the world WANG Xiwen,ZHAO Shengchuan (1. Center for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alian, Liaoning 116023) Abstract: Road congestion pricing is an effective measure to alleviate urban transportation congestion. Road congestion pricing scheme was successfully implemented in Singapore since 1970s, and now more than 10 cities over the world have adopted road congestion pricing policy. This paper briefly reviews the practices of road congestion pricing system over the world and trie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s and practical references to road congestion pricing in China. Key words: transportation systems engineering; transportation policy; congestion pricing; electronic pricing; dynamics pricing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以及机动车保有量的迅速增长,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世界大城市高峰时段交通开始发生拥堵现象,拥堵时间和拥堵区域都有逐渐扩大的趋势,制约了大城市的经济发展,干扰了正常的社会活动,降低了环境质量。 引起交通拥挤的主要原因是交通的需求和供给之间的不平衡以及交通流量的时间不均衡性引起的。随着城市中心区的日臻成熟,通过新建和拓展道路来缓解交通压力要么在经济上需要付出巨大代价,要么在物理空间上失去可能性。因而加强交通需求管理成为迫切的要求。道路拥挤收费作为一种有效交通需求管理手段的研究最早源于欧洲,并陆续在世界上10个以上的城市加以实施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成为解决城市交通拥挤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 回顾道路收费发展的历史,欧洲最先做出理论研究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571007) 作者简介:王喜文(1974-),男,博士研究生 通信联系人:赵胜川,教授,szhao@https://www.360docs.net/doc/861052557.html,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SCIENCEPAPER ONLINE

小区污水处理设计 开题报告 -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一、本课题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目前全国年排污量约为350亿立方米,但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仅为15%,全国超过80%的城市污水未经任何有效的收集处理就直接排放到附近的水体,使得原本具有泄洪和美化景观作用的河渠变成了天然污水渠。城市规模不断向周围扩展,小区服务功能越来越强,在众多城市的边缘地区以及旅游景区出现了许多新的小区,如宾馆、别墅、学校、休闲娱乐设施、医院等。小区污水的来源变得复杂化,污水的性质也更恶劣。这些小区往往远离城市污水处理厂,没有市政管网覆盖,给集中处理带来不便,小区污水大都就近排入地面水体,污染了周围环境,使地面水体水质恶化。因此,处理好小区生活污水,减少其对城市的环境污染具和解决水资源紧缺和高效利用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本课题经过查找相关文献资料,选择合理工艺处理小区污水,使达到达标排放或回用目的。 利用所学专业知识用于本次毕业设计——小区污水处理设计中,凭此来熟悉并掌握排水工程的设计内容、设计原理、方法和步骤,能根据原始设计资料正确地独立地选定设计方案,熟悉设计计算书和设计说明书的编写内容和编制方法。

二、设计依据、原则 (1)设计依据 ①《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②《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Jl5—88); ③《给水排水快速设计手册》; ④《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污泥排放标准》(GJ3025-95) ⑤《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CJ25.1 - 89) (2)指导原则 根据污(废)水的处理要求小区废水的自身特点,指导原则如下: (1)出水处理和处理程度。不同地区出水要求差异较大,因此需要因地制宜和实际需要,参照相关标准采取合理工艺达到处理要求。 (2)协调一致。小区污水处理设施要与小区建筑相协调,力求美观。 (3)简单实用,节省空间,考虑长远。尽量采用立体结构工艺,高程布置上充分利用地下空间,空间布置要紧凑,以节省用地。位于下风向,与小区保持一定距离,减少环境影响。根据小区人口增加情况,可考虑20年左右设计实用寿命。(4)处理程度高,污泥产量少,尽量采取节能工艺。保持合理污水处理符合和冲击符合,使工艺运行稳定高效。 (5)基础数据可靠 认真研究基础资料、基本数据,全面分析各项影响因素,充分掌握水质特点和地域特性,合理选择好设计参数,为工程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 (6)针对水质特点选择技术先进、运行稳定、投资和处理成本合理的处理工艺,积极慎重的采用经过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使处理工艺先进,运行可靠,处理后水质稳定的达标排放。 (7)避免二次污染 尽量避免或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妥善处置处理渗滤液工程中产生的栅渣、污泥,臭气等,避免对环境的二次污染。

关于苏州交通拥堵问题的文献综述

关于苏州交通拥堵问题的文献综述 摘要:交通拥堵问题是我国各大城市面临的严峻问题,严重制约着城市的经济与社 会发展。苏州靠近上海,又有苏通大桥的交通要道,交通拥堵问题也较为严重,刚过 不久的十一黄金周就能明显的看出交通拥堵情况。因此,深入研究苏州交通问题刻不 容缓。就近年来各地学者对国内外交通拥堵问题的分析,结合苏州的实际情况,以找 寻缓解苏州交通拥堵情况的方法。 关键词:苏州、交通拥堵、措施 2010年,中科院专家牛文元称我国城市交通拥堵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15座城市每天损失近10亿元。 一、对交通拥堵的定义 在学术界对交通拥堵还没有很明确的定义。交通拥堵,本质上是日益增长的机动车 辆与供给不足的道路交通之间的供求矛盾1,这是杨春蕾和陈玉冬在其论文中提到的。 而徐建平则指出:城市道路交通拥堵是指道路交通需求(一定时间内想要通过某条道路 的车辆数)超过该条道路的交通容量(一定时间内该道路所能通过的最大车辆数)时,造 成车辆滞留道路,出行时间、或者延误超过出行者可接受范围,无法正常通过的交通 现象。出行时间及相关出行延误是交通拥堵的主要评价指标。根据交通拥堵产生是否 具有周期性,可将其分为周期性拥堵和非周期性拥堵。根据产生交通拥堵的原因,把 交通拥堵分为常发交通拥堵和偶发性交通拥堵2。我们会习惯性的认为造成交通拥堵主 要是城市道路面积小和道路设施的不完善,但是这并不是苏州交通拥堵的所有原因。二、苏州交通拥堵的原因 苏州作为园林城市,有其独特的发展要求,交通拥堵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付宏伟指出我国大城市多是单中心或双中心的城市结构,使得城市政治、经济、 文化都集中在这一区域,这就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中心区人口密度高,交通流量大等现象。高密度的人流、车流会导致车辆违章停车,交通事故率上升等问题,从而导致更 为严重的交通拥堵,还会产生一系列的城市环境问题,不利于城市的健康发展3。苏州 的旅游文化景点大多分布在古城区,而商业、政治、文化中心也大多集中在古城区, 这就使得古城区的人口密度过高,车流量大,交通拥堵情况严重。 2、李云飞认为城市路网结构不合理,交通流量分布不均是造成交通拥堵的重要原因。城市道路等级偏低,道路路网密度相对较低,城市道路等级级配不合理。主干道 负荷太重,易产生交通阻塞,而干道和次干道则因道路宽度窄车道数不足,道路多呈T 型,很多市内的次干道基本闲置,无法正常承担主干道的分流作用4。苏州是一个老城市,交通调入建设水平和城市交通布局是影响城市交通结构的重要因素。在苏州北站,苏州南站,火车站附近,交通量大,但交通流量分布不均匀,造成这些路段十分拥挤。 3、现有的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没有充分发挥合理的交通指挥和疏导作用。目前国 内城市所采用的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多为集中式控制系统,存在单路口交通信号控 制对交通流变化的适应性差、交通分区不合理和多路口交通信号协调性差等问题5。在 苏州有些路段信号灯设置不合理,直行车和转向车同时行驶,对行人穿越马路就造成 了不便。人行道没有信号灯,这就容易造成交通事故而引起交通拥堵。

国内外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综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861052557.html, 国内外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综述 作者:杨子君 来源:《商场现代化》2008年第07期 [摘要] 我国目前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增长时期,城市如何发展,是摆在城市决策者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城市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观,已被人们所认可。研究国内外城市可持续发展历史与理论,为我国城市发展提供理论支持,有助于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城市发展机制。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研究城市 “可持续发展”从字面上理解是指促进发展并保证其成为可持续性,目前一般指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世代长久持续利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出现和概念的形成,是人类几千年发展实践经验教训的总结,特别是对自工业革命以来所走过的道路进行反思的结果,也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必然。它的提出将对人们早已习惯了的资源观、价值观、科学观和道德观等许多基本观念产生巨大的冲击,引起深刻的改变,因此它将引导人类文明步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一、国外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 自从城市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提出后,不同的学者从各自的研究领域进行了广泛的讨论。沃尔特等学者认为,应把最大限度地利用可再生资源以及循环利用资源、保护非再生资源作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对策。托曼(Toman)从经济学角度提出了保护资源的两种途径,一是建立最低安全标准要求当代人承担某种贵任;二是借助于费用——效益分析来权衡利弊得失。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应在资源最小利用的前提下,使城市经济朝更富效率、稳定和创新方向演进。学者们从经济学角度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研究集中在如下几方面:发展可持续的工业和环境保护产业:促使城市更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兰产业;提倡绿色消费;实施绿色商标产品工程;提高经济活动的环境效率;实施环境税收政策:实行可持续商业行为市场化。 图可持续的景观规划方案 综上所述,国外学者大多从城市社会、资源环境、经济等角度来分析可持续发展在城市发展中的应用,城市步入成熟期后,出现了贫富差跪拉大、环境污染、资源过度利用等外部性问题,从而影响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西方国家城市决策基本上是遵循“先发展、后整治”的道路发展。 二、国内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 1.中国朴素的可持续发展思想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文献综述

1.文献综述 农村生活生活污水治理研究进展 摘要:农村生活污水是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污染已对农村地区的水体、土地等自然环境产生严重影响,为确保农村水源安全和农民身体健康,农村污水治理刻不容缓。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国内掀起了新农村建设的热潮。具有战略高度的新农村建设已经将农村及村镇地区的给排水问题提上了日程。了解村镇基本情况,分析总结村镇污水特点,探讨村镇污水治理的适用工艺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结合村镇生活污水水质水量特征分别介绍了氧化沟、接触氧化、化粪池技术、净化沼气池技术、人工湿地技术、人工快速渗滤技术等技术。 关键词:农村生活污水人工湿地组合技术 Farmers' concentration living sewage disposal are reviewed Abstract:Rural domestic sewage are the main sources of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and pollution has water, land and other natural environment in rural areas of severe impac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rural water supply security and farmers' health, so it is urgent to rural sewage treatment.The nat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the eleventh five-year plan outline is put forward in order to build a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raised a hot wave of new rural construction in China. Strategic height of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has water supply problem in rural and town area on the agenda.Understand the rural basic situation,analysis summary village sewage characteristics,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rural sewage treatment technology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In combination with characteristics of rural domestic sewage water respectively introduces the oxidation ditch technology,contact oxidation and septic tank. Keywords: Rural domestic sewage,Constructed wetland,Septic tank

智能交通控制系统文献综述

智能交通控制系统发展概述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车辆的增加,实行有效的交通控制以保证交通的通畅,已日益成为交通管理部门所面临的重要问题。简单的控制方式如定时控制、感应控制、单路口的孤立控制等已不能满足城市交通控制的需要,为了提高交通网络的运行效率,必须要建立一个智能的交通控制系统,能够根据车流量的变化自动调节红绿灯的时间长度,最大限度地减少十字路口的车辆滞流现象,有效的缓解交通拥挤、实现交通控制系统的最优控制,大大的提高了交通控制系统的效率。随着我国道路交通拥挤的问题日益突出,可以预见,智能交通控制系统将具有广大的应用前景。 1 国外智能交通控制系统的研究现状 20世纪80年代以后,世界各国的交通控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热潮,随着计算机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以及交通流理论的不断发展完善,交通运输组织与优化理论的不断提高,城市交通控制开始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1]。在20世纪90年代,发达国家已开始出现智能交通控制系统,并将城市交通控制系统纳入智能交通运输系统中,成为先进交通管理系统的重要子系统[2]。世界各国解决城市交通存在的问题,主要采用先进的交通控制方法。当今世界各国广泛使用的最有代表性且有成效的交通控制系统有澳大利亚的SCAT系统、英国的TRANSYT系统和SCOOT系统[3-5]。(1)TRANSYT(Traffic Network Study Tools)系统 自1968年问世以来,经历不断的改进,已经发展成为先进的TRAN-SYT/9型。该系统采用静态模式,以绿信比和相位差为控制参数,优化方法为爬山法。 作为最成功的静态智能交通控制系统,虽然已经被世界400多个城市所使用,但是由于其计算量较大,很难获得整体最优的配时方案,同时需要大量的路网几何尺寸和交通流数据。 (2)SCOOT(Split、Cyele and Offset Optimization Technique)系统采用联机实时控制的动态模式,对周期、绿信比和相位差进行控制,采用小步长寻优方法,相对TRANSYT 而言具有相当大的优势。但是SCOOT相位不能自动改变,现场安装调试时相当繁琐等也急需改进。

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相关研究综述

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相关研究综述 院系: 指导老师: 姓名: 学号:

摘要 居住空间是城市物质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居住空间分异是居民决策居住地在空间形态分布上的反映。本文通过笔者阅读从2004年到2014年有关城市空间分异的论文30余篇,从中选择了较为典型的10篇,主要针对国内城市空间分异成因以及解决方法做出一定的综述,同时搜集了上海、合肥等城市的空间分异的相关文献,结合具体的情况做进一步的阅读、了解,简要分析了城市空间分异解决方法的局限性。 关键词:城市居住空间分异,成因,解决方法,局限性 正文 近年来,随着城市居住水平的改善,城市居住空间分布也发生了分化,城市居住空间结构的分异日趋明显。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城市居住空间的分异也并非完全遵循客观空间经济规律,而是易于走入居住隔离的极端,从而破坏了城市的整体和谐性,影响了城市居民的总体福利,带来了很多的社会问题。 一、城市空间分异的成因 各阶层对居住空间的不同需求和选择从根本上引发了居住空间分异。居住空间变化的实质是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社会结构的变化在居住空间上的表现。不同地区和国家有着不同的居住分异成因,比如以种族文化隔离为主导的北美城市居住隔离、受福利制度影响的欧洲城市居住隔离等等,本文只是选取了中国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三个主要原因。 1.1住房政策和制度性因素 我国近三十年来的住房体制改革和相应政策变化是导致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直接因素。中国传统的城镇住房制度是以国家统包、无偿分配、低租金、无限期使用为特点的实物福利性住房制度,住房由国家统一建设,因此不存在一般意义上的居住空间分异。 1978年城市居民全价购房的试点开始了住房商品化政策的探索; 1988年我国颁布《关于在全国城镇分期分批推行住房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面向住房商品化的住房体制改革全面拉开; 1994年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提出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的城镇住房制度,实行住房商品化、社会化,建立以中低收入家庭为对象、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经济适用房供应体系和以高收入家庭为对象的商品房供应体系。这种针对不同收入阶层的住房供应制度本身就体现了一种社会政策的分异,在具体的实施中由于种种原因,针对中低收入人群的“三房”建设又相对落后于普通商品房的开发建设,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相对突出,使得城市居住空间分异加剧。 1.2 居住空间市场分化加剧 城市的贫富差距悬殊,在城市中集中反映在固定资产多寡及消费水平差异上。一方面,富裕阶层的高档住宅不断升级换代,另一方面贫困及低收入阶层面临着居住条件恶劣、住不起房、住不到房的困难。作为个人财富与社会地位的凝聚与物化,住宅是城市居民安居乐业之依据,实现空间权利之根本;而从城市物

城市道路拥挤收费-精选文档

城市道路拥挤收费 i=r 随着世界城市化的进展和汽车的普及,不论是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交通拥堵的情况都日益严重。一般来说,解决交通拥挤的直接办法就是建设更多的道路,提高路网的通行能力。 但对于一个城市,可供修建道路的空间和资源都是有限的。另一方面,根据亚当斯定律,交通需求总是大于交通供给,经过若干时间,新建的道路就会被新的交通需求填充,道路又会恢复到原来的拥挤水平。要有效的解决交通拥挤就要从拥挤的源头需找对策,即通过交通需求管理措施缓解交通拥挤。而拥挤收费被视为一个更加有效的使用道路资源的一个交通需求管理措施之一,通过对路段上的车辆实施收费,从时间和空间上来疏散交通量,少路段上的交通负荷,实现道路的最有效的利用,达到缓解交通拥挤,减少路段交通量的目的。 1 交通拥挤收费的目的和意义 1.1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交通拥挤收费就是对行驶在拥挤路段上高峰时段的车辆征收额外费用" 提高出行者的出行成本,使部分出行者调整出行路 径,利用经济杠杆作用来调整出行车辆在城市路网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减少拥挤区域道路交通流量,可以达到缓解城市中心区或易拥堵路段交通拥挤的目的。

1.2缓解环境污染问题 这里的环境污染主要是指空气污染和噪声污染。汽车尾气己 成为城市空气污染的一个重要原因,道路上车辆越多,空气污染上行驶时所产生的各种噪声,是影响居民工作和休息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也与道路上的车辆数有关。通过交通拥挤收费,可以限制车辆同时大量涌入城市中心区或拥堵路段,养活环境污染。 越严重。虽然部分城市已经在城市中心区域禁鸣,但车辆在道路 1.3减少交通拥挤造成的经济损失 交通拥挤延长了市民的出行时间,使得上班人员不能准时到达工作岗位,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公司和企业的经济发展。加上交通延误的不可预测性,上班人员担心迟到却又无法掌握准确的出行时间。长此以往,这种焦虑情绪会加大其精神负担,影响工作效率,基于道路拥挤收费的出行时间价值研究同样对公司和企业的经济效益存在负面影响。实施交通拥挤收费,发挥其对交通拥挤的缓解作用,将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交通拥挤造成的经济损失。 1.4体现社会公平 交通拥挤收费要求城市机动车使用者除了支付其直接费用,还要支付由于其出行给社会和其他出行者带来的全部损失。机动车使用者出行者只计算个人的边际费用,没有考虑由于个人出行带来的道路拥挤而造成的他人出行成本的增加和其他社会成本的增加。实行交通拥挤收费可以在城市道路的使用上体现社会公平。2 交通拥挤收费经济学原理 一般来说,每个用户出行的直接成本主要由车辆运行费用和时间延误费用组成,车辆运行费用包括燃料消耗和轮胎消耗等。时间延误费用是指出行时间对人员和车辆的价值。当交通拥挤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车辆运行费用相对变化较小。而时

北京交通拥堵收费方案

北京交通拥堵收费方案 北京交通拥堵收费方案终于进入初步定稿阶段了,大家不妨一起来了解一下北京交通拥堵收费方案吧。 2016年5月26日上午,北京市政协召开雾霾治理问题提案办理 协商会。针对委员建议,市环保局、市交通委等答复表示,初步制 定了本市交通拥堵收费政策方案和技术方案,目前正在组织进一步 深入研究和论证。另外,供暖季实施更严格限行正研究论证。 会上,市环保局、市农委、市发改委、市交通委报告了雾霾治理提案的答复意见。报告介绍,市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关于雾霾治理 的提案共19件,共包含94条建议。归纳为6大类、21方面的问题。在对各项建议措施分析研究基础上,对各条建议分类逐条提出初步 答复意见。其中拟采纳82条,部分采纳12条。 征拥堵费初步制定政策和技术方案 针对委员建议“完善严重雾霾天气来袭时机动车限行措施”,以及委员建议汽车实施单双号,答复表示,在本市空气重污染时期, 为减少移动源污染,根据预警不同级别,实施单双号限行和建筑垃圾、渣土运输车、混凝土罐车、砂石运输车等重型车辆全天禁行等 措施。本次新修订,将重点对高排放车实施禁行等措施,制定严于 京津冀统一标准要求的响应措施。目前,市公安局、市环保局等正 在开展全市高排放车数据对接工作。启动降低机动车使用强度立法 民意调查。在正在修订的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中,已经将机动车特 别是高排放车的限行纳入其中。 目前为进一步完善机动车限行的法律依据,市人大决定今年制定并出台降低机动车使用强度的规定。针对供暖季期间实施更加严格 的机动车限行措施,目前市交通委正在研究和论证。另确保实现 2017年底机动车保有量控制在600万辆以内。

道路拥挤收费研究

拥挤收费的探讨研究 小组成员: 李苗华、马春景、李梦甜、林浩、纵彦凯、陈海祥。 参考文献及内容要点: 1.文献题目:《济南市中心区城市道路拥堵收费问题研究》 内容要点:对交通拥堵及拥堵收费的相关概念和原理进行了综述,对静态拥堵收费理论和动态拥堵收费理论分别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并重点对新加坡、伦敦等城市交通拥堵收费政策的主要内容、实施效果与不足之处进行了总结。 2.文献题目:《关于城市道路拥挤收费问题的研究》 内容要点:文章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城市交通拥挤的原因;综述了拥挤道路使用收费的理论构架,包括静态拥挤道路使用收费的理论基础及动态收费理论;提出基于车辆动态导航的拥挤收费新思路,并据此设计出基于车辆动态导航技术的拥挤定价准则,分析了其用于定价的可行性。文章在最后从多个方面对我国实行道路拥挤收费的可能性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3. 文献题目:《城市道路拥挤收费理论研究》(前三章) 内容要点:论文研究了我国的交通现状,分析了交通拥挤收费的原理,并给出了交通拥挤收费的基本原则和方式,以及拥挤收费的实现方式,并比较不同实现方式间的差异。 4. 文献题目:《城市交通拥堵收费的实现方式与效用分析研究》 内容要点:阐述了交通拥挤收费的基本原理,讨论了交通拥挤收费的类型及其实施技术,分析了国内外常用的收费率确定方法的不足并改进后,从交通影响评价的角度出发,综合分析了交通拥挤收费对城市交通的影响,提出了比较完善的交通拥挤收费影响评价模型。 5. 文献题目:《Traffic impact analysis of congestion charge in mega cities》 内容要点:介绍了北京老城区的土地和交通现状,说明了拥堵收费的必要性;介绍了拥堵收费的实施和带来的影响(包括对交通流量、人们的出行时间、地点、方式等的影响);提出了实施拥堵收费的建议。 6. 文献题目:《The role of public transport for feasibility and acceptability ofcongestion charging – The case of Stockholm》 内容要点:以斯德哥尔摩试行拥挤收费的例子,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公共交通对改善拥挤收费可行性和易接受性的积极作用:收费前较大的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公共交通资源的增加对交通分式划分具有独立的影响;公共交通资源的增加减少了拥挤收费的负面影响;利用拥挤收费的收入来改善公共交通的服务以获得民众关注与支持。 拥挤收费要点说明: 1.拥挤收费对居民出行的影响概括 (1)对出行生成的影响 出行者出行选择的过程也就是个人出行成本效益的分析过程。通过拥挤收费,人们将会更加慎重地考虑出行成本问题。尤其对于富有弹性的交通需求,拥挤收费可以减少他们在拥挤时段选择拥挤路段的出行次数。 (2)对交通方式划分的影响 拥挤收费可以一定程度上促使非公共交通出行向公共交通出行转移,促使地面交通出行向轨道交通出行转移,进而实现公共交通和轨道交通这些单位成本低、运输效率高、环保效果好的出行方式的比例增加。

1699.基于效率与公平视角的城市公共空间研究综述

1699.基于效率与公平视角的城市公共空间研究综述 徐宁 摘要:城市公共空间研究是实现更具竞争力和更可持续城市的一大战略领域,公共空间格局公平和效率是现代社会文明和进步的标志。本文以效率与公平为主线,回顾了国内外城市公共空间研究的理论进展,分析了不同研究视角的主要内容和理论观点,进而发展了一个比较细致的相关研究谱系,有助于较为深入地理解公共空间的价值和意义所在,丰富和拓展城市公共空间研究的理论框架。最后对当前研究的特点、问题和潜力进行了评述。 关键词:城市公共空间空间效率空间公平 城市公共空间是指城市建设用地内以人工要素为主导、空间属性具有公共性的开放空间体,公共空间研究是实现更具竞争力和更可持续城市的一大战略领域。作为公共空间使用的先决条件,合理的布局能够在有限的土地资源条件下,以较少的量达成空间上更好的分配,增加公共空间的可达性和吸引力,提高城市的生活品质。公共空间格局公平和效率不仅是一种生活理想,也是现代社会文明和进步的标志,它不可能通过设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约束和直觉修养达成,而需要以理论与方法论的研究带动制度和技术突破。 空间公平是城市公共空间研究的根本议题。作为公共资源,公共空间分布直接影响公共福利分配,实现公共资源和服务分配的空间公平是规划从业人员首要目标之一 [1]。资源、服务和可达性的平等是一项基本人权,空间公平应成为未来城市政策的战略方针[2]。如果规划从业人员对公共资源空间分布的公正原则欠缺清醒的认识和有效的控制手段,城市物质性的地理空间布局很可能沦为强权政府与垄断企业追逐各自目标的结果,在社会经济格局调整中加剧空间分配的不公①。 空间效率很少在公共空间研究中被提及。既然作为公共产品的公共空间配置效率未必能够通过市场的自发调节达到最优,规划蓝图也未必就是效率的保障,公共空间格局的低效状态真实存在,且不可能通过其它问题的研究(如公平性或公共性)得以化解,我们就没有理由回避公共空间这种稀缺性资源的配置效率问题。况且,不以土地高效利用为基础的公平可能导致对有限公共资源的浪费,这种浪费不仅是对本可以使用这些资源的人群的不公,还影响到公平实现的实践动力和根基。公共空间需要在效率与公平的统一辨证视野中开展研究。对基于效率与公平视角的城市公共空间研究脉络的系统梳理,有助于较为深入地理解公共空间的价值和意义所在,丰富和拓展城市公共空间研究的理论框架。

国外城市交通拥挤收费实践与借鉴

国外城市交通拥挤收费实践与借鉴 发布时间:2009-02-23 点击次数:544 智能交通网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机动车拥有量的增加,我国以上海、北京为代表的大城市均出现了较严重的交通拥挤,不仅对我国城市社会、经济、能源、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构成挑战,而且城市生活、工作质量都受到很大不利影响。交通问题已是各地大城市市民迫切希望政府解决的主要事务之一。在此背景下,交通拥挤收费作为一种缓解城市交通拥挤的手段,逐步受到我国各地城市的重视与研究。 一、交通拥挤收费是一种缓解城市交通拥挤的手段 城市交通拥挤收费通过在交通拥挤时段对相关道路的使用者收取一定额度费用,从而达到减少收费区域或道路的交通出行需求,缓解道路交通紧张状况的目的。因此,作为一种缓解城市交通拥挤的手段,交通拥挤收费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公路(桥梁)收费。前者通过收费来引导和调节交通需求,达到缓解交通拥挤的目的,增加财政收入只是副产品;而后者收费主要是为了缓解公路建设资金的短缺问题,收取的费用大部分用于偿还贷款本息。

从缓解交通拥挤效果来看,交通拥挤收费结合了交通需求管理和交通系统管理的优点。一方面拥挤收费减少了收费区收费车辆的交通需求,将收费区域有限道路资源提供给最需要的车辆出行。另一方面具有引导部分过境车辆出行避开收费区域或收费时段,实现交通流时空合理分布。 从全社会的成本效益来看,交通拥挤收费是一把双韧剑。如果拥挤收费实施得当,将能有效控制日益严重的城市交通拥挤,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如果实施时机、实施方法等存在问题,要么不能有效调控城市交通,要么造成社会不稳定,影响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国外城市交通拥挤收费审慎的发展历程 交通拥挤收费的概念在1970年代就已提出,许多国家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然而,因为交通拥挤收费涉及面广,牵涉到各方利益的调整,各种不利影响也不能事先完全预测,所以除了新加坡在197 0年代大规模实施外,其余各国城市对交通拥挤的实施基本都采取了非常审慎的态度,尤其是城市规模更大、交通更拥挤的伦敦、纽约、东京、洛杉矶等国际大都市在实施交通拥挤收费方面都很谨慎。 目前,除新加坡外,英国伦敦、挪威特隆赫姆、加拿大多伦多等国家城市已不同程度在城市部分区域或部分道路上采取交通拥 挤收费调节交通需求,其中尤以2003年英国伦敦实施的城市交通拥挤收费影响最大,首次成功实现了国际大都市通过拥挤收费缓解交通拥挤状况。伦敦拥挤收费所获得的宝贵经验和出现的相关问题,都引

扬州市某镇污水处理厂设计文献综述复习课程

扬州市某镇污水处理厂设计文献综述

扬州市某镇污水处理厂设计文献综述 一、前言 1?课题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城乡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我国农村城市化的速度将大大加快,大量的小城镇将迅速兴起,我国污水处理的重心也正在由大城市转向中小城镇。正因如此,如今这种小规模厂的工艺选择及建设方式的污水处理方式引起广泛关注。 江苏某镇是著名的“全国千强镇”,常住人口50000人左右,并有一定数量的外来人口,人口居住比较密集。根据当地环保要求和人民生活迫切需要,污水处理厂计划2012年建成并投运。 2?我国水处理现状与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各地城市建设和小城镇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市容市貌呈现出了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在城市建设迅猛发展的今天,作为城市基础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水处理体系,建设相对落后;水处理体系存在着诸如规划不合理、水资源浪费、水中回用率低、排水 管网陈旧等问题。所以,要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进程。 二、污水处理工艺分析比较 1、氧化沟工艺的特点、各种形式和适用情况 氧化沟实际上是活性污泥法的一种变形,它的水力流态和普通活性污泥法相差较大,是一种首尾相接的循环流,通常采用延时曝气。氧化沟是荷兰人二战后为处理小城镇污水而开发的,由于氧化沟处理污水经济、简单和管理方便,所以它问世以来,发展很快。 严格地说,氧化沟不属于专门的生物除磷脱氮工艺。但是随着氧化沟技术

的发展,它早已超出原先的实践范围,出现了一系列除磷脱氮技术与氧化沟技术相结合的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按照运行方式,氧化沟可以分为连续工作式、交替工作式和半交替工 作式。连续工作式氧化沟如帕斯韦尔氧化沟、卡鲁塞尔氧化沟。奥贝尔氧化沟在我国应用比较多,这些氧化沟通过设置适当的缺氧段、厌氧段、好氧段都能取得较好的除磷脱氮效果。连续工作式氧化沟又可分为合建式和分建式。 交替工作式氧化沟一般采用合建式,多采用转刷曝气,不设二沉池和 污泥回流设施。交替工作式氧化沟又可分为单沟式、双沟式和三沟式,交替式氧化沟兼有连续式氧化沟和SBR工艺的一些特点,可以根据水量水质的变化调节转刷的开停,既可以节约能源,又可以实现最佳的除磷脱氮效果。广东雁田污水厂(近期规模1.5万吨/d)采用的是双沟式氧化沟工艺。邯郸东污水厂(一期工程规模6.6万吨)采用的是三沟式氧化沟工艺。 一般交替式氧化沟工艺的设备闲置率比较高,容积利用率比较低,如 邯郸东污水厂的设计污泥星系数为0.55,实际为0.48, D型氧化沟曝气转刷的实际利用率只有37.5%。 2、SBR工艺的特点、各种形式和适用情况 SBR工艺的基本特征是在一个反应池中完成污水的生化反应、沉淀、排 水、排泥,处理设施比一般氧化沟还要简单。SBR工艺的概念和操作灵活性使 其易于引入厌氧/好氧除磷过程或缺氧/好氧除氮过程,通过调整运行周期以及控制各工序时间的长短,可实现对氮磷的高效去除。 SBR工艺有很多种类型,除了常规SBR工艺之外,还有DAT-IAT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