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光学2008(第四章光阑)

合集下载

工程光学第四章光阑

工程光学第四章光阑

2019/12/29
2019/12/29
29
`
• 如果孔径光阑或入射光瞳都非常小时,只有沿主光线 的一束无限细光束能通过光学系统
入射窗
出射光瞳 孔径光阑
入射光瞳
L1
B’
L2
A
ω’
A’
ω
P’
Q
P
(视
B
出场
射光
C
窗阑 )
2019/12/29
30
• 把孔径光阑以外的所有光孔通过其前 面的光组成像,则在这些像中入射窗 对入瞳中心的张角为最小。
D' =2 P
D' = 2
3
D1=6
图4-5b
比较以上三个孔径角,有
20
D =2 P
D2=6
uP u2 u1
所以得出光孔P为孔径光阑。
2019/12/29
14
四、入射光瞳和出射光瞳
要找到孔径光阑,首先应使所有的光孔处于同一空间。
即 所有光孔投射到第一光孔的物空间,对轴上物点 A张角最小的光孔“像”所共轭的光孔为孔径光阑, 该光孔“像”称入射光瞳。 .
第四章
光学系统中成像光束 的限制—光阑
2019/12/29
1
31
概述
2
光学系统的孔径光阑、入瞳和出瞳
3
光学系统的视场光阑和入射窗、出射窗
4
景深和焦深
35
远心光路
2019/12/29
2
§4-1 概述
• 光阑的定义:
• 夹持光学零件的金属框(透镜框、棱镜框)
限制了成像光束的大小,光学系统中这种 限制成像光束的光孔称为光阑。
13
孔径光阑的判断

工程光学 第4章 光学系统中的光束限制

工程光学 第4章 光学系统中的光束限制
lz'=20.5mm
2,物镜上 hz物=0mm hz分=8mm hz目=9.35mm
lz'=21mm
3,物镜右侧10mm hz物=0.82mm hz分=8mm hz目=9.51mm
lz'=21.3mm
三、阑位对轴外光束位置的选择
2. 用焦距=450mm 的翻拍物镜拍摄文件,文件上压一块折射率n=1.5,厚度
d=15mm 的玻璃平板,若拍摄倍率
,试求物镜后主面到平板玻璃第一面的距
离。
解:
此为平板平移后的像。
3. 画出经图中棱镜后的输出坐标系
第四章 光学系统中的光束限制
➢光阑 ➢照相系统中的光阑 ➢望远镜系统成像光束的选择 ➢显微系统中的光束限制与分析 ➢光学系统的景深
下,我们都用半视场ω来表示。
2、入射窗、出射窗 1)入射窗:视场光阑经前面的光组在物空间所 成的像; 2)出射窗:视场光阑经后面的光组在像空间所 成的像;
3)判断入射窗的方法: 将光学系统中所有的光学元件的通光口径分别 对其前(后)面的光学系统成像到系统的物 (像)空间去,并根据各像的位置及大小求出 它们对入(出)瞳中心的张角,其中张角最小 者为入射窗(出射窗)。
为圆形或矩形。
孔径光阑位置
第三节 望远系统中成像光束的选择
一、望远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光学数据:
1、光学结构 2、光学数据:视角放大率Γ、视场角2W、出瞳
直径D’、出瞳距离lZ’ 、物镜焦距f物’、目镜 焦距f目’
双目望远镜系统
望远镜系统简化图
分划板(视场光阑)
孔径光阑
出瞳
二、望远系统中的光束限制:
第一节 光阑
一、概念: 光阑、孔径光阑、视场光阑
1、定义:光学系统中设置的带有内孔的金属薄 片

工程光学第4章光学系统中的光阑和光束限制

工程光学第4章光学系统中的光阑和光束限制

11m m 出瞳直径: D 5m m 出瞳距离: lz 108m m 目镜焦距: 18m m 物镜焦距: f物 f目
计算孔径光阑在以下三个位置时,光学元件的 孔径大小。 (1)物镜左侧10mm; (2)物镜上; (3)物镜右侧10mm;
D D 30m m (入瞳直径) tan 8m m y f 物 (分划板上的一次实像 高)
在长光路显微镜系统中,设有转像镜,造成主 光线在后面的透镜上投射高度很高,需要增大 透镜口径。 再加一个场镜解决这个问题
场镜和物镜的像平面重合,降低主光线在后面 系统上的投射高度,不改变轴上点的光束行进 走向,将孔径光阑成像在转像透镜上,起到光 瞳衔接的作用。
第五节 光学系统的景深 一. 光学系统的空间像 照相制版、电影放映:平面像; 望远镜、照相物镜:空间像。
2. 入射光瞳和出射光瞳
组合光学系统涉及到孔径光阑的匹配问题,首 先必须明确两个概念:入射光瞳和出射光瞳。 入射光瞳:孔径光阑对其前面光学系统所成的像 出射光瞳:孔径光阑对其后面光学系统所成的像
入瞳确定了,能够进入系统的光线也就确定了; 出瞳同理。 孔径光阑在系统的最前面,孔径光阑本身就是入瞳; 系统是一个薄透镜,当孔径光阑按放其上时,光阑既是入 瞳也是出瞳; 孔径光阑在系统的最后面,孔径光阑本身就是出瞳;
3. 讨论
在具体光学系统中,当物平面位置变动时,需 分析真正起作用的光阑是谁。
对于由多个口径已经确定的透镜组合在一起的镜头, 对于位置确定的轴上物点,要分析哪个透镜的边框 是孔径光阑。 方法1: 从确定的轴上物点追踪一条近轴光线,求出在每个 折射面上的投射高度,投射高度与口径之比最大的 透镜边框就是镜头的孔径光阑。 方法2: 将每一块透镜经它前面的所有透镜成像,并求出像 的大小,这些像中对给定的轴上物点所张的角最小 者,其对应的透镜边框就是镜头的孔径光阑。

工程光学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工程光学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3:场镜的应用
(1)一般显微镜系统中,孔径光阑置于显微物镜上;一次实像面处安放系统的视场光阑;
(2)显微系统用于测焦面处,称为“物方远心光路”
五 光学系统的景深
1物方空间点成像相当于以入射光瞳中心为投影中心,以主光线为投影线,使空间点投影在对准平面上,再成像在景象平面上。
(3)照相光学系统中,感光底片的边框就是视场光阑。
三:望远镜系统中成像光束的选择
(1)两个光学系统联用时,一般应满足光瞳衔接原则;
(2)目视光学系统的出瞳一般在外,且出瞳距不能短于6mm;
(3)望远系统的孔径光阑大致在物镜左右;
(4)可放分化板的望远系统中,分化板框是望远系统的视场光阑。
2按理想光学系统的特性,物空间一个平面,在像空间只有一个平面与之共轭。上述景象平面上的空间像,严格来讲除对准平面上的点能成点像外,其他空间点在景象平面上只能为一个弥散斑。
在景象平面上所获得的成清晰的像的空间深度称为成像空间的景深,简称景深。
2 :视场光阑
(1)在实际的光学系统中,不仅物面上的没一点发出进入系统参与成像的光束宽度是有限的,而且能够清晰成像的这个物面范围成为光学系统的物方视场,相应的像面范围称为像方视场。光阑孔的大小就限定了物面或像面的大小,即限定了光学系统的成像范围。这个限定成像范围的光阑称为视场光阑。
(2)入射窗和出射窗。视场光阑经其前面的光学系统所成的像称为入射窗,视场光阑经过后面的光学系统所成的像称为出射窗。入射窗 视场光阑和出射窗三者是互为物像关系的。
第四章
一 光阑
1(1)孔径光阑的定义与作用
进入光学系统参与成像的光束宽度与系统分辨物体细微结构能力的高低、与进入系统的光能多少密切相关。因此在具体的光学系统的设计之前,光学系统的孔径要首先确定。

工程光学与技术(光阑及其分类)

工程光学与技术(光阑及其分类)
显然,主光线是各个物点发出的 成像光束的光束轴线。
光束的孔径角是表征实际光学系统功 能的重要性能参数之一。
它不但决定了像面的照度,而且 还决定了光学系统分辨能力。
对于不同类型的光学系统,有不同的表示方法来表征这 种孔径角相应的性能参数
显微系统和投影系统的物镜常用nsinUmax表示,
2
2y 2 y
物面
像面
与孔径光阑类似,视场光阑被其 前面的光组在整个系统的物空间 所成的像称为入射窗(简称入 窗)。
视场光阑被其后面的光组在整个系 统的像空间所成的像称为出射窗 (简称出窗)
把孔径光阑以外的所有光孔通 过其前面的光组成像,则在这 些像中入射窗对入瞳中心的张 角为最小。
实际上光学系统的入射光瞳总有一定的 大小。
在多数情况下,入射窗并不能完全 决定光学系统的成像范围。


入射窗

入射光瞳
M1
P1
P1
P1
P1
A
M
B1
P
P
P
M2
B2
P2 P2
P2
P2
B3
在物面上按其成像光束孔径角的不同可 分为三个区域:
第一个区域是以B1A为半径的圆形区, 其中每个点均以充满入射光瞳的全部光 束成像。
y’
A’
由于入瞳在无限远处,物方主光线平行于光 轴的光学系统,故称为物方远心光路。
在大多数的计量光学仪器中,其孔径光阑 (或出瞳)常安置在显微镜物镜或投影物镜 像方焦平面上以形成物方远心光路以提高观 测精度。
在光学仪器中常采用另一种光路→像方远心 光路。
它是孔径光阑(或入瞳)安置在整个光组的 物方焦平面上形成的。

《工程光学教学课件》第04章-1

《工程光学教学课件》第04章-1

P''2
孔径光阑
P'2
实像平面或物平面
15
出射光瞳
入射光瞳
确定视场光阑的方法: (1) 将所有光孔经前面的光学系统成像到物空间,确 定入瞳中心位置 (实际上在确定孔径光阑时这一步骤 已完成)。
(2)计算这些像的边缘对入瞳中心的张角大小。张角最 小者即为入射窗,入射窗对应的光学元件为视场光阑.
入射窗边缘对入瞳中心的张角为物方视场角 2w ,同 时也决定了视场边缘点。 视场光阑经后面光学零件所成的像即为出射窗,出射 窗对出瞳中心的张角即为像方视场角 2w ' 。
P'2
第二步,由物面中心A点对各个像的边缘引直线,入 10 射光瞳是其中张角最小者,对应的物为孔径光阑。
孔径光阑
3、关于孔径光阑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若物体位于无限远,此时仅比较各个像本身的大 小,其口径最小者即为入射光瞳。 确定孔径光阑的方法,也可以先确定出射光瞳。
对称于光阑的对称式系统:入射光瞳和出射光瞳的 大小和倒正都一样,入瞳和出瞳之间的倍率为+1,入 射光瞳面和出射光瞳面分别与光学系统的物方主平面 和像方主平面重合。
视场光阑是对一定位置的孔径光阑而言的。
16
孔径光阑的变化
主光线
B A P''
-
P1
U
O1 P O2
U'
P
P2
孔径光阑
减小孔径光阑并不会对视场产生影响(过入射光瞳 中心的主光线也一定过孔径光阑中心。 ) 视场光阑在像方对光线的限制在本质上是在物方对光 线的限制。 18
视场与成像范围
视场较大
视场较小
24
作业
B
O'4

大学工程光学第四章概要

大学工程光学第四章概要

D分 2 175tan(4) 24.5m m
工程光学
上例中如果目镜口径为 28m m, 其他条件不变,则 多大视场范围内无渐晕 ?视场2 w 8的渐晕系数为 多少? h2 (28 5) / 2 11.5m m 11.5 tan( w) 200 w 3.29 2 w 6.58 根据三角形相似,得 h 0.16 k D (17.5 0.16) / 35 50%
工程光学
孔阑设于焦平面上的光学系统称远心光学系统。
孔阑设于像方焦面,物方主光线平行于光轴,称物 方远心光学系统。
孔阑设于物方焦面,像方主光线平行于光轴,称 像方远心光学系统。
工程光学
场镜
l
l'
工程光学
场镜的定义:和像平面重合,或很靠近像平面的透 镜统称为“场镜”。用来减小后透镜组的口径。
如l 150, l ' 100, 则 1 1 1 l' l f ' 1 1 1 100 150 f ' f ' 60m m
2
1 2
工程光学
正确透视距离:为获得正确的空间感觉,应使照片 上图像的各点对眼睛的张角与直接观察空间时各对 应点对眼睛的张角相等。符合这一条件的观察距离 叫做正确透视距离。
工程光学
y y' tan w tan w' p D y' D p p y 景象面上或照片上弥散 斑直径最小值为 Z ' D P (为弥散斑对人眼的极限 分辨角) Z P 将Z1 Z 2 P代入
4.5光学系统的景深
工程光学
理论上,只有共轭的物平面才能在像平面上成清晰 像,其他物点所成的像均为弥散斑。但当此斑对眼 睛的张角小于眼睛的最小分辨角1’时,人眼看起来 仍为一点。此时,该弥散斑可认为是空间点在平面 上的像。

工程光学第四章光学系统中的光阑和光束限制

工程光学第四章光学系统中的光阑和光束限制
曝光:相机的感光元件在有限的时间(快门速度时间)内接受光,并成像,这个过程叫做曝光。感光元件,胶片时代是指的胶片,数码时代指的是感光元件CCD或CMOS。
设置方法:
光圈优先:指由机器自动测光系统计算出曝光量的值,然后根据你选定的光圈大小自动决定用多少的快门。手动设置光圈值,由测光结果自动调整快门速度。
★入射光瞳:孔径光阑经其前面光学系统所成的像(物空间) ★出射光瞳:孔径光阑经其后面光学系统所成的像(像空间)
照相机镜头中的孔径光阑
孔径光阑
孔径光阑
物像关系
后面 光学 系统
入瞳
出瞳
孔径光阑
前面 光学 系统
整 个 光 学 系 统
出瞳
孔径 光阑
入瞳
出瞳:决定光学系统的像方光束的孔径角。
入瞳:决定光学系统的物方光束的孔径角。
2
没有对光学零件的大小加以限制
3
01
通常光学系统中用一些中心开孔的薄金属片来合理地限制成像光束的宽度、位置和成像范围。这些限制成像光束和成像范围的薄金属片称为光阑。
02
如果光学系统中安放光阑的位置与光学元件的某一面重合,则光学系统的边框就是光阑
4-1 光阑
使用光圈优先模式的目的是,使用者可以自己控制景深。在风景摄影中,当使用者希望近处和远处的画质都要清晰,而快门速度并不重要的时候,需要设定一个较小的光圈值。在人物摄影中,相机使用者更希望一个较大的光圈值,使得人物的背景失焦,用以强调人物主题而淡化背景。
02
使用光圈优先的另一个目的是让相机选择快门速度,以防止不恰当的曝光时间。在风景摄影中,使用者当为瀑布拍照时,会选用较大的光圈值,也就是较小的光圈配合较长快门时间,使得瀑布的水滴变得模糊。但当在较暗的灯光下摄影时,一个较小的光圈值,也就是获得更大的光圈,使更多的光线进入镜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4-1所示。
孔径光阑
-U
A
U
视场光阑 B y A
孔径光阑
孔径光阑
h A=
图4-1
2020/6/3
6
二、光束限制的共轭原则
• 所谓光束限制共轭原则是指,当一条光线被其所在介质空 间的某一元器件的口径所限制,则该光线的共轭光线也将 被器件共轭像的口径所限制,如图4-2。
• 一个器件对光束的限制状况可以在任一个介质空间进行 判断,但是,出于可比性,通常将所有器件都成像在同一 介质空间来对光束限制的状况作比较。

2020/6/3
像 L
A.S.
图4-3
8
孔径光阑的判断
• 具体判断方法是: • 1.首先求出所有的通光元件在系统物方的共轭“像”。即对
每一器件从右到左,由像空间对其左方的所有成像元件进行 成像,得到所有器件在物方空间的共轭“像”。
• 2.在物空间确定各器件允许通过光束的最大孔径角(当物在 无限远时,确定所允许通过光束的最大高度)。即由给定的 轴上物点以不同的孔径角去连接各个元件在物方的共轭“像” 边缘,这些孔径角代表了各器件对轴上物点限制的最大光束;
2020/6/3
11
孔径光阑的判断
例2:如图4-5a所示,L1,L2是两个直径相 等的正薄透镜,A为物点,P是光孔,已知
透镜的焦距 f1'20mm,f2'10mm,物距 l1 10m 0 m,间距 d1 40mm,直径 D1D2 6mm , DP 2mm,求此系统的孔径光阑。
L
L
1
P
2
A
100
40
25
§4-3 视场光阑 入射窗 出射窗
一、视场光阑定义:
光学系统的成像范围是有限的。如: • 照相机中底片框限制了被成像范围的大小 • 工具显微镜中分划板的直径决定成像物体的
大小
2020/6/3
26
一视场光阑
• 定义:限制成像范围大小的光阑称为视场 光阑。
• 描述成像范围大小的参量称为视场,近距
离物体成像的视场一般用物体的高度y表示, 无限远物体成像的视场用视场角ω 表示。
2020/6/3
孔径光阑
视场光阑
y'
F
图4-9
27
• 光学系统的视场光阑对成像的范围(或称视场大 小)起限制作用。一般情况下,视场光阑多设在 像面或物面上,有时也设在系统成像过程中的某 个中间实像面上,如图4-10所示,这样,物或像 的大小直接被限制在视场光阑的口径内,口径以 外的部分将被拦去而不能成像。
2020/6/3
37
B1
z1
A
z2
B2
△l
△l1
△l2
p2
P
p1
P1 P1’ D D’
P2 P2’
z2’
B2’
A’
B1’
P’1
z1’
P’
P’2
设在B1点和B2点之间的物空间各点均能在
像平面A’成清晰像
2020/6/3
38
• 理论上,只有共轭的物平面才能在像平面上 成清晰像,其他物点所成的像均为弥散斑。
• 主光线是各个物点发出的成像光束的光 束轴线。
2020/6/3
21
六、孔径角的概念:
• 由轴上物点A向入射光瞳的边缘所引直线的张角,这个 张角称物方孔径角。一般用2U表示。
• 由轴上像点A′向出射光瞳边缘所引的张角,这个张角 称像方孔径角。一般用2U ′表示。
• 它不但决定了像面的照度,而且还决定 了光学系统分辨能力
20
2020/6/3
D1=6
D =2 P
D2=6
图4-5a
12
孔径光阑的判断
解 求出所有器件在物空间的像。为此将整个系统 翻转180,首先,光孔P经透镜L1成像:
1 l'
1 40
1 20
,得:
l'40(mm)
l'
l
44001,得:DP'DP2(m)m (表示直径大小可不考虑符号)
再将透镜L2对透镜L1成像:
2020/6/3
23
• 望远系统和摄影系统常用相对孔径A来表示
A D f'
• D —入瞳直径 f’—物镜焦距
• 相对孔径A越大,表明能进入系统的光能也越多
• 而照相机,则常用另一个术语—光阑指数,用F来 表示,它是相对孔径的倒数,即
F f' 1 DA
• F俗称光圈,相对孔径越大时,光圈数值愈小。
第四章
光学系统中成像光束 的限制—光阑
2020/6/3
1
31
概述
2
光学系统的孔径光阑、入瞳和出瞳
3
光学系统的视场光阑和入射窗、出射窗
4
景深和焦深
35
远心光路
2020/6/3
2
§4-1 概述
• 光阑的定义:
• 夹持光学零件的金属框(透镜框、棱镜框)
限制了成像光束的大小,光学系统中这种 限制成像光束的光孔称为光阑。
• 入射窗限制着物空间的成像范围
2020/6/3
31
• 把除孔径光阑外的所有光孔通过其后面的光 组在整个系统的像空间成像时,出射窗对出 射光瞳中心的张角为最小。
• 出射窗限制了像方视场范围
• 入射窗和出射窗共轭。入射窗、视场光阑对 位于其前面的光学系统共轭;出射窗、视场 光阑对位于其后面的光学系统共轭;
I
II
I'
A
A'
2020/6/3
图4-2
7
三、孔径光阑的判断
• 在共轴光学系统中,各光学元器件按其设计的组 合顺序依次排列,成像光束在经过各个元器件时, 由于每个器件的通光口径大小和位置不同,对轴 上物点允许通过的光束大小也不同。找出其中允 许通过光束最小的元器件,便是孔径光阑,如图4 -3所示 。
2.入射光瞳与孔径光阑对其前面的光学系统而言就 是共轭关系;
3.出射光瞳与孔径光阑对其后面的光学系统而言 是共轭关系;
4.入瞳与出瞳对整个光学系统是共轭的。
2020/6/3
20
五、主光线的概念
一般指由轴外物点发出通过入射光瞳中心的 光线称为主光线
• 由于共轭关系,主光线也必然通过孔径光 阑中心和出瞳中心。
P'
L' 2
L'(L ) 11
L
P
2
tg2u1D 02 '03 2037/200.021 A
40
tgPu1D 0P '04 2026/200.0167
D' =2 P
D' = 2
3
D1=6
图4-5b
比较以上三个孔径角,有
20
D =2 P
D2=6
uPu2 u1
所以得出光孔P为孔径光阑。
2020/6/3
14
1 1 1 l' 60 20
,得:l'30(mm)
30 0.5 60
,得:D2'D23(m)m
透镜L1本身处在物空间,不必成像。将上述所有
成像结果再转回180,得到图4-5b。
2020/6/3
13
孔径光阑的判断
由物点A像所有物空间的器件像边缘作连线,比较
边缘光线的角度。
tg1uD 11020160200.03
2020/6/3
15
A
-U
2020/6/3
入射光瞳
L2″
P1
L1
L2
Q
Q
P
Q2
孔径光阑
P2
BACK
16
• 将光学系统中所有光学元件的通光 孔分别通过其前面的光学元件成像 到整个系统的物空间去,系统的入 射光瞳必然是其中对物面中心的张 角为最小的一个。
2020/6/3
17
L1' 出射光瞳
P'
L1
2020/6/3
24
必须注意:
• 光学系统的孔径光阑只是对一定位置的 物体而言的
• 如果物体位置发生变化,原来限制光束的孔径光 阑将会失去限制光束的作用,光束会被其他光孔 所限制。
• 对于无限远的物体,光学系统的所有光孔被其前
面的光学零件在物空间所成的像中,直径最小的 一个光孔像就是系统的入瞳。
2020/6/3
但当此斑对眼睛的张角小于眼睛的最小分辨角 1′时,人眼看起来仍为一点。此时,该弥散斑可
2020/6/3
29
`
• 如果孔径光阑或入射光瞳都非常小时,只有沿主光线 的一束无限细光束能通过光学系统
入射窗
出射光瞳 孔径光阑
入射光瞳
L1
B’
L2
A
ω’
A’
ω
P’
Q
P
(视
B
出场
射光
C
窗阑 )
2020/6/3
30
• 把孔径光阑以外的所有光孔通过其前 面的光组成像,则在这些像中入射窗 对入瞳中心的张角为最小。
孔径光阑 视场光阑
y'
F
视场光阑 B y A
孔径光阑
视场光阑
a 视场光阑设在像面
2020/6/3
图5-10
b视场光阑设在物面 图4-10
c视场光阑设在中间像面
28
二、入射窗 出射窗
• 与孔径光阑类似,视场光阑被其前面的光组在 整个系统的物空间所成的像称为入射窗(简称 入窗)。
• 视场光阑被其后面的光组在整个系统的像空间所 成的像称为出射窗(简称出窗)
• 视场角:对远距离或无限远物体成像的光 组,常用角度来表示其视场的大小
• 这就是前面谈到过的物方视场角2ω和像
方视场角2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