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美国上市原因
双重股权结构下阿里巴巴两次上市案例

估值与融资额
上市时估值约为4600亿美元, 融资额达到130亿美元。
结果
阿里巴巴成功在香港交易所上 市,股价表现平稳,首日涨幅 约6.6%,市值超过5000亿美元
。
两次上市策略对比分析
• 上市地点选择:第一次选择在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上市,主要考虑因素包括市 场规模、投资者群体和监管环境等;第二次选择在中国香港交易所上市,主要 考虑因素包括地理位置、市场环境和投资者群体等。
股权高度集中
阿里巴巴采用双重股权结构,马云及其团队通过持有高投票权的B类股份,实现了对公司 的有效控制。这种高度集中的股权结构可能导致内部治理的不平衡,加大其他股东和投资 者的风险。
决策效率降低
在双重股权结构下,公司决策可能更加倾向于创始人及其团队,而忽视其他股东的意见。 这可能导致决策效率降低,甚至引发内部纷争和矛盾。
应对潜在敌意收购
双重股权结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敌意收购,但也可能引发潜在投资者的不满和诉讼 。阿里巴巴需要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敌意收购和诉讼风险。
06
双重股权结构下阿里巴巴未来 展望与建议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1 2 3
股权结构更加多元化
随着阿里巴巴不断发展和扩张,其股权结构可能 会更加多元化,吸引更多不同类型的投资者。
信息披露要求提高
双重股权结构可能导致公司信息披露的不透明,增加投资者的信息不对称风险。随着监管对信息披露要求的提高,阿 里巴巴可能面临更大的信息披露压力和潜在的法律风险。
投资者保护不足
在双重股权结构下,普通股东的权利可能受到限制,投资者保护机制可能相对较弱。如果发生损害投资 者利益的行为,可能引发投资者诉讼和声誉风险。
阿里巴巴上市的故事

阿里巴巴上市的故事美国东部时间9月19号上午,北京时间夜间,223岁的纽交所将迎来史上最大的一单IPO。
一家主营业务远在中国的企业将会在这里募集至少210亿美元,至多260亿美元资金。
它的名字将会和Google、Facebook、Amazon一起,被视为全球最有价值的科技公司之一。
36氪在北京、硅谷和纽约团队的也已经准备妥当,共同记录这必将是中国互联网断代史中浓重的一笔。
本文是36氪【阿里IPO系列报道】的首篇,36氪驻美国作者曾小苏、硅谷特约作者程翰、以及国内作者Zuo共同撰写。
接下来,36氪将会推出至少五篇深度报道,全景记录此次IPO。
9月10日在紧张的路演现场,马云度过了自己的50岁生日,作为承销商之一的摩根斯坦利送给了马云一份生日礼物。
路演视频中那位从淘宝走出的四川籍画家创作了一幅松鹤延年中国画作为生日礼物空运至美国。
摩根斯坦利负责此次IPO路演现场PPT和视频的楚含告诉36氪,画中的双鹤寄寓马云人生和事业长久兴盛,如愿达成阿里巴巴“102年”的夙愿。
马云——这位纽交所历史上融资规模最大企业的武林盟主,气场已然全开。
他在本次IPO中将会套现超过8亿美元,然而他对公司的控制力不会丝毫降低,大股东软银将投票权委托给他和蔡崇信。
合伙人制度也确保他和管理层在董事会中占据绝对统治地位。
然而在这个Happy Ending之前,有很多广为人知或者不为人知的波折,阿里巴巴赴美上市堪称是一出出的折子戏。
这个故事简单来说,就是这个叫马云的人白手起家创立了一家公司,在高速增长中不断融资,一度要失去对公司的控制权。
然而他施展乾坤大挪移,最终两全其美,既获得了巨额金钱回报,又保持了对阿里巴巴的绝对控制权。
第一次不太亲密的接触阿里巴巴集团B2B业务于2007年在港交所挂牌上市,2012年退市,这背后的故事可以算作是阿里巴巴的“上市前传”。
从1999年创立之后,软银和雅虎的先后注资阿里巴巴。
前者于2000年就投资2000万美元,2004年向淘宝网注资6000万美元。
从阿里巴巴上市之路比较香港和美国上市制度

从阿里巴巴上市之路比较香港和美国上市制度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从阿里巴巴上市之路比较中国香港和美国上市制度12理财班汪樊杰36号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崛起,互联网流量入口发生重大变化,阿里巴巴集团的商业优势正面临巨大的挑战,如果错过市场依旧热捧的机会之窗,阿里巴巴集团的市场价值可能会遭遇重大贬损,因此对马云来说,阿里巴巴上市已经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
阿里巴巴集团3月16日发布公告,决定启动在美国上市事宜,这等于正式宣告阿里巴巴放弃了香港上市。
对于港交所来说,这是一个好坏参半的消息,失去了像阿里巴巴集团这样大体量的创新型公司,会给交易所带来一些舆论压力,要求其放松监管制度,也影响其在全球资本市场中的地位,而港交所为了维护中小股东利益,坚持同股同权的基本原则,也赢得了遵循规则的美誉。
对阿里巴巴来说,和港交所的反复磨合,付出了不少时间代价,最终依然无法更改规则,这自然是一种失败。
当然,在商言商,失败不失面子,阿里巴巴在公告中说,“感谢香港各界人士对阿里巴巴的关心和支持,我们尊重香港现时的相关政策和出发点,并将会一如既往地关注、参与并支持香港的创新和发展”,这种优雅姿态可以掩盖失败带来的沮丧。
不过,阿里巴巴美国上市之路并不平坦。
阿里巴巴复杂的股权架构,2011年支付宝股权转移事件,阿里巴巴名下拟上市资产和非上市公司之间频繁的关联交易等因素都将是上市过程中需要梳理的重大事项。
当然,这其中,阻碍阿里巴巴在香港上市的最重要障碍,也就是阿里巴巴的合伙人制度,依然是阿里巴巴需要向美国投资人交代清楚的事项。
阿里巴巴的合伙人制度,并不是通常意义上基于股权的合伙。
根据媒体报道,阿里巴巴的合伙人是公司业务的核心管理者,拥有较大的战略决策权,减少资本市场短期波动影响,从而确保客户、公司以及所有股东的长期利益。
合伙人负责提名一半董事名额,董事需要股东大会投票通过,但是合伙人可以连续提名,一直到股东大会通过为止。
阿里巴巴为何在美国上市(英文版)

Dear Ma Yun,In your email of April 6, you asked me whether it was better to carry out the Initial Public Offering (IPO) of Alibaba in China or in US. And you specifically requested an assessment of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IPO requirements of the both countr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hairman of Alibaba. So I present some of the critic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IPO standards related to your corporation as follows:1. Cost: There’s no doubt that compared with a US stock market, a domestic stock market for IPO usually costs a Chinese corporation less money. Since most of the corporation’s leaders are familiar with the domestic language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So it won’t take too much time to do research, to find competent lawyers and accountants, or to bargain with underwriters. Besides, the subsequent regular cost is lower in China. Because the China Securities Regulatory Commission (CSRC) has lower requirements of companies’financial transparency, meaning that companies don’t have to pay too much to ensure that they perfectly meet all the legal requirements. By contrast, American listed corporations may suffer a lot in this aspect.2. Basic Requirements: Though IPO in China costs less, there are higher basic requirements for IPO companies. For example, the CSRC requires all the IPO companies register in China. But Alibaba registered in Cayman Islands. In addition, in China, IPO companies are also required to achieve a net profit of more than 3000 million RMB for the three consecutive years before IPO. While Alibaba, like other developing Internet companies, remains a huge deficit. On the contrary, there are no such strict basic requirements in US and Alibaba can easily meet most of its IPO standards.3. Speed: The average speed of IPO in US is far much faster than that in China. The stock issuance system of US is approval system. Consequently, on average, it only takes less than half a year for a company to pass all the necessary procedures. By contrast, attributing to the examination system of stock issuance in China, Chinese companies generally spend one to five years on the procedural trivialities and on waiting. In fact, now there are 685 Chinese companies on the waiting list of IPO.On balance, I suggest an IPO in US from the standpoint of the chairman of Alibaba. Though the cost may be higher, you can enjoy a faster procedure. As we all know that time is money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efficiency in business can never be exaggerated. Furthermore, IPO in China is simply unfeasible and impractical for Alibaba. Because it cannot meet the basic standards set by the CSRC. Taking all of these factors into account, we can draw the conclusion that an IPO in US is a better choice.Please do not hesitate to contact me if you would like further information.Yours sincerely,Hank。
中国企业赴美上市原因及趋势分析

中国企业赴美上市原因及趋势分析李璇; 郭英; 徐昊【期刊名称】《《经济研究导刊》》【年(卷),期】2019(000)022【总页数】11页(P95-104,106)【关键词】赴美上市; 新股发行改革; 信号作用; 中概股信任危机【作者】李璇; 郭英; 徐昊【作者单位】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 200092;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20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830.91引言虽然中国股票市场近年来发展迅速,截至2017年底,A股总市值仅次于美国,居全球第二,但是我国仍有大量企业赴海外上市。
根据Gao等(2013)对1993—2012年美国股票市场IPO公司数量的统计,在美国股票市场上市的外国公司占比13.6%,其中中国公司的比例高达19.7%[1]。
虽然2010年后由于中概股信任危机和公司追求更高估值等原因,一些赴美上市公司主动选择私有化退市,但同时期我国赴美上市的公司数量仍远高于退市企业(据本文表3统计)。
那么,这些企业为什么要远赴美国上市,而不在国内上市?为了回答上述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政府发行管制对企业赴美上市的影响。
与美国等成熟资本市场不同,在我国新股发行核准制的背景下,IPO资源具有一定的稀缺性。
基于此,我们提出假说一:我国新股发行的审核门槛较高,这种状况迫使许多企业赴美上市。
已有研究虽认为我国较高的上市门槛促使企业赴美上市[2],但鲜有数据证明。
本文将进行实证检验,说明我国较高的上市门槛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企业的赴美上市选择。
随后,我们进一步考察了符合国内上市标准的企业的赴美上市动机。
企业到境外更发达的资本市场上市向外界传递了积极的信号,表明企业将自愿接受更加严格的法律监管、面对具有更高信息质量要求的公众投资者及财务分析师等市场力量的约束,以此将自己与国内上市企业区别开来。
然而受到我国股票市场发展程度的限制,企业在国内上市所发送的信号作用并不强。
我们认为,这一原因是我国企业赴美上市的一个重要考虑,即与国内上市公司相比,争取到国际性交易所上市的企业应该具有更好的公司质量。
阿里美国上市 成美规模最大IPO

阿里美国上市成美规模最大IPO 2014年3月26日,阿里巴巴决定启动在美国的上市事宜,以使公司更加透明、国际化。
阿里可能最早在4月份提交上市申请,最早在第三季度进行IPO。
规模可能超过Visa成为美国迄今规模最大的IPO.计划中的这笔IPO将筹资逾150亿美元,雅虎和其他现有股东将在IPO中出售股票。
Face book 2012年通过IPO交易筹资160亿美元。
不过,阿里巴巴的上市规模取决于上市地点以及首次筹资规模,可能会超过维萨公司的180亿美元,成为美国迄今规模最大的IPO.若阿里巴巴继续推进上市计划,那么可能最早在4月份提交上市申请,最早在第三季度进行IPO.最终的牵头承销商最多有五家。
公司公开表示,决定启动在美国的上市事宜,以使公司更加透明、国际化,进一步实现阿里巴巴的长期愿景和理想。
未来条件允许,将积极参与回归国内资本市场,与国内投资者共同分享公司的成长。
对于这一决定是否意味着阿里巴巴彻底放弃在港上市,阿里巴巴公关部人士表示,不发表除公开声明以外的评论。
外界预测,阿里巴巴首次公开募股的融资额高达150亿美元,估值将超过1000亿美元。
这笔大单被视为自2012年5月Facebook IPO融资160亿美元之后,又一“航母”级别融资项目。
资本市场人士判断,阿里巴巴集团的估值极有可能超过前者,而跻身标准普尔500的前四十。
事实上,早在这一决定出炉前几天,阿里巴巴高层的表态就已经初现端倪。
3月12日,阿里巴巴集团负责资本运作事宜的执行副主席蔡崇信表示,绝不会为了在香港IPO而改变合伙人制度。
2013年,阿里巴巴向香港联交所建议的上市计划中,创新性地提出准备引入合伙人制度。
在这一制度下,阿里巴巴的现有管理团队,将拥有董事会内多数董事的提名权。
将公司控制权掌握在管理团队手中,是一些互联网巨头们的惯例。
谷歌在2004年IPO时创造了双重股票结构,给予创始人和CEO三分之二的投票表决权。
Facebook创始人兼CEO扎克伯格通过此类安排,拥有该公司57.3%的投票权,从而保持对Facebook公司的控制权。
知难而退最后失败的例子(一)

知难而退最后失败的例子(一)知难而退最后失败的例子• 1.例子一:2013年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失败–背景介绍 2013年,中国电商巨头阿里巴巴决定在美国上市,并计划筹资超过200亿美元。
这被视为当时全球最大规模的IPO之一,吸引了全球投资者的关注。
–失败原因分析–缺乏诚信:阿里巴巴曾被指责在旗下平台上存在侵权行为,使得一些投资者对其商业道德产生疑虑。
–高估值:阿里巴巴在上市之前估值高达1500亿美元,远超其他同行公司。
这使得部分投资者担心公司的估值是否合理。
–透明度不足:阿里巴巴的财务信息披露相对不透明,无法完全满足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要求。
–教训与启示–建立诚信:公司需要建立良好的商业信誉,严禁侵权行为,增强市场的信任度。
–合理估值:公司在上市前应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和估值分析,以确定合理的估值范围。
–加强财务透明度:公司应完善财务信息披露制度,确保满足监管机构的要求。
• 2.例子二:微软发布的Windows Vista操作系统失败–背景介绍 2007年,微软发布了Windows Vista操作系统,但这一产品并没有取得成功,并在市场上遭到了广泛的批评和抵制。
–失败原因分析–硬件要求过高:Windows Vista对计算机硬件的要求过高,许多用户的电脑无法正常运行该操作系统,导致用户的不满。
–兼容性问题:Windows Vista与许多软件和设备不兼容,这使得大量用户无法正常使用他们习惯的软件和设备。
–用户界面设计不理想:Windows Vista引入了一些新的用户界面设计,但这些设计并没有得到用户的认可,而且相对较复杂和难以使用。
–教训与启示–了解用户需求:公司在产品开发前应充分了解用户的需求,确保产品的兼容性和易用性。
–与合作伙伴密切配合:公司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应与硬件和软件供应商进行充分的合作,确保产品的兼容性和稳定性。
–寻求用户反馈:公司应在产品开发的不同阶段积极寻求用户的反馈,并对反馈进行及时调整和改进。
为什么阿里巴巴不在中国上市

为什么阿里巴巴不在中国上市国内很多的大公司都是国外上市的。
特别是国内数一数二的公司。
虽然马云没有移民,却阿里巴巴也在美国上市了,很多人都好奇阿里巴巴不在中国上市的原因。
下面由为大家介绍阿里巴巴不在中国上市的原因,希望能帮到你。
1、务在中国,管理层在中国,但是资金来源与注册点都是境外。
中国目前禁止外资控制信息企业,外资风投一般都会拒绝被投资企业在国内上市(事实上,被外资实际控制的互联网企业不可能在国内上市,可变实体在中国证监会看来是非法的)。
2、从监管的角度看,中国对于上市企业的要求比较高,要求企业连续盈利。
企业结构不会那么复杂。
阿里巴巴的控股结构牵扯很多子公司,相互控股。
3、从企业注册的角度,中国目前是工商登记,而美国是商事登记,后者对于企业本身的要求很低。
在上市环节,国内审批时间非常长。
而2009年纽交所向纳斯达克看齐之后,上市要求比国内低得多。
作为全球最激进的交易所,纳斯达克甚至允许双重股权(阿里巴巴没有在香港上市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港交所坚持同股同权)阿里巴巴管理层股份不是很多,但是表决权却比一般股东还要大。
主要是阿里巴巴合伙人制度(VIE结构,所谓VIE,是指通过一系列合同,将一个公司的经济效益传递给第三方。
日本软银集团和美国雅虎公司正是通过这种结构持有阿里巴巴实行有效的“多数所有权”。
)4、美国是巨大的融资市场,阿里巴巴认为其融资额217.6亿美元,在中国很难实现。
5、牵扯到的税务、审计和时间成本高昂。
阿里巴巴集团之前为上市所做的准备,包括文件、期权等方面,都是按照境外规则设计。
如果转回境内,一是面临大量税收,二是需要按照境内的会计准则重新设计。
“税务、审计的成本都是非常惊人的,超出很多人的想象。
6、登陆A股也不利于阿里巴巴的国际化进程。
阿里巴巴这类庞然大物,最终还是国内的上市制度不适合他们的发展。
或者说这类互联网企业不适合中国的上市制度为何阿里不在中国上市不在A股上市的理由很简单,因为A股还未对外资企业开放,阿里巴巴为了避税及规避其他风险等因素,其公司注册地是在开曼群岛,这种情况在中国非常常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里在美国上市原因
一、为何阿里不在中国上市呢?
不在A股上市的理由很简单,因为A股还未对外资企业开放,阿里巴巴为了避税及规避其他风险等因素,其公司注册地是在开曼群岛,这种情况在中国非常常见。
某种程度上说,这是西方资本为了规避包括中国在内的相关国家的一些政策所采取的规避措施。
鉴于阿里注册地不在中国,所以阿里根本现在不具备在A股上市的条件。
至于A股为何不开放外资企业在中国上市,原因是资本项目还不能自由兑换。
为什么不能自由兑换?为了保证国家金融体系安全,中国正在开放中。
未来国际板、现在的自贸区都是试验。
二、那么,阿里为何不在香港上市呢?
阿里之前也准备在香港上市,但是由于阿里是合伙人制,而这个合伙人制度是马云首创的,这个合伙人需要在阿里工作够一定时间,高度认同阿里文化,并且为公司发展做出贡献的人。
当然,其实说白了,马云搞这么一个合伙人制度无非就是想找一批他可以控制的人,关键时刻在投票的时候能站在他这边。
阿里的合伙人制度目的在于取得公司的控制权。
这要分开来看,在中国的A股和H股当然是同股同权了,而美国的资本市场是允许AB股同时存在,B股拥有比A股更大的投票权。
香港甚至伦敦交易所的规则都是同股同权,不允许双重股权结构。
如果接受了阿里的“合伙人制度”,意味着香港交易额放弃了自己原则,
这样会失信于民,对股民风险较大,港交所不会这样做。
所以,客观上是因为阿里的双轨制及合伙人制不符合当前港交所的上市规定,港交所也不准备为一家公司开绿灯。
而马云若一定要到港交所上市,则可能失去对公司的控制权。
经过谈判,双方难以达成一致意见,最终阿里巴巴到美国上市去了。
三、最终选择美国的阿里
中国企业赴美上市以科技类企业居多,这类型企业体量不大,但拥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而且还有一个原因是大部分互联网类的公司注册地都在开曼群岛,利用VIE机制来控制内地的公司,规避了法律政策的监管。
这类型公司性质算中国公司还是外资企业争议很大,很难在A股上市。
同样,阿里巴巴是开曼群岛注册的外资公司,也就是VIE结构。
A股不允许外资,而且A股IPO一直摇摆不定,啥时候开放还不知道,同时A股不允许双重股权。
其次,美国是一个十分开放的市场,而且拥有全世界的投资者,能够募集到更多的资金,加速阿里集团的国际化。
而且学习到国外公司的先进管理经验,对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增强在经济全球化环境中的国际竞争力将大有裨益。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阿里巴巴之所以选在美股上市,是由于其成熟市场严格的监管和法律法规,以及集体诉讼制度,使得上市公司不敢肆意妄为,滥竽充数的坏公司将会原形毕露并被及时清除出场,好公司则会只争上游从而赢得投资者青睐,这样的环境更有利于阿里巴巴的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