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真正的爱上音乐课
如何在小学音乐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兴趣

如何在小学音乐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兴趣作为小学音乐老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呢?这实际上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目标,不仅仅是让学生认识乐理知识,学会演奏乐器,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爱好与审美素养。
那么,如何做到呢?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在音乐课堂上,教师除了要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外,还要具备缔造良好课堂氛围的能力。
这个过程,需要大量的教学经验和敏锐的观察力。
对于小学生,音乐氛围最为重要的就是欢快、轻松、活泼的感觉。
为此教师可以多利用歌曲、小情境等方式,将音乐当做一种美好的情感体验和思想表达方式来呈现。
在讲解乐曲时,可以添加一些轻松愉快的幽默笑话,或是加入一些情境作为依托,使学生能够对音乐产生共鸣和感情共鸣。
二、增强学生对音乐的认知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给学生提供足够的知识和了解音乐的途径。
通过反复聆听音乐、唱歌、表演、自己创作和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来学习音乐。
让孩子们从音乐中领悟人生、感受美好、挖掘自我,从而达到激发音乐兴趣的目的。
在音乐课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各种多媒体手段,演示各种风格的音乐作品,向学生传达知识性、趣味性和感性,让学生能够在音乐中感受到亲和力和启示性。
三、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乐器演奏习惯乐器演奏是小学音乐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教师需注意培养乐器演奏的好习惯,例如认真严谨的演奏态度、优美的乐器表现、精密准确的节奏掌握和优雅流畅的乐曲演绎。
教师应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如严格按照谱子演奏,认真听老师讲解练习方法、轻松愉快地演奏等。
这些乐器演奏方面的好习惯,帮助学生更好地摆脱习惯性思维和定势思维,创造出更为优美和生动的音乐体验。
四、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是音乐教育当中的关键。
教育是一种人性化的行业,每个学生可能都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情感、不同的兴趣爱好以及不同的思维方式。
因此,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游戏式教学、趣味性教学、个性化教学等等。
如何让学生在音乐中获得乐趣和满足

如何让学生在音乐中获得乐趣和满足学生是音乐教育的重要对象,让他们在音乐中获得乐趣和满足是每一位音乐教师的目标。
然而,实现这一目标并不是易事。
以下是一些方法和技巧,可以帮助学生在音乐中获得乐趣和满足。
1. 创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在音乐教育中,创造轻松的学习氛围是至关重要的。
学生需要感受到音乐教学对他们的成长和进步有益,并且不应该觉得学习音乐是个紧张的任务。
音乐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创造轻松的学习氛围,例如使用幽默的方式解释乐理知识,鼓励学生分享他们自己的音乐作品,带着学生一起玩乐器等等。
2.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另一个让学生在音乐中获得乐趣和满足的方法是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音乐是一种非常个性化的艺术形式,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品味和感受。
给学生提供表达自己的机会,可以让他们更加投入到音乐教育中。
音乐教师可以安排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音乐想法和感受。
3. 让学生参与到音乐演出中学生参与到音乐演出中是另一个激发他们兴趣并获得乐趣的方法。
音乐演出是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它能够让学生在舞台上展示自己的才华,并且增加练习的动力。
音乐教师可以安排一些小型演出,让学生有机会在小范围内互相展示自己的音乐技能和才华。
4. 贯彻实践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知识和理论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只有理解不够。
音乐教师需要努力确保学生掌握音乐技巧和知识,而这需要经过不断重复的实践。
音乐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实践活动和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他们所学习的知识和技能。
5. 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力音乐教育不应该只关注于技能的掌握,更需要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力,让他们能够欣赏和理解不同风格和类型的音乐。
音乐教师可以通过教授不同风格的音乐,鼓励学生评价和比较音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力。
总体而言,让学生在音乐中获得乐趣和满足需要不断尝试和实践。
音乐教师可以通过创造轻松的氛围,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让学生参与到音乐演出中,贯彻实践教学,以及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力等多种方法,让学生真正获得音乐学习的乐趣和满足。
浅谈小学生喜欢唱歌却不喜欢上音乐课的原因与对策

浅谈小学生喜欢唱歌却不喜欢上音乐课的原因与对策王雅丽(淮北市梅苑学校安徽淮北235000)摘要:针对小学生喜欢唱歌却不喜欢上音乐课这一现象,本文从音乐教材编排、教师的音乐基本素养、教学设备配备、教学方法以及导入这五个方面阐述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以期让学生喜欢上音乐课。
关键词:小学生音乐课学习兴趣近年来,我国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而音乐教育则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九年义务教育中,音乐课是很重要的。
调查发现,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喜欢唱歌,但有一半的学生不喜欢上音乐课,很多同学在音乐课上说话、画画、折纸或做小动作等。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是需要我们每一位音乐教师去思考的问题。
一、小学生喜欢唱歌却不喜欢上音乐课的原因(一)音乐教材中的歌曲编排存在诸多问题当前,小学课本上的歌曲太陈旧,歌词长,旋律不好听,音域太高,这导致学生不喜欢、不想唱。
学生没有学习兴趣,又怎么想去学呢?如一年级歌曲《其多列》,这首歌的歌词太长,有三段,学生总是记混淆,所以学生唱两遍就不愿意再唱了。
又如四年级下册歌曲《采菱》,这首歌的音太高,学生唱不上去,导致学生只愿意听不愿意开口唱。
再如四年级上册歌曲《大家来唱》,速度太慢,学生不愿意听,更不愿意学。
长此以往,学生也就渐渐地不喜欢上音乐课了。
(二)教师的音乐基本功欠缺,不能充分发挥人格魅力俗话说:“教师要教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
”音乐教师要想教好学生,必须自己在语言、范唱、律动以及钢琴弹奏这四个方面有一定的能力。
但在职音乐教师具备这四项基本功的太少了。
有的老师根本无法带学生律动;还有的老师根本不会弹琴。
教师基本功这么差,又怎么能发挥自己的人格魅力,让学生喜欢上音乐课呢?(三)学校教学设备配备不齐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想上好一节让学生喜欢的音乐课,必须要有齐全的教学设备。
但有的学校只有多媒体,所以老师只能让学生跟着多媒体一遍一遍地唱,整节课形式单一,枯燥乏味。
长此以往,学生渐渐失去了学习音乐的兴趣。
如何上好小学音乐课

如何上好小学音乐课小学音乐课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和审美能力的重要课程。
上好小学音乐课,需要教师具备专业知识和教学技巧,遵循科学的教学原则,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方面分享如何上好小学音乐课的一些经验。
一、明确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音乐是一门艺术,应当通过音乐课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
2.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
音乐是一种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小学音乐课应当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通过唱歌、演奏乐器、舞蹈等方式,让学生能够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
3.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音乐素养包括音乐欣赏、音乐批评、音乐理论知识等方面的能力。
小学音乐课应当培养学生对不同类型音乐的欣赏能力,提升他们的音乐鉴赏水平。
二、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1.活动教学法。
小学阶段的孩子活泼好动,教师可以利用各种活动形式如游戏、竞赛等,增加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组织学生进行音乐游戏,通过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2.合作学习法。
音乐是一个集体性很强的艺术形式,小学音乐课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合作完成音乐创作、合唱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多媒体教学法。
借助多媒体技术,可以将音乐与图像相结合,通过观看音乐视频、听取音乐录音等方式,增强学生的音乐理解和鉴赏能力。
4.线下实践教学法。
小学音乐课程应注重实践性教学。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唱、舞蹈、乐器演奏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切实感受音乐的乐趣和魅力。
三、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1.教室氛围。
音乐是一门艺术,应尽量创造宽松、和谐、舒适的教室氛围。
教室可以摆放一些与音乐相关的装饰品,如乐器模型、音乐图片等,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使用教具。
教师可以使用一些音乐教具,如简易乐器、音乐制谱软件等,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理论知识,增强学生的实践性学习。
3.方便学生的参与。
如何让音乐课成为学生最喜欢上的课

浅谈如何让音乐课成为学生最喜欢上的课现在的音乐课,有些老师上得呆板单调,本来是兴趣盎然的课,却给他上成了学生们都不喜欢的课。
特别是农村中学更是如此,音乐老师上音乐课时就是简单的教唱几首歌,学生非常讨厌上音乐课。
那么,如何才能让音乐课成为学生都喜欢上的课呢?一、我们得从最基本的问题入手我们都知道,“高楼要有地基作准备”而教学也是如此,要上好一节课,也得有很好的“地基”才行,音乐课的“地基”就是“备好课”。
谈到备课,有人说它不重要,我认为是不正确的。
因为,备课是上课的准备,是上课思路的演习。
一节课要备的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才行。
只有这样,上课才具备了它前提的条件。
二、让学生学会倾听要想让学生学会倾听,老师必须有好的方法才行。
(一)故事导入法孩子都爱听故事,初中生也不例外,针对这个特点,可在倾听乐曲前讲一下关于乐曲的奇闻佚事,象海顿的《惊愕交响曲》的故事、圣一桑的《天鹅》的故事等,听完故事,一下子就有了想听的欲望,这时再让学生们听这首曲子,一定是全神贯注,注意力充分集中。
(二)听音乐取名法每个学生都有表现欲。
于是我们可以用“给你听到的乐曲起名字”的方法来吸引他听音乐。
如欣赏《鸭子拌嘴》时,边听边提示他们,听到了些什么声音?是什么东西模仿出来的?你听了音乐后,给它取个名字怎样?由此一步步引导他们达到教师吸引他们听音乐的目的。
于是很多名字就诞生了:《喧闹的下午》《小鸭子戏水》《闹》等。
孩子们表现得非常积极,想象力也很丰富,学习兴趣非常高涨。
(三)谈天说地聊天法初中生的知识面比小学生宽了很多,对生活对社会也有了自己的认识。
这时的他们渴望了解更多的他们的经历体验无法感受到的东西,教师正可以利用这一点来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可以讲一些教师亲身经历的对音乐的一些感受,看一些演出的感想,这种体验的分享,同样会感染学生,并更加关注于你介绍给他的音乐。
比如,在欣赏《辽阔的草原》这一单元时,我就带上了我在内蒙古大草原拍的照片,并给学生们讲了我去内蒙旅游的所见所闻和感受,同学们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都觉得听得很不过瘾,这时,我就顺水推舟地出示了我的教学课题。
小学生音乐课 让孩子在欢乐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小学生音乐课让孩子在欢乐中感受音乐的魅力音乐是一门既让人陶醉又能够唤起各种情感的艺术形式,对于小学生来说,音乐课是他们与音乐接触的重要途径。
通过小学生音乐课的开展,我们可以让孩子在欢乐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并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一、音乐课的重要性音乐课在小学生的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首先,音乐可以让孩子们放松心情,缓解压力。
在忙碌的学习生活中,适当的音乐可以舒缓紧张的情绪,使孩子们更好地面对各种挑战。
其次,音乐可以促进孩子们的身心发展。
通过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小学生的动作协调能力和自我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
此外,音乐还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合唱和乐器演奏等活动,孩子们可以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和团结的力量。
二、创建良好的音乐课教学氛围要让孩子们在音乐课中充分感受音乐的魅力,首先需要创建良好的教学氛围。
教师应该注重课堂的布置和音响设备的调整,让孩子们感到舒适和愉悦。
在课堂上,教师还可以使用一些互动活动和游戏,例如让孩子们通过打拍子、跳舞等方式参与音乐节奏的感受,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兴趣。
三、多元化的音乐教学内容为了让孩子们在音乐课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音乐教学的内容应该多样化。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孩子熟悉并喜欢的歌曲,引导他们一起欣赏和演唱。
同时,可以通过介绍不同的音乐风格和乐器,让孩子们了解并感受到不同的音乐文化。
还可以组织一些音乐鉴赏活动,带领孩子们走进音乐厅或音乐展览馆,观摩音乐表演和展览,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欣赏能力。
四、积极参与的音乐课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孩子们在音乐课上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教师可以采用一些积极的教学方法。
例如,可以分组进行合唱或乐器演奏,让孩子们在合作中感受音乐的魅力;还可以组织一些音乐比赛或音乐会,让孩子们积极准备和参与,培养他们的表演能力和自信心。
五、音乐评价与引导在音乐课结束后,教师可以对孩子们的表现进行评价与引导。
要注意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孩子们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就。
第一节音乐课做什么

第一节音乐课做什么港北区新世纪学校吕东作为老师,最成功的就是学生喜欢你的课,能够记住你,不论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甚至大学老师,最重要的都是第一印象,而第一印象来自于你的第一节课,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学校老师的认可、学生的接受、本学期乃至一届学生音乐课的成败。
第一次课做什么呢?相信许多人在上课之前就日思夜想。
我认为,对于小学音乐的第一节课来说,关键做好以下几点:一、做一个聪明的音乐教师,课堂上扬长避短,使学生能够爱上音乐课“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在第一节课课堂上应扬长避短,展示自己最与众不同一面,让学生记住你的特别,你的与众不同。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音乐教学是一个广泛而专业性及强的领域;而我们每个音乐教师几乎都是接受了很短时间的专业培训,换句话说,我们的专业技能技巧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欠缺。
来自各方面的条件又都不允许我们放下一切,去专修我们的专业不足,而恰好在众多的不足之中,我们每个人又都有着相对的强项,这就要求我们准确判断自己,为自己的课堂定好位。
恰倒好处的展示自己的强项,古人说:亲其师,信其道。
比如说你的特长是唱歌,你就用最美的声音唱出孩子们都会的歌曲,如果你是键盘的特长,就弹奏一首孩子熟悉的歌曲。
曾记得当年我也是被我的音乐老师那美妙而动听的声音所吸引,从而喜欢上音乐,改变了我的命运。
总之,一句话,就是尽量在第一次上课就能赢得学生的尊敬甚至崇拜,这能为将来的师生合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让孩子在第一节课里学会“安静”儿童的心里特点是好奇、好动、好胜、好玩。
由于这一特点,在音乐课堂上教师们都采取了讨论、表演、竞赛、游戏等方法使课堂气氛活泼热闹起来,让孩子学得开心,玩得高兴。
而我觉得,音乐课堂上恰当地留出“安静”的空间,往往能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因为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只有在安静的环境中才能获得最家的听觉艺术,只有在安静的环境中才能获得最佳的听觉效果。
古人云“歌欢则声与乐谐,歌戚则音与泣共。
”讲的就是歌声的感染与熏陶作用。
如何让学生喜欢上音乐课

如何让学生喜欢上音乐课在九年义务教育中,音乐课作为美育的一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音乐能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能愉悦和活跃学生身心,使学生形成健康开朗的性格。
可以说,几乎大多数的学生都喜欢音乐,但事实上也有一部分学生不喜欢上音乐课?如何让学生喜欢上音乐课呢?1 趣味导入,抓住学生的心,让学生喜欢上音乐课在音乐教学中,新课导入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
一个好的导入,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音乐特定的情景中,从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趣味导入可以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一个小故事、小游戏,都能够深深地吸引学生,抓住学生的心。
例如:在教《十二生肖—可爱的小兔》一课时,教师首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小动物,从学生的爱好出发,引出故事内容:森林里的小动物们趁着今天的好天气,正在开表扬大会!要表扬一位曾经做好事不留名的小动物。
这时,老师又说,瞧!智慧爷爷刚才给了老师一张小纸条,他把他掌握的一些线索都写在上面了,于是给学生猜一个谜语:红眼睛,白皮袄,长耳朵,真灵巧,爱吃萝卜爱吃草,走起路来蹦蹦跳。
学生听了这些特征很快就猜到了小兔。
这时教师适时导入:“今天我们就跟小兔交个朋友,来唱可爱的小兔,好不好?”学生听了,开心地拍起了手,老师通过这种充满趣味性的谜语导入,轻松地带领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
又如:在教《小小的船》一课时,教师根据歌词内容编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夏天的晚上,小兔坐在院子里看星星,忽然感到自己飘了起来,飘到了月亮上。
弯弯的月亮变成了一只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尖的,就在这小小的船里坐着,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学生个个听得很认真,这时,老师趁热打铁问学生:“你们想不想体验一下,在月亮小船和星星之间穿行?”学生马上回答:“想。
”“那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随着歌曲的音乐演唱起来好吗?”学生齐答:“好的。
”这样的导入不仅引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让学生理解歌词的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学生真正的爱上音乐课
提起音乐课,学生们瞬间变得轻松许多,不用再写繁重的作业,也不用面对班主任那严肃的面容,当我还是一名学生的时候就是这样想的。
可学生们是真心的喜欢音乐课吗?据我调查,有百分之七十左右是喜欢上音乐课的,而剩下的则是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并不是真心喜欢上音乐课。
众所周知,音乐教学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它融合了多种艺术门类为一体,具有鲜明的人文性,综合性,创造性,愉悦性的综合学科。
《音乐课程标准》也指出:“通过各阶段的学习,不断获得基本的音乐知识技能以及音乐的感知与欣赏,表现与创造,反思与评价,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的音乐能力,提高生活乐趣,形成尊重,关怀,友善,分享等品质,塑造健全人格。
”由此可见,音乐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那如何让让学生真正的爱上音乐课,让音乐走进他们的心灵呢?
一吸引学生注意力,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音乐课是通过教师与学生在音乐氛围中互动来感悟音乐,提升自身音乐修养。
让学生体验音乐,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需要营造恰当的音乐氛围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健康的心态,快乐的笑容也是一个音乐老师的必备条件。
只有快乐的老师才能教出快乐的学生。
其次,课前准备也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
一个好的课件也能够为
一节课增色不少,学生也能全身心的投入学习当中。
比如,在讲《我是少年阿凡提》的时候,课件当中设计了阿凡提的形象,小毛驴,小鸟以及各种小动物,并且有flash动画表演,学生很感兴趣,而且很快就学会了这首歌。
二层层深入,激发学生的真实情感
孩子的情感是很真诚很丰富的,而这种情感越是小的孩子越是容易开发。
曾经给一年级的小孩子上过一节班会课,而这节班会课就学要唱爱妈妈的歌。
在学习歌曲之前,首先先给他们看一些妈妈与孩子亲昵的图片,使孩子们一个初步的认识,然后在组里说妈妈平时是怎样照顾自己的,进一步调动孩子们内心对妈妈的情感。
接着播放多首歌唱妈妈的歌曲,并请同学学习妈妈照顾宝宝的样子,在歌声中孩子对妈妈的爱得到了升华。
音乐能带给人一种意境,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调动学生的情绪和积极性,实现人的美感生活。
有了感情基础,学生更加喜欢在音乐课展示自己。
三利用角色表演,调动学生主动参与
没有哪一个学生是不爱表现自己的,在他们的内心深出都渴望自己有表演的机会,只要我们给予肯定,他们就会更有信心。
给学生欣赏优秀的音乐作品,可以不断激发学生模仿与创作的兴趣。
如果在游戏中进行模仿表演,更能加深学生的音乐体验,这样在愉快的游戏中,同学们自然的学会了表演,更加深了读音乐作品的理解。
四体验交流,开发学生的创造性
音乐课上,老师经常组织学生进行歌曲演唱比赛,经常安排男女生交流、小组合作等,以此来激活学生的表达,点燃交流的激情,体验交流的快乐。
让学生自由畅想,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敢于发言、敢于想象、敢于创新。
在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中,老师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放手让他们经过实际操作,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主动探究,积极交流,去“导演”一个个生动活泼的音乐活动场景。
在主动唱演课堂教学形式中,学生自主学习,自由表演,主动获取知识,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教师则变成整个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服务者(教师弹琴、放录音),有利于学生淋漓尽致地表现音乐作品,更好地发挥音乐作品的能动作用,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进而促进学生情感体验、自我表现等综合素质的提高,也真正的是学生爱上音乐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