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能的内在价值
《威廉·莱斯“自然控制”思想研究》范文

《威廉·莱斯“自然控制”思想研究》篇一一、引言威廉·莱斯(William Leiss)作为一位环境社会学家,他的思想对于我们理解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莱斯的“自然控制”思想,分析其理论背景、核心观点及其在当代社会的应用与影响。
二、莱斯“自然控制”思想的背景莱斯的“自然控制”思想形成于他对现代社会中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深刻反思。
在工业化和科技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人类对自然的干预和改造能力日益增强,但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环境问题。
莱斯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重新审视人类对自然的控制行为。
三、莱斯“自然控制”思想的核心观点1. 自然的内在价值:莱斯强调自然具有其内在价值,不仅为人类提供物质资源,还对维持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2. 自然的自控性:莱斯认为,自然具有自我调节和自控的能力。
过度的人类干预和破坏将破坏自然的平衡和稳定性。
3. 控制的尺度与方式:莱斯主张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适度控制人类对自然的干预和改造。
这需要我们在科技、伦理、法律等多个层面进行思考和行动。
四、莱斯“自然控制”思想的应用与影响1. 环境保护:莱斯的“自然控制”思想为环境保护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通过适度控制人类对自然的干预和改造,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2. 可持续发展:莱斯的“自然控制”思想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这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3. 伦理与法律:莱斯的“自然控制”思想也引发了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伦理和法律思考。
如何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法律和伦理规范,以保护自然和人类的共同利益?五、当代社会的启示与挑战莱斯的“自然控制”思想在当代社会仍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我们需要重新审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重新定义“控制”的内涵和方式。
然而,在实践中,如何实现适度的自然控制仍面临诸多挑战。
这需要我们在科技、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进行综合思考和努力。
从动物感恩故事看自然的“内在价值”问题

V0 _ No 2 l25 . Apr, 0 .20 6
从动物感恩故事看 自然的“ 内在价值" 问题
胡 立 新
( 黄冈师范学院 文学院 , 湖北 黄冈 4 80 ) 3 00
摘
要: 从远 古的传说到 今天的新闻报道 , 存在 大量动物 感恩 于人 的故事。这 些故事 和事 实充 分说明 自然 物
化 资源 的发掘和利 用, 让人们普遍树立生态文化价值立场。
关键词 : 动物感恩于人 ; 生态文化; 自然的“ 内在价值” 文化的价值选择 ;
中 图分 类 号 :8 文 献 标 识 码 : 文 章 编 号 :0 66 5 ( 0 6 0 - 3 -5 B3 A 10 -12 2 0 )20 90 0
录》 下 载有 “ 救 疱 人 ” 事 等 。在 这 三类 动 物 卷 鳖 故 中, 由于一 、 二类 中 的动物 或 朝 夕 与人 相处 , 专 门 或
恩的故事 , 它们在传 达着人与动物间和谐相处的美
妙生存 的 生态 景 观 。从 这 一 生 态 文 化 和生 态 事 实
中 , 们不 仅可 以 从实 践 上 获 得 一 种切 实 可 行 的 与 我
生 态文 学与 文化 研究 的 主要 内容之一 是运 用生 态学观 点特 别是 生 态 价 值观 , 重新 审视 人 类 文 化 的
人 。这类故 事最 多 , 凤 阳一 农 民与 他 的大 牯 牛相 如
依为命, 牛救 了主 人 性命 的故 事 ; 国一 头 名 叫 “ 美 普
各种言说和观点 , 对其作出生态的与非生态的价值 辨别 , 促使 人们 树立 建 设 性 后 现代 主义 的生 态 生存
维普资讯
第2 5卷
第 2期
20 0 6年 4 月
自然内在价值论辨析

用 到人类 世界 时 , 就专 指 内在 价 值 ) 限 , 它 界 只是 把人类 独有 的价值 一词 的外延 扩展到 了 自然上 。
意 思是强 调事物 具有 的不依赖 评价 者评价 的那些
收 稿 日期 : 0 6 1 - 3 2 0 — 10
特征 的另 一种表 达方式 。 ( ) 三 作为学 家们 对 它 的理 解 和 解 释并不相 同, 都是 以人类关 于“ 但 价值 、 内在价 值” 的限定 为 出发 点 。笔 者认 为 , 自然 内在价 值 是 对 人类 内在价值 的一种 误读 , 是一种 语义 的借用 , 并 不含有 人类 内在 价值 之 意 , 有关 它 的 争论 为 解 但 决环境 问题 提供 了一 种思路 。
许多 人用来 佐证 自然 的内在价值 。余谋 昌先 生认 为, 目的性表 示 生命 主体 追求 自己的 生存 。这 种 生存 , 种追 求 , 仅是 客 观存 在 的 , 这 不 而且 是 一种 “ ” 是“ ” 是合 理 的L 。这是人 和事 物 内在 价 善 , 好 , 1 ] 值 的根据 。生存 是 生命 和 自然界 的 目的 , 存 表 生 示它 的成功 , 者说 , 存是生命 和 自然界 的第一 或 生 要务 , 求 生存 , 现这 种 目的 , 是 自然 界 的 内 追 实 就
在价值之意。
关键词 : 自然 ; 值 ; 体 ; 价 主 内在 价 值 ; 自然 内在 价 值 中图 分 类 号 : 8 — 5 1 20 8 3 文献 标 志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9 3 9 ( 0 7 0 — 1 40 1 0 — 6 9 2 0 ) 20 3 — 3
在价 值 。
的主 动性 、 导性 、 造 性 和能 动性 , 简括 为 事 主 创 可
自然的价值

生态伦理学创始人利奥波德所理解的自然价值主要有两层含义:前期认为自然价值主要就是基于人的需要所体现出来的有用性;后期认为自然价值主要就是自然界自身的整体性或相关性。
利奥波德的这个思想后来被许多人继承和发展为这样一种明确的观点:在生态伦理学中,所谓自然价值一方面指自然物对人的有用性,可将此称为自然的使用价值或外在价值;另一方面是指自然界或生态系统的自满自足,即自然物之间彼此联结、相互利用而产生的动态平衡效应,可将此称为自然自身的价值或自然的内在价值,它强调的是价值的客观性、人的尺度的非绝对性和非唯一性。
自然的外在价值也就是指自然物所具有的工具价值,即在满足人的需要的前提下所具有的的意义,其基本模式是:人的需要___物的属性。
也就是说判断某个自然物是否具有价值即是看它是否有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属性。
人的需要只是构成自然价值的一种主体性选择性要素,它要得到满足必须要依赖于自然物的客观属性,而自然物的属性石不能任意加以改变的,所以,实际上在人与自然所构成的价值关系中,人也是无法为所欲为的。
人的需要并不是价值形成的唯一尺度,只重视人的需要而忽视对象物的属性是极端错误的,在实际生活中也会产生有害的结果。
所以,我们主张,对于自然的外在价值的把握应当在人和自然所形成的主客体关系中来进行,但是人与自然所形成的主客体关系是通过人的认识-----实践活动而现实地生成的,并不是像笛卡尔以主体存在的不可怀疑性的预设为前提虚拟出来的。
而在人的认识-----实践过程中,从来就不是一种尺度在起作用,而总是两种尺度在起作用,即人的尺度和物的尺度,只有共同遵循这两种尺度的要求,主客体关系才会产生,价值也才会生成,否则主客体关系就会中断,价值也就变得虚无。
人的需要不应该成为他与现实世界相疏离的借口,恰恰应当是他与现实的世界保持亲和的原因,因为需要的实质是依赖而非征服。
自然的内在价值指的是与人的需要无涉的自然价值,是毋需人来决定的自然价值。
罗而斯顿生态伦理思想解析——自然内在价值的存在何以可能

36科技创新导报S T y I 2007N O .35Sci e nc e a nd Tec hno l o gy I nn ov at i on H e r al d 科教平台科技创新导报当前环境伦理学论域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就是价值了,这个字眼被许多环境伦理学家频繁使用,甚至成为某些环境伦理学家构建自己环境伦理学的核心。
“环境伦理学的许多理论都立基于自然中的价值这个概念上,一些伦理理论的论证途径是把内在价值赋予动物、生物圈,或者整个生态系统。
”[1]其中罗而斯顿就是主要代表之一,他可以说是现代环境伦理学界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
1自然价值的逻辑论证罗而斯顿认为不仅要肯定自然价值的存在,还要肯定自然价值事实上就存在,为此罗而斯顿从实证主义的角度去界定自然价值的内涵、特征和客观性证明。
罗而斯顿关于自然价值的内涵的三个观点:第一,自然价值就是自然的性质,无论是无机物还是有机物都是有价值的,是由自然系统或自然物的结构决定的,因此自然中的价值是客观的。
第二,罗而斯顿主张价值属性最重要的特征是它的创造性,大自然不仅创造了万物,还创造了具有评价能力的人。
自然是朝着产生价值的方向进化的,并不是我们赋予自然以价值,而是自然把价值馈赠给我们的。
从系统的角度看,评价行为不仅属于自然,而且存在于自然之中。
大自然是生命的源泉,这整个源泉——而非只有诞生于其中的生命——都是有价值的,大自然是万物的真正创造者。
[2]大自然创造了万事万物。
第三,内在价值、工具价值和系统价值的同意构成了自然价值的另一属性。
“内在价值是指那些能在自身中发现价值而无须借助其他参照物的事物”[3]“工具价值指某些被用来当作实现某一目的的手段的事物。
从生态系统的整体看,他具有系统价值,系统价值不是生态系统的内在价值,不是生态系统对有机体的工具价值,更不是生态系统中所有价值之和,而是系统的创造过程和趋势。
就像罗而斯顿说,我们已接触到了某种需要用第三个术语来描述的事物,那就是系统价值。
论自然的内在价值

第2 2卷第 6期 ( 0 6 20 )
河西学院学报
Vo.2 N . (0 6 1 o6 2 0 ) 2
论 自 然 的 内 在 价 值
米 江 霞
( 兰州城 市学院 ,甘肃
张 海 军
兰州 707 ) 300
摘 要:自然具有内在价值.无论站在 自然的角度还是人的角度 , 自然不仅具有工具价值 ,而且具有 内 在价值,是 内在价值和工具价值的统一.自然内在价值的确认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自 然;主体;主体性;价值;内在价值
宙环 境 中,生命 和 自然 界是 自我 组织 系统 、 自我 维 持 系统 ,按 照一 定的 自然程序 自我 维持 、 自我组 织 和不 断地再 生产 , 自为地进 行 自己 的生命 活动 , 以
类对 价值概 念 的正确 认识 。
一
对价值 的拷 问 “ 价值 ”一 词 最 初 来 自梵 文 的w r( 盖 、 保 e 掩
、
价 值关系 ,人 与外界 的利用 、创 造 ,赋予 它全 新 的价值 , 以满足人类 生存 和 发展 的需要 ,这 只 是这种 价值 关
作者简介:米江霞 (98 ) 16 一 ,女,甘肃西峰人,兰州城市学院社科系 讲师,主要从事伦理学研究。
一
l . 5
维普资讯
米江 霞,张海军 :论 自然的 内在价值
的 自然终于爆 发 了,它 们 以 自己的方 式要求 自己的
是 自在 自为 的,而且这 种 自在 自为 的存在 和发展 是 客 观 的,表 现 了它们 以 自身为 目的 的主体 性 。在 宇
义 。价值 可 以概 括 为两类 :一 类是 客观 事物 之 间的
价 值关 系 ,客 观事物 相对 于 自身而 言 ,以 自身 为 目 的 ,利 用外界 有利 于 自身 生存和 发 展 的条 件 ,努 力
什么是自然的内在价值——批判视野下自然的内在价值概念

什么是自然的内在价值——批判视野下自然的内在价值概念I. 引言A. 背景和意义B. 相关研究现状C. 研究方法II. 自然的内在价值概念的渊源A. 希腊哲学家的贡献B. 基督教对自然的内在价值概念的影响C. 文艺复兴时期的贡献III. 批判视野下对自然的内在价值概念的解读A. 环保主义的视角下B. 动物保护主义的视角下C. 哲学界的视角下IV. 自然的内在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A. 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对比B. 自然景观与旅游业的发展C. 自然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的关系V. 如何实现自然的内在价值的价值?A. 教育对价值观的影响作用B. 环境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完善C. 群众意识的提升VI. 结论A. 综述全文B. 完善自然的内在价值概念的建议C. 后续研究的方向第一章:引言自然是指与人类无关的物质和现象的总体,包括生态系统、生物圈、自然元素以及地球上各种非人造物质。
在人类的发展历程中,自然一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为人类提供了食物、水源、药材和资源等,同时也为人类提供了良好的居住环境。
由于人类长期的不当活动,自然环境受到了极大的破坏和污染,这也引起了人们对自然保护的重视。
自然保护的出发点是自然具有自身的内在价值。
本文将采用批判视野,对自然的内在价值概念进行研究。
本文的意义在于,梳理自然的内在价值的渊源,探究自然的内在价值在现代社会中的实际意义,并且提出自然保护的具体措施,以实现自然的内在价值。
第二章:自然的内在价值概念的渊源人类的思想有悠久的历史,自然的内在价值概念也在历史中得以彰显。
希腊哲学家的思想为自然的内在价值概念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他们主张自然内部体系的运用规律应该搜索出来,使自然能遵循其本身的规律来运作,这就是自然的内在价值概念的雏形。
基督教对自然的内在价值概念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基督教认为,人是上帝的造物,自然则是上帝所赐予人类的生命绿洲,这使得自然被赋予了一种特殊的价值——尽管这种价值与人的利益联系紧密,但也独立于人的使用与支配之外。
生态伦理中的自然价值问题思考

生态伦理中的自然价值问题思考传统的价值概念只承认自然的工具价值,否认自然的内在价值,对世界生态危机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从当今生态实践的严峻性来看,自然的内在价值理论对于我们走出价值导向和实践上的迷误,重建人与自然和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标签:生态伦理自然价值内在价值自然价值是生态伦理学的理论支点之一,自然是否具有内在价值(intrinsic value)也是学界争论的焦点。
按照传统的价值概念,价值是指客体以自身属性满足主体需要和主体需要被客体满足的效益关系。
即是说,客体能满足主体需要,它就是有价值的;反之,则是无价值的。
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以主体的需要为价值原点(出发点),以客体能否满足主体或满足的程度来确定其价值的。
显然,建立在“满足主体需要”基点上的价值关系呈现一种射线状,一种单维性,即由主体指向客体。
在这种理解意义上,价值关系必然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关系,那么,在宇宙万物中,人本身(具体地说,是人的需要)便成为价值的绝对尺度。
换言之,宇宙万物只有相对于人才有了价值的属性,人是惟一具有内在价值的存在物,其他存在物只具有工具价值;大自然的价值只是人的情感投射的产物。
这也是人类中心论者长期所持的关于自然价值的观点。
面对全球问题日渐突出的现实,很多人都把矛头指向了人类中心论,认为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对当今世界生态危机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与此相反,一些学者提出了各种以生命、大地,乃至以泛生态为中心的非人类中心主义观点,认为人并不是价值的惟一主体,即并不是人才有主体性,自然同样具有主体性,也正是这样,自然和自然物才具有内在价值。
“内在价值论”的首倡者是美国生态学家罗尔斯顿。
按照罗尔斯顿的看法,所谓内在价值,是指“那些能在自身中发现价值而无须借助其他参照物的事物,即事物自在(initself)与自为(for itself)的价值”,自然有机体作为自维持系统,物种作为生命动力的形式,都具有内在价值;罗尔斯顿在《哲学走向荒野》中指出:“自然自身的强大创造性就是其内在价值的源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争论焦点:
1、自然本身有乃内在价值;
2、自然本身没有内在价值。
正反/多方观点陈述:
正方观点:自然本身有内在价值:
1、内在价值是自然物内在具有的属性,其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她的创造性。这些价值属性使得自然物不仅极力通过对环境的主动适应来求得自己的生存和发展,而且它们之间相互依赖、相互竞争的协同进化也使得大自然本身的复杂性和创造性得到增加,使得生命朝着多样治教育(专升本)班姓名:郭金云学号:201020030308缴交日期2011年5月6日
议题:自然的内在价值
内涵:
自然是内在价值、工具价值和系统价值的统一。内在价值是指那些能在自身中发现价值而无须借助其他参照物的事物。环境伦理学中的内在价值是含义十分复杂的概念,经过J.奥尼尔的归纳,环境伦理学家们对此至少有三种观点:一是内在价值等于“非工具价值”;二是内在价值是指对象自身具有的“内在属性”;三是内在价值是“客观价值”的同义语。据此可从三方面来理解:
自我观点与理由:
自然内在价值的问题在伦理学界颇受质疑。人类中心主义自然价值观认为,自然价值只是人类主观感情在自然身上的投射,自然的价值是以人的好恶和需要为依据的,自然价值就只是指相对于人的需要而言的工具价值,自然根本不具有内在价值。生态伦理学则认为,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和环境问题的根源就在于人们一贯坚持的文化价值观。不同的生态伦理学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寻找、讨论和论证自然的内在价值问题,形成了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和研究成果,但是各种不同的观点或多或少地都存在一定的偏颇。如果说,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过分地强调了人类的利益和价值,那么目前的生态伦理学肯定了自然的利益和价值的同时却走过了头,他们从不同角度肯定和论证了自然具有独立于人的内在价值,肯定了人是自然的产物,但是却忽视了人的社会性和人类在自然界中的独特的作用。
5、自然内在价值论,用逻辑推理的方法无法证明自然具有内在价值这一问题,而由自然价值论推出人的环境伦理规范,是建立在一个先验性假设上,这一基础假设同样是无法论证其正当性的,所以自然本身没有内在价值;
6、自然内在价值论不能证明证明自然内在价值与义务之间的必然关系。环境伦理学是一门应用伦理学,如果不能证明这二者之间的联系,那么也就无从达到自然价值论所服务的环境伦理学的目的,所以自然本神身没有内在价值。
2、人不是唯一的评价主体所有的生物都从自身的角度评价、选择并利用其周围环境,它们都把自身理解为一种好的存在,把自己理解为一个目的。因此,即使人这一评价者消失了,大自然中仍然存在着内在价值(如果象康德那样把内在价值理解为某种目的性的存在物)。
3、生态系统本身也具有内在价值,因为它是生命的发源地,当然,它所拥有的是自在的价值,而不是自为的价值(象有机体那样)。
一是从目的性理解自然内在价值。每个有机体都是价值的中心,都有其自身的目的,并具有以这一目的为尺度去评价别的事物,把别的事物作为工具价值的能力和行为。因此,我们得出每一个有机体都具有自己内在目的,以自身为目的,具有把别的事物(包括人类)作为工具价值的能力,从而可推论出如果一个对象自身就是某种目的,它就具有内在价值。所谓自然内在价值,是指自然界以自身为尺度,维持自身生存发展,在此自然本身就是主体,它作为生命共同体是自我维持系统,它按照一定的自然秩序自我维持和不断再生产,从而实现自身的发展和演化。存发展是所有物种的目的,表现为生存发展的利己性,这种目的性就是内在价值的依据。
4、在环境伦理学中,“对我们最有帮助且具有导向作用的词汇是价值,我们将从价值中推导出我们的环境义务”。
5、主体性是系统以感觉形式记录内部和外部作用于它的存在状态的那些力的能力,人类没有理由认为自己的主体性是全世界唯一的主体性。主体性就是事物的主动性、主导性、创造性和能动性,可简括为事物的目的性和能动性,人并不是唯一的主体,也不是最高的主体,非人存在物也具有主体性,从而亦有自己的内在价值和权利,内在价值发源于主体的主体性。因此,自然具有内在价值。
3、生物把自我维持作为目的而对环境做出反应和产生作用,但是这种目的是实现程序化的东西,生物个体对此毫无意识。生物个体是没有意识的,所以生物这种目的只能是一种原始的价值选择。所以从自然界的目的论无法论证“自然的内在价值”;
4、然内在价值就有不依赖于主体的性质,即客观性,然而,如果价值只是客观的,对价值的评价就只能是认识活动,那么它面对的是一个著名的哲学难题——所谓的“休谟法则”:用逻辑分析的方法无法证明,那么自然本身是没有内在价值的;
二是从客观性理解自然内在价值。“内在价值”是”“客观价值”同义语,不管人类存在与否也不管人类的偏好和态度如何,这种客观价值都是永远存在的。罗尔斯顿认为:“自然的内在价值是指某些自然情景中所固有的价值,不需要以人类作为参照潜鸟不管有没有人在听它,都应继续啼叫下去。自然价值是客观存在的,在我们发现价值之前,价值就存在大自然中很久了,它们的存在先于我们的认识”。虽“在某个特定事件中,价值的某些部分可能受偏好的制约,但其余的部分则不尽然。我对莴苣的高度评价,部分取决于我的被意识到了的偏好(我可以选择花椰莱来代替它),但也部分取决于我身体的生物化学机制,这种机制与我的有意识的偏好无关”。“这些事物是有价值的,不管是否有人来衡量其价值。它们能照顾自己,能自为地进行它们的生命活动。”
反方的观点:自然本身没有内在价值:
1、传统人类中心论认为“自然不是主体,因而自然没有内在价值,只有对人而言的工具价值”,这是机械自然观的哲学表达;
2、人类中心主义自然价值观认为,自然价值只是人类主观感情在自然身上的投射,自然的价值是以人的好恶和需要为依据的,自然价值就只是指相对于人的需要而言的工具价值,自然根本不具有内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