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涉华贸易救济案件分析汇总
2024年国际贸易纠纷成功案例总结范本

2024年国际贸易纠纷成功案例总结范本____年国际贸易纠纷成功案例总结摘要:本文对____年国际贸易纠纷成功案例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通过对五个案例的详细描述和研究,我们发现这些案例的成功解决主要得益于各方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以及国际组织的积极调解。
本文总结了这些案例的共同特点和成功经验,并提出了对未来国际贸易纠纷解决的启示。
关键词:国际贸易纠纷;成功解决;沟通与合作;国际组织1 引言国际贸易纠纷是国际经济发展中不可避免的问题。
解决这些纠纷有助于维护国际贸易秩序,促进经济合作与发展。
2014年,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了争端解决机构(DSB),为国际贸易纠纷的解决提供了一个法律和规则的框架。
然而,仅仅依靠法律程序和组织并不能完全解决贸易纠纷,有效的沟通与合作是成功解决纠纷的关键。
本文选取____年的五个成功案例,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分析,总结出国际贸易纠纷成功解决的共同特点和成功经验,并对未来国际贸易纠纷解决提出一些建议和启示。
2 案例一:A国与B国贸易摩擦A国与B国之间发生了一起贸易纠纷,涉及到商品的贸易限制和非关税壁垒。
双方通过WTO的争端解决机构提起了诉讼,并得到了支持。
然而,仅仅通过法律手段解决纠纷是远远不够的。
双方在纠纷解决过程中,通过多次会议和协商,积极主动地展开了沟通与合作。
他们共同制定了一个解决方案,通过减少贸易限制和非关税壁垒,促进贸易自由化。
同时,双方还达成了一项长期合作协议,进一步加强了彼此间的经济联系。
这一案例的成功之处在于,双方积极主动地进行了沟通与合作,并在解决纠纷的同时促进了贸易自由化。
这提示我们,在解决国际贸易纠纷时,法律手段只是一个手段,而沟通与合作才是解决纠纷的关键。
3 案例二:C国与D国知识产权纠纷C国与D国之间发生了一起知识产权纠纷,涉及到专利和版权的侵权问题。
双方在WTO争端解决机构申诉,并得到了支持。
然而,法律手段仍然不能解决纠纷的根本问题。
双方通过多次会议和协商,坚持通过沟通与合作来解决纠纷。
外贸的法律纠纷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2018年,我国某出口企业与日本一家进口商签订了为期一年的贸易合同,合同约定由我国企业向日本进口商出口一批货物,总金额为100万美元。
合同条款中明确规定了货物质量、数量、交货期限、付款方式等关键内容。
然而,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双方因货物质量、交货期限等问题产生了严重的法律纠纷。
二、争议焦点1. 货物质量问题:日本进口商在收到货物后,发现部分产品存在质量问题,如表面瑕疵、性能不稳定等。
进口商认为这些质量问题严重影响了产品的使用,要求我国出口企业进行退货或赔偿。
2. 交货期限问题:我国出口企业在合同约定的交货期限内未能按时交货,导致日本进口商的生产计划受到影响。
进口商认为出口企业的违约行为给其造成了经济损失,要求赔偿。
三、案例分析1. 货物质量问题分析:- 根据合同条款,双方对货物质量有明确约定。
我国出口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合同要求进行质量控制,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进口商的要求。
- 日本进口商在收到货物后应及时进行检验,如发现质量问题,应按照合同约定及时通知我国出口企业,并提供相关证据。
- 在本案中,我国出口企业未能严格按照合同要求进行质量控制,导致货物出现质量问题。
同时,日本进口商在收到货物后未及时进行检验和通知,也延误了问题的解决。
2. 交货期限问题分析:- 合同约定了明确的交货期限,我国出口企业应严格按照约定的时间交货。
- 在本案中,我国出口企业未能按时交货,属于违约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 日本进口商因我国出口企业的违约行为遭受经济损失,有权要求赔偿。
四、争议解决1. 协商解决:双方可先进行友好协商,就货物质量问题和交货期限问题达成一致意见,如退货、赔偿等。
2. 调解解决:如协商不成,双方可申请仲裁机构进行调解,以公正、高效的方式解决纠纷。
2024年国际贸易纠纷成功案例总结范本

____年国际贸易纠纷成功案例总结范本摘要:本文总结了____年国际贸易领域中成功解决的一起典型贸易纠纷案例,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提供了有关解决贸易纠纷的重要经验和教训。
在案例中,各方通过对话、协商和调解等多种方式,积极寻求解决办法,并最终达成了一致意见。
本文希望通过总结案例经验,为今后国际贸易纠纷的解决提供参考和借鉴。
引言:国际贸易纠纷是全球经济发展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随着全球化的加深,国际贸易规模不断扩大,涉及的利益关系日益复杂,导致贸易纠纷的出现更为频繁。
解决这些纠纷对于促进国际贸易的健康发展和维护各成员国的权益至关重要。
在____年,多个国际贸易纠纷得到了成功解决,展示了当事方通过合作、互惠和创新的方式,实现利益最大化的可能性。
第一部分:案例背景本部分将介绍该典型案例的背景信息,包括参与国、纠纷的性质、纠纷产生的原因以及对双方的影响等。
通过详细描述案例背景,有助于读者更好地了解该贸易纠纷的复杂性和紧迫性。
第二部分:解决过程本部分将详细描述当事方在解决贸易纠纷过程中所采取的各种措施和策略。
这包括双方进行对话、协商、调解等方式,以及中介机构的参与情况。
此外,在探讨解决过程时,还需要重点分析成功的因素,例如双方的灵活性、共赢思维以及第三方的积极参与等。
第三部分:解决结果本部分将详细介绍该案例的解决结果,并探讨双方达成共识的重要因素。
案例的解决结果可能包括双方签订贸易协定、达成互惠合作协议或寻求仲裁结果等。
通过对解决结果的分析,可以查看当事方如何通过合作和妥协实现互利共赢。
第四部分:经验教训在本部分,将总结并讨论从该案例中获得的经验教训。
这些经验教训可能涉及解决纠纷的有效策略、有效的沟通方式、建立信任的重要性以及中介机构的价值等。
通过总结经验教训,有助于指导未来类似的贸易纠纷解决工作,提高解决纠纷的成功率。
结论:通过对____年成功解决的一起国际贸易纠纷案例的分析和总结,本文得出了一些有关解决贸易纠纷的重要经验教训。
最新涉华贸易救济案件分析汇总

2010年涉华贸易救济案件分析2010年涉华贸易救济案件分析主讲人:赵平引言:各位律师下午好!今天非常高兴在这里与大家共同分享去年的国外对华的贸易救济案件,一开始我这些的题目主要是国外对中国的,后来将中国对外的一些贸易救济案件加在里面,这样有中国对国外的贸易交易,也有外国对中国的贸易交易。
一、2010年世界经济贸易总体形势2010年世界经济总体形势在增长,这一部分主要涉及到2010年下半年数据,从全世界来看,2008年的经济危机开始,各国的经济都遭受了重创,其中表现为技术和贸易的总额,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到2009年都有大幅度的下跌,对于律师来讲,当时许多做涉外业务的律师事务所2009年的业务有很多都受到了影响,从2010年开始各方面的指标开始复苏,到今天大家的反映总体来讲都是不错的,其中各国所采取的措施就是刺激经济,从美国、欧洲到我们国家也是一样,2008年国家对房屋的价格采取了很好的调控措施,本来这个价格已经开始下跌了,但后来由于四万亿救市计划的出台,最后房屋价格又大规模地涨上去,这是一个背景情况。
总体上看,从去年开始欧盟国家的经济本来出现了问题,比如冰岛、希腊、西班牙的经济出现了问题,虽然经济从总体上、世界上来看是复苏的,但在具体的国家、具体的地区还是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在欧美整体不好的同时,亚洲国家的经济是风景这边独好,这点以中国为代表,包括印度、印尼、新加坡等,这些新兴国家的经济总体上表现比较好,我国经济的增长速度一直是在9%、10%,欧洲基本上是2%—3%。
从现在来看,世界经济有4个特点:1.世界经济步入持续低速复苏期;2.就业困局拖累世界经济复苏。
这点美国表现得比较明显。
3.出口导向的经济增长模式存在潜在风险。
我们国家有两驾马车拉动着经济的增长,一个是投资,一个是出口,如果说其它国家对于中国出口的产品需求没有大规模增长的话,那么出口这驾马车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就会下跌。
4.政府公共债务负担加重。
中国反倾销案例分析

中国反倾销案例分析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之一,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
然而,随着国际贸易的深入发展,中国的出口产品也面临着来自其他国家的反倾销调查和制裁。
反倾销是指一国政府为保护国内产业免受外国商品倾销的侵害,采取的一种贸易救济措施。
中国作为出口大国,其产品往往成为反倾销调查的对象。
本文将通过分析中国的反倾销案例,探讨中国在国际贸易中所面临的挑战和应对之策。
首先,中国在国际贸易中所面临的反倾销调查主要集中在钢铁、化工、纺织等行业。
这些行业是中国的传统优势产业,也是国际市场上竞争最为激烈的领域。
由于中国产品的价格优势和产能过剩,往往会导致国外产业受到冲击,从而引发反倾销调查。
例如,2016年美国对中国输美轮胎展开了反倾销调查,并最终对中国轮胎产品征收了高额的反倾销税。
这给中国出口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也使得中国政府在国际贸易中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其次,中国在应对反倾销调查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维护自身的利益。
中国政府通过加强与世界贸易组织的沟通和协商,积极应对反倾销调查,并在国际贸易争端解决机制中维护自身的权益。
同时,中国出口企业也在加强自身的质量管理和技术创新,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以应对国际市场的挑战。
此外,中国政府还通过调整出口政策和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国际贸易体制的改革和完善,以促进公平贸易和多边合作。
最后,中国在国际贸易中面临的反倾销调查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应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国际贸易中的挑战。
政府需要加强对国际贸易规则和法律的研究和应用,提高应对反倾销调查的能力。
企业需要加强自身的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社会各界需要加强对国际贸易政策和形势的了解,积极参与国际贸易争端解决,共同维护中国的国际贸易利益。
综上所述,中国在国际贸易中面临的反倾销调查问题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挑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之一,需要加强自身的贸易能力和国际合作,应对国际贸易中的各种挑战,推动国际贸易体制的改革和完善,实现互利共赢的目标。
2024年国际贸易纠纷成功案例总结例文(2篇)

2024年国际贸易纠纷成功案例总结例文摘要:本篇文章将对____年国际贸易纠纷成功案例进行总结。
本年度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国际贸易纠纷,涉及多个领域和国家。
文章将以案例分析的方式,深入剖析这些纠纷的起因、争议点、解决方案,总结成功解决这些纠纷的关键因素。
通过对这些案例的研究,我们可以从中汲取经验教训,为今后的国际贸易纠纷解决提供指导和借鉴。
关键词:国际贸易纠纷,案例分析,成功解决,经验教训引言:国际贸易纠纷是全球经济秩序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纠纷的解决对于维护正常的国际贸易秩序、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纠纷的数量和复杂度也在增加。
成功解决国际贸易纠纷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和智慧。
本文以____年的国际贸易纠纷成功案例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分析和总结,探讨成功解决国际贸易纠纷的关键因素,并提供一些建议和启示。
一、案例分析1. 中美贸易战的解决中美贸易战是____年最引人注目的国际贸易纠纷之一。
该纠纷涉及到贸易关税、知识产权保护等多个领域的争议。
最大的争议点是贸易关税的提高和对中国企业的制裁。
经过多轮谈判和斡旋,中美两国最终达成了一份互利双赢的协议。
协议中包括了贸易关税的逐步降低、知识产权保护的加强等多项具体措施。
这个案例的成功解决,可以归功于两国政府的高层战略决策和双方的妥协精神。
同时,国际社会的压力和舆论的引导也对此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 欧盟对中国输美产品进行反补贴调查的解决欧盟对中国输美产品进行反补贴调查是____年另一个备受关注的国际贸易纠纷。
该纠纷涉及到中国对美国产品的补贴和价格歧视等问题。
欧盟对中国输美产品进行反补贴调查,对涉案产品征收高额关税。
在此背景下,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并与欧盟进行了多轮谈判。
最终,双方达成了一项解决方案,包括减少补贴、消除价格歧视等具体措施。
这个案例的成功解决,得益于中国政府的积极应对和与欧盟的良好沟通。
同时,中国政府还加强了对涉案企业的监管和指导,以确保他们符合国际贸易规则。
国外对华贸易救济案件聚焦分析及应对-

国外对华贸易救济案件聚焦分析及应对*【摘要】对1995—2011年间全球贸易救济案件的发起数、采取措施数以及中国占比进行了聚焦分析,揭示了国外对华实施贸易救济措施的趋势及四大特点,并从我国应对反倾销的战略视角提出四点思考。
该研究对于我国应对反倾销战略体系优化,提高宏观政策层和应诉企业的决策效率,提升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国外对华贸易;贸易救济;聚焦分析;应对反倾销战略近年来,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为了化解金融危机对其经济造成的重挫和不断上升的贸易逆差,频繁对我国展开“两反一保”(即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指控和调查,过度运用反倾销等措施实施贸易保护的行为,不仅反映了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新动向,同时反映了其背后所蕴含的深层次背景和当下我国企业所面临的激烈国际竞争。
据WTO公布的资料显示,1995年1月1日至2011年6月30日,全球共发起3 922起反倾销立案调查,其中针对中国825起,占全球反倾销立案调查总数的21.04%,是排在第二位韩国278起的2.96倍和排在第三位美国228起的3.61倍;全球共实施2 543起反倾销措施,其中针对中国612起,占全球实施反倾销措施总数的24.07%,是排在第二位的韩国169起的3.62倍,比2010年12月31日该数据增长了3.20%。
我国商务部统计也证实,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反补贴调查的最大目标国,全球70%以上的反补贴调查针对中国,仅2010年中国遭受“两反一保”调查就有66起,涉案金额高达71.4亿美元。
更让人担忧的是,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原来只针对单一产品采取单一措施设置技术壁垒,现在已逐渐发展到针对大类产品采取系统性的综合措施,特别是由过去贸易摩擦主要集中在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现在则日渐向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及产业政策等体制层面转移!为此,对国外对华贸易救济案件聚焦分析,揭示国外对华实施贸易救济措施的趋势及特点,对于我国应对反倾销战略体系优化,提高宏观政策层和应诉企业的决策效率,提升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美国对华贸易救济调查及其影响分析

美国对华贸易救济调查及其影响分析美国政府一直对中国的国际贸易行为表示强烈的关切。
自贸易战爆发以来,美国对中国的贸易调查几乎无日无夜地持续进行。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贸易救济调查。
贸易救济调查是指国家对进口产品进行详细调查,以确定是否存在不正当的贸易行为和市场扭曲。
贸易救济措施,包括反倾销、反补贴和紧急措施,旨在保护国内行业,使其不受进口产品的竞争冲击。
美国政府发起的贸易救济调查主要针对中国的钢铝、太阳能电池板、铝箔、钢铁、轮胎、太阳能光伏板等关键行业。
贸易救济措施对中国出口企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首先,贸易救济措施使中国企业的出口量骤减。
对中国输美产品的惩罚性关税和反倾销措施使得中国企业的成本上升,出口价格提高,导致美国的产品需求量减少,中国的出口产品市场也明显收缩。
其次,贸易救济措施也促使中国企业向其他市场转移其出口。
由于美国将中国列为特别关注国家,因此中国出口企业的注意力转向了欧洲、南美洲、非洲等市场。
虽然这些市场的需求量较小,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企业的海外出口。
第三,贸易救济措施对中国出口企业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美国对中国企业加强了产品质量的审查,要求其产品要符合更高的技术标准。
这反过来也对中国企业构成了压力,促使其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
第四,贸易救济措施加强了中国企业间的竞争。
在商品输美的情况下,中国企业之间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
为了应对美国的关税和贸易救济措施,中国企业被迫降低产品价格,以保持其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
综上所述,美国的贸易救济措施对中国出口企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虽然贸易救济措施对中国企业生产和出口带来了许多挑战,但是这些措施对中国企业的技术提升和国际市场拓展也带来了机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涉华贸易救济案件分析2010年涉华贸易救济案件分析主讲人:赵平引言:各位律师下午好!今天非常高兴在这里与大家共同分享去年的国外对华的贸易救济案件,一开始我这些的题目主要是国外对中国的,后来将中国对外的一些贸易救济案件加在里面,这样有中国对国外的贸易交易,也有外国对中国的贸易交易。
一、2010年世界经济贸易总体形势2010年世界经济总体形势在增长,这一部分主要涉及到2010年下半年数据,从全世界来看,2008年的经济危机开始,各国的经济都遭受了重创,其中表现为技术和贸易的总额,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到2009年都有大幅度的下跌,对于律师来讲,当时许多做涉外业务的律师事务所2009年的业务有很多都受到了影响,从2010年开始各方面的指标开始复苏,到今天大家的反映总体来讲都是不错的,其中各国所采取的措施就是刺激经济,从美国、欧洲到我们国家也是一样,2008年国家对房屋的价格采取了很好的调控措施,本来这个价格已经开始下跌了,但后来由于四万亿救市计划的出台,最后房屋价格又大规模地涨上去,这是一个背景情况。
总体上看,从去年开始欧盟国家的经济本来出现了问题,比如冰岛、希腊、西班牙的经济出现了问题,虽然经济从总体上、世界上来看是复苏的,但在具体的国家、具体的地区还是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在欧美整体不好的同时,亚洲国家的经济是风景这边独好,这点以中国为代表,包括印度、印尼、新加坡等,这些新兴国家的经济总体上表现比较好,我国经济的增长速度一直是在9%、10%,欧洲基本上是2%—3%。
从现在来看,世界经济有4个特点:1.世界经济步入持续低速复苏期;2.就业困局拖累世界经济复苏。
这点美国表现得比较明显。
3.出口导向的经济增长模式存在潜在风险。
我们国家有两驾马车拉动着经济的增长,一个是投资,一个是出口,如果说其它国家对于中国出口的产品需求没有大规模增长的话,那么出口这驾马车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就会下跌。
4.政府公共债务负担加重。
我国在高铁方面进行了几万亿的投资,并且在未来的几年之内还在进行投资,但经过经济的测算,在可预计的时间段里是没经济回报的,它的好处:第一拉动了GDP,第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就业,第三,在指标上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增长,但因为投资的效益不高,最后等政府公共债务加重以后能不能还得起就变成了一个问题,但中国政府的信誉比较好,因为政府掌握着公共资源而且不受其它各个方面的制约。
如果说政府还不起公共债务,对地方政府来讲有一个办法就是继续卖地,对于中央政府来讲也有一个办法,第一是加税,第二是印钞。
随后导致的后果就是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就是把钱由普通人手里、企业手里转到国家手里,由穷人手里转到富人手里,这就是通货膨胀所导致的后果。
在2010年全国进出口29727.6亿美元,基本已经恢复到经济危机发生前的状态,比去年同期增长34.7%。
其中出口15779.3亿美元,增长31.3%;进口13948.3亿美元,比原来有所减少,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劳动力的成本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贸易顺差一定程度上会减小,减小有多种因素,比如说一个因素就是矿石进口的成本,铁矿石每年进口的价格是增长20%—30%,仅这一项我们每年都要多付出几百亿。
存在的问题:第一贸易顺差大。
第二贸易摩擦日益增多,情况更为复杂。
对于美国和欧盟来讲,进口中国的产品以较低的价格得到的实惠的商品,国际贸易的理念就是优势互补的原则,但一个负的效应损害了国内相关工业的建立,如果说一类产品的大量进口导致对国际产业的建立或者说对发展造成实质性影响的话,可以采取保障措施。
摩擦对象有由发达国家转向新型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二、世界贸易救济措施简介全球贸易救济措施呈现“三个集中”的态势:第一发起国家集中。
集中在美国、欧盟及印度、巴西、阿根廷。
尤其以印度为立案数量最多的国家。
第二,被诉国与涉案国集中。
主要集中在中国、韩国、印度等少数国家、地区。
第三,涉案产品集中。
主要涉及贱金属、橡胶、化工、塑料及其制品行业。
就中国涉案情况看,对华双反、双保调查呈下降趋势,但知识产权摩擦与技术性贸易壁垒呈快速增长趋势。
我国连续16年成为反倾销调查最大受害国;连续5年成为反补贴调查最大受害国。
知识产权对我国外贸影响逐渐增大。
技术性贸易壁垒成为中国产品出口的主要障碍。
WTO统计数据,反倾销调查主要涉案国涉案数量统计:立案国反倾销立案数量统计:2010年反补贴统计:截至2010年6月30日。
反补贴涉案数量统计:反补贴立案数量统计:主要国家保障措施立案统计:保障措施是指一个国家进口的某一类产品对本国产业的建立或者发展造成实质性阻碍的情况下,进口国可以采用一定的手段保护国内产业不受损害。
保障措施的条件:第一是进口产品不可预计的大规模增加,第二是对国内产业的损害。
保障措施立案所针对的对象是某一类产品,它真正的立意是全世界,不能说保障措施仅仅针对美国产品实行保障措施的调查,这是不允许的,对象是所有进口的同类产品。
中国有一个特殊保障措施,简称为特保措施,特保措施的概念是可以仅仅针对中国的某一类产品进行调查和限制,特保措施是WTO规则所没有的,这些协定没有特保措施,是中国加入世贸初有一个特保措施,这点可以说是对我们国家的一个歧视。
2010年全年中国遭遇贸易摩擦75起:反倾销45起,反补贴6起保障措施23起,特保措施1起。
中国遭受的贸易摩擦是最多的,为什么多?这里面有几点原因:第一,中国出口的产品数量过大,因为数量大,所以就容易被别人反倾销。
第二,出口的产品价格比较便宜,成本本身便宜,比如说劳动力偏低,如果把中国当成市场经济国家的话,那么我们出口的价格与第三国相比是偏低的,就会低于所谓的正常价值,这也是遭受贸易摩擦的重要因素。
第三,中国出口的产品比较集中,又便宜又集中,很快就把进口国的某一类工业打得落花流水,既然把人家的工业打得落花流水的话,那么其它国家就有权依据WTO的协定来采取保障措施,对中国的产品进行调查。
对国内产业的保护是各国都同意的规则,有权利在国外产品大量进入的情况下,如果对我国产业造成威胁就可以进行保障措施的调查,这是现在各国通行的规则也是进入WTO的有关协定。
三、反倾销应诉分析发生反倾销45起,较2009年减少53起,降幅为41.4%,反倾销仍是国外对华贸易救济主要形式,占贸易救济总案件数量的60%,尽管案件数量有所减少,我国产品仍是主要贸易伙伴调查的重点对象。
从总体数额上来看,反倾销对我国的国外贸易影响不是太大。
对于律师业务来讲,分倾销是我国国际贸易律师最早介入的一个,说起来算是一个比较高端的业务,从90年代初我国律师就开始介入,而且也发展了一定的队伍,所以从律师的角度还是重视反倾销案件。
反补贴案件6起。
美国3起:石油钻杆、铝型材、复合木地板。
欧盟2起:铜版纸、无线数据卡。
加拿大1起:钢格板。
反补贴是禁止一个国家为了出口的需要给本国的产品补贴,如果一个国家为了扶持自己的产业,促使本国产品出口到其它国家,如果给补贴的话,那么产品的成本就会低,出口到其它国家以后就会对其他国家的进口国产品造成损害,所以补贴是不能被容忍的。
补贴应该说是针对市场经济的国家才能够使用反补贴的法律,但现在因为中国的特殊情况,其它国家因为政治上的需要也对国际进行反补贴,最早进行反补贴起诉的是美国,然后是欧盟,其他国家也开始考虑对中国实行反补贴。
我国也确确实实存在这些问题,这些补贴为什么会造成这个原因,这里面有很多个因素,一个是我们国家本质是为了服务地区,有些补贴当然是合法的,但有些补贴可能就会被国外认为或者造成一个不正常竞争力存在的因素。
另外我觉得是我们国家对企业补贴的非常重要原因,即我国政府存在着一个惯性因素。
保障措施与特保措施。
共计12个国家(地区)启动23起涉华保障措施:印尼发起7起,占总数的30.4%;俄罗斯、乌克兰各发起3起,占13%;多米尼加发起2起,占8.7%。
特保措施1起。
发起国:多米尼加。
涉案产品:陶瓷马桶和洗手盆。
四、中国申诉案件总体情况新立案数同比下降54%,反倾销为主——5起,反倾销四起,反补贴一起。
被诉国集中,80%为美国和欧盟。
涉案产品范围扩大,首次涉及动物饲料。
反倾销和反补贴裁决以肯定性裁决为主——除甲醇案对沙特做出否定性裁决,其他均为肯定性裁决。
中国申诉案件具体情况:2010年4月2日,石化对欧盟己内酰胺反倾销;2010年4月2日,法尔胜等六家企业对欧盟、美国非色散位移单模光纤反倾销;2010年12月23日,乐凯对欧盟美国日本的摄影感光纸和纸板反倾销;2010年12月28日,安徽丰原等对美国干玉米酒糟反倾销;2010年8月30日,中国淀粉工业协会对欧盟马铃薯淀粉反补贴。
贸易救济措施同比有所下降,反倾销仍是主要形式。
双反案件数量大幅减少,涉案金额却增长。
发起国集中,40%贸易救济主要有印度、欧盟、印尼发起。
发展中国家渐成贸易救济调查主力,60%案件由发展中国家发起(45起)。
冶金、建材、化工行业成涉案重灾区。
涉案产品范围触及高科技产品范围(无线数据卡等)。
部分产品被连续调查(玻璃纤维4次)。
双反案件3起。
输美钻杆——终裁结果:美国商务部2011年1月月终裁,认定中国输美的石油钻杆存在倾销和补贴行为,将对这类产品征收最高约达430%的反倾销关税和18.18%的反补贴关税。
铝型材——初裁结果:美国商务部认定普遍倾销幅度为59.3%。
复合木地板。
主要贸易伙伴——欧盟立案数量11起,为近四年来最多,涉案金额亦较大。
涉案产品包括三聚氰胺、铜版纸、玻璃纤维制网眼织物、瓷砖、无线数据卡、磷酸三酯、不锈钢无缝钢管、石墨电极等。
反倾销:8起。
反补贴:2起。
保障措施:1起。
无线数据卡案:目前中国受到的唯一其一三种贸易救济措施同时对同一产品展开调查的案件。
同时该案为涉案金额最大的案件,约41亿美元。
印度是对华贸易救济调查最多的国家,但印度不太讲道理,官员少,调查时程序上不那么严格,最后裁决的随意性非常大。
印度现在说,将来肯定能超过中国。
为什么?说中国的人口很快就会步入老龄化,而且新兴的人口很少,很明确中国很快就要步入老龄化的社会,如果再过20年,印度会说我们不实行计划生育,我们现在的年轻人很多,到时候就会超过中国,而且印度有一个优势:是以英语作为母语的国家。
第二,是民主和法治的社会,虽然印度比较乱,但不会大乱。
第三,印度人比较聪明,在世界软件业,在美国留学的人员印度特别多。
五、涉华世贸组织争端案件世贸组织DSB共受理17起。
涉华案件4起,主要涉及钢铁产品,如钢铁紧固件、取向电工钢。
涉华案件发起国——美国3起:电工钢、电子支付、风电设备相关措施。
欧盟1起——钢铁紧固件。
中国发起1起,涉及出口欧盟的鞋类产品的反倾销措施。
中美轮胎特保措施案对中国的影响比较大,特保案的实施基本上都是由于政治因素引起的,因为特保案不是中国出口的价格有问题,中国出口的价格是便宜的,对美国的进口商和消费者都是有利的,但损害的美国某一部分人的利益,所谓产业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