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公园资料
小公园景点介绍

小公园景点介绍Visiting a small park can be a truly magical experience. The park is a place where one can escape the hustle and bustle of city life and immerse themselves in nature. 小公园是一个人们可以逃离城市生活繁忙的地方,沉浸在大自然中的地方。
The lush greenery, the chirping birds, and the gentle rustle of leaves create a tranquil atmosphere that is perfect for relaxation and rejuvenation.郁郁葱葱的绿树、鸟儿的鸣叫和树叶轻轻的沙沙声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非常适合放松和恢复活力。
One of the highlights of visiting a small park is the opportunity to observe and interact with wildlife. It is truly fascinating to watch squirrels scurrying up trees, birds building nests, and butterflies fluttering from flower to flower. 参观小公园的一个亮点是有机会观察和与野生动物互动。
看松鼠爬到树上、鸟儿筑巢、蝴蝶在花朵间飞舞,真是令人着迷。
These encounters with nature remind us of the beauty and diversity of the world we live in, and instill a sense of wonder and gratitude in our hearts. 这些与大自然的相遇让我们想起我们生活的世界的美丽和多样性,激发我们心中的奇迹和感激之情。
汕头市小公园景点

汕头市小公园景点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汕头市是一座美丽的沿海城市,拥有众多的风景名胜和旅游胜地。
在这座城市中,有许多小公园景点,它们以其独特的风光和悠闲的氛围吸引着无数游客。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索一下汕头市小公园景点的魅力。
首先要介绍的是位于市中心的中山公园。
这座公园是汕头市内最大的城市公园之一,占地面积达到了30多万平方米。
中山公园内有茂密的树木和华丽的花卉,环境优美,气氛宁静。
游客们可以在这里散步,欣赏美景,感受大自然的恩赐。
中山公园还有多处休闲设施,比如健身区、休闲亭和游乐场,供游客们休闲娱乐。
其次要介绍的是潮阳区的凤凰山公园。
凤凰山公园位于市区东北部,是一座以凤凰山为中心的综合性公园。
这座公园依山而建,山上树木葱郁,风景宜人。
公园内有几个湖泊,湖水清澈见底,吸引了众多水鸟在此栖息。
在凤凰山公园里,游客们可以登高望远,俯瞰整个城市的美景,感受到青山绿水的魅力。
公园内还有一些文化古迹和纪念碑,让游客们了解到更多的历史和文化信息。
再来介绍的是位于澄海区的观音山公园。
观音山公园是一座以观音山为中心的文化公园,建立在一处海边山脚下,景色壮丽。
公园内有一座高大的观音塔,塔顶供奉着一尊观音菩萨的雕像,十分庄严肃穆。
这座公园还有一条长约5公里的环山小路,供游客们步行游览。
在观音山公园里,游客们不仅可以享受到自然的美景,还可以感受到宗教的神圣和文化的底蕴。
最后要介绍的是潮南区的南山公园。
南山公园位于市区南部,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和独特风貌的公园。
公园内有一座古老的南山寺,建筑雄伟,气势磅礴。
寺内供奉着几尊高大的佛像,每天都有众多信徒前来磕头礼拜。
南山公园还设有几处休闲区域,供游客们休息和娱乐。
在这里,游客们可以感受到宗教和文化的结合,体会到信仰的力量和智慧。
汕头市的小公园景点各具特色,让人流连忘返。
这些公园不仅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还承载着城市的历史和文化。
希望更多的游客能够前来汕头市,探索这些令人心旷神怡的小公园景点,体验大自然的神奇和人文的魅力。
汕头小公园周边调查报告

汕头小公园周边调查报告汕头小公园周边调查报告汕头是中国一座具有典型意义的沿海城市,她本身从来也不具备任何封建城市的特征,她从来不存在城墙、城门,但是作为开埠较早且发展较好的近代城市,她很幸运地保留(或者说幸存)了大量优秀的近代建筑、近代街区。
但是可以看到的研究汕头近代建筑的文献并不多,其中主要有钟鸿英的《汕头近代海港城市与近代建筑述略》以及郑松辉的《汕头骑楼商业街及其过番文化遗存研究》。
但是他们大都侧重于对汕头近代建筑整个发展历史和相关文化的研究,而对近代街区和近代建筑本身的并没有较为具体的探究,对其现状也缺乏整体性的了解。
本文就试图以对汕头老城区的中心地带小公园周边街区和历史建筑的实地调研为基础,通过查阅档案等文献资料和对其中居民进行访谈,对小公园历史建筑片区做整体的把握和较深入的了解,展现其历史、现状及价值,探讨对其保护和更新可能性。
小公园历史建筑片区的调研结论一、街区格局完整、集中,布局具有典型意义。
汕头老城区的基本格局在上世纪30年代已经基本形成,从1931年的汕头市街道图可以看出(附图1),当时的老城以小公园为中心,向四周呈现放射状的道路网格局。
这些道路均延伸至汕头内海(称为牛田洋,汕头也被认为是全国唯一有内海的城市)堤岸。
特别是一直留传至今的四永一升平的说法,在这个地图可以看得比较清楚。
四永一升平指的是永安街、永和街、永泰路、永平路和升平路。
可见这五条路所在的区域就构成了老汕头最核心最重要的部分。
这些道路在此街道图上均能够清楚地呈现。
把这个地图和今天汕头老城区的卫星图片(附图2)对比即可看出,汕头至今仍然非常完整而集中地保留了30年代汕头的城市格局(附图51)。
仍然是以小公园为中心,放射状道路网和四永一升平的格局仍然保留,虽然永安街和永和街已经被新建的多层住宅区所切断,但是升平路、永泰路、永平路、安平路、居平路、商平路、至平路、国平路、同平路、外马路等老城主要道路以及一些小巷如打锡一巷、打石巷、顺昌街等都基本完整地保留下来。
汕头小公园历史简介作文500字

汕头小公园历史简介作文500字《汕头小公园历史简介》
小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讲汕头小公园的故事。
汕头小公园呀,那可是一个很有历史的地方。
很久以前,这里可热闹啦!它是汕头老市区的商业中心。
那里有很多漂亮的骑楼,就像一排排整齐的士兵站在那里。
这些骑楼有着精美的窗户和装饰,走在下面,感觉就像走在一个古老的城堡里。
以前,小公园有各种各样的商店,卖着好吃的、好玩的。
比如香甜的糖果、漂亮的衣服。
人们在这儿逛街、买东西,特别开心。
听爷爷奶奶说,过去这里人来人往,大家都喜欢来这儿。
虽然现在小公园没有以前那么热闹了,但它依然是汕头很重要的地方,因为它承载着好多人的回忆呢!
《汕头小公园历史简介》
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汕头有个很特别的地方叫小公园吗?
小公园有着很长很长的历史啦。
在过去,它可是汕头最繁华的地方哟!
那里的街道弯弯曲曲的,房子也很特别。
街道两旁的房子叫骑楼,下雨天走在下面都不会被淋湿。
小公园里曾经有好多好多的店铺。
有卖香喷喷的糕点的,有卖好看文具的。
很多人都会来这里买东西。
记得有一次,一个小朋友跟着爸爸妈妈来小公园,买了一个大大的棉花糖,吃得满脸都是,可开心啦!
虽然时光流转,小公园的样子变了一些,但它的故事一直在,等着我们去发现。
汕头市小公园历史与文化保护

汕头市小公园历史与文化保护高一(2)韩逸凡57号一.内容简介小公园为汕头老市区,20世纪30年代曾经是繁盛一时,记载着百载商埠的风风雨雨,传达着汕头海纳百川,自强不息的城市精神与人文风貌。
她那优雅的中西合璧的骑楼建筑,织网交错的街道布局,此起彼伏的吆喝声,华灯初上的繁华景象,在一个世纪的洗礼后,仍默默地为我们讲述这段美丽的记忆。
如今,昔日皇女难下嫁,随着城市的发展,小公园逐渐失去了市中心的优势地位,她变成了一个孤独的老人,华丽的装饰已经退去了原来的美丽,“危楼勿近”的标示让人们敬而远之,陪伴她的只有流落的贫民,怀旧的白发老人。
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二.小公园历史1.百载商埠1858—1921 西方殖民者侵入,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他们看中了汕头优良的港湾条件,汕头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成为了半殖民商埠。
随着航线的开辟,外贸的发展,重要铁路的建成,汕头的城市雏形逐渐形成。
汕头人民积极与海争地,加上韩江泥沙淤积,三角洲界推移,以及南面海潮冲积沙脊延伸,陆地向西南方向延伸,形成了大面积的滩地。
小公园就是在海滩上初建的。
1921—1939 战乱较少,交通条件改善,汕头经济快速发展,1936年成为仅次于上海和广州的第三大港。
此时西方受一战与经济危机的影响,对华经济侵略缓和,洋货进口少,给了民族企业发展的契机,但规模小,设备落后,资金少。
商业贸易的发展,民族轻工业的起步,使汕头城市人口增加,市区规模扩大。
1934年城市人口达21万,市区面积3平方公里多,当时全国人口大于20万的城市只有20多座。
1929年以前,汕头街道弯曲,狭窄崎岖,遇雨积水成河,对商业发展不利。
1929年开始大规模城市建设,用三合土铺设了新道路,以小公园亭为中心延伸了“四永一升平,四安一镇邦”,即永安,永泰,永平,永兴,升平五街,整个街区呈环状放射状。
此时的小公园是全市最热闹最繁华的地方。
1922—1937年间填海造地50万平方米。
汕头小公园

汕头小公园
今天,我要推荐大家去一个地方——汕头小公园,那里历史悠久,风景优美,而且有很多美食,大家一定会喜欢
这是风和日丽的一天,首先我参观了小公园亭。
据说小公园‘文革’期间被拆毁。
95年重修,让我们可以亲眼目睹开埠城市的文明古迹。
”
小公园亭的亭基上围着一圈红漆栏杆,连着长椅,可以供人们休息。
栏杆四周矗立着八根红漆圆柱,圆柱上彩绘着龙和凤,像征着吉祥。
小公园的亭顶分有三层,呈宝塔状。
青绿色的亭檐顶挂着十几盏美丽的灯。
个个檐角的末端镶嵌着陶瓷状饰品。
亭顶贴着青色和绿色的琉璃瓦,亭的顶端有个大葫芦,大葫芦上面顶着一个小葫芦。
据说有镇雷、防震等作用。
2017年汕头市政府决定将小公园规划为历史风貌保护区,还要进行改造和重建,现在的汕头小公园亭会更加美丽繁华。
美丽壮观的小公园亭,我真为你感到自豪、骄傲。
小公园的四周是繁华的商业街,这里有建筑独特的骑楼,每到节假日,这里人山人海,商铺里传来的呦喝声此起彼伏,各种各样诱人的美食让人流连忘返,蚝烙,无米粿,牛肉丸,煎饺子……应有尽有,让你大饱口福。
汕头小公园是个美丽又可爱的地方,我喜欢汕头小公园,也欢迎大家到小公园参观。
汕头小公园地理分析报告

汕头小公园地理分析报告一、引言汕头市作为广东省的一个重要城市,近年来城市建设和发展迅速。
小公园作为城市绿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供休闲活动场所、改善城市环境等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
本报告将对位于汕头市的一个小公园进行地理分析,探索其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地理位置汕头小公园位于汕头市澄海区,地理坐标为北纬23°17’24”,东经116°45’12”。
公园总占地面积约为5万平方米,紧邻汕头市区,交通便利,周边有多条公交线路经过。
三、自然环境1. 地形和地势:汕头小公园地处丘陵地带,整体地形较为起伏,局部地区呈现较陡峭的山脉状。
公园地势较高,视野广阔,俯瞰城市景观。
公园内部分区域经过修整,形成花圃、游憩场所等。
2. 气候:汕头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温暖湿润。
夏季气温较高,平均温度在30℃左右,冬季相对较低,平均温度在15℃左右。
由于汕头小公园地势略高,夏季气温相对较低,是市民避暑的好去处。
3. 植被:汕头小公园以绿化植被为主,拥有各类乔木、灌木和花草。
公园内分布有百余种花卉,四季有不同的花朵开放,形成了动人的景致。
此外,公园还种植了一些当地特色的果树,丰富了公园的植被资源。
四、人文环境1. 历史和文化:汕头小公园成立于上世纪80年代,是汕头市最早的公园之一。
公园周边有一些历史建筑,如古老的民居和庙宇,展示了这一地区悠久的历史文化。
公园内还修建了一座纪念碑,记录了该地区的历史变迁和重要事件。
2. 设施和活动:公园内配备了休闲设施和健身设备,如健身步道、休闲长廊、草坪和温泉浴池等,供市民休闲娱乐。
此外,公园还定期举办各类文化艺术活动,如音乐会、舞蹈表演和书法展览,吸引了大量市民前来参观和欣赏。
3. 周边环境:汕头小公园周边有居民区、学校和商业区等。
公园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成为居民休息、娱乐和健身的重要场所。
公园外部交通便利,周边道路宽敞,便于市民前往。
五、城市发展作用汕头小公园作为城市发展的一部分,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1. 提供休闲场所:公园内有丰富的绿化植被、健身设施和休闲设施,可以满足市民的休闲娱乐需求,缓解城市压力。
小公园设计说明

小公园设计说明一、设计目标1、“以人为本”设计的主角是以人为主。
以人的活动为主要考虑因素。
根据人们的交往、观赏、娱乐、休憩等考虑设计空间。
通过不同空间序列来符合人们的行为活动和心理活动。
使人感到舒适愉悦。
2、空间层次在“一人为本”的基础上,通过资料,考虑其人的活动心理和行为特征创造出不同性质、不同功能、不同规模的公共空间。
疏密有致、虚实互间,有封闭、半封闭、敞开等不同选择。
每一个空间都将给游客带来不同的心里感受。
3、文化传承其地理位置是位于宁阳县,因此考虑文化上的深入挖掘,尊重传统、延续历史、继承文脉。
4、生态建设设计通过树木的种类、数量、配置方法引入自然、再现自然、在有限的空间里尽情感受自然。
通过此次项目为其生态建设献出一份力量。
也为我们的生活质量提供一个优质的保障。
实现都市绿洲的生态目标、发挥植物生态功能,展示植被景观效果。
二、总体布局;布一体的全方位服务性公园。
三、道路系统道路系统以环路为主,主次清晰,并以不同铺装材质、纹路、尺寸来区分。
同时道路分级明显,为管理,娱乐,及时处理突发事件提供方便。
四、植物配置在景观上,植物配置上是以“四季皆有景”为目标,是整个公园特色。
在整个公园布局上营造出一个季节以一个季相色为主,形成一年四季四种颜色鲜明变化。
春季:竹子、海棠、白玉兰等,夏季有马褂木、紫薇、栾树、荷花等,秋季有桂花、红枫、三角枫、银杏等,冬季有梅花、腊梅、罗汉松等。
在数量是上,数量上采用疏密有致。
形成一个一个特色空间。
有的采用数量众多形成气势宏大之势。
在植物配置方面不仅考虑到季相色,同时考虑到整体空间上的处理有门柱绿化、垂直绿化、平面绿化。
同时落叶和常绿搭配合理。
树种的选择多数采用乡土树种。
利用其生长优势以最好效果速度创造出最多的经济价值和生态效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公园资料汕头市小公园是汕头老市区的中心,周边的安平路、升平路、国平路等骑楼和街路呈扇形放射状分布,加上两侧的旧街坊“四永一升平”,东部的旧“盐埕头”、北面的红亭、南面的“汕头港”,形成了具有20世纪30年代建筑特色的繁华商业区、居民区。
区内的百货大楼高7层,前身是1932年华侨集团集资创办的“南生公司”,这是老汕头的标志性建筑及小公园的象征之一。
历史汕头市小公园是上世纪30年代初建设的,有假山、喷水池,树有“万国来朝”牌。
1934年4月续建一座八角楼,红柱绿瓦,亭四周筑石椅,名为“中山纪念亭”,俗称小公园。
文化大革命中的1969年,亭遭拆毁。
1985年园林部门在原址重建假山、喷水池,植种椰子树、鱼尾葵等乔木和灌木,作为街心绿岛。
1997年升平区鮀岛建筑公司重建“中山纪念亭”,小公园雅观倍增,独具一格。
小公园是汕头老市区旧城的胜迹,是汕头历史商业繁华的见证,也是海内外潮汕乡亲和友人思乡流连怀旧的好去处。
地理位置位于广东省汕头市的小公园是汕头老市区的中心,周边汕头市小公园的安平路、升平路、国平路等骑楼和街路呈扇形放射状分布,加上两侧的旧街坊“四永一升平”,东部的旧“盐埕头”、北面的红亭、南面的“汕头港”,形成了具有20世纪30年代建筑特色的繁华商业区、居民区。
区内有汕头市历史最悠久的百货大楼高7层,前身是1932年华侨集团集资创办的“南生公司”、纺织品大楼(永安公司)和100多家商店,虽然她正在老去,但这里曾有过最纯粹的独特商业文化,有过许许多多汕头人的梦想和荣耀、挣扎与希冀。
小亭历史建成于1934年12月的小公园中山纪念亭,1969年在“破四旧”的动荡岁月中灰飞烟灭、被夷为平地。
新时期开始,百废俱兴,中山纪念亭应运复建。
这座外表普普通通的小亭时时牵动着汕头的神经,甚至成为联结海内外的“脐带”。
自小公园中山纪念亭重建以来,这一带经常会看到这种场面,平静的街区突然间停下了旅行团的大巴,走下来的大多是来自海外的潮汕人,这时老城的中心又热闹了一阵。
在回乡观光、探亲的华侨眼里,她像故家的门楣一样难忘,像祖母的笑颜一样可亲,总是那样令人魂牵梦绕。
尽管有些旅客是第一次来到这里,故乡的一景一物只是在前辈的讲述中得到一些零星碎片,但眼前的一切使他们顿感自己原来也是故乡人。
小亭的意义一名参与重建小公园亭的施工人员说,小公园亭是汕头比较早的建筑,所以对于汕头来说也可以算是一个标志,老汕头埠的标志,特别是对侨居在东南亚一带的老华侨,对汕头这个小公园亭的印象比较深,所以重建小公园亭在联结潮籍华侨的乡情乡谊有一定的意义。
汕头青旅的导游告诉记者:很多华侨出去南洋,以前叫做“过番”,时间是比较久,那么他们的记忆里就记得在这小公园在这“四永一升平”这一带,并且很多华侨到这一带印象最深的就是小公园附近的飘香,蚝烙,糕果等小食。
并且他们以前住的租屋大多在这一片。
每次来这里,他们的感触都很深。
小公园的历史公园位于汕头老市区中心,是20世纪30年代汕头市最繁华的商业中心,是汕头百载商埠的历史标志。
1861年汕头正式开辟为对外通商口岸后,外商纷至沓来.开商店、设洋行、建楼房……民国初,汕头埠已成为主要商业活动区。
1930年汕头正式建市,开始了全面的市政建设,拓宽铺筑马路,广建店铺、洋行、茶楼酒馆、文化设施,发展市内交通,扩展了市区面积,出现了“建筑业之兴起,盛极一时”的现象。
这一时期建设,奠定了以小公园为中心向四处辐射的繁华的“四永一升平”的新兴商业区,当时规模较大、影响力较强的南生、广发、振源、平平等百货公司也都集中在小公园附近,使小公园成为汕头市最繁华的商业中心,使汕头城市经济实力一度跃居全国第七位。
小公园及周边的安平路、升平路、国平路等街道形成放射状分布,是汕头“百载商埠”的历史见证。
小公园片区是汕头的发祥地,其独特的岭南建筑风格、街道特色和浓郁的商业氛围,是“百载商埠”汕头市的个性魅力体现,也是汕头重要的地方文化遗产。
如今的小公园已消褪了昔时的气派荣华。
但每个知道汕头这座百年沧桑历史的人们,对这一处令人再熟悉不过的老地方,留存着美好的记忆。
因为她和生息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一同经历了风雨岁月、离合悲欢,汕头人无法忘记她。
尤其是年事较长的汕头人,面对这小小亭台,都常常禁不住感慨低徊。
“小公园亭”趣事近代发展以小公园亭为中心的街区,在上世纪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形成,由当年拆建开辟的安平路、国平路等几条大马路构成。
据专家介绍,这种市中心作放射状的城市规划格局,在中外大城市中,仅有巴黎等极少数城市可见到。
这里交通便利,人流汇聚,随着汕头开埠的步伐,自然成为寸土寸金的商家宝地。
而今小公园的黄金时代虽已逝去,但举目依然商户林立。
谁曾想到,当年区区一座公园亭建亭之前,地方当局曾募款摊派,扬言要在此构筑清幽园林和树立北伐纪念柱,钱财到手后,只用一块石头应付了事。
据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顾问王琳乾介绍,小公园当年并没有中山纪念亭,有一个水池与现在公园的喷水池一样,竖有一块大石,石旁种有几棵树,这块石刻四个大字,叫“万宝朝宗”,就是做生意的地方。
及后,大小商户在此倡建伟人纪念亭,理由堂而皇之,其实,内里出自商业竞争的动机。
这里面还隐藏着一段有关商业竞争的精彩故事。
隐藏的故事原来,自从南生公司新楼开业后,此处商机日渐兴旺,遂传来香港大新公司派员来测地规划、拟在小公园兴楼营业的消息,这就惊动了邻近大小商户。
当时的南生公司的老板李柏恒预感到这样不好,因为大新公司是财势力足的,在香港、广州、上海都有分号,所以必须阻止它选择这个地方来开展竞争。
李柏恒想出一个用“死人”压活人的办法,这个主意,其实是当时绥靖公署秘书杨幼敏为他设计的。
建亭“报告”一呈上,当然里应外合、立刻批准。
于是,南生公司带头,中小商户也纷纷解囊,建亭之举便紧锣密鼓展开了。
当大新公司叫人来看,看到小公园兴建中山纪念亭,也就打消了来汕头设商业点这个念头。
大新公司一“退兵”,小公园周围商号松了一口气,建亭一事便半途而废。
建亭工程搁置,舆论哗然,始作俑者欲罢不能,李老板等只好想方设法,用认捐广告石椅、摊送募款戏票等手法继续筹资兴建。
小公园亭后来终于1933年开始建设,直到1935年才建成。
一位自出嫁后就一直住在顺昌街的老人,仍记得当年看戏的情景。
她回忆说:“(公园亭)建后(马路)还崎岖不平……”———老市区每条大街小巷,条条通向小公园,当年亭子建成后的景象,老一辈的汕头人最清楚。
过去的繁荣“最繁荣是1933至1937年遭日本飞机轰炸之前,因为有这家南生公司,很美。
还有布铺,所有的绸缎铺都在安平路,从居平路来到小公园全部都是绸缎行,都是很大间的。
那里中央酒楼夜间唱曲,播音。
小公园人流来往,纳凉,夏天很热闹。
”一位老市区居民这么回味着小公园的过去。
时光流逝,景物依旧。
小公园周边马路仍然店户林立,这里仍然是老城区居民购物休闲的去处。
夜幕降临时分,这条昔日繁华的商业大街仍显露出她独特的风貌,虽破败,但无可替代。
电影《红牡丹》特地选择这里作为外景地,权当旧香港市街,几可乱真。
沧桑历史的感悟商业活动造就了汕头小公园。
同样,由于商业网点的变迁,如今的小公园已消褪了昔时的气派荣华。
但每个知道汕头这座百年沧桑历史的人们,对这一处令人再熟悉不过的老地方,留存着美好的记忆。
因为她和生息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一同经历了风雨岁月、离合悲欢,汕头人无法忘记她。
尤其是年事较长的汕头人,面对这小小亭台,都常常禁不住感慨低徊。
9年前,政府协议出让土地引资改造“百载商埠”老城9年里,地价翻番、拆迁资金断裂,改造遥遥无期进退两难又如何破局?[1]1860年,汕头开埠。
这里曾被恩格斯称为中国“唯一有一点商业意义的口岸”,而西郊“小公园”旧城区曾经就是繁华商业区的中心。
2004年,“小公园”成了旧城改造对象,也是汕头首宗实行拆迁者与建设者相分离和所有原居民易地置换产权的旧城改造项目。
而后,因“拆迁资金断裂,移交土地迟缓”,使得改造刚刚开始就“夭折”。
直至2009年再度酝酿重启改造,地价早已翻番,至今无进展,今已成困局之势。
“小公园”改造,似乎从一开始就注定成为困局,最后成为利益博弈的战场。
政府曾想要收回开发权,谈判无果。
下一步该如何破局?文/本报记者李华、陈正新、肖欢欢图/张烈华提供站在小公园中山亭,就等于站到了上世纪初期汕头市区的中心。
中山亭西侧的南生百货大楼,曾是这个城市商业鼎盛的象征。
如今,这座百货大楼在岁月里破败,连同周围的大片空地被蓝色的铁皮围起来,里面满是杂草。
围墙外尽是摆地摊的。
残旧的骑楼下的街道通不了汽车,只有推着自行车的走着路的行人从卖光盘的卖旧书的卖衣服的流动摊档中间挤。
这里就是汕头“小公园”片区的核心。
小公园的全称,是汕头市小公园历史建筑风貌保护区,这里是汕头城市发祥地,是汕头这座“百载商埠”的历史标志和地方特色。
围墙里的,除了南生百货大楼外,已拆待建。
而在围墙外,未拆未建。
十几名上了年纪的老人围坐在亭阶周围打牌、聊天,一旁坐着的一位老人指着围着一圈的施工护栏叹息道,“拆了一半,现在拆不动了”。
文化地标小公园改造大拆大建安排规划的小公园旧城改造项目占地150亩,其中包括小公园保护区122亩、退迁安置区28亩。
122亩“小公园”保护区改造是重点,这里被规划建设成一个集商贸、文化、旅游、餐饮于一体的大型商业街区。
这是一种大拆大建的模式,导致小公园改造项目也一直备受外界质疑。
中山大学教授、原广州城市规划院总规划师袁奇峰认为,汕头小公园改造“是一个丧心病狂、毁灭城市历史的旧城改造项目”。
广东省历史学会副会长、原汕头大学党委书记黄赞发对记者说,“小公园有很高的文化和经济价值”,多年来小公园沉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有的建筑群更是全国少有,而作为曾经的商业中心,具有很强的商业潜力,“应该保持它的原风貌”。
负责这一改造项目的一位汕头市政府官员吴耐(化名)认同黄赞发的观点。
他说,政府觉得有必要旧城改造,早在2000年后就启动了改造项目前期工作。
台商接手公园改造半年后就告停吴耐说,就在汕头市政府着手启动小公园旧城改造时,一名台商出现了,同时注册了“汕头市佑松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汕头佑松),负责小公园旧城改造项目。
2003年3月4日,约122亩的土地使用权在汕头市房地产交易中心挂牌预约出让。
汕头佑松以总地价人民币30657.5万元竞得该土地使用权。
2004年4月28日,小公园旧城改造项目正式启动。
这一片区的拆迁工作,由金平区政府负责。
参与拆迁工作的吴耐解释说,按照地价折算,小公园出让的每亩地价大约为250万元。
但按照台商的要求,地价款将分期支付给政府,“条件是政府负责把它(小公园)拆完。
”吴耐说,250万元地价款在当时“不能算低,写在协议书上,政策允许”。
当时小公园建筑比较密集,按照2003年和2004年的行情显示,政府作出的建筑评估一亩地拆迁成本大概要300多万这也意味着除了汕头佑松支付的每亩250万元外,拆迁一亩地政府要补贴6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