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葫芦的产生防治和利用

合集下载

水葫芦的防治方法

水葫芦的防治方法

水葫芦的防治方法水葫芦是一种入侵性的水生植物,能迅速繁殖并占据水域,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有效地控制水葫芦的生长和繁殖,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水葫芦防治方法:1. 物理控制方法:(1) 手工清除:利用人工的方式将水葫芦逐株切除,包括水面上的叶片和浮根。

使用刀具或割草机等工具能够有效地将水葫芦降低到最小,降低其繁殖能力。

但这种方法耗时耗力,对于大面积的水域不太实用。

(2) 覆盖物遮挡:在水葫芦生长的水域上铺设覆盖物,如塑料薄膜、橡胶布等,可以阻断阳光的照射和营养物质的供应,从而抑制水葫芦的生长。

这种方法适用于小面积的水体,但需要定期更换覆盖物,且需要注意覆盖物对周围生态的影响。

2. 生物控制方法:(1) 引入天敌:如水葫芦天牛、水葫芦黄金甲等天敌,它们能够以水葫芦为食,有效地控制水葫芦的繁殖。

但引入天敌需要谨慎,要避免引入对当地生态环境有害的物种。

(2) 粪肥控制:增加水域中鱼类的数量,利用鱼类的食欲将水葫芦作为食物,从而控制其数量。

这需要保持适宜的水质和鱼类饲养环境,以确保鱼类的生长和繁殖。

3. 化学控制方法:(1) 使用赤化剂:将具有赤化剂活性的物质喷洒到水葫芦上,通过干扰其内源激素合成和传导,从而抑制其生长和繁殖。

但这种方法需要谨慎使用,以免对水生生物和水质造成不良影响。

(2) 使用除草剂:选择针对水生植物的除草剂,喷洒到水葫芦上,通过抑制其光合作用、生长点分裂等方式,将其消灭。

使用除草剂需要遵循使用说明,注意正确的剂量和喷洒方式,以免对周围环境和生物造成损害。

除了以上的主要控制方法,还有一些辅助性的措施可以采取,如:(1) 引入竞争优势植物:在水域中引入一些与水葫芦竞争光、营养物质的优势植物,通过竞争资源来减少水葫芦的生存空间和生长能力。

(2) 加强水域管理:采取科学的水域管理措施,如定期清除污染物、控制养殖厂排放等,维护水域的生态平衡,并减少水葫芦的生存条件。

水葫芦(Eichhorniacrassipes)防治及综合治理概述

水葫芦(Eichhorniacrassipes)防治及综合治理概述

水葫芦(Eichhorniacrassipes)防治及综合治理概述1.水葫芦的危害水葫芦Eichhornia crassipes (Martius) SolmsLaubaeh又称凤眼莲、凤眼兰(蓝)、假水仙、水(生)风信子、水荷花、布袋莲等,是单子叶植物,雨久花科凤眼兰属。

原产南美,是目前世界上危害最严重的多年生水生杂草。

水葫芦在20世纪30年代传入我国;50-60年代被误为高产的水生饲料投入滇池,并在南方推广、放养,从20世纪80年代起,水葫芦在南方许多河道泛滥成灾,殃及10多个省市。

目前,辽宁、华北、华东、华中、西南和华南的19个省(市、区)均有分布[1]。

其扩散蔓延速度极快,在适宜条件下,每五天就能繁殖一新植株。

已在我国南方17个省市自治区泛滥成灭,在上海,水葫芦甚至被称为“水上绿魔”[2]。

据分析,水葫芦泛滥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水环境不断恶化,近些年来大城市流域及周边地区经济迅猛发展,工业、农业及生活废水排放污染水质,环境治理措施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速度,使这些流域的水环境质量日趋下降,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为水葫芦的快速繁殖提供良好的基础;二是水流不畅,水环境功能减退,导致污水长时间滞留境内,甚至出现倒流,加之一些河道长期未疏浚,污泥淤积,河床增高,致使水环境调蓄功能减退,水流自净能力降低;三是城镇基础设施滞后于经济发展,部分污染严重的城镇环境治理的基础设施明显滞后,城市生活建筑垃圾只是集中堆放未能进行有效的卫生填埋,大量农村、城镇近郊的垃圾直接倾倒河中;内河航运多年来未进行有效整治,航运业尤其是私营航运发展迅速造成油污染加剧,油类污染大量上升[3]。

1.1生态危害水葫芦的快速繁殖,会覆盖水面,造成激烈的种内竞争,导致腐烂死亡,污染水体,加剧水体富营养化程度。

密集的水葫芦降低了光线对水体的穿透能力,增加水中二氧化碳的浓度,降低水中溶氧量,妨碍其他水生生物的生长而造成生态链失去平衡,对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生态灾害频发,有些学者将之列为“世界十大害草”之一[2]。

水葫芦的防治及介绍

水葫芦的防治及介绍

水葫芦的防治1.防治水体污染:水体营养化是凤眼蓝不断繁殖生长的根基,要从源头上来防治凤眼蓝的泛滥。

由于人们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及人口不断膨胀,生活污水排放量及有机物含量大大提高,为凤眼蓝的生长提供了重要的营养源,所以要控制生活污水的排放,以及工农业废水的有序排放,确需排放时必须经无公害化水处理后再排放。

2.机械搅灭法:对凤眼蓝危害较大的水域,可以使用相关机械将其搅灭打碎,扩大水体的光照面积,增加水体的流动,确保养殖、捕捞及航运顺利进行。

3.人工清除法:动用人力物力直接将凤眼蓝捞起运送到陆地而予以清除。

这也是期初用得最多的方法,针对小水面实施效果较佳。

如果水域过大,则人力物力代价太大,不建议使用。

4.化学防治法:如果在稻田田埂或蔬菜空茬田,每667平方米使用20%使它隆乳油50毫升,可兑水喷雾。

每667平方米使用20%使它隆乳油25毫升加20%二甲四氯钠盐水剂125毫升加洗衣粉7克,混合喷雾,可降本增效。

果园、矮化银杏林及草坪地可使用上述药剂进行定向喷雾。

如果是河道、池塘、沟渠边,每667平方米使用41%农达水剂300-400毫升、灭草烟30克、百草枯60克或36%草甘·氯磺可溶性粉剂300克,兑水20千克喷细雾,使药液黏附在水花生茎叶上。

严格注意不能在饮用水水面进行,且须注意人畜、鱼类的安全。

5.生物防治法:在晚春或初夏,最低气温稳定回升到13℃上时,每667平方米释放凤眼蓝象甲成虫1500-2000头。

可以达到一定的防治。

6、变废为宝法:可以利用凤眼蓝来制作猪或鱼饲料,一般做法是将凤眼蓝粉碎打浆,再加入2%的食盐拌匀,再用它喂猪或养鱼,也可用来培肥水质。

水葫芦的防治处理方法:目前防治方法主要用化学防治、生物防治、人工及机械打捞和综合治理等方法。

化学防治方法简便,效果迅速,常用除草剂如克芜踪、草甘磷等进行防治。

但除草剂对水体生态系统的破坏性大,污染环境,而且无法清除水葫芦种子,效果不能持久。

水葫芦的防治与建议

水葫芦的防治与建议

水葫芦的防治与建议水葫芦是一种常见的水生植物,也是一种有害的杂草。

它生长迅速,容易遮挡水域的光线,影响其他水生植物的生长,同时也对水域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

为了有效地防治水葫芦,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和建议。

首先,物理防治是防治水葫芦的一种有效方法。

可以通过人工手段将水葫芦从水域中移除,并定期清理水域中的水葫芦,防止其生长扩散。

物理防治的优点是操作简便,可以有效地控制水葫芦的数量,但由于水葫芦的生长速度很快,需要定期清理。

其次,生物防治也可以应用于水葫芦的防治。

可以引入一些天敌,如贝类、鱼类等,来捕食水葫芦,控制其数量。

生物防治的优点是可以保持生态平衡,减少对其他水生植物的影响,但需要注意选择适合的天敌,并加强生态环境的管理,以防止天敌对其他生物的影响。

此外,化学防治也是一种防治水葫芦的方法。

可以使用一些专门的除草剂来喷洒或浸泡在水域中,杀死水葫芦。

化学防治的优点是速度快,效果明显,但需要注意选择安全、环保的除草剂,并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操作,以免对水生生物产生不良影响。

除了以上的防治方法外,还可以采取一些管理措施来预防水葫芦的生长。

首先,加强水域管理,定期清理水域的杂草,保持水的流动和清洁。

其次,控制农业和城市污水的排放,减少水中营养物质的浓度,以防止水葫芦生长。

此外,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水葫芦的认识和理解,引导大家积极参与水域的保护与管理。

综上所述,防治水葫芦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既可采取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手段,也可加强水域管理和宣传教育。

只有全面、有效地进行防治工作,才能控制水葫芦的生长,保护水域生态环境的健康。

水葫芦如何治理,机械搅碎并生物防治

水葫芦如何治理,机械搅碎并生物防治

水葫芦如何治理,机械搅碎并生物防治
治理水葫芦可以使用机械消除的方法,将其打碎再捞出即可,可以节省时间,若是小面积的水葫芦可以使用人力的方法将其摘除即可,还可以在水中加入凤眼蓝象甲成虫,能够达到很好的防治作用,或者是将其制作成饲料用来养鱼都是可以的。

水葫芦治理方法
1、机械消除法
大面积的水葫芦会造成水的污染,那么水葫芦如何治理呢,可以使用大型的机械将其打碎搅烂,再将其捞出,从而增加水面的光照以及通风,使鱼类更够正常繁殖生长,这也是最有快速的一种的方法。

2、人工清除法
若是小面积的水葫芦可以使用人工摘除的办法,摘除的时间会比较长,但是比较的节省财务,但若是大面积的水面,建议不要人工清除,否则会导致治理水葫芦效果不佳,还会浪费人力以及物力。

3、生物防治法
使用生物防治的方法也可以有效的治理水葫芦,此方法适合在初夏的时候进行,此时的气温开始上升,每平方米可以放置3头左右的凤眼蓝象甲成虫,这样可以在短暂时间内达到防治的效果。

4、制成饲料
若是水中养鱼,可以将水葫芦打碎之后加入的食盐搅拌均匀,作为鱼的饲料是最合适不过了,还能够用来培养水质,另外若是家中有养猪也是可以用水葫芦作为饲料养殖,这样既消除了水葫芦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全面解决河道水葫芦问题的有效方案

全面解决河道水葫芦问题的有效方案

全面解决河道水葫芦问题的有效方案水葫芦(Eichhornia crassipes),又称凤眼莲,是一种原产于南美洲的水生植物,具有较强的生长力和繁殖能力,但由于其过度繁殖,常常成为河道等水域的入侵物种,严重破坏水生生态系统平衡。

针对河道水葫芦问题,本文提供一套全面而有效的解决方案,以保护水域生态环境,恢复水体自净能力。

1. 前期调研与评估在制定任何治理方案之前,首先需要对河道中的水葫芦进行全面的调研与评估,包括:- 水葫芦的分布范围与生长密度- 水葫芦的生长周期与繁殖速度- 水体生态环境现状及受影响程度- 水葫芦对当地水生生物多样性的影响2. 制定治理目标根据前期调研结果,明确治理目标,包括:- 控制水葫芦的蔓延- 恢复水体生态平衡- 保障水质安全- 提高生物多样性3. 综合治理策略依据治理目标,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有效治理。

主要包括:3.1 物理方法- 人工打捞:针对水葫芦密集区域,采用人工打捞的方式,减少水葫芦的覆盖面积。

- 设置隔离带:在河道中设置隔离带,阻止水葫芦的进一步扩散。

3.2 生物方法- 生物防治:引入水葫芦的天敌,如水葫芦象甲、水葫芦金龟子等,进行生物控制。

- 种植竞争性植物:选择与水葫芦生长习性相似但竞争能力更强的植物,如水竹叶、水烛等,以减少水葫芦的生长空间。

3.3 化学方法- 使用除草剂:在必要时,可以选择合适的除草剂,如草甘膦,进行局部喷洒,但需严格控制使用量,避免对其他水生生物造成伤害。

3.4 法规与管理- 加强法律法规宣传:通过媒体、社区活动等形式提高公众对水葫芦入侵问题的认识。

- 建立监控体系:定期对河道进行巡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水葫芦的生长。

- 责任到人:明确河道管理责任主体,确保治理措施的落实。

4. 后期维护与监测治理完成后,需持续进行监测和维护,确保治理效果:- 定期检查河道,一旦发现水葫芦再次繁殖,立即采取措施。

- 跟踪水体生态恢复情况,调整治理措施。

- 开展生态修复工作,如湿地建设、水生植物多样性恢复等。

全面解决河道水葫芦问题的有效方案

全面解决河道水葫芦问题的有效方案

全面解决河道水葫芦问题的有效方案问题描述河道水葫芦问题在我国许多地区都存在,给河道生态环境和水域利用带来了严重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制定一套全面解决河道水葫芦问题的有效方案。

解决方案为了全面解决河道水葫芦问题,以下是一套有效的方案:1. 综合管理策略- 建立河道水葫芦监测网络,及时掌握水葫芦的分布情况和变化趋势。

- 制定河道水葫芦监测和治理的标准和指南,确保统一的操作和评估方法。

-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共同制定综合管理策略,包括防控、监管和治理措施。

2. 防控措施- 加强河道水质监测,控制水质污染,减少水葫芦生长的适宜环境。

- 对于已经发现水葫芦的河道,采取物理隔离措施,如设置屏障网,阻止水葫芦的扩散。

- 确保河道的水流畅通,避免水葫芦的堆积和滋生。

3. 监管措施- 建立水葫芦的信息公开制度,向公众提供水葫芦的危害和防治知识,增强公众的意识和参与度。

- 加强执法力度,对于违反水葫芦防治规定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形成威慑效应。

- 建立河道水葫芦追责机制,对于未及时发现、未及时报告或未及时采取控制措施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责任追究。

4. 治理措施- 开展水葫芦的生物防治研究,寻找有效的生物控制方法,如引入天敌等。

- 配合物理防治措施,进行机械清除水葫芦的工作,确保治理效果。

- 加强科研和技术支持,推动水葫芦治理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实施计划为了有效实施上述方案,我们制定了以下实施计划:1. 制定河道水葫芦监测网络建设方案,并在一年内完成网络的建设和试运行。

2. 在半年内制定河道水葫芦监测和治理的标准和指南,并向相关部门进行推广。

3. 在三个月内与相关部门进行会商,制定综合管理策略,并在六个月内完成相关政策和措施的制定。

4. 在一年内加强河道水质监测,并对水葫芦生长适宜环境进行整治。

5. 在一年内对已发现水葫芦的河道进行物理隔离措施的建设和安装。

6. 在三个月内制定水葫芦的信息公开制度,并在一年内向公众提供相关知识和信息。

水葫芦(Eichhornia crassipes)防治及综合治理概述

水葫芦(Eichhornia crassipes)防治及综合治理概述

1.水葫芦的危害水葫芦Eichhornia crassipes (Martius) SolmsLaubaeh又称凤眼莲、凤眼兰(蓝)、假水仙、水(生)风信子、水荷花、布袋莲等,是单子叶植物,雨久花科凤眼兰属。

原产南美,是目前世界上危害最严重的多年生水生杂草。

水葫芦在20世纪30年代传入我国;50-60年代被误为高产的水生饲料投入滇池,并在南方推广、放养,从20世纪80年代起,水葫芦在南方许多河道泛滥成灾,殃及10多个省市。

目前,辽宁、华北、华东、华中、西南和华南的19个省(市、区)均有分布[1]。

其扩散蔓延速度极快,在适宜条件下,每五天就能繁殖一新植株。

已在我国南方17个省市自治区泛滥成灭,在上海,水葫芦甚至被称为“水上绿魔”[2]。

据分析,水葫芦泛滥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水环境不断恶化,近些年来大城市流域及周边地区经济迅猛发展,工业、农业及生活废水排放污染水质,环境治理措施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速度,使这些流域的水环境质量日趋下降,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为水葫芦的快速繁殖提供良好的基础;二是水流不畅,水环境功能减退,导致污水长时间滞留境内,甚至出现倒流,加之一些河道长期未疏浚,污泥淤积,河床增高,致使水环境调蓄功能减退,水流自净能力降低;三是城镇基础设施滞后于经济发展,部分污染严重的城镇环境治理的基础设施明显滞后,城市生活建筑垃圾只是集中堆放未能进行有效的卫生填埋,大量农村、城镇近郊的垃圾直接倾倒河中;内河航运多年来未进行有效整治,航运业尤其是私营航运发展迅速造成油污染加剧,油类污染大量上升[3]。

1.1生态危害水葫芦的快速繁殖,会覆盖水面,造成激烈的种内竞争,导致腐烂死亡,污染水体,加剧水体富营养化程度。

密集的水葫芦降低了光线对水体的穿透能力,增加水中二氧化碳的浓度,降低水中溶氧量,妨碍其他水生生物的生长而造成生态链失去平衡,对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生态灾害频发,有些学者将之列为“世界十大害草”之一[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葫芦的产生防治和利用
【摘要】水葫芦是一种世界性的有害水生杂草,其繁殖能力极强。

它导致航道阻塞,水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下降,水体生物多样性被破坏,水体污染等诸多负效应。

在适宜条件下,1hm2水葫芦能将800人排放的氮磷元素全部吸收,因此水葫芦也是净化污水的生态功臣。

本文就是水葫芦的生物学特性,分布,防治措施及其利用的研究进行综述,旨在找出经济合理的防止利用措施,以期达到较高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水葫芦,产生,防治,利用
【引言】水葫芦又名凤眼莲、洋水仙、水生风信子等。

是目前世上危害最严重的多年生漂浮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南美墨西哥,1901年作为花卉引入我国,20世纪50~60年代的粮食极度短缺时期,水葫芦广泛养育南方乡村荷塘,作为猪饲料推广种植,也以为野生,是我国目前分布最广泛的外来物种之一。

但是,最近10年来,随着饲料结构和饲养模式的改变,农民不再费力打捞含水量大,使用成分不高的水葫芦,而是任由它疯长。

在适宜的条件下,能以5d就能繁衍一颗新植物,而作为外来物种水葫芦没有天敌,使其不受限制的疯长。

他们覆盖水面,赌赛河道,影响河运及水上作业;同时,降低阳光对水体的穿透力,影响水底生物的生长和水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国内外学者对水葫芦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以期找出经济、合理的防治措施,并开发利用这一自然资源。

1、水葫芦的生存环境(适应性强)
水葫芦喜群生,往往形成单一的优势群落。

其适应性强,喜高温湿润气候;适宜在静水或缓流的水面生长,耐隐蔽,在微弱的光照下就能生长,对酸和碱不敏感,在Ph=9的水体中仍能生长;对水质肥瘦要求不高;能耐5摄氏度左右的低温,能耐短期0摄氏度低温,气温在13摄氏度开始生长,25摄氏度生长较快,30摄氏度左右生长最快,39度以上难以生长。

2、水葫芦生长的主要弊端
当水葫芦的覆盖率水面超过三成造成诸多弊端:A、阻碍航道,影响航运和排泄。

成为农业,水利,环保的头号敌人;B、限制了水体的流动,水体没有阳光的照射变得发臭,使水体中溶氧量减少,抑制了浮游生物的生长,破坏了河涌生态环境;C、为吸血虫和脑炎流感等病菌提供了滋生地,滋生蚊蝇,喂蚊子的幼虫提供了呼吸和繁衍的机会;D.破坏饮水资源,大量的水葫芦覆盖水面会使Ph值降低,co2浓度增高,水的浓度增大,使水的利用价值大大减小。

3、水葫芦的防治
据专家介绍,目前防治水葫芦的方法主要有人工打捞、化学防治、生物防治、机械清除等措施。

其实,人工打捞和化学药物防治只是权宜之策,起不到持效作用。

而乱用化学物质容易产生新的污染。

实际上水葫芦能自由生长的真正原因是在于水体的富营养化,减少环境污染是控制水葫芦生长较为有效的措施。

因此,严格控制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有序排放,必要时须经水处理在排放,从源头上防治葫芦泛滥。

3.1、机械搅灭法
对水葫芦危害较大的水面,可以使用相关机械将水葫芦搅灭打碎、清除,扩大水体的光照面积,加快水体的流动,确保水植物、水生物的生长,捕捞航运顺利进行。

3.2、人工打捞法
虽然这种方法费时费力费财,但它是目前解决水葫芦的主要方法与途径。

3.3、化学防治法
化学防治法效果迅速,但除草剂对多种草种都有杀伤力,对水体生态系统的破坏性大,而且这种方法也不能清除水葫芦种子,效果不能持久。

3.4、生物学防治法
生物防治法就是从水葫芦原产地引进其天敌,如象鼻虫,利用食物链原理对水葫芦实施
生物防治。

从有关资料获悉,在温州的田间试验表明,象鼻虫释放到完全控制水葫芦需要三年。

面积为49m*28m的河道上,1996年8月释放1000头象鼻虫,释放一年后,水面仍然被覆盖。

知道1998年9月,仍有75%的水面被覆盖,防治效率仅为25%。

但进入3年时,效果十分迅速,99%的水葫芦被清除。

这种方法无污染、成本低、效果持久,但见效慢,一般需要3~5年甚至更长时间,而且副作用尚不完全清除,人们还担心水葫芦消灭后,象鼻虫可能会成为另一个头痛的问题。

4、水葫芦地利用(价值)
水葫芦的防治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理、财力,因此,人们在防治的过程中进行了积极的研究。

据有关科学家的发现,水葫芦是一种可供食用植物。

水葫芦的味道想小白菜,是一味正宗的“绿色蔬菜”。

爆炒水葫芦,汤煮水葫芦,味道都很不错,除了他的根部并无害处。

水葫芦可以加工提炼一种食品添加剂,可以治感冒。

水葫芦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包括人类生存所需又不能自身制造的8中氨基酸。

现在,基于科学家的上述发,为水葫芦的“解困”提供了可行之路,他可以成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再生资源。

对他的综合利用,开发了许多新产品。

4.1、净化污水
水葫芦是水质净化的能手。

目前,中国年污水排放量高达415吨,47%的河道受污染。

而水葫芦又是公认为生长最快的植物之一,惊人的增值速度造就他超强的净水本领,庞大的须根不断的吸收水中的污染物。

在适宜条件下,一公顷水葫芦能将800人排放的氮、磷元素当天吸收。

水葫芦还能从污水中出去镉、铅、汞、银、钴等重金属元素。

4.2、开发成沼气资源
水葫芦是一种良好地沼气发酵原料。

一年连续多次采收,鲜草产量37.5~75万kg/hm2,可为沼气提供大量原料,缓解沼气原料不足。

4.3、制成盆景
其实,水生植物作为盆景从来都方便而新鲜,水葫芦也不列外。

4.4种植食用菌
水葫芦含有比较丰富的纤维素、蛋白质、脂肪及灰分。

研究表明水葫芦用量占培养料20%~80%之间,基于不影响草菇菌丝的正常生长,可以部分代替稻草进行栽培或替代粪草栽培姬松草,既可以增加菇农的经济收入,有可拓展为食用菌原料来源。

5、总结
总之,水葫芦已经成为世界上恶行恶杂草之一,其防治应从源头上避免其发生,严格控制水体的富营养化,减少环境污染;在方法上应配套使用人工打捞、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综合防治。

此外,更应积极开展水葫芦的开发利用,使之最终造福于人类。

[参考文献]
1、绉秀文;水生花卉[M],北京:金盾出版社199.131-134
2、王庆海、丁建清;用不同日龄水葫芦叶片饲养象鼻虫的影响[J]、中国生物防治.2002.18(14);153-157
3、邓加忠、王红;利用天敌控制水葫芦疯长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1997,17(5);446-44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