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葫芦入侵分析及最新利用途径

合集下载

关于水葫芦的危害及治理报告

关于水葫芦的危害及治理报告

水葫芦又名为凤眼莲,雨久花科。

多年生草本,营水生直立或漂浮生活。

原产南美委内瑞拉,分布在长江以南的河湖、池塘和稻田中。

在11月20日,我们在环城河中采集了两棵不同地点的水葫芦。

观察到水葫芦的叶是平行脉,深绿色,如银杏叶形状,表面光滑。

叶柄呈葫芦状,“葫芦”内部有很大的空隙,如海绵状(确切说,是如海绵挤开水后的状态),这些空隙一直延伸到叶柄和叶中,因为叶很薄,所以不容易察觉。

把叶柄掰开,可以发现有像藕丝一样的细小粘液,也许这就是正在输送中的水分和养料。

茎的底部与根连成一团,把茎与根分开,可以看见有很多粘液,有滑腻感,非常干净,尝了一下,没有味道。

水葫芦的根为须根系,非常浓密,根上还长着很多小须根,与主根一样,小须根也长得非常整齐。

我们带了一把刻度尺,量出了成熟水葫芦根茎叶的长和宽。

在两棵水葫芦之间,有一根直而硬的根状茎相连,在茎上长有5-6个芽,每个芽将发育为一个新植株。

水葫芦夏季开花,一般待长到叶长48cm左右,叶片长15cm,宽14cm,开始开花,穗状花序,有6-12朵花,花冠蓝紫色,漏斗状6裂(见表1)。

水葫芦茎、叶、根数据单位:cm2.2 生活史水葫芦的特点是生命力旺盛,遇水便长,酸性,水温较高的地方,就迅速繁殖。

所以夏、秋是它的生长期,冬天,水上叶全部烂掉,剩根和茎越冬。

水葫芦是成片成片生长的,以无性繁殖为主,种子繁殖为辅的繁殖方式,故一片水葫芦与另一片水葫芦在个体上有明显差别。

水葫芦宽大的叶交错生长,须根系的根浓、密、短、细,海绵状气囊的叶柄轻而大,这些都有利于它的生长。

我们在2009年11月27日采访一位市水利局工程师,他说:“水葫芦一般4月底开始繁殖,7、8、9月份大量繁殖,8、9月份有些水葫芦会开花,紫色的花。

它5天一繁殖,一只水葫芦90天能繁殖成25万只。

冬天霜打后,水面上的叶烂掉,水下茎和根继续越冬,等第二年发芽。

”2.3 生活环境我们通过观察,发现水葫芦生长在水流缓慢、浑浊的水体中。

水葫芦清理打捞可行性报告

水葫芦清理打捞可行性报告

水葫芦清理打捞可行性报告水葫芦是一种对水生态环境有着严重影响的入侵物种,对水质、渔业、交通运输等方面造成了较大的危害。

为了保护水生态环境和维护相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对水葫芦进行清理打捞是一项紧迫的任务。

本文将从水葫芦的危害、清理打捞的可行性及采取的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找到解决水葫芦问题的有效途径。

1.水葫芦的危害水葫芦是一种快速繁殖的水生植物,具有极强的适应能力,在短时间内可以迅速覆盖水体。

水葫芦抢夺了其他水生植物和浮游生物的养分和生活空间,造成湖泊生态系统失衡。

水葫芦的茎叶密集堆积在水面上,阻碍了光线的透入,影响了水下生物的光合作用,对水质的恶化起到了促进作用。

另外,水葫芦的覆盖还对湖泊的风景和游客的观赏体验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2.清理打捞的可行性清理打捞是目前较为有效的水葫芦清除方法之一,通过人工或机械手段将水葫芦从水体中割除或捞出。

清理打捞的可行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技术方面:目前已经有了各种专业的水葫芦清理设备和工具,如水葫芦清理船、割草机、网捞装置等。

这些设备和工具的运用可大大提高清理效率,节省人力成本,提升清理打捞的可行性。

2.2.经济方面:水葫芦的大规模繁殖会对交通运输、渔业等产业造成严重损失,清理打捞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这些损失。

此外,水葫芦可以作为有机肥料或生物质能源的原料,通过合理利用也可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2.3.管理方面:清理打捞不仅是单一的行动,还需要制定科学的管理措施,如建立起水葫芦的监测与预警系统,定期对水域进行清理打捞,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公众对水葫芦清理的重视程度。

3.清理打捞措施清理打捞水葫芦可以采用多种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3.1.机械清理:利用专业设备如水葫芦清理船、割草机等进行机械清理,清除大面积覆盖的水葫芦,快速高效。

3.2.手工清理:通过人力进行集中清理,可精确清理难以机械清除的细小水葫芦,如岸边、港口等地区。

3.3.生物控制:引入水葫芦的天敌,如一些水生昆虫或鱼类,对水葫芦进行生物控制,逐渐减少水葫芦的数量。

入侵种水葫芦的现状研究

入侵种水葫芦的现状研究

浅谈外来入侵植物水葫芦(Eichhornia crassipes)的研究水葫芦又名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属雨久花科凤眼莲属,为多年生漂浮性草本植物。

由于水葫芦适应性强,繁殖快,被世界各国公认为最重要的生物入侵物种之一【1】1901 年,凤眼莲被作为观赏植物引入中国。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我国粮食极度短缺时期被作为猪饲料广泛放养于南方的湖塘水泊[6]。

目前,我国南部17个省市都存在严重的水葫泛滥问题,水葫芦是世界十大害草之一[3]。

水葫芦根状茎,粗短,密生多数细长须根;叶基生,莲座式排列,叶片卵形、倒卵形至肾圆形,大小不一,宽约4cm-12cm,光滑,叶柄基部带紫红色、膨大呈葫芦状的气囊;有紫色亮丽的花朵,最上面的花瓣上有一块蓝色的扇型斑块,中央点缀着一个桃形鲜艳黄斑;绿叶杯状,叶茎基部膨大,使植株能够漂浮在水面;花茎单生,中部有鞘状苞片,穗状花序有花6 朵-12 朵;花被6裂,紫蓝色,上部的裂片较大,在蓝色的中央有鲜黄色的斑点,外面的基部有腺毛;雄蕊3长3短,长的伸出花外,花丝不规则地结合于花被内;子房长圆形;茹果卵圆形。

水葫芦生物学特性简介危及公共安全水葫芦的滋生蔓延,不仅给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危害,而且大量淤塞河道,阻塞过水建筑物,严重影响排洪、排涝和航道畅通。

危及生态环境水葫芦的过量繁殖,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影响[41]:一是造成水质恶化,使水体变黑变臭;二是生长区内形成优势物种,降低光线对水体的穿透能力,影响水底生物的生长,导致其它水生植物减少甚至灭绝;三是为有害病菌和蚊蝇等生物提供滋生的条件,危及人们的身体健康,破坏良好的水生态环境。

危及生产生活根据调查分析,水葫芦主要分布在河道中下游地区、人为活动密集的村落水库、水闸闸前、池塘[41]。

水葫芦的大量繁殖,使水体流速下降,水的PH 值和溶解氧浓度降低,水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增高,使水体变黑变臭,水生动植物大量死亡,水质加速恶化,形成恶性循环。

【精品】水葫芦的生物入侵危害及防治

【精品】水葫芦的生物入侵危害及防治

【关键字】精品水葫芦的生物入侵、危害、防治及利用摘要:外来入侵生物对各国经济、对生物多样性和人畜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而水葫芦正是其中一种。

为了对水葫芦有一比较全面的了解,文章对水葫芦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危害、防治对策以及开发利用做了叙述。

Exotic creatures of economies, biodiversity and human health, and caused serious damage ShuiHuLu is one of a kind. In order to have a comprehensive ShuiHuLu, ShuiHuLu based on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harm and prevention countermeasures and exploitation done.引言:50年前我国从南美洲引进水葫芦,广泛放养于南方乡村河塘用作饲料和有机肥源。

但是它疯狂的生长却导致了严重的后果。

一旦有适合水葫芦生长的条件,它便迅速的繁殖而成为该地区优势物种而抑制其他物种的生长,造成该地区物种的单一性,引起严重的生态入侵。

近10年来,告别了粮食短缺的农民不再打涝水葫芦,同时工业化使江河湖泊水质恶化,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提高,水葫芦更是因此迅速蔓延,甚至从乡村间的内河内湖“杀入”大江大河中去,泛滥成灾,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社会经济的重大损失。

因此,水葫芦的生物入侵和危害亟待解决。

1. 水葫芦的涵义与来源1.1 水葫芦的涵义水葫芦也叫凤眼莲、水荷花,是一种生长于河流、湖泊、池塘、水库、稻田等水流缓慢水域的多年生浮水草本植物。

它们浮在水面生长,个挨个,丛接丛,开放着如凤凰眼睛的花朵,连成一片花丛绿洲。

由于它在河道里泛滥成灾,故有“水上绿魔”之称。

1.2 水葫芦的来源20世纪60年代,我国从南美洲引进水葫芦,最初主要用作猪的饲料。

全面解决河道水葫芦问题的有效方案

全面解决河道水葫芦问题的有效方案

全面解决河道水葫芦问题的有效方案水葫芦(Eichhornia crassipes),又称凤眼莲,是一种原产于南美洲的水生植物,具有较强的生长力和繁殖能力,但由于其过度繁殖,常常成为河道等水域的入侵物种,严重破坏水生生态系统平衡。

针对河道水葫芦问题,本文提供一套全面而有效的解决方案,以保护水域生态环境,恢复水体自净能力。

1. 前期调研与评估在制定任何治理方案之前,首先需要对河道中的水葫芦进行全面的调研与评估,包括:- 水葫芦的分布范围与生长密度- 水葫芦的生长周期与繁殖速度- 水体生态环境现状及受影响程度- 水葫芦对当地水生生物多样性的影响2. 制定治理目标根据前期调研结果,明确治理目标,包括:- 控制水葫芦的蔓延- 恢复水体生态平衡- 保障水质安全- 提高生物多样性3. 综合治理策略依据治理目标,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有效治理。

主要包括:3.1 物理方法- 人工打捞:针对水葫芦密集区域,采用人工打捞的方式,减少水葫芦的覆盖面积。

- 设置隔离带:在河道中设置隔离带,阻止水葫芦的进一步扩散。

3.2 生物方法- 生物防治:引入水葫芦的天敌,如水葫芦象甲、水葫芦金龟子等,进行生物控制。

- 种植竞争性植物:选择与水葫芦生长习性相似但竞争能力更强的植物,如水竹叶、水烛等,以减少水葫芦的生长空间。

3.3 化学方法- 使用除草剂:在必要时,可以选择合适的除草剂,如草甘膦,进行局部喷洒,但需严格控制使用量,避免对其他水生生物造成伤害。

3.4 法规与管理- 加强法律法规宣传:通过媒体、社区活动等形式提高公众对水葫芦入侵问题的认识。

- 建立监控体系:定期对河道进行巡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水葫芦的生长。

- 责任到人:明确河道管理责任主体,确保治理措施的落实。

4. 后期维护与监测治理完成后,需持续进行监测和维护,确保治理效果:- 定期检查河道,一旦发现水葫芦再次繁殖,立即采取措施。

- 跟踪水体生态恢复情况,调整治理措施。

- 开展生态修复工作,如湿地建设、水生植物多样性恢复等。

水葫芦泛滥的成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水葫芦泛滥的成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水葫芦泛滥的成因分析^p 及防治措施水葫芦,世界十大害草之一。

目前,水葫芦已在我国17个省(市、自治区)肆虐,其中以浙、闽、粤、滇及台五省的灾情最为严重。

水葫芦泛滥给生态、生产生活及公共安全造成严重危害。

据统计,每年水葫芦入侵造成的经济损失大约为43.55亿元。

国家环保局已将其列为首批最危险的16种外来入侵物种之一。

虽然各地为防治水葫芦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及财力,但都难以根治。

今年福建省闽江水域的水葫芦大规模泛滥,其大面积堆积在福建水口电站坝前,严重影响了船舶通航和水电站发电,造成很大损失。

因此,弄清水葫芦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泛滥的原因,进而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有重要意义。

水葫芦,学名为Eichhornia crassipes(Mart.)Solms,又名凤眼莲、凤眼蓝、水浮莲、假水仙等,是雨久花科凤眼莲属的一种水生植物。

水葫芦为多年生宿根浮水草本。

多生于池塘,湖泊、水库、流速缓慢的河道、沼泽及稻田中。

其根系发达,根状茎粗而短,密生着细长的须根。

叶单生,叶片呈卵状至肾圆状,顶端微凹陷,叶面光滑。

叶柄基部有葫芦状气囊可承担叶花的重量,使之漂浮于水面。

花为蓝紫色,花瓣中心呈现一个明显的鲜黄色斑点,形如凤眼。

花为两性,花柱细长,花丝不规则。

水葫芦喜高温湿润气候,一般以25—35℃为生长发育最适宜的温度。

其兼有有性和无性繁殖方式,并以匍匐茎无性繁殖为主,扩散蔓延速度极快,目前已广布热带、亚热带及温带的大部分地区,并造成危害。

水葫芦于1901年引入中国后,在南方地区广为泛滥。

给生态及社会经济造成了危害。

究其原因,有其本身的生物特性因素和外部生境条件因素。

水葫芦可进行繁殖的温度范围为13—39℃,并兼有有性和无性繁殖,繁殖能力强。

其有性繁殖自花授粉,每个花穗可结300—500粒种子,每个种子的繁殖能力保持年限可达20年。

水葫芦的无性繁殖能力极强,是易泛滥的重要原因。

在适宜的条件下,每5天能产生1棵新植株,平均每天的生物增量为20—30%,被公认为世界上生长和繁殖最快的水生植物之一。

水葫芦整治方案

水葫芦整治方案

水葫芦整治方案1. 引言水葫芦(学名:Eichhornia crassipes)是一种快速生长的浮水植物,它在许多水域中野生生长,并对生态环境和水体质量带来负面影响。

水葫芦的繁殖能力强,如果不及时整治,会对水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和水生生物的生存威胁。

因此,制定科学有效的水葫芦整治方案,对于保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至关重要。

2. 水葫芦的生态特点水葫芦是一种多年生水生植物,常见于温暖的河流、湖泊和水库等水域环境中。

它会在水面上形成茂密的藻类覆盖,导致水体透光性下降,对水中其他水生植物的生长造成阻碍。

水葫芦的根部可以吸取水中的养分,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促进藻类的生长,引发水华事件。

此外,水葫芦的快速繁殖能力也是其成为一种入侵植物的重要原因之一。

3. 水葫芦整治的必要性3.1 生态环境保护:水葫芦的大量繁殖会占用水域的养分和空间资源,给当地水生生物的生存空间造成压力。

整治水葫芦可以恢复水域的自然生态平衡,保护水生生物的多样性。

3.2 水资源管理:水葫芦的繁殖会对水资源的利用带来负面影响。

大量的水葫芦覆盖水面会影响水体的运动和循环,降低水质,影响灌溉和供水的效果。

整治水葫芦可以提高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3.3 防止水葫芦的蔓延:水葫芦具有快速繁殖的特点,如果不及时整治,很容易导致水域内水葫芦的大规模蔓延,给后续的整治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因此,及早制定并实施水葫芦整治方案是必要的。

4. 水葫芦整治方案4.1 生物方法采用自然的生物方法来整治水葫芦是一种环保且有效的方法。

4.1.1 引入天敌:介绍水葫芦的天敌,如天牛瘤足甲(Neochetina eichhorniae)和池霸蚁(Solenopsis geminata),来控制水葫芦的繁殖。

这些天敌通过捕食水葫芦的叶片和根部,有效地控制了水葫芦的数量。

4.1.2 使用生物控制剂:应用生物控制剂来整治水葫芦。

例如,使用具有杀菌和灭藻作用的菌剂来抑制水葫芦的生长。

4.2 化学方法化学方法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整治水葫芦的方法,但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对环境和水质的影响。

水葫芦危害、防治及开发利用

水葫芦危害、防治及开发利用

水葫芦的危害、防治及开发利用水葫芦学名为“凤眼莲”,又俗称为水风信子,由于在每个叶柄中部都有一个膨大似葫芦的球状体而得名,水葫芦也正是因为这个充有空气的海绵体才使得整个植株能漂浮在水面上。

水葫芦喜欢高温湿润,在摄氏25~35度下生长最快,而且速度惊人,通常情况下在8个月内就能从10棵增至60万棵,是公认的生长最快的植物之一。

1.水葫芦造成的危害由于水葫芦强大的繁殖能力,且作为外来入侵种在我国缺乏天敌制约,导致其在我国南方水域快速蔓延,同时我国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加剧,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近年来,该草已在我国南方17个省(市、自治区)蔓延成灾,带来极大的生态和社会危害。

在上海,水葫芦甚至被称为水上绿魔。

1.1瘀塞河道,影响航运,泄洪水葫芦繁殖能力极强,在适宜条件下,每5d可繁殖一新植株,90d内一株水葫芦能繁衍约25万棵新株,1公顷水面的水葫芦约有13万株。

这样高的密度和生物量,在泛滥时会严重堵塞航道,影响水运,还阻碍水流,洪涝期间影响泄洪。

➢案例1、2009年,重庆云阳宽500米,长10公里的汤溪河河道受水葫芦严重阻塞。

2、2010年4月在福建省江西口水电站曾出现大量水葫芦繁殖,而造成航道堵塞与影响水力发电的严重情况。

当时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花费近百万元资金用于水葫芦的清除。

1.2污染水体,影响水产品产量质量水葫芦长势凶猛,覆盖水面面积大,阻碍了大气与水体的气体交换,降低溶解氧的浓度,抑制浮游生物生长,水流变缓,循环不畅,破坏了河流的生态环境,恶性的环境为各种细菌和蚊子提供了适宜的滋生地,影响周边的环境质量。

其他生物残败后的有机物,加大水体中生化需氧(BOD)的含量和营养负荷,加速水体向富营养化的发展。

水葫芦的高覆盖率,使水中CO2浓度增加,水质下降,破坏水下生物的食物链,降低水产品的品质和产量。

受污染的水质经过食物链各级生物的不断积累,其结果不仅危害鱼类、水禽和牲畜,而且最终还会危及于人的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引自:中国水葫芦危害_防治及开发利用_王一专
水葫芦——基本介绍
• 2、较宽的生态位 • 水葫芦的广布性和适应性都是比较强的。水面和泥地均可 生长。水葫芦现遍布我国华北、华东、华中和华南大部分 省市河流,湖泊和水塘,福建沿海和两广地区几乎可全年 生长,长江流域也可生长9个月左右。 • 2.1温度: • 13℃ 越冬种株恢复生长 • 25~35℃ 植株生长加快分株迅速 • 35℃以上 生长受到抑制 • 43℃以上 大量死亡 • 秋冬7℃以上 自然越冬 • 0℃以下 受冻害死亡 • • 漫谈水葫芦
2.2含氮量 水质较肥,每升含氮24.25mg的水池,水葫芦植株高大, 茎叶肥厚,亩产鲜草40~50吨,而每升含氮2~3mg的瘦水塘, 水葫芦植株矮小,根伸长,亩产鲜草仅10~15吨,而且水葫 芦所含蛋白质也较低。 引自:同氮营养水平对水葫芦根系活力的影响
水葫芦——入侵分析
• 入侵期(引入和逃逸期): • 19世纪期间引入东南亚,1901年作为花卉 引入中国,30年代作为畜禽饲料引入中国 内地各省,并作为观赏和净化水质的植物 推广种植。
• 在废水处理方面的利用 • 水葫芦叶蛋白提取 • 水葫芦沼气发酵制甲烷 • 水葫芦水解发酵制酒精 ……
利用途径——废水处理
• 1、处理氮磷废水 • 当水力负荷(单位体积滤料或单位面积每天可 以处理的废水水量)为0.14~1.00m3/(m2· d), 进水总氮、总磷的平均浓度分别为4.86mg/L和 0.50mg/L时,水葫芦的生物量累积会增加 31.56~42.89kg/m2,平均生物量增长率为 0.27~0.38kg/(m2· d)。 • 引自:水葫芦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2014-5-24
利用途径——叶蛋白提取
• 水葫芦干叶中粗蛋白含量为20.8%左右,且 氨基酸组成比例适当,优于大米蛋白和大 豆蛋白,非常适合用做饲料蛋白源,但其 含水量高达95% 左右。
• 加热法、氯化钙絮凝法、葡萄糖酸内酯絮 凝法和直接发酵法 • 引自:葫芦叶蛋白提取工艺初步研究_吕富
2014-5-24
水葫芦——基本介绍
• • • • • 学名:布袋莲 别称:水葫芦、凤眼莲、水凤仙、水荷花、水风信子、大水萍等 生态特性: 1、强大的繁殖能力 水葫芦兼有有性与无性两种繁殖方式,由于长期野生自然选择的结果, 具有 很强的无性繁殖能力,它通过匍匐枝增殖,在气温30℃下,5d就能形成一新 株,重复行之,迅速分布水面;水葫芦进行有性繁殖时,每个花穗可结 300~500粒种子,种子在水中休眠期可达15-20年,适宜条件下沿河岸水面波 动线萌发生长。水葫芦速生快长,生物量大,通常情况每亩水面的水葫芦约 有13万株,总重量可达18—30T。
• 扩散期:
• 水葫芦形成了适宜于本地气候和环境的繁 殖机制,具备了与本地物种竞争的强大能 力,种群扩张不可避免。由于大量种子进 入成熟阶段,很容易借助一些外在的扩散 条件,从而大肆传播蔓延,形成“暴发”, 并导致生态和经济危害。
水葫芦——危害
• 经济损失 • 生态结构 • 社会效益
水葫芦——最新利用途径
• 种群建立期(定居期):
• 经过一定时间对本地气候、环境的适应和 一定的种群数量的扩增积累后,开始归化 为当地种。
• 适应期(停滞或潜伏期):
• 水葫芦经过一定时期对当地气候、环境的 适应,开始有一定的种群数量,但是通常 并不会马上大面积扩散,而是表现为“停 滞”状态。水葫芦的适应期相对木本植物 段,这与他以无性繁殖有关。
• 2、处理有机废水 • 实验: • 100t/d的小型水葫芦-水草人工湿地,用于再 生浆造纸废水的处理,主要污染物BOD5、 CODCr、SS的去除率分别可达到98%、93% 和89%,处理水达标可用于农业灌溉。
• 引自:水葫芦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 3、处理含重金属的废水
• 水中重金属元素具有危害性大、不可降解 等特点,水生高等植物所具有的富集能力, 能从废水中吸收Zn、Pb、Co、N i和Cu等离 子,不仅可以净化水质,还能够对一些重 金属进行回收利用。
利用途径——沼气发酵制甲烷
目前国内外的水葫芦厌氧发酵工艺:先将水葫芦 固液分离,进行一系列的水葫芦渣干发酵、水葫芦汁 常温、中温发酵的厌氧消化等。 与传统石化柴油相比,生物柴油污染少,二氧化 碳、硫化物、粉尘、一氧化碳、空气毒性物质和未燃 烧的碳氢化合物等污染物排放量较低。 引自:水葫芦沼气利用新工艺研究
2014-5-24
利用途径——水解发酵制酒精
• 浙江大学进行了水葫芦发酵制取燃料酒精的50 L 批式实验 和500 L 半连续进料中试实验研究。以常压微波辅助稀酸 预处理的水葫芦为底料,利用水葫芦微波水解液驯化的树 干毕赤酵母和嗜鞣管囊酵母的混合酵母1 ∶ 1 ( V /V) ,同 时采用酶水解和发酵法制取燃料酒精。 • (C6H10O5)n +nH2O→nC6H12O6 • (C5H8O4)n+nH2O→nC5H10O5 • C6H12O6→2C2H5OH+2CO2 • 3C5H10O5→5C2H5OH+5CO2 • 100g水葫芦的理论最大酒精产量为27.56g • 引自:水葫芦水解发酵制取燃料酒精的中试研究
水葫芦入侵分析及最新利用途 径
• • •
• •
பைடு நூலகம்
主要内容 水葫芦基本介绍 · 生态特性 水葫芦入侵分析 · 入侵期 · 种群建立期 · 适应期 · 扩散期 水葫芦危害 水葫芦最新利用途径 · 在废水处理方面的利用 · 水葫芦叶蛋白提取 · 水葫芦沼气发酵制甲烷 · 水葫芦水解发酵制酒精
2014-5-24
2014-5-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