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第一课时)说课稿复习课程

合集下载

氨铵盐说课稿范文

氨铵盐说课稿范文

氨铵盐说课稿范文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内容、地位和作用《氨》选自高中第二册教材第一章《氮族元素》的第二节。

在第一册教材中,第一章《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第三章《物质的量》介绍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第二章《碱金属》、第四章《卤素》则是使学生获得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初步感性认识,第五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是将这种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高度,随后安排的第六章《氧族元素》和第七章《碳族元素》都可看作是在物质结构理论指导下进行的学习。

因此,学习《氮族元素》这一章,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学习运用物质结构理论分析、研究、解决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方法。

《氨》主要介绍氨的分子结构和性质,另外穿插了介绍了什么是极性分子。

从课题内容的整体安排来看,教材体现了“结构→性质→用途”的思想,并通过与学生已有知识联系,不断完善和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

课题中还安排了丰富的实验,通过验证、探究、讨论、分析等活动得出结论,因此具有鲜明的学科特色。

学习本课题,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科学方法,还可以使学生对生产生活中与氨有关的物质的性质有一定了解。

2、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氨的结构、性质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掌握极性分子的判断方法;训练学生基本的实验技能。

(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进一步培养学生动手、观察、分析的实验能力。

通过对氨的结构与性质关系的分析,培养学生以理论指导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能力。

通过氨分子结构和极性的分析,培养学生类比、对比、抽象、综合、归纳的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教学重点、难点本课题重点:从氨的结构出发,分析推断氨的性质。

本课题难点:极性分子的理解和判断。

二、教学设计1、教学思想(1)认知规律高二学生已学习过碱金属、卤素、氧族、碳族等多族元素化合物知识,并已经把这些实践上升到理论高度,因此,在本课题的教学中,运用物质结构理论,学习氨的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关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氨--说课稿 1

氨--说课稿  1

氨--说课稿 1引言概述:氨是一种重要的化学物质,广泛应用于农业、医药、化工等领域。

本文将从氨的性质、制备方法、应用领域、环境影响和安全注意事项等五个大点进行阐述,以期能够全面介绍氨的相关知识。

正文内容:1. 氨的性质1.1 氨的化学性质:氨是一种无色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

它是一种碱性物质,能与酸反应生成盐类,并能与酸性氧化物发生中和反应。

1.2 氨的物理性质:氨具有较低的沸点和冰点,易溶于水,能与水形成氨水溶液。

此外,氨还具有较高的热导率和导电性。

2. 氨的制备方法2.1 合成氨:合成氨是通过哈伯-博斯曼过程进行的,该过程将氮气和氢气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催化反应,生成氨气。

2.2 氨水的制备:氨水是通过将氨气通入水中得到的。

通入氨气的时间越长,氨水的浓度越高。

2.3 其他制备方法:氨还可以通过一些化学反应制备,如氨盐的分解、氨基酸的水解等。

3. 氨的应用领域3.1 农业领域:氨是一种重要的氮肥,可用于提供植物所需的氮元素,促进作物生长。

3.2 医药领域:氨在医药领域中常用于制备药物,如氨基酸、氨基糖等。

3.3 化工领域:氨广泛应用于化工生产中,如合成尿素、合成纤维等。

4. 氨的环境影响4.1 氨对水体的影响:氨能够溶解在水中形成氨水,高浓度的氨水会对水体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4.2 氨对空气的影响:氨在空气中具有刺激性气味,高浓度的氨气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4.3 氨的处理方法:对于含氨废水和废气的处理,可以采用生物法、吸附法、膜分离法等方法进行处理。

5. 氨的安全注意事项5.1 氨的储存和运输:氨应存放在密闭容器中,避免与空气接触。

在运输过程中,应注意防止泄漏和碰撞。

5.2 氨的使用注意事项:使用氨时应佩戴防护装备,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和眼睛。

同时,应注意氨的浓度和通风情况,避免中毒。

总结:综上所述,氨是一种重要的化学物质,在农业、医药、化工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了解氨的性质、制备方法、应用领域、环境影响和安全注意事项对于正确使用和处理氨具有重要意义。

高中化学人教版氨的教案

高中化学人教版氨的教案

高中化学人教版氨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氮气的性质及用途,掌握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能力目标:能够分析氨的合成反应,勾画氨的制备工艺流程,运用氨的化学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和能源利用的意识,培养学生勤奋学习、积极探究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了解氨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2. 掌握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介绍氨的性质,引发学生对氨的好奇和探究欲望。

2. 学习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进行实验验证,巩固学生对氨的认识。

3. 结合实际案例,讨论氨的应用领域和环保意义。

4. 学习氨的制备方法和化学合成反应,引导学生分析氨的合成原理。

5. 分组讨论,设计氨的制备工艺流程,展示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激励学生对化学学科的探索和研究。

四、教学评价
1. 课堂表现:听课认真、思维活跃、能积极回答问题、能有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 作业表现:书写规范、内容详实、用词准确、理解透彻;
3. 实验操作:注意安全、操作规范、数据准确、结论明确。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氨的性质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加深了对氨制备方法和化学反应的认识。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增加更多案例引导学生探究氨在环保和生产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高二1-2-1氨、铵盐(第一课时)教案(精选3篇)

高二1-2-1氨、铵盐(第一课时)教案(精选3篇)

高等幼儿师范毕业生求职信(精选5篇)求职信1:尊敬的招聘负责人:您好!我是××大学高等幼儿师范毕业生××,非常荣幸能有机会来应聘贵单位的幼儿教师岗位。

通过四年的大学学习和实习经历,我具备了扎实的幼儿教育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在实习期间,我曾担任班级管理、教师助理等职务,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

我能够熟练运用学科知识,设计并实施富有创意的教学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同时,我也注重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与家长共同关心、照顾和培养孩子的全面发展。

我热爱幼儿教育事业,具有耐心、细心和责任心。

我相信,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我愿意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关注他们的成长需求,帮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我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在实习中曾多次与同事合作完成教学任务,获得了良好的评价。

贵单位以其良好的教育环境和先进的教育理念而著称,这正是我向往的工作环境。

我相信,我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将使我成为贵单位的一员,并为孩子们的成长与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感谢您阅读我的求职信和简历,期待能够有机会进行面试,展示我的才能。

如需更多信息,请随时与我联系。

谢谢!此致敬礼×××求职信2:尊敬的招聘负责人:您好!我是××大学高等幼儿师范毕业生××,非常希望能够加入贵单位担任幼儿教师岗位。

通过四年的大学学习和实习经历,我充分了解了幼儿教育的理念和实施方法。

我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能够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

我热爱幼儿教育事业,相信每个孩子都有无限的潜力,我愿意用我的爱心和耐心,帮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在实习期间,我担任过班级管理、教师助理等职务,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

我注重观察幼儿的表现和需求,能够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帮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同时,我也注重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与家长共同关心、照顾和培养孩子的全面发展。

高中化学教案氨

高中化学教案氨

教学目标:1. 理解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掌握氨的制备方法和用途。

3. 能够解决相关氨化学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氨的性质和用途。

难点:氨的化学性质和其与其他物质的反应。

教学准备:实验器材:氨水、盐酸、氢氧化钠等。

课本:有关氨的知识点。

图表:相关实验原理和结果图表。

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有趣的实例引入氨的概念和作用,激发学生对氨的兴趣。

二、讲解氨的性质:1. 介绍氨的物理性质(无色、刺激性气味、易挥发等)和化学性质(碱性、与酸等物质发生反应)。

2. 展示实验现象,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和体会氨的性质。

三、探讨氨的制备方法:1. 介绍氨的制备方法(氨水和氢氧化铵的反应、氨气与氢氮气的合成等)。

2. 分析不同制备方法的优缺点,并让学生进行讨论。

四、探讨氨的用途:1. 介绍氨在工业生产、医药、化肥等方面的广泛应用。

2. 分析氨的用途对人类生活和环境的影响,让学生思考如何合理利用和管理氨资源。

1. 安排相关实验,让学生进行氨的制备和性质实验。

2. 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并进行分析。

六、总结回顾: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氨的重要性和用途,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板书设计:氨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氨的制备方法:氨水和氢氧化铵的反应、氨气与氢氮气的合成氨的用途:工业生产、医药、化肥等作业布置:1. 思考并写出氨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情况。

2. 撰写氨的化学性质及与其他物质的反应实验报告。

教学反思:本节课注重通过实验操作,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氨的性质和用途,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和探究欲望,使得化学教学更生动有趣。

氨和铵盐说课稿

氨和铵盐说课稿

氨和铵盐说课稿一、说教材(一)作用与地位氨和铵盐作为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学化学课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本课内容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对氨及铵盐性质、制备和应用的认识,是连接无机化学与实际生活的重要桥梁。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氨和铵盐在工农业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主要内容1. 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2. 氨的制备方法及其反应原理;3. 铵盐的组成、性质和用途;4. 氨和铵盐在工农业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二、说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 掌握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了解其制备方法;2. 熟悉铵盐的组成、性质和用途;3. 了解氨和铵盐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二)能力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氨和铵盐在工农业生产中的作用;2. 能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与氨和铵盐相关的生活实际问题;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创新能力。

(三)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2.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社会责任感。

三、说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 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2. 氨的制备方法;3. 铵盐的组成、性质和用途;4. 氨和铵盐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二)难点1. 氨的化学性质的理解;2. 氨和铵盐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3. 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

,下面将根据您给出的标题“氨和铵盐说课稿”进行以下内容的撰写。

一、说教材(一)作用与地位氨和铵盐是化学基础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无机化学领域占据重要地位。

氨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用于合成肥料、硝酸、炸药等,同时它在环境保护、医药、食品等领域也有重要应用。

铵盐作为一类常见的盐类,其性质和用途在农业、工业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氨和铵盐的性质、制备和应用,为后续相关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二)主要内容1. 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其独特的还原能力;2. 氨的制备方法,包括哈柏-博世法、氧化铵法等,及其反应原理;3. 铵盐的组成、性质,如溶解性、热稳定性、氧化还原性等;4. 氨和铵盐在农业、工业、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实例。

《氨》说课稿

《氨》说课稿

《氨》说课稿《氨》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1)《氨》是人教版《化学1》(必修)的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第四节内容。

是继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之后的第二部分元素化合物知识,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之一。

(2)氨是非金属元素氮的最低价化合物,是沿着非金属元素学习思路(氢化物→单质→氧化物→含氧酸→盐)学习的第一种物质,在生活中比教常见,重要的化工产品。

二、学情分析1、氨气在生活中常见,对部分物理性质已经比较熟悉。

2、经过第三章元素化合物学习,已经具备了继续学习元素化合物的能力3、思维活跃,喜欢动手,有一定的推理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氨的物理性质、用途,铵盐的共性。

掌握氨的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根据实验现象观察、分析、推理、及判断的能力。

通过对氨气的认识,进一步巩固学生对物质认识方法的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有趣实验现象原因探索,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兴趣,培养严谨科学态度。

通过氮肥能提高粮食产量解决饥饿问题,让学生感悟化学和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巨大贡献。

通过诺贝尔奖获得者哈伯的故事,帮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重难点教学重点:氨、铵盐的性质依据本节课内容,课标要求确定本节重点。

教学难点:喷泉形成原理利用课堂实验,结合学生生活接触(如我校喷泉)的例子,可分析得到喷泉工作原理,再结合典例的练习,可突破难点。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设计问题,启发思考;实验探究,突破难点;适时点拨,释疑解惑。

2、学法自主预习、合作展示、探究讨论。

六、教学模式(化学组教学模式-----三步达标)自主预习→自主检测→探究讨论→探究练习→课堂小结→课堂检测七、课后反思本节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目标达到、时间把握合理,总体来说比较成功。

下面,我从两个方面反思:1、成功之处①线索学习法、归类学习法成功运用。

新课程特别注重线索学习法和归类学习法,可以克服人们一直以来认为化学方程式记不完的困惑。

只要能将所学物质归类,将反应的原理归类,将所学习对象用线索串起来,就可以达到高效。

氨--说课稿 1

氨--说课稿  1

氨--说课稿 1. 引言概述氨是一种无色气体,化学式为NH3,具有刺激性气味。

它在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从氨的性质、制备方法、应用领域、安全注意事项和环境影响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氨的性质1.1 氨的物理性质- 氨是一种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

- 氨的密度比空气小,可以漂浮在空气中。

- 氨易溶于水,生成氨水。

1.2 氨的化学性质- 氨是一种碱性气体,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

- 氨能与一些金属形成盐类,如氨银溶液、氨铜溶液等。

- 氨具有还原性,可以与氧化剂发生反应。

1.3 氨的危险性- 氨具有刺激性气味,高浓度氨气对人体呼吸道有刺激作用。

- 氨具有腐蚀性,长时间接触会对皮肤和黏膜造成损害。

- 氨在空气中的浓度过高时,可能引发爆炸。

二、氨的制备方法2.1 氨的工业制备方法- 氨的工业制备主要通过哈伯-博斯曼法,即通过氮气和氢气在高温高压下催化反应制备氨气。

- 制备氨气时需要使用铁催化剂,控制反应温度和压力。

2.2 氨的实验室制备方法- 氨的实验室制备可以通过氮化钠和水的反应制备氨气。

- 实验室制备氨气时需要注意安全,避免氨气泄漏和接触皮肤。

2.3 氨的其他制备方法- 氨还可以通过氨基酸的分解、氨盐的水解等方法制备。

三、氨的应用领域3.1 工业领域- 氨在工业生产中用作化肥原料,制备尿素等化肥。

- 氨在合成纤维、合成树脂、合成橡胶等领域也有广泛应用。

3.2 农业领域- 氨作为化肥原料,可以提供植物所需的氮元素,促进作物生长。

- 氨还可以用于调节土壤酸碱度,改善土壤质量。

3.3 医药领域- 氨在医药领域中用作药物原料,如氨水可用于治疗皮肤疾病。

- 氨还可用于制备某些药物合成中间体。

四、氨的安全注意事项4.1 防护措施- 在操作氨气时,应佩戴防护眼镜、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

- 操作过程中应保持通风良好,避免氨气浓度过高。

- 遇到氨泄漏时,应立即撤离现场并通风。

4.2 应急处理- 遇到氨气泄漏事故时,应立即通知相关人员进行应急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氨(第一课时)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氨-硝酸-硫酸》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说教学理念、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展开说课。

一、说教学理念
在《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我力求实现:“课程的设计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科学探究的学习过程和方法,以及伴随这一过程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


1、以实验为载体进行探究性学习
实验能创设参与实践的情景,并且具有激发兴趣、获取知识、体验过程、形成科学品质的诸多功能。

以实验为载体的探究性学习,充分体现了“过程与结果同样重要”的教学理念。

2、“互动·体验·感悟·创新”的理念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去体验课堂,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互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创新。

本节课意在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和运用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的行为习惯,并用类比推理等方法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内容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① (必修)>第4章的内容.本节教学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氨,第二部分浓硫酸、硝酸。

本节课是第一部分内容的教学.氨是重要的化工产品,掌握氨的性质,可以更好地认识他在工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用途。

(二)教学目标及确立的依据
知识与技能:掌握氨气的物理性质;掌握氨气的化学性质,了解氨气的用途;提高学生规范操作能力、实验观察能力及分析归纳的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的观察和分析,探究事物本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应用化学实验发现新知识的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断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自身认真仔细、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努力探索的优良品质,并逐步培养其创新精神。

确定依据:依据新课程理念和新教材特点,结合高中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以及能力程度,确立了以上教学目标。

.
(三)教学重点难点以及确立依据
重点: 氨的化学性质
难点: 氨水的组成及其碱性及通过对比的方法,区别液氨和氨水。

确定依据:“性质决定用途,”氨气的重要用途在于制氮肥、制造硝酸,这些用途都是基于氨的化学性质因此将它们确定为重点.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有关实验的试剂和仪器
三、学情分析
知识方面:学生在初中对于铵态氮肥已有较多的认识(受热易分解和遇碱性物质放出氨气),但对于氨气的化学性质缺乏系统性掌握。

能力方面: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和观察能力,但在对比学习和实验设计方面缺乏训练.
情感方面:通过一年半的学习,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环保意识,但对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认识不足.
而且对刚升入高中不久的学生来说,大部分人的抽象思维比较困难,有些学生学得比较呆板,不太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学习方法上往往更多地习惯死记硬背,不习惯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独立思考,在动手探究能力方面则更差。

四、教法学法
依据以上教学目标、重难点和学情确立了以下教法学法。

1.教法:
(1)创设情景启发式教学,引入教学内容。

(2)比较法教学,突出重点知识。

(3)设计实验探究式教学,突破难点,发展学生思维。

2.学法:
⑴设计学案,布置课前预习题目,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⑵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科学实验,锻炼分析能力。

⑶分组讨论法,培养合作学习精神。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引入教学。

从与氨有关的研究多次获得诺贝尔奖入手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激起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进入本节课的教学。

紧接着由教师课堂上演示生动直观的喷泉实验。

在此我在课本原有的基础上采取直接加热浓氨水制取氨气的方法,既简单又迅速,即使烧瓶不干燥实验也能成功,大大提高实验成功率。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思考教师提出的两个问题并作答。

在此基础上教师小结并进入到本节课第一个知识点的教学:氨气的物理性质。

要求学生阅读课本后概括氨气的物理性质。

(2)充分发挥实验功能,进行对比教学,突出教学重点。

在学习元素化合物的知识时都是由物理性质入手,转而进入化学性质的学习,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氨气的化学性质共分为三点:氨气与水的反应、氨气与酸的反应以及氨气的催化氧化。

在氨气与水反应的教学中已经有了前面的喷泉实验作为铺垫,“为什么氨水显碱性呢?”要求学生阅读课本找出氨水显碱性的原因。

“为什么在喷泉实验中加热浓氨水产生大量白雾呢?”学生由教师提出的问题,积极思考掌握氨气与水的反应以及一水合氨的不稳定性。

然后设置一道填表题:液氨和氨水的区别。

在本章中的第一节学生已经学习了液氯与氯水的比较,运用前面的知识举一反三,使学生及时巩固这个知识点掌握氨水的成分,并且培养学生迁移能力。

在氨气与酸反应教学中,我设计一个补充实验,请三位学生上台亲自动手操作,让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分别与蘸有三种酸的玻璃棒靠近,其余同学观察现象,通过对比不同的实验现象,思考并得出结论写出相应的方程式。

在氨气的催化氧化教学中,由教师引导学生从氨气的化学式出发,从化合价
相遇角度分析,预测它具有的怎样的性质—还原性。

那么它与常见的氧化剂O
2
会发生怎样的反应呢?要求学生运用已有的氧化还原的知识对方程式加以分析。

这个反应只是工业制硝酸的一个步骤,然后请学生上台完成课本P98上的“思考与交流”,工业上制取硝酸的四大过程,写出相应的方程式并运用氧化还原知识进行分析。

(3)课堂总结,巩固练习。

“性质决定用途,”要求学生根据前面所讲的氨气的性质推测它有哪些用途,然后教师进行小结。

最后由一副图片展示自然界氮的循环,由俗语“雷雨肥庄稼”,“种豆不上肥,连种几年地更肥”。

启发学生,思考氮的固定有哪些途径,分别是怎么样固定氮的,最后教师小结归纳。

(4)课后作业。

请同学们思考能否用其他的方法来引发该实验?
1)方案一:用热毛巾捂住装满氨气的集气瓶一会儿,使气体受热膨胀把玻璃导管内的空气排掉,这样氨气可接触到玻璃导管下面的水,溶于水后引发喷泉。

2)方案二:用冰水浸泡过的毛巾捂住装满氨气的集气瓶一会儿,使气体冷缩后造成的压力差而引发喷泉实验。

六、 [板书设计]
ξ4.4.1 氨气的性质副板书:
1、氨的物理性质:在标准状况下,1L水中溶1)氨是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解700LNH
3
,所得溶液的2)易液化;3)比空气轻; 4)极易溶于水。

密度为0.9g·cm-3,则氨2、氨的化学性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
(1)NH
3
与水的反应:
NH
3+H
2
O NH
3
·H
2
O
NH
4
++OH-
(2)NH
3
与酸的反应:
NH
3+HCl=NH
4
Cl、
NH
3+HNO
3
=NH
4
NO
3

2NH
3+H
2
SO
4
=(NH
4

2
SO
4
(3)NH
3
的还原性:
4NH
3+5O
2
3、氨的用途
4、氮的固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