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伤自救互救技术(张松强)

合集下载

战伤自救互救技术

战伤自救互救技术

战伤自救互救技术简介张松强(陆军军医大学边防卫勤训练大队,新疆呼图壁 831200)8月上旬,在“健康军营”大型健康教育巡讲活动中,笔者有幸作为战伤救治专业教员全程参与。

战伤自救互救技术授课分三个阶段:在理论讲授阶段,以一个血淋淋的战伤自救互救案例为情景,与官兵就身边战友受伤如何正确实施自救互救相关问题进行了交流。

在装备演示阶段,向官兵介绍了陆军军医大学边防卫勤训练大队多年来紧盯战伤救治需要,上下同心致力于战伤救治装备器材探索与研发,先后研制出一系列“管用、实用、好用”的急救装备和器材,如计时自由扣式止血带、特战鞋垫、战救扑克牌、装甲装备内吊运装具(四折型)、六自由度训练摇摆平台等20余项急救装备和器材,部分器材已申请国家专利。

重点演示了战术卫生携行装具(卫生员)和计时自由扣止血带的使用方法。

在实践训练阶段,指导官兵进行规范的战伤自救互救技术训练,介绍大队自研急救器材的使用方法,受到基层官兵的高度赞誉。

案例:某班在执行战斗任务过程中,遭敌地炮弹炸伤,同时有三名伤员,伤情分别是伤员A大腿被弹片击中,红色血液喷射而出;伤员B右肩膀中弹片,右肢不能抬。

伤员C 头部中弹,当即不省人事,呼之不应。

你是其中一名战斗员,最近的伤员B距你5米,最远的伤员A距你15米,你们处在敌火力射程范围内。

伤员A和B都在向你呼救,请求你救治。

在卫生员到来之前,请问你如何救?(以案例为情景,引导官兵在情景中分析问题和处理伤情)一、战伤自救互救概念战伤自救互救是战场急救的重要组成部分,参战人员负伤后由自己或身边战友实施的非专业初级急救,包含六项基本技术和其他自救互救技术。

它为挽救伤员生命、防止伤员再次受伤创造有利条件,降低伤员死亡率和伤残率、鼓舞参战人员士气、维护部队战斗力。

二、战伤自救互救的基本原则1. 分级救治。

伤员战伤急救按照救治体系分为五级救治,分别是战现场急救、紧急救治、早期治疗、专科治疗和康复治疗。

分级救治主要是为各级医疗救治机构划分,我们自救互救主要是在第一现场,受伤第一时间内完成。

沈阳战区某部战伤自救互救技能掌握及知识需求情况调查分析

沈阳战区某部战伤自救互救技能掌握及知识需求情况调查分析

沈阳战区某部战伤自救互救技能掌握及知识需求情况调查分析田竞;李秀岩;周大鹏;于海龙;赵勇;项良碧【期刊名称】《解放军医药杂志》【年(卷),期】2012(024)006【摘要】目的了解基层官兵对战伤自救互救训练技能掌握及知识需求情况.方法通过现场考核及问卷调查方式对726名官兵战伤自救互救技能掌握及知识需求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干部、士官和战士战伤自救互救现场考核结果、知识掌握情况及在医学常识和解剖学基础知识需求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训练防护知识的需求评分战士高于士官和干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季节防病方面的需求评分战士与士官高于干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构建梯度教学层次、在规范训练的基础上辅以适量的医学常识和解剖学基础知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官兵自救互救技能的训练效果.【总页数】4页(P53-56)【作者】田竞;李秀岩;周大鹏;于海龙;赵勇;项良碧【作者单位】110016沈阳,沈阳军区总医院骨科;110016沈阳,沈阳军区司令部门诊部;110016沈阳,沈阳军区总医院骨科;110016沈阳,沈阳军区总医院骨科;110016沈阳,沈阳军区总医院骨科;110016沈阳,沈阳军区总医院骨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826.1【相关文献】1.某部官兵战伤自救互救技术知晓情况调查 [J], 杨国士;贾兆宝;陈剑伟2.武警某部队官兵自救互救知识需求调查分析 [J], 李雅平;周梅;司帷;李艳菊3.沈阳战区某部战伤自救互救技能掌握及知识需求情况调查分析 [J], 田竞;周大鹏;于海龙;赵勇;项良碧;李秀岩4.某部做好群众性战伤自救互救技术练兵活动的做法 [J], 陈刘生; 姚雷5.士兵海战伤自救互救关键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 [J], 罗丹;王宜娜;吴建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战伤自救互救6项基本技术

战伤自救互救6项基本技术

战伤自救互救6项基本技术战伤自救互救,这可是个严肃又重要的话题。

咱们都知道,意外随时可能发生,出门在外,谁能说得准呢?突如其来的伤害让人措手不及。

想起一个朋友,他那次滑雪摔了个四脚朝天,哭笑不得的样子,真是让人心疼啊。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得学会几招自救互救的基本技术,才能在关键时刻稳住阵脚,别慌得像无头苍蝇。

最基本的,咱们得学会止血。

这可是重中之重呀!如果不止血,伤口流血不止,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你知道,身边总有那么几个朋友,遇到事情总是一脸懵。

止血其实挺简单,首先你得找个干净的布,千万别用脏兮兮的东西,那个可不行啊。

然后,对着伤口施加压力,记住,压力要大,但也别把人家疼得哇哇大哭。

别着急,慢慢来,等出血减轻了,再找个绷带缠上,稳稳当当的,安全第一嘛。

再来就是包扎,包扎得好,伤口愈合快,这可是大家都希望的。

包扎也不是随便缠几圈那么简单,要注意伤口的清洁,不能让细菌有机可乘。

你想想,细菌就像那些讨厌的苍蝇,恨不得随时随地都能叮你一下。

清洁之后,才能包扎,包扎的时候,尽量做到严密,但又不能过紧,毕竟血液得流通嘛。

哎呀,真是有点儿像给食物裹保鲜膜,太紧了不行,太松了也不行,得恰到好处。

还有一个要点就是固定伤肢,特别是骨折的时候,这个就更重要了。

想象一下,一个朋友跑步时摔了一跤,结果一骨碌摔倒在地,哎呀,那叫一个狼狈。

我们得迅速找到些木板、衣物什么的,给他固定好。

就像打包行李一样,得让他稳稳当当,才能减少疼痛和进一步受伤的风险。

说到这里,想必大家都明白了,越快越好,别让他在那儿白等。

咱们要说的就是心肺复苏。

这个听起来高大上,但其实也没那么复杂。

要知道,心脏一旦停跳,那可就麻烦大了。

你得先检查一下人家有没有意识,呼叫几声,如果他像个木头人一样没反应,那就得开始了。

先把人躺平,再找个平坦的地方,保证周围安全,然后双手交叉,往下压,记得节奏要稳,像在跳舞一样,压一压,松一松,心脏得重新开始转动。

还有一招,就是识别休克症状,休克可不是开玩笑的。

战伤自救互救技术

战伤自救互救技术

战伤自救互救技术简介张松强(陆军军医大学边防卫勤训练大队,新疆呼图壁831200 )8 月上旬,在“健康军营”大型健康教育巡讲活动中,笔者有幸作为战伤救治专业教员全程参与。

战伤自救互救技术授课分三个阶段:在理论讲授阶段,以一个血淋淋的战伤自救互救案例为情景,与官兵就身边战友受伤如何正确实施自救互救相关问题进行了交流。

在装备演示阶段,向官兵介绍了陆军军医大学边防卫勤训练大队多年来紧盯战伤救治需要,上下同心致力于战伤救治装备器材探索与研发,先后研制出一系列“管用、实用、好用”的急救装备和器材,如计时自由扣式止血带、特战鞋垫、战救扑克牌、装甲装备内吊运装具(四折型)、六自由度训练摇摆平台等20 余项急救装备和器材,部分器材已申请国家专利。

重点演示了战术卫生携行装具(卫生员)和计时自由扣止血带的使用方法。

在实践训练阶段,指导官兵进行规范的战伤自救互救技术训练,介绍大队自研急救器材的使用方法,受到基层官兵的高度赞誉。

案例:某班在执行战斗任务过程中,遭敌地炮弹炸伤,同时有三名伤员,伤情分别是伤员A 大腿被弹片击中,红色血液喷射而出;伤员 B 右肩膀中弹片,右肢不能抬。

伤员C头部中弹,当即不省人事,呼之不应。

你是其中一名战斗员,最近的伤员B距你5米,最远的伤员A距你15米,你们处在敌火力射程范围内。

伤员A和B都在向你呼救,请求你救治。

在卫生员到来之前,请问你如何救?(以案例为情景,引导官兵在情景中分析问题和处理伤情)一、战伤自救互救概念战伤自救互救是战场急救的重要组成部分,参战人员负伤后由自己或身边战友实施的非专业初级急救,包含六项基本技术和其他自救互救技术。

它为挽救伤员生命、防止伤员再次受伤创造有利条件,降低伤员死亡率和伤残率、鼓舞参战人员士气、维护部队战斗力。

二、战伤自救互救的基本原则1. 分级救治。

伤员战伤急救按照救治体系分为五级救治,分别是战现场急救、紧急救治、早期治疗、专科治疗和康复治疗。

分级救治主要是为各级医疗救治机构划分,我们自救互救主要是在第一现场,受伤第一时间内完成。

战伤自救互救技术

战伤自救互救技术

张松强(陆军军医大学边防卫勤训练大队,新疆呼图壁 831200)8月上旬,在“健康军营”大型健康教育巡讲活动中,笔者有幸作为战伤救治专业教员全程参与。

战伤自救互救技术授课分三个阶段:在理论讲授阶段,以一个血淋淋的战伤自救互救案例为情景,与官兵就身边战友受伤如何正确实施自救互救相关问题进行了交流。

在装备演示阶段,向官兵介绍了陆军军医大学边防卫勤训练大队多年来紧盯战伤救治需要,上下同心致力于战伤救治装备器材探索与研发,先后研制出一系列“管用、实用、好用”的急救装备和器材,如计时自由扣式止血带、特战鞋垫、战救扑克牌、装甲装备内吊运装具(四折型)、六自由度训练摇摆平台等20余项急救装备和器材,部分器材已申请国家专利。

重点演示了战术卫生携行装具(卫生员)和计时自由扣止血带的使用方法。

在实践训练阶段,指导官兵进行规范的战伤自救互救技术训练,介绍大队自研急救器材的使用方法,受到基层官兵的高度赞誉。

案例:某班在执行战斗任务过程中,遭敌地炮弹炸伤,同时有三名伤员,伤情分别是伤员A大腿被弹片击中,红色血液喷射而出;伤员B右肩膀中弹片,右肢不能抬。

伤员C 头部中弹,当即不省人事,呼之不应。

你是其中一名战斗员,最近的伤员B距你5米,最远的伤员A距你15米,你们处在敌火力射程范围内。

伤员A和B都在向你呼救,请求你救治。

在卫生员到来之前,请问你如何救?(以案例为情景,引导官兵在情景中分析问题和处理伤情)一、战伤自救互救概念战伤自救互救是战场急救的重要组成部分,参战人员负伤后由自己或身边战友实施的非专业初级急救,包含六项基本技术和其他自救互救技术。

它为挽救伤员生命、防止伤员再次受伤创造有利条件,降低伤员死亡率和伤残率、鼓舞参战人员士气、维护部队战斗力。

二、战伤自救互救的基本原则1. 分级救治。

伤员战伤急救按照救治体系分为五级救治,分别是战现场急救、紧急救治、早期治疗、专科治疗和康复治疗。

分级救治主要是为各级医疗救治机构划分,我们自救互救主要是在第一现场,受伤第一时间内完成。

战伤急救五项技术

战伤急救五项技术

(二)止血
• 战伤止血法有多种,可根据具体情况选
用。
• 1.指压法 通常是将中等或较大的动脉压大骨的浅面。
例如,将颈总动脉压向第5颈椎横突,将肱动脉压在肱 骨干上,等等。此法仅能用于短时间控制动脉血流。 应随即继用其他止血法。 • 2.压迫包扎法 常用于一般的伤口出血。注意应将敷料 的无菌面贴向伤口,包扎要松紧适度。 • 3.填塞法 用于肌肉、骨端等渗血。先用1~2层大的无 菌纱布铺盖伤口,以纱布条、绷带待充填其中,外面 加压包扎。此法的缺点是止血不够彻底,且增加感染 机会。 • 4.止血带法 能有效地制止四肢出血。但用后可能引起 或加重肢端坏死、急性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因此主 要用于暂不用其他方法控制的出血。
2.方法: 徒手搬运法(主要用于火线) 器械搬运法(担架)
3.要求: 因伤情选择搬运方法和工具 搬运时动作要轻巧、敏捷、 一致 对腰部、骨盆骨折伤员选择 硬、平的木板(门板) 搬运时尽量减小震动,减轻 伤员痛苦
徒手搬运法 1.侧身匍匐搬运法 根据伤员受伤的部位,应用左或右侧的匍 匐法。搬运伤员时,使伤部向上,将伤员的 腰部放在搬运者的大腿上,并使伤员的躯干 紧靠在胸前,使伤员的头部和上肢不与地面 接触。基本动作是:垫腰,撑肘,扶肩,抱 胸,蹬足。
2.背法 将伤员两上肢拉向 救护者的前方,前胸压 在救护者的背上,然后 用双手臂托住其大腿中 部使大腿向前弯曲,并 握住伤员双手,救护者 身体略向前倾斜,站立 行进。胸部创伤、心脏 病、哮喘发作以及呼吸 困难者禁用。
3.抱法 救护者先将伤员一 上肢搭在肩上,一手抱 住伤员的腰部,另一手 托起大腿,手掌托其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部,抱起行进。
2.匍匐背驮搬运法

救护者同向侧卧于伤员处并紧靠伤员身体, 拉紧伤员上臂后再抓住伤员臀部,合力猛翻将 伤员转上身,低姿匍匐向前进。基本动作是: 同向侧卧,靠紧身,拉紧上臂,再抓臂,合力 猛转翻上身。

战场自救与互救 ppt课件

战场自救与互救  ppt课件
• 在按压人员更替、进行电击除颤 或安放复苏器械时,应特别注意 减少中断按压的时间。
PPT课件
88
2010心肺复苏指南共识
对大多数成人院外心搏骤停患者,由旁观者实施的单
纯按压CPR能达到与常规CPR相似的预后效果。但是 对儿童患者,常规CPR仍有优越性。
对于未经培训的旁观者救助人员,鼓励实施单纯按压
PPT课件
91
抬下颌
• 用食指、中指 • 下颌往上、往前抬高 • 使舌根抬起 • 不用拇指往前压得太重,
以免口腔内软组织受压, 反而压迫气管
PPT课件
92
张开口
• 双手四指握住两侧下颌关 节
• 拇指推开下颌 • 使下颌、耳垂连线与水平
面垂直 • 保持头颈部位置固定,不
要左右摆动
PPT课件
93
BLS-人工呼吸(B)
PPT课件
79
PPT课件
80
第五部分:人工呼吸和心肺脑复苏
PPT课件
81
2010指南的BLS更新要点
• 成人CPR的次序 1. 识别:无反应;没有呼吸或不能正常呼吸(叹息样) 2. 启动急救系统,同时寻找AED或除颤仪 3. 开始心肺复苏 4. 先按压(C) 5. 再通气(通气时自然会首先开放气道)(A、B) 6. 通气按压比例为30:2 7. 拿到AED或除颤仪随时使用,但不能延误或耽搁按压!
59
肘关节固定
PPT课件
60
手指骨骨折固定
• 利用冰棒棍或短筷子作小夹板,另用两片 胶布作粘合固定。若无固定棒棍,可以把 伤肢粘合;固定在健肢上。
PPT课件
61
骨盆骨折固定
• 将一条带状三角巾的中段放于腰骶部,绕 髋前至小腹部打结固定,再用另一条带状 三角巾中段放于小腹正中,绕髋后至腰骶 部打结固定。

《自救互救》课程授课教案

《自救互救》课程授课教案

学会接受现实并积极面对挑战,通过参与重建工 作、志愿服务等方式转移注意力并提升自我价值 感。
重视灾后心理重建工作,关注受灾人群的心理健 康问题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援助。同时加强心理 健康教育和宣传普及工作提高公众的心理健康意 识和应对能力。
PART 04
意外事故中的自救互救
REPORTING
火灾现场的逃生与救援策略
安全意识提升
学员认识到自救互救的重要性,表示将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意个 人及他人的安全。
团队协作与互助精神
在模拟演练中,学员体会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并表示愿意在他 人遇到危险时伸出援手。
未来发展趋势及挑战
技术创新与应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未来自救互救课程可能会引入更多先进的技术手段,如虚拟现实、增强 现实等,以提升教学效果和学员体验。
火灾时,电梯可能因断电而停 止运行,因此应选择楼梯逃生 。在楼梯间内,也要注意避开 浓烟,保持低姿前行。
发出求救信号,等待救援
如果被困在火灾现场,应尽快 找到避难层或安全区域,并发 出明显的求救信号,如挥舞鲜 艳衣物、敲击墙壁等,以便救 援人员及时发现。
交通事故中的自我保护与救助他人
01 02
遵守交通规则,预防事故
如在室外,应远离建筑物、树木、电线 杆等可能倒塌或断裂的物体,前往开阔 地带。
洪水、台风等极端天气中的应对方法
将贵重物品和重要文件转移到安 全地带,并准备必要的应急物资 ,如食品、饮用水、药品、手电 筒等。
如遇台风,应关好门窗,加固易 被风吹动的物品,避免外出,尽 量留在室内。
在洪水到来前,应关注天气预报 和防汛指挥部门的通知,提前做 好防洪准备。
交流与合作。
课后复习
要求学员在课后进行复习和巩 固,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战伤自救互救技术简介
张松强
(陆军军医大学边防卫勤训练大队,新疆呼图壁 831200)8月上旬,在“健康军营”大型健康教育巡讲活动中,笔者有幸作为战伤救治专业教员全程参与。

战伤自救互救技术授课分三个阶段:在理论讲授阶段,以一个血淋淋的战伤自救互救案例为情景,与官兵就身边战友受伤如何正确实施自救互救相关问题进行了交流。

在装备演示阶段,向官兵介绍了陆军军医大学边防卫勤训练大队多年来紧盯战伤救治需要,上下同心致力于战伤救治装备器材探索与研发,先后研制出一系列“管用、实用、好用”的急救装备和器材,如计时自由扣式止血带、特战鞋垫、战救扑克牌、装甲装备内吊运装具(四折型)、六自由度训练摇摆平台等20余项急救装备和器材,部分器材已申请国家专利。

重点演示了战术卫生携行装具(卫生员)和计时自由扣止血带的使用方法。

在实践训练阶段,指导官兵进行规范的战伤自救互救技术训练,介绍大队自研急救器材的使用方法,受到基层官兵的高度赞誉。

案例:某班在执行战斗任务过程中,遭敌地炮弹炸伤,同时有三名伤员,伤情分别是伤员A大腿被弹片击中,红色血液喷射而出;伤员B右肩膀中弹片,右肢不能抬。

伤员C 头部中弹,当即不省人事,呼之不应。

你是其中一名战斗员,最近的伤员B距你5米,最远的伤员A距你15米,你们处在敌火力射程范围内。

伤员A和B都在向你呼救,请求你救治。

在卫生员到来之前,请问你如何救?(以案例为情景,引导官兵在情景中分析问题和处理伤情)
一、战伤自救互救概念
战伤自救互救是战场急救的重要组成部分,参战人员负伤后由自己或身边战友实施的非专业初级急救,包含六项基本技术和其他自救互救技术。

它为挽救伤员生命、防止伤员再次受伤创造有利条件,降低伤员死亡率和伤残率、鼓舞参战人员士气、维护部队战斗力。

二、战伤自救互救的基本原则
1. 分级救治。

伤员战伤急救按照救治体系分为五级救治,分别是战现场急救、紧急救治、早期治疗、专科治疗和康复治疗。

分级救治主要是为各级医疗救治机构划分,我们自救互救主要是在第一现场,受伤第一时间内完成。

这一内容,主要让大家了解战时伤员从受伤开始,到最终救治康复结束,这是一个连续的救治过程,从营连、团、师等救治机构都是其中的一个救治环节,自救互救是救治链条的最开始,受伤的现场开始实施。

2. 时效救治。

在正确时间实施正确自救互救,先保命救急、后补充疗伤。

服从战斗任务、就近就便就快、先自救后互救。

四个观念:敌情观念、爱伤观念、时间观念、无菌观念。

“时效救治”是指按照战伤救治的时效规律,在最佳救治时机采取最适宜的救治措施,以达到最佳救治效果的保障原则和工作方式。

在战伤救治工作中,救治时机,救治措施和救治效果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规律。

(1)被击中者的自然存活时间是有限的,不同伤类、伤势自然存活时间不同;
(2)负伤后不同的时间内采取救治措施将会产生不同的救治效果与预后效果;
(3)救治时机中存在最佳黄金时间段;
(4)战时分时段采取救治措施可以挽救伤员生命。

《战伤救治规则》2006版规定:根据战伤救治的时效规律,提出了战伤救治时机的原则要求。

明确指出:“为达到最佳救治效果,力争在人员负伤后尽早实施救治技术措施。

首次战(现)场急救,宜在负伤后10分钟内实施;战斗员自救互救应在10分钟以内完成。

紧急救治,宜在人员负伤后3小时内实施;早期治疗,宜在人员负伤后6小时内实施;
专科治疗宜在人员负伤后12小时内实施。

”根据这一原则要求,我们应当夺取救治第一时间,
缩短伤病员后送时间,把握救治黄金时间,优化救治措施时间。

三、伤情评估与技术顺序
1. 伤情评估。

粗略检查;初步判断。

评估伤员伤情时要注意敌情观念、解除武装、评估流程、伤员体位。

1)检查伤员意识--主要是询问。

如何问?问什么?“同志,同志,你怎么了?哪儿受伤
了?”
2)检查呼吸脉搏—呼吸频率、节律、深浅。

脉率、强弱,常用颈动脉等肢体的大动脉。

3)检查伤口情况—做好三查。

查看衣服破染、查找损伤伤口、查摸出血征象。

夜视不佳时
感觉温度,触摸步骤,全身检查,依次触摸,动作要轻,主要看大出血,呼吸道是否通畅,有无气胸。

注意事项要有受伤观念,不可加重伤员痛苦。

4)检查其他伤情—处理完致命伤后,再查其他伤情。

2. 技术顺序。

在接近伤员时,要先检查伤员是否存在以下三种伤情。

一是大出血,二是窒息,三是气胸。

5)转移——告诉伤员自行隐蔽,假死,迅速搬运伤员脱离火线。

6)处理致命性出血,用止血带控制伤员四肢大动脉出血。

7)解除窒息,恢复或保持气道通畅。

8)对开放性气胸进行密闭包扎。

9)包扎伤口,固定骨折。

10)使用抗菌、止痛药物。

11)脱离火力威胁后搬运。

3. 伤员分类。

伤员分类需要具备一定的医疗知识,因此分类工作常由卫生人员来分,将伤势的严重程度区分为:危重伤、重伤、中等伤、轻伤4类。

伤员伤势评估和处置顺序之间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和参考条件。

这种伤势判断和分类方法较为全面客观,既能较全面地反映战伤的性质、状况与特点,又能满足战伤早期诊断、急救、后送和治疗的需要,并能动态地反映伤势的好转或恶化。

另外,将救治优先顺序与伤势判定相关联,可以在野战条件下,快速对大批伤员的急救后送次序做出判断,为伤员获得及时而合理的急救、后送和治疗创造条件,对伤员的救治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现场对伤员自救互救时的初步分类。

优先处置大出血伤员,同时开放呼吸道,处置开放性气胸,然后进行包扎、固定。

对于重度休克的伤员、深度昏迷伤员、心跳呼吸停止的伤员,常作为危重伤,期待处置。

与我们平时急救时,发现昏迷伤员都当作重伤员而优先抢救有所不同。

战场上急救,时间有限,救治资源有限,要有最少的救治资源救治最多的伤员。

四、在战斗背景下接近伤员
火线条件下接近伤员的基本要求:战术重于技术、敌情观念和自我保护、利用最佳时机、采用战术动作。

火线条件下基本流程和步骤为:提醒伤员隐蔽、审视战场情况、预估伤员伤情、请求火力掩护、确定最佳路径、战术动作接近。

火线条件下常用的火线接近伤员的战术动作有8种。

跃进、滚进、匍匐前进、曲身前进等。

案例解析:
五、自研战伤救治器材展示和介绍
1. 战术卫生携行装具(卫生员)
研发目的:提高战术作战伤员救护效率,使卫生人员达到完成卫勤保障任务的同时实施自身防卫的要求。

技术指标:满足火力下救治、战术区域救治和战术后送的救护器材配置和0.5个基数弹
药携行量。

以美军MOOLE Ⅱ型背具为基础进行不同模块的组合。

立足卫生减员预计与伤情、伤势比,配备危重:重:中等:轻伤1:2:2:5器材(止血止痛、通气呼吸、包扎固定、简易手术、复苏输液、急救麻醉及手术加强模块)。

携行具共分为战斗保障部、保障补充部和单兵急救包。

配置定位:连、营、团军医及卫生员,野战医疗队、野战救护所派出急救小组及外科手术队人员。

2. 计时自由扣止血带
研发目的:提升火力下救治唯一救治技术----止血。

技术指标:全长80CM,主要材料为工程塑料与涤纶织带。

断裂强度≥500N,断裂伸长率≤120%,耐老化断裂强度≥500N,耐老化断裂伸长率≤120%,伸长比≤2:1,耐老化伸长比≤2:1,锁干抗拉力≥200N,标致栓抗拉力≥100N,加压止血时间≤15秒,解脱时间≤5秒。

计时器设定为1.5小时,无需松解后指压止血,避免污染记录时间或换人后,不能及时松解止血带造成组织坏死而截肢。

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性能稳定,操作简便。

战斗救生员及战斗员经5-10分钟培训后,能将战(现)场急救四肢止血时间从平均1分05秒缩短至15秒。

配置定位:战术作战伤员救护(TCCC)中大出血伤员使用。

主要工作:
边防卫勤训练大队紧盯未来战场伤员救治需要,潜心钻研单兵战伤救治装备和器材,研发的新型战伤救治器材,操作方便快捷,贴近战场环境。

此次巡讲,大队领导重视,把关严格,教员准备充分。

为官兵普及健康知识和战伤救治自救互救基本理论,增进了官兵的健康理念,强调战时伤员救治的四个结合:救治技术和勤务、装备及战术相结合。

为官兵示范并训练战术卫生携行具的使用。

通过讲解示范卫生携行具的构造和主要功能,使官兵对这一新型卫生装备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通过对伤员拖运担架、计时自由扣止血带、伤员撤离救生包的训练,使官兵熟练掌握了自救互救技术中的关键技术----止血技术,据测,官兵对四肢大止血止血时间由原来的50秒,提高到15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