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复习专题系列教案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文言文梳理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文言文梳理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文言文梳理一、教学目标:1. 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和技巧,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 理解并识记文言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现象。

3. 通过对文言文实例的分析,掌握文言文的写作特点和修辞手法。

4.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阅读方法与技巧的讲解。

2. 文言文重点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的举例分析。

3. 文言文写作特点和修辞手法的阐述。

4. 文言文翻译的训练和指导。

三、教学重点:1. 文言文阅读方法的掌握。

2. 文言文重点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的理解。

3. 文言文写作特点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4. 文言文翻译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难点:1. 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的理解和运用。

2. 文言文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言文阅读方法,分析重点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例分析,阐述文言文的写作特点和修辞手法。

3. 练习法:进行文言文翻译训练,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

4. 互动法:鼓励学生提问、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教学课时: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安排,建议每章内容安排2-3课时。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介绍文言文的重要性和高考语文考试中文言文题目的特点,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文言文阅读方法:教授学生如何快速准确地阅读文言文,如断句、推测词义、理解句式等。

3. 分析重点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举例讲解文言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现象,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4. 阐述文言文的写作特点和修辞手法:通过分析典型的文言文作品,阐述文言文的写作特点和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偶等。

5. 翻译练习:提供一些文言文句子或短文,让学生进行翻译练习,指导学生如何准确表达文言文的意思。

七、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理解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语言特点,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典型文言文例句,学会推断文言文词义的方法,提高文言文翻译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文言文阅读技巧的运用,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的理解。

2. 教学难点:文言文词义的推断,文言文翻译的准确性。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进行教学。

2. 利用多媒体展示文言文例句,辅助学生理解。

3.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已学过的文言文知识,引导学生进入文言文复习状态。

2. 讲解与示范:分析典型文言文例句,讲解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的用法,示范翻译过程。

3. 练习与讨论: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分组讨论,互相解答疑问。

4.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文言文现象,提高运用能力。

5. 总结反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收集学生反馈,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提前做好准备。

六、教学内容1. 篇章分析:选取一篇高考真题文言文,进行篇章分析,讲解文章结构、主旨大意。

2. 题目解析:分析文言文题目,指导学生如何抓住题目的关键信息,提高答题效率。

七、教学过程1. 篇章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概括主旨大意。

2. 题目解析:讲解文言文题目的类型及解题策略,学生进行练习。

3. 课堂讨论:学生分享解题心得,互相学习,提高解题能力。

八、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问答法进行教学。

2. 利用多媒体展示文言文真题,辅助学生理解。

3.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九、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教案“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教案复习目标:1.掌握常见的实词含义及推断实词词义的基本方法。

2.掌握常用的18个虚词并在对比中辨别它的用法。

3.理解文言句式和词类活用现象,并能理解和翻译文中句子的方法。

4.把握常见的偏义复词、古今同形异义词5.掌握文言固定结构6.把握筛选信息试题和综合试题答题技巧复习过程:第一课时复习内容:掌握常见的虚词复习过程1、而(1).用作连词。

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一)表示并列关系。

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如:蟹六跪而二螯。

(《劝学》)(二)表示递进关系。

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三)表示承接关系。

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如: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石钟山记》)(四)表示转折关系。

可译为"但是""却"。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劝学》)(五)表示假设关系。

可译为"如果""假如"。

如: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冯婉贞》)(六)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

可不译。

如: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吾恂恂而起。

(《捕蛇者说》)(2).用作代词。

只用作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例如: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

(《记王忠肃公翱事》)(3).复音虚词"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例如: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口技》)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师说》)[巩固练习]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荀子《劝学》,转折)2.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人教版教案设计)共3篇

《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人教版教案设计)共3篇

《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人教版教案设计)共3篇《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人教版教案设计)1《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人教版教案设计)概述: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汉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由于文言文语言的复杂性,学习文言文对学生的语文理解能力和语感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因此,对于文言文的阅读技巧和方法的学习,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必要条件之一。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阅读技能,提高阅读水平,增强文化良渊。

下面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反馈四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教学目标:1.了解文言文的特点,熟悉文言文的结构和语言规律。

2.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词汇和用法,提高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鉴赏能力和思考能力,提高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1.文言文的特点及其阅读的技巧:语言结构、表达方式、字义理解、翻译技巧等。

2.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材料:《史记》、《左传》、《论语》等。

3.文言文的鉴赏和思考:通过阅读文言文,培养学生感受文字之美的能力,提高文化素养和语文修养。

三、教学方法:1.针对文言文阅读的复杂性和难度,采用“师生互动”、“因材施教”等多种方法。

2.通过讲解、演示、实践等方式,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3.将文言文阅读融入到生活练习中,如阅读名人名言、经典诗词等,扩展文化视野。

四、教学反馈:1.采用实时问答、小组讨论等多种反馈方式,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表达想法。

2.针对学生不同成绩水平,量身定制习题,加强练习,提高答题能力。

3.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互相交流阅读感受和思考,提高自学和合作能力。

总结:文言文阅读虽然难度较大,但经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可以掌握文言文阅读技能,提高文化素养和语文修养,同时也为其今后的人生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教师们可以在日常教学中注重文言文阅读的教学,真正把语文课教好文言文阅读是培养学生语文修养和提高文化素养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教学,学生不仅可以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技巧和方法,还可以进一步提高鉴赏和思考能力。

届高考文言文复习教案

届高考文言文复习教案

届高考文言文复习全套教案第一章:文言文阅读理解技巧与策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技巧与策略。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句式、词汇的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准确、快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1.2 教学内容文言文阅读的重要性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技巧与策略文言文句式、词汇的理解方法阅读速度与理解率的提高方法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文言文阅读技巧与策略。

实践法:让学生进行文言文阅读练习,教师指导。

第二章:文言文实词、虚词的识别与理解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文言文实词、虚词的基本用法。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词汇的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准确识别和运用实词、虚词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文言文实词、虚词的基本用法常见实词、虚词的识别与理解方法实词、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和意义实词、虚词的运用练习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实词、虚词的基本用法和识别方法。

练习法:让学生进行实词、虚词的识别与运用练习,教师指导。

第三章:文言文特殊句式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结构与用法。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句式的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准确运用特殊句式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文言文特殊句式的分类与结构常见特殊句式的用法与例句特殊句式在句子中的作用和意义特殊句式的运用练习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特殊句式的结构与用法。

练习法:让学生进行特殊句式的识别与运用练习,教师指导。

第四章:文言文翻译技巧与方法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技巧与方法。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翻译的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准确、流畅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文言文翻译的重要性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技巧与方法文言文翻译的注意事项文言文翻译的练习与指导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文言文翻译技巧与方法。

实践法:让学生进行文言文翻译练习,教师指导。

第五章:文言文阅读与翻译的综合训练5.1 教学目标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文言文阅读和翻译技巧与方法。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阅读与翻译的综合能力。

文言文—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全程教案

文言文—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全程教案

文言文—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全程教案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通过此次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文言文的基础知识,提高阅读能力,掌握高考文言文阅读的技巧,能够熟练阅读、理解和分析文言文,从而提高文言文阅读成绩。

二、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第一课:文言文基础知识1.概述文言文的简介及其发展史2.文言文介绍3.文言文的基础句子第二课:文言文的阅读技巧1.句子理解2.词语翻译3.文言文阅读技巧第三课:古诗文阅读1.唐诗宋词的特点2.古文的阅读技巧3.鉴赏古诗文第四课:答题技巧1.答题技巧2.答题的基本方法3.高考文言文的答题要点三、教学方法1.讲述法——通过老师详细介绍文言文的基本知识和阅读技巧,让学生了解并记忆。

2.课堂讨论法——老师与学生共同讨论古诗文的语言特点和鉴赏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3.互动问答法——老师通过提问学生的方式,检测学生对文言文的掌握程度。

四、教学评价1.考试评价——通过平时测试、阶段测试和期末考试来评价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2.教学评价——通过教师的自我评价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教学资源1.教材2.课外阅读3.网络资源六、教学效果通过本次文言文的阅读复习,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提高了文言文阅读和写作的能力,对自身的考试和将来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帮助。

第一课:文言文基础知识1.概述文言文的简介及其发展史在文言文阅读的第一堂课程中,我们将从概述文言文及其发展史开始。

文言文指的是中国古代的文学形式和语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商、周时期,到明清时期则已是其中的主流语言形式。

文言文的发展经历了数千年的长河,对中国文化和汉字语言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文言文介绍文言文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学形式,有其特殊性。

其表达方式采用的是古代汉语的风格和语言形式,这意味着学生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和理解这种古老的语言。

文言文非常注重细节,它具有一定的固定格式和结构,让人们很难忽略其中的任何一个细节。

文言文专题复习教案

文言文专题复习教案

文言文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朗读和理解文言文;(2)掌握文言文中的常用实词、虚词及其意义和用法;(3)了解文言文的基本句式和语法结构。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2)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深化对文言文知识点的认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提高学生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文言文中的常用实词、虚词及其意义和用法;(2)文言文的基本句式和语法结构。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中一词多义、一词多用的现象;(2)文言文特殊句式的辨析和运用。

三、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1)教师精选文言文篇目,确保教学内容具有代表性、典型性;(2)学生预习课文,自主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大意。

2. 课堂导入:回顾已学过的文言文知识点,引导学生进入复习状态。

3. 自主学习:(1)学生朗读课文,感受文言文的韵味;(2)学生自主探究,分析课文中的实词、虚词、句式等知识点。

4.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学习心得;(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言文知识点。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6.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记忆;(2)完成课后练习,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背诵课文的流利程度;2. 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参与度;3.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五、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六、教学策略:1. 对比分析:通过对比现代文和文言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两者之间的差异,加深对文言文特点的理解。

2. 实例讲解:结合具体文言文实例,详细讲解实词、虚词的用法和句式结构,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3. 练习巩固:设计富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巩固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

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

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基本理解能力,能够准确理解文言文中的词语、句子和段落。

2.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技巧,能够快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材料。

3. 加强学生对文言文中的文化背景和历史知识的了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断句、词义推测、句子结构分析等。

2. 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等。

3. 文言文中的实词和虚词的使用: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

4. 文言文中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偶等。

5. 文言文的文化背景和历史知识:古代文化常识、历史事件、人物等。

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教师对文言文阅读技巧和相关知识进行讲解和示例。

2. 阅读法:学生自主阅读文言文材料,进行断句、词义推测等练习。

3.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文言文中的难点和重点,共同解决问题。

4. 案例分析法:教师提供典型案例,学生进行分析和解说。

四、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相关的文言文阅读练习题,教师进行即时指导和反馈。

2. 课后作业:学生完成课后布置的文言文阅读作业,教师进行批改和点评。

3. 单元测试:每个单元结束后进行文言文阅读测试,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4. 期末考试:进行全面的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

五、教学计划1. 第一周:文言文阅读技巧的讲解和练习。

2. 第二周:特殊句式的讲解和练习。

3. 第三周:实词和虚词的使用的讲解和练习。

4. 第四周:修辞手法的讲解和练习。

5. 第五周:文化背景和历史知识的讲解和练习。

六、教学资源1. 文言文阅读教材和辅导书:提供系统的文言文阅读知识和练习题。

2. 文言文阅读素材:古代文学作品、历史文献、传记等,用于学生阅读和练习。

3. 多媒体教学资源:视频、音频、图片等,用于辅助讲解和展示文言文材料。

4. 在线学习平台:提供网络资源和互动学习工具,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和交流。

七、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阶段(1-2周):文言文阅读技巧的讲解和练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文言文复习专题系列教案第一课时一词多义和通假字教学要点提示:实词的用法和含义是高考的常考题,复习重点是一词多义和通假字。

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

教学内容: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

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

词的本义:所谓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即词产生时的最初的根本的意义。

如“本”的本义就是树木的根。

“道”的本义就是指路途、道路。

●[小练习]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本义:1.战则请从.[跟随]2.后因伐.木,始见此山[攻伐]3.范增数目.项王[眼睛]4.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换取]词的引申义:所谓词的引申义,就是词由本义派生出的与本义相关的其它意义。

如“道”本义为“道路”,“方向、方法、道理”为其引申义。

“本”的本义是树木的根,“根本、本来、原本、基本”就是它的引申义。

●[小练习]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本义和引申义:(能举例则举例说明)1.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本义“身体”,引申义“亲自”(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碴臿以为民先)、“自己”“自身”(免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身孕”(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性命”(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等。

2. 士.三日不见,当刮目相待本义“对男子的美称”,引申义“做官的人”(士大夫终不肯夜泊绝壁之下)、“读书人”(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有才能的人”(胜不敢复相士)、“士兵”(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3. 伯乐学相.马,顾玩所见,无非马者本义是“察看、仔细看”,引申义是“辅助、辅佐”(无物以相之)、“选择”(良禽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辅佐帝王的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词的比喻义:所谓词的比喻义,就是词的建立在比喻基础上所产生的意义。

如“爪牙”的本义是鸟兽的爪子和牙齿,比喻意义是“得力的帮手或武士”。

●[小练习]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本义和比喻意义,并举例说明。

1.手足..情深,焉能或忘本义“手和脚”,比喻义“兄弟”“党羽”。

2. 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本义指“头和颈”,比喻义指“某个集团的领导人”。

3. 草菅..人命,纵横乡里本义“野草”,比喻义“不值得珍惜的事物”。

词的假借义:所谓词的假借义,古文中常常出现通假字现象。

所谓通假字,就是指本应用甲字,使用时借用与其意义不相干只是音同或音近的字去代替它的现象。

甲字是本字,乙字是甲字的通假字。

这里的乙字就含有了假借义。

如:“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中“蚤”同“早”,其假借意义为“早一点”;“至莫.夜月明”中的“莫”同“暮”,其假借意义为“夜晚”。

●[小练习]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含义。

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背叛之意。

2.赢粮而景.从[景]同[影],像影子一样。

3.君子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

4.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坐]同[座],座位。

5.风吹草低见.牛羊[见]同[现],露出。

6.乃善.刀而藏之[善]通[缮],修治。

7.离骚者,犹离.忧也[离]通[罹],遭受。

第二课时古今异义和偏义复词复习要点:1.词义扩大。

2.词义缩小。

3.词义转移。

4.词义弱化。

5.词义强化。

6.感情色彩变化。

7.名称说法改变。

教学内容:一.什么叫古今异义?所谓“古今异义”,就是指文言词语或短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中书写相同的词语之间的意思不同的现象。

这种意义和用法的差异是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出现的,辨明这些词语的“古”“今”意思和用法,有助于增强我们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二.古今异义的种类:1.词义的扩大。

所谓“词义扩大”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的意义小,而现代汉语中的意思变大了。

如:“江”“河”二字,古代指长江和黄河,现在泛指一切较大的河流。

“好”,古代指女子相貌好看,而现在泛指一切美好的性质。

●练习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

①秦以虎狼之势,与中.国.抗衡。

古义:中原地区。

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

②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古义:母亲。

今义:晚辈对任何女性长辈的亲切称呼。

③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古义:父母兄弟等亲属。

今义:有婚姻关系的成员。

2.词义的缩小所谓“词义缩小”,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词义大,而现代汉语中的意义变小了。

如:“臭”,古代表示好坏气味均可,现在只表示坏的气味;“让”,古代既可表示辞让谦让之意,又可表示责备之意,现在则只有第一种意义了。

●练习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

①沛公居山东时山东古义:崤山以东。

今义:山东省。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古义:妻子儿女。

今义:妻,与“丈夫”相对③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因为古义:因此写作。

今义:因果连词,表原因。

④古之学者必有师学者古义:求学的人。

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3.词义转移:所谓“词义转移”,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是一个方面的意思,到了今天却变成别的一个方面的意思了。

如:“涕”,古代指眼泪,现在指鼻涕;“偷”,古代指苟且、马虎、刻薄、不厚道,今义转移为偷窃。

●练习3.解释下列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

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行李古义:外交使者。

今义:出门时带的包裹。

②颜色不少变颜色古义:容颜、脸色。

今义:色彩。

③秋天漠漠向昏黑秋天古义:秋日的天空。

今义:秋季。

④上初即位,富于春秋春秋古义:年岁、年龄。

今义:春天和秋天。

4.词义弱化:所谓“词义弱化”,就是指同样的词语,在古代时所表示的语义较强,而今天所表示的语义则较弱。

如:“很”,古义是凶狠,表示的程度很高,很深,现在表示的程度不怎么高深。

“怨”,古义表示仇恨、怀恨,现在表示埋怨、责备。

●练习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

①未尝有坚明约束者约束古义:盟约。

今义:限制。

②戊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举古义:攻克。

今义:抬起。

③兔走触株,折颈而死走古义:跑。

今义:行走。

④吾羞,不忍为之下羞古义:羞愧、感到耻辱。

今义:害羞、不好意思。

5.词义强化:所谓“词义强化”,就是指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表示的意义较弱,而今天所表示的语义增强了。

如:“恨”,古代表示遗憾、不满的意思,今天表示仇恨、怀恨。

“诛”,最初只是责备之意,后来强化为“杀戮”的意思。

●练习5.结实下列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古代表示地位低,见识短浅,今天表示品德低下。

②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烈士:古代表示刚直侠义之人,现在表示为正义牺牲的人。

③(廉颇)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宣言:古代是扬言的意思,现在表示宣告,声明。

④璧有瑕,请指示王指示:古代是指给人看,现在是表示上对下申明处理问题的原则和方法。

⑤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绝境:古代表示与外界隔绝之地,现在表示走投无路之时。

6.感情色彩变化有些词语在应用的过程中,感情色彩逐步发生了变化,这往往与它们意思的改变分不开。

如:“卑鄙”原指地位低,见识浅,中性词,现在表示品德低,含贬义。

“爪牙”古代表示得力的帮手,褒义词,现在表示坏人的帮凶,贬义词。

“锻炼,古代除有冶炼之意外,还有玩弄法律对人进行诬陷之意,属贬义词,现在是褒义词。

练习6.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

①东家有好女,可怜体无比可怜:这里是可爱之意,褒义词,今意是令人怜悯之意,多含贬义。

②牺牲玉帛,弗敢专也牺牲:这里是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中性词,现在指为正义而舍弃生命或其他利益,褒义词。

③天下云集响应响应:这里是像回声一样应和,中性词,现在指积极听从号召,褒义词。

7.名称说法的演变有些时候古文中用一个词表示某一意思,而现代汉语中已不再使用该词语表示,而是换用别的词语表示了。

如:“目”现已换成“眼睛”,“寡”现已换用“少”了,“足”现已换用“脚”了。

练习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

①读书欲睡,引锥刺其股股:古代指大腿,现在已不用,指臀部、屁股。

②愿为市鞍马市:这里指买,现在已不用,指城镇、集市。

③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谢:古义指告戒、告诉,现已不用,用于指感谢。

三.偏义复词:在文言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节语素合成,而用义却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则起陪衬作用,这就是文言中的偏义复词现象。

1.语义相对的偏义复词。

①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藏否,不宜异同。

异同:偏义复词,不同。

②昼夜勤作息作息:偏义复词,劳作。

③去来江口守空船去来:偏义复词,离去。

2.语义相近的偏义复词。

①今有一人入园圃,窃其桃李园圃:偏义复词,果园。

②勤心事公姥,夜夜不能寐公姥:偏义复词,婆婆。

③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父兄:偏义复词,指兄长。

四.综合小练习:区别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

①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不过:不超过,现为转折连词。

②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从而:跟随而且,现在是承接连词。

③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交通:交错相通,现在指运输、邮政等部门。

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祖父:祖辈和父辈,现指父亲的父亲。

⑤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出入:偏义复词,进入。

非常:不寻常,意外,现指很、极,程度副词。

⑥属余作文以记之作文:写文章,现指学生的写作练习。

第三课时文言句式我们谈论文言文的句式,是相对于现代汉语而言的,在古代实际是一种正常的句式,这些句式随着语言的发展逐步发生了改变,在现代汉语中却成了变式句或特殊句式。

这些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固定句式等。

一.判断句所谓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

其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1.“……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等形式。

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练习1]列说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判断句。

(句数在3句以上)①陈胜者,阳城人也。

②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③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④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

⑤七略四库,天子之书。

⑥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⑦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

⑧此三者,吾遗恨也。

⑨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⑩斯用兵之效也。

2.采用副词“乃”“即”“则”“皆”“是”“诚”“为”等表示判断。

如:“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练习1]列说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判断句。

(句数在3句以上)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②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③即今之傫然在墓者。

④梁父即楚将项燕。

⑤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⑥非死,则徙尔。

⑦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⑧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⑨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⑩我乃楚狂人,风歌笑孔丘。

3.采用否定副词“非”表示否定。

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练习1]列说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判断句。

(句数在3句以上)①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