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已填好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级分组实验报告(全)

物理实验报告单年级班姓名:同组人姓名:日期:年月日指导老师:物理实验报告单年级班姓名:同组人姓名:日期:年月日指导老师:实验名称: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实验目的: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支架、相同的钩码5个、铅笔、刻度尺实验步骤1、检查器材:观察弹簧秤的量程、最小刻度值,指针是否指到零刻度线。
2、将弹簧测力计悬挂在支架上。
3、将钩码逐个加挂在测力计上,记录数据。
4.分析与论证:(1)用5组数据在图像中描点并绘出图线。
(2)根据图线得出结论。
5.整理器材。
实验原理:mGg 实验装置:数据记录:图象:物理量1 2 3 4 5质量m/kg 0.05 0.1 0.15 0.20.25重力G/N 0.5 1 1.5 2 2.5G/m 10 10 10 10 10实验结论: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有关,重力跟物体的质量的关系是 G=mg 。
物理实验报告单年级班姓名:同组人姓名:日期:年月日指导老师:实验名称: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目的:通过探究,知道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满足什么条件时,才能平衡。
实验器材:长木板(两端有滑轮)、小车(两端有挂钩)、钩码、细线实验步骤:1、检查器材,2、按图组装器材,3、两端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观察小车的运动情况,4、两端挂上相同数量的钩码,观察小车的运动情况,5、两端挂上相同数量的钩码,把小车扭转一定角度,观察小车的运动情况,6、整理器材。
实验原理:二力平衡条件实验装置:实验结论: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一条直线上,那么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物体此时处于平衡状态。
物理实验报告单年级班姓名:同组人姓名:日期:年月日指导老师:实验名称:测量滑动摩擦力实验目的:知道间接测量滑动摩擦力的方法实验器材:木板、木块(带挂钩)、弹簧测力计实验步骤:1、检查并组装器材,2、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在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3、多次重复试验步骤2.4、整理器材。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全)

____级__班__号姓名_____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实验名称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和用停表测量时间实验目的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实验器材刻度尺、停表、作业本、物理课本等实验原理实验步骤1.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重复测量3次。
2.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重复测量3次。
3.用刻度尺测量作业本的长度,重复测量3次。
4.用刻度尺测量作业本的宽度,重复测量3次。
5.用停表测1分钟脉搏的次数。
6.用停表测10分钟脉搏的次数。
物理实验报告2(上)Array____级__班__号姓名_____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实验名称测定平均速度实验目的测定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器材停表、带刻度的木板(或轨道小车)、小车、弹簧片、木块、刻度尺实验原理实验步骤1.检查器材。
2.将木板用木块组装成斜面(倾角控制在20o以内),将弹簧片固定在斜面底端。
3.将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并开始计时;小车到达斜面底端停止计时。
4.记录小车的运动时间,测量小车运动的路程。
5.重复步骤2-4,进行第二次测量6.分别计算两次小车的平均速度7.整理器材、摆放整齐。
____级__班__号姓名_____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实验名称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实验目的练习使用温度计,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实验器材温度计(量程0℃~100℃,最小刻度值1℃),分别装有热水和冷水的2个烧杯。
实验原理实验步骤1.检查器材。
2.估测热水的温度。
3.用温度计测热水的温度,操作正确。
4.估测冷水温度。
5.用温度计测冷水的温度,操作正确。
6.整理器材。
____级__班__号姓名_____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实验名称水的沸腾实验目的观察水沸腾时的现象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火柴、石棉网、烧杯、中心有孔纸板、温度计、水、秒表实验原理实验步骤1.按装置图安装实验仪器,向烧杯中加入温水,水位高为烧杯的1/2左右。
2.用酒精灯给水加热并观察.(观察水的温度变化,水发出的声音变化,水中....................的气泡变化.....)描述实验中水的沸腾前和沸腾时的情景:水中气泡在沸腾前由大变小,沸腾时由小变大3. 当水温达到90℃时开始计时,每半分钟记录一次温度。
物理八下实践报告(2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旨在加深对物理八下课程中力学部分概念的理解,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具体实验目的如下:1. 通过实验验证牛顿第一定律,了解惯性的概念;2. 通过实验探究摩擦力的影响因素,加深对摩擦力的理解;3. 通过实验学习如何测量物体的重力,掌握重力测量方法;4. 通过实验学习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提高实验技能。
二、实验原理1.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 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在它们之间有相对运动趋势时,会产生阻碍相对运动的力,称为摩擦力。
3. 重力:地球对物体产生的吸引力,其大小与物体质量成正比。
4. 弹簧测力计:利用弹簧的弹性变形来测量力的大小的仪器。
三、实验器材1. 物体(质量约1kg)2. 木块3. 弹簧测力计4. 滑轮5. 测量工具(刻度尺、量角器等)6. 记录本四、实验步骤1. 验证牛顿第一定律:(1)将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观察物体的运动状态;(2)在物体上施加外力,使物体运动,观察物体的运动状态;(3)撤销外力,观察物体的运动状态。
2. 探究摩擦力的影响因素:(1)将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拉动物体,使物体匀速直线运动,记录拉力大小;(2)改变物体与桌面的接触面积,重复步骤(1);(3)在物体上放置不同质量的物体,重复步骤(1)。
3. 测量物体的重力:(1)将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记录拉力大小;(2)根据拉力大小和重力加速度,计算物体的重力。
4. 使用弹簧测力计:(1)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刻度,了解其量程和分度值;(2)按照正确的方法使用弹簧测力计,记录拉力大小。
五、实验数据及分析1. 验证牛顿第一定律:实验结果显示,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会发生变化;撤销外力后,物体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这验证了牛顿第一定律。
2. 探究摩擦力的影响因素:实验结果显示,物体与桌面的接触面积、物体质量对摩擦力有影响。
(完整版)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完整版

年级:八年级姓名:日期:8、22 地点:物理实验室实验名称: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一、实验目的练习正确使用毫米刻度尺测量长度,正确记录测量结果;练习估测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毫米刻度尺,三角板(2块),物理课本,硬币,约30cm长细铜丝,铅笔。
三、实验原理:长度测量的一些特殊方法。
四、实验步骤或内容:1.检查器材,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和分度值,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2.用毫米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长和宽,记录要求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用毫米刻度尺和三角板测硬币的直径,记录要求同上。
4.测细铜丝直径,记录要求同上。
5.整理器材。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1.刻度尺的量程 0~20 mm,刻度尺的分度值 1 mm,零刻线是否磨损否。
2.记录数据:物理课本长 300 mm,宽 210 mm。
硬币的直径 25 mm。
细铜丝的线圈长度 20 mm,线圈圈数 10 ,细铜丝的直径 2.0 mm。
2.图像:画右边(3)实验结论: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的关系是:成正比。
(3)实验结论:在接触面相同时,__压力__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在压力相等的情况下,接触表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___越大____。
(3)实验结论:归纳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乘以动力臂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
年级:九年级姓名:日期:9、24地点:物理实验室实验名称:连接串联电路一、实验目的会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两只小灯泡,一个开关,两节干电池(或学生电源),导线若干条。
三、实验原理:四、实验步骤或内容:1.检查器材,观察开关是否断开。
2.正确连接电路元件组成串联电路。
3.改变开关位置,观察并记录开关在电路中的作用。
4.整理器材。
5.分析填写实验结论。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1.记录数据2.串联电路里,开关的控制效果与开关位置无关。
(选填:有关或无关)年级:九年级姓名:日期:9、24地点:物理实验室实验名称:连接并联电路一、实验目的:会连接简单的并联电路。
初二物理实验报告(7篇)

初二物理实验报告(7篇)初二物理实验报告(7篇)在当下这个社会中,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报告中涉及到专业性术语要解释清楚。
你还在对写报告感到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二物理实验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二物理实验报告1____级__班__号姓名_____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实验名称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目的观察平面镜成像的情况,找出成像的特点。
实验器材同样大小的蜡烛一对、平板玻璃一块、白纸一张、三角板一对、刻度尺一把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2.猜想与假设:平面镜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像与物的大小可能。
3.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1)检查器材。
(2)在桌上铺上白纸,在白纸上竖直的放上平板玻璃,在纸上记录玻璃板的位置。
(3)把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
(4(5)观察两根蜡烛的位置并记录。
(6)找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像的位置跟物体和平面镜的位置的关系。
(7)整理器材、摆放整齐。
物理实验报告____级__班__号姓名_____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实验名称探究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实验目的探究凸透镜成放大和缩小实像的条件实验器材标明焦距的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粉笔实验原理实验步骤1.提出问题:凸透镜成缩小实像需要什么条件?2.猜想与假设:(1)凸透镜成缩小实像时,物距u_______2f。
(“大于”、“小于”或“等于”)(2)凸透镜成放大实像时,物距u_______2f。
(“大于”、“小于”或“等于”)3.设计并进行实验:(1)检查器材,了解凸透镜焦距,并记录。
(2)安装光具座,调节凸透镜、光屏、蜡烛高度一致。
(3)找出2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外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缩小的清晰实像的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
(4)找出2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内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清晰实像的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全)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全)实验报告1(上)实验名称: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和用停表测量时间实验目的:掌握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
实验器材:刻度尺、停表、作业本、物理课本等。
实验原理:使用刻度尺可以测量物体的长度和宽度,使用停表可以测量时间。
实验步骤:1.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重复测量3次。
2.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重复测量3次。
3.用刻度尺测量作业本的长度,重复测量3次。
4.用刻度尺测量作业本的宽度,重复测量3次。
5.用停表测1分钟脉搏的次数。
6.用停表测10分钟脉搏的次数。
数据记录、处理、结果表述:1.记录数据:测量对象:长度宽度第1次第2次第3次平均值第1次第2次第3次平均值课本25.8825.9025.9225.9018.2018.2218.2418.22作业本25.6325.6425.6525.6418.1818.1918.2018.192.测量1分钟脉搏跳动的次数和脉搏跳动10次的时间(单位:秒):对象第1次第2次第3次平均值第1次第2次第3次平均值成员xxxxxxxx3.39.29.49.69.4成员xxxxxxxx99.69.49.89.6回答问题:为什么长度测量要估读?答:为了减小误差。
讨论、分析实验中的问题:1.刻度尺应紧贴被测物体。
2.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面垂直。
3.多次测量求其平均值。
4.求平均值时,先去掉有明显错误的数据。
评语:无实验报告2(上)实验名称:测定平均速度实验目的:测定小车的平均速度。
实验器材:停表、带刻度的木板(或轨道小车)、小车、弹簧片、木块、刻度尺。
实验原理:小车在斜面上滑动,利用运动学公式计算小车的平均速度。
实验步骤:1.检查器材。
2.将木板用木块组装成斜面(倾角控制在20度以内),将弹簧片固定在斜面底端。
3.将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并开始计时;小车到达斜面底端停止计时。
4.记录小车的运动时间,测量小车运动的路程。
5.重复步骤2-4,进行第二次测量。
(完整版)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完整版

实验结论: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倾斜程度有关。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1年级:九年级姓名:日期:9、24地点:物理实验室实验名称:连接串联电路一、实验目的会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两只小灯泡,一个开关,两节干电池(或学生电源),导线若干条。
三、实验原理:四、实验步骤或内容:1.检查器材,观察开关是否断开。
2.正确连接电路元件组成串联电路。
3.改变开关位置,观察并记录开关在电路中的作用。
4.整理器材。
5.分析填写实验结论。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1.记录数据2.串联电路里,开关的控制效果与开关位置无关。
(选填:有关或无关)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2年级:九年级姓名:日期:9、24地点:物理实验室实验名称:连接并联电路一、实验目的:会连接简单的并联电路。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2只小灯泡,3个开关,2节干电池(或学生电源),导线若干。
三、实验原理:四、实验步骤或内容:.1.检查器材。
2.根据电路图(如图所示),连接成并联电路。
3.断开和闭合开关S,观察它控制电路的情况。
并记录实验现象。
4.闭合开关S后,只断开开关S1,观察它控制电路的情况,并记录实验现象。
5.闭合开关S后,只断开开关S2,观察它控制电路的情况,并记录实验现象。
6.断开开关S,拆除电路,并整理实验器材。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在连通的并联电路里,干路开关S所控制的用电器是全部(①L2、、②L1、③全部用电器)。
在连通的并联电路里,支路开关S1所控制的用电器是(①L1 (①L1和L2、、②L1、、③L2) 。
在连通的并联电路里,支路开关S2所控制的用电器是、③L2 (①L1和L2、、②L1、、③L2) 。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3年级:九年级姓名:日期:9、26地点:物理实验室实验名称:探究串联电路电流的特点。
一、实验目的练习使用电流表,探究串联电路不同位置电流的关系。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2节干电池(或学生电源),电流表(0-0.6A、0-3A)),2个小灯泡(额定电压不同),开关,导线若干。
初二物理下册实验报告

初二物理下册实验报告初二物理下册实验报告引言:物理实验是我们学习物理知识的重要环节之一。
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物理原理,提高实验操作和观察数据的能力。
在初二物理下册中,我们进行了一系列有趣的实验,下面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其中的几个实验。
实验一:测量物体的质量实验目的:通过测量物体的质量,掌握物体质量的测量方法。
实验器材:弹簧秤、不同质量的物体。
实验步骤:1. 将弹簧秤挂在水平的支架上,使其保持平衡。
2. 将不同质量的物体挂在弹簧秤上,记录下示数。
3. 根据示数计算出物体的质量。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不同物体的质量数据,并且发现弹簧秤的示数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实验二:测量物体的体积实验目的:通过测量物体的体积,了解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实验器材:容器、水、不同形状的物体。
实验步骤:1. 将容器中装满水,记录下初始水位。
2. 将物体放入容器中,记录下新的水位。
3. 根据水位的变化计算出物体的体积。
实验结果:我们通过实验发现,物体的体积可以通过测量水位的变化来计算,这是因为物体浸入液体中所排开的液体体积等于物体的体积。
实验三:测量物体的密度实验目的:通过测量物体的密度,掌握物体密度的测量方法。
实验器材:弹簧秤、容器、水、不同质量和形状的物体。
实验步骤:1. 使用弹簧秤测量物体的质量。
2. 使用容器装满水,记录下初始水位。
3. 将物体放入容器中,记录下新的水位。
4. 根据测得的质量和体积计算出物体的密度。
实验结果:我们通过实验发现,不同物体的密度是不同的,密度可以通过质量和体积的比值计算得到。
实验四:测量物体的弹性系数实验目的:通过测量物体的弹性系数,了解物体弹性的特性。
实验器材:弹簧、质量、尺子。
实验步骤:1. 将弹簧固定在水平台上,确保其保持水平。
2. 在弹簧上挂上不同质量的物体,记录下弹簧伸长的长度。
3. 根据伸长的长度和物体的质量计算出弹簧的弹性系数。
实验结果:我们通过实验发现,弹簧的伸长长度和挂在弹簧上的物体质量成正比,这说明弹簧具有一定的弹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实验目的:验证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长木板,棉布,毛巾,带钩长方体木块,钩码,。
实验原理:二力平衡
实验步骤:按课本P24图8.3-3所示的顺序进行探究,并且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注意:一定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
实验结论:
1、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摩擦力就越大。
2、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就越大。
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实验目的:通过探究,知道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及其关系。
实验器材:压力小桌一个,海绵一块,钩码一盒。
实验步骤:按课本P30图9.1-3所示的顺序进行探究,并且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实验结论:
1、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2、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探究浮力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目的:探究浮力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烧杯2个、水、圆柱体、盐水
实验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会受到向上的浮力
实验步骤:
一、探究浮力的大小是否与物体浸入的深度有关
保证浸入液体中物体体积不变,而且要保证物体全部浸入液体当中。
改变物体浸入的深度,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结论:浮力与浸入液体深度无关
二、探究浮力的大小是否与物体浸入的体积有关
把圆柱体悬挂在测力计下,当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逐渐增大时,观察测力计示数是否变化结论:示数逐渐变小
三、探究浮力的大小是否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保证浸入液体体积不变,先将物体浸入水当中;再将物体浸入盐水当中,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结论:在盐水中浮力大小
实验结论:浮力的大小与跟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
实验目的: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
实验器材:阿基米德原理实验器一套。
实验步骤:按课本P54图10.2-2所示的顺序进行探究,并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实验结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用公式表示为F浮=G排。
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实验目的: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实验器材:木板长方形木块质量不同的小球
实验步骤:
1、将木板的一端垫高,组成一个斜面;
2、让小球在斜面的不同高度滚下,推动木块在木板上前进,观察木块在木板上移动的距离。
(做三次)
3、换做质量在较大的小球在斜面的同一高度滚下,观察木板在木板上移动的距离。
(做三次)
主要现象、数据记录:
1、同一小球在斜面越高的地方滚下,木块被推的越远;
2、质量不同的小球,在同一高度滚下,质量越大的小车,把木块被推的越远。
实验结论: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物体具有的动能就越大。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实验器材:杠杆、钩码盒一套、弹簧测力计、细线、刻度尺
实验步骤:按课本P77图12.1-2所示的顺序进行探究,并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实验结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公式表示:F1L1 = F2L2
探究使用动滑轮、定滑轮的特点
实验目的:探究使用动滑轮、定滑轮的特点
实验步骤:1、检查并调整弹簧测力计,记录量程和分度值;
2、先用弹簧测力计把钩码直接挂起来,读出钩码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3、安装定滑轮,用定滑轮匀速把钩码提起来,观察拉力的方向,读出拉力的大小;
4、安装动滑轮,用动滑轮匀速把钩码提起来,观察拉力的方向,读出拉力的大小;
实验结论:1、使用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
2、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3、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
测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实验目的:1、会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会处理实验数据,并根据实验数据发现新的问题。
实验原理:%100⨯=
Fs
Gh
η 实验器材:钩码、滑轮组、铁架台、细线、弹簧测力计、刻度尺。
实验步骤:按课本P87图12.3-2所示的顺序进行探究,并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实验结论:1、滑轮组机械效率与物体重力和动滑轮的个数有关 2、同一滑轮组,提起的物重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
3、不同的滑轮组机械效率不同,且在物重相同时,动滑轮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