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审题立意(教师版)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作文教案)2

新材料作文的快速审题立意一、学习《高中作文教程》015——022页的“材料作快速文审立意”。
二、注意新材料作文的特点、审题立意的原则及审题立意的思维方法。
特点:多义性、开放性、启发性、选择性原则:1.整体性原则:新出来作文的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走题现象。
2.多向性原则:一般来说,新材料作文中材料所蕴涵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
3.筛选性原则:因为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因此,在进入写作时对所得到的观点还要进行适当的筛选。
筛选的原则:①服从材料的整体;②观点可能比较新颖;③自己有话可说。
思维方法:1.理清对象: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到两个甚至两个以上对象,这几个对象之间并无明显的主次之分,而是平行并列的关系。
所以,从理论上来说,每一个对象都可以提炼出至少一个观点。
2.分清主次:有些材料所涉及的几个对象并不是并列的关系,而是有主次之分,那么,我们在审题时就应该分清主次,从主要对象入手进行分析,而不能是次要对象,否则有可能出现偏题现象。
3.辨清关系:有些材料所涉及的几个对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审题时一定要辨析清楚这几个对象间的可能存在的关系。
4.析清含义:有些材料蕴涵比喻或哲理,审题时我们首先应该认真分析,仔细揣摩,从而揭示出材料所蕴涵的意义或道理,化实为虚,并以此作为立论的根据。
5、注意情感倾向。
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情感倾向,此时,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
三、审题立意例析:例1:(2013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材料一群人来到光线暗淡、人迹罕至的洞穴里探险,洞穴里很神秘,他们就点了几支蜡烛,发现里面竟然有一群色彩斑斓的蝴蝶,他们欣赏了一会儿,不想惊动打扰蝴蝶,就离开了。
几天后,他们回到原地,想看看蝴蝶在不在,却发现蝴蝶已经栖居到更深更黑的地方去了。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材料一-高中议论文写作方法与技巧讲解课堂(教师版+学生版)

【教师版】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材料(一)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60分)短视频的内容有个性、有趣味,易于生成、便于转发和传播,让人们在创造和分享中获得愉悦的精神享受。
短视频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传播障碍,人们就算听不懂短视频中戏曲的唱念,也可以通过画面,感受理解戏曲所传达的情感。
从青少年角度看,沉迷短视频不仅浪费时间,更严重的是威胁身体健康。
一些低俗、恶搞、做作、浮夸的短视频甚至误导着青少年的价值取向。
请以“短视频”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这是一道话题作文题,由材料加话题组成。
话题是“短视频”,而围绕“短视频”给出两段材料,第一段介绍短视频的优点,侧重短视频的正面意义;第二段从青少年角度介绍短视频对于青少年可能造成的危害,侧重谈短视频的负面影响。
一正一反,体现思辨色彩。
行文构思上,可以由现象导入,如当下短视频的火爆情况,接着分析“短视频”火爆的意义,结合相关事例指出其正面价值,然后列举反面事例进行正反对比,同时指出面对“短视频”的火爆,我们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
立意:1.过度娱乐化的“短视频”走不长远。
2.“短视频”也可以承担文化传播任务。
3.“短视频”也可以高大上。
4.“短视频”,想说爱你不容易。
5. “短视频”要有正确的打开方式二、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60分)2020年以来,中国多地出现多轮疫情。
一方有难,八方来援,各地纷纷捐献物资,前往疫情地区支援。
与此同时,几乎每一轮重大的疫情都会产生“地域黑”。
某地被指把病毒传遍全国,某地的人被指“就知道吃喝玩乐”,某地被讽“每轮疫情都不缺席,就是不长记性”等。
“地域黑”本质上是一种歧视和偏见,某种意义上堪称一种“社会病毒”,同样需要人们共同抵御和清除。
针对这种现象,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四、作文
一座城,一本书,一棵树,一群人,一种艺术,
一方土地,一种文化……世间万物,你最钟情迷恋
的是哪一个?
请以“就恋这
”
半命题作文审题关键: 已有文字和待填词语必须审全,理清“已有”与“未有”之
【经典示例】
题目: 《美丽的误会》
“误会”是生活中常见的插曲,可能引 发纠纷,可能造成尴尬,而“美丽”则 表明要叙述的这场误会引出的应该是一 段美好的故事。
方法二 审清“题眼”,确定写作重心
审题时,要把握题目中的重点,分析探究其中的 含义,而把握题目中的重点就是抓住“题眼”,比如 关键词、重点句、暗示语等。
此外,《我好想得到一个“A+” 》这类题目形象生动, 醒人耳目。
作文题审题示例:
爱恋、迷恋、眷恋 恋慕、恋念…
谁?
就恋这
限制部分 命题作文
开放部分 材料作文
审题仅仅为定文章题材 ——真实
确定写作重点
明确文章体裁
——“恋”的原因 ——记叙文
明确其他要求(字数等)
就恋这把黄土
电视剧《平凡的世界》插曲(孙国庆演唱)
就是这一溜溜沟沟 就是这一道道坎坎 就是这一片片黄土 就是这一撮子秃山 就是这一星星绿 就是这一滴滴泉 就是这一眼眼风沙 就是这一声声嘶喊 哦 这一声声嘶喊
拴着我的心 扯着我的肝 记着我的忧虑 壮着我的胆 拴着我的心 扯着我的肝 记着我的忧虑 壮着我的胆 壮着我的胆
【经典示例】
题目: 《郊外踏青》
重心在“踏青”上,它提示我们可以着力渲 染郊外的景象,表达游人的心情,也可以叙述踏青 中发生的事,而和踏青无关的事则应少说或不说。 如果遇到提供材料的作文,则需要仔细审视材料, 对材料内容进行概括分析,推敲材料蕴含的意义, 选择其中的某个角度或要点作为写作重点。
作文审题立意训练22题

作文审题立意训练22题(教师)0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 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 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
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 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 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
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 为善列议得泄标题信息最合适的两项是()A.论安全8.守规彰显孝心,责任铸就大爱 C.法律需要多点人文关怀 D.大义灭亲,为你点赞 艮遵规守范,呵护生命•添鬲含紫般鸣解?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蔻作文,体现・下列议论文标题中,城不合适的两项是()• A .潜心于学术,造福于未来 -B.风采非我愿,但愿贡献高 ■ C.大国工匠.风采无限口.激扬时代浪花,你们就是最美 •已品味大千世界,尽显时代风采• 02圜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分60_uw n亩n- 生4^0^ HA Su蜜」陵叩柘m A te孱选贡一t,工篇1 4i以乂议一名化重£ 需列退改文尊有^一^橐留下儿B.CD.E度于荆 少^^£二翡( 不内Q 是 篇来率项 -■梦两写,豪荽A呆的求3透 要热请一舍 授L 与不 根h看,量 ,榜江食, 料X,索中的曾标面9S :在事,文下察志论・ M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茜00字的文章口 (时分)・ 下列议论文标题中,最合适的两项是( ・ 4读书是最有除值的提升 ・ B .亲近经典,提升同瑰 ・ U 别让经典湮没于△逋塔年代” ・ 口,论密典文学的经典牲 ,E.让或鳏在文学中升华0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审题、扣题、立意——余映潮的作文理念与做法

余映潮的作文理念与做法导读:语文教师作文教学的基本素养语文教师作文教学的基本素养,能设计不同类型的有训练实效的作文详案,能策划中考或高考作文复习的详细计划或系列的训练点,能组织很好的作文评讲课,今天着重与大家分享四个方面:对不同的写作环节进行细致的指导、设计有训练实效的作文,教师需要对学生作文的不同环节进行细致的指导,这是作文教学最基本的要求之一,语文教师有必要在如下作文指导和方方面面提升自己的教学素养,千万不要以为写作余映潮的中学语文教学主张语文教师作文教学的基本素养语文教师作文教学的基本素养,主要由八个方面的“能力”构成:能从各类文体的角度,对写作技法进行综合的研究。
能收集、整理、收藏大量的范文并欣赏其精妙之处。
能从阅读教材中提炼出精巧实用的句、段、篇的写作形式。
能对写作过程中的不同环节进行细致的指导。
能设计不同类型的有训练实效的作文详案。
能创造与实践灵动多姿的日常写作训练形式。
能策划中考或高考作文复习的详细计划或系列的训练点。
能用多种方法对学生的习作进行评改,能组织很好的作文评讲课。
今天着重与大家分享四个方面:对不同的写作环节进行细致的指导、设计有训练实效的作文详案、创造灵动多姿的写作训练形式、关注作文评语的魅力等四个方面的教学素养问题。
一、在不同的写作环节中进行细致的指导在学生习作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作文的不同环节进行细致的指导,这是作文教学最基本的要求之一。
这对语文教师的功底、实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语文教师有必要在如下作文指导和方方面面提升自己的教学素养。
(扣题、立意、选材、结构、抒情、表达六个方面解读)(1)精细审题,准确扣题。
审题,是开展写作的第一关。
没有认真周密的审题,谈不上准确扣题。
题目审读清楚了,可以确保扣题的质量,可以确保心情的舒畅和写作过程的顺畅。
为此,我们必须做到如下主要的两点:①精细审读。
审题力求精细,要认真读题,一字不漏,从头到尾反复领会、研读,不得忽略一处。
②多角探究。
作文训练一(关于审题立意)-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作文训练一(关于审题立意)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作文训练一(关于审题立意)教案教学设计1作文训练一(关于审题立意)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审题立意。
2、掌握审题的方法和技巧。
3、能够熟练运用审题立意,写出一篇主题明确、结构合理、语言得当的作文。
二、教学重难点:1、如何正确理解审题立意的概念。
2、如何用清晰明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主题观点。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32个相似的字母——思密达(10分钟)1、二十世纪初,英国的一所大学曾经收到了这样的一封信,信中写到:“我有着一种新的发明,在我看来,这是一件简直无比伟大的事情。
”2、你们猜这是一种什么发明呢?一定是伟大的发明,被寄给无数的大学了。
3、然后大学回信过去,问他:“你的发明是什么?”4、那个人照实回答:“我还不知道。
”想象当时大学的工作人员听到这个回答是什么表情:满脸黑线、气气气……5、这个故事的真正寓意就是:一个人如果连自己想做什么都不知道,那么他做的东西就永远只能是一堆乱七八糟的东西。
(二)教学环节:审题立意(25分钟)1、知识链接(1)一句话定义:审题立意就是读完题后,从题目、要求、提示中抓住主题,并形成自己的思路和观点。
(2)审题的好处:帮助我们在大量材料中找到重点、抓住难点,对整个文章的写作都非常有帮助。
2、方法指导(1)通读题目,分析题意。
1>、先明确作文的类型: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
2>、体现出作文的主题:要素涵盖了哪些方面,蕴含了何种情感,所要阐述的方向等等。
(2)理清写作思路1>、为避免写作时脑海中一片空白,可以列一张思维导图,将所有想到的和有关的信息都记录在上面,这样一方面是有利于认真分析和审视,另一方面也是对所要表达的思路做出一个快速全面的安排。
2>、明确自己的观点:在写作之前,肯定需要选择一个自己认为比较有说服力、并且有维度可寻的观点,把整篇文章要讲的主题表现在一言以蔽之的句子中。
高中语文 新材料作文审题与立意素材(教师版)

新材料作文审题与立意一、什么是审题?审题就是领悟题旨,是一种思维取向过程,也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
如果是写提供文字材料的作文,那么必须要正确全面地把握文字材料的意思。
二、怎么样审题?首先要透视文题的字面意义,即显性要求;然后再深入把握其内在的关系,即隐性要求。
对显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字材料的内容;对隐性要求要明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现象或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
三、材料分析审题步骤:1、整体阅读,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概括主要事件的意义、道理、寓意,提取角度。
2、分层次〔分面画〕阅读,搜索可提取的角度;3、总结其中人物的性格特点、精神品质,提取角度。
4、分组分类进行对比、类比,提取角度。
5、转化、解密,化含蓄为具体,提取角度;6、寻因求果关系,追根溯源,提取角度。
四、材料作文提取角度的原那么:1、材料话题作文的材料是为我们写作划定X围,话题作文必须要从材料中提取,我们一定先用以上方法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多角度提取话题,避免盲目抓住一个角度就作文。
2、选择几个角度后进行比较,选定一个最正确角度〔材料作文提取的是最正确中心〕为话题进行写作;3、选择的角度切入点要小、新颖,但要考虑所写作文的立意要深刻、要有普遍意义;4、话题的材料是为作文提取角度服务的,除议论文外,材料只是引子,提取角度后可不必再用,切忌就事论事,更不能变成对原材料的改写、扩写、补写;5、选好角度后,要结合自己实际,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议论文、记叙文、散文、小小说,想象作文等〕,确立中心,再进行写作。
五、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1、抓对象。
弄清对象的数量、特征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2、抓真相。
材料以“面〞为内容,分析材料要看“面〞,但又不能仅仅只看“面〞。
从理性追问层面而言,“面〞也是一种符号,一种触发思考的符号。
3、抓倾向。
所给材料并非纯客观的,藏于文字之中的情感倾向是可以体察到的。
4、抓关键词法。
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
第二单元写作《审题立意》教案-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写作审题立意标题解读审题立意是作文的一项基本功,在写作文的时候只有真正地理解题意,并按照题目的要求去构思,才能写出符合题意的作文。
审题立意是写作成功的先决条件,审题不准,立意就会出现“偏题”“跑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正确地审题立意。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审题立意,了解审题立意的常见方法,理解其在写作中的作用和意义。
2.进行作文审题立意的实践训练,让学生把握审题立意的方法。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根据文题进行审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隐含在文题字面背后的含义,准确全面地审题立意。
一、概念导入审题就是审察题目,明确题目的要求,立意就是确立最主要的思想内容。
认真审题,恰当立意,才能确保写作符合要求,不跑题,不偏题;也才能有效组织材料,合理安排文章结构。
那么,我们写作时如何审题立意呢?二、自读教材,理解内涵和要求1.生默读教材P42的文字,总结归纳“审题”和“立意”的内涵。
预设审题就是审察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立意就是确立最主要的思想内容。
2.明确审题立意的要求和方法。
三、组织活动,析出要点活动一:看一看——作文题有哪些题型及共同特征?[例1]2019年山西中考作文题:花样年华,青春飞扬。
每一个瞬间,每一番经历。
一人,一事,一木,一言,一笑……都在为精彩的人生助力,都在为伟岸的人生奠基。
正如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所说,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不是你遇到了什么,而是你记住了哪些事,又是如何铭记的。
请以《谢谢你,使我成为更好的自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例2]2019年包头市中考作文题: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我们常常在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到生命的奇观。
挺拔的巨树,葱茂的森林,缤纷的花海,绿色的平原,蕴含着博大的生命力,是大自然谱写的生命乐章。
生活赋予人的是更为多姿多彩的世界,只有充满希望的人,才能感受到美好。
人的生命蕴含着巨大的潜能,需要去激发,真正好的生活需要我们自己来创造。
不要磨损自己的生命,不要破坏奋发有为的生活,不要浪费生命的赐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议论文写作训练序列之材料(话题)作文审题立意横岭侧峰皆仪态大音希声传雅情——议论文之审题立意:编者按:同学们,审题立意是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写作瓶颈。
考场作文你可曾因无从下笔而焦灼涂鸦?你的作文等级是否经常陷入低档而苦于无法突围?今天我们集思广益,一同来探讨快捷入题和创新立意的常见技巧。
【学习目标】品析材料,正确把握材料旨意。
发散思维,学习多角度审题立意,甄别筛选正确立意。
突破定势,力求创新,追求个性化。
【学习重难点】发散思维,正确立意。
【学法指导】群策群力——自我沉淀——品鉴感悟——创新突围——牛刀小试——沉淀升华【学习过程】一、我思我想高考作文打入最低档的硬伤是跑题偏题,或偷换话题,或中途易辙,或所写内容与话题及材料无什相干。
呜呼哀哉,大势去已矣……全面理解材料,多角度构思立意,说说你所选取的角度。
1.哲学家在草地上给弟子上最后一课,问:“如何除掉这些杂草?”弟子甲说:“用铲子铲。
”乙说:“用火烧。
”丙说:“撒上石灰。
”丁说:“连根拔去。
”哲学家说:“都试一下。
如果没有除掉,一年后再来此相会。
”一年后,都来了,哲学家未来。
弟子们看到满地茂盛的庄稼而无一根杂草,终于悟到了一个真理:欲无杂草,必须种上庄稼。
这个故事让人明白:欲无必有,欲有必无。
那么,要心中有真善美,必远离假恶丑。
这必须经过选择、鉴别和心灵的“巷战”,才会让一个退出,另一个占据。
此类题目审题时要注意化抽象为具体,这样一来,思路就开阔了。
如要使一个人没有贪心,就必须用良心占据他的心灵;要使一个人没有虚荣,就必须以真诚占据他的心灵;要使一个人没有怨恨,就必须以宽容占据他的心灵;要使一个人不再麻木,就必须以清醒占据他的头脑;要使一个人不再冷漠,就必须以爱心充斥自己的心灵等。
2.有个船主,让漆工给船涂漆。
漆工涂好船后,顺便将船上的漏洞补好了。
过了不久,船主给漆工送了一大笔钱.漆工说:"工钱已经给过了"。
船主说:"这是感谢补船漏洞的钱。
"漆工说:"那是顺便补的。
"船主说:"当得知我的孩子们驾船出海,我就知道他们回不来了。
因为船上有漏洞,现在他们却平安归来,所以我感谢你!"立意参考:第一,可以从“关键语句”入手,抓住文中两次提到的“顺手”一词,看似不经意的“顺手”之小为,却关乎性命之忧。
因此,顺手之为可成大善,举手之劳可铸大德。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出这样的举手之劳,我们就会补好很多生命的漏洞,成就生活的和谐和生命的顺畅。
第二,还可以从因果关系入手,莫要舍不得付出些举手之劳。
生活中只要是在自己的能力与实际允许的范围内不求回报地给人以关爱和帮助,收获将会是长远且喜人的!与人尊重,于己尊重;与人方便,于己方便;与人关爱,于己关爱;与人宽松,于己宽松;与人愉悦,于己愉悦。
反之亦然; 所谓:善食善果,恶食恶果。
世间的事物无时无刻不是在“彼此照应”、“双向回馈”。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第三,我们还可以看到,修船工不仅做好了自己的“分内”之事,而且还做好了“分外”之事,如果我们这个社会的许多人都能在做好分内之事的基础上,再“顺便”关心关注一下“分外”之事,那么,我们就会把好多的事情都能做好。
做事,无关乎分内分外;做人,才能无关乎利己利他。
第四,修船工的“顺手”之为,已化为一种职业的“习惯”,这当然是一种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来源于良善的心念,——心存善念,必有良善之为;心存恶念,必有凶暴之行。
道德的行为源于道德的意识,行关乎心源乎心。
让我们时刻激发起我们的善念的火花,时刻去泯灭心中不良之意,我们就会获得更多的意想不到的收获。
第五,船主的角度:懂得感恩,做好事者以应有回报,这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必要条件。
A、职责有内外的区别吗;B、修补漏洞、杜绝不良人人有责任;C、做好事不张扬、不求回报;D、和谐社会需要人人尽力;E、莫以善小而不为;F、懂得感恩G、小漏洞或小问题如果不及时处理,必将危及整体发展等等。
3.母亲领孩子去动物园看猴子。
孩子把花生、香蕉扔过去,笼中猴妈妈翻着筋斗来接,孩子大乐:"猴子好笨哦!"然后不停投掷食物,兴尽而返。
笼中猴儿子不解地问,伸手去接东西就行了,何苦翻筋斗。
猴妈妈说,这样他们才能给我们更多好吃的呀,然后作结论说:"人类好笨哦!"从人和猴各自的视角出发,由不同角度却得出相同结论来表现人的思想中普遍存在的自高自大的一面。
小结:化抽象为具体,将动物类比人类,将童话拟照人间。
咬定材料不放松,“关闭联想”勿喧宾,切断歧路不“转移”。
着眼整体聚局部,立足共性扬个性,蜷缩一隅失大局。
明确中心不跑偏,选准角度忌任性,“沾边就行”没泥淖。
二、你言我语作文容易陷入低分层的第二种现象是千人一面,模式化,无自我。
在保证切题合体这一基础上,我们还应力求创新,进入发展等级,获取高分。
讨论:以下两则材料立意角度有什么特点?材料一:拔萝卜(多媒体试听歌曲)立意:团结力量大(整体、结果)小人物也能起大作用(局部)没有前人的奠基就没有后人的成功(过程)明确:摒结果看过程,弃整体取局部,竟可出类拔萃。
材料二:狐狸和葡萄(多媒体图文)导引:该寓言故事寓意是有些人能力小,做不成事,就借口说时机未成熟;钱钟书先生在《读〈伊索寓言〉》一文中翻出的新意是什么?(贪心不足;害怕别人分抢应得利益的人。
)我们还可从哪些方面来理解?立意:放弃的智慧(无为而治)知其不可而为之天涯何处无芳草明确:转顺向为逆向,扭否定为肯定,亦能独秀丛花。
小结:曲径亦能通幽处。
话题作文材料作文立意呈开放性放射状,写作时应突破思维定势,发散思维,多角度多层面进行链接,以独到取胜,张扬个性,体现自我。
三、独秀唯我作文豪取高分的不二法门即立意独出机杼、见解独到深邃,让他人如饮甘醇,如食美珍,如浴夏雨,如就菊花,如踏雪寻梅,如雪夜访友。
针对下面四个成语,运用逆向思维,说说你的观点。
A.班门弄斧B.近朱者赤,近墨者黑C.知足常乐D.有志者事竟成[思路参考]弄斧就要到班门:下棋要找高手,敢于向权威挑战。
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依据。
事物的变化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知足不能常乐:“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不知足才去奋斗,奋斗中才体会到人生的快乐。
有志者事就能成吗?“有志”是事业成功的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
王安石都知道要做成一件事。
“志、力、物”缺一不可。
小结:反弹琵琶,未成曲调先有情。
熟语新解惊耳目、摒结果看过程、弃整体取局部、竟可出类拔萃;转顺向为逆向,扭否定为肯定,亦能独秀丛花。
四、学以致用,牛刀小试阅读下面两则材料,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1.据说有一个非常偏僻的小镇,那里有一个特别灵验的水泉,喝了泉水便能出现奇迹,几乎可以医治各种疾病。
因而小镇尽管偏远,前往取水的人们还是络绎不绝。
有一天,一个拄着拐杖、少了一条腿的残疾人,也一跛一跛地来到小镇。
镇上的居民带着同情的口吻交谈:“可怜的家伙,难道他要向上帝祈求再有一条腿吗?”这一句话被正在艰难行走的残疾人听到了,他转过身对他们笑着说:“我不是要向上帝祈求有一条新的腿,而是要祈求他能帮助我,让我在失去一条腿后,也知道该如何快乐地过日子,活出自己的精彩。
”第一.“活出自己的精彩”一类的审题偏差,主要失误在于遗漏了“祈求(即向往)”这一至关重要的因素。
而导致此类偏差的根本原因,过分强调了“抓关键词、句”等审题技法。
认为“只有不怕挫折,战胜困难,才能快乐地生活”,这里的“快乐地生活”与材料中“快乐地过日子”是同义,显然属于材料内涵(要素),审题是恰当的;而“战胜困难”可由材料所描述的“拄着拐杖……一跛一跛地来到小镇”等情节猜想推断出来,似乎也不算“无中生有”;然而“不怕挫折”就有问题了,它不是材料内涵,而是“添加”的要素(信息)了。
尽管大而言之,患病、“少了一条腿”等都是人生遭遇的“挫折”,但材料主旨在于“向往(追求)生命(生活)的精彩(快乐)”,并没有蕴涵类似于“不怕挫折”等要素。
“添加”这样的要素,即使不是什么“想当然”,也是思维定势在驱使。
第二.提出“态度决定一切”“知足常乐”等观点,就是比较典型的审题“放大”。
或许“向往生命的精彩”等也可以看成是一种人生“态度”,但“决定一切”的涵盖面肯定宽泛了。
因为材料设定的重要主题和有效边界是“对生活有关好向往(即生活态度)很重要”。
至于“知足常乐”等则更加“放大”了,材料涉及的“取水的人们”“残疾人”等,不但没有“知足”,而且还很不“知足”地向往和努力。
第三.从“身残志不残”“从善如流不是盲目从众”等角度进行立意,应该没有偏离材料信息,但实际上均不同程度地“缩小”了材料主题。
如“特别灵验的水泉”“取水的人们”“镇上的居民”等都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主题被不恰当地“缩小”到了“残”与“不残”。
也许“从善如流不是盲目从众”着眼于“取水的人们”“残疾人”等,“层面”定位较大一些,不过仍不是材料的整体,“从善”也好,“从众”也好,都是一种“被动”行为,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主动”向往和追求,不仅“缩小”了材料主题,而且或多或少地出现了取向偏离。
第四.把“生命的意义在于追求”“人生价值来自不断拼搏”等作为立意,应该也不是空穴来风,但明显“拔高”了。
稍加揣摩不难发现,此命题材料既不是关于“生命意义”的思考,也不是对于“人生价值”的探讨,换言之,可以概括的材料主旨远未到达这样的思想高度。
审题出现“拔高”的偏差,至少有这么两方面原因:一是不少同学审题不得要领,通常以“想象”代替理解和分析,唯恐自己立意太低而输在写作的“起跑线”上,便一味往“高处”想象;二是有些同学偏爱“小文章表现大主题”,以为主题大就是立意高,立意高就是文章优,其实并非如此。
考试作文的优劣精拙跟主题大小、立意高低不是正相关。
第五.选择了“笑对(勇敢面对)生活(人生)的磨难”“生活的真谛就是快乐地过日子”等立意,虽然不算是风马牛不相及,不但材料提到的疾病、残疾等都是名副其实的“磨难”,而且材料也确有“快乐地过日子”这样的原话,但“磨难”和“过日子”等话题,毕竟不是这则材料试图传达的主题思想。
第六.如就“有志者事竟成”“生活充满酸甜苦辣”等大发感慨,也不是子虚乌有,“沾边”是审题操练中十分普遍的现象。
残疾人“拄着拐杖……一跛一跛地来到小镇”,旅途的劳顿和艰辛可想而知,没有足够的毅力(“志”)是无法坚持的;而去小镇的人们“络绎不绝”,应该跟生活的“酸甜苦辣”也有关系。
然而这些角度既不“中心”,也非“重点”,显然没有扣住材料要旨。
第七.如钟情于“信念战胜一切”“舞出生命的轨迹”等,全然不顾材料信息,貌似立意高远大气,实则滑入了“游离”的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