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照降解茯苓多糖效应研究

辐照降解茯苓多糖效应研究
辐照降解茯苓多糖效应研究

第29卷第10期2010年10月 分析测试学报FENXI CESH I X UEBAO (J ournal of Ins tru m en talAnal ys i s) V ol 129No 1101011~1016

收稿日期:2010-06-22;修回日期:2010-07-28

基金项目:湖南省科技项目资助(S2009W 2052,2008W K3001,S2009W 2052)

第一作者:龚志华(1969-),女,湖南桃源人,副教授,硕士

通讯作者:肖文军,Te:l 0731-********,E -m a i :l xi ao w en j ungong @1631co m

辐照降解茯苓多糖效应研究

龚志华1,2,陈美丽1,肖文军1,2

(1.湖南农业大学 园艺园林学院 茶学系,湖南 长沙 410128;2.湖南农业大学

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 长沙 410128)

摘 要:采用扫描电镜、水溶性糖含量检测、紫外光谱、红外光谱等分析方法,系统研究了不同剂量60Co 辐

照处理对茯苓多糖的降解效应。结果表明,茯苓经辐照后,微观结构上颗粒变小、形状不规则,1000k G y

和1200k G y 处理出现平整切口;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大,水溶性总糖、水溶性茯苓多糖增加,且1000kG y 效应最显著;紫外光谱检测结果显示,1000k G y 和1200kGy 辐照处理有羰基生成;红外检测结果显示,

800、1000、1200k G y 辐照处理后羰基均明显增加,且1000kG y 和1200k G y 处理间的差异不明显;说明辐照茯

苓后,茯苓多糖可有效裂解为以羰基类化合物为主且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物质,并呈剂量关系。

关键词:茯苓;茯苓多糖;辐照降解;茯苓水溶性多糖

中图分类号:O 43314;O 629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57(2010)10-1011-06

do:i 1013969/j 1i ssn 11004-4957120101101005Study on t he E ffects of Irrad i ati on D egradati on of Pachy m aran

GONG Zh-i hua 1,2,C H E N M e-i li 1,XI AO W en -jun

1,2(1.T ea Science D epart m ent o fH orticure and L andscape Co llege ,H unan A gr i cultural U niversity ,Chang sha 410128,Ch i na ;2.N ati onal R esearch C enter o f Eng i neer i ng and T echno l ogy f o r U tiliza ti on o f Bo tan i ca l

Functiona l Ingred i ents ,Hunan A gricultura lU n i ve rsity ,

Changsha 410128,Ch i na)Abstr ac:t The degradation effects of pachy m aran by 60Co irradiati o n w ith different dosesw ere syste m -

atically st u died through scann i n g electron m icr oscopy ,

test o f content of w ater -solub le g lucose ,UV spectra and infrared spectra .The results i n d icated that partic l e s o f the m aterials beca m e s m aller and for m ed irregularly after 60Co irradiation ,and several s m oo t h cuts appeared after 1000kGy and 1200

kGy treat m ents .The contents of totalw ater -so l u b le g l u cose and w ater -so l u b le pachy m aran i n creased

w it h t h e increase of irrad iated dose ,and the effectw as the m ost outstand i n g by 1000kGy .UV spec -

tra sho w ed that carbony lw as produced in 1000kGy and 1200kGy .Infrared spectra revealed t h at

carbony l increased obviousl y a fter 800kGy ,1000kGy and 1200kGy treat m ents ,and the difference

bet w een 1000kGy and 1200kGy w as not si g nifican.t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pachy m aran after

60Co irrad iation could be efficientl y degraded to the s m a ller m olecular substances ,i n w hich carbony l

co m pounds w as the m a i n products and their contents presented a correlati o n w it h irradiated dose .

Key wor ds :Poria cocos(Schw .)W o l;f pachy m aran ;irrad i a ti o n degradation ;w ater -soluble pachy -

m aran

茯苓Poria cocos(Schw.)W olf 为多孔菌科真菌的干燥菌核,为常用中药,史载于5神农本草经6,被列为上品。性味甘淡、平,归入心脾肺经。具有祛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的作用,用于治疗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秽、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等[1]。

我国茯苓资源丰富,全国各地均有栽培,主产于云南、安徽、湖北、河南等省[2]。茯苓中茯苓糖

(Pac hy m ose)含量达8412%[3],主要为B -茯苓聚糖。研究表明,B -茯苓聚糖为含有少量B -(1y 6)葡聚

糖支链的B -(1y 3)-D-葡聚糖,无抗肿瘤活性,但经化学修饰切去茯苓聚糖分子主链上的B -(1y 6)葡聚糖支链后,得到B -(1y 3)-D-葡聚糖的茯苓多糖(Pachy m aran),具有提高免疫功能、抗肿瘤、抗病毒、抗炎等作用

[4-5]。因此,茯苓是一种多糖含量高、成分较为单一、可用于制备功能性低聚糖或生

1012

分析测试学报第29卷

物能源的典型多糖植物资源。目前对茯苓多糖的利用主要集中在通过化学、物理及生物等技术对其进行结构修饰后用于抗肿瘤和免疫增强剂等方面[6-7]。

由于茯苓多糖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且难溶于水,使其生物活性大大降低,进一步开发应用受到极大限制。传统方法采用酸碱水解及超声波破碎等方法降低多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以提高其水溶性,增强多糖的生物活性,但由于效果不佳及产物安全性问题而难以推广[8]。近年来生物酶法降解日益受到重视[9],但多糖是一类分子结构紧密的大分子物质,在分子内部很难进行酶解反应,使得反应效率低。因此选择合适的降解方法是开发利用茯苓资源的关键。

目前常见的降解方法有物理、化学和生物三种,其中辐照降解技术是一种安全、耗能低、不产生有毒与有害副产物及废物的物理方法。目前国内外常用的辐照技术为电离辐射[10],其基本原理是当C 射线或电子束透过物质时,沿运动路径和物质相互作用,其携带的能量被物质吸收,使物质发生电离效应,从而使物质发生降解或交联。H ebeish等[11]对玉米和大米淀粉进行10~250kGy的C射线辐照降解,发现淀粉辐照后发生氧化降解,且辐照后的淀粉与非辐照淀粉相比更适合做纺织浆料。高德玉等[12]通过对壳聚糖的C射线辐照降解,发现其相对分子质量随着辐照剂量增大而降低。据此推断茯苓多糖经辐照后,亦能发生降解。

鉴于我国具有十分丰富的药食同源植物茯苓,以及辐照技术安全、耗能低、应用广泛等优点,本实验利用高能60Co-C射线的高穿透力和对处理原料无要求的特点,通过扫描电镜、水溶性糖含量检测、紫外光谱、红外光谱等分析方法研究不同辐照剂量处理茯苓多糖的降解效果,提出了一种节能、绿色环保的茯苓多糖辐照裂解的处理方法和合理、高效的处理工艺。

1实验部分

111仪器与试剂

JS M-6380LV扫描电子显微镜(日本电子株式会社);UV-2550PC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8400-S傅立叶红外变换光谱仪(日本岛津公司);MODULYOD-230冷冻干燥机(美国电热公司)。

茯苓(购于湖南长沙药材市场);95%乙醇(安徽安特生物化学有限公司)、浓硫酸(上海振兴化工二厂有限公司)、苯酚(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葡萄糖(广东化学试剂厂)均为分析纯;溴化钾(光谱纯,天津市昊陆成化工有限公司)。

112实验方法

11211茯苓原料辐照处理取约1c m3大小的茯苓原料5份,每份800g,分别置于不锈钢盒广口瓶中,室温条件下以剂量率为45kGy/m i n的60Co源进行辐照,处理剂量分别为0(CK)、600、800、1000、1200kGy,然后将辐照后的茯苓粉碎过01025mm(40目)筛,备用。

11212不同剂量辐照处理的茯苓微观结构分析取不同剂量辐照后茯苓原料的表层与内层细小颗粒,用导电双面胶依次将其粘贴在金属样品托上,并用真空镀膜机镀金,以获得较高分辨率的图像,然后利用配有X-射线能谱仪的扫描电镜进行颗粒物微观结构观察。

11213不同剂量辐照处理的茯苓水溶性糖分析水溶性总糖提取:分别称取5g经丙酮脱脂处理的茯苓样品,按1B20的料液比加入70e蒸馏水,然后在70e恒温水浴1h,趁热抽滤,滤液定容至250mL,摇匀,备用。

水溶性多糖提取:分别称取20g经丙酮脱脂处理的茯苓样品,按上述方法提取,滤液浓缩至体积小于20mL后加入95%乙醇,至乙醇的终体积分数为80%,放入冰箱醇沉过夜,以4000r/m in离心15m in,弃上清液,沉淀用蒸馏水溶解并浓缩至无乙醇气味,真空冷冻干燥得茯苓多糖粗品。称取5m g多糖粗品,溶解并定容至25mL,摇匀,备用。

水溶性糖含量测定:采用硫酸-苯酚法[13]测定茯苓不同剂量辐照处理的水溶性糖含量。回归方程为:y=111354x+010231,r2=01999,其中y为葡萄糖的吸光度,x为葡萄糖的质量浓度(g#L-1)。11214不同剂量辐照处理茯苓水溶性多糖的紫外光谱分析对各剂量辐照处理的茯苓进行水提取,然后醇沉,沉淀物用蒸馏水溶解并浓缩至无乙醇气味,真空冷冻干燥得茯苓水溶性多糖粗品。取茯苓多糖适量,加水溶解,配成1g/L的多糖水溶液,以蒸馏水作空白,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190~

第10期龚志华等:辐照降解茯苓多糖效应研究800nm 范围内扫描。

11215 不同剂量辐照处理的茯苓红外光谱分析 取各剂量辐照处理的茯苓原料1mg ,与100m g KBr 混合于玛瑙研钵研磨均匀,压制成片,在400~4000c m -1

区间进行红外光谱扫描。2 结果与讨论

211 不同剂量辐照处理的茯苓微观结构分析

图1和图2分别为不同放大倍数下不同剂量辐照处理的茯苓扫描电镜图。表层观察表明,辐照前颗粒大、颗粒间隙大;辐照后颗粒变小、颗粒间较为紧实。内层结构观察发现,辐照前颗粒大,颗粒间隙大,外观圆滑,形状较有规则;辐照后颗粒破碎、表面粗糙、形状不规则,出现平整的切口,且颗粒物粒径分布不均匀。这说明茯苓经辐照后结构发生了断裂,且不同辐照剂量处理的茯苓呈现出不规则的微观结构,表明其结构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

经600kGy 剂量处理后,原来松散的颗粒形成糊状集合体;800kGy 剂量处理的茯苓部分结构仍呈糊状集合体,另出现凸状颗粒结构;1000kGy 剂量处理的茯苓出现明显的平整切口,颗粒空隙增多;1200kGy 辐照处理的茯苓结构呈絮状集合体。由此可见,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茯苓裂解效果变得明显。

有研究用C -射线辐照竹纤维素,考察辐照剂量对其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发现,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大,竹纤维素的相对分子质量降低

[14],这为进一步推断茯苓多糖经辐照后物质结构能够发生裂解提供

了实验依据。图1 茯苓的表层扫描电镜图

F ig 11 SE M i m ages o f ex terna l l ayer of Po ria cocos(Sch w.)W olf

A .CK ,

B .600kGy , C.800kGy ,D .1000kGy ,E .1200kGy ;m agn i fi cati on w ere(fro m left t o ri ght):

5000,2000,1000,500,respecti vely 1013

分析测试学报第29

图2 茯苓的内层扫描电镜图

F i g 12 SE M i m ages of i n ternal laye r o f P or i a cocos(Schw.)W o lf

t he illustrati on i s the sa m e as t hose i n F i g 11

212 不同剂量辐照处理的茯苓水溶性糖含量分析

不同剂量辐照处理的茯苓水溶性糖含量结果如表1所示。表1表明,虽然茯苓中糖的含量达8412%[3],但茯苓水溶性糖、水溶性多糖含量不高,仅分别为0152%、0121%,这主要是由于茯苓糖为碱溶性的B -茯苓聚糖;在茯苓水溶性糖中,水溶性多糖纯度达38143%,说明水溶性多糖在水溶性总糖中的含量较高。茯苓辐照后,水溶性糖含量显著增加,且随着剂量增加而增加;与对照相比,1000kGy 和1200kGy 处理后水溶性糖、水溶性多糖含量分别增加97倍、215倍以上;与600kGy 和800kGy 相比,1000kGy 和1200kGy 处理后水溶性糖、水溶性多糖含量分别增加1115倍、117倍以上,且以1000kGy 处理的水溶性糖含量增加最为显著。为了进一步探讨不同剂量辐照处理的效应与辐照降解茯苓多糖的机理,笔者以茯苓水溶性糖的提取率为考察指标,先后通过酶法辅助提取的单因子试验、正交试验及验证试验研究了B -葡聚糖酶对茯苓水溶性糖的辅助提取效果,优化了实验参数。结果表明,在最优酶促降解参数条件下,茯苓水溶性糖的得率仅为13131%。显然,辐照作用使茯苓水溶性多糖含量增加,且其降解效应显著优于B -葡聚糖酶对茯苓多糖的降解效应。

表1 不同辐照剂量处理的茯苓水溶性糖含量

T ab l e 1 Content o f wa ter -so l ub le g lucose in Po ria co cos(Sch w.)W o lf under different C -irrad i ated doses w /%

Irrad i ated dose(kGy)0(CK)

60080010001200Con tent of totalw at er -sol ub le g l ucose 0152

41121431915018652130Purity ofw ater -s ol ub le pachy m aran 38143

48126491587010467102C on t en t of w ater -sol ub l e pachy m aran

0121241492612745115431421014

第10期龚志华等:辐照降解茯苓多糖效应研究文献[15-16]表明壳聚糖经C -射线10~450kGy 剂量辐照后,黏度减小,产物相对分子质量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大而降低。由此推测,本文中茯苓多糖经辐照后,水溶性多糖含量增加,产物的物理、化学性质有所改变,这主要是因为不同辐照使茯苓多糖发生不同程度的降解,剂量越大,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小,越易溶于水,从而导致经不同辐照剂量处理后,引起水溶性茯苓多糖含量不同的结果。213 不同剂量辐照处理的茯苓多糖紫外吸收光谱分析

实验发现,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茯苓固体颜色不断加深,其水溶液颜色变化趋势更加明显。有研究表明,壳聚糖降解生成有色产物的原因是降解过程中生成了碳氧双键

[17]

。图3 不同辐照剂量处理的茯苓多糖的紫外-可见光谱图F i g 13 UV spec tra o f pachym aran under different C -irrad i ated doses 1.CK ,2.600kCy , 3.800kCy ,

4.1000kCy ,

5.1200kC y 从图3可知,0、600、800kGy 处理的茯苓多糖水溶

液在近紫外区低波长的吸收强度最大,这可能是含杂原

子的双键或三键化合物n y P ﹡跃迁的吸收带[18]。与对照

组相比,经600、800、1000、1200kGy 处理的茯苓多糖

水溶液在263、268nm 处均出现吸收峰,因该峰均为羰基

吸收峰,说明经600、800、1000、1200kGy 处理后,茯

苓多糖分子结构中出现羰基基团,其分子结构发生断裂。

同时,1000kGy 与1200kGy 处理的羰基吸收峰比600、

800kGy 处理的羰基吸收峰明显,说明经600、800kGy 处

理的茯苓多糖降解生成的羰基量较少,而1000、1200

kGy 处理的茯苓多糖降解生成的羰基量较多,这与不同剂

量辐照处理的茯苓水溶性糖含量结果相吻合。214

不同剂量辐照处理的茯苓多糖红外光谱分析

图4 不同辐照剂量处理的茯苓多糖红外光谱图F i g 14 Infrared spectra o f pachym aran under d ifferent C -irradiated doses 图4为茯苓多糖的红外光谱图,谱图显示该糖具有

一般多糖类物质在红外光谱图中的特征性结构:

3393c m -1为O )H 伸缩振动出现强而宽的吸收谱带;

2920c m -1为饱和C )H 伸缩振动出现的吸收峰,与

1425c m -1处出现的峰综合表明有)C H 2)和)C H 3基

团存在;1641c m -1为伯酰胺与氢键缔和态的吸收带;

1371c m -1是)C H (C H 3)2振动耦合使对称弯曲振动裂

分的一条谱带;1161c m -1是C )O )C 伸缩振动的特征

吸收峰;1076c m -1和1036c m -1是含氧化合物C )O 键

伸缩振动的吸收峰,结合第一峰区O )H 的伸缩振动,

可进一步判断茯苓多糖具有糖类物质的特征性结构。

889c m -1处的吸收峰可确定茯苓多糖的糖苷键类型为B -糖苷键。

由图4可见,辐照降解前后茯苓多糖在一般糖类物质的特征吸收峰处均有明显的红外吸收,不同之处在于辐照后1726c m -1处出现新吸收峰,1161c m -1处的C )O )C 吸收峰强度有所变化,且1726c m -1和1161c m -1处的吸收峰在不同辐照剂量下存在差异。经600kGy 剂量辐照后,茯苓多糖在1726c m -1处有明显的吸收峰,800、1000kGy 剂量处理的茯苓多糖在1726c m -1处的吸收峰依次增强,1200kGy 剂量下吸收峰增强趋势不明显。同时,经600、800、1000、1200kGy 剂量辐照后的茯苓多糖,其在1161c m -1处的C )O )C 吸收峰随着辐照剂量增加强度变弱。其中1726c m -1为C

O 在第三峰区的特征吸收峰,表明茯苓多糖经辐照处理后有含羰基化合物生成。根据辐照前后1726c m -1和1161c m -1处吸收峰的变化推测,羰基结构的生成是由于C )O )C 糖苷键断裂所致,说明一定剂量辐

照使茯苓多糖发生了降解,其相对分子质量减小,此结果与糖苷键的断裂引发壳聚糖的辐射降解一致[19]。因此,不同剂量辐照处理的茯苓多糖红外吸收光谱与紫外光谱分析结果均表明茯苓多糖经辐照处理后,糖苷键发生断裂,生成羰基类化合物,并使水溶性总糖与水溶性多糖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品的含量(见表1)。1015

1016

分析测试学报第29卷

3结论

茯苓是一种资源丰富且多糖含量极高的药食两用植物,但由于其多糖是一类分子结构结合紧密的大分子物质,很难进行降解反应和生物利用,大大局限了茯苓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结果表明,以不同剂量辐照茯苓原料后,茯苓多糖发生了物理表征与化学结构变化,水溶性糖含量显著增加,并呈剂量性地裂解为含羰基类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物质,为其生物酶促降解提供了一种极为有力的预处理方法。其辐照降解机理可能是在高能射线作用下,茯苓多糖中的B-(1y3)-D-葡聚糖共价键与非共价键部分被打断或打开,降解为含有羰基且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水溶性物质。王在贵等[9]分别对木聚糖酶、纤维素酶和B-葡聚糖酶降解茯苓多糖的能力作了研究,邱绿琴等[8]采用体积排阻色谱法测定茯苓多糖降解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刘钢等[20]对影响中药多糖作用的因素进行了探讨。但从已有文献来看,辐照降解产物的定性定量分析、同一原料下的辐照降解与B-葡聚糖酶降解的效果比较、不同辐照剂量下组织结构形态的演变模型和评价辐照裂解效果以及辐照降解产物的安全性评价等方面,尚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大辞典[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2]中国药科大学.中国辞典(第二卷)[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6:1272-1278.

[3]张敏,高晓红,孙晓萌,徐嘉瞳,李香艳,史衍杰,范新田.茯苓的药理作用及研究进展[J].北华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8,9(1):63-68.

[4]蒋先明,石清东.茯苓多糖与羧甲基茯苓多糖的结构表征[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14(3):

40-46.

[5]翟伟宇.茯苓多糖的药效学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5,26(8):935-937.

[6]CHEN Y Y,CHANG H M.An tipro lif e ra tive and d ifferen ti ati ng effects o f po l ysaccharide frac ti on fro m fuli ng(po riaco cos)

on hu m an leuke m ic U937and HL-60cells[J].Food Che m T ox ico,l2004,42(5):759-769.

[7]L I N Y L,ZHANG L N,CHEN L,JI N Y,ZENG F B,JI N J,W AN B,PERTER C K.M o l ecular m ass and antit u m or

acti v ities o f su lfated der i va tives o f A-g l ucan fro m poria cocos m yceli a[J].In t J B i o l M acrom o,l2004,34(5): 231-236.

[8]邱绿琴,梁奇,傅柏绿,吴宗彬.茯苓多糖的降解及其衍生物的黏度、分子量的测定[J].中国医药导报,

2008,34(5):25-26.

[9]王在贵,黄世霞,张永跃,杨世高,焦庆才.酶法降解茯苓多糖技术初步研究[J].中国饲料,2008,(8):

41-43.

[10]赵文彦,潘秀苗.辐射加工技术及其应用[M].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2003:304-307.

[11]H EBE IS H A,E I-NAGGAR A M,E I-S ISI F,A BDEL-HA F IZ S,E I-SALMW I K.I mprov i ng t he sizeability of

starch usi ng ga mm a radiation[J].Po l ym D eg rad S tab,1992,36(3):249-252.

[12]高德玉,李红,李锦书,倪靖滨,侯静.C-射线辐照对壳聚糖相对分子质量影响[J].化学与黏合,2009,31

(1):28-30.

[13]徐光域,颜军,郭晓强,刘嵬,李晓光,苟小军.硫酸-苯酚定糖法的改进与初步应用[J].食品科学,2005,

26(8):342-346.

[14]杨革生,魏孟媛,邵惠丽,胡学超.C射线辐照对竹纤维素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的影响[J].辐射研究与辐射工

艺学报,2007,25(3):141-145.

[15]张卫东,李正魁,朱佳廷,汪兴海.壳聚糖电离辐射降解的研究[J].核农学报,2005,19(1):55-57.

[16]雷景新,徐僖.辐照在高分子材料制备与改性研究中的新动向[J].现代塑料加工应用,1999,11(3):33-35.

[17]CEIN C Q,DU Y M,X IAO L,GAO X H,ZHOU J L,L I U H L.E ffect o fmo lecu l a r we i ght and structure on antit u m or

ac tiv ity of ox i d i zed chitosan[J].P o l ym D eg rad Stab,2002,7(2):231-236.

[18]孟令芝,龚淑玲,何永炳.有机波谱分析[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243-358.

[19]TOLA I M ATEA A,DESBR IERESB J,RHAZ I A M,A LAGU I A.P reparati on of chitosan from Br i ne Shri m p(A rte m ia ur-

m iana)cy st she lls and effec ts of d ifferent che m i ca l processi ng sequences on the physico che m ica l properties[J].Po l ym er, 2003,44(26):7939-7952.

[20]刘钢,叶晓芳,谷新利.影响中药多糖作用的因素[J].中兽医医药杂志,2007,26(1):25-27.

茯苓多糖的功效有哪些

茯苓多糖的功效有哪些 茯苓相信大家在生活中经常见到这种很常见的药材,一般我们平时在生活中常常吃的是用茯苓做的一些零食或是用茯苓做 的茯苓糕,但是茯苓其中还有的功效是多少大家又了解多少呢? 茯苓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本身有着真菌茯苓的茯苓,功效很丰富的,那么茯苓多糖的功效有哪些呢? 主要配方和有效成份 (1)主要原料及其有效成份:主要原料是茯苓、枸杞子、香菇、银耳、金针菇等。从这些原料中提取的有效成份有:茯苓多糖、香菇多糖、枸杞多糖、银耳多糖、金针菇多糖等,由它们组成复合免疫多糖,简称为茯苓糖。 (2) 活力因子:在复合多糖中加入了一种独特的“活力因子”,使复合多糖的作用更强。同时“活力因子”还能调节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使三者处于协调统一的状态。 提取工艺

采用现代化的中草药提纯的最新工艺——低温超声破壁技术。得到的多糖纯度高,质量均匀。 主要作用 调节免疫功能,调节阴阳平衡,维持机体的良好体质。主要适用于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如慢性疲劳综合症、感冒、肺炎、肝炎等感染性疾病,肿瘤的辅助调理等。也适用于免疫功能亢进的人群,如红斑狼疮、过敏性鼻炎等。 特点 (1) 产品成熟:经过30多年的市场考验,并加以改进。 (2) 配方合理,具备了各种多糖的免疫成份。 (3)加入了“活力因子”,使茯苓糖的功效呈现出1+1>2的协同作用。 (4)提取工艺先进。 (5)适用人群广泛:凡免疫功能或阴阳平衡失调者均可应用。

(6)无毒副作用:原料均为药食同源物质,应用后无毒副作用。 茯苓多糖是一种常见的药物,是用中药茯苓制作的主要,茯苓的功效是药性平和,利于通便,可以治疗寒冷驱热,对长时间消化不好,脾胃虚寒的患者有着很好的帮助,如果将茯苓搭配上枸杞子,决明子等同时使用,还可以通便利尿,治疗前列腺炎等疾病。

茯苓药理作用

茯苓的药理作用研究概况 摘要: 茯苓这味药是个运用及其广泛,不分四季,将它与各类药物配伍不管寒热温湿都能发挥它的作用,本文主要介绍茯苓的产地,影响其质量的因素,主要功效和成分的现代研究(如茯苓素的利尿作用、茯苓多糖的对免疫功能的作用、对胃肠道菌群的影响、抗肿瘤、抗衰老的作用等)。 关键词:茯苓,利尿,镇静,茯苓多糖,茯苓素,三萜类。 1. 茯苓的基本概况: §茯苓是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菌核,主产于安徽河南等地,以云南的产品质量最佳。主要含有茯苓多糖、纤维素、β—茯苓聚糖等多糖类、茯苓酸等三萜类、各种脂肪酸类等。茯苓性味甘淡,主要功效利水渗湿,健脾,宁心。主要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等。临床上利水渗湿常与猪苓、泽泻配伍;健脾和胃常与白术人参相配;宁心安神常与黄芪、当归、远志等配伍 。 2. 影响茯苓质量的因素: §2.1自然影响因素:经调查发现茯苓的野生资源濒临灭绝,现在主要是人工的栽培,故远远其功效要远远不足于古代时候的茯苓;茯苓对生长的生态环境相当密切,如海拔、温度、湿度、土壤等等,而现在却对环境不那么重视;在栽培中其菌种的选择上差异很大,各地没有一个标准[ 2 ]。 §2.2炮制:不同炮制方法炮制成的茯苓中的总糖及多糖的含量差异有显著性,其中总糖及多糖的含量从高到底的顺序依次为米汤制>明矾米汤制>土炒>朱砂制2>朱砂制1>生品。与生品相比较,茯苓经过炮制后,其总糖及多糖含量呈显著性增加的趋势[ 3 ]。 3. 药理作用: 3.1利尿作用: §3.1.1 其中茯苓素是起利尿的主要成分,可对Na+-k+-ATP酶和细胞中总ATP酶显著激活和茯苓素具有好醛固酮及其拮抗剂相似的功效。茯苓的利尿作用于实验动物的种属、清醒度或麻醉、急性或慢性实验以及生理状态的不同又密切关系。慢性实验明显利尿,急性不明显。对健康的人不具有利尿作用,但可增加水肿患者的尿液排出。 §3.1.2茯苓的 K+排出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Na+/ K+较对照组降低,可能原因为茯苓促进Na+排泄与其中含 Na+量无关( 因其 Na+含量极低) ,而增加排泄与其所含大量钾盐有关。与袢利尿药呋塞米相比,茯苓的利尿作用较持久,由电解质紊乱所引起的乏力、心律失常、肠蠕动紊乱、倦怠、嗜睡、烦躁甚至昏迷等不良反应较少[ 4 ]。 §3.1.3 给兔耳缘静脉注射茯苓水煎醇沉液,能够更加直观的反应茯苓利尿效果,试验结果可见,1.5g/kg剂量组20min、30min内排尿量增加明显,2.5g/kg剂量组药效更为明显,排尿量在给药10分钟内迅速达到高峰,40min后利尿作用趋于平稳,但尿量仍远高于对照组水平,表明茯苓对家兔具有明显的利尿作用,并且存在一定程度的正向量效关系[ 5 ]。

白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及宜忌

白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及宜忌 白茯苓的功效和作用 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吐;脾虚食少;泄泻;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遗精白浊。 《本草衍义》:白茯苓、茯神,行水之功多,益心脾不可闹也。《用药心法》:白茯苓,淡能利窍,甘以助阳,除湿之圣药也。味甘平补阳,益脾逐水,生津导气。《汤液本草》:白茯苓,伐肾邪,小便多能止之,小便涩能利之,与车前子相似,虽利小便而不走气。酒浸与光明朱砂同用,能秘真。《本草衍义补遗》:白茯苓,仲景利小便多用之,此治暴新病之要药也,若阴虚者,恐未为宜。《本经》: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别录》:止消渴,好睡,大腹,淋沥,膈中痰水,水肿淋结。开胸腑,调脏气,伐肾邪,长阴,益气力,保神守中。《药性论》:开胃,止呕逆,善安心神。主肺痿痰雍。治小儿惊痫,心腹胀满,妇人热淋。《日华子本草》:补五劳七伤,安胎,暖腰膝,开心益智,止健忘《伤寒明理论》:渗水缓脾。《医学启源》:除湿,利腰脐间血,和中益气为主。治溺黄或赤而不利。《主治秘诀》云,止泻,除虚热,开腠理,生津液。《药征》:主治悸及肉瞤筋惕,旁治头眩烦躁。 对消化系统的影响:白茯苓对家兔离体肠管有直接松弛作用。 抗肿瘤作用:白茯苓中的主要成分为白茯苓聚糖,含量很高。

白茯苓多糖体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各种白茯苓多糖体在体内均能增强t淋巴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 对血液系统的影响:能使环磷酰胺所致大白鼠白细胞减少加速回升。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白茯苓有镇静作用。 白茯苓可健脾,对那些久病瘦弱、食欲不振或兼有体倦乏力、腹泻的气虚脾弱病人有扶脾益气的作用,而且药性平和。 白茯苓的宜忌 ①《本草经集注》:"马蔺为之使。恶白敛。畏牡蒙、地榆、雄黄、秦艽、龟甲。" ②《药性论》:"忌米醋。" ③张元素:"如小便利或数,服之则损人目。如汗多入服之,损元气。" ④《本草经疏》:"病人肾虚,小水自利或不禁或虚寒精清滑,皆不得服。" ⑤《得配本草》:"气虚下陷、水涸口干俱禁用。 白茯苓的形态特征 攀援灌木;根状茎粗厚,坚硬,为不规则的块状,粗2-3厘米。茎长1-3米,少数可达5米,疏生刺。叶薄革质或坚纸质,干后通常红.褐色或近古铜色,圆形、卵形或其他形状,长3-10厘米,宽1.5-6 (-10)厘米,下面通常淡绿色,较少苍白色;叶柄长5-15毫米,约占全长的1/2-2/3具宽0.5-1毫米(一侧)的鞘,几乎都有卷须,少有例外,脱落点位于靠近卷须处。伞形花序生于叶尚幼嫩的小枝上,具十几朵或更多的花,常呈球形;总花梗长1-2厘

茯苓多糖的提取及其抑菌研究

茯苓多糖的提取及其抑菌研究 胡朝暾, 肖 毅, 周鹏飞, 付 明, 胡 兴 (怀化学院11生命科学系; 21民族药用植物研究与利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湖南怀化 418008) 摘 要:对茯苓多糖的提取方法和抑菌试验进行了初步的探索1设计了两种不同提取茯苓多糖的方法,分别为:稀碱浸提法和水提醇沉法1通过比较上述两种不同方法的多糖提取率,发现稀碱浸提法的提取率较高,是一种较好的茯苓多糖的提取方法1另外采用纸片扩散法(K-B 法)对两种方法所提茯苓多糖进行抑菌试验,实验结果表明:茯苓多糖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都有一定的抑制效果,特别对大肠杆菌和苏云金芽孢杆菌效果明显1 关键词:茯苓; 茯苓多糖; 多糖提取; 抑菌试验 中图分类号:Q949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743(2012)08-0015-04 收稿日期:2012-07-28 基金项目:湖南教育厅一般项目(09C756);怀化学院青年基金项目(HHUQ2009-12);民族药用植物研究与利用湖南省 重点实验室委托项目(HHUW2011-53)1 作者简介:胡朝暾(1977-),男,湖南安化人,怀化学院讲师,博士生,主要研究蜘蛛生理学、生态学和蜘蛛毒素1 茯苓(poria cocos (Schw 1)Wolf)为多孔菌科卧孔菌属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多依附松树根生长1茯苓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云南、贵州、湖北和湖南等地[1]1是我国传统的中药材和历史悠久的食品,也是湖南靖州重要的生物资源1在中国传统医学中,茯苓的药用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了15神农本草经6中,把茯苓列为上品,有/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0的作用1此外,茯苓也是我国一种历史悠久的食品1早在唐朝集市食摊上就有用茯苓、糯米、白术磨粉制成的茯苓糕,后来先后又出现了茯苓包子、茯苓粥1因此,茯苓也是国家卫生部、国家中药管理局颁布的/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品种名单0的一种1药理实验表明茯苓具有渗湿利尿、合胃健脾、宁心安神、抑菌、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及降低血糖的功效[2-5] 1其中主要功能体现者为 茯苓多糖1 茯苓多糖(pachy man)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一种真菌多糖,约占整个茯苓菌核干重的70%-90%[6]1茯苓多糖具有抗肿瘤、抗病毒、抗氧化、增强机体免疫力、保肝、催眠、抗炎等作用[7],可广泛应用于医疗保健、食品等领域1茯苓多糖可用于抗肿瘤药物的研发,从而为肿瘤、癌症的治疗提供新的方法,还可作为免疫增强剂,用于保健品的开发与研制1因此,茯苓多糖的提取及开发意义重大1故对茯苓多糖的提取进行探索,并对其抑菌效果进行初步的检测1 2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茯苓:购自湖南怀化市靖县茯苓大市场1带回实验室后切成小块后用粉碎机粉成粉末,放入30e 的烘箱中干燥后备用1 枯草芽胞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鼠伤寒沙门氏菌、苏云金芽孢杆菌、大肠杆菌、普通变形杆菌来自怀化学院生命科学系微生物学实验室1212 试剂与溶液的配置21211 基本培养基: 牛肉膏3克,蛋白胨10克,NaCl 5克,琼脂5克,水1000ml 、pH 710~712、121e 灭菌20min 121212 5%苯酚试剂的配制: 称取苯酚5g,加水100ml 使溶解,至棕色瓶中,得浓度为5%苯酚试液121213 标准葡萄糖溶液的配制: 精密称取105e 干燥恒重的葡萄糖50mg,加水溶解并定容至1000ml 容量瓶中121214 茯苓多糖溶液的配制: 精密称取茯苓多糖50mg,加水溶解并定容至500ml 容量瓶中,过滤,滤液备用121215 015麦氏比浊管的配制 01048mol P L 的Bacl 2015ml 和0118mol P L 的H 2SO 4 第31卷第8期 怀化学院学报 Vol 1311No 182012年8月 JOURN AL OF HUAIHUA U NIVERSITY Aug 1,2012

茯苓的药理作用化学成分及临床应用研究

茯苓的药理作用化学成分及临床应用研究 曲汉卿田鑫程南针 (甘肃中医学院) 摘要:茯苓是一味利水渗注药。传统 用于脾胃气应所致的疾饮、水肿等证。 近年来发现有治疗肝炎、心悸、精神 分裂症,乙脑后遗症、失语、要幼儿 秋季腹泻、斑秃、胃痛等新用途。 现以近几年国内外相关文献为材料, 对获菩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进行 了综述,以促进获菩的开发利用。 关键词:综述;茯苓;药理作用;临床应用; 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 (Schw·) Wolf的干燥菌核[1],收载于2005版中国药典,具有渗湿利水、健脾宁心之功效。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水肿尿少、痰饮眩晕、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等症。《神农本草经》将茯苓列为上品,常与其他中药配伍使用,代表方剂有四君子汤、五苓散、桂枝茯苓汤等。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2-3],茯苓主要化学成分为多糖和三萜类成分,具有抑制肿瘤、抗炎、调节免疫等作用。 1 .化学成分研究 1)茯苓糖 茯苓的主要化学成分为茯苓糖(Pachymose),含量约为84. 2%,含β-茯苓聚糖(β-pachymose)、葡萄糖、蔗糖及果糖,硬烷(Albuminoid)含0. 68%,纤维素含2. 84%.有研究表明:茯苓聚糖的结构是50个β(1~3)结合的葡萄糖单位中有1个β(1~6)结合的葡萄糖基支链和1~2个β(1~6)结合的葡萄基间隔[4].β-茯苓聚糖并无抗肿瘤成分,但切除β(1~6)支链后,既可得到茯苓多糖.茯苓多糖经羧甲基化得到溶于水的茯苓羧甲基茯苓多糖(CMC),其中β-茯苓聚糖(β-Pachyman)为主成分, 2)茯苓素

茯苓素为一组小分子的四环三萜类化合物,它以酸的形式存在于植物中,有报道从云南文山产茯苓(Poria cocos)菌核的外表皮中,用乙酸乙酯提取的部分可分离到6个萜类化合物,含茯苓酸(Pachymic acid)、松苓酸(Pmicoic acid)、块苓酸(Tumulosic acid)、齿孔酸(Eburicoic acid)、松苓新酸等.茯苓素具有免疫调节和抗癌活性,在体内还可拮抗醛固酮活性,另外,对人白血病细胞系HL-60有诱导分化作用. 3)其他成分 茯苓含麦角甾醇、硬烷(Albuminoid)0. 68%,纤维素2. 84%,还有三萜类、辛酸、月桂酸、十二酸、组氨酸、胆碱、蛋白质、脂肪、酶、腺嘌呤、树胶等成分.胆碱可以增强和改善大脑机能.即茯苓多糖、茯苓糖为其主要活性成分,约占干燥品的93%,具有抗肿瘤、提高免疫力的功能[5].茯苓多糖能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可以提高人体抗病能力,起到防病、延缓衰老的作用,还可以促进细胞分裂,抗诱变、抗肿瘤,对肝炎、鼻咽癌和胃癌患者有一定的疗效[6].随着分离和测定技术的提高,中外学者已从茯苓中分离了3种化学骨架类型的羊毛甾三萜34个化合物,用化学方法合成了一些衍生物,并对其构效关系进行了研究[7] 2 药理作用 1)抗肿瘤作用 茯苓中多种成分均具有抗肿瘤的作用。国产茯苓菌核提取的茯苓素(Poriatin,三萜类混合物)体外对小鼠白血病L1210细胞的DNA有明显的不可逆的抑制作用,抑制作用随着剂量的增大而增强;对艾氏腹水癌、肉瘤S180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小鼠Lewis肺癌的转移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8].茯苓多糖与茯苓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一方面是直接细胞毒作用,真菌多糖能非特异地刺激网状内皮细胞和血液系统功能.另一方面是通过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而抑制肿瘤生长.主要通过4个途径来激活机体抗肿瘤的作用: 1)依赖宿主的免疫系统激活机体对肿瘤免疫监视系统(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杀伤肿瘤细胞. 2)通过抑制肿瘤细胞DNA,RNA的合成而实现其对肿瘤细胞的直接杀伤作用. 3)升高肿瘤细胞膜上的唾液(SA)含量. 4)能增强肝脏SOD活性而清除氧自由基[9].茯苓的抗癌作用大致有如下6个方面: 1)抗肿瘤作用,首先影响人体细胞的DNA,RNA及蛋白质生物合成作用,从而抑制细胞的生长繁殖,导致癌细胞死亡. 2)直接影响复制.

茯苓多糖的提取

茯苓多糖的提取技术 作者:周琳班级:食品0931班 【摘要】茯苓多糖为我国传统中药茯苓的主要有效成分,具有抗肿瘤、抗病毒、增强机体免疫力、抗氧化、降血糖血脂、保肝、催眠等作用,可用于医疗、保健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为进一步优化茯苓多糖的提取工艺,促进其开发应用,文章参考大量国内外文献,对近几年茯苓多糖的提取及其应用作一综述。 【关键词】茯苓多糖,提取,超声波法 1.引言 自从20世纪60年代研究发现酵母细胞壁多糖(zymosan)具有免疫增强以及抗肿瘤作用以来,人们对多糖的研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尤其是其生物活性方面的研究。茯苓多糖到底是什么呢?它有什么作用呢?茯苓多糖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一种真菌多糖,来源于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菌核,约占整个茯苓菌核干重的70%~90%[1],其化学组成为(1→3)-β-D- 葡聚糖[2]。茯Poria cocos (Schw.) Wolf又称茯菟、茯灵、松薯等, 为多孔菌科(Polyporaceae) 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在我国资源丰富,全国各地均自从20世纪60年代研究发现酵母细胞壁多糖具有免疫增强以及抗肿瘤作用以有栽培,主产于云南、安徽、湖南等省。茯苓是一味使用历史悠久的中药,在《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上品,谓其“主胸胁逆气,利小便,久服安魂宁神,不饥延年。”《本草纲目》也记载:茯苓“治头风虚眩,暖腰膝,主五劳七伤。”历代医家均肯定茯苓既有滋补强身作用,又有渗湿利水、益脾和胃、宁心安神之功。茯苓药性缓和,补而不峻,利而不猛,既能扶正,又可祛邪,能治疗脾胃虚弱、遗精早泄、心悸失眠、健忘多梦、小便不利、呕吐腹泻等症。其主要有效成分茯苓多糖是一种非特异性免疫促进剂,其不仅能够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还有较强的抗癌作用。其性味甘、淡、平,归脾胃肺肾经,有利水渗湿、益脾宁心之功效。主治气虚劳伤、水肿、痰饮、呕吐、腹泻、热淋、遗精、惊悸、健忘等证。茯苓多糖是茯苓的有效部位之一,为灰白色粉末,味微咸,无臭,略有吸湿性。具有抗肿瘤、提高机体免疫力、保肝与催眠、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导读:生活小常识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茯苓味甘、淡、性平,能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主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吐;脾虚食少;泄泻;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遗精白浊。 1、利水消肿 茯苓有利水、消肿、固精、安神、健脾胃等多种功能。 2、提高人体免疫力 茯苓还可提高人体免疫功能,有防癌抗癌之功效。 3、降血压 茯苓可使平滑肌收缩振幅减少,张力下降。茯苓可影响体内代谢,对电解质的平衡有调解作用,并能降低血糖,抑制毛细血管的通透性。

茯苓的营养价值 茯苓含有茯苓聚糖、茯苓酸、脂肪酸、卵磷脂、腺嘌呤、蛋白酶和三萜类等物质,还含有钾、钙、镁、磷、铁、硫及二氧化硅等矿物质。 茯苓适合人群: 1、适宜小便不利、脾虚食少、大便泄泻、水肿涨满、癌症、肝病、糖尿病患者。 2、阴虚而无湿热、虚寒精滑、气虚下陷者慎服。 茯苓食疗作用: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脾、肺、肾经;气微性和,可升可降。 具有利水渗湿,健脾补中,宁心安神的功效。 主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嗽,食少脘闷,呕吐,泄泻,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遗精白浊。 茯苓食物相克:茯苓恶白敛,畏牡蒙、地榆、雄黄、秦艽、龟甲,

忌米醋。 用法禁忌 阴虚而无湿热、虚寒滑精、气虚下陷者慎服。 1、《本草经集注》:“马蔺为之使。恶白敛。畏牡蒙、地榆、雄黄、秦艽、龟甲。” 2、《药性论》:“忌米醋。” 3、《医学启源》:“如小便利,或数服之,则损人目;如汗多人服之,损元气,夭人寿。” 4、《本草经疏》:“病人肾虚,小水自利或不禁或虚寒精清滑,皆不得服。” 5、《得配本草》:“气虚下陷、水涸口干俱禁用。”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茯苓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药用价值编辑 化学成份 茯苓-药用部分[2] 茯苓菌核含多种成份: 三萜类:茯苓酸(pachymic acid),16α-羟基齿孔酸(tumulosic acid)3β-羟基-7.9(11),24-羊毛甾三烯-21-酸 [3β-hydroxylanosta-7.9(11),24-TCMLIBien-21-oic acid],茯苓酸甲酯(pachymic acid methyl ester),16α-羟基齿孔酸甲酯(tumulosic acid methyl ester),7,9(11)-去氢茯苓酸甲酯[7,9(11)-dehydropachymic acid methyl ester],3β,16α-二羟基-7,9(11),24(31)-羊毛甾三烯-21-酸甲酯[3β,16α-dihydrox-ylanosta-7,9(11),24(31)-TCMLIBien-21-oic acid methyl ester],多孔菌酸C甲酯(polypenic acid C methyl ester),3-氢化松苓酸(TCMLIBametenloic acid),齿孔酸(eburicoic acid),去氢齿孔酸 (dehy-droeburicoic acid),茯苓新酸(poricoic acid)A、B、C、D、DM、AM,β香树醇乙酸(β-羟基-16α-乙酰氧基-7,9(11),24-羊毛甾三烯-21-酸[3β-hydroxy-16α-acetylosy-lanosta-7,9(11),24-TCMLIBien-21-oic acid]及7,9(11)去氢茯苓酸[7,9(11)-dehydropachymic acid]。 多糖:茯苓聚糖(pachy-man)、茯苓次聚(Pachymaran)及高度(1,3)、(1,6)、分支的β-D-葡聚糖H11(gluan H11)。其他尚含麦角甾醇(ergo-sterol),辛酸(caprylic aid),十一烷酸(undecanoic),月桂酸(lauric acid),十二碳酸酯(dodecenoic acid),棕榈酸(palmitic acid),十二碳烯酸酯(dodecenoate),辛酸酸(caprylate)以及无机元素。 医学作用 1.多聚糖类主要为茯苓聚糖(pachyman),含量最高可达75%,为一种具有β(1→6)吡喃葡萄糖聚糖支链的β(1→3)吡喃葡萄糖聚糖,切断支链成β(1→3)葡萄糖聚糖,称茯苓次聚糖(pachymaran),常称为茯苓多糖(PPS),具抗肿瘤活性。羧甲基茯苓糖具免疫促进及抗肿瘤作用。[2]

年处理300吨茯苓提取车间浓缩工段工艺设计

引言 茯苓提取车间提取工段工艺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制药车间设计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中药制药工艺流程设计,物料衡算,热量衡算和主要设备工艺计算及设备选型等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从技术上的可行性与经济性上的合理性两方面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茯苓有成效成分的提取采用水提醇沉法进行工艺设计。茯苓提取车间浓缩工段工艺设计主要为了蒸出水,是提取液浓度增大,主要研究浓缩工段的工艺路线、工艺流程、主要设备选型及其工艺计算并且绘制工艺管道及仪表流程图。提取液的浓缩是现代中药制药的关键工艺和技术之一。浓缩工艺技术的先进与否,直接影响着药品的质量。为此,开发了许多先进的提取液浓缩新工艺和新技术,如冷冻浓缩、蒸发浓缩、膜浓缩、树脂吸附分离浓缩,在茯苓提取车间浓缩工段即用了蒸发浓缩。蒸发作为浓缩的重要手段,既能保持中医药的特色,对中药的品种又有很强的适应性,在中药生产中应用最早也最广泛。

第1章茯苓提取工艺 1.1茯苓简介 【别名】茯灵、云苓、松苓。 【来源】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菌核。 【性味】甘、淡、平。 【功能主治】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1.1.1茯苓化学成份 1.多聚糖类主要为茯苓聚糖), 含量最高可达75%, 为一种具有β(1→6)吡喃葡萄糖聚糖支链的β(1→3)吡喃葡萄糖聚糖,切断支链成β(1→3)葡萄糖聚糖,称茯苓次聚糖,常称为茯苓多糖(PPS), 具抗肿瘤活性.羧甲基茯苓糖具免疫促进及抗肿瘤作用. 2.三萜羧酸茯苓酸、土莫酸、齿孔酸、松苓酸、松苓新酸等.又报道尚含7, 9(11)-去氢茯苓酸、7, 9(11)-去氢土莫酸、多孔菌酸C及3, 4-裂环-羊毛甾烷型三萜类化合物等.多孔菌酸外用于肝脏具细胞毒作用.此外,含组氨酸、腺嘌呤、胆碱、β-茯苓聚糖酶、蛋白酶、辛酸、月桂酸、棕榈酸、脂肪、卵磷脂、麦角甾醇、磷脂酰胆碱和磷脂酰乙醇胺等. 1.1.2茯苓的作用 1.药理作用 (1) 抑菌作用:体外抗菌试验表明茯苓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结核杆菌、变形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 (2) 利尿作用:25%茯苓醇浸剂给正常兔腹腔注射0.5g/Kg,出现利尿作用。用切除肾上腺的大鼠实验证明,利尿作用与影响肾小管Na+的吸收有关。 (3) 免疫作用:茯苓聚糖对正常及荷瘤小鼠的免疫功能有增强作用,能增强小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 (4) 镇静作用:茯苓煎剂腹腔注射,能明显降低小鼠的自发活动,并能对抗咖啡因所致小鼠过度的兴奋,同时对戊巴比妥钠的麻醉作用有明显的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茯苓的功效和作用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增加巨噬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羟甲基茯苓多糖能明显增强小鼠脾抗体分泌细胞数以及特异的抗原结合细胞数。增加酸性非特异酯酶阳性淋巴细胞数。增强t淋巴细胞的细胞毒性。 对血液系统的影响 茯苓能够使得白细胞减少加速回升,能使离体健康人红细胞上升约25%,并能有效地延缓温育过程中血细胞的耗竭。实验表明,茯苓可使小鼠血浆皮质酮明显升高。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茯苓煎剂有镇静作用。 抗癌 茯苓对人体是有一定的抗癌作用。临床常用治疗食管癌、胃癌、肝癌、鼻咽癌、舌癌、乳腺癌、膀胱癌、肺癌、溃疡性黑色素瘤等癌瘤中属脾虚湿盛、痰饮内停、湿热壅结者。 补气健脾 中医认为,茯苓可用于脾虚泄泻。茯苓既能健脾,又能渗湿,对于脾虚运化失常所致泄泻、带下,应用茯苓有标本兼顾之效,常与党参、白术、山药等配伍。又可用为补肺脾,治气虚之辅佐药。

治痰 茯苓用于痰饮咳嗽,痰湿入络,肩背酸痛。茯苓对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停聚化生痰饮之症,具有治疗作用。可用半夏、陈皮同用,也可配桂枝、白术同用。治痰湿入络、肩酸背痛,可配半夏、枳壳同用。 利尿作用 茯苓用于小便不利,水肿等症。茯苓功能利水渗湿,而药性平和,利水而不伤正气,为利水渗湿要药。 凡小便不利、水湿停滞的症候,不论偏于寒湿,或偏于湿热,或属于脾虚湿聚,均可配合应用。如偏于寒湿者,可与桂枝、白术等配伍。 偏于湿热者,可与猪苓、泽泻等配伍;属于脾气虚者,可与党参、黄耆、白术等配伍;属虚寒者,还可配附子、白术等同用。 抗菌作用 茯苓的100%煎剂用平板打洞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 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茯苓对家兔离体肠管有直接松弛作用,对大鼠幽门结扎所形成的溃疡有预防效果,并能降胃酸。另对ccl4所致大鼠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使谷丙转氨酶活性明显降低,防止肝细胞坏死。 降低血糖 茯苓能降低血糖,对于高血糖人士来说,茯苓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对心脏的作用

茯苓的功效与适用人群

茯苓的功效与适用人群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茯苓的功效与适用人群》的内容,具体内容:茯苓饼很多朋友都比较熟悉,是北京的特产,深受老百姓喜爱。茯苓有什么作用?接下来我带大家了解一下吧。茯苓的功效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肺、脾、肾经。利水渗湿,健脾和... 茯苓饼很多朋友都比较熟悉,是北京的特产,深受老百姓喜爱。茯苓有什么作用?接下来我带大家了解一下吧。 茯苓的功效 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肺、脾、肾经。利水渗湿,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的功效。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咳逆,呕逆,恶阻,泄泻,遗精,淋浊,健忘等症。 1、用于小便不利,水肿等症 茯苓功能利水渗湿,而药性平和,利水而不伤正气,为利水渗湿要药。凡小便不利、水湿停滞的症候,不论偏于寒湿,或偏于湿热,或属于脾虚湿聚,均可配合应用。如偏于寒湿者,可与桂枝、白术等配伍;偏于湿热者,可与猪苓、泽泻等配伍;属于脾气虚者,可与党参、黄耆、白术等配伍;属虚寒者,还可配附子、白术等同用。 2、用于脾虚泄泻,带下 茯苓既能健脾,又能渗湿,又可用为补肺脾,治气虚之辅佐药。 3、用于痰饮咳嗽,痰湿入络,肩背酸痛

茯苓既能利水渗湿,又具健脾作用,对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停聚化生痰饮之症,具有治疗作用。可用半夏、陈皮同用,也可配桂枝、白术同用。治痰湿入络、肩酸背痛,可配半夏、枳壳同用。 4、用于心悸,失眠等症 茯苓能养心安神,故可用于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等症,常与人参、远志、酸枣仁等配伍。 5、抗癌、抗肿瘤作用 临床常用治疗食管癌、胃癌、肝癌、鼻咽癌、舌癌、乳腺癌、膀胱癌、肺癌、溃疡性黑色素瘤等癌瘤中属脾虚湿盛、痰饮内停、湿热壅结者。 6、提高体液免疫功能 茯苓多糖、羟乙基茯苓多糖-3、羟乙基茯苓多糖-4、腹腔注射可以明显增强小鼠腹膜渗出细胞(PEC)的细胞毒性作用,从而增加巨噬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羟甲基茯苓多糖能明显增强小鼠脾抗体分泌细胞数(PFC)以及 特异的抗原结合细胞数(SRFC);可以增加酸性非特异酯酶(ANAE)阳性淋巴细胞数;可以增强T淋巴细胞的细胞毒性:茯苓多糖体能增强T淋巴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即增强细胞免疫反应,并因此而激活机体对肿瘤的免疫监督系统,这与其抗肿瘤活性密切相关 茯苓适合的人群 中医认为茯苓性味甘淡,平。入心、脾、肺经。《本草经疏》:入手足少阴,手太阳,足太阴、阳明经。具有渗湿利水,益脾和胃,宁心安神的功效。主治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哕,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

茯苓多糖功效有哪些

茯苓多糖功效有哪些 茯苓多糖是一种很常见的药物,这种药物主要针对于很多癌症疾病有所帮助,因为茯苓本身是菌类生长植物,这种植物主要针对于很多脾胃虚寒,长时间患有失眠,身体乏力,功能下降方面有所帮助,并且茯苓还可以当做一位很好的食疗食物,那么茯苓多糖功效有哪些呢? 结构与性质 (1)结构组成:茯苓多糖分为水溶性多糖和碱溶性多糖,其结构是50个β-(1→3)结合的葡萄糖单位,每个β-(1→5)结合的葡萄糖基支链与l至2个β-(1→6)结合的葡萄糖基间隔。 (2)溶解性:茯苓多糖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丙酮和乙醚等有机溶剂。 生理功能 (1)免疫调节能力。能激活淋巴T细胞和B细胞,抗胸腺萎缩,抗脾脏增大,增强巨噬细胞吞噬能力等作用。 (2)辅助抑制肿瘤。对小鼠肉瘤S180有良好的抑制作用,有效率19.6%~35%(单用),如与其他抑制药物(如环氟胺)共用,有效率达38.9%~69%。对白血病(L1210)能延长存活时间,单用延长70%,与环氟胺合用延长寿命168.1%。 (3)延缓衰老作用。有抑制自由基过氧化反应,降低脂质过氧化作用,减少脂褐质形成。对小鼠血清、心肌的脂褐质均有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的作用。故有延缓机体衰老的功能。

(4)其他。茯苓的煎液有镇静、利尿、强壮等作用,曾对贲门浮肿病人每天给予30~100g,有强的利尿作用。对兔子低血糖有改善作用。对四氯化碳引起的肝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防止肝细胞坏死。 (5)中医认为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痰多眩悸,脾虚少食,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茯苓多糖的主要功效是具有调节失眠治疗肠胃不适,通便利尿的作用,尤其是正值冬天的季节天气比较寒冷,在这个时候我们需要一些食物来调节身体,并且服用一些药物在服用药物的时候,我们可以选择茯苓多糖,这样的一种药物对身体无害。

茯苓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药用价值 化学成份 茯苓-药用部分[2] 茯苓含多种成份: 类:(pachymic acid),16α-羟基齿孔酸(tumulosic acid)3β-羟基(11),24-羊毛甾三烯-21-酸[3β(11),24-TCMLIBien-21-oic acid],茯苓酸甲酯(pachymic acid methyl ester),16α-羟基齿孔酸甲酯(tumulosic acid methyl ester),7,9(11)-去氢茯苓酸甲酯[7,9(11)-dehydropachymic acid methyl ester],3β,16α-二羟基-7,9(11),24(31)-羊毛甾三烯-21-酸甲酯[3β,16α-dihydrox-ylanosta-7,9(11),24(31)-TCMLIBien-21-oic acid methyl ester],多孔菌酸C甲酯(polypenic acid C methyl ester),3-氢化松苓酸(TCMLIBametenloic acid),齿孔酸(eburicoic acid),去氢齿孔酸(dehy-droeburicoic acid),茯苓新酸(poricoic acid)A、B、C、D、DM、AM,β香树醇(β-羟基-16α-乙酰氧基-7,9(11),24-羊毛甾三烯-21-酸[3β-hydroxy-16α-acetylosy-lanosta-7,9(11),24-TCMLIBien-21-oic acid]及7,9(11)去氢茯苓酸[7,9(11)-dehydropachymic acid]。 :茯苓聚糖(pachy-man)、茯苓次聚(Pachymaran)及高度(1,3)、(1,6)、分支的β-D-葡聚糖H11(gluan H11)。其他尚含麦角甾醇(ergo-sterol),辛酸(caprylic aid),十一烷酸(undecanoic),月桂酸(lauric acid),十二碳酸酯(dodecenoic acid),棕榈酸(palmitic acid),十二碳烯酸酯(dodecenoate),辛酸酸(caprylate)以及无机元素。 医学作用 1.多聚糖类主要为茯苓聚糖(pachyman),含量最高可达75%,为一种具有β(1→6)聚糖支链的β(1→3)吡喃葡萄糖聚糖,切断支链成β(1→3)葡萄糖聚糖,称茯苓次聚糖(pachymaran),常称为茯苓多糖(PPS),具抗肿瘤活性。羧甲基茯苓糖具免疫促进及抗肿瘤作用。[2] 2.羧酸茯苓酸(pachymic acid)、土莫酸(tumulosic acid)、齿孔酸(eburicoic acid)、松苓酸(pinicolic acid)、松苓新酸(3β-hydroxylanosta-7,9(11),24-trien-21-oic acid)等。又报道尚含7,9(11)-去氢茯苓酸、7,9(11)-去氢土莫酸、多孔菌酸C (polyporenic acid C)及3,4-裂环-羊毛甾烷型(3,4-secolanostane)三萜类化合物等。多孔菌酸外用于肝脏具细胞毒作用。此外,含、、、β-茯苓聚糖酶、、、、、、、、和等。 临床使用 1.用于小便不利,等症茯苓功能利水渗湿,而药性平和,利水而不伤正气,为利水渗湿要药。凡小便不利、水湿停滞的症候,不论偏于寒湿,或偏于湿热,或属于脾虚湿聚,

土茯苓地功效与作用

土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性味与功效】 味甘、淡,性平。功效:清热解毒,除湿通络。 【传统应用】 主治湿热疮毒,痈肿梅毒,瘰疬疮肿,筋骨挛痛。《本草纲目》载其能祛风湿,利关节,治拘挛骨痛。 本药用于以下传统方剂:①搜风解毒汤(《本草纲目》):土茯苓、金银花、薏米仁、白鲜皮、防风、木瓜、木通、皂荚子,治疗梅毒,筋骨挛痛;②土茯苓汤(经验方):土茯苓、金雀根、黄芩、黄连、甘草,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白塞病、银屑病、天疱疮、湿疹等免疫性黏膜皮肤疾病。 【主要成分】 含落新妇苷、异黄杞苷、胡萝卜苷、琥珀酸、β-谷甾醇,还含黄酮、皂苷、树脂、多糖、淀粉、挥发油等成分。 【药理作用】 (一)免疫和抗炎 对细胞免疫有抑制作用。有抗炎、抗菌、抗真菌作用。 (二)解毒 对急性和亚急性棉酚中毒有保护作用,但不影响棉酚抑制精子生成的作用。 【临床应用】 1.病毒感染性口腔溃疡。 2.过敏性皮疹、皮肤溃疡或有继发感染。 3.白塞病口腔、阴部溃疡,关节痛。 4.病毒、螺旋体等引起的性病感染、溃疡。 【剂量与用法】 药典剂量:15~60g。 临床常用剂量:15~60g。 大剂量:30~60g。 使用方法:水煎服,外敷。 【临床体会】 (一)关于治疗免疫病溃疡和关节炎 土茯苓是一味作用较强的免疫抑制药。免疫病临床用于治疗红斑狼疮、白塞病、银屑病之口腔溃疡和阴部、眼部、皮肤之炎症、皮疹、疱疹、溃疡,常与黄连、白鲜皮、苦参同用。土茯苓为治疗免疫病口腔和阴部溃疡之最佳中药。 本品也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牛皮癣关节炎、白塞病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等,与金雀根、山稔根、徐长卿、红藤等同用。 本品对免疫病之过敏性皮炎、天疱疮、湿疹等也有效。 (二)关于治疗感染性炎症 本品对病毒和细菌感染引起的口腔、咽喉的炎症、溃疡有较好的效果,与大青叶、黄连等同用。 (三)关于治疗性病 古人用土茯苓治疗梅毒。现常用于梅毒、淋病、湿疣、衣原体和病毒等引起的性病,与苦参、蛇床子等同用,也可中西医结合治疗。 【副作用】 (一)传统文献 《本草纲目》:无毒。 (二)毒理试验 毒性反应:用含有土茯苓的银屑灵流浸膏240g/kg一次灌胃小鼠,无副作用。幼犬4.03g/kg连续给药60天,心、肝、肾、脑、血液均未见毒性反应。 说明毒性很小。 (三)临床观察

活性多糖的作用

活性多糖的作用 安发全称安发国际控股集团(Alpha Group Holdings Ltd.),1998年创立于素有“地球上最后一块净土”美誉的新西兰,是全球一流的以专业研究、开发和推广药用真菌、天然植物、营养果蔬和海洋生物等天然产物为主导的健康产业集团。 安发国际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华裔科学家高益槐教授对活性多糖就有着深入的研究,并且在美国权威杂志《Science》杂志上,发表了数篇关于活性多糖方面的论著。 活性多糖和传统意义上的多糖有所不同,日常所见的多糖,是由多个糖原单位组合而成,只有营养作用的多糖,就比如日常吃的馒头、面包、米饭中的多糖,这类多糖叫做淀粉多糖,属于营养多糖,只有营养作用而没有药效作用,化学结构是直线型的,称为“α型多糖”。 具有药理活性的“活性多糖”,称为“β型多糖”,它们的化学结构是三维螺旋状的立体结构,具有丰富的药理活性,而且不能被淀粉酶所分解,因此能在人体内发挥药效作用,主要存在于食用菌、药用菌里面,比如香菇多糖、灵芝多糖、茯苓多糖、虫草多糖等。 那“活性多糖”对人体健康有着哪些重要的作用: 1、免疫调节:活性多糖不仅能使过低的免疫能力提高,而且能压低亢进的免疫系统,还能平衡紊乱的免疫系统功能。 2、修复细胞膜:因为活性多糖的结构和人体细胞膜上多糖的结构非常相似,有很好的修复作用。 3、抗肿瘤:自身免疫功能的低下或失调是肿瘤发生并扩展的重要原因。活性多糖本身不具备抗癌能力,但它是最佳的免疫功能调节剂和激活剂,它可显著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增强患者自身的抗癌能力,成为抗肿瘤、防癌以及癌症生物治疗之优选。特别是真菌多糖,对人体几乎没有任何毒副作用,而这种无毒性的免疫活化剂的优点,恰恰是许多肿瘤化疗药物和其它免疫促进剂都不具有的。因此,对于活性多糖这种无毒性的免疫活化剂,世界权威杂志《科学》、《科学美国人》、《科技速评》提出:“活性多糖是人类健康和战胜肿瘤的最终出路。” 4、抗衰老:活性多糖能促进调节免疫功能;能调节代谢平衡,促进血清、肝脏和骨髓的核酸及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能显著提高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清除自由基,防止脂质过氧化,通过这几方面起延缓衰老作用。 5、对肝的保护作用:科学家们做了这样的实验,给小老鼠注射一种物质叫做四氯化碳,造成它的肝损伤,然后用灵芝多糖、香菇多糖、姬松茸多糖的混合体去治疗,30天后,肝损伤消失,小老鼠恢复正常。这说明,某些多糖对肝脏的损伤有保护作用。它们能修复受损的肝细胞膜;促进干扰素形成,发挥抗病毒功效;对肝硬化有防护作用。 6、对心血管的保护作用: 活性多糖具有平衡血脂、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板块的形成;可使收缩的血管扩张、促进微循环,以辅助降血压;还改善心肌微循环,增强心肌氧和能量的供给,因此对心血管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7、对胃肠道的保护作用: 活性多糖能够修复强化和重建胃肠道消化系统,重建肠道防御与攻击系统的

茯苓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茯苓化学成分及药理作 用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药用价值 化学成份 茯苓-药用部分[2] 茯苓含多种成份: 类:(pachymic acid),16α-羟基齿孔酸(tumulosic acid)3β-羟基(11),24-羊毛甾三烯-21-酸[3β(11),24-TCMLIBien-21-oic acid],茯苓酸甲酯(pachymic acid methyl ester),16α-羟基齿孔酸甲酯(tumulosic acid methyl ester),7,9(11)-去氢茯苓酸甲酯[7,9(11)-dehydropachymic acid methyl ester],3β,16α-二羟基-7,9(11),24(31)-羊毛甾三烯-21-酸甲酯[3β,16α-dihydrox-ylanosta-7,9(11),24(31)-TCMLIBien-21-oic acid methyl ester],多孔菌酸C 甲酯(polypenic acid C methyl ester),3-氢化松苓酸(TCMLIBametenloic acid),齿孔酸(eburicoic acid),去氢齿孔酸(dehy-droeburicoic acid),茯苓新酸(poricoic acid)A、B、C、D、DM、AM,β香树醇(β-羟基-16α-乙酰氧基-7,9(11),24-羊毛甾三烯-21-酸[3β-hydroxy-16α-acetylosy-lanosta-7,9(11),24-TCMLIBien-21-oic acid]及7,9(11)去氢茯苓酸[7,9(11)-dehydropachymic acid]。 :茯苓聚糖(pachy-man)、茯苓次聚(Pachymaran)及高度(1,3)、(1,6)、分支的β-D-葡聚糖H11(gluan H11)。其他尚含麦角甾醇(ergo-sterol),辛酸(caprylic aid),十一烷酸(undecanoic),月桂酸(lauric acid),十二碳酸酯(dodecenoic acid),棕榈酸(palmitic acid),十二碳烯酸酯(dodecenoate),辛酸酸(caprylate)以及无机元素。 医学作用 1.多聚糖类主要为茯苓聚糖(pachyman),含量最高可达75%,为一种具有β (1→6)聚糖支链的β(1→3)吡喃葡萄糖聚糖,切断支链成β(1→3)葡萄糖聚糖,称茯苓次聚糖(pachymaran),常称为茯苓多糖(PPS),具抗肿瘤活性。羧甲基茯苓糖具免疫促进及抗肿瘤作用。[2] 2.羧酸茯苓酸(pachymic acid)、土莫酸(tumulosic acid)、齿孔酸(eburicoic acid)、松苓酸(pinicolic acid)、松苓新酸(3β-hydroxylanosta-7,9(11),24-trien-21-oic acid)等。又报道尚含7,9(11)-去氢茯苓酸、7,9(11)-去氢土莫酸、多孔菌酸C(polyporenic acid C)及3,4-裂环-羊毛甾烷型(3,4-secolanostane)三萜类化合物等。多孔菌酸外用于肝脏具细胞毒作用。此外,含、、、β-茯苓聚糖酶、、、、、、、、和等。 临床使用

茯苓的功效和作用

茯苓的功效和作用 茯苓的基本介绍 茯苓,俗称云苓、松苓、茯灵,为寄生在松树根上的菌类植物,形状像甘薯,外皮黑褐色,里面白色或粉红色。其原生物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多寄生于马尾松或赤松的根部。产于云南、安徽、湖北、河南、四川等地。古人称茯苓为“四时神药”,因为它功效非常广泛,不分四季,将它与各种药物配伍,不管寒、温、风、湿诸疾,都能发挥其独特功效。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茯苓味甘、淡、性平,能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主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吐;脾虚食少;泄泻;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遗精白浊。 1.利水消肿 茯苓有利水、消肿、固精、安神、健脾胃等多种功能。 2.提高人体免疫力 茯苓还可提高人体免疫功能,有防癌抗癌之功效。 3.降血压 茯苓可使平滑肌收缩振幅减少,张力下降。茯苓可影响体内代谢,对电解质的平衡有调解作用,并能降低血糖,抑制毛细血管的通透性。 茯苓的药理作用

1.1抗肿瘤:茯苓中的多种成分都具有调节免疫功能与抗肿瘤作用。研究发现茯苓多糖中的pcm-ii对于人体乳腺癌细胞具有一定抑制作用[1]。茯苓多糖及茯苓具有明显抗肿瘤作用,一方面直接对细胞产生作用,多糖可以非特异地对网状内皮细胞及血液系统功能产生刺激;另一方面则可以通过使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来抑制肿瘤的生长。 1.2利水消肿:中药利尿作用同体液利尿激素样调节机制和肾的生理作用具有密切关系。茯苓素为主要的利尿消肿成分,它可以激活人体细胞膜上的na-k-atp酶,atp同利尿有密切关系。 作为主要的茯苓活性成分,茯苓素在体外可以竞争醛固酮体,在体内可以产生逆转固酮效应,不会影响醛固酮合成,这些都表明茯苓素为新型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有利于尿液的排出以及肾功能恢复[2]。有报道显示茯苓具有明显利尿作用。 1.3免疫功能:茯苓多糖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它有抗脾脏增大、抗胸腺萎缩、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茯苓多糖既可以增强人体细胞的免疫功能,还可以增强体液免疫力。茯苓多糖能够有针对性地对免疫器官进行保护,增加细胞的免疫功能,从而对机体状况进行改善,使机体抗感染的能力增强。一定程度上,茯苓多糖可以加快人体造血机能恢复,而且可以改善老年人的免疫功能,保护骨髓,减轻及预防化疗所产生的毒副作用,最终达到健脾补中、扶正固本的作用。 1.4增白作用:酪氨酸酶是黑色素生成过程的一种关键酶,控制酪氨酸酶活力就可以对黑色素生成量进行控制。研究发现,白茯苓对于酪氨酸酶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且属于竞争性的抑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