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0第九章-豆科牧草(其他豆科牧草2)2
四、牧草收获及干草加工调制

3.饲料作物的收获期
禾本科一年生饲料作物,多为一次性收 获。如果有两次或多次刈割,一般根据草层 高度来确定,即50cm左右时就可刈割。
专用青贮玉米即带穗全株青贮玉米,最 适宜收割期应该是在乳熟末期~蜡熟中期。 粮饲兼用玉米,多选用在籽粒成熟时其茎秆 和叶片大部分仍然呈绿色的玉米品种,在蜡 熟末期采摘果穗后,及时抢收茎秆进行青贮 或青饲。
第二,调制优良干草必须在适宜期刈 割,这样才能获得最高的可消化营养物质 收获量,做到牧草的量、质兼顾。
第三,优良干草应当叶量丰富,并具 有较多的花絮与嫩枝。
第四,优良干草应具有深绿的颜色和 芳香的气味,干草颜色的深浅可作为判断 干草品质优劣的依据。
二、干草的调制
(一)干草的种类 1.按牧草种类分 (1)豆科干草。如苜蓿、三叶草、草木樨、大
风向也能影响割草的收获量,逆风割 草,割草后留茬高度较低,牧草损失较小, 顺风割草时牧草的损失较大。在气候恶劣, 风沙较大或地势不平、伴有石块和鼠丘的 地区,牧草的刈割高度应适当提高到达8~ 10cm,可有效保持水土,防止沙化。
第二节 干草的调制与加工
一、优质干草应具备的条件 干草是指青草或栽培青饲料在末结实
二、牧草的收割方法及调治
(一)人工收割
常见的人工割草工具是钐刀,是一种 刀片宽达10~15cm,柄长2.0~2.5m的大 镰刀,它是靠人的腰部力量和臂力轮动钐 刀,达到割草的目的,并可直接集成草垄。 适用于小面积割草场或者地势不平的草场 使用。一个熟练的劳动力每人每天可割草 0.5~0.7公顷。
钐刀
a)上传动 b)下传动 1.液压提升装置 2. 滚筒 3、5. 刀盘 4.滑盘 6 .挡屏架 7.分草
装置
1.地隙调节丝杆 2.机罩 3. 传动箱 4.万向轴 5 .牵引架 6.甩刀
课后习题库_牧草栽培学

《牧草栽培学》课后习题集第一章 绪 论一、名词解释1、牧草:2、饲料作物:二、填空题1、牧草栽培属于 范畴,为第一性生产,是种植业的一个重要组 成部分,不仅直接服务于 ,而且广泛应用于农业和环境保护方面,是 一门紧密联系 的综合性学科。
2、牧草栽培学的任务是运用现代生物科学及农业科学技术成就,揭示牧草 饲料作物在各种丰产技术条件的综合作用下 的规律,从而为畜牧业 生产提供高产、优质的牧草饲料,同时使牧草以及饲料作物在 和 中发挥最大的作用。
三、论述题1.简述国内外饲草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2.如何理解饲草生产在农牧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章 牧草的分布和区划一、名词解释并举例1、放牧型牧草:2、刈割型牧草:3、上繁草:4、下繁草:5、莲座状草:6.根茎型禾草:7.疏丛型禾草:8.根茎-疏丛型禾草:9.密丛型禾草:10.轴根型豆草:11.根蘖型豆草:12.匍匐型牧草:二、填空题1、人类最早栽培牧草是用于 ,后又从这些牧草中分出用于农田肥地,故在近代牧草栽培中, 牧草较 牧草有了更大的 发展。
2、美国学者J.R.Harlan(1981)对目前欧洲、非洲和美洲地区利用的栽培 牧草进行了较为广泛的收集和整理,并就其起源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他认 为栽培牧草在欧洲、非洲和美洲地区有如下四个起源中心:(1) 中心 ;(2) 中心;(3) 中心; (4) 中心。
3、根据牧草区划的原则、依据和命名方法,将全国分为我国共分为个栽培区和 个亚区。
4、地球陆地表面按接收太阳能热量的不同分为热带、温带和寒带三个气候 带,其中寒带因处于北极圈和南极圈之内而几乎没有植物能够生长,所以牧草仅 在 和 有分布。
5、依据区域气候特点,可将牧草划分为: 、 、和过渡 型牧草。
三、简述题1、简述牧草的类型划分。
2.简述牧草区划的原则和依据。
3.举例说明牧草区划的命名方法。
第二章 牧草饲料作物的生长发育与环境一、名词解释:1.生长:2.发育:3.生育期:4.生育时期:5.春化现象:6.光周期现象:二、填空题1、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因素主要有: 、 、 、 和土壤。
0010第九章 豆科牧草(苜蓿-3)2

Magnesium
Magnesium
The loss of a healthy green color can be the first indication of a Mg deficiency. Color loss reflects the shortage of chlorophyll in the plant. As the deficiency becomes more severe, the area between the veins of the leaves becomes yellow while the veins stay green.
Alfalfa heaving is caused by freeze/thaw cycles of early spring, lifting the crown up
病虫害防治
(四)栽培技术
苜蓿常见病害有菌核病、霜霉病、 锈病、褐斑病、白粉病等,发现病害 后应及时拔除病株,或提前刈割,或 用石灰硫磺合剂、福美双、甲基托布 津、波尔多液、粉锈宁、多菌灵等药 物进行防治。
(四)栽培技术 此外,苜蓿对磷、钾的反应与土 壤的性质有关,如施用同量的磷,在 黏壤土上产量增幅高于沙壤土。
在返青及刈割后和越冬前要 注意追施磷、钾肥,以提高其产 量和品质,并利于越冬。
灌溉
(四)栽培技术 灌溉是提高苜蓿产草量的重要 措施,因此在有灌溉条件的地方, 应适时适量灌溉,以促进生长,增 加产量。但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苜 蓿品质有下降趋势。苜蓿又忌积水, 降雨后造成积水时应及时排除,以 防烂根死亡。
Copper
Symptoms of copper deficiency include wilting and downward curling of the youngest leaves, faded gray-green colored foliage and short, bushy plants. 10 kg/ha of copper sulphate every 5 years is used to correct copper deficiency on most soils, but 20 kg/ha may be required on organic soils.
牧草与饲料作物栽培学--问题回答

一、概念1、饲草:牧草和饲料作物统称饲草。
2、牧草:广义上,泛指可饲喂家畜的草类植物,包括草本、藤本、小灌木、半灌木和灌木等各类栽培或野生植物;狭义上仅指可供栽培的饲用草本植物,尤指豆科牧草和禾本科牧草。
3、饲料作物:指人们有意识培育栽培作为家畜饲料的作物,如玉米、高粱等。
4、根系:一株植物地下部分所有根的总体称为根系。
5、直根系:根系中有一条较粗壮的主根,在主根上着生各级侧根的根系称为直根系。
6、匍匐茎:茎匍匐于地面生长,并在于地面接触的节上生出不定根,如甘薯、白三叶等7、根状茎:茎蔓生于土壤中,节上有小而退化的鳞片叶,腋芽能向上长出新的植株并产生不定根,如无芒雀麦等的茎的根状茎。
8、复叶:一个叶柄上着生两个以上完全独立小叶的叶片称为复叶。
9、植物学上的种子:指高等植物(种子植物)由胚珠发育而成的繁殖器官。
10、农业上的种子:可用作播种材料的任何器官或其营养体的一部分,只要能作为繁殖后代用的统称为种子。
11、原种:指新品种刚推广时,由育种单位提供的原始种子(育成品种的原种)经过1次繁殖的种子,或已经在生产上推广应用的现有良种,经过去杂去劣保纯后,与该品种原有性状一致、典型性和丰产性等方面比较优良,符合原种性质要求的种子。
12、发芽率:种子在标准环境条件下(温度25℃左右,空气流通,水分充足)进行发芽试验,在规定时间内发芽种子数占供检验种子的百分率。
13、发芽势:指发芽试验的初期规定时间内正常发芽种子数占供试种子数的百分率。
14、种子的纯净度:指被检验的种子剔去杂质及其他种子后剩余的真实纯净种子的百分率。
15、种子的后熟:禾本科种子新收获的,给予适宜条件不萌发,经储一段时间才发芽,胚已成熟,甚至种熟,但没有达到生理上成熟,而需一段时间可储藏完成生理生化变化。
16、硬实种子:有许多豆科牧草的种子,在适宜的萌发条件下,由于种皮不透水性,不能吸水膨胀,而使种子长期处于干燥坚实的状态。
这样的种子称为硬实种子。
适合饲喂肉牛的几种豆科牧草

适合饲喂肉牛的几种豆科牧草1长萼鸡眼草鸡眼草属1年生草本植物。
茎直立,分枝开展,株高22-47厘米。
三出复叶,小叶倒卵形或椭圆形,叶脉清晰。
花1-2朵簇生于叶腋,蝶形花冠,暗紫色。
广泛分布于中国东北和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河南、山东、浙江、安徽、江苏、江西等省(区)。
喜温暖湿润气候,对酸性和碱性土壤都能适应。
耐旱、耐热、耐短期水渍、耐酸性贫瘠土壤,但以排水良好的肥沃土壤生长更好。
冬播或早春播,播种量15-30千克/公顷,可撒播或条播。
初花期刈割,年可刈割1-2次,鲜草产量20-30吨/公顷。
茎叶柔软,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草食家畜喜食,可青饲或调制干草。
虽为1年生,但落籽自生能力强,可在草地多年持续更新生长。
2鸡眼草鸡眼草属1年生草本植物。
茎平卧或斜升,高约20-30厘米。
三出复叶,小叶倒卵形或长圆形。
花1-3朵腋生,蝶形花冠,淡红紫色。
广泛分布于中国东北、华东、华中、华北、西北、西南、华南各地。
喜温暖、肥充足条件,多生长于年降水量400-1000毫米的地方。
亦耐酸性贫瘠土壤,耐牧和耐刈割。
种子落粒性强,具良好的天然更新能力。
适宜在水土流失、含磷量低的酸性土壤及矿山开采后的垦复地种植。
早春撒播,播种量30千克/公顷。
年可刈割2次,干草产量2-4吨/公顷。
耐牧性强,可与苇状羊茅等禾本科牧草混播,通过落籽自生,可维持豆科牧草的比例,改善草地的饲用价值。
花前期刈割或放牧,叶量达60%,营养价值很高,适口性好,也不会引起臌胀病,宜青饲、调制干草或放牧利用。
3多花木蓝木蓝属多年生灌木。
高80-200厘米,茎直立,枝条密生白色丁字毛。
奇数羽状复叶,有小叶7-11片,倒卵形或卵状长圆形。
总状花序腋生,蝶形花冠,淡红色。
广泛分布于中国河北、山西、河南、江苏、浙江、广东、广西、福建、江西、四川、陕西、甘肃等省(区)。
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耐热、耐干旱、耐酸性贫瘠土壤,不耐水渍。
春、夏、秋均可播种,播种量10-12千克/公顷。
0010第九章-豆科牧草(其他豆科牧草2)2

许庆方 博士 教授 动物科技学院
小冠花----生物学特性
小冠花对土壤要求不严,在贫瘠土 壤上也能生长,适宜中性或弱碱性、排 水良好的土壤,不耐强酸,土壤含盐量 不超过0.5%时,幼苗均能生长,以 pH6.8~7.5最适宜。
许庆方 博士 教授 动物科技学院
小冠花----栽培技术
荚果卵圆形或椭圆形, 无毛,含种子1~2粒。
种子椭圆形、肾形等, 黄色以至褐色,千粒重 2.0~2.5g。
全株与种子均具有香草气味。
许庆方 博士 教授 动物科技学院
白花草木樨----生物学特性
白花草木樨具有较强的抗旱、耐寒、耐瘠薄 、耐盐碱能力,抗逆性胜于紫花苜蓿。
许庆方 博士 教授 动物科技学院
许庆方 博士 教授 动物科技学院
1、植物学特征
主根较短,侧根发达。 根系集中于10~20cm表土层,根瘤。
许庆方 博士 教授 动物科技学院
基部分枝5~10个; 茎细长,光滑无毛,长30~60cm,匍匐生 长,侵占性强,单株占地面积可达1m2以上。
许庆方 博士 教授 动物科技学院
掌状三出复叶,叶互生,叶柄长15~25cm。 小叶倒卵形至倒心形,长1.2~3cm,宽0.4~ 1.5cm,叶面中央具“V”字形白斑。
小冠花种子硬实率高达70%~80%,播前一定要进 行种子处理,其方法主要为硫酸处理。
小冠花在春、夏、秋均可播种。播种量每公
顷4.5~7.5kg。
条播、穴播或撒播均可。
条播时行距100~150cm;穴播时,株行距各
为100cm。
种子覆土深度1~2cm。
许庆方 博士 教授 动物科技学院
许庆方 博士 教授 动物科技学院
白花草木樨 ----植物学特征
豆科牧草高产栽培

豆科牧草高产栽培技术牧草是农牧业结合的纽带,是山区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扩大养畜规模、提高经济效益的物质基础。
其中,豆科牧草能通过共生细菌进行固氮,减少氮肥施用,其根系入土较深,能吸收土壤深层的磷、钙,增加土壤有机质,对土壤结构的改良和土壤肥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主要品种有紫花苜蓿、红三叶、白三叶、百脉根、红豆草、紫云英等。
一、经济价值<一>富含蛋白质:豆科牧草及其籽实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在开花初期粗蛋白含量13%以上,多数在20%左右,高的可达25%,因而被称为蛋白质补充饲料;同时纤维含量少,富含钙,鲜草中含有较丰富的维生素。
<二>消化率高、质地优良、适口性好,家畜可达喜食或最喜食程度,属牧草之首<三>豆科植物属轴根型,耐旱性强,少有须根系。
<四>豆科牧草根部有根瘤,与根瘤菌联合固定空气中游离的氮,提高土壤肥力以改良土壤,有的是优秀的绿肥。
<五>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庭园绿化。
二、栽培技术<一> 选择优良品种适合我市栽培的豆科牧草品种繁多,其中紫花苜蓿、红三叶、白三叶栽培广泛。
以紫花苜蓿为例。
1、经过多年种植试验,选择半秋眠级或少数秋眠级高的紫花苜蓿品种较为适合我市栽培。
2、分枝密集、细茎、多叶型的苜蓿。
3、抗热性好,在夏季炎热的地区生长良好。
4、根颈低,对放牧和频繁刈割有非常好的适应性。
5、根据条件选择适应酸碱性和抗重金属能力强的品种。
6、对瘠薄的土壤,土质粘重或干旱及土层非常薄的土壤有很强的适应性。
7、对蚜虫和广谱性的病害有良好的抗性。
<二> 环境要求1、对水分的要求一般多年生豆科牧草的蒸腾系数较多年生禾草稍低,但比农作物高得多。
因此,应选择合适水分地区进行栽培,水分过多较为敏感。
2、对土壤空气的要求豆科牧草要求土壤通透性良好,有两个时期,土壤通气性特别敏感,第一个是春季,根颈萌芽产生分枝;第二个是夏末产生次年萌生的新芽。
其他豆科牧草分类及应用

其他豆科牧草分类 和应用
沙打旺----植物学特征
主根粗壮,入土 深 达 1 ~ 2 m, 侧 根发达,根幅 1.5~2.0m。
株高1~2m,全株 密被丁字毛,茎 圆而中空,直立 或倾斜。
其他豆科牧草分类 和应用
沙打旺----植物学特征
奇数羽状复叶。
总状花序,多腋 生,花冠蓝紫色 或紫红色。
其他豆科牧草分类 和应用
沙打旺 ----栽培
条播,行距30~40cm,种子田50~60cm。
播种量收草用时每公顷3.75~7.50kg, 收种者1.5~2.25kg,飞播时3.0kg。 播种深度为1~2cm
其他豆科牧草分类 和应用
沙打旺-----收获
青饲在株高50~60cm时刈割,青贮在现蕾期刈 割,调制干草则在现蕾至开花初期为宜。 刈割留茬5~10cm。 每公顷产鲜草15~75t。 当茎下部荚果呈深褐色时即可收获种子,产种量 每公顷375~450kg。
荚细狭长而小,荚壳薄,易破裂, 每荚含种子1~7粒;种子心脏形,黄 色或棕黄色,细小,千粒重0.5~0.7g, 硬实多。
其他豆科牧草分类 和应用
白三叶喜温暖湿润气候。热抗寒性较红三叶、 杂三叶为强。耐湿、耐荫、耐酸
其他豆科牧草分类 和应用
白三叶----栽培技术
播种期以晚夏至早秋播种为宜 。 单播每公顷需种子3.75~7.50kg左右。行 距30cm,播深1.0~1.5cm。
其他豆科牧草分类 和应用
其他豆科牧草分类 和应用
一、三叶草属
二七、柠条 八、圭亚那柱花草
其他豆科牧草分类 和应用
一、三叶草属
三叶草属 (Trifolium L.)
其他豆科牧草分类 和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三叶
种子椭圆形或肾形, 棕黄色或紫色,千粒 重1.5~2.2g。
红三叶喜温凉湿润 气候,在夏天不过 热、冬天又不太寒 冷的地区最适宜种 植。
许庆方 博士 教授 动物科技学院
红三叶
北方可春播、夏播。
播种量11.5~15.0kg /公顷。
条播行距15~30cm,覆土深度1~2cm。
沙打旺----生物学特性
沙打旺为喜温耐寒植物。 年降水量300~400mm的地区种植为宜。 耐瘠薄、耐盐碱 、不耐潮湿和水淹,抗风沙能力强。
许庆方 博士 教授 动物科技学院
沙打旺 ----栽培
条播,行距30~40cm,种子田50~60cm。
播种量收草用时每公顷3.75~7.50kg, 收种者1.5~2.25kg,飞播时3.0kg。 播种深度为1~2cm
沙打旺株体内含有脂肪族硝基化合物,在家畜体 内可代谢为β-硝基丙酸和β-硝基丙醇等有毒物 质。反刍动物的瘤胃微生物可以将其分解,所以 饲喂比较安全。
许庆方 博士 教授 动物科技学院
鹰嘴紫云英
鹰嘴紫云英(Astragalus cicer L.)(Cicer Milkvetch)为多 年生根蘖型草本植物。茎半直立。 总状花序腋生,花冠白色或浅黄色。 荚果膀胱状,黑褐色,内含种子3~11粒。 种子肾形,黄色,有光泽,千粒重7~8g。
小冠花种子硬实率高达70%~80%,播前一定要进 行种子处理,其方法主要为硫酸处理。
小冠花在春、夏、秋均可播种。播种量每公
顷4.5~7.5kg。
条播、穴播或撒播均可。
条播时行距100~150cm;穴播时,株行距各
为100cm。
种子覆土深度1~2cm。
许庆方 博士 教授 动物科技学院
许庆方 博士 教授 动物科技学院
第二节 其他豆科牧草
一、三叶草属
二、草木樨属 三、黄芪属 四、小冠花
五、红豆草 六、豆脉根 七、柠条 八、圭亚那柱花草
许庆方 博士 教授 动物科技学院
一、三叶草属
三叶草属 (Trifolium L.)
许庆方 博士 教授 动物科技学院
一、白三叶
学名:Trifolium repens L.
英名:White Clover或Dutch Clover 别名:白车轴草、荷兰翘摇。
许庆方 博士 教授 动物科技学院
1、植物学特征
主根较短,侧根发达。 根系集中于10~20cm表土层,根瘤。
许庆方 博士 教授 动物科技学院
基部分枝5~10个; 茎细长,光滑无毛,长30~60cm,匍匐生 长,侵占性强,单株占地面积可达1m2以上。
许庆方 博士 教授 动物科技学院
掌状三出复叶,叶互生,叶柄长15~25cm。 小叶倒卵形至倒心形,长1.2~3cm,宽0.4~ 1.5cm,叶面中央具“V”字形白斑。
白三叶在初花期刈割,鲜草产量可达 37500~45000kg,高者可达75000kg以上。 分批及时采收种子,每公顷可收种子150~ 225kg,最高的可达675kg。
许庆方 博士 教授 动物科技学院
白三叶----栽培技术
白三叶茎枝匍匐,再生力强,耐 践踏,适宜放牧利用,是温带地区 多年生放牧地不可缺少的 。
许庆方 博士 教授 动物科技学院
豆脉根
学名:Lotus corniculatus L 英名:Birdsfoot trefoil 别名:五叶草、鸟趾豆、牛角花。
许庆方 博士 教授 动物科技学院
豆脉根
主根粗壮,侧根发达。 茎丛生,高60~90cm,斜生或直立,光滑无毛。 掌状三小叶,托叶大,位于基部,大小与小叶片 相近,被称为“五叶草”。
许庆方 博士 教授 动物科技学院
黄花草木樨
学名:Melilotus officinalis Desr.
英名:Yellow Sweetclover
别名:黄甜车轴草,香草木樨、金花草。
产草量比白花草木樨要低,但抗逆性比白花草木 樨要强,
许庆方 博士 教授 动物科技学院
许庆方 博士 教授 动物科技学院
许庆方 博士 教授 动物科技学院
白花草木樨-----饲用
白花草木樨株体内含有香豆素(cumarin),其含量为1.05% ~1.40%,具有苦味,影响适口性。 草木樨调制成干草后,香豆素会大量散失,所以其干草的适 口性较好。
香豆素在霉菌的作用下,可转变为双香豆素,抑制家畜肝 中凝血原的合成,破坏Vk,延长凝血时间,致使出血过 多而死亡。因此,霉变的草木樨不能饲喂。
许庆方 博士 教授 动物科技学院
沙打旺----植物学特征
奇数羽状复叶。
总状花序,多腋 生,花冠蓝紫色 或紫红色。
许庆方 博士 教授 动物科技学院
沙打旺----植物学特征
荚果矩形或长椭圆 形,顶端具下弯的 喙,内含种子10余 粒,种子心脏形, 黑褐色,千粒重1.5 ~2.4g。
许庆方 博士 教授 动物科技学院
黄芪属牧草
沙打旺
学名:Astragalua adsurgens Pall.
英名:Erect Milkvetch
许庆方 博士 教授 动物科技学院
沙打旺----植物学特征
主根粗壮,入土 深 达 1 ~ 2 m, 侧 根发达,根幅 1.5~2.0m。
株高1~2m,全株 密被丁字毛,茎 圆而中空,直立 或倾斜。
许庆方 博士 教授 动物科技学院
沙打旺-----收获
青饲在株高50~60cm时刈割,青贮在现蕾期 刈割,调制干草则在现蕾至开花初期为宜。 刈割留茬5~10cm。 每公顷产鲜草15~75t。 当茎下部荚果呈深褐色时即可收获种子,产种量 每公顷375~450kg。
许庆方 博士 教授 动物科技学院
沙打旺----饲用
许庆方 博士 教授 动物科技学院
许庆方 博士 教授 动物科技学院
鹰嘴紫云英性喜冷凉湿润气候。 抗寒耐高温。 400mm的降水量即生长良好,适宜的年降水量为 500~600mm。 耐瘠薄能力比紫花苜蓿强,耐酸不耐盐碱和水渍。
许庆方 博士 教授 动物科技学院
小冠花
学名:Coronilla varia L.
小冠花----植物学特征
伞形花序,花初为粉红色,后变为紫色。
许庆方 博士 教授 动物科技学院
荚果细长呈指状,荚果成熟干燥后 易自节处断裂。 种子细长,长约3.5mm,宽约1mm, 红褐色。千粒重4.1g。
许庆方 博士 教授 动物科技学院
小冠花----生物学特性
小冠花喜温、耐寒。 耐旱,耐湿性差,在排水不良的水渍
英名:Crownvetch 别名:多变小冠花、绣球小冠花。
许庆方 博士 教授 动物科技学院
小冠花----植物学特征 根系发达,根蘖多。
许庆方 博士 教授 动物科技学院
许庆方 博士 教授 动物科技学院
小冠花----植物学特征
茎直立或斜生,中空,具条棱,草层高60~ 70cm。 奇数羽状复叶。
许庆方 博士 教授 动物科技学院
许庆方 博士 教授 动物科技学院
生物学特性
红豆草喜欢干燥温暖的气候 抗旱能力超过紫花苜蓿,但抗寒性不及紫 花苜蓿。 耐湿性差。
许庆方 博士 教授 动物科技学院
生物学特性
对土壤要求不严,最适宜生长在富含石灰质土壤 上; 能在干燥瘠薄的沙土、砾土等土壤上良好生长; 但不宜栽种在酸性土、碱性土和地下水位高的地 区,也不宜在重黏土上生长。
栽培技术
小冠花也可用根蘖或茎秆扦插繁殖。根蘖 繁殖时将挖出的根切去茎,分成有3~5个不 定芽的小段,埋在湿润土壤中,覆土4~ 6cm。
许庆方 博士 教授 动物科技学院
许庆方 博士 教授 动物科技学院
许庆方 博士 教授 动物科技学院
许庆方 博士 教授 动物科技学院
收获利用
小冠花青草适宜刈割时期是从孕蕾到初花期 ,刈割高度不应低于10cm。 人工边成熟边收种,也可在植株上的荚果60% ~70%变成黄褐色时连同茎叶一起收割。
白花草木樨 ----植物学特征
二年生草本植物 主根粗壮,深达2m以 上,侧根发达。
茎粗直立,圆而中空, 高1~草木樨
苜蓿
羽状三出复叶, 边缘有疏锯齿。
许庆方 博士 教授 动物科技学院
花白色,总状花 序腋生。
许庆方 博士 教授 动物科技学院
白花草木樨 ----植物学特征
白花草木樨----栽培技术
春、夏、秋播均可,也可寄籽播种。 播种量为每公顷11.25~22.75kg,留种 田7.5~15.0kg。 以条播为主,行距收草用的15~30cm, 采种田30~60cm。 播深2~3cm。
许庆方 博士 教授 动物科技学院
白花草木樨 ----收获
青饲在株高50cm开始刈割,调制干草在现蕾 期刈割。 留茬高度,一般为10~15cm。 鲜草30—75t。 当有2/3的荚果变成深黄褐色或褐色,下部种 子变硬时,在有露水的早晨采收。一般每公 顷收种子600~900kg。
许庆方 博士 教授 动物科技学院
栽培技术
红豆草可带荚播种,单播每公顷45~ 90kg;播种行距20~40cm,播深3~4cm
作为种子田,每公顷播量30~ 37.5kg,行距50~70cm。
许庆方 博士 教授 动物科技学院
收获利用
红豆草适宜的刈割时期为盛花期。
以植株中下部荚果变成褐色时收获种子 为宜。 红豆草最大的优点是反刍家畜放牧或青 饲时不引起臌胀病,这是由于红豆草含 有较高的浓缩单宁。
一般应于初花至盛花期刈割 。 鲜草产量60,000~75,000kg/hm2。
每公顷可收种子225.0~450.0kg。
许庆方 博士 教授 动物科技学院
草木樨属
白花草木樨
学名:Melilotus albus Desr.
英名:White Sweet clover 别名:白甜车轴草、白香草木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