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科类牧草及其饲用价值
适合调制干草的饲草

适合调制干草的饲草从理论上讲,几乎所有人工栽培牧草、野生牧草均可用于制作干草。
但在实际操作中,一般选择那些茎秆较细,叶面适中的饲草品种,即通常所说的豆科和禾本科两大类饲草,因为茎秆太粗、叶面太大、茎秆和叶相差太悬殊,都会影响干草质量。
(1)禾本科牧草①羊草又名碱草,我国主要分布于东北、西北、华北和内蒙古等地,俄罗斯、朝鲜、蒙古等国也有分布。
羊草为松嫩、科尔沁、锡林郭勒和呼伦贝尔等草场上的优势种和建群种,50年代后开始人工栽培,并迅速在许多地方建成了大面积的羊草人工草地。
羊草不仅适于放牧各种牲畜,而且是最适于调制干草的禾本科牧草品种之一。
干草粗蛋白质含量为7%~13%,粗脂肪2.3%~2.5%,叶片多而宽长,适口性好。
②芒麦又名垂穗大麦草、西伯利亚碱草,芒麦是禾本科多年生牧草,为北半球北温带分布较广的野生牧草,我国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和内蒙古一带,俄罗斯东南部,西伯利亚、远东、哈萨克斯坦及蒙古和日本也有分布。
20世纪60年代初用于建立人工草地。
芒麦抗寒力强,耐湿润但抗旱力较差,对土壤适应性较广泛,不仅肥沃的土壤能生长良好,在弱酸至弱碱性土壤和低湿盐碱地上也能生长。
芒麦叶量丰富,幼嫩时适于放牧,在抽穗至始花期收割,调制干草,品质较好,粗蛋白质含量11%~13%,粗脂肪2%~4%。
③披碱草又名野麦草、直穗大麦草,是广泛分布于温带和寒带草原地区的优良牧草,我国主要分布在“三北”(东北、华北、西北)地区。
披碱草以其抗寒、抗旱、抗风沙、抗盐碱而受到欢迎。
调制干草的适宜收割期在抽穗至开花前,粗蛋白质含量为7%~12%,粗脂肪2%~3%。
若收割过晚则草质粗硬,营养成分含量下降。
④苇状羊茅又名苇状狐茅,为禾本科狐茅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起源于欧、亚两洲,主要分布在温带与寒带的欧洲、西伯利亚西部及非洲北部。
近年来在陕、甘、晋、豫、鄂、湖、滇、苏、浙、皖、鲁等省均表现了良好的适应性和较高的产量。
苇状羊茅丛生,须根,有短地下茎,茎直立、坚硬。
牧草的特性和饲用价值

牧草的特性和饲用价值作者:王景洲来源:《现代畜牧科技》 2015年第1期王景洲(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他拉哈镇政府农业中心166257)1基本情况牧草都是具有饲用价值的野生或者是栽培的植物,主要是草本科,还有半灌木以及灌木。
喂给家畜的牧草作为饲料用,可以发挥改良土壤理化性状、维持土壤肥力、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绿化环境和调节气候的功能。
在我国,自然草地的植被组成中大概有1.5万种牧草,其中大多是禾本科和豆科植物。
我国温带区,通常有禾本科牧草大概30多个属可以栽培,而豆科牧草大概25个属。
一般情况,牧草都是按照自身的饲用价值分成以下4个类型。
禾本科,出现率和丰富度在草地群落组成中都是最高的,占干草原的60%~90%,占荒漠化草原的20%~35%。
豆科,此类牧草分布很广泛,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矿物质,占草原的10%~15%。
莎草科,此类牧草在阴湿、沼泽化地区分布很多,质地稍微有些粗糙,开花以后会含有较高的硅酸成分。
杂草指的是以上 3类以外的草类,其中以阔叶性草最多见,通常会占天然草地分布的10%~60%。
2特性牧草的特性主要指的是其适应性、耐刈性以及耐牧性和寿命等方面。
牧草都有不同的生境要求。
比如常见的紫花苜蓿和黄花苜蓿,都喜欢接受阳光照射,而鸭茅却不是非常严格的要求光照条件,酢浆草具有特别强的耐荫性;而苏丹草喜热、耐旱,无芒雀麦和针茅具有耐寒性、耐旱性并且耐践踏;而小糠草和牛尾草具有较强的耐湿性,沼泽地是比较适合生长的地方;两栖蓼和水葫芦主要是在陆地生存,此外也能在水中生存;然而蒿类牧草的耐碱性是比较强的。
牧草的再生力,是指其地上部分经过刈割或者是放牧采食、经过践踏和粪尿污染之后,恢复生长还能够被再次利用的能力。
一般情况,再生力强的牧草,其耐刈性和耐牧性相应的也都强。
这些所有类型的牧草中,禾本科牧草的再生特性都不太相同,比如无芒雀麦、高燕麦草、羊草等,都具有优秀的耐刈、耐牧的特性。
多年生的牧草通常都是根据种类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自然生长年限,短寿型牧草,如高燕麦草、多年生黑麦草等生长年限大概3~4年;而中寿型牧草,如梯牧草、鸭茅、红豆草等的生长年限大概是5~7年;长寿型牧草,如无芒雀麦的生长年限却可以长达20余年之久。
紫花苜蓿鲜草青贮及其利用

紫花苜蓿鲜草青贮及其利用发布时间:2021-07-14T03:28:18.876Z 来源:《现代电信科技》2021年第6期作者:王学军[导读] 饲用价值的高低则会因青贮原料碳水化合物含量、发酵状态以及原料的含量而存在差异。
(富拉尔基区畜牧综合服务中心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41)紫花苜蓿是世界上公认的优秀豆科牧草,因紫花苜蓿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具有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等诸多特点,在畜牧业生产及农村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
因青割紫花苜蓿不能全年平衡供应,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生产干草都因雨淋、落叶等因素造成部分损失。
紫花苜蓿主产区因生长期所产的紫花苜蓿鲜草量多且集中,当地畜牧养殖难以全部利用,造成鲜草生长季生产过剩,盛花期后因粗纤维增加,营养成分降低,其品质受到严重影响,若不及时在孕蕾期至初花期刈割,则会影响后茬的鲜草产量。
紫花苜蓿的可持续利用对草业、畜牧业及农村经济的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
1紫花苜蓿青贮的原理厌氧环境下利用紫花苜蓿鲜草上附着的乳酸菌使紫花苜蓿产生发酵作用即紫花苜蓿青贮,其可溶性糖类转化为有机酸。
因此,增加了青贮饲料的酸度,当产生的乳酸达到一定程度即青贮饲料中的pH<4.2时,就抑制了腐败酸、丁酸菌等有害细菌的繁殖,乳酸菌也因酸度过大而停止活动,从而达到长期贮存的目的。
一般青贮紫花苜蓿的制备过程中,饲料与空气隔绝速度越快,越益于乳酸菌发酵,青贮的成功率就越大。
但青贮产品品质的好坏,饲用价值的高低则会因青贮原料碳水化合物含量、发酵状态以及原料的含量而存在差异。
2青贮技术方法2.1半干青贮法紫花苜蓿鲜草因粗蛋白含量高,可溶性糖分含量少,在主原料含水量较高时易发生霉变或造成养分流失,因此应在牧草水分含量降到400~600 g/kg时青贮,此法又称半干青贮法。
半干青贮法的特点是调制的半干青贮料有机酸含量低,pH为4.5~5.0时,原料中的糖分和蛋白质被分解的比例小,适口性好,且调制省时省工,成本低,还可保持紫花苜蓿的营养。
天山北坡中段野生豆科牧草资源及其评价

本类牧草在新疆各大类草地中均有分布, 尤其 是在荒漠植物层片, 在春秋两季饲料构成中占有不 可忽视的地位 [4]。 有伊犁芒柄花 (O. antiquoru)、 白 花草木樨 (M. albus)、 黄花草木樨 (M. oficinalis)、 草 木 樨 (M. suaveolen)、 细 齿 草 木 樨 (M. dentatus)、 网 脉 胡 卢 巴 ( T. acancellata) 、 单 花 胡 卢 巴 (T. amonantha)、 弯果胡卢巴 (T. aarcuata)、 天蓝苜蓿 ( M. lupulina) 、 镰 荚 黄 芪 ( A. arpilobus) 、 矮 型 黄 芪 (A. stalinskyi)、 混 合 黄 芪 (A. commixtus)、 蒺 藜 黄 芪 (A. tribuloides)、 尖 舌 黄 芪 (A. oxyglottis)、 沙 生 黄 芪 (A. ammophilus)、 环荚黄芪 (A.contortuplicatus)。 2.2 多年生豆科草本类群
灌木植物在新疆草地上分布十分广, 从平原到 高山都有分布。 在豆科灌木植物中, 有些当年嫩枝 的蛋白质含量普遍高于禾本科牧草 [4]。 2.4.1 无叶灌木类牧草: 无 叶 灌 木 类 牧 草 本 区 域 仅 准噶尔无叶豆 (E. Songoricum)。 2.4.2 小叶灌木类牧草: 这类牧草株型高、 叶型小, 是 中 旱 生 和 旱 生 灌 木 。 包 括 木 黄 芪 (A. Arbuscula)、 铃 铛 刺 ( H. Halodendron) 、 刺 叶 锦 鸡 儿 ( C. Acanthophylla)、 鬼见愁锦鸡儿 (C. Jubata)、 白刺锦鸡 儿 ( C. Leucospina) 、 荒 漠 锦 鸡 儿 ( C. Roborovskyi) 、 白 皮 锦 鸡 儿 ( C. Leucophloea) 、 镰 叶 锦 鸡 儿 ( C. Aurantiaca)、 密叶锦鸡儿 (C. densa)。 3 豆科牧草的饲用品质评价
紫花苜蓿的营养价值 紫花苜蓿经济价值及利用

紫花苜蓿的营养价值紫花苜蓿经济价值及
利用
紫花苜蓿的用途很广,它不仅是主要的牧草饲料,而且也是很好的绿肥作物。
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一种豆科牧草胜过紫花苜蓿的营养价值。
从饲用价值来说,它是各类家畜的上等饲料,青饲、放牧或是调制成干草、青贮、加工成草粉,适口性都很好,营养丰富,家畜都爱吃。
其营养成分见下表。
紫花苜蓿的营养价值很高,苜蓿赖氨酸含量为1.06%~1.38%.比玉米高4~5倍,矿质元素钙、磷及维生素含量很高。
幼嫩的苜蓿是猪、兔、禽和草食性鱼类的良好蛋白质和维生素补充饲料,鲜草或青贮是马、牛、羊的优质饲料。
苜蓿草粉在配制畜、禽、兔、鱼全价配合饲料中前景非常好,蛋鸡配合饲料中添加5%的优质苜蓿草粉可提高产蛋量,改善蛋黄颜色,增加蛋壳牢固度和色泽,种母猪及仔猪配合饲料中苜蓿草粉添加量可提高到10%,肉兔颗粒饲料中草粉的添加量可提高到70%,用苜蓿干草代替玉米秸秆育肥羔羊,日增重可提高75%。
苜蓿除作为饲用植物外,还具有水土保持、环境美化等作用。
苜
蓿是北方地区一种非常重要的粮草轮作牧草,在草地农业系统中具有巨大的作用。
此外,苜蓿还是一种蜜源植物,还可作为蔬菜开发利用。
紫花苜蓿再生能力很强,在北京地区,每年可刈割4茬,在陕西、河北、山西等省有灌溉条件的地方,每年可收割4~5茬。
苜蓿主产区的产草量相当高,一般年份可收割鲜草3~4次,每公顷产鲜草45000~60000千克,折合干草11250~15000千克,按其粗蛋白质含量折算,每公顷产粗蛋白质2250千克以上,是玉米等禾谷类作物的3.5倍左右,是大豆的2倍左右。
禾本科和豆科牧草的区别

禾本科和豆科牧草的区别1、形态特征不同豆科牧草:大多为草本,少数为半灌木、灌木或藤本。
根系深而发达。
茎直立、斜伸或匍匐。
叶互生,复叶,网状脉。
总状或圆锥状花序,花冠多蝶形,鲜艳。
果实为荚果。
禾本科牧草:根系通常为须根。
植株大小差异较大,一般高30~60厘米,最小的仅数厘米,如小米草属;最高的可达 4米以上,如芦苇。
茎节明显,节间常中空。
叶互生,叶脉平行,具叶鞘或叶舌,间有叶耳。
花两性,间有单性,多为圆锥花序,其次为穗状花序。
果实通常为颖果,内含种子1粒。
2、种类不同豆科牧草:豆科牧草:主要有红三叶、白三叶、紫花苜蓿、箭舌豌豆、野豌豆、黄花羽扇豆、白花草木樨、黄花草木樨、红豆草、地三叶、百脉根、沙打旺、紫云英、柱花草及蝴蝶豆等。
禾本科牧草:禾本科植物可作为家畜饲料的约60属, 200余种,其中分布最广、饲用意义较大的有:冰草、雀麦、鸭茅、披碱草、狐茅、黑麦草、雀稗、梯牧草、早熟禾、狗尾草、针茅等约30属。
主要的栽培种有鸭茅、无芒雀麦、苏丹草、黑麦草、梯牧草等。
3、使用价值不同豆科牧草:豆科牧草及其籽实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在开花初期粗蛋白含量13%以上,多数在20%左右,高的可达25%,因而被称为蛋白饲料;同时纤维含量少,富含钙,鲜草中含有较丰富的维生素。
消化率高、质地优良、适口性好,家畜可达喜食或最喜食程度,属牧草之首。
禾本科牧草:禾草干物质中平均约含粗蛋白质10.4%,粗脂肪2.9%,无氮浸出物47.8%,粗纤维31.2%,粗灰分7.7%,是重要的碳水化合物即能量饲料。
含糖分较多,也宜于制作青贮。
适合饲喂肉牛的几种豆科牧草

适合饲喂肉牛的几种豆科牧草1长萼鸡眼草鸡眼草属1年生草本植物。
茎直立,分枝开展,株高22-47厘米。
三出复叶,小叶倒卵形或椭圆形,叶脉清晰。
花1-2朵簇生于叶腋,蝶形花冠,暗紫色。
广泛分布于中国东北和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河南、山东、浙江、安徽、江苏、江西等省(区)。
喜温暖湿润气候,对酸性和碱性土壤都能适应。
耐旱、耐热、耐短期水渍、耐酸性贫瘠土壤,但以排水良好的肥沃土壤生长更好。
冬播或早春播,播种量15-30千克/公顷,可撒播或条播。
初花期刈割,年可刈割1-2次,鲜草产量20-30吨/公顷。
茎叶柔软,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草食家畜喜食,可青饲或调制干草。
虽为1年生,但落籽自生能力强,可在草地多年持续更新生长。
2鸡眼草鸡眼草属1年生草本植物。
茎平卧或斜升,高约20-30厘米。
三出复叶,小叶倒卵形或长圆形。
花1-3朵腋生,蝶形花冠,淡红紫色。
广泛分布于中国东北、华东、华中、华北、西北、西南、华南各地。
喜温暖、肥充足条件,多生长于年降水量400-1000毫米的地方。
亦耐酸性贫瘠土壤,耐牧和耐刈割。
种子落粒性强,具良好的天然更新能力。
适宜在水土流失、含磷量低的酸性土壤及矿山开采后的垦复地种植。
早春撒播,播种量30千克/公顷。
年可刈割2次,干草产量2-4吨/公顷。
耐牧性强,可与苇状羊茅等禾本科牧草混播,通过落籽自生,可维持豆科牧草的比例,改善草地的饲用价值。
花前期刈割或放牧,叶量达60%,营养价值很高,适口性好,也不会引起臌胀病,宜青饲、调制干草或放牧利用。
3多花木蓝木蓝属多年生灌木。
高80-200厘米,茎直立,枝条密生白色丁字毛。
奇数羽状复叶,有小叶7-11片,倒卵形或卵状长圆形。
总状花序腋生,蝶形花冠,淡红色。
广泛分布于中国河北、山西、河南、江苏、浙江、广东、广西、福建、江西、四川、陕西、甘肃等省(区)。
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耐热、耐干旱、耐酸性贫瘠土壤,不耐水渍。
春、夏、秋均可播种,播种量10-12千克/公顷。
牧草的特性和饲用价值

牧草的特性和饲用价值作者:王景洲来源:《现代畜牧科技》2015年第01期1 基本情况牧草都是具有饲用价值的野生或者是栽培的植物,主要是草本科,还有半灌木以及灌木。
喂给家畜的牧草作为饲料用,可以发挥改良土壤理化性状、维持土壤肥力、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绿化环境和调节气候的功能。
在我国,自然草地的植被组成中大概有1.5万种牧草,其中大多是禾本科和豆科植物。
我国温带区,通常有禾本科牧草大概30多个属可以栽培,而豆科牧草大概25个属。
一般情况,牧草都是按照自身的饲用价值分成以下4个类型。
禾本科,出现率和丰富度在草地群落组成中都是最高的,占干草原的60%~90%,占荒漠化草原的20%~35%。
豆科,此类牧草分布很广泛,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矿物质,占草原的10%~15%。
莎草科,此类牧草在阴湿、沼泽化地区分布很多,质地稍微有些粗糙,开花以后会含有较高的硅酸成分。
杂草指的是以上 3类以外的草类,其中以阔叶性草最多见,通常会占天然草地分布的10%~60%。
2 特性牧草的特性主要指的是其适应性、耐刈性以及耐牧性和寿命等方面。
牧草都有不同的生境要求。
比如常见的紫花苜蓿和黄花苜蓿,都喜欢接受阳光照射,而鸭茅却不是非常严格的要求光照条件,酢浆草具有特别强的耐荫性;而苏丹草喜热、耐旱,无芒雀麦和针茅具有耐寒性、耐旱性并且耐践踏;而小糠草和牛尾草具有较强的耐湿性,沼泽地是比较适合生长的地方;两栖蓼和水葫芦主要是在陆地生存,此外也能在水中生存;然而蒿类牧草的耐碱性是比较强的。
牧草的再生力,是指其地上部分经过刈割或者是放牧采食、经过践踏和粪尿污染之后,恢复生长还能够被再次利用的能力。
一般情况,再生力强的牧草,其耐刈性和耐牧性相应的也都强。
这些所有类型的牧草中,禾本科牧草的再生特性都不太相同,比如无芒雀麦、高燕麦草、羊草等,都具有优秀的耐刈、耐牧的特性。
多年生的牧草通常都是根据种类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自然生长年限,短寿型牧草,如高燕麦草、多年生黑麦草等生长年限大概3~4年;而中寿型牧草,如梯牧草、鸭茅、红豆草等的生长年限大概是5~7年;长寿型牧草,如无芒雀麦的生长年限却可以长达20余年之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主要的优良豆科牧草及其饲用价值摘要:在我国饲用植物的种类非常丰富。
其中豆科植物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是饲用植物重要的组成部分。
本文主要从豆科牧草的生物学特性,地理分布和饲用特性出发,对我国主要的优良豆科牧草:紫花苜蓿,百脉根和胡枝子的特性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豆科牧草;紫花苜蓿;百脉根;胡枝子;饲用价值Abstract: The species of forage plants is very rich in China. legume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forage plants because of its rich in nutrient and protein .This paper mainly elabora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edicago sativa, Lotus and Lespedeza from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and feeding characteristics which is the major good legumes in China.Key words: legumes;Medicago sativa; Lotus; Lespedeza; feeding value引言中国地域辽阔,总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东西横跨约5,000公里,南北长约5,500公里。
中国的气候、土壤、地理条件十分复杂,因此形成不同的牧草种及其生态型。
我国的牧区位于西部及北部高原地区,具有千旱、高寒的特点,构成发展畜牧上的自然条件,东部及南部地区,温暖湿润,土壤比较肥沃,以农业生产为主,也有不少丘陵山地,适于经济作物和发展畜牧业,形成我国农区畜牧业基地。
由于复杂的自然气候、土壤、地理条件,我国有丰富的牧草资源,目前在生产上广泛利用的牧草不过十几种,优良的豆科牧草有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百脉根(Lotus)和胡枝子(Lespedeza)。
1.紫花苜蓿的生物学特性紫花苜蓿具有很高的饲用价值和多重生态功能,被誉为“牧草之王”,在世界上被广泛种植,在我国已有 2000 多年的栽培历史。
但我国紫花苜蓿产业在育种、筛选适合品种和利用等方面与发达国家仍有很大差距。
进一步认识紫花苜蓿潜在饲用和生态价值,在解决我国蛋白质资源的严重缺乏、自然环境恶化等问题上具有积极意义,也是今后我国农业结构实现战略性调整目标的重要途径和实现畜牧业大发展的物质基础。
1.1 紫花苜蓿的分布和生物学特性紫花苜蓿原产伊朗,是当今世界分布最广的栽培牧草。
紫花苜蓿抗逆性强,适应范围广,能生长在多种类型的气候、土壤环境下,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华北、东北、江淮流域。
紫花苜蓿适宜生长温度为 15~21℃,种子在 5~6℃即能发芽,在 35℃以上的酷热条件生长受阻,气温 20℃以上时光照时间越长, 干物质积累越多, 光能利用率达 12%以上,但对光照长短不敏感,在我国南、北方均可种植。
紫花苜蓿是一种需水较多的牧草,年降雨为400~800mm 的地方生长良好,年降雨量在 400mm以内,需有灌溉条件才生长旺盛,其适应在中性至微碱性土壤上种植,不适应强酸、强碱性土壤,最适。
土壤 pH 值为 7~8。
1.2 紫花苜蓿的饲用价值优质饲草应具有“高产、高效、优质、安全、生态”的特点,紫花苜蓿产量高、营养丰富、再生性强,应用广泛,并在水土保持、植物修复等方面有很大作用,作为一种优质牧草有很高的饲用和生态价值。
1.2.1 产草量高紫花苜蓿的产草量与生长年限和自然条件有关,播后 2~5 年的每 667㎡鲜草产量一般在2 000~4 000kg,干草产量 500~800kg。
在水热条件较好的地区每 667㎡可产干草 733~800kg;干旱低温的地区,每 667m2产干草 400~730kg;荒漠绿洲的灌区,每亩产干草 800~1 000kg。
即使严重干旱,对牧草产量也影响较小,仅为 20%左右[1]。
1.2.2 营养丰富紫花苜蓿营养成分受品种、收割时间、运输及贮藏方法等众多因素影响,变化较大,但仍被公认为是一种优质牧草。
选取优良品种合理栽培,做好收割、贮藏工作,提高和最大限度保存紫花苜蓿营养物质,并采用适当方法评价其营养价值是更好的开发利用紫花苜蓿的前提。
方远书等(2008)对盛世和 WL~525HQ 两个紫花苜蓿品种中性洗涤纤维、粗蛋白等主要营养成分进行分析比较表明,盛世全株的风干样干物质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高于WL~525HQ,WL~525HQ 茎、叶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高于盛世,差异显著。
卜永强(2006)对陇东初花期、中花期、盛花期苜蓿全株品质测定表明苜蓿粗蛋白质平均含量达 14.37%~20.01%,粗脂肪 0.67%~1.18%,无氮浸出物 35.39%~ 37.9%,粗纤维34.04%~41.12%。
一般认为,紫花苜蓿粗蛋白质含量从分枝期到初花期一直在增加,以后逐渐降低,粗纤维含量在整个生长期内一直呈增加趋势[2]。
从始花期至中花期, 苜蓿粗蛋白含量每天降低 0.65%, 以后变化较小,而粗纤维每天递增 0.57%,在初花期开始收获比较适宜[3]。
安全贮藏苜蓿干草的常见方法为晾干或打捆堆垛贮藏,但营养物质损失较大,可以采用晾干后粉碎装袋贮藏或半干青贮的方法,可以保持营养物质和防止发霉。
1.2.3 应用效果良好紫花苜蓿可作为动物单一日粮、主要日粮成分或蛋白质补充料,饲喂效果显著。
石永红等(2007)研究发现华北农牧交错区“多年生禾草 + 紫花苜蓿”人工草地上实行轮牧制,奶牛的采食量低于连续放牧制,产奶量显著高于连续放牧制,乳成分差异不显著,且轻度轮牧有较高的体增重和较小的体况分损失。
李占武(2004)用紫花苜蓿复合草颗粒替代 2.5kg 精料量,奶牛产奶量显著提高,经济效益明显。
赵柳等(2006)发现用苜蓿干草替代其他粗料饲喂荷斯坦奶牛能极显著提高奶牛产奶量并且能显著提高乳脂肪、乳蛋和乳糖总产量。
田玉民等(2006)研究4 种不同紫花苜蓿干草配比、不同精粗比的日粮配方对奶牛生产性能、经济收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比例紫花苜蓿干草(紫花苜蓿 = 24 %DM)、低精粗比(40︰60)日粮可极显著提高乳脂率,并认为合理安排精粗比例,适当使用紫花苜蓿干草,可提高奶牛饲养经济效益。
汪翔(2006)应用美国苜蓿干草饲喂奶牛表明饲喂苜蓿干草可显著提高产奶量、乳脂,降低牛奶体细胞含量和改善牛只对疾病的抵抗力。
马美蓉等(2006)试验表明紫花苜蓿、冬牧黑麦草饲喂奶牛可显著提高产奶量,改进乳成分,且紫花苜蓿的试验效果最佳。
吴作良(2007)饲喂试验表明,在高寒地区应用适量苜蓿鲜草饲喂有利于提高奶牛产奶量和牛奶质量。
它不能作为单胃动物唯一的饲料来源,应与搭配适当精饲料才能获得较好的饲养效果,但紫花苜蓿在单胃动物的作用效果动物水产优质饲料也很显著。
高文俊(2003)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适量苜蓿草粉可显著提高蛋鸡产蛋率,降低料蛋比,使蛋黄指数等级增加,并使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脂含量降低,对蛋鸡肝、肾功能没有明显的影响。
在猪日粮中添加苜蓿及其产品可提高猪的日采食量,加快物质流通速度,增加肠道内纤维素分解菌的数量,促进肠液、胃液、胰液和胆汁分泌,提高猪的瘦肉率[4]。
张春梅等(2005)研究认为添加苜蓿草粉对黄河鲤鱼生产性能、鱼肉品质有积极作用。
张习本等(2007)在三元杂交育肥猪饲料中添加部分紫花苜蓿草粉可促进育肥猪生长,减少精料,降低养殖成本。
王胚胜等(2008)利用苜蓿草粉颗粒料饲喂獭兔,提高了兔的生长速度,避免了消化系统疾病的感染。
叶蛋白又称青草胶、绿色蛋白浓缩物( 简称 LPC),是目前生产应用最有潜力的植物性蛋白质, 特别是苜蓿叶蛋白,其保水性、乳化性、胶质形成性均优于动物性蛋白质饲料且不含动物性胆固醇, 易于直接加入配合饲料制成颗粒饲料,可用作鸡、猪等的蛋白质和维生素补充饲料,也可以在渔业生产中部分代替鱼粉等优质蛋白质饲料。
英国 Arkcoll 公司证明体重 70kg 以上的育肥猪可以用叶蛋白替代日粮中的全部鱼粉[5]。
杨富裕等(2000)也报道用苜蓿、草木樨等混制成的叶蛋白替代肉仔鸡日粮中25 %~50 %的鱼粉或肉骨粉对肉仔鸡增重影响不显著,替代 50 %~75 %或 100 %的鱼粉或肉骨粉对种蛋受精率无明显影响。
2 百脉根的生物学特性百脉根又名五叶草、乌足豆、牛角花,属多年生植物,茎细叶多,营养丰富。
足迹遍布世界各地。
百脉根分布广,适应性强,能持久,质量好,在国外已逐渐代替红三叶和白三叶。
我国大多数省份都有引种,试种表明百脉根在我国南方地区是很有栽培前景的豆科牧草。
2.1.百脉根的分布和生物学特征百脉根属豆科百脉根属多年生植物,根系分布浅,适合种植于土层浅薄的地方;分枝多,茎长1米多,光滑无毛,茎断后可长出新株;复叶,顶端为3片小叶,托叶大;有4~8朵小黄花,呈伞型,位于花梗顶端;英长而圆.每荚有种子10~15粒;种子小,橄榄色、棕色或黑色,千粒重1.0~1.2克。
百脉根的耐寒性较差,我国北方栽种效果不好。
耐热性强,我国南方可大面积栽种。
百脉根宜在肥沃、灌溉良好的粘壤土生长,砂坡土、土层较浅、土质贫礴,微酸或徽碱土壤均能适应。
适宜PH为6.2~6.5,酸度过大则生长减慢,根瘤的固氮能力受到抑制。
在低洼地区亦可生长。
2.2.饲用价值百脉根茎细叶多.营养价值很高。
收获时期对百脉根的营养影响很小。
据分析,开花时刈割调制的干草含蛋白质21.4%,结荚时收获的干草蛋白质含量仍达17.4%,开花前收获的干草蛋白质占干草重的28%,多数百脉根含有能产生氰化物的配糖体,经酶水解产生对家畜有毒的游离氢氰酸。
新鲜植株氢氛酸浓度约为鲜重的0.017%~0.005%.用200~300毫升汁液直接灌入绵羊胃中可使羊死亡。
一般情况下,不会引起牛、羊中毒事故。
百脉根可作青饲料,青贮料或制成干草。
以放牧饲用为主,可增加永久草地的生产力。
实验结果表明,在补播百脉根的牧地肉牛增重快。
百脉根作放牧牧草具有许多优点:耐牧,放牧时期较长;草质老嫩变化较小,百脉根能耐热,可以弥补夏季一般牧草生长不佳的缺点。
另外,在百脉根草地上放牧,也不会发生臌气病。
3.胡枝子的生物学特性3.1 胡枝子的分布和生物学特征胡枝子为中旱生草本、半灌木、灌木,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北、内蒙古、山东、山西、河南、湖北及陕西等省区,具有很大的自然分布面积。
日本、朝鲜、俄罗斯、北美、澳洲等地也有大面积的自然分布或人工栽培[6]。
它具有抗旱、耐寒、耐瘠薄等特性,是优良的水土保持树种;其适口性好,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高;返青早、枯黄晚、绿期长,是改良干旱、半干旱区退化草地和建植人工放牧地的优良饲用型灌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