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个案研究与思考
英汉双语绘本体验阅读及教学启示--小学英语学习者个案研究

三 、分析与讨论
经过 一年 多的 阅读 ,R o s e 在两方 面取得 了较
大 的进 步。一是语言技 能 ,尤其 是词汇认读 A l i B a b a a n d t h e r t y T h i e v e s 则充满 了浪漫主义情调,表达了人 们对美好生活 的向往 与追求 。
徐 孝 邦
摘 要 :本文以 一个双语绘本体验阅 读的家 庭辅导个案为基础,阐述双语绘本的 教育功能,指出 创造互动情
境是绘本体验阅读的有效方式,实施绿色评价是保持绘本阅读动力的保障。在此基础上 ,从文学选
材、 体验阅读、 绿 色评价等三个方面对中小学英语教学提出建议。
关 键 词 :双语绘本; 体验阅 读;绿色 评价
对 一些高 频词 达到见 词能读 的 能力 ,能编 一些 中 英 文 混合 的小 故 事 ,编 制简 单 英语 试卷 考 父 母 ,
第l 5卷 第 5期
2 0 1 3年 1 O月
基 础英 语 教育
J o u na r l o f Ba s i c E n g l i s h Ed u c a t i o n
V0 1 . 1 5 . No . 5 Oc t 一2 0 1 3
英汉双语绘本体验阅读及教学启示 小学英语学习者个案研究
料 统计 软件 A n t C o n c 3 . 2 . 0 w统计 结果 显示 ,实 际
用词量达 9 9 0 词。
( 四 )研究过 程 R o s e自 2 0 1 1 年 5月开始听读 ,历 时 1 3 个月 。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项 目 “ 英语文学体验 阅读 与语 言创 新思维研究” ( 批准号 1 1 B YY 0 4 4 ) 、教育 部人文社科研究 项目 “ 英语文学 阅读 思维型教学模式研究 ”( 批准号 ( 1 2 YJ A 7 4 0 0 3 5 ) )及 其子课题 “ 高 中英语 文学 阅读评 价与动 力相 关性研究 ”( 编号 2 0 1 2 z k t 0 1 )的阶段 性成果 。
【英语】英语教学研究方法与案例分析读后感

【关键字】英语《英语教学研究方法与案例分析》读后感摘要《英语教学研究方法与案例分析》简要概述与教学研究相关的基本问题,包括教学研究内容、过程、类型、基本概念和研究评价标准,描述与演示了开展行动研究、问卷调查、实验研究、个案研究、语料库研究,以及混合设计研究的步骤与注意事项,同时讨论了行动与书面交流的不同形式和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英语教学研究研究方法案例1. 前言《英语教学研究与案例分析》作为中国英语教师自主发展丛书之一,是文秋芳和韩少杰两位学者编著。
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于2011年11月出版。
本书是导师强烈推荐的,也是本人最近精读的一本书籍。
我所说的“精”是指我认真阅读,做好笔记和反思自己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因为思考,所以越发觉得自己教学理论的浅薄,同时也深感教学理论的指引作用之巨大。
本书紧密联系英语教学的实际,对一些卓有成效的教学方法、技巧进行了介绍,还对当前英语教学的一些热点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剖析。
《英语教学研究方法与案例分析》无意面面俱到,而是针对教学、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所侧重。
此书最大的特点就是力求做到易读、易懂,读者“爱读、爱做”。
为此,整本书基本都是语言深入浅出;对于抽象的概念都伴有好懂的案例。
书中共出现的案例多达40余例。
通过这本书,作者想指导教师们的研究能够指向教师的工作和实践,扎根于教师熟悉的教学场所,聚焦于教师渴望解决的教学难题。
从而,强调教学研究的目的是使教师行为更加具有反思性和理据性,给教师的工作与生活注入更多活力和创意,从而让学生学习成长的更健康、幸福、全面。
与学术研究不同,教学研究的动力源于实践,结果也归宿于实践。
2. 正文全书169页,分为三部分,共十二章节。
书附引用文献、参考文献和书中案列一览表。
第一部分概述,分5章。
作为本书的开篇,这一部分都是通过案列简要介绍外语教学研究基本概念和议题。
与一般理论书籍不同,在介绍学界前沿走向和成果的同时,本书列举了大量身边熟悉的案列。
小学英语学期教研计划7篇

小学英语学期教研计划7篇教研是每个学校都会有的工作,同时一定要认真写教研计划,对于教研计划的写作,我们可以将指导思想以及教研课题表达出来,作者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小学英语学期教研计划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小学英语学期教研计划篇1一、工作思路本学期我校小学英语教研工作将继续以区小学英语教研计划和校教科研工作要求为指导,立足于英语课程的实施以及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围绕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以阅读课题为抓手,继续探寻小学生英语阅读素养培养的策略;进一步引领教师学习英语课程理论,不断锤炼语言素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其语用能力和思维品质,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为其终身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主要工作(一)教学研究:着力推进以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型范式研究1.组织教师深入学习《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确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学习能力、文化意识)的教育思想,并在教学中扎实落实;引导教师领会教材中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科学分析新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要求,关注对学生语用能力和积极情感的培养,拓宽视野,明确英语学科课程改革的方向。
2.教研组各位老师要加强自身的理论和专业的学习,努力提高课程理论水平和专业能力,并通过各种形式的研讨,与同行共同成长。
3.继续加强教材单元整体教学的研究,努力形成中、高段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基本结构,三四年级要侧重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五六年级更要重视学生语言能力与语言思维的培养,各年级尤其要重视学生英语听力的培养。
本学期将继续开展区、市小学三年级英语整班朗读暨口语交际比赛。
(二)课程建设:努力学习课外阅读校本课程体系1.在精心落实常规教学的基础上,鼓励各位教师开展有特色的英语教学活动,能结合自身特点和学生特点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拓宽英语学习的途径。
2.继续以中国外语阅读研究院及xx市“课程视野下的小学生英语阅读素养培养的策略研究”课题为抓手,持续推进小学英语课内外阅读研究和课程建设,采用更为科学和多元的手段促进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和兴趣的培养,为学生的语言学习和全人发展打下更为厚实的基础。
(完整版)小学英语课题研究1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方式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一、课题名称: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方式的研究二、课题的提出(背景)小学英语课程在高县已经实施几个年头了,随着小学英语不断发展和壮大,迫切需要一些理论性的指导,以便更好地进行实践活动,提高教学质量,突出特色。
课题项目的研究,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需要,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各个学校发展的需要;是实现课程目标,促进课程发展的有效途径和重要保障;也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教师素质全面提升,学校管理更加科学的有力保证。
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动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况,怎样才能让学生对学习英语产生兴趣,积极主动地学习英语,这是英语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
按照新的课程理念,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应与教学融为一体,有利于促进教学,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应体现过程性和激励性。
但就小学英语课堂评价看,还存在着这样的问题:照搬中学英语的应试教育的评价方式;照搬其他学科陈旧的评价体系;评价形式重书面轻口语交际,评价内容重知识轻情感态度;只重视教师的评价,而忽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合作评价。
这些评价方式都违背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违背了尊重教育的原则,尊重教育思想认为教育应该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身心特点,成长和发展的特点,尊重他们的人格、权利和兴趣,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所以作为小学英语教师很有必要在实践中探索切实可行的小学英语课堂评价方式,把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成为评价的主体和参与者。
本课题就是通过多种方式的评价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培养学生敢于开口、积极参与的良好习惯,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
通过对课题的研究,让教师的教学观念能与时俱进,转变教学方式,把握课程标准,探索新型的专业发展道路,逐步掌握教学评价的理论和实施技能。
在研究和实践过程中,通过评价试验研究促进教学,归纳和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经验,探索并逐步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改善学校英语教育环境,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从而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和学生学习的质量。
小学英语教师教研心得体会(精选14篇)

小学英语教师教研心得体会小学英语教师教研心得体会(精选14篇)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就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和想法。
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英语教师教研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英语教师教研心得体会篇1我校于今年2月成立了英语教研组,本教研组共有5名教师,其中专职教师4名,兼职教师1名,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本学期我校的英语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现将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一、加强统一认识,落实“教书育人”的思想每学期初,全体英语教师在一起畅所欲言,谈谈从事外语教学的一些体会和想法,有个别教师认为教英语班级多、人数多,至少三个班,比较吃苦。
作为教研组长,要认真、耐心地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要善于洞察每位教师的心态,统一思想认识,把“关爱学生,奉献小学外语教学”作为本组的座右铭,任何时候都要为学生着想,一心一意扑在小学外语教学上,把“教书育人”的思想摆在自己的心坎上。
二、加强理论学习,落实“英语课程标准”的精神在当今信息社会中,教育教学理论不断推陈出新,如不及时学习就会处于被动的局面,因而本教研组加强了理论学习的力度。
为适应英语课程改革的需要,我们认真学习了“英语课程标准”,改变了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观念,树立了“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主体,促进学生发展”的新的教育理念,要穿新鞋走新路,将新课程标准的精神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之中,避免教学的滞后性和盲目性。
三、加强集体备课,落实“最优化”的教学设计坚持集体备课制度是我校一贯的做法,我校规定每周四下午组织集体备课活动。
为使每一位英语教师都能养成自觉的行为,我们从学校的客观实际出发,着手加强了备课组的改革,要求同年级应加强集体备课。
备课时要充分挖掘每一位教师的潜力,充分挖掘教材的内涵,对教材进行恰当的调整和重组;要做到“五备三鼓”,即备课标、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备练习,备课中多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多腾出时间鼓励学生积极思维、鼓励学生运用交际语言、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尽可能避免课堂上死气沉沉的气氛;备课时,同年级组成员对组内规定的课题分散备课,写出祥案,然后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集体讨论,并且要求同年级的每一位英语教师做到“四个同一”,即备同一堂课、备同一个教案、上同一堂课、保持同一个进度,切实将“最优化”的教学设计落实在课堂上。
“小学英语大量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英语大量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交流日益密切,英语作为一门国际通用语言,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在这个背景下,我国的基础教育阶段也加强了英语的教学。
特别是小学英语,作为英语学习的基础阶段,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习惯,以及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然而,当前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阅读材料单一,学生的阅读量不足。
另一方面,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往往忽视了对学生阅读策略的培养,导致学生缺乏独立阅读的能力。
因此,我们提出了“小学英语大量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这一课题,旨在通过研究和实践,探索出一种适合小学生的大量阅读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和兴趣。
二、研究方法与过程本研究采用了文献调查、实证研究等方法。
我们对国内外关于英语阅读策略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和分析,结合当前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假设和实验设计。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在我校选取了两个班级作为实验对象,进行了为期一个学期的实验教学。
实验中,我们采用了大量的英语阅读材料,包括故事书、科普读物等,并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如预测、略读、寻读等。
同时,我们还对实验过程中的数据进行了记录和分析,以评估实验的效果。
三、结果与讨论经过一个学期的实验教学,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1、学生的阅读量明显提高。
通过一个学期的实验教学,学生的阅读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其中,平均每个学生阅读了10本英语读物,最多的学生阅读了20本。
这表明大量阅读教学策略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量具有积极的作用。
2、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得到提高。
通过对比实验前后的测试成绩,我们发现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其中,学生的阅读理解题得分明显高于实验前,这说明大量阅读教学策略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3、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得到提高。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我们发现大量阅读教学策略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具有积极的作用。
教学课题个人研究计划7篇

教学课题个人研究计划7篇教学课题个人研究计划(篇1)在英语教学的初级阶段,往往侧重听说技能的培养。
但是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也不容忽视。
学生的阅读能力应在启蒙教学阶段进行渗透培养。
中学阶段的读主要以认读和拼读为主。
一、研究思路与目标运用前期课题研究结题成果,从强化英语朗读训练入手,分析影响学生朗读能力的几种因素,探讨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基本策略,充分发挥教师的智慧,挖掘学生的朗读潜力,切实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二、研究内容与策略1、研究课堂教学中增强英语朗读表达实践环节。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课堂上加强各环节的朗读训练。
采用读字母、读单词、读句子、编对话、演小品、演课本剧等多种形式充分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及表演能力,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在课堂上得以提高。
2、开展各种形式的课外英语实践活动,锻炼学生朗读能力。
教师在课余尽可能多举办校级英语朗读的比赛、带学生多参加更高一级的英语朗读竞赛,提高学生练习英语朗读的积极性,刺激学生的表演欲,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课后练朗读的活动中来,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在课外生活中得以提高。
3、加强朗读能力的考核评价。
将英语朗读测试这一能力纳入平时的各类测试中,测试结果作为平时成绩记载,充分提高学生对英语朗读的重视程度,在测试中运用读、说、演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朗读能力,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
三、着力完成的几项任务1、全面落实新课标要求,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掌握一定的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建立初步的语感,为真实交际打下扎实基础。
2、编写成套的口语训练案例。
3、通过总结课题研究成果,形成一条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朗读训练模式4、每月组织举行一次不同形式英语朗读竞赛,例如:英文诗朗诵、情景短剧表演(主要以对话为主)、英文故事朗读等。
四、研究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1、个案法: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作好个案记录与分析,力求公平、客观、公正;2、活动研究法:在各种活动中不断调整、改进研究策略及方法,调整研究方案等;3、案例研究法:做好个案收集,归类工作,从典型案例中找出规律,揭示规律。
《小学英语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英语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xx年xx月xx日contents •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方法和过程•研究结果和结论•研究反思和建议•参考文献和附录目录01研究背景和意义03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现状的需要当前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简单、缺乏有效的阅读策略等,需要研究和解决。
01国家英语课程改革的需要国家英语课程改革对小学英语阅读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目标,需要研究如何培养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
02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需要阅读是小学生获取语言知识、开拓视野、发展思维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小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手段。
推进国家英语课程改革的需要本课题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推进国家英语课程改革,提高小学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需要本课题的研究有助于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策略,提高他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本课题的研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阅读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促进他们的专业发展。
通过对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和问题的研究,找出影响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主要因素。
通过实践研究,总结和提炼出培养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通过调查研究和实践探索,开发适合小学生英语阅读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研究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和问题探索培养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开发适合小学生英语阅读的教学资源02研究方法和过程采用文献研究法搜集和整理关于小学英语阅读能力的相关文献,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评价,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方法应用问卷调查法设计问卷,了解小学生对英语阅读的认识、态度和需求,以及他们在英语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为课题研究提供实证支持。
实施案例研究法搜集和整理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典型案例,深入分析和总结优秀案例的经验和不足,为课题研究提供实践指导。
明确本课题的研究问题和目标,梳理相关文献,制定研究计划。
研究过程确定研究问题通过问卷调查和案例研究,搜集和整理相关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和归纳,总结出小学英语阅读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个案研究与思考
[摘要]阅读理解能力是英语运用能力的重要方面,它体现了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和思维品质。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英语教学的重点工作。
然而要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并非一朝一夕,并非掌握单词、语法就能理解全篇文章。
剖析影响阅读能力提高的因素,其中渗透着多方面的原因,主要体现在对英语不感兴趣,词汇量不够,没有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等方面。
本文着重谈论了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取那些方法解决这些问题,以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关键词]阅读理解阅读兴趣阅读技巧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 (2013)11-0093-01
近几年的中考英语试题不仅加大了阅读题的量,设题方式也越来越注重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阅读理解试题所占的比例在近年中考试卷中比重很大,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们越来越重视阅读教学。
然而,许多教师和学生发现,尽管在阅读上投入较长时间和较大的精力,效果却不理想,那么制约英语阅读能力培养的原因何在呢?教师应采取什么策略来解决这一问题呢?笔者拟就自己在平时教学中的调查、体会和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英语教学总体情况
舟曲二中位于舟曲县城以西42公里处的立节乡立节村,由于地处比较偏僻,学生在小学没有机会接触英语,大多数学生对英语这
一门课很陌生。
要从初一才开始学习英语,这给英语教学带来了很多困难。
但是由于学生刚接触英语,他们感到很好奇、新鲜,对英语还有一定的兴趣。
后来随着词汇量的增大,知识难度的增加,他们把英语当成了一种负担,把英语看成是枯燥的记单词、背课文。
不少学生认为学英语很费功夫并且也很泛味,还有些学生对学习英语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认为英语可学可不学,渐渐地大多数学生对英语不感兴趣了。
我认为造成这种情况有种种因素,首先是大多数学生忽略了学习英语的重要性,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与动机,其次由于没有恰当的学习方法,致使长期学习效果不佳,另外还有一点很重要的因素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由于以上原因,学生对英语渐渐失去了信心。
案例1
教材:人教版
教学内容: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7 what dose he look like?教具:a record
教学步骤:teaching procedures
stepⅰ
greet the class as usual.
stepⅱ
teach the students to practice reading the words for describing people.
step ⅲ
1、 play a recording of three descriptions
2、get students to read three descriptions and match them to the correct pictures.
3 、get students to do the activity individually.
分析反思:此教师在上本节课时,主要采用了任务型教学。
通过复习描写人物外貌的词汇导入新课,听原文录音,提高听的兴趣。
然后让学生略读,了解大意,边读边找出与图片相匹配的内容,最后让学生描写同班同学。
通过小组间的比赛来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
案例2
教材:人教版
教学内容:新目标八年级下unit 8 阅读课文why don’t you learn to sing english songs?
教具:多媒体
教学步骤:
本课时主要记叙了一个英语歌曲大奖赛,讨论唱英语歌曲怎样能促进学习英语的主动性。
在课文中还出现了有关奥运会就要举行的信息,强调了我们学习英语的必要性。
在上课之前的课间休息时老师给学生们播放了1988年汉城奥运会的主题曲hand in hand,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感受歌曲之美。
在学生欣赏歌曲的过程中既消除了学生上节课后的疲劳感,又使学生沉浸在英语学习的氛围里,让学生的潜意识得到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暗示,也调动了他们学英语
的积极性。
在征集学生的回答后,向学生提出“why don’t you learn to sing english songs?”介绍这就是要学的阅读材料的标题,让学生预测本文的主旨大意。
分析反思:阅读教学在英语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但在平时的听课和浏览别的老师的阅读课课件的时候经常发现许多老师
在上课过程中对学生阅读的方法指导、运用阅读策略能力的培养不够,经常只采取问答和课文讲解的方法,只求学生能理解阅读材料,能掌握阅读材料中出现的词汇,语言知识等,其实这是远远不够的。
二、改革建议
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大量阅读是提高阅读能力的最有效的办法。
但在学生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培养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和要求,采取不同的阅读方式和策略,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概括的顺序来阅读的能力,为其在课外能运用这些的阅读方法展开大量的阅读是我们英语阅读教学的根本。
那么教师应采取什么策略来解决上述问题呢?
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笔者认为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情景,是培养其兴趣的关键。
语言只有在一定的情景中才有意义,才会形象生动,也才会有利于理解并掌握。
现代教学,不能停步在过去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而应适应中学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可以经常利用图片、实物、收录机、幻灯片等辅助工具,利用情景和
设置情景进行教学,使学生直接地具体地获得英语知识。
案例2中的这位老师通过让学生欣赏音乐这样一个真实的场景来导入新课,能够调动学生的参与性,激发学生的兴趣。
2、利用有限的课本和课堂不断扩大学生的词汇量
首先在教学中特别是词汇学习中,教师应教会学生如何利用构词法知识来判断和记忆简单词、派生词及合成词;学会根据上下文处理一词多义、熟词新义等语言现象的能力;其次在讲解课文和词汇时,不能只局限于课本的学习,可以充分利用教材,比如要求学生尽可能的对课文中的单词、词组和句子用其他词汇和结构进行英语解释,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形式来表达相同或相似的内容,使知识的学习不断复现,教会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
第三,教师在讲解词汇时,除了其在文章中的意义和用法外,还应总结该词的其他常用意义和词组搭配;注意最常用词的多义性,对常用词应随着词义及用法的扩大与深化进行两次甚至三次以上的注释和例解;对同义词、近义词或反义词进行总结和辨析。
3、交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技巧,帮助学生迅速找到答案,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
文章的主旨句一般在文章的开端或文章的结束出现,所以,读懂文章的第一句和文章的最后一句对理解整篇文章关系重大。
读文章时,要求学生不要平均分配时间,要集中精力把主旨句找出来并理解它的含义,其它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因为其它的内容都是为说明主旨句服务的。
细节题一般是按照文章的顺序逐步提出的,前面的细节题一般到文章的第一、二段去寻找答案,后
面的细节题一般到后面的段落去寻找答案。
学生掌握了这一技巧,可以迅速、准确地找出问题的答案,节省时间,提高准确性。
文章中出现的生词可以通过上下文的内容去猜测。
作者对待说写事件或人物的态度,可通过作者在文章中的用词进行推断。
总之,影响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教师必须更新观念、调整对策、改进教学,要利用新教材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并借助教育机制和教育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根据课文内容设计的情景中运用所学语言知识展开交际活动,组织比赛、猜谜、游戏等活动,培养口头交际能力。
运用电化教学和情景教学意境诱发兴趣,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同时,在教学中要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培养自学能力,以学生实践为基础来引导学生多看、多读、多练,通过一系列阅读培养学生阅读的技能,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蔷程晓堂《英语教学法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新目标七年级下)》,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4]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新目标八年级上)》,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