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的人生智慧(知人则哲,是一种识人的智慧,是一种大气度,大胸怀)
尚书中的智慧与哲理

尚书中的智慧与哲理尚书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部重要经典,记录了周朝的历史事件、政治制度、礼仪规范等内容。
作为一个传统文化学者,我对尚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哲理。
以下是我对尚书的研究心得。
首先,尚书中展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
在尚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代中国人民对于政治、社会、道德等方面问题的深刻思考和独到见解。
例如,在《尚书·洪范》中,记载了伊尹治理夏朝的故事。
伊尹通过改革政治制度、推行德政,使得夏朝治理有方,国家安定繁荣。
这表明古代中国人民深知政治制度的重要性,懂得通过改革创新来推动社会进步。
其次,尚书中蕴含了丰富的哲理思想。
尚书中的许多篇章都包含了关于人生、道德、修身养性等方面的哲理思考。
例如,《尚书·大禹谟》中提到“民之不治,以其无道也;其无道,以其无君也”。
这句话意味着国家治理的成败与国君的德行有着密切的关系,强调了君主的德治重要性。
这种思想对于现代社会仍然具有启示意义,提醒我们要重视道德修养,注重领导者的德行。
此外,尚书还强调了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的重要性。
在尚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对于社会秩序的规范和道德行为的要求。
例如,在《尚书·周书·大宗伯》中,提到“民之不利,以其无礼也”。
这句话强调了礼仪的重要性,认为礼仪是维系社会秩序的关键。
尚书中还强调了各种仪式、礼节的重要性,如祭祀、婚嫁等。
这些规范和要求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尚书还涉及了一些关于教育和人才培养的思考。
在尚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对于教育的重视和对于人才的培养。
例如,在《尚书·周书·大禹谟》中,提到“夏后氏其降于岐阳,其子孙保之。
保之以为后嗣,教之以文武”。
这句话强调了对于子孙后代的教育和培养的重要性。
这种思想对于现代教育仍然具有启示意义,提醒我们要注重培养下一代的综合素质和道德修养。
总之,尚书中蕴含了丰富的智慧和哲理,对于我们理解古代中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经典常谈《尚书》阅读感悟

经典常谈《尚书》阅读感悟
《尚书》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部集中反映了春秋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典籍。
在阅读《尚书》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其中蕴含的智慧和哲理。
首先,我被《尚书》中所强调的“仁义礼智信”所感动。
这些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十分重要,它们是道德观念的核心,也是社会秩序和个人品德的重要保障。
在现代社会,我们也应该弘扬这些价值观,让其成为我们行为的指南。
其次,我被《尚书》所强调的“天人合一”所感受。
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观念,它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在现代社会,我们往往忽视了这种和谐关系,导致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
因此,我们应该从《尚书》中学习,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最后,我被《尚书》中所传达的领导力所感动。
在《尚书》中,领导者应该以身作则,言出必行,以此来影响和引导下属。
这种领导方式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也同样适用,领导者应该成为员工的榜样,以此来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和执行力。
综上所述,《尚书》是一部充满智慧和哲理的典籍,它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现代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阅读《尚书》,感受其中的智慧,将其应用于现代社会中。
- 1 -。
《尚书》经典佳句10则,睿智犀利,催人上进

《尚书》经典佳句10则,睿智犀利,催人上进《尚书》经典佳句10则,睿智犀利,催人上进。
1. 若保赤子,惟民其康乂。
——《尚书·康诰》要像是保护小孩一样,全心全意的治理百姓,这样臣民便能够得以安康。
2. 必有忍,其乃有济。
有容,德乃大。
——《尚书·君陈》对于其他人,一定要有忍耐之心,不能够要求其尽善尽美,这样才能够有所补益。
有着包容之心,七德行才能够伟大。
3. 无自广以狭人,匹夫匹妇,不获自尽,民主罔与成厥功。
——《尚书·咸有一德》不可自大而小视人,小视人就不能尽人的力量。
平民百姓如果不能尽心尽力,就没有人帮助君王建立功勋。
4. 人无于水鉴,当于民鉴。
——语出《尚书·酒诰》为人不应当将水当成镜子,而是应当将百姓当成镜子。
这句话是说明为政者应当以百姓为基础,反映检查为政的得失。
5.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尚书·夏书·五子之歌》百姓是国家的根本,只有百姓稳定了国家才会安定。
6. 不矜细行,终累大德。
——《尚书·旅獒》对于一些小的事情,如果不谨慎,这样就会连累高尚德行的养成。
7. 德无常师,主善为师。
——《尚书·咸有一德》道德没有固定的老师,以善为主的就可以作为老师。
8. 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怀。
——《尚书·周书·蔡仲之命》上天是不分亲疏的,只会去帮助那些有德行的人们。
人民也永远不会去忠于特定的某一个君王,只会归附于那些对自己有恩惠的人。
9. 天视自我民视,天聪自我民聪。
——《尚书·泰誓中》上天所能看到的正是百姓眼中所看到的;上天所听到的正是从百姓那里所听到的。
10. 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尚书·夏书》祖先曾经有过教训,可以亲近百姓,但是却不可以看清百姓。
《尚书》10句经典名言,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

《尚书》10句经典名言,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尚书》,最早书名为《书》,是中国第一部古典文集和最早的历史文献,它以记言为主。
自尧舜到夏商周,跨越两千余年。
一、罔游于逸,罔淫于乐。
罔:不可。
游:游荡。
淫:沉溺。
两句告诫人们,不能沉溺于安逸和享乐。
二、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译文】老百姓是国家的根本,老百姓的生活安定了,国家也就治理好了。
三、建官惟贤,位事惟能。
【译文】建立官位,任用官职都必须重视德行与才能。
四、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克:能够。
邦:古代诸侯封国之称。
【译文】能够辛勤地为国效力,能够节俭地操持家政。
五、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
与人:对于别人。
备:完备,十全十美。
检身:检在自己。
不及:不够。
【译文】对于别人不求全责备.检查自己总觉得像是有某些不足。
六、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选自《尚书·夏书·五子之歌》,邦:国家。
百姓是国家的根本,只有根本稳固,国家才能安宁。
七、侮慢自贤,反道败德。
【译文】轻慢众人,妄自尊大;违反正道,败坏德义。
八、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选自《尚书·大禹谟》。
【译文】人心难易其诡,道心难得其真,求真总须精纯专一,治世贵在守中固善。
九、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
选自《书经·周书·泰誓上》。
【译文】天地是万物的父母,人是万物中的灵物。
十、不役耳目,百度惟贞,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尚书》十条经典名言,常读常新,终身受益!

《尚书》十条经典名言,常读常新,终身受益!1、人之有技,若己有之出自先秦《尚书·秦誓》。
看到别人有的技能,就像是自己的一样。
2、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庸。
出自先秦《尚书·大禹谟》。
没有根据的话不要听信,不诚实的计谋不要用。
3、蓄疑败谋,怠忽荒政。
出自先秦《尚书·周官》。
如果不能决断,其谋略必定失败;如果玩忽职守,必然事业荒废。
4、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出自先秦《尚书·旅獒》。
喜欢戏弄别人的人,就会损害自己的道德;醉心于玩赏某些器物或迷恋于一些无利有害的事情,就会丧失积极进取的志气。
5、有容德乃大。
出自先秦《尚书·君陈》。
宽容大度是伟大的德行。
6、侮慢自贤,反道败德。
出自先秦《尚书·大禹谟》。
对人傲慢无礼,对自己自吹自擂,这就叫做违反大义,败坏道德!7、推贤让能,庶官乃和。
出自先秦《尚书·周官》。
推,举荐。
庶,庶民、老百姓。
乃,才。
荐举贤者,推荐能人,官民才能和谐。
这句话说明用人公平,才能凝聚人心,促进社会和谐。
8、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出自先秦《尚书》。
一点儿小的火星就可以把整个原野烧起来。
比喻小的事情可以酿成大的大变,也比喻新的事物虽然弱小,有广阔的发展前途。
9、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出自先秦《尚书·舜典》。
志,心志、思想感情。
永,同“咏”。
诗是表达思想感情的,歌所咏唱的是表达思想感情的言辞,声调要依照咏唱的内容而定,音律要与声调相和谐。
此言作诗咏歌要合声律的原理。
10、任贤勿贰,去邪勿疑。
出自先秦《尚书·大禹谟》。
此言任用贤能之人不可三心二意,摒除奸邪之人要毫不犹豫。
前句即我们经常所说的“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用人原则。
读完尚书经典名句后的感受

读完尚书经典名句后的感受
读完《尚书》经典名句,我感受到了深深的历史沉淀和文化底蕴。
《尚书》是我国古代重要的经典之一,它记载了我国早期历史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重要内容。
其中最令我感受深刻的名句是“民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强”,这句话道出了信任在人际关系和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
只有信任才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也只有信任才能使国家更加强大。
此外,还有“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这句话告诉我们,人们应该依照自己的性格和个性走自己的路,并在这个过程中修行自己的道德与品质,以达到教化自己的目的。
总之,读完《尚书》经典名句,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其中所蕴含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也更加明白了其中所阐述的人生哲理和道德规范。
这些名句不仅是我国古代智慧的结晶,也是我们今天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价值观。
- 1 -。
《尚书》读后感

《尚书》:古老的智慧,永恒的启示读完《尚书》,我深感其独特的魅力。
这本书,作为一部多体裁文献汇编,承载着中国古老的历史和文化,被誉为“上古之书”。
虽然其中的部分篇章被证实为伪书,但这并不妨碍它作为一部重要的历史文献,为我们揭示了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
《尚书》的内容主要是君王任命官员或赏赐诸侯时发布的政令,这让我感受到了古代中国的政治智慧和统治者的治国理念。
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那些关于德政的篇章。
它们强调了君主应以德治国,关心百姓的福祉,而非仅仅追求个人的权力和利益。
这种以德为本的治国理念,让我深感敬佩。
在《尚书》中,我也读到了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
比如,商纣王的残暴统治,以及周武王的英勇反抗。
商纣王为了个人的享乐,不惜牺牲百姓的利益,最终导致了国家的灭亡。
而周武王则站在了人民的一边,以民为本,最终建立了新的王朝。
这些故事让我深刻认识到,一个国家的兴衰,往往取决于统治者的治国理念和人民的福祉。
此外,《尚书》还让我感受到了古代中国的文化魅力。
其中的许多篇章,如《禹贡》、《洪范》等,都描绘了古代中国的壮丽山河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这些篇章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感受到了古代中国的繁荣和辉煌。
总的来说,《尚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它不仅是一部历史文献,更是一部充满智慧和启示的书籍。
它让我认识到,古代中国的政治智慧和文化魅力,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们应该学习古代先贤的治国理念,关心人民的福祉,追求公正和正义。
同时,我们也应该珍惜和保护古代中国的文化遗产,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最后,我想说,《尚书》是一本值得每个人阅读的书籍。
无论你是历史爱好者,还是文化追求者,都能从中获得深刻的启示和感悟。
让我们一起走进《尚书》的世界,感受古代中国的智慧和魅力吧!。
《尚书》读后感范文

《尚书》读后感《尚书》是我国古代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经典名著,也是中国的第一部历史纪传体文献。
它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是中国古代文化中最为重要、最为丰富的古籍之一。
阅读《尚书》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博大精深和深厚底蕴,也让我对生活和社会产生了更加深刻、更加全面、更加思考性的认识。
《尚书》不仅是一部历史文献,也是一部道德书籍,它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古代人民珍视道德的深刻程度和尊重人伦的情感。
古人常说:“治国必先治吏,治世必先治家。
”在《尚书》中,对于如何做好一位领导者和一位前辈,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等方面都有着深入探讨。
在《尚书》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人在“礼”的概念上的深刻理解和统治者对于诚信、仁爱等品质的重视。
这些热爱家、爱乡、爱国、爱天下的情感,仍然深深地感染着我们。
在读完《尚书》后,我不仅学到了许多有关人伦道德的知识,还收获了许多书中人物的性格品质上的启示。
《尚书》并不是一本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指导汇集,但是每篇篇章和人物,都有很深层的哲理在里头。
我们需要认真理解其思想内涵,并将其融入到生活中,从而在我们的人生旅程中不断向道德精髓迈进。
然而,《尚书》不仅仅是一部道德权威,更是我们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窗口。
在书中,我们可以感觉到古代中国的社会物质与精神文明的高度发达,尤其是在知识、技术、科学等方面的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这些成果不仅仅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也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充满了创造性、独特性和美感。
更为重要的是,《尚书》给我们展示的是,追求文化优秀,重视文化沿革,创新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当代中国文化的需要,也是一种文化底蕴的追求。
《尚书》深深地触动了我,让我对中国古代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同时也让我更加珍视生活,尤其是尊重人伦、法纪为主轴的生活方式。
每一篇篇章都让我感到无比的震撼和感动,让我真正体会到古人的智慧和无穷的魅力。
我深深地感谢这样的一部经典著作,它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史增光添彩,也为我们打开了理解、感受和认识古代文化的道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尚书》的人生智慧(知人则哲,是一种识人的智慧,是一
种大气度,大胸怀)
作者李艳霞知人则哲“知人则哲”句语出《尚书》,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古老的智谋所在。
知人则哲,是一种识人的智慧。
不管是大敌当前,还是和平年代,知人则哲,于人生和大业,必然是有益而无害。
知人则哲,就是能鉴察人的品行和才能,体察人心,认清事物本质,又能掌握人与事物的变化之道。
如此能识时务,?任人唯贤,尊重人才者,才是具有大智慧的人,理当为俊杰。
知人则哲,就是智慧和聪明的总结,比如一个睿智者,懂得欣赏那高高挺拔,虚心俯首,且有气节的翠竹的品格。
有句话说得好,聪明的人,聪明在能发现别人的缺点,也能发现他人的优点,只有愚蠢的人才会死盯别人的短处。
知人则哲,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担当,更是一种大气度,大胸怀。
虽然,“识人难,古亦有之。
交友不甚,祸及己,选才不甚,殃及国。
”我相信,真正有智慧的人,一定会从这古训中经验之谈中,脑洞大开。
在生活和工作中,无论是交友,还是挑选或者推荐人才,不能只看一时一事,不能以个人的喜恶,就个人的崇拜,盲目加以肯定。
只有正确运用好“知人则哲”
这个大学问,才能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一如海纳百川,将一艘艘小舟送达成功的彼岸。
?政贵有恒政贵
有恒,是执政纲领,也是国学治要,是祖先铺就的一条真理大道。
政贵有恒,千古用之,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贯穿于这个道理。
当这句古老的格言又被人们提起,证明子孙们没有把祖先留下的瑰宝丢弃。
政贵有恒,语出《尚书·毕命》,概括说明了“为政贵在长久,说话要有道理,且需抓住要领。
坚决反对朝令夕改,瞎折腾,导致执行者易生疑惑而无所适从。
”不容那些形式主义横行,要坚决予以抨击。
掌故明礼,以示后人,吸取殷朝灭亡的教训,切莫使人心涣散,整体腐败、奢靡,纵酒好乐,好色胜过好德,重蹈覆辙。
政贵有恒,治须有常,改变一种风气,不能只看一时之变,而要力求长久之态,?这是给人们最深刻的启示。
就把“政贵有恒”当镜高悬,因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所以,必须遵行:“治人者必先自治,责人者必先自责,成人者必先自成”的原则,才能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习与性成?习与性成,是一个人素质的流露,是一个人运程的走势,是判断一个人生命大盘的跌宕起伏,决定人生成败的要素。
习与性成,也就是生活习惯,当习惯形成自然,便决定人的命运和人生沉浮。
有智慧的人,經常把“习与性成”做为警句记在心上,避免养成一些坏习惯。
好的习惯会使人成功,而坏的习惯则会叫人一事无成,甚至身败名裂,道德沦丧。
例如懒于春耕的农民,怎能获得五谷丰登的收成?沉迷于酒色
赌场的赌徒,最终将失去幸福的婚姻和家庭。
作家毕淑敏有一警句:“我喜欢爱读书的女人。
书不是胭脂,却会使女人心颜常驻。
书不是棍棒,却会使女人铿锵有力。
书不是羽毛,却会使女人飞翔。
书不是万能的,却会使女人千变万化。
不读书的女人,无论她怎样冰雪聪明,只有一世才情,可书中收藏着百代精华。
”读书是最好的美容,那就把读书,当作一种生活习惯吧。
?“良好的习惯是一辆舒适的四驾马车,坐上它,你就跑得更快。
”愿人们乘坐好习惯这驾马车,驰骋在宽广的人生赛场……爱屋及乌爱屋及乌,是一句成语,辞典中这样解释:乌,乌鸦也。
喜爱那所房屋,连同房屋上的乌鸦也一并喜爱。
比喻由于喜爱某人,连带地喜爱与他有关联的人或物。
这种说法,大有来头掌故。
传说周武王攻克朝歌时,对于如何处置商朝遗留下来的权臣贵族、官宦将士,甚是担忧,唯恐难以稳定局面,便与姜太公商议。
太公建议:“如果你喜爱那个人,就连带喜爱他屋上的乌鸦;如果憎恨那个人,就连带厌恶他的仆从家吏。
”《说文解字》也有“投鼠忌器,爱屋及乌”,这里投鼠忌器说的是,犹
若瓷器店里打老鼠,小心不要砸了老鼠周围的器皿。
从中人不能不深刻反思。
爱屋及乌,极有现实意义。
它是一种正能量的传递,不但有助于人们处理好家庭关系,婆媳关系,而且对于人在社会交往中矫正态度,友好沟通,改善关系,构建和谐环境,也有助益。
爱屋及乌,坚决反对恶其余
胥,如果被这种恶魔效应作祟,紧抓一个人某一点短处,推及其余,势必影响和谐健康的大局。
“爱屋及乌”就是一支哨笛,召唤人们向着团结、友爱、快乐、幸福结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