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寓言里的人生智慧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有哪些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有哪些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源远流长,其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和人生哲理。
这些寓言故事通过生动的情节和形象的角色,向人们传递着智慧和启示。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些经典的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1.《狐假虎威》。
故事讲述了一只狐狸借助虎的威势吓唬其他动物,最终被老虎发现并惩罚的故事。
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弄虚作假最终会被揭穿,真正的实力和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2.《孔子和柳下惠》。
这个故事讲述了孔子和柳下惠比喻自己的学识,最终孔子认为自己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虚怀若谷,不断进取,永远不要自满。
3.《鹬蚌相争》。
故事中,鹬和蚌为了争夺一块肥美的螃蟹,最终被渔夫捉住。
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争斗只会让双方受伤,而渔翁得利。
合作共赢才是最好的选择。
4.《三打白骨精》。
这个故事讲述了孙悟空三番五次与白骨精斗智斗勇的故事。
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勇敢、聪明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是战胜困难的关键。
5.《老鼠嫁女》。
故事中,老鼠为了让女儿嫁给强大的猫,最终导致了悲剧的结局。
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不要为了一己私利而牺牲他人的利益,贪图享乐最终会带来灾难。
6.《愚公移山》。
这个故事讲述了愚公为了移山,不畏艰难,最终感动了上天的故事。
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坚持不懈,永不放弃,就能战胜一切困难。
7.《斗鸡》。
故事中,两只鸡为了争夺地盘斗得你死我活,最终被老鹰抓走。
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争斗只会让自己陷入危险,而团结合作才能迎来胜利。
以上就是一些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它们不仅富含着智慧和哲理,而且通过生动的情节和形象的角色,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希望我们能够从这些故事中汲取智慧,指导自己的人生道路。
寓言故事所表达的道理

寓言故事所表达的道理
寓言故事所表达的道理通常具有深刻的哲理和人生智慧,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寓言故事所表达的道理:
《狐狸和葡萄》:这个故事讲述了一只狐狸因为自己无法摘到高高的葡萄而编造谎言,说自己已经摘到了最好的葡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我们可能会因为自己的无能而编造谎言来掩盖自己的不足,但这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让我们更加尴尬。
因此,我们应该正视自己的不足,努力提高自己。
《乌鸦和狐狸》:这个故事讲述了一只狐狸通过奉承乌鸦让乌鸦张嘴唱歌,从而让乌鸦失去了警惕。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轻易相信别人的甜言蜜语,也不要因为别人的夸赞而放松警惕。
《狼来了》: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喜欢撒谎的牧童,他不断喊“狼来了”来欺骗村民们,当真的有狼出现时,没有人相信他的呼救。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撒谎只会让人失去信任,最终受害的还是自己。
《农夫和蛇》: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农夫在冬天救了一条冻僵的蛇,但是蛇在苏醒后却咬了农夫一口。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对坏人抱有幻想,即使他们表现出善意,也可能会反咬一口。
《龟兔赛跑》:这个故事讲述了兔子因为自以为速度快而懒惰,最终输给了乌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即使先天条件再好,也要努力不懈才能取得成功。
这些寓言故事所表达的道理都是关于人生智慧、道德修养和行为准则的深刻道理。
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性的弱点、社会的复杂性和做人的道理。
中国古代寓言的故事十个和道理

十个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和它们所传达的道理好的,以下是十个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和它们所传达的道理:1. 《老鼠娶亲》故事梗概:老鼠找了一只非常美丽的老鼠新娘,但由于他自己的样貌丑陋,被嘲笑和拒绝。
最后,他请来蛇作为新娘的伴娘,让老鼠新娘看到了丑陋的蛇后,觉得自己的新郎还是不错的。
道理:美丽不是唯一重要的,内在品质和相处态度也十分重要。
2. 《乌鸦喝水》故事梗概:乌鸦渴了想喝水,发现一个瓶子里有点水,但瓶口太窄,无法直接喝。
于是,它用小石子一点一点地把水位提高,直到能够喝到水为止。
道理:智慧和耐心可以解决许多困难。
3. 《愚公移山》故事梗概:愚公和家人住在两座高山中间,为了方便出行,他决定移山。
尽管受到其他人的嘲笑,但他坚持不懈,最终感动了神仙,神仙帮助他实现了愿望。
道理:坚持和毅力能够战胜一切困难。
4. 《狐假虎威》故事梗概:狐狸借助虎的威势吓唬其他动物,谁敢违抗就会被虎吃掉。
最后,狐狸被发现并受到惩罚。
道理:借助他人的力量来欺压弱者是不道德的行为,最终可能会自食恶果。
5. 《小毛驴进城》故事梗概:小毛驴听信别人说自己很丑,于是想方设法改变自己的样貌,结果被人骗走了。
道理:自信和自爱是最重要的,不要被他人的看法左右。
6. 《捉鱼儿》故事梗概:一个小孩用手捉鱼,结果被鱼儿引诱到深水区,差点被淹死。
道理:贪心和自负可能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7. 《牧羊女和采蘑菇》故事梗概:牧羊女为了采蘑菇忘记了照顾羊群,结果丢失了一只羊。
道理:做事要分清轻重缓急,不要因小失大。
8. 《猴子捞月》故事梗概:猴子在水中试图捞取月亮的倒影,最终什么都没捞到。
道理:有些事情是不可能实现的,不要浪费时间和精力。
9. 《狼来了》故事梗概:小孩子多次恶作剧说狼来了,村民们因此误以为是假的。
当狼真的来袭时,没有人相信他的求救。
道理:撒谎会导致信任的丧失,对于真正的紧急情况可能无法得到帮助。
10. 《鹿角问题》故事梗概:鹿问其他动物自己的角为何落叶,得到不同的回答,最后明白原来自己根本没有角。
中国古代文学与人生哲学人生智慧古代中国文学中的人生哲学与生活智慧

中国古代文学与人生哲学人生智慧古代中国文学中的人生哲学与生活智慧中国古代文学与人生哲学:人生智慧的源泉中国古代文学是一座宝库,汇聚了许多人生哲学的智慧。
这些文学作品不仅仅是艺术的表现,更是对人类生活和命运的思考与探索。
在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找到人生的真谛与智慧,为我们的人生旅程提供指引。
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人生哲学与生活智慧。
一、《论语》:仁义道德的根基《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中具有重要哲学价值的经典之一。
其中的伦理道德思想,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
在《论语》中,孔子强调了“仁”的重要性,认为“仁者,人也”。
“仁”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行为,通过修养自己的道德品质,可以达到和谐与公正的社会关系。
这一理念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社会,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中宝贵的人生智慧。
二、唐诗宋词:人生苦乐之间的感悟唐诗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瑰宝,以其深情、质朴的表达赢得了世人的赞美。
在不同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人生苦乐之间的深刻感悟。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以登高望远的方式,抒发了对短暂而宝贵的人生的思考与珍惜。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则借叙述弟弟的情感,反映了作者对亲情和人生无常的感悟。
这些作品在表达中融入了作者对人生的独特理解,使我们更深入地思考自己的生活与人生意义。
三、红楼梦:命运与人生哲学的探讨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它以丰富细腻的描写,展示了丰富多彩的人生命运与哲学思辨。
小说中塑造了大量具有复杂性格和命运的人物形象,如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等。
通过描写这些人物的人生起伏和命运变迁,小说深入探讨了人生的无常和宿命力量。
小说中的悲欢离合、生老病死,既是现实生活的缩影,也警示着人们对于命运和人生的思考。
四、诸子百家:多元思想的碰撞与融合中国古代文学中不仅仅有诗词和小说,还有丰富多样的哲学著作。
在诸子百家的思想体系中,包括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等思想流派。
小故事大智慧寓言故事中的人生哲理

小故事大智慧寓言故事中的人生哲理在远古的森林中,生活着一只小狐狸,名叫小智。
它聪明机灵,善于观察周围的一切。
一天,小智遇到了一只孔雀,孔雀被自己美丽的羽毛所迷恋,常常自吹自擂。
小智被孔雀吸引,决定向它学习。
但是,孔雀以自我为中心的态度却不愿意教授小智任何知识。
小智不满于此,他继续寻找其他的伙伴。
这一次,它遇到了一只蜜蜂。
蜜蜂身上沾满了花蜜,它辛勤地劳作着,为花园中的花朵提供花粉传递的服务。
小智惊叹于蜜蜂的勤奋和毅力,决定向蜜蜂学习。
蜜蜂看到小智的诚意,为他耐心地解答了种种问题。
小智学到了许多知识,也学会了如何努力工作。
蜜蜂告诉小智,人生中最重要的是勤奋和恒心。
只有付出努力,才能收获成功。
小智明白了这个道理,开始在森林里勤奋学习。
它观察蚂蚁搬运食物的坚持,学习猴子的灵活和狮子的勇气。
每当遇到困难,小智都会思考,寻找解决的办法。
时间渐渐过去,小智变得越来越聪明,也变得越来越有智慧。
有一天,小智再次遇到了孔雀。
当它看到小智的变化,心生嫉妒,在众人面前嘲笑小智并贬低它的所学所悟。
小智深深地明白到,外表的华丽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价值。
人生的智慧源于内心的修炼,而不是外在的表现。
自信的背后应该有实力的支撑,只有真正学到的知识和实践才能给人带来真正的力量。
小智不再迷恋孔雀的美丽,因为他已经懂得了真正重要的东西。
他学会了用心去学习和成长,用实力去证明自己的价值。
小智的智慧不仅帮助自己,也帮助了其他的伙伴。
通过小智的故事,我们可以从中获得一些人生的智慧。
首先,内在的修炼比外表的华丽更重要,只有真正的实力才能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持续前行。
其次,勤奋和恒心是成功之路上不可或缺的品质。
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克服一切困难,迈向成功。
最后,我们还需要学会观察和思考。
吸收他人的智慧和经验,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成长。
同时,要保持谦逊与自信,不去追求虚荣和表面的光鲜,而是要注重内心的积累和真正的实力。
生活中的每个人都可以从小故事中获得大智慧,只要我们愿意用心去观察、思考和学习。
中国经典寓言故事

中国经典寓言故事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是一种以动物或其他形象为主角,通过它们的言行来揭示人性弱点、道德观念和社会规范的文学体裁。
这些故事常常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情节,让人们在阅读中获得深刻的启示和教训。
下面,我们就来盘点一些中国经典的寓言故事。
1.《狐假虎威》。
这是一则出自《三字经》的寓言故事。
故事讲述了一只狐狸借助老虎的威势,吓唬其他动物,却最终被猴子戳穿了真相。
这个故事告诫人们不要以假乱真,不要依仗他人的势力欺压弱小,更不要自欺欺人。
2.《鹬蚌相争》。
这个故事出自《庄子》。
故事讲述了一只鹬和一只蚌因为争夺一块肥美的鱼肉而发生争执,最终引来了捕食它们的鹰。
这个故事告诫人们不要因小失大,不要因为一时的得失而忽视大局,更不要因为争斗而让外部势力得逞。
3.《孔雀东南飞》。
这个故事出自《庄子》。
故事讲述了孔雀因为自己美丽的羽毛而自傲,却最终被困在笼中,失去了自由。
这个故事告诫人们不要因为自己的优越条件而骄傲自满,更不要因为虚荣而失去了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4.《老鼠嫁女》。
这个故事出自《古文观止》。
故事讲述了老鼠为了让女儿嫁给一只猫,竟然自己也跟着装病,最终却被猫吃掉了。
这个故事告诫人们不要为了一己私利而背叛自己的原则和家人,更不要因为贪图享受而付出生命的代价。
5.《狼来了》。
这是一则流传甚广的寓言故事。
故事讲述了一个孩子在田野上喊“狼来了”,引来了村民前来救援,但后来孩子却因为多次虚假报警而失去了村民的信任。
这个故事告诫人们不要说谎,因为谎言终究会被揭穿,失去信任将是一个人最大的损失。
以上这些中国经典的寓言故事,虽然情节简单,但却蕴含着深刻的道德和人生哲理。
希望我们在阅读这些故事的同时,能够从中汲取智慧,引以为戒,做一个更有道德、更善良的人。
《韩非子》3则寓言故事,洞悉世事,看穿人性,道尽人生哲理!

《韩非子》3则寓言故事,洞悉世事,看穿人性,道尽人生哲理!滥竽充数、老马识途、郑人买履、买椟还珠……千古经典著作《韩非子》记载了太多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
这些故事蕴含着深刻的哲理,给人以智慧的启迪,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今天为大家精选了3则寓言故事,寓意深刻,一起领略传承千年的法家智慧。
智子疑邻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富商。
有一天突降暴雨,把富商家中的一面墙冲塌了。
富商的儿子看到后,连忙提醒父亲,一定要尽快修缮好墙院,不然一定会有小偷趁机行窃。
一旁的邻居看后也应声附和。
到了晚上,富商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财物。
富商连忙夸赞自家孩子有智慧,却对邻居老人起了疑心。
韩非子评价道:“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也。
”懂得道理并不难,难的是如何恰当的处理问题。
富商之所以对儿子与邻居老人抱有截然相反的两种态度,只是源于彼此间的关系亲疏不同。
交浅何必言深,言多必失。
邻居老人出于善意的提醒,却成了富商怀疑的源头。
古人云:“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
”说话恰当有分寸,是智慧;适时保持沉默,也是智慧。
生活中,不论是泛泛之交,或是患难之交,我们都应该戒掉口无遮拦,即便是出于善意的真话,也要斟酌三分。
愿所有朋友懂得知人莫言尽,交浅不言深。
嗜鱼拒馈春秋时期,鲁国的宰相公孙仪非常喜欢吃鱼。
人们听说后争相买鱼送给他,可公孙仪从不接受别人的馈赠。
他的弟子好奇询问原因,公孙仪回答说:“正是因为爱吃鱼,才不能接受旁人的无端馈赠。
”弟子很疑惑,他继续解释:“如果收了别人献来的鱼,难免就会对他们低声下气,如此一来就会歪曲法律,进而就有可能被罢相。
等我被罢免了,自己买不起鱼了,这些人也很大可能不会再给我送鱼了。
反过来一想,如果我不接受馈赠,就不会被罢相。
想吃了随时可以买,不必仰仗他人投赠。
”韩非子总结道:“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
”公孙仪不因小利而失大节,懂得靠人不如靠己,这启示人们,依靠为自己办事的人,不如自己去办事。
古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10个寓言故事及寓意

10个寓言故事及寓意(最新版3篇)篇1 目录1.农夫与蛇:善良与恶报2.狐狸与葡萄:追求与现实3.狼与七只小羊:警惕与智慧4.龟兔赛跑:恒心与骄傲5.乌鸦喝水:创新与适应6.农夫的儿子:教育与成长7.狐狸和刺猬:友谊与距离8.鸟儿与荆棘:选择与后果9.狮子与鹿:强者与弱者10.蚂蚁与蝉:勤劳与懒惰篇1正文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寓言故事是一种独特的文化遗产,它们以生动的故事形式传递了丰富的人生哲理。
以下是 10 个寓言故事及其寓意:1.农夫与蛇:善良与恶报故事讲述了一个农夫在冬天发现一条冻僵的蛇,出于善良将蛇带回家,但蛇却恩将仇报,咬死了农夫。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善良是有限度的,不能对恶人仁慈。
2.狐狸与葡萄:追求与现实狐狸为了吃到高高挂在树上的葡萄,费尽心思,最终却没能得到。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认清自己的能力和现实,学会接受无法改变的事物。
3.狼与七只小羊:警惕与智慧故事中,狡猾的狼通过欺骗和伪装,逐个吞噬了六只小羊。
最小的小羊机智地用石头填饱了狼的肚子,使它不能再伤害其他小羊。
这个故事教育我们要保持警惕,善于识破敌人的诡计。
4.龟兔赛跑:恒心与骄傲乌龟和兔子比赛赛跑,兔子因过于自信而放慢速度,甚至停下来休息,结果导致乌龟赢得了比赛。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恒心和毅力是成功的关键,不能因为骄傲而懈怠。
5.乌鸦喝水:创新与适应乌鸦为了喝到瓶子里的水,用嘴一个一个地往里扔石头,最终水位上升,乌鸦喝到了水。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勇于创新,通过不断尝试和适应环境来解决问题。
6.农夫的儿子:教育与成长农夫的儿子从小被宠爱,长大后变得懒惰。
当农夫去世后,儿子因为不会种地而饿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教育孩子要培养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过分溺爱只会适得其反。
7.狐狸和刺猬:友谊与距离狐狸和刺猬原本是好朋友,但狐狸为了自己的利益,出卖了刺猬。
刺猬吸取教训,与狐狸保持了距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友谊要经得起考验,不能因为利益而背叛朋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学”存放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里?
• 中国古人将不同性质、内容的书籍分为四 类,即“经”、“史”、“子”、“集”。 • “国学”就是保存在这“经”、“史”、 “子”、“集”当中。
“国学”存放在哪里?
• “经”主要指儒家的典籍和研究儒家经典的 名著。 • “史”指各种体裁的历史书籍,像《二十 四史》、《资治通鉴》等。 • “子”主要是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及道教 佛教方面的著作。 • “集”是总集、选集、别集,还有诗、词、 赋,像《楚辞》、《乐府诗集》等。
国学经典中的寓言
• 宋人有酤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 县帜甚高著,然而不售,酒酸。怪其故,问其所 知闾长者杨倩,倩曰:“汝狗猛耶?”曰:“狗 猛则何故而不售?”曰:“人畏焉。或令孺子怀 钱挈壶瓮而往酤,而狗迓而龁之,此酒所以酸而 不售也。” 夫国亦有狗,有道之士怀其术而欲以明万乘 之主,大臣为猛狗迎而龁之,此人主之所以蔽胁, 而有道之士所以不用也。 ———《韩非子》
国学经典中的寓言
• 【现解】:指放弃曾经的执著(情感心 执),以全新的自我迎接世界。 • 【原意】:与其彼此艰难的互相在一起, 何不各自到大江大湖里去更自在呢。 • 【现世理解】:曾经一些相濡以沫的感情 或情愫,现在或将要不能完好无缺的进行 下去了,那就让这份感情在汪洋一般的人 潮江湖中保留着回忆时应有的新鲜度,让 它脱离现世的一切烦恼,永存于心!
国学经典中的寓言
• 一到邯郸,他感到处处新鲜,简直令人眼花缭乱。 看到小孩走路,他觉得活泼、美,学;看见老人 走路,他觉得稳重,学;看到妇女走路,摇摆多 姿,学。就这样,不过半月光景,他连走路也不 会了,路费也花光了,只好爬着回去了。 • 【释读】 故事出自《庄子· 秋水》。成语“邯郸学步”, 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 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国学经典中的寓言
• 亲戚、邻居们,说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听 不进去。日久天长,他竟怀疑自己该不该这样走 路,越看越觉得自己走路的姿势太笨,太丑了。 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几个人说说笑笑,只 听得有人说邯郸人走路姿势那叫美。他一听,对 上了心病,急忙走上前去,想打听个明白。不料 想,那几个人看见他,一阵大笑之后扬长而去。 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究竟怎样美呢?他怎么也 想象不出来。这成了他的心病。终于有一天,他 瞒着家人,跑到遥远的邯郸学走路去了。
为什么谈国学?
• “国学”这一概念是在上个世纪初提出的。 当时一些知识分子有感中国传统文化被全 盘否定给中华民族带来巨大损害,遂提出 “整理国故”的主张,以此重振中华民族 的文化,并提升国人的民族精神。 • “国学”概念的出现之初就带有强烈的时 代感和民族感。
为什么谈国学?
• • • • • 西学为用-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对传统文化的现代运 用,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强烈的现实意 义
国学经典中的寓言
• 比喻局部在整体中才能起其作用;脱离了 整体,局部便不起作用。
国学经典中的寓言
• 局部组成整体,但局部不代表整体,更不能实现 整体的功能,所以,互不关联的网眼捕不到鸟, 而网这个整体却能够捕鸟的道理。 从实际效果看,网与互不关联的单个网眼地位是 同样重要的,没有互不关联的单个网眼这些局部, 就没有网这个整体,就实现不了捕鸟的功能。
什么是寓言?
• “这种以故事的体裁去说明道理、议论事情, 比平铺直叙的讲说教训,更有趣味,更容 易感动人”,也更容易为人所接受。
国学经典中的寓言
• 寓言是一种历史悠久而生命力强大的古老 文体,虽多形制短小,却内涵丰富。 • 中国古代寓言大多数以人物故事为载体, 说理深刻透辟,包含许多人生智慧。 • 从这些故事,可以知道中国人的生活态度、 爱情观念、哲学思想、民间习俗与神话传 说,
国学经典中的寓言
• 现解:指放弃曾经的执著(情感心执), 以全新的自我迎接世界。 • 启发:对于人,对于感情或许也是如此。 相濡以沫,有时是为了生存的必要或是无 奈。“相濡以沫”,或许令人感动;而 “相忘于江湖”则是一种境界,或许更需 要坦荡、淡泊的心境吧。能够忘记,能够 放弃,也是一种幸福。
国学经典中的寓言
国学经典中的寓言
• 寓言不同于其他故事,是它含有说理、教 训、劝导、警诫与讽刺的意思;所以寓言 的结构是借人物的故事情节来表现一种 “寓意”。 • 许多寓言故事,都已经被浓缩、简化成一 般人习用的成语。原来故事,大都不见, 只留下几个字,况喻其意。
国学经典中的寓言
• “羝羊触藩”,出于 《周易》,说公羊用 角顶触篱笆,羊角插 进了篱笆,无法拔出。 比喻进退两难。
国学经典中的寓言
• 《庄子》、《列子》中的寓言,想象飞驰, 语言富丽,表现了道家重道、贵虚、齐物、 逍遥的思想;《韩非子》中的寓言,文字 简洁准确,表现了法家因时变法、严刑峻 法的主张;《战国策》中的寓言,手法铺 张,气势恢宏,针对外交、内政、军事方 面的大事,随机应变,往往能收到化险为 夷的效果。
国学经典中的寓言
• 我国许多寓言早就散见于经、史、子、集之中; 在春秋、战国时代最为发达,许多思想家像孔子、 孟子、庄子、韩非子、列子等都创造了极好的寓 言,像《苛政猛于虎》《割鸡焉用牛刀》《五十 步笑百步》《揠苗助长》《守株待兔》《鼓盆而 歌》《邯郸学步》《狗猛酒酸》《滥竽充数》 《愚公移山》《杞人忧天》等。 • 他们借这些寓言故事来发表对政治、教育、伦理、 时事、人生种种方面的看法。现在这些寓言所蕴 含着的一些哲理,大都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上一般 的常识,文人笔下常用的成语。
国学经典中的寓言
• 【典故】:相濡以沫 • 出自《庄子· 内篇· 大宗师》及《庄子· 外篇· 天运》 •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xǔ,慢慢呼气之意) 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 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 【解释】:泉水干了,鱼吐沫互相润湿。比喻一 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
品读国学经典 点亮智慧人生
——中国古代寓言里的人生智慧
• Tell me and I will forget; • show me and I may remember; • involve me and I will understand."
何谓“国学”?
• • • • “国学”是“国故之学”的简称。 “国”,专指中国,“故”是过去的意思 “学”是指学术、思想。 “国学“就是指中国过去的学术和思想, 也即中国传统文化。
国学经典中的寓言
• 【所属朝代】 春秋战国时代 【出处】 《庄子· 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 者,拘于虚也。” 【释读】 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 天。比喻见识狭窄的人。
国学经典中的寓言
• 【典故】 相传在两千年前,燕国寿陵地方有一位少年,不知道 姓啥叫啥,就叫他寿陵少年吧! 这位寿陵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论长相也算得上中等人 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经常无缘无故地感到事事不如 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饭菜是人家的香,站 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他见什么学什么,学一样丢一样, 虽然花样翻新,却始终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该是 什么模样。 家里的人劝他改一改这个毛病,他以为是家里人管得 太多。
• 在一个不可分割的整 体中,只强调自己一 方的作用,将一事无 成,相关事物协调配 合,才能充分发挥其 特长。
国学经典中的寓言
• 有些事情是相互依赖 对方而存在的,只有 通过对方才能显示出 它本身的光彩来.如 果我们看不到事物的 相互联系而强调一面, 就很难使它发挥出真 正的优势来.
国学经典中的寓言
• 一日,一只浅井的青蛙见到一只东海大鳖, 便兴致勃勃地对它说:“我可快乐啦!出 来就在井栏边跳来跳去,进去就在井壁砖 缝中休息;跳入井中,水就泡着我的两腋 和腮;游到浅处,泥汤就没了我的脚。我 独占一井之水,螃蟹和蝌蚪都没法跟我相 比,你何不也下来看看?”
国学经典中的寓言
• 东海之鳖来到井边,左脚还没进去,石膝已经被 卡住了。东海之鳖慢慢退了出去,然后对这只浅 井青蛙讲述了大海的样子:“用千里之遥这样的 字眼儿,不足以说明大海的广阔;用千仞之高这 样的词,不足以量尽它的深度。大禹时十年九涝, 海水没显出增加了多少;商汤时八年七早,海水 也并不见减少多少……” • 浅井的青蛙听得目瞪口呆,惊恐万分,茫茫然若 有所失,它何尝想到还有比它的一方水井更大的 世界呢! • 无知者无畏! • 对知识心存敬畏之心。
• 语有之曰:“有鸟将来,张罗待之,得鸟 者一目也。”今为一目之罗,无时得鸟矣。 ——《淮南子· 说山训》
国学经典中的寓言
• 目:网眼。罗:捕鸟的罗网。只有一个网 眼的罗网,(因为太小,所以)不可能网 罗住鸟;而网罗住一只鸟的却往往只是罗 网中众多网眼中的一个。一个网眼,单独 使用的时候,起不了作用;只有在由众多 网眼组成的一张大网中,才能有机会发挥 它的作用。强调了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如何看待国学热?
如何看待国学热?
如何看待国学热?
如何看待国学热?
如何看待国学热?
如何看待国学热?
寓言是什么?
• 《伊索寓言》 • (1)龟兔赛跑,兔子自恃跑得飞快,跑到 半途停下来小睡,结果乌龟首先跑到终点, 得到了胜利。 • (2)狐狸吃不到葡萄,却说葡萄是酸的。
寓言是什么?
• 一个牧羊的孩子,喜欢恶作剧地叫喊:“狼来了! 狼来了!”乡里人听到了,都拿着棍子、锄头来 赶狼;这孩子看到了却哈哈大笑。两次、三次之 后,乡里人不相信他的话。后来,狼真的来了。 他又大声地喊:“狼来了!狼来了!”再没有人 前来赶狼;他的羊群只好听任狼宰割。 • 谎言说多了,真话也没人相信。
寓言是什么?
• 从《伊索寓言》这些故事中,我们了解到“寓言” 这种文体:一是故事体,二含有寓意。故事大都 是很简单、浅近、平易的,却含有教训、劝导、 警诫或讽刺的意思。这种“寓意”,有的在故事 中明显地写了出来,像“狼来了,狼来了”就是。 有的并没有写出来,由于故事情节的暗示,读者 也可以体会得到所蕴含的哲理,像“狐狸吃不到 葡萄,却说葡萄是酸的”就是。《伊索寓言》中 的人物大多数是动物,其次是人,少数是神和动 物;所以常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去撰写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