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细胞生活的环境
1.1《细胞生活的环境》学案

1.1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材分析本节选自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第1章第1节的内容,包括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细胞外液的成分、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等内容。
课标要求:“说明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等细胞外液共同构成高等动物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阐明机体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同时也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阐述机体细胞通过呼吸、消化、循环和泌尿等系统参与内、外环境间的物质交换”。
本章是《稳态与调节》的第1章,是后几章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起着统领全书的作用,本节又是第1章第1节,是本书的基础内容,有利于第二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的学习。
教学目标1.说出内环境的概念,并能解释和说明其含义,说明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与物质交换直接有关的系统,描述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及酸碱度三个主要理化性质。
2.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及其之间的关系,并构建它们之间的概念关系模型。
3.通过分析人体对O2的利用和CO2排出过程,构建人体细胞和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4.通过分析组织发烧等情境,提高分析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崇尚健康的生活方式。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2)内环境的组成及其理化性质。
2.教学难点:(1)细胞外液三种成分之间的关系。
(2)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知识梳理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1.不论男性还是女性,体内都含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_______。
__________(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_______体液________ 血液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 血细胞_______(存在于细胞外________等_______约占1/3)2.内环境:由___________构成的液体环境。
机体内细胞生活的__________。
生物必修Ⅲ人教新课标 1.1细胞生活的环境说课稿

细胞生活的环境(说课材料)教学目标:知识: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能力:尝试构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情感:认同内环境是细胞生活的环境重点: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难点: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细胞生活的环境》包括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细胞外液的成分、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等内容。
这些内容是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说明稳态的生理意义”的基础。
教材并没有一开始就阐述什么是“人体内环境”,而先放眼生命世界里“细胞生活的环境”这样的广阔视角。
这样,既可以与《分子与细胞》衔接,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问题探讨”活动,意在调动学生围绕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的细胞生活环境的差异展开讨论。
“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包含体液和内环境两个概念。
内环境是核心概念,既包括了内环境的意义,也包括组成内环境的各种细胞外液通过动态的有机联系形成统一的整体。
这部分内容的最后,教材以在内环境中体细胞能正常地生活,“内环境与外界环境有哪些差别呢?”这样的问题,引出细胞外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的内容。
“细胞外液的成分”是学习细胞外液渗透压和酸碱度等内容的基础。
这部分内容以血浆的化学成分为例进行探讨。
资料分析所提供内容不要求学生记忆,而是供学生分析细胞外液有哪些成分时参考。
教材在这部分内容最后总结“细胞外液本质上一种盐溶液,类似于海水。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这样,就在“内环境”和“生物进化”这两个核心概念之间建立了联系。
细胞外液的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是内环境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
渗透压的概念比较难理解,教材用的篇幅稍多,并且用旁栏思考的形式,引导学生与日常生活经验相联系;pH的概念,教材用“学科交叉”栏目引导学生联系相关化学知识;内环境的温度特点比较好理解。
1.1 细胞生活的环境(共27张PPT)

比如: a、当碱性物质(如Na2CO3)增多时:
Na2CO3 + H2CO3 NaHCO3 (肾脏排出)
b、酸性物质(如乳酸)增多时:
乳酸+NaHCO3
乳酸钠+H2CO3 H2O+CO2
(肝脏代谢)
(CO2肺排出,多余的H2O肾排出)
三、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三)温度 (37℃左右)
人体具有体温调节机制以保持细胞外液温度的恒定。 参与体温调节的器官和系统有皮肤、肝脏、骨骼肌、神经系统、内分泌系
统、呼吸系统等。
四、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消化系统
外
营养物质
血浆 血液循环
内环境
界
O2
循
环 境
呼吸系统
环
中
CO2
系
的
物 肾小管重吸收作用 统
质
水、营养物质
淋巴
组织液
O2、营养 CO2、废物
代谢废物
淋巴循环
泌内尿系环统境、是皮肤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细胞
外界 环境
营养物质 代谢废物
注意:消化道、呼吸道、泌尿系统等 是外界环境在体内的延伸,属于外界 环境。如消化液、泪液、汗液、尿液 等不是体液,也不属于内环境。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血管
(最薄,由单层细胞围绕而成)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体液
血浆
(含血浆蛋白)
红细胞
(含血红蛋白)
血细胞
血液
血小板
白细胞
血细胞直接生活的 环境是哪里?血浆
三、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血浆
淋巴
(一)渗透压 (血浆为770KPa)
组织水肿(局部组织液增多)原因:
高中生物选修一知识点

选择性必修一稳态与调节1.1细胞生活的环境体液:体内都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
包括细胞内液(占2/3),细胞外液(占1/3)。
细胞外液: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液。
组织液: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又叫组织间隙液。
淋巴液:存在于淋巴管中,由一部分组织液经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毛细淋巴管而形成的,(内涵T 淋巴细胞、B 淋巴细胞)。
淋巴管有盲端。
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血浆中水占90%,蛋白质7%~9%,无机盐约1%.血浆中含量较多的是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液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细胞外液是一种类似于海水的盐溶液。
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是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
渗透压: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单位体积溶液微粒数目越多,溶液浓度越高,渗透压越高。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蛋白质和无机盐的含量有关。
细胞外液渗透压90%以上来源于Na +和Cl -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 。
血浆的pH 为7.35~7.45。
细胞内液K +多,细胞外液Na +多,所以细胞内液渗透压主要与K +有关。
酸碱度(pH )是指溶液中自由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
细胞质基质是细胞代谢的场所,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和无氧呼吸的两个阶段都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红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
氧气从肺泡到被利用穿过11层生物膜:氧气→过肺泡壁(2)→过毛细血管壁(2)→进红细胞(1)→出红细胞(1)→过毛细血管壁(2)→进组织细胞(1)→进线粒体(2)共11层生物膜=11层磷脂双分子层=22层磷脂分子层。
葡萄糖从小肠到被利用穿过7层生物膜:葡萄糖→过小肠绒毛上皮细胞(2)→过毛细血管壁(2)→再过毛细血管壁(2)→进组织细胞(1)共7层生物膜=7层磷脂双分子层=14层磷脂分子层。
“四看法”排除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一看是否是细胞内特有的物质,如血红蛋白、胞内酶(呼吸酶、RNA聚合酶、解旋酶等)二看是否是细胞膜上的成分,如载体、受体等三看是否是外界环境液体的成分,如消化液、尿液、泪液、汗液等四看是否是不能被人体吸收的物质,如纤维素、麦芽糖等1.2内环境的稳态人体内环境中有很多缓冲对,其中最重要的是HCO 3-/H 2CO 3,其次还有HPO42-/H 2PO4-等。
1.1_细胞生活的环境

3.请用箭头和文字表示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内液
之间的关系?
血浆等同于血液吗?
红细胞
血浆
血 液
白细胞 血小板
血细胞
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 血液 血浆
淋巴管 ①组织液渗 入毛细淋巴 管形成;② 由消化道吸 收而来
蛋白质含量很低
各种血细胞
体内绝大 多数细胞
淋巴细胞
判断:下列物质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有哪些? √ 葡萄糖、胰岛素、血红蛋白、血浆蛋白、呼吸酶、抗体、 √ √ √ 消化酶、载体蛋白
1.凡是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淋巴中的成分都属于内环境成分。 例如:氧气、二氧化碳、某些酶、激素、抗体、递质、血浆蛋白等。
第一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思考
1.图1和图2中各是什么细胞? 请说出细胞的名称?
图1
2.它们分别生活在什么样的 环境中?两者生存环境有何 异同?
图2
细胞
生活环境
与其所生活环境之间的关系
单细胞生 物的细胞 外界环境(液体) 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草履虫) 多细胞生 物的细胞 体内的血浆(液体) (血细胞)
+
含 0.2 0.22 0.38 0.02 0.01
量
Ca2+ Mg2+ Fe
2+
无机盐
0.0035 0.0001 0.36 0.01 0.001 0.17
Cl- HPO42- SO42- HCO3-
①血浆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②血浆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什么?
③除表中所列的成分外,血浆中还含有哪些物质?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1-1 细胞生活的环境【随堂达标检测】(含答案详解)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新教材)随堂检测1.1.1 细胞生活的环境1.下列各项中,可以看作物质进入内环境的是()A.喝牛奶,进入胃中B.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C.口服抗菌药物D.肌肉注射青霉素解析:选D。
内环境指组织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主要包括血浆、淋巴液和组织液。
A、B、C三项所述均不是进入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
肌肉注射青霉素,主要是将青霉素注射到肌肉组织液中,故D符合题意。
2.(2021·辽宁阜新高二月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人体的体液中,细胞内液约占1/3,细胞外液约占2/3B.组织液是体内所有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C.肾上腺、胰岛、卵巢和唾液腺的分泌物均直接排放至内环境D.泪液、汗液、消化液、尿液等来源于体液,但不属于内环境解析:选D。
在人体的体液中,细胞内液约占2/3,细胞外液约占1/3,A错误;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并不是所有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比如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血浆,B错误;肾上腺、胰岛、卵巢属于内分泌腺,分泌物直接进入细胞外液,唾液腺是外分泌腺,其分泌物通过导管排放到口腔(消化道)中,没有进入内环境,C错误;泪液、汗液、消化液、尿液等这些液体直接与外界相通,虽然来源于体液,但不属于内环境,D正确。
3.一般情况下,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A.O2、糖被、有氧呼吸的酶、H+B.过氧化氢酶、受体、血红蛋白、H2OC.蛋白质纤维、Ca2+、载体蛋白、抗体D.Na+、葡萄糖、氨基酸解析:选D。
糖被位于细胞膜上,有氧呼吸的酶位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 不符合题意;过氧化氢酶和血红蛋白位于细胞内,受体位于细胞膜上,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不符合题意;载体蛋白位于细胞膜上,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不符合题意;Na+、葡萄糖、氨基酸均可位于细胞外液中,属于内环境的成分,D符合题意。
4. (2021·山东济南高二期中)右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液与B液之间可以双向进行物质交换B.A液中pH保持相对稳定主要依赖于NaHCO3/NaClC.人发生过敏反应,结构1的通透性会增大D.A液中O2进入结构3被利用至少要通过3层膜结构解析:选C。
必修三 1.1细胞生活的环境

必修三 1.1细胞生活的环境【学习目标】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自主学习讨论】㈠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1.体液:人体内含有大量以为基础的液体,由和构成,后者主要由组织液、和等组成。
2.体液各成分之间的关系⑴血浆:直接生活的环境。
⑵ (又叫细胞间隙液):体内直接生活的环境。
⑶ (也叫 ):淋巴管内的直接生活的环境。
3.内环境是指,是机体内细胞生活的。
㈡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主要有、和三个方面。
1.溶液渗透压是指溶液中对水的吸引力,其大小取决于。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的含量有关,而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
2.酸碱度:正常人的血浆pH为,能保持稳定与血浆中的HCO-3、HPO2-4等离子有关。
3.温度: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左右。
㈢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1.细胞可以直接与进行物质交换:不断获取,同时又不断排出。
2.内环境与的物质交换过程,需要等各个系统的参与,同时,和之间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巩固检测】(1-10为A级题,11-13为B级题)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是( )A.细胞内液 B.组织液 C.细胞外液 D.血浆2.长时间行走使脚掌磨出了水泡,几天后水泡消失。
此时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渗入( ) A.组织细胞 B.毛细血管和各级动脉、静脉C.各级动脉和静脉 D.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3.小肠壁的肌细胞,从下列哪种液体中直接吸收葡萄糖( )A 血浆 B.组织液 C.淋巴 D.小肠腔4.人体成熟红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 )A.细胞内液 B.血浆 C.淋巴 D. 组织液5.对人体内环境理化特性及调节途径的叙述,正确的是( )A.血浆中血浆蛋白的含量越多,血浆渗透压越小B.人体细胞外液中的阳离子主要是K+C. 血浆中含乳酸过多时,会与HCO-3、HPO2-4反应D.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会引起血浆渗透压上升6.在高等多细胞动物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的关系,正确的是( )7.毛细血管壁细胞和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分别是( )①血液和组织液②血浆和组织液③淋巴和血浆④淋巴和组织液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③8.某人剧烈运动后身体内产生了某种物质,这时参与体内pH调节的物质应是( ) A.H2CO3/NaHCO3 B.NaH2PO4/Na2HPO4 C.NaHCO3/NaH2PO4 D.NaHCO3/Na2HPO49.下列关于人体剧烈运动后,内环境有关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剧烈运动后,体温会明显上升,是由于产热过多B.剧烈运动后,人体内乳酸含量先增加后减少C.剧烈运动后,会导致血浆中的pH明显下降D.由于营养物质被消耗,血浆渗透压会明显下降10.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可发生许多生物化学反应,其中有( )A.蛋白质消化分解成氨基酸 B.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C.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D.酶的合成11.如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的示意图。
1.1 细胞生活的环境

用渗透压原理解释 质壁分离现象
质壁分离
质壁分 离复原
(2)酸碱度 ( 7.35-7.45 )
血液酸碱度的调节,在缓冲物质的 调对对酸碱度起缓冲 作用的物质——缓冲物质,每一对缓冲 物质都是由一种弱酸和相应的一种强碱 盐组成的,如:H2CO3/NaHCO3 , NaH2PO4/Na2HPO4 缓冲对的作用(以H2CO3/NaHCO3为例)
相对稳定:在适宜范围内有所变动
稳态的维持是在神经系统、体液、 和免疫系统共同调节下,各器官系统 协调活动的结果。
五、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 换的媒介
外环境 O2、营养 内环境
O2、营养 细胞
CO2、代谢废物
CO2、代谢废物
P6技能训练: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与体 内细 胞进 行物 质交 换直 接有 关的 系统:
(2/3)
血浆
组织液 (1/3)(内环境) 淋巴
注意: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 1. 为专有名词。 2. 仅对动物和人体的细胞而言。 3. 与“细胞液”区分
细胞液--植物细胞液泡内的液体
观察血液的组成
血
浆
白细胞
血
血小板
细 胞
红细胞
血液的静置分层现象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组织液是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 又叫细胞间隙液。
注意:内环境概念的内涵
(1)内环境与细胞外液含义相同,内环境是相对于外界 环境, 细胞外液是相对于动物和人的细胞内液提出的。 从细胞角度看——细胞外液;从人体角度看——内环境
(2) 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但不是说就只有这
三种。例如,脑脊液也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群落的演替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外界环
境的剧
人体通过自 身的调节
烈变化
维持细胞生活 的环境相对稳 定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问题探讨:
图1 草履虫
图2 红细胞
1、上图中各是什么细胞,分别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2、两者生活环境有何异同?
外界环境
血浆
白细胞 血小板 红细胞
水 直接从水中获得养料和氧气,将 CO2等代谢废物直接排到水中
血
浆
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血 细 胞
(2)组织液(又叫细胞间隙液)
组织液 组织细胞 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组织液的形成:
动脉中的血浆沿动脉流入 毛细血管的动脉端,其中 的许多物质会透过毛细血 管壁进入组织液。
手和脚有时会磨出“水泡”,“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 组织液。
(3)淋巴(淋巴液 )
成分 卵磷脂 胆固醇 Na+ K+ Ca2+ Mg2+ Fe 2+ Cl- HPO42- SO42 - HCO3-
含 量(%) 0.2 0.22 0.38 0.02 0.01 0.0035 0.0001 0.36 0.01 0.001 0.17
资料分析与讨论
1、如何对表中物质按化学性质分类?
可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 2、除表中所列的成分外,血浆中还含有哪些物质?三种细胞外来自关系相似性:成分相近;
区别:组织液和淋巴
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三、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 -渗透压
渗透压的概念 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渗透压的大小 取决于单位体积内的微粒数目。(物质的量浓度)
溶质 微粒越多
溶液 浓度高
对水的 吸引力大
渗透压 越高
影响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因素: 主要与离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还含有气体分子(主要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调节生命活动的各种激 素、其他有机物(如维生素)等; 3、在组成血浆的离子中,哪些离子的含量较多?它们可能起什么作用? Na+、Cl-含量较多。它们的作用主要是维持血浆渗透压。 4、HCO3-、HPO42-可能起什么作用
维持血浆的酸碱平衡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
血浆的化学成分
判断标准:看是否直接与外界相通
(1)血浆 红细胞 血 浆
血液≠血浆
血浆:血浆是血液中的液体成分,90%以上是水, 还有各种离子和化合物。
血
红细胞:数量最多,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液血
还能运输一部分的二氧化碳
细 胞
白细胞:数量较少,具有防御和保护作用
血小板:数量最少,体积小,形状不规则,
具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图1-1 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液之间的关系
2.构建模型: 请用箭头表示组织液、血浆、淋巴之间的联系。 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所组成的细胞外液,是一个有机的整 体,是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内环境
细胞外液=内环境
血细胞
血浆
毛细血管 动脉端
大多数组织细胞O2和营养物质
组织液
细 胞
毛细血管 静脉端
④内环境与细胞外液是同一概念,内环境是相对于外界环境而言,细胞 外液是相对于人和动物的细胞内液而言。
⑤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但并不是说只有这三种,如脑脊液也 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⑥血液中的血细胞、淋巴液中的淋巴细胞以及细胞内的各种成分,如血 红蛋白等都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部分。
4.各种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单细胞生物直接与外界环境进 行物质交换
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思考: 人等多细胞动物体内的细胞能不 能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1.体液: 人体内含有大量的以水为基础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
细胞内液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体液
血浆
细胞外液 组织液
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思考与讨论(P3):
2.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有什么异同?
相同点: 都属于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化学 组成基本相同。
不同点: (1)存在部位不同: (2)其中的细胞种类不同: (3)所含的化学成分有差异:
思考与讨论(P3):
3.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能不能说全身的细胞外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淋巴细胞等
淋巴 淋巴是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淋巴液的形成:
组织液中包括细胞代谢 产物在内的各种物质, 大部分能够被毛细血管 的静脉端重新吸收,进 入血浆,少部分被毛细 淋巴管吸收,成为淋巴 液,也叫淋巴。
思考与讨论(P3):
1.为什么说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血细胞——血浆 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组织液 大量淋巴细胞——淋巴液
细胞名称 组织细胞 血细胞 毛细血管壁细胞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 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
生活的内环境 组织液
血浆 淋巴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
成分 水 血清白蛋白 血清球蛋白 纤维蛋白原 氨基酸氮 尿素氮 其他非蛋白氮 葡萄糖 乳酸 各种脂肪酸 脂肪
血浆的化学组成 P4
含 量(%) 90.7 4.4 2.1 0.4 0.005 0.012 0.025 0.08 0.025 0.38 0.14
高中生物必修模块:
在细胞水平上认识 生命系统的物质基 础和结构基础
在基因水平认识生命 系统的发生和发展
在个体和群体水平认识生命 系统内部的调节机制以及与 环境的关系
《稳态与环境》知识结构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个体水平
稳 的稳态
动物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态 与
植物体的激素调节
环
境 群体水平
种群的数量变化
的稳态
(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
淋巴
内环境
细细 胞胞 内外 液液
注意 1、内环境与细胞外液含义相同
从细胞的角度来看——细胞外液 从生物体的角度来看——内环境 2、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唾液是不是都是属于内环境的成分吗? 呼吸道、肺泡腔、口腔、消化道、膀胱腔和外界的环境是相通的。所以 汗液、尿液、唾液等都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是属于外界环境。
离子:主要是Na+, Cl-(90%以上) 蛋白质:主要是血浆蛋白 细胞内液渗透压主要与K+有关
CO2和代谢废物 内
左右锁骨
毛细淋
液
下静脉
巴管
吞噬细胞 淋巴 淋巴细胞
3.内环境的理解
①内环境是属于多细胞动物的一个概念,单细胞生物无所谓的内环境。
②正常内环境中必定有活细胞的存在。
③人的呼吸道、消化道、肺泡腔、泪腺、膀胱等有外孔道与外界相通的 结构中的液体不属于内环境。体内的一些液体如泪液、尿液、消化液 等不是细胞外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