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火原理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教案

《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教案

《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燃烧的条件。

2. 灭火的原理。

三、教学难点:1. 燃烧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2. 灭火原理的的实际操作。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

2. 利用实验、图片等教学资源,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火灾新闻,引起学生对燃烧和灭火的关注,引出本课主题。

2. 新课导入:讲解燃烧的条件,包括可燃物、氧气和着火点。

3.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火灾案例,引导学生理解燃烧条件的重要性。

4. 实验演示:进行燃烧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燃烧过程,加深对燃烧条件的理解。

5. 灭火原理讲解:讲解灭火的原理,包括隔绝氧气、降低温度和撤离可燃物。

6. 小组讨论:讨论如何运用灭火原理进行灭火,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化学生对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的认识。

8.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9. 教学反思: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总结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步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评价学生在实验和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

七、教学资源:1. 火灾新闻视频或图片。

2. 燃烧实验器材。

3. 灭火器材。

4. 小组讨论指南。

八、教学安全:1. 确保实验操作的安全,避免火灾事故的发生。

2. 提醒学生注意火源,保持教室的整洁。

九、教学拓展:1. 邀请消防员进行专题讲座,让学生更深入了解消防知识和灭火技巧。

2. 组织学生参观消防站,了解消防设备和工作流程。

十、教学计划:1. 第1周:导入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

初中化学第七章灭火教案

初中化学第七章灭火教案

初中化学第七章灭火教案一、知识背景1. 灭火的方法:熄灭法、隔离法、冷却法、化学抑制法。

2. 灭火的原理:燃烧需氧气,灭火即是剥夺氧气。

3. 常见灭火器材:灭火器、水、沙土、湿毛巾等。

4. 遇到火灾应当冷静、迅速、有效地采取适当的灭火方法。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灭火的方法和原理。

2. 掌握常见灭火器材的使用技巧。

3. 培养学生应对火灾时冷静、果断地灭火意识和技能。

三、教学重点1. 灭火的方法和原理。

2. 常见灭火器材的使用技巧。

四、教学难点1. 灭火的原理在实践中的应用。

2. 灭火时应保持冷静、迅速,选择合适的灭火器材。

五、教学过程1. 灭火的方法和原理讲解(15分钟)a. 引出问题:什么是灭火?灭火的方法有哪些?b. 讲解灭火的方法和原理。

c. 举例说明不同灭火方法的应用场合。

2. 灭火器材的使用技巧讲解(15分钟)a. 介绍常见的灭火器材及其使用方法。

b. 示范如何正确使用灭火器材。

c. 学生模拟操作灭火器材,加深印象。

3. 灭火实践操作(20分钟)a. 在实验室或操场设置火场,让学生分组操作。

b. 老师观察指导学生使用灭火器材灭火。

c. 学生互相检查评价操作过程,总结经验教训。

4. 案例分析与讨论(10分钟)a. 分析一些火灾事故的案例,让学生思考如何进行灭火。

b. 学生自由发言讨论灭火经验和技巧。

六、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灭火的方法和原理,掌握了常见灭火器材的使用技巧。

在实践操作中,我们要保持冷静、迅速,选择合适的灭火器材来应对火灾。

七、作业布置1. 思考有关灭火方法和原理的问题,写一篇小结。

2. 收集一些火灾事故案例并分析,写出应对火灾的灭火经验。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的形式,使学生全面了解了灭火的方法和原理,掌握了灭火器材的使用技巧。

教学过程生动有趣,学生参与度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还需继续引导学生注重实践操作,提高灭火意识和技能。

灭火的原理初中教案

灭火的原理初中教案

灭火的原理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灭火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培养学生防火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 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 灭火的基本原理。

2. 灭火方法的选择和应用。

教学难点:1. 灭火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2. 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灭火器、烧杯、水、灭火毯、沙子等。

2. 教学材料:PPT、实验指导书、灭火知识问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火灾新闻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火灾的重视。

2. 学生分享自己对火灾的认识和经验。

二、灭火原理讲解(10分钟)1. 教师讲解灭火的基本原理,包括冷却灭火、窒息灭火、隔离灭火和化学抑制灭火。

2. 学生通过PPT或实验指导书了解各种灭火方法的原理和应用。

三、实验演示(15分钟)1. 教师进行实验演示,展示各种灭火方法的实效性。

2. 学生观察实验过程,记录实验结果。

四、学生实验操作(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亲身体验各种灭火方法的应用。

2. 教师巡回指导,确保实验安全进行。

五、灭火知识问答(10分钟)1. 教师提出灭火知识问答问题,学生抢答。

2. 学生通过问答形式巩固所学知识。

六、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灭火原理和灭火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收获。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灭火原理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3. 学生对灭火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教学延伸:1. 邀请消防专业人士进行专题讲座。

2. 组织学生参观消防博物馆或消防站。

3. 开展校园防火安全宣传活动。

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教师要确保学生安全,避免发生意外。

2. 实验用具要准备充分,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3.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细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灭火的原理教案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灭火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防火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教案

《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教案

《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提高学生的防火安全意识。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掌握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燃烧的条件2. 灭火的原理3. 实验操作技能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

2. 教学难点:实验操作技能,燃烧和灭火现象的观察。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

2. 利用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燃烧和灭火过程。

3. 运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火灾案例,引起学生对燃烧和灭火的关注。

2. 探究燃烧的条件:引导学生思考燃烧需要满足哪些条件,并进行实验验证。

3. 学习灭火原理:讲解灭火的基本方法,如隔绝氧气、降低温度、隔离可燃物等。

4. 实验操作技能训练:指导学生进行燃烧和灭火实验,掌握实验操作技能。

5. 总结与评价: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探究成果进行评价,总结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

6. 拓展与应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火灾隐患和灭火方法。

7.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学生对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的认识。

8. 作业布置:让学生绘制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的概念图,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问答、实验操作、作业完成情况等评估学生对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团队合作、观察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收集学生绘制的概念图,评估他们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实验室用具:烧杯、酒精灯、火柴、灭火器、沙子、土等。

2. 教学课件和教案。

3. 学生实验手册。

4. 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的相关视频资料。

八、安全注意事项:1. 进行实验时,确保实验室通风良好。

2. 使用酒精灯时要小心,避免火焰蔓延。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教案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教案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 学会如何根据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进行灭火操作。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燃烧的条件。

2. 通过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掌握灭火的方法和技巧。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 培养学生对火灾安全的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燃烧的条件1. 介绍燃烧的定义和燃烧的过程。

2. 探讨燃烧的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和点火源。

3. 通过实验观察,分析不同条件下燃烧的现象。

第二节:灭火的原理1. 介绍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2. 探讨灭火的三个原理:隔绝氧气、降低温度和清除可燃物。

3. 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演示不同灭火方法的effectiveness。

第三节:灭火工具和设备1. 介绍常见的灭火工具和设备,如灭火器、灭火毯和灭火器材。

2. 讲解灭火工具的使用方法和适用场景。

3. 进行灭火工具的操作演练,让学生熟悉使用灭火工具的正确步骤。

第四节:火灾逃生与自救1. 介绍火灾逃生的原则和方法。

2. 探讨火灾中如何判断火势和选择安全的逃生路线。

3. 进行火灾逃生的模拟演练,提高学生的火灾逃生能力。

第五节:灭火实战演练1. 组织学生进行灭火实战演练。

2. 让学生分组进行灭火操作,运用所学的灭火原理和方法。

3. 进行演练总结和评估,指出学生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三、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烧杯、酒精灯、火柴、灭火器等。

2. 教学课件和教案。

3. 灭火工具和设备。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准确描述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 学生能够正确使用灭火工具和设备。

3. 学生在灭火实战演练中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五、教学步骤:1. 引入主题,激发学生对燃烧和灭火的兴趣。

2. 讲解燃烧的条件,进行实验观察和分析。

3. 讲解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进行实验演示和实践活动。

4. 介绍灭火工具和设备,进行操作演练。

《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教案

《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教案

《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 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燃烧的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温度达到着火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

2. 教学难点:燃烧条件的具体要求和灭火方法的灵活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

2. 利用实验和观察,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燃烧和灭火的过程。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火柴、蜡烛、酒精灯、水、土、灭火器等。

2. 教学课件和视频。

3. 安全防护用品:灭火器、湿毛巾、安全警示标志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火灾新闻报道,引起学生对燃烧和灭火的关注,导入新课《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

2. 探究燃烧条件:让学生观察实验,探究燃烧所需的条件,引导学生总结出燃烧的三个条件。

3. 理解灭火原理:结合实验,让学生观察灭火过程,引导学生理解灭火的三个原理。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灭火原理进行灭火,并分享讨论成果。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学生对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的理解。

七、课堂练习:(1)燃烧需要可燃物、氧气和温度达到着火点。

()(3)所有的火灾都可以用水灭火。

()2. 选择题:选择正确的灭火方法。

(A.清除可燃物B.隔绝氧气C.降低温度D.灭火器)(1)木材着火时,我们应该选择()。

(2)电器着火时,我们应该选择()。

八、拓展延伸:1. 让学生思考:还有哪些方法可以灭火?2. 引导学生了解:灭火器的种类和用法。

九、课后作业: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写一篇关于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的短文。

2. 家庭火灾应急预案:让学生和家长一起制定家庭火灾应急预案,内容包括火灾报警、灭火方法、人员疏散等。

十、教学反思: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参考教案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参考教案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参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燃烧的概念和条件。

2. 使学生掌握灭火的方法和原理。

3.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方法和原理。

难点:如何运用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 课件: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的相关图片和视频。

2. 实验器材:火柴、蜡烛、水、灭火器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火灾新闻,引导学生关注燃烧与灭火问题。

2. 新课导入:介绍燃烧的概念,引导学生掌握燃烧的三个条件。

3. 课堂实验:进行燃烧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燃烧条件。

4. 讲解灭火方法:介绍灭火的原理,讲解各种灭火方法的应用场景。

5.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布置有关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的练习题。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讲解,使学生了解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要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防火意识。

六、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燃烧的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接触、达到着火点。

灭火器的种类和使用方法。

2.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思考来理解燃烧与灭火的原理。

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展示实验过程和现象。

分组讨论和实验,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七、教学步骤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燃烧条件的掌握情况。

2. 进行课堂实验,让学生观察和分析燃烧现象,确认燃烧的三个条件。

3. 讲解灭火的原理,并通过实物演示或视频资料展示不同灭火方法的实际操作。

4.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在不同情况下选择合适的灭火方法。

5.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应用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来解决实际问题。

八、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实验中的参与情况,评估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初中化学灭火原理教案

初中化学灭火原理教案

初中化学灭火原理教案
课时:1课时
教学内容:灭火原理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灭火的基本原理以及常见的灭火方法,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正确的应急处理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灭火的基本原理
教学难点:了解不同灭火方法的适用场合
教学准备:灭火器材、灭火演练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想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火灾事故,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灭火的理解。

二、引入(10分钟)
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讨论一种灭火方法,包括水、干粉、二氧化碳等。

2. 展示灭火器材:给学生展示不同种类的灭火器材,让学生了解各种灭火器材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三、学习(20分钟)
1. 灭火原理:介绍灭火的基本原理,包括扑救、冷却、隔绝、抑制等。

2. 案例分析:给学生几个火灾案例,让学生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灭火方法。

四、练习(10分钟)
1. 小组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灭火演练,每组选择一种灭火器材,模拟灭火过程。

2. 指导讲解: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过程给予指导和点评,纠正学生的错误做法。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让学生对灭火原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注意灭火安全。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整理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写一份小结,并提出自己对灭火的理解和建议。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案例分析和灭火演练,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灭火原理,培养了学生的应急处理能力和安全意识。

但在实际教学中,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操作能力和灭火技巧的培养,通过多次实际操作来提高学生在灭火过程中的应变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讲授:1.对以上灭火 方法进行归类并说明依据
2.燃烧条件测定的引入: 大火发生时怎样做到科学灭 火,怎样迅速成功逃生呢?让 我们先来探究一下物质燃烧需 要哪些条件寻找答案吧。
3.温馨提示:科学探究的 基本环节
独立归类 交流自己 的想法
回顾交流
4.实验探究: 请根据假设 分组设计
用化学的视角认 识灭火的原理
观察对比实验法,宏观微观结合,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故事情境、问题导入:视 视频 频“韩国大邱地铁火灾”事故, 交流:灭 提出问题“你在日常生活中用过 火方法、 哪些灭火方法呢?”,这种方法 目的。 的目的是什么?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把生活 经验与化学知识 联系起来,渗透 通过控制条件能 够达到控制化学 反应的目的。
课题:鲁教版初三化学第六单元 第一节 氧气燃烧
与灭火 (一)
泰安十三中 户荣国 课程标准的要求: 在化学与社会发展本主题主要涉及材料、能源、健康、环境等问 题,是学生知道自然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类要合理 的开发利用资源,树立环境与资源和谐相处的意识,保证社会的可持续 发展。 在教学中,要注意用具体的真实事件引导学生体会化学科学与社会 发展的关系,认识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本节的教材分析: 燃烧是学生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学生大多能说出很多实施灭火和促 进燃烧的方法,但还不能从化学反应的角度认识燃烧和灭火的原理。作 为我们教师应该设法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化学联系起来。也就是说 把学生所知道的灭火和促进燃烧的方法与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联系起 来,以更好实现“从生活走向化学,用化学解决社会生活问题”课标要 求。 典型教学内容教育价值分析 (1) 教材设计的教学思路有利于促进学生勤于观察身边现象的本质原 因,善于思考经验做法之中的科学道理。本次设计采取了先引导学生探 究认识燃烧需要的条件,然后在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从破坏坏燃烧条件的 角度理解燃烧条件,遵循了实践应用——理论升华——再实践应用的认 知规律。 (2)对乙炔在氧气充足和不足两种条件下的充分燃烧和不充分燃烧情 况的分析,能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燃烧反应的发生是有条件的,但条件 不同的时候(反应)的结果不同。控制条件就能使反应按照人们的需要 发生、停止或朝着一定的方向进行。同时,增强学生对于燃充分燃烧既 环保又节能意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了解促进燃烧的办法。 2、过程与方法: 参与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观察分析、设计方案、 评价反思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在探究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
归纳提升
整合所学知识落 实课标要求。
课外延伸:1、根据自己住宅 的特点,设计预防火灾的方案 (包括万一发生火灾时需采取 的灭火或自救措施)。 2、请用所学知识对有关公共 场所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防范 的合理化建议乃至一些有效的 措施。
调查设计
进一步突出化学 与社会、现实生 活的关系,认识 化学的重要性, 落实课标要求。
思考回答 做出判断 思考回答 做出判断 思考回答 做出判断
思考回答 做出判断 看图片谈 感受
力。
突出化学与社 会、现实生活的 关系,认识化学 的重要性,落实 课标要求。
同上
同上
渗透“生活即化 学,化学即生 活”,体现学习化 学的价值,激发 学习动机。 增强忧患意识
联系社会生活
归航拾贝: 本节课你学习了哪些新知识? 学会了哪些灭火方法? 大火中逃生方面有何提高? 对化学有何新认识?
理论与实践结 合:用燃烧的条 件解决实际问 题。 理论升华,突破 难点
据自己观察和所 学归纳总结,训 练口头语言表达 能力和概括能
学以致用: 1.你来做主 电器设备、电线着火怎麽 办? 你家的煤气罐着火怎麽 办? 以上你应用了本节所学哪 些知识点? 2.试试看: 假如你的父母在 厨房炒菜、做饭时由于不小心 引燃了正在灶上炸食品的油锅 燃起了大火你在现场,你会采取 哪些措施? 3.高层楼房发生大火怎样逃 生? 4.低层楼房发生火灾怎样逃 生?(安全通道无法通过) 5. 怎样从浓烟大火中逃生? 6. 感悟生活: 1).为何仓库、加油站面粉厂 等场所要严禁烟火? 2).为何上山游玩禁带火种? 7..看图片 : 隐患险于明火 防范胜于救灾 8. .认识常见的一些消防标志
(2)体验探究成功的喜悦,体会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激发学习 兴趣;渗透“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 内因才能起作用”的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 难点: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渗透“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 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的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转到燃 烧条件的测定
明确基本环节, 为实验方案设计 做好铺垫 人人参与方案设
选择器材,设计实验探究物质 实验
燃烧的条件。
方案、合
理分工
5.据实验归纳燃烧的条件 归纳总结
再次提
升。
6. 实验反思:三个条件有何
内在联系
独立思考
抽取规律
7. 小试牛刀 你来解释 8.观看图片:
9.你来评价Biblioteka 巩固练习 观看图片 谈感受
动脑思考 谈感受
10.活动天地:寻找灭火的方 法 想想看,在下面的情况下应采 用什么方法灭火?采用这些方 法为什么能够灭火?
11.你来总结灭火的原理,反 思评价它们之间存在什么关 系?与燃烧条件间的关系有何 不同?
12.归纳总结: 燃烧通常指的 是?
说方法 释原因 归纳总结
下定义
13.视频介绍几种常见灭火

观看图片
开阔眼界
14.观看吉林化工爆炸4幅
图片
谈感受
计、体验探究的 过程
通过实验探究, 升华到理论,激 发学习兴趣。
渗透“内因是变化 的根据,外因是 变化的条件,外 因只有通过内因 才能起作用”的唯 物主义观点。 应用解决实际问 题 体会化学的利与 弊:善用之则为 福 不善用之则为 祸 渗透德育: 一方有难八方支 援 大火无情人有情 人间自有真情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