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角社会

合集下载

街角社会电子版

街角社会电子版

街角社会一,作者生平简介:威廉.富特.怀特1914年生于马萨诸塞州一个地位牢固的中上层阶级家庭。

他的祖父和外祖父分别是医生和教育厅长。

父亲是大学教授。

1936年他毕业于斯沃斯莫尔大学。

在大学期间,他的爱好是经济学和写作。

大学毕业后,在哈佛大学青年研究员基金的资助下,他于1936年至1940年,对波士顿市的一个意大利人贫民区(作者称之为科纳维尔)进行了实地研究。

其成果就是社会学经典名著《街角社会》。

在实地研究期间,他与凯瑟琳.金在1938年5月28结婚了。

并在结婚三周后,携妻子一同返回科纳维尔(研究地),继续他的实地研究。

1940年7月,怀特离开了波士顿,并完成了《街角社会》的初稿。

1940年至1942年,怀特在芝加哥大学攻读研究生,并在这期间重写和压缩了初稿。

1943年,怀特以《街角社会》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辩,获得了哲学博士学位。

自1942年起,怀特曾先后在俄克拉何马大学、芝加哥大学、康奈尔大学任教。

1964年任美国应用人类学协会主席,1977年到1978年任美国社会学协会主席,并兼任多项职务。

1982年曾来华讲学。

二、主任著作:1、《街角社会》,怀特的成名作和最重要的一部著作。

2、《拉丁美洲美国企业中人的问题》3、《组织行为:理论与应用》三、《街角社会》内容简介:《街角社会》主要讲的是作者于1936至1940年期间,作为被研究群体——“街角帮”一员的身分,置身于观察对象的环境和活动中,对闲荡于街头巷尾的意裔青年的生活状况、非正式组织的内部结构及活动方式,以及他们与周围社会(主要是非法团伙成员和政治组织)的关系加以观察,并及时作出记录和分析,最后从中引出关于该社区社会结构及相互作用方式的重要结论。

商务印书馆1994年翻译的这本《街角社会》,是根据1993年作者略加修改和补充之后出版的第四版翻译的。

全书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关于科纳维尔的“小人物”:街角青年和男大学生;第二部分是关于科纳维尔的“大人物”:非法团伙成员和政治家;第三部分是作者的研究结论;第四部分是附录,介绍《街角社会》成书过程以及作者的实地研究对一个弱者(科纳维尔的一名街角青年)的影响。

关于街角社会的读书笔记(2篇)

关于街角社会的读书笔记(2篇)

关于街角社会的读书笔记在这本书中,作者以小说式的笔调记录下该群体成员的行为,群体互动,非正式的社会结构。

在观察的过程当中,作者尤其注意群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群体领袖是如何保持其领袖地位的,维持其群体声望的;群体成员是如何相互共处的,如何与群体领袖互动;跳出一个群体,作者特别注意到,不同群体之间的互动……书中作者这样写道:诺顿帮一起去打保龄球的时候,每个成员的表现不仅与他们的技术有关,而且与其在群体中的地位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群体活动当中,领袖会想尽办法保证自己的优秀。

在哈佛大学青年研究员基金的资助下,作者于____至____年,对波士顿市的一个意大利人贫民区(即作者称之为“科奈维尔”的波士顿北区)进行了实地研究。

本书即是对这一研究过程、所获资料及结论的翔实而生动的记述。

多年来,科纳维尔一直被认为是一个问题区,那里青少年犯罪率很高、成年人犯罪十分普遍,在萧条时期这里的很大一部分人是靠家庭救济金或公共事业振兴署维持生活。

美国人觉得科纳维尔与社会其他地区格格不入,认为它是干非法勾当的人和贪污腐败的政客、平穷和犯罪,以及起颠覆作用的信仰和活动的大本营。

然而事实上,真正了解内情的人却可以在科纳维尔发现一个高度有组织的,完整的社会组织。

同时,随着在美国出生的一代长大成人,科纳维尔的生活模式经历了深远的变化。

这一切的一切都吸引了作者去探究,去回答人们对于科纳维尔提出的种种问题。

作者以被研究群体——“街角帮”一员的身份,置身于观察对象的环境和活动中,对闲荡于街头巷尾的意裔青年的生活状况、非正式组织的内部结构及活动方式,以及他们与周围社会(主要是非法团伙成员和政治组织)的关系加以观察,并及时做出记录和分析,最后从中引出关于该社区社会结构及相互作用方式的重要结构。

这本书真正吸引我的,在于作者所给出的第一手资料。

街角帮的生活形式,活动方式,人际关系,所有的一切都可以在书中找到细致详细的阐述。

很明显,只有真正置身于研究。

《街角社会》所取得的成功与怀特在科纳维尔长期的实地调查有着密切的关系,而怀特的科纳维尔实地调查凝聚着宝贵的社区研究方法。

街角社 会的读书笔记

街角社 会的读书笔记

街角社会的读书笔记《街角社会的读书笔记》最近读了一本叫《街角社会》的书,哎呀,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这本书讲的是一个意大利裔贫民区的事儿。

作者怀特深入到这个社区,和那些小混混、政客、普通居民混在一起,把这个社区的里里外外、方方面面都给挖了个透。

书里有个叫多克的家伙,那可是个“风云人物”。

多克年纪不大,但在街角这一片混得风生水起。

他聪明、机灵,能说会道,身边总是围着一群小弟。

多克的穿着打扮也很有特色,他总是穿着一件有点旧但很干净的皮夹克,裤子有点肥大,头发梳得油光锃亮。

他走路的时候总是昂首挺胸,一副自信满满的样子。

有一次,多克组织了一场街角的棒球比赛。

那场面,可真是热闹非凡!大家早早地就来到了空地上,有的拿着自己的旧棒球棒,有的戴着破了边的棒球帽。

多克站在中间,大声地分配着队伍,他的声音洪亮而有威严,大家都乖乖地听着他的指挥。

比赛开始了,球在空中飞来飞去,孩子们在场上奔跑着、呼喊着。

多克在一旁不停地给大家加油鼓劲,还时不时地指点一下战术。

有个小家伙不小心摔了一跤,多克赶紧跑过去把他扶起来,拍拍他身上的土,笑着说:“没事儿,小子,接着跑!”这场比赛虽然没有正规的裁判,没有崭新的器材,但大家都玩得不亦乐乎。

还有那个街角的小酒馆,也是个充满故事的地方。

酒馆的老板叫托尼,是个胖乎乎的中年人,脸上总是带着和善的笑容。

酒馆的角落里总是坐着几个老人,他们一边喝着廉价的啤酒,一边谈论着过去的日子。

有个叫乔的老人,每次说起他年轻时在工厂里的经历,眼睛里都会闪着光。

他说那时候工作虽然辛苦,但大家都很团结,互相照顾。

现在老了,只能在这小酒馆里回忆回忆过去。

托尼也不嫌弃他们占着座位,总是默默地给他们添酒。

街角的妇女们也有自己的小圈子。

她们聚在一起,一边织着毛衣,一边聊着家长里短。

哪家的孩子调皮了,哪家的夫妻吵架了,这些事儿她们都知道得一清二楚。

有个叫玛丽的妇女,她的厨艺那叫一个绝!每次她做了好吃的,都会给邻居们送一些。

她做的意大利面,那面条筋道,肉酱浓郁,吃一口能让人幸福一整天。

《街角社会》的社区研究方法

《街角社会》的社区研究方法

《街角社会》的社区研究方法街角社会是一种社会研究方法,它的英文原意是“street corner society”,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雷德里克贝克和托尼艾萨克森在马萨诸塞州耶鲁镇考察和访谈当地居民时,所发现的“街角文化”而得名。

这种研究方法不限于美国,也能用在其他地方,例如深圳、上海、北京等中国城市也可以使用。

它的概念是,在街角处进行观察,收集有关社区的情况,以及居民的行为和思维形式,从而了解当地社区发展和发展趋势。

街角社会研究可以从实地调查,深入访谈等多种方式进行,这些方法可以深入社会,收集到更多关于当地社区的信息。

实地调查法:实地调查是一种观测性研究方法,它可以给研究者提供更多关于社区变化的信息。

实地调查还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社区的历史、文化和环境状况,同时也可以深入于社区社会的活动,收集更多的资料。

深入访谈法:这是一种走访居民,收集居民的故事和观点的社会研究方法。

通过深入访谈,研究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社区现状,了解当地居民对当前社会现实的看法和反应,也可以收集到有价值的信息。

在街角社会研究中,有许多有用的研究方法,这些研究方法可以在收集有关当地居民的信息和调查情况时使用,也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当地居民的行为模式、社会关系网络的发展情况和社会状况的变化等情况。

为了深入了解当地社区发展和特点,街角社会研究可以帮助研究者确定主要的文化特色、社会行为、社会价值观等问题,为了让社会研究能够更加深入,研究者可以收集更多的背景信息,可以对当地新闻进行研究,也可以收集当地的文献,以更加深入的角度去理解当地社区的变化和发展。

街角社会研究是一种有效的研究方法,它可以有效地帮助研究者收集有关社区的信息,它也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社区发展的趋势,为社区的发展和改善提供依据。

街角社会研究不仅仅是社会学研究中应用的一种方法,它也可以用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其他领域,它将有助于研究者更深入地了解当地社会,收集更全面的信息,并为当地社区解决问题提供有效的建议。

街角社会读后感

街角社会读后感

街角社会读后感《街角社会》读后感在《街角社会》这本书中,作者通过对社会边缘人群的观察和描写,展现了一个真实而又残酷的社会现实。

这本书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社会的复杂性和残酷性,也让我对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同情。

在书中,作者通过对流浪汉、乞丐、吸毒者等社会边缘人群的描写,让我看到了他们生活的艰辛和无助。

他们常常没有固定的居所和工作,生活在社会的边缘,无法融入主流社会,也无法得到社会的关注和帮助。

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他们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让我对他们的处境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社会的不公平和不平等。

在这个社会中,贫富差距巨大,弱势群体往往无法得到应有的关注和帮助。

他们的生活困境常常被忽视和忽略,他们无法享受到基本的权利和福利。

这让我对社会的现状感到愤慨和无奈,也让我更加关注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希望能够为他们做些什么。

同时,这本书也让我对人性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在作者的笔下,这些社会边缘人群并不是简单的罪犯或者社会渣滓,他们也有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情感。

他们可能因为一时的失误或者不幸陷入困境,但他们同样值得得到关爱和帮助。

这让我对人性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认识,也让我更加尊重和关爱每一个人。

总的来说,阅读《街角社会》让我对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思考。

这本书通过对社会边缘人群的描写,让我看到了社会的残酷和不公平,也让我对人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做些什么,让社会变得更加公平和温暖。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读到这本书,让我们共同努力,让社会变得更加美好。

街角社会的主要内容

街角社会的主要内容

街角社会的主要内容
在街角社会中,贫穷空心的人们蜷缩着身体,依旧如病入了身的徘徊。

这里生活着无数孤独的人,即使经历了淘汰,依旧拥有着坚强的生存本能,也没有放弃对消极的生活状态。

然而,在街角社会中,也有着坚韧不拔的追求者,他们拒绝被抛弃放弃,坚定不移地选择继续奋斗,希望在社会上有一席之地。

他们不安分,不被潮流束缚,坚信上帝,倾注出自己普通人能够拿什么吃饱挺丰满的生活,勇敢地踩着坚冰开辟出属于自己的准星路,一步一步走出自己的期待。

街角的社会,就像一出戏,既有受伤的形象,也有勇敢拼搏的勇士。

他们并不抱有任何期待,也不带着任何特殊的政治观念,只是一颗朴实的心,撑起他们一生的追求,不仅给他们自身带来了最初的荣誉,也把街角社会铺成一片璀璨的星空。

街角社会读后感800字

街角社会读后感800字

街角社会读后感800字街角社会读后感800字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

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街角社会读后感800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街角社会读后感800字1记得刚刚开始读《街角社会》这本书时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外国人名很复杂,文章的语言很通俗易懂,觉得他就是在简单叙述一些小事,但直到我把整本书及书后面的附录都看完了后,我才发现这本书并没有一开始想的那么简单,这是一本对我们的青少年社工工作是有深刻的意义的书。

书中怀特写的是有关社会结构和社会人际活动的内容,这本书中最吸引我的是他的研究方法——参与观察的方法。

这种方法要求研究者有敏锐的眼光和清醒的头脑——保证他们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及时发现状况的微妙变化,这样才能真正的了解所要研究的街角的各类人的内心的真实想法。

我觉得这种方法很适合应用到我们青少年社工驻小商品市场的服务项目中,市场里大部分都是来沪青年,“小商品就是大社会”,如果不真心融入,怎么会有更深入的了解呢?所以,在市场中的细心观察往往比生硬的走访更容易让这些青年们接受,从中把握小商品市场青年们需求的脉搏,帮助他们健康发展,顺利融入城市生活。

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说:“一个人的态度是无法被观察的。

,而必须从他的行为来推断。

由于行动可以直接被观察,并可以像其他科学数据一样被记录下来,所以通过研究一个人的行动来了解这个人,是再好不过的办法了。

”阅读这本书让我获得了许多方面的收获,无论是在学习上、生活上,还是在我所从事的青少年社会工作上,总之受益匪浅。

从初次接触此书的不理解到最后被这本书深深地吸引,我很庆幸自己能坚持读下来,正是因为这样的坚持让我有了非常多的收获。

这是一本值得一读再读的好书,在社会工作中我们可以借鉴其中的方式方法,为更好的开展青少年社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街角社会读后感800字2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我们是芸芸众生的小人物,诞生于这个社会。

《街角社会》读书笔记_作文3000字_读书笔记_

《街角社会》读书笔记_作文3000字_读书笔记_

《街角社会》读书笔记《街角社会》主要是对闲荡于街头巷尾的意大利青年的生活状况、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街角社会》,希望大家喜欢!《街角社会》读书笔记篇一自从接触到社会工作这个专业后,我就对社会学所涉及的研究方法十分感兴趣,特别是实地研究。

我好奇于要如何开展实地研究的计划,好奇于如何让当地人接纳自己并让自己融入当地并成为其中一份子,更好奇于如何能够做到真正的客观态度记录身边发生的一切事情。

我渴望能够更切身地接触到实地研究这种社会研究方式,然而却一直没有找到一本真正让我能够深入了解实地研究法实际情况的书,直到第一次接触到美国芝加哥学派社会学家威廉·富特·怀特撰写的《街角社会》,才让我对实地研究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与理解。

《街角社会》主要是对闲荡于街头巷尾的意大利青年的生活状况、非正式组织的内部结构及活动方式,以及他们与周围社会(主要是非法团伙成员和政治组织)的关系加以观察,并对这一观察过程、所获资料及结论的翔实而生动的记述。

而这本书最独特之处是作者怀特是以被研究群体一一“街角帮”一员的身分,置身于观察对象的环境和活动中来进行他的研究的,即实地研究,而且怀特采取的是典型的参与观察法,就是通过亲身与被研究者接触,从而拿到最真实第一手数据。

这也正是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

读完整本书,我真的是受益匪浅,从中最大的收获的更深刻地了解了实地研究,特别是实地研究的过程。

关于这方面,我在接触到这本书之前就已经在课本上学习了理论知识:(1)选择研究背景;(2)获准进入;(3)取得信任和建立友善关系;(4)实地研究中的记录。

当我带着这些理论上的知识去读《街角社会》时,所有的理论知识都转化成为引导我读这本书的线索,而在读书的过程中我又更深刻地理解了这些理论知识,从而转化为更加有力的专业知识。

从怀特选中科纳维尔,到他找到社会工作者的帮忙认识了多克而得以进入社区;从他跟随多克穿梭于街头巷尾以认识社区里的人用尽自己的努力以获取大家的信任并建立了友善的关系,再到最后他整理自己的记录作出的结论,这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也是一个充满艰难和阻碍的过程,而这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也正是关于实地研究方式的最好实践教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参与观察法是实地调查的一种特殊形式,也就是 研究者在进行研究时深入到研究客体的生活之中, 在与研究客体共同生活之中进行观察和研究。
• 怀特在研究中,提出了研究所需注意的细节,实际上阐明 了参与观察法应该遵循的一系列重要原则。为后来使用参 与观察法的人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具有重要的启发借鉴意 义。
• 这些原则有:
• 1、参与观察者既要使自己融于被调查地区的生活,又要 尽力避免影响被调查的群体 ,以保持研究的客观性。
• 2、被研究群体的日复一日的常规活动是研究的基础 材料 。
• 3、为了更有力地解释人们的行为,观察有必要持续一个 较长的时期。
• 4、无论研究哪个群体或组织,至关重要的是取得其中关 键人物 的支持。




非法团伙头目(托

尼·卡塔尔多、T.S.)
大人物
相互作用
政治家(乔 治·拉韦洛)
成员的生活状 况、人际关系、 日常活动、组 织内的非正式 结构、与外部 环境的互动等
பைடு நூலகம் 研究的主要结果
非法团伙和政 治组织(非法 团伙头目、议 员等)
社会上层
街坊文教馆(街角帮头 目、男大学生头目、社 会工作者等)
街角社会
一个意大利人贫民区的社会结构
威廉.福特.怀特 著
写作背景
• 作 者 于 1936 至 1940 年 在哈佛大学青年研究 员基金的资助下,对 波士顿市的一个意大 利人贫民区(即作者 称之为“科纳维尔” 的波士顿北区)进行 了实地研究。
• 《街角社会》是对这 一观察过程、所获资 料及结论的翔实而生 动的记录!
• 8、避免与被研究者有经济上的借贷关系等。
问题
• 参与观察法的优缺点?
作者简介
• 威廉·富特·怀特是美国芝加哥学 派社会学家,美国艺术和科学 研究院院士。1914年生于马萨 诸塞州。1943年获芝加哥大学 哲学博士学位。自1942年起, 曾先后在俄克拉何马大学、芝 加哥大学、康奈尔大学任教。 1964年任美国应用人类学协会 主席,1977至1978年任美国社 会学协会主席,并兼任多项职 务。1982年曾来华讲学。《街 角社会》是他的成名之作,也 是他最重要的一部著作。其主 要著作还有《拉丁美洲美国企 业中人的问题》(Human Problems of U.S.Enterprise in Latin America,1956)、《组织 行为:理论与应用》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Theory and Application,1969)等 书。
社会中间层
街角帮、科纳维尔社区俱乐部(街角青年、 男大学生等)
社会底层
科纳维尔的社会组织结构
参与观察法
• 《街角社会》是一本社会学的经典之作。它之所 以成为社会学的经典之作,在很大程度是因为怀 特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具有独特性或开创性。怀特 使用的研究方法被他自己称为“参与观察法”。 他首次将这一方法运用于城市社 区和 组 织文 化 的研 究,拓展了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目录
• 第一编 街角青年和男大学生 第一章 多克和他的小伙子们 一 诺顿帮的成员 二 保龄球和社会地位 三 诺顿帮和阿芙罗狄蒂俱乐部 四 多克的政治竞选 五 解体 第二章 奇克和他的俱乐部 一 奇克·莫雷利的故事 二 组织俱乐部 三 社交活动 四 反对奇克 五 第二个季度 六 分裂 七 共和党政治 八 奇克·莫雷利的事业 第三章 社会结构和社会流动 一 群体的性质 二 街坊文教馆的社会角色 三 忠诚和社会流动
• 第三编 结论
结论 一 帮与个人 二 社会结构 三 科纳维尔的问题
附录 附录一 关于《街角社会》的 成书过程
一 个人背景 二 选中科纳维尔 三 制定研究计划 四 最初的努力 五 与多克交往的开端 六 参与观察的训练
• 七 政治冒险 八 重返诺顿街 九 重新制定研究计划 十 还是街角帮 十一 研究非法团伙活动 十二 向市政厅进军 十三 告别科纳维尔 十四 重访科纳维尔 十五 使《街角社会》作为
• 第二编 非法团伙成员和政治家 第四章 非法团伙活动的社会结构 一 非法团伙活动的历史 二 彩票赌博组织 三 与警方的关系 四 社会背景中的非法团伙成员 第五章 科纳维尔社交和体育俱乐 部中的非法团伙成员 一 托尼·卡塔尔多和谢尔比大街 的青年们 二 组织俱乐部 三 改组俱乐部 四 政治争端 五 危机和托尼·卡塔尔多 六 托尼的宾戈赌会 七 新的管理机构 八 卡洛和托尼 第六章 政治和社会结构 一 政治组织性质的不断变化 二 政治生涯 三 组织竞选 四 政治集会 五 选举日 六 政治义务的性质
• 5、为了参与到被研究群体的社交中去,参加他们 的争论是必要的,但应避免就一些敏感问题表态 或提问,要学会什么时候提问 ,什么时候不要提问 ,以及提什么问题 。
• 6、完全“入乡随俗”并不一定就好,即要把握好 自己多大程度上使自己融入所参与地区的生活。
• 7、参与观察者必须注意保“自尊心”,不能只想 着如何去迎合当地人。
一篇博士论文被接受 十六 50年后重访街角社会
附录二 怀特对一个弱者的影 响(安杰洛·拉尔夫·奥兰代拉著) 附录三 参考文献举要
研究的主要内容
以多克为领袖的诺顿帮
小人物
街角帮 以萨姆为领袖的米勒帮
相互作用
科 纳 维 尔 和 它 的 人 们


科纳维尔社交和体育俱乐部(主要成员
中 间
是以奇克为首的男大学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