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草轮作套种混播高产栽培模式
第三章 牧草混播与轮作倒茬

4、轮作设计
▪调查和收集资料 ▪选择适宜的轮作类型 ▪轮作中作物组成和轮换 顺序的确定 ▪轮作田区划分
第三章 牧草混播与轮作倒茬
第一节 牧草混播
1、混播的概念
在同一块田地上,同期混合种植2种 或2种以上牧草的种植方式称为混播。
2、混播原理
不同草种,其生物学、生态学和植物营 养代谢特点不同。它们组成的植物群里有着 不同的结构特征,从而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光 合潜力。
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植物群落的光合潜力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使植被在水平方 向上最大限度的扩展和占有较大的范围。
(4)混播在一起的牧草应具有种间相容性 ▪ 混播牧草的种间差异性不能过大。
5、混播牧草组合比例
(1)混播牧草的种数 ➢ 利用2~3年:2~3种为宜 ➢ 利用4~6年:3~5种为宜 ➢ 长期利用:不超过5~6种。
(2)混播牧草的比例 ➢ 根据利用年限确定豆禾比:由于豆科牧草寿命比 禾本科牧草短,因此,草地利用年限越长,豆科 牧草所占比例应越低。(短期利用:豆禾比7:3 或6:4;中期利用:豆禾比:3:7或4:6;长期 利用:豆禾比1:9)。 ➢ 根据利用方式确定上繁草与下繁草的比例:割草 利用:上繁草占90-100%;放牧利用:上繁草占 25-30%;刈牧兼用:上繁草占50-70%。
(2)符合建植人工草地的目的和要求 ▪ 割草:中寿命上繁草;配一二年生草。 ▪ 放牧:下繁草;配上繁草。 ▪ 兼用:中等寿命上繁草+长寿命下繁草+一、 二年生草。 ▪ 改善环境 ▪ 保持水土
4、混播牧草的选择原则
(3)根据混播草地利用年限 ▪ 利用2-3年:短寿命牧草+一、二年生牧草。 ▪ 利用3-4年或更长:中长寿命牧草+一、二年 生牧草。
牧草种植技术大全

牧草种植技术大全1发展羊、奶牛养殖业的牧草栽培技术牧草种植不同于种粮,种草是以收获植物的茎叶为目的,牧草栽培有复杂的技术要求。
鉴于牧草种类繁多,各地自然条件的差别,从养羊、奶牛业的需要考虑,概括而言,牧草栽培的关键技术如下。
一、草种、品种的搭配从家畜营养需要和牧草季节供应平衡的角度,确定种植的草种和品种。
通常豆科牧草富含蛋白质,要与提供能量的禾本科牧草相配合;暖季型牧草与冷季型牧草搭配,以充分利用不同生长季节的光热水资源;同一草种,早、中、晚品种的搭配,可以延长牧草收割期,提高机械利用率。
二、播种时间我国北方地区多在春季、夏季播种,以牧草能安全越冬为原则。
三、水肥管理高产优质常是牧草种植者的追求目标,牧草和饲料作物不乏高产优质的草种和品种。
美国研究报道最高亩产苜蓿干草达到3吨以上。
青饲玉米、杂交狼尾草(又称王草、篁竹草)鲜草产量可达10吨之多。
要想获得优质高产通常必须有良好的水肥供应,加上科学的管理。
通常生产1公斤干草,需耗水量(来自降雨或灌溉)400-800公斤。
施肥,以充足的有机肥最为理想,既经济又环保,是生产有机饲料和有机食品的必备条件之一。
使用化肥也是通常的措施,禾本科牧草以施氮肥(尿素、碳酸氢铵等)为主,豆科牧草以磷钾肥(过磷酸钙、重钙,硫酸钾、氯化钾等)为主。
种植豆科牧草应接种根瘤菌,以提高生物固氮能力。
四、牧草的收割时期种草的最终目的是通过饲喂家畜转化更多的优质畜产品,因此牧草的适时收割至关重要。
通常兼顾收获牧草的产量和质量,豆科牧草第一茬宜在现蕾至初花期收割,禾本科草宜在孕穗末至抽穗初期收割,青贮玉米宜在腊熟期收割。
五、牧草的混播技术在草原区或土地资源充裕的半农半牧区和农区建立混播草地是降低养羊成本,保持羊群健康体况的重要措施。
混播的基本原则:一是所采用的混播草种和品种在生长过程的兼容性,混播草种和品种一般在3-5个;二是保障家畜安全和健康生长的需要,一般混播草地禾本科牧草占70% - 80%,豆科牧草占20% - 30%;三是草地的耐牧性和持久性,多采用根茎型或具匍匐茎牧草。
牧草复种轮作和混播技术

牧草复种轮作和混播技术牧草的复种轮作(1)间作: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牧草相间种植。
种植的两种牧草的播种期基本相同或稍有先后。
例如:苏丹草与紫云英间作,籽粒苋与牧草王间作。
(2)套种:在前作的生长期内,把后作播种厂前作的行间。
例如;墨西哥玉米与冬牧~70黑麦套种、苜蓿与墨西哥玉米套种。
(3)轮作:在同—地块上当一种牧草生长结束时,再种植另一种牧草。
例如:在种植苜蓿5年后,将其耕翻,改种其他牧草,如苦荬菜、墨西哥玉米等。
牧草的混播为了提高牧草产量,改善牧草品质,增加和培肥地力,常将几种牧草混在一起进行播种。
混播技术措施:(1)牧草的组合。
特别应做到豆科牧草和禾本科牧草混播。
利用2~3年的草地混播草种2~3种为宜;利用4~6年的草地,3~5种为宜;长期利用的则不超过5~6种。
(2)播种量、播种时期和播种方法。
两种牧草混播,每种草的种广用量应占到其单播量的70~80%;三种牧草混播,同科的两种应分别占35~40,另外一种要用其播量的70~80%:利用年限长的混播草地,豆科牧草的比例应少一些,以保证有效的地面覆盖。
混播牧草的播种期,如同为春性牧草或冬性牧草则可以同时存播或秋播,如果混播草种的播期不同则可以分期播种。
混播牧草的播种方法,可以将牧草种子混合一起播种;亦可以间行条播,条播可以是15厘米的窄间距,也可以是30厘米的宽间距,也可以是宽窄行相间播种。
保护播种为了抑制杂草的生长并保证牧草种植当年有收益,通常在建植多年生牧草地时种植一年生牧草,克服多年生牧草生长缓慢、当年产量低的问题,以提高土地的收益。
保护播种应选择好保护作物,如可以选择苏丹草、苦荬菜,墨西哥玉米、子粒苋等。
保护播种时,多年生牧草播种量不变,而一年生牧草的播种量应为正常播种量的50~75%;保护作物的播种可以与多年生牧草同时播种,也可以提前播种,提前的时间一般为10~15天。
保护作物与多年生牧草以条播为好。
第1页共1页。
山羊养殖饲料作物的栽培模式主要有哪些?

山羊养殖饲料作物的栽培模式主要有哪些?(1)旱地牧草饲料作物轮作模式①一年生禾本科牧草饲料作物轮作。
这种模式是利用秋播和春播品种,茬口衔接紧凑,供青期具有的互补性进行轮作,可以一年四季不断青。
如黑麦草(秋种)与墨西哥玉米、杂交狼尾草(春种)进行轮作;春玉米(春种)与秋玉米(秋种)进行轮作等。
这种模式种植年限长,对地力消耗大,特别是以禾本科牧草为主的轮作,因此必须重施农家肥,并实行牧草种2~3年,改种其他作物2~3年,做到用地与养地相结合。
②一年生豆科牧草和禾本科牧草饲料轮作。
这个轮作模式除考虑茬口的衔接和供青期的互补外,还充分利用了豆科牧草根瘤作用,固定土壤中的氮素及增加土壤肥力,豆科牧草既可作青饲料,又是很好的绿肥,可起到养地的作用。
如紫花苜蓿(秋冬播)与杂交狼尾草(春播)进行轮作;黑麦草(秋播)与圆叶决明、紫花苜蓿(春播)进行轮作。
适合秋、冬播种的豆科牧草有蚕豆、豌豆等,禾本科牧草有宽叶雀稗、鸭茅等;适宜春播的禾本科牧草有杂交狼尾草、苏丹草、饲用玉米等,豆科牧草饲料有印度豇豆、三叶草等。
③一年生豆科牧草与禾本科牧草饲料间作(混播)。
该模式是利用播种期相同,供青期也基本相同的禾本科和豆科牧草饲料,采取间作或混播的方式同时播种在同一地块上的种植方式。
其优点是两类牧草饲料对光、热、水、肥的要求不同,能相互促进生长、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牧草的品质,给山羊提供营养较全面的青饲料。
④一年生牧草饲料作物套种。
这种模式是在头茬作物还未成熟时或还在供青期时,为了不误二茬牧草饲料的播种期,在头茬作物的行间套种二茬作物。
头茬牧草饲料作物的行距统筹考虑,既要适合其生长需要,也要考虑到二茬作物的生长需要。
因此,头茬作物在播种时行距可适当放宽,特别是分蘖多、叶量大、易封行的牧草饲料作物的行距。
⑤一年生牧草与多年生牧草饲料作物套种。
多年生牧草饲料作物一般每年都有一个停止生长的休闲恢复期,如冬季杂交狼尾草,地上部分刈割后宿根越冬,直到翌年3月份萌发,其休闲期长达4个月。
牧草轮作套种混播高产栽培模式

牧草轮作、套种、混播高产栽培模式陈家振1模式一:冬牧70黑麦与美洲狼尾草轮作1.1模式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冬牧70黑麦,利用至5月上旬,腾茬后播种美洲狼尾草,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利用完毕,然后腾茬播种冬牧70黑麦。
此种模式适合于黄淮海区域。
模式中的美洲狼尾草也可由杂交狼尾草、墨西哥饲料玉米、中原单32、苏丹草、籽粒苋、苦荬菜等一年生喜温性牧草取代。
1.2原理冬牧70黑麦为喜温耐寒性作物,适应性强,温带和寒温带生长良好。
种子发芽的最低温度为0.5-2.5℃,停止生长的临界温度为0.4℃。
利用冬牧70黑麦耐寒性较强的特点,9月下旬播种,10月下旬和12月初可分别利用一次,然后进入越冬期。
2月下旬开始生长,3-4月为生长繁茂期,4月中旬以前为营养生长阶段,以后进入生殖生长阶段,4月中旬以后进入拔节期,刈割后生长势减弱。
美洲狼尾草、杂交狼尾草、墨西哥饲料玉米、中原单32饲用玉米、苏丹草、籽粒苋、苦荬菜等牧草均属喜湿性牧草,耐高温酷暑,是夏季的高产牧草。
冬牧70黑麦与上述喜温性牧草轮作,一方面可以保证牧草的高产,另一方面可以保证牧草的均衡供应。
1.3高产措施冬牧70黑麦是喜水喜肥性植物,播种时要施足底肥,以后刈割后要及时追肥、灌水,并灌好越冬水和返青水,为促进喜温性牧草早发,延长生长季节,提高生物学产量,可对美洲狼尾草、杂交狼尾草、墨西哥饲料玉米、中原单32饲用玉米、苏丹草等在4月上、中旬进行提前育苗,5月上旬待冬牧70黑麦生长势衰退时腾茬移植。
苏丹草苗期比狼尾草、玉米类提前15天左右,育苗时间也应相应推迟15天左右。
为保证牧草的均衡供应,可将冬牧70黑麦和喜温性一年生牧草分批分期腾茬,分批分期播种(移栽)。
1.4效益分析据笔者三年种植经验,冬牧70黑麦可刈割4-5次,刈割时间分别为10月末,12月初,3月中旬、4月上旬、5月中旬,每次的亩产鲜产量约为700kg、450kg、1000kg、1700kg和600kg,总产量约为4450kg。
养鹅牧草种植模式

养鹅牧草种植模式
一、草粮兼顾型
1、水稻——多花黑麦草——水稻轮作
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水稻收割前15~20天,采用免耕灭茬方式套播多花黑麦草,至水稻收割时牧草即可齐苗。
这样比水稻收割后播种,牧草可提前生长15~20天,能充足供应冬养鹅和早春鹅的青饲料。
2、小麦预留行中套种多花黑麦草
9月上旬至10月上旬,在小麦的预留行间套种多花黑麦草。
播种量适当减少,每亩1公斤。
二、草与经济作物兼顾型
1、牧草套种经济作物
10月上旬在梨、桃、杏等果园内套种一年生多花黑麦草或“冬牧70”黑麦草,翌年5月份收割完毕。
也可在这些果园中套种耐阴的多年生牧草,如鸭茅、白三叶及柱花草等,不但可改善果园土壤,提高果树抗冻能力,收获的青鲜草还可作冬春养鹅的饲料。
2、人工牧草轮作
⑴多花黑麦草——苦荬菜轮作4~5月份收割完多花黑麦草后,立即种植苦荬菜。
9月份收割苦荬菜后,再种多花黑麦草。
草地要保持良好的墒情,多施基肥,适时追肥。
苦荬菜可育苗移栽,以延长黑麦草的生长期,提高产量。
⑵多花黑麦草——籽粒苋轮作播种的时间和技术要点同多花黑麦草——苦荬菜轮作。
籽粒苋对地力消耗较大,种黑麦草前要施足基肥。
⑶多花黑麦草——杂交狼尾草或墨西哥玉米轮作:9月中下旬播种多花黑麦草,利用至翌年6月上旬。
多花黑麦草收割后种植杂交狼尾草或墨西哥玉米,至10月上旬,杂交狼尾草或墨西哥玉米收割完毕,腾茬前套种多花黑麦草。
杂交狼尾草和墨西哥玉米采用育苗移栽。
⑷紫花苜蓿——杂交苏丹草间作:秋播紫花苜蓿,翌年6月中旬前后套种杂交苏丹草,10月中下旬紫花苜蓿收割完毕,保留根系,以利翌年再生。
牧草科学播种技术讲座之五——牧草的复种轮作、混播技术及早期管理

饲 草 饲 料
《养殖技术顾问 )20 年第 5 02 期
为 了提 高土地 的利用 率 , 充分利用 阳光 、 草 品种 , 同时 还要考 虑到混播 牧草 的用途 、 牧 二氧化 碳 和土壤 中 的水分 、 分 , 养 在单位 面积 草 的利用年 限和牧草 品种 的相容性 ,特别应 的土地 上 获得更 多的有机 物 质 ,种植牧 草时 做 到豆科牧草 和禾本科 牧草 的混播 。 常常利 用各 种牧草不 同的特性进 行复种 轮作 和混播 。 1 牧草的 复种轮 作 其次, 应掌握 好混播 牧草 的组合 比例 。 有 人 认 为既然是混 播 , 草的种类 越多越好 , 牧 但 近几年 的实践证 明只要 正确选择 ,无需很 多
喂干混 合料 加少 量一般 杂菜 ( 牛皮 菜 、白菜 、 方 米 )可 产 青 绿 茎 叶 野菜等 )精青 重 量 比 2: 。 籽粒 苋组 即 喂 7 0 , l喂 5 0~ 1 0 0千 克 0 0
干混合料 加籽 粒苋 鲜茎 叶 , 、 重量 比按阶 以上 ,可 为 3 ~4 精 青 O O头 段 分别 为 l: 、 3 1: 。随着 猪 的增长 , 猪供青 , 2 1: 、 4 增收节 支可达 采 食量增 加 , 料要 按 比例分阶段 递增 。 青 干混 合料 ,拌和湿 干适 度 , 自由采食 吃饱 为 止 , 加饮水 槽 自由饮水 。 另
牧 草 的复 种轮作 主要包 括 间作 、 套种 、 轮 品种也 可以获得优 质高产 的效果 。通常利 用 作 等 ( ) 1 间作 , 指在 同一地块上 , 是 两种或 2 3 的 草地 混 播草种 2 - 年 ~3种 为宜 ,利用 两种 以上 牧草相 间种植 。种植 的两 种牧草 的 4 ~6年的草地 , -5种为宜 , 3 长期 利用 的则 播种期 基本 相 同或稍有先 后 ,种植 时按照一 不 超 过 5 6种 ~ 定 的宽 度或 行数 划为条带 相间 种植 。如 :苏 再 次 , 握好混播 的播种 量 、 种时期 和 把 播
牧草轮作、套种、混播高产栽培模式

牧草轮作、套种、混播高产栽培模式陈家振1模式一:冬牧70黑麦与美洲狼尾草轮作1.1模式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冬牧70黑麦,利用至5月上旬,腾茬后播种美洲狼尾草,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利用完毕,然后腾茬播种冬牧70黑麦。
此种模式适合于黄淮海区域。
模式中的美洲狼尾草也可由杂交狼尾草、墨西哥饲料玉米、中原单32、苏丹草、籽粒苋、苦荬菜等一年生喜温性牧草取代。
1.2原理冬牧70黑麦为喜温耐寒性作物,适应性强,温带和寒温带生长良好。
种子发芽的最低温度为0.5-2.5℃,停止生长的临界温度为0.4℃。
利用冬牧70黑麦耐寒性较强的特点,9月下旬播种,10月下旬和12月初可分别利用一次,然后进入越冬期。
2月下旬开始生长,3-4月为生长繁茂期,4月中旬以前为营养生长阶段,以后进入生殖生长阶段,4月中旬以后进入拔节期,刈割后生长势减弱。
美洲狼尾草、杂交狼尾草、墨西哥饲料玉米、中原单32饲用玉米、苏丹草、籽粒苋、苦荬菜等牧草均属喜湿性牧草,耐高温酷暑,是夏季的高产牧草。
冬牧70黑麦与上述喜温性牧草轮作,一方面可以保证牧草的高产,另一方面可以保证牧草的均衡供应。
1.3高产措施冬牧70黑麦是喜水喜肥性植物,播种时要施足底肥,以后刈割后要及时追肥、灌水,并灌好越冬水和返青水,为促进喜温性牧草早发,延长生长季节,提高生物学产量,可对美洲狼尾草、杂交狼尾草、墨西哥饲料玉米、中原单32饲用玉米、苏丹草等在4月上、中旬进行提前育苗,5月上旬待冬牧70黑麦生长势衰退时腾茬移植。
苏丹草苗期比狼尾草、玉米类提前15天左右,育苗时间也应相应推迟15天左右。
为保证牧草的均衡供应,可将冬牧70黑麦和喜温性一年生牧草分批分期腾茬,分批分期播种(移栽)。
1.4效益分析据笔者三年种植经验,冬牧70黑麦可刈割4-5次,刈割时间分别为10月末,12月初,3月中旬、4月上旬、5月中旬,每次的亩产鲜产量约为700kg、450kg、1000kg、1700kg和600kg,总产量约为4450k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牧草轮作、套种、混播高产栽培模式陈家振1模式一:冬牧70黑麦与美洲狼尾草轮作1.1模式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冬牧70黑麦,利用至5月上旬,腾茬后播种美洲狼尾草,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利用完毕,然后腾茬播种冬牧70黑麦。
此种模式适合于黄淮海区域。
模式中的美洲狼尾草也可由杂交狼尾草、墨西哥饲料玉米、中原单32、苏丹草、籽粒苋、苦荬菜等一年生喜温性牧草取代。
1.2原理冬牧70黑麦为喜温耐寒性作物,适应性强,温带和寒温带生长良好。
种子发芽的最低温度为0.5-25C,停止生长的临界温度为04C。
利用冬牧70黑麦耐寒性较强的特点,9月下旬播种,10月下旬和12月初可分别利用一次,然后进入越冬期。
2月下旬开始生长,3-4月为生长繁茂期,4月中旬以前为营养生长阶段,以后进入生殖生长阶段,4月中旬以后进入拔节期,刈割后生长势减弱。
美洲狼尾草、杂交狼尾草、墨西哥饲料玉米、中原单32饲用玉米、苏丹草、籽粒苋、苦荬菜等牧草均属喜湿性牧草,耐高温酷暑,是夏季的高产牧草。
冬牧70黑麦与上述喜温性牧草轮作,一方面可以保证牧草的高产,另一方面可以保证牧草的均衡供应。
1.3高产措施冬牧70黑麦是喜水喜肥性植物,播种时要施足底肥,以后刈割后要及时追肥、灌水,并灌好越冬水和返青水,为促进喜温性牧草早发,延长生长季节,提高生物学产量,可对美洲狼尾草、杂交狼尾草、墨西哥饲料玉米、中原单32 饲用玉米、苏丹草等在 4 月上、中旬进行提前育苗, 5 月上旬待冬牧70 黑麦生长势衰退时腾茬移植。
苏丹草苗期比狼尾草、玉米类提前15 天左右,育苗时间也应相应推迟15 天左右。
为保证牧草的均衡供应,可将冬牧70 黑麦和喜温性一年生牧草分批分期腾茬,分批分期播种(移栽)。
1.4 效益分析据笔者三年种植经验,冬牧70 黑麦可刈割4-5 次,刈割时间分别为10月末,12月初,3月中旬、4月上旬、 5 月中旬,每次的亩产鲜产量约为700kg、450kg、1000kg、1700kg 和600kg,总产量约为4450kg。
美洲狼尾草可刈割4-5次,总产量约为0.8-1.0 万公斤,杂交狼尾草总产量约为1-1.3 万公斤,两类牧草累计总产可达1.2-1.5kg,每亩牧草可育肥羊20只,产值达3500元,效益达1500 元以上。
2 模式二:多花黑麦草与杂交狼尾草轮作2.1 模式10 月上旬播种多花黑麦草,6 月上旬利用完毕,腾茬后播种(或栽植种根)杂交狼尾草,10 月上旬利用完毕,腾茬后播种多花黑麦草。
2.2 原理多花黑麦草与冬牧70黑麦相比耐寒性稍差。
冬牧70黑麦在北京以南地区可以越冬,多花黑麦草更宜于淮河以南的地区种植。
黄淮流域种植10月份以前种植可利用一次,10 月份以后种植则不能利用。
冬季叶片多数被冻干,其基部仍可保持青绿。
如遇冬季寒冷的年份,刈割后根部可大部分被冻死。
但多花黑麦草比冬牧70 黑麦更耐热,后期发育大大优于冬牧70 黑麦,所以利用期可比冬牧70 黑麦推迟 1 个月。
从牧草品质来看,多花黑麦草秸秆柔软,后期适口性优于冬牧70 黑麦,更宜于晒制干草。
杂交狼尾草是象草和美洲狼尾草的杂交种,是亚热带和热带的高产牧草品种,产量高于美洲狼尾草,品质优于象草,不结种子,在南方为多年生牧草,在长江以北地区则难以保种,只能作为一年生牧草利用。
因此,此模式适宜于长江以南地区。
长江以北地区种植时宜引进由象草与美洲狼尾草杂交制作的种子进行播种,但种子价格比美洲狼尾草要高出数倍。
2.3 高产措施黄淮海流域在种植杂交狼尾草时,由于种子价格较高,可采取育前移栽的方法,借以降低种子成本。
杂交狼尾草是一种需水、需肥较多的品种,只有土壤肥沃,水肥条件较好的地区尚可种植,刈割后应及时追肥浇水。
2.4 效益分析长江以南地区种植,多花黑麦草和杂交狼尾草的总产量可超过1.5万kg,是牛、羊、兔、鹅、草鱼的好饲草,每亩牧草可育肥牛 5 头、25 只羊或300只兔,或300只鹅,效益在1500 元以上。
黄淮海流域可用冬牧70黑麦代替多花黑麦草,亦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3模式三:紫花苜蓿与饲用玉米(或苏丹草)套种3.1模式10月上旬播种紫花苜蓿,次年6月中旬套种饲用玉米(或苏丹草)。
3.2原理紫花苜蓿是多年生豆科牧草,因其粗蛋白含量可达20-22%,具有很好的改土肥田效果,生态效益较高,加上易于晒制干草和深加工,有"牧草之王"的美称,全世界播种面积高达5亿亩,我国约有2500万亩的种植面积。
但紫花苜蓿喜温暖半干燥气候,在温度较高,阴湿多雨的季节表现较差,漫水28-48小时可被淹死,因此仅适宜淮河以北地区种植。
由于紫花苜蓿春季产量占全年产量的60-70%,7-9月生长势较弱,宜于在夏季生长,与紫花苜蓿套种,即可保持紫花苜蓿的根系,又可提咼土地的利用率,提咼单位面积土地的产出率。
3.3高产措施对紫花苜蓿的品种选择,黄淮流域应以休眠4-5 级为主,淮河以南地区应种植休眠6级以上的品种。
播种时应进行根瘤菌接种,首播时间必须在秋季进行。
饲用玉米或苏丹草可采用育苗方式,在6月中旬紫花苜蓿刈割后进行移栽,并在9月中旬前后利用完毕,连根拔除,保证紫花苜宿的再生和越冬。
3.4 效益分析此种模式高产田块可收获紫花苜蓿4000-5000kg ,饲用玉米或苏丹草4000-5000kg,总产量可达8000-10000kg。
紫花苜蓿的干物质约20%左右,可生产干草800-1000kg,按目前市场估价每公斤0.8元计算,可收益640-800元,加上饲用玉米或苏丹草的收益,亩效益可达1000-1200元。
4模式四:冬牧70黑麦与聚合草、苏丹草间作4.1模式10月上旬播种冬牧70黑麦,行距为20cm,每两行预留一行,4月上旬在预留行内栽植聚合草。
5月中旬冬牧70黑麦利用完毕,腾茬后播种苏丹草,9月下旬利用完毕,然后播种冬牧70 黑麦。
4.2原理聚合草属于多年生叶菜类牧草,生长的最适宜温度在15C 以上,25C以下,11月中旬下霜后叶子枯萎,夏季高温季节则表现为生长不良,高温多雨时易发腐根病。
利用其不耐低温的特点套种冬牧70黑麦,可在冬季草缺时提供青草,利用其不耐高温的特点套种苏丹草,一方面作为聚合草的遮蔽物,减少阳光的直射,提高聚合草的越夏率,降低腐根病的发病率,另一方面在不影响聚合草产量的同时,增收苏丹草鲜草3000-4000kg。
4.3高产措施以上三种牧草均是需水肥较多的牧草品种,必须保证相应的水肥条件下才能获得高产。
在种植冬牧70黑麦时,要对土壤进行适度中耕,对苏丹草根系进行比较彻底的清除,促进聚合草产生新根,增加产量。
种植苏丹草时可板茬播种,也可育苗移栽。
4.4效益分析此种模式可收获冬牧70黑麦3000-4000kg,聚合草6000-8000kg,苏丹草3000-4000kg,总产量高达1.2-1.6万kg,用于饲养牛、猪、兔、鹅、鱼等草食畜禽,亩效益可达2000元左右。
5模式五:鲁梅克斯K-1与苏丹草套种5.1模式在鲁梅克斯K-1田块的行中每年6月中旬套种苏丹草,利用至9月中旬将苏丹草连根拔除。
5.2原理鲁梅克斯K-1是近几年推广面积较大的牧草品种,具有抗寒性强,返青草,鲜草产量高,粗蛋白含量高、寿命长,种植省事的优点,但也存在着耐热性差,抗病虫能力差,鲜草含水量大,加工利用困难等缺陷。
本模式利用苏丹草容易种植,苗期短,生长快,周期短,高温时生长迅速的特点,在鲁梅克斯K-1夏季生长不良时与其套种,一方面为鲁梅克斯遮荫,促进鲁梅克斯K-1的生长发育,另一方面又提高了单位面积牧草产量,保证了牧草的均衡供应。
5.3高产措施鲁梅克期K-1和苏丹草均为喜水喜肥性牧草,栽培时应保证充足的水、肥供应。
为了更好地发挥苏丹草的遮荫作用,两种牧草均需东西方向种植。
为了减轻苏丹草对鲁梅克斯K-1的不利影响,鲁梅克斯K-1的行距应在60cm以上,苏丹草利用结束时要将其根系全部清除,但要注意尽量减少对鲁梅克斯K-1根系的伤害。
5.4经济效益鲁梅克斯K-1是一种高蛋白牧草,干草中粗蛋白含量高达25%以上,亩产鲜草8000-10000kg,加上2000-3000kg苏丹草,总鲜草量可达1-1.3万kg,用来养猪,可降低生猪生产的生产成本,用来饲养牛、羊、兔、鹅、鱼,均可获得较好的效果,亩均效益可达1500元以上。
6模式六:果园内套种冬牧70黑麦6.1模式于每年10月上、中旬在苹果、梨、桃、杏、葡萄等果园套种冬牧70黑麦,次年4月中旬利用完毕。
6.2原理苹果、梨、桃、杏、葡萄等均在10-11月落叶,次年4月生叶,果园内长达5个月的时间均处于闲置状态。
冬牧70黑麦属于冷季型牧草,0.4 C以上可缓慢生长,10-15 C则处于最佳生长温度。
在果园内套种冬牧70黑麦,可充分利用闲置的光、热、水、气、肥资源,一方面涵养土壤间的水份,减少风沙侵袭,提高果树的抗冻能力,另一方面收获3000-4000kg 鲜草用于饲养草食畜禽。
6.3 高产措施冬牧70 黑麦是需氮肥量较多的牧草品种,播种时要施足底肥,刈割后及时追肥。
为了保证果草双收,要在果树枝叶繁茂前将冬牧70 黑麦及时清除,并深翻土地,施足基肥,保证果树的正常生长。
6.4 效益分析冬、春草缺是发展草食畜禽最大的制约因素,青草缺乏更是冬、春季节突出的问题。
利用果园内的冬闲田,实现冬季的"绿色革命",最大限度地增加适繁母畜的栏存量,为全年草食畜禽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000-4000kg冬牧70黑麦草可满足10只母羊40-50天的饲草需求,繁殖羔羊20只以上,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非常显著。
7 模式七:多种牧草混播7.1 模式冬牧70 黑麦与毛苕子混播;多花黑麦草与草木樨混播;多花黑麦草与毛苕子或箭舌豌豆混播。
冬牧70 黑麦与多花黑麦草混播;紫花苜蓿与苇状羊茅混播;多花黑麦草与白三叶或红三叶混播。
7.2 原理混播牧草,地上的叶,地下的根交错分布,能够更充分地利用地上的光热和地下的水肥,生产出更多的生物量。
不同生物学特点的牧草混播,可优势互补,即提高产量、品质,又可延长利用时限。
比如冬牧70黑麦与多花黑麦草混播,冬牧70黑麦前期占主导地位,多花黑麦草后期占主导地位,利用时间可延长 1 个月以上。
禾本科和豆科牧草混播,可利用豆科牧草固定氮素,增加禾本科牧草粗蛋白含量。
饲喂过程中,可使豆科牧草的高蛋白和禾本科的高碳水化合物相互补充,提高饲喂效果。
7.3 高产措施混播牧草的播种总量要适宜,同科牧草混播,可用其单播量的35-40%;不同科牧草混播,可按其单播量的70-80%7.4 效益分析多种牧草混播可达到提高产量,提高牧草品质,提高饲喂效果的目的,其经济效益可比单播提高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