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草田轮作
《水土保持学》课程大纲

《水土保持学》课程大纲一、课程概述课程名称:《水土保持学》:《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课程编号:19371166课程学分:2.0课程总学时:32课程性质:选修课二、课程内容简介《水土保持学》是研究水土流失规律和水土保持措施的一门应用技术科学,属于林学专业的专业选修。
水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发展农业生产的基本要素。
防止水土资源的损失与破坏,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山丘区和风沙区的水土资源,对于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发展水土流失地区的生产和建设,改善生态环境,维持生态系统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水土保持学》课程主要围绕水土流失规律、水土保持规划、水土保持措施、水土保持监测与水土保持方案等展开,系统介绍土壤侵蚀危害、形式和发生发展规律和分析影响土壤侵蚀的自然因子,并且突出与专业学习相关的治理水土流失的各种水土保持措施的方法等。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水土保持方面的基本知识,认识在不同外营力作用下土壤侵蚀发生发展的过程、基本规律,并掌握主要水土保持措施的作用及方法,应用水土保持原理指导水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能在本专业范围内灵活应用各种措施防治土壤侵蚀,改良、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条件。
教学要求: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基本掌握土壤侵蚀基本原理、水土保持原理及其主要措施和效益评价与监测的基本方法。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第一章绪论(3学时)1.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土壤侵蚀、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的三个基本概念的内涵和水土保持的意义;熟悉水土保持的研究内容、中国土壤侵蚀的研究特点和中国水土保持应重视的几个问题;了解我国、我省水土流失现状及其危害、国内外水土保持的发展历史、水土保持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2.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第一节水土保持学的几个重要概念(0.5学时)一、水土流失二、土壤侵蚀三、水土保持四、水土保持学第二节水土保持学研究方法与内容(0.5学时)一、研究方法二、研究内容及动态第三节水土流失现状(全国和安徽省)及危害(0.5学时)第四节水土保持的意义(0.5学时)第五节水土保持学的发展历史与其他学科的关系(0.5学时)第六节中国水土保持应重视的几个问题(0.5学时)难点:水土保持学研究方法和内容第二章水土保持基本原理(5学时)1.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流域水循环和水量平衡的基本原理及流域水文要素及其过程的物理基础,如降水的基本概念和面降水计算方法,下渗概念及公式,径流的涵义和径流的形成过程蒸发和土壤水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草地学重点——精选推荐

第一章胚位于颖果基部向外稃的一面,呈圆形或卵形凹陷。
紧包着颖果的苞片叫做稃片,与颖果紧贴的一片为内稃,对着的一片为外稃。
外稃顶端或背面可具一芒,系中脉延伸而成。
芒通常直或弯曲,有些种芒膝曲,形成芒柱和芒针两部分。
芒柱常螺旋状扭转,有的作两次膝曲,芒柱或芒针上有时被羽状毛,如针茅属(Stipa)的草种。
二、豆科草种的形态特征豆科草种属双子叶植物。
豆科草种有明显的种脐、种孔、种脊和种瘤。
三、生育期和生育时期生育期长短由遗传特性和各地气候环境条件及栽培管理等因素决定。
根据各牧草或饲料作物的栽培管理及发育特征,将整个生育期分为营养生长阶段和生殖生长阶段。
化的几个时期。
根据株丛形状和植株高度可分为上繁草、下繁草、半上繁草和莲座状丛草。
三、分蘖特性和繁殖方式:根据分蘖特性和营养繁殖方式分为根茎型、根蘖型、疏丛型、密丛型、根茎-疏丛型、匍匐型、鳞茎型、根颈型、莲座型等。
四、根茎型草类根茎生长的特点:①茎分布在距地表5~20cm深处;②根茎自母枝长出,形成节和节间;③根茎的节上生长的垂直的更新芽,并可形成枝条④直枝条长出地面后形成绿色的茎和叶。
根茎状草类每年从老的根茎上生长出新的根茎,而新的根茎上又长出新的枝条,这样就形成具有大量枝条的根茎网。
有些植物的根茎每年只延长几厘米,有的则每年能延长1~1.5米。
疏丛型草类根茎生长的特点:①疏丛状草类茎的基部有短的茎节,位于地表1~5cm深处。
②枝条从分蘖节上以锐角形式伸出,形成株丛。
③可形成草皮,但丛与丛之间缺乏联系,所以草皮不结实,易破碎,放牧过重时,丛间下凹形成很多小丘。
④疏丛状草类新枝条形成是从株丛边缘开始,所以年代较长的株丛中央部分积累了大量的植株残余物,影响了草丛生长,降低了牧草产量。
所以管理上常以耙耙去中央的残余物,同时施以有机肥料。
根颈型草类(轴根型):有垂直于地面的粗壮的主根,由主根上生长出许多粗细不一致的侧根,根入土由十几厘米到2~3米或更深。
根颈上生有更新芽,由芽可生长出分枝条,枝条上也有芽也可以生长枝条。
课后习题库_牧草栽培学

《牧草栽培学》课后习题集第一章 绪 论一、名词解释1、牧草:2、饲料作物:二、填空题1、牧草栽培属于 范畴,为第一性生产,是种植业的一个重要组 成部分,不仅直接服务于 ,而且广泛应用于农业和环境保护方面,是 一门紧密联系 的综合性学科。
2、牧草栽培学的任务是运用现代生物科学及农业科学技术成就,揭示牧草 饲料作物在各种丰产技术条件的综合作用下 的规律,从而为畜牧业 生产提供高产、优质的牧草饲料,同时使牧草以及饲料作物在 和 中发挥最大的作用。
三、论述题1.简述国内外饲草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2.如何理解饲草生产在农牧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章 牧草的分布和区划一、名词解释并举例1、放牧型牧草:2、刈割型牧草:3、上繁草:4、下繁草:5、莲座状草:6.根茎型禾草:7.疏丛型禾草:8.根茎-疏丛型禾草:9.密丛型禾草:10.轴根型豆草:11.根蘖型豆草:12.匍匐型牧草:二、填空题1、人类最早栽培牧草是用于 ,后又从这些牧草中分出用于农田肥地,故在近代牧草栽培中, 牧草较 牧草有了更大的 发展。
2、美国学者J.R.Harlan(1981)对目前欧洲、非洲和美洲地区利用的栽培 牧草进行了较为广泛的收集和整理,并就其起源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他认 为栽培牧草在欧洲、非洲和美洲地区有如下四个起源中心:(1) 中心 ;(2) 中心;(3) 中心; (4) 中心。
3、根据牧草区划的原则、依据和命名方法,将全国分为我国共分为个栽培区和 个亚区。
4、地球陆地表面按接收太阳能热量的不同分为热带、温带和寒带三个气候 带,其中寒带因处于北极圈和南极圈之内而几乎没有植物能够生长,所以牧草仅 在 和 有分布。
5、依据区域气候特点,可将牧草划分为: 、 、和过渡 型牧草。
三、简述题1、简述牧草的类型划分。
2.简述牧草区划的原则和依据。
3.举例说明牧草区划的命名方法。
第二章 牧草饲料作物的生长发育与环境一、名词解释:1.生长:2.发育:3.生育期:4.生育时期:5.春化现象:6.光周期现象:二、填空题1、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因素主要有: 、 、 、 和土壤。
农学概论重点完整版

无效孔隙:小于5um,水在孔隙中受到土壤很大吸引力,基本不能运动,孔隙中空气不能流通,植物根毛很难深入,这种孔隙对作物无效。
毛管孔隙:孔径550um,水分贮存在这里能够移动,这种孔隙得多少决定土壤得蓄水能力,毛管孔隙中得水对植物有效,粘土中以这种孔隙为主。
通气孔隙:孔径>50um,不能保持水分,常被空气占据,通气孔隙得多少决定土壤得通气,渗水与排水情况。通常用来衡量孔隙质量与土壤通气性好坏。
粘土:保水保肥性强,养分含量丰富,土温较稳定,但通水透气性差,耕作较困难。
壤土:兼有砂土与粘土得优点。
②土壤孔隙
单位体积土壤内,孔隙体积占土壤总体积得百分数,称为土壤孔隙度,有机质多得土壤,具有良好结构得土壤,孔隙度高。
孔隙度过小,土壤紧实,水、气状况不良,对植物根系发育不利。
孔隙度过大,过于松散,扎根不稳,植物吸收水、肥困难,也不利于植物生长。
②苗床面积小,有利于精细管理,培育壮苗;
③能实行集约型经营。节省许多肥料,种子;
④育苗可按计划规格移栽,保证单位面积上合理密度与苗全苗壮。
⑤育苗移栽得根系受到损伤而入土较浅,不利于吸收土壤深层养分,抗倒伏能力较弱,而移栽费工较多。
18、肥料种类,施肥方法。
薯类:中国、尼日利亚、俄罗斯39、5%
棉花:印度、美国、中国、菲律宾63、6%
油菜:中国、印度、加拿大70、7%
甘蔗:印度、巴西、中国
甜菜:俄罗斯、乌克兰、美国、土耳其等
5、种子萌发所需要得条件?
种子主要包括胚、胚乳、种皮。
笔者认为这里主要强调得就是种子萌发所需要得外界条件:
1温度;种子萌发所需要得温度存在物种差异,低纬度需要温度高,高纬度低。
2、土壤得酸碱性
草田轮作的作用范文

草田轮作的作用范文草田轮作是一种农业耕作方式,它通过定期改变作物种植顺序和效果,为农田提供了许多重要的益处。
以下是草田轮作的一些主要作用:1.保持土壤肥力:草田轮作将农田分为不同的作物区块,并在每个区块中种植不同的作物。
这种方式可以减少土壤中特定种类作物对土壤中特定营养元素的过量利用,以及对土壤中特定病虫害的过度暴露。
相反,不同的作物具有不同的营养需求以及能够与特定害虫和病原体竞争的能力,因此可以帮助保持土壤肥力,减少土壤疾病和害虫的发生率。
2.控制害虫和病害:草田轮作可以打破害虫和病原体的传播途径。
因为不同的作物对不同的害虫和病原体具有不同的抵抗力,通过不同种类的作物交替种植可以降低害虫和病害的传播和发生概率。
此外,一些植物还具有驱避害虫的效果,可以通过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减少病害的发生。
3.改善土壤结构:草田轮作中,可以通过种植具有强大根系系统的植物来改善土壤结构。
例如,豆类作物可以滋养土壤中的氮元素,并增加有机质的含量,从而改善土壤的肥力和排水性能。
此外,根系系统还可以促进土壤的结构形成,提高土壤的抗冲刷能力和抗风蚀能力。
4.保持水分平衡:草田轮作可帮助保持土壤中的水分平衡。
由于不同作物的生长周期以及根系系统的特点不同,种植不同的作物可以扩大农田中的水分获取范围,减少水分的蒸发和流失。
此外,特定的作物如雨水选择性多叶期,以抓住降雨并减少水分流失,进一步提高农田的水分利用效率。
5.促进有机物循环:草田轮作可以促进有机物在农田内的循环。
不同的作物在生长过程中会释放出不同种类和数量的有机物,这些有机物可以为土壤提供营养,并经由微生物的分解转化进一步提高土壤的层次结构。
通过草田轮作,有机物的输入和分解被平衡和促进,进一步提高土壤肥力。
6.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草田轮作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通过合理的轮作安排,可以在农田内保持最佳的土壤肥力状态,提供充分的营养和水分供应,以及控制害虫和病害的发生,从而提高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牧草饲料作物栽培学

牧草饲料作物栽培学陈宝书主编课程教学内容(各章、节基本内容,用※标注为选学内容)栽培较多的牧草:苜蓿、沙打旺、草木樨、红豆草、野豌豆、羊柴、柠条及羊草、无芒雀麦、披碱草、老芒麦、冰草、苏丹草等;栽培较多的饲料作物:玉米、饲料大豆、苦荬菜、千穗谷、饲用甜菜等;国内外著名的牧草饲料作物:紫云英、小冠花、三叶草、百脉根、扁蓿豆、胡枝子、黑麦草、猫尾草、野茅、碱茅、紫羊茅、苇状羊茅、草地早熟禾等。
绪论主要讲栽培牧草和饲料作物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简述国内外牧草栽培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牧草饲料作物栽培学科的历史变迁、研究进展、发展方向和研究方法,同时简要说明本课程的性质、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等。
该部分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本课程在专业教学中的地位,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以及本学科国内外发展现状和趋势。
第一章牧草的区划和分布第一节牧草的分布了解我国牧草的起源概况。
第二节牧草的类型牧草的类型划分第三节牧草的区划了解我国牧草的区划原则和依据及九大分区概况第二章牧草饲料作物的生长发育第一节生长发育的基本概念生长发育、生育期、生育时期、光周期现象、春化现象等基本概念;第二节牧草各个器官的生长发育牧草种子特点及萌发特性;阶段发育理论;※第三章牧草地小气候(自学)第四章土壤耕作及其耕作制第一节土壤耕作的任务、作用和措施了解土壤耕作的概念、任务、作用、种类和措施;第二节间混套种和复种掌握间作套种的概念及增产理论。
第五章牧草地建植和管理技术第一节人工草地类型了解人工草地的类型第二节播种技术及建植、管护掌握人工草地的建植及管理技术(包括混播技术和种子生产)※第七章草田轮作第一节轮作理论轮作的概念、原理及作用第二节草田轮作技术茬口、轮作类型、草田轮作计划的编制第九章豆科牧草第一节豆科牧草概述了解豆科牧草的特点及常见种类。
第二节各论重点掌握苜蓿、三叶草、红豆草、小冠花等牧草的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栽培和饲养利用技术。
第十章禾本科牧草第一节禾本科牧草概述了解禾本科牧草的特点及常见种类。
草田轮作在发展西藏生态农业中的作用及建议

草田轮作在发展西藏生态农业中的作用及建
议
草田轮作是一种通过轮换种植草地和农作物来改善土壤质量和增加农作物产量的农业技术。
在西藏的严酷生态条件下,草田轮作可以减少耕地的压力,保护生态环境,并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以下是草田轮作在发展西藏生态农业中的作用和建议。
作用:
1.改善土壤质量:草田轮作可以增加耕地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通风性和水分保持能力。
2.维护水源:在西藏干旱的气候条件下,草田轮作可以减少农耕对水资源的消耗,保护水源。
3.增加农作物种植面积:通过轮换种植草地和农作物,可以增加农作物的品种和种植面积,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建议:
1.加强科技支撑:在西藏的高寒环境下,需要有适应当地气候的作物品种和技术支撑,加强科技支撑和人才培养,提高草田轮作的技术含量和效益。
2.提高农民素质:草田轮作需要农民具备一定的技能和知识,包括科学肥料的使用、合理灌溉、作物保护等方面,提高农民的素质和技能,提高草田轮作的效益。
3.政策支持:政府需要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措施,鼓励草田轮作的发展,包括财政支持、税收减免、土地使用权等方面,提高草田轮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总之,草田轮作在西藏生态农业的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需要加强科技支撑、提高农民素质和政策支持,进一步推动其发展。
第七章 草田轮作

第七章草田轮作连作:在同一地块上,不轮换种植其他作物,而是连续重复种植相同作物,称为连作。
轮作:根据各种作物的茬口特性,将计划种植的不同作物排成一定顺序,在同一地块上轮换种植,称为轮作。
轮作方式:在轮作地块上,轮换种植的各种作物依据茬口特性排成的先后顺序,称为轮作方式。
轮作周期:一个轮作体系中的各种作物在一个轮作地段上全部种植一遍所需经历的年数,称为轮作周期轮作的意义1.轮作有利于均衡利用土壤养分禾谷类作物吸收氮、磷和硅较多,对钙的吸收较少;豆类作物对钙、磷和氮的吸收较多,但自身能固氮,对硅的吸收少;烟草、甘薯消耗钾较多。
禾谷类作物的根系分布较浅,只能利用耕层的养分和水分;而棉花、大豆和紫花苜蓿等的根系分布较深,可以利用深层的养分和水分,可以促进深层土壤熟化。
2 、轮作有利于改善农田生态,清除有毒物质,减轻病虫草害3、轮作是“绿色”,低成本农业措施轮作是调节地力、改善农田生态、减轻病虫草害的“绿色”措施;(同化肥、农药相比);轮作是调节地力、改善农田生态、减轻病虫草害的低成本措施;部分功能无法替代。
草田轮作:是一类在轮作体系中含有草类的轮作,是根据各类草种和作物的茬口特性,将计划种植的不同草种和作物排成一定顺序,在同一地块上轮换种植的种植制度。
草田轮作的意义:草田轮作有利于农牧结合,提高农业系统的生产效率;草田轮作有利于减轻水土流失;草田轮作有利于充分利用光、热、水和土地资源,提高农田系统的生产力;草田轮作有利于退化土壤的改良;我国西北灌区次生盐碱化土地面积很大,将紫花苜蓿等优良品种纳入种植体系中是改良这些次生盐碱化土地的最有效途径;草田轮作有利于提高种植系统的经济效益草田轮作设计的基本原则:市场需求原则;生态适应性原则;经济效益原则;主栽作物原则;简单化原则;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茬口适宜性原则草田轮作的设计步骤与方法: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掌握相关基本资讯;筛选主栽作物和附栽作物种类,确定轮作组合及轮作方式;划分轮作分区;制作轮作周期表;编写轮作计划书(一)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掌握相关基本资讯,调查研究的具体内容包括:各种农产品市场供需情况;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则;当地区域经济特点;当地相关产业政策;当地农牧业生产及农牧业生产相关工业历史及现状;当地农牧业生产条件;当地自然条件(二)筛选主栽作物和附栽作物种类,确定轮作组合及轮作方式,选择确定主栽和附栽作物种类,确定轮作组合及轮作方式,是草田轮作的关键环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草田轮作
连作:在同一地块上,不轮换种植其他作物,而是连续重复种植相同作物,称为连作。
轮作:根据各种作物的茬口特性,将计划种植的不同作物排成一定顺序,在同一地块上轮换种植,称为轮作。
轮作方式:在轮作地块上,轮换种植的各种作物依据茬口特性排成的先后顺序,称为轮作方式。
轮作周期:一个轮作体系中的各种作物在一个轮作地段上全部种植一遍所需经历的年数,称为轮作周期
轮作的意义1.轮作有利于均衡利用土壤养分禾谷类作物吸收氮、磷和硅较多,对钙的吸收较少;豆类作物对钙、磷和氮的吸收较多,但自身能固氮,对硅的吸收少;烟草、甘薯消耗钾较多。
禾谷类作物的根系分布较浅,只能利用耕层的养分和水分;而棉花、大豆和紫花苜蓿等的根系分布较深,可以利用深层的养分和水分,可以促进深层土壤熟化。
2 、轮作有利于改善农田生态,清除有毒物质,减轻病虫草害
3、轮作是“绿色”,低成本农业措施
轮作是调节地力、改善农田生态、减轻病虫草害的“绿色”措施;(同化肥、农药相比);轮作是调节地力、改善农田生态、减轻病虫草害的低成本措施;部分功能无法替代。
草田轮作:是一类在轮作体系中含有草类的轮作,是根据各类草种和作物的茬口特性,将计划种植的不同草种和作物排成一定顺序,在同一地块上轮换种植的种植制度。
草田轮作的意义:草田轮作有利于农牧结合,提高农业系统的生产效率;草田轮作有利于减轻水土流失;草田轮作有利于充分利用光、热、水和土地资源,提高农田系统的生产力;草田轮作有利于退化土壤的改良;我国西北灌区次生盐碱化土地面积很大,将紫花苜蓿等优良品种纳入种植体系中是改良这些次生盐碱化土地的最有效途径;草田轮作有利于提高种植系统的经济效益
草田轮作设计的基本原则:市场需求原则;生态适应性原则;经济效益原则;主栽作物原则;简单化原则;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茬口适宜性原则
草田轮作的设计步骤与方法: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掌握相关基本资讯;筛选主栽作物和附栽作物种类,确定轮作组合及轮作方式;划分轮作分区;制作轮作周期表;编写轮作计划书(一)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掌握相关基本资讯,调查研究的具体内容包括:各种农产品市场供需情况;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则;当地区域经济特点;当地相关产业政策;当地农牧业生产及农牧业生产相关工业历史及现状;当地农牧业生产条件;当地自然条件(二)筛选主栽作物和附栽作物种类,确定轮作组合及轮作方式,选择确定主栽和附栽作物种类,确定轮作组合及轮作方式,是草田轮作的关键环节。
(三)划分轮作分区:除一些非常简单的轮作组合和轮作方式外,轮作通常要通过对耕地进行分区种植来实现。
轮作分区的数量依据轮作体系中作物和草的种数、各种作物和草的种植比例来确定。
(四)制作轮作周期表:一个轮作体系在一个完整的轮作周期中,各个轮作分区、各年(或茬)种植的作物或草种,按照一定的格式刷制作成汇总表,即为轮作周期表。
(五)编写轮作计划书:轮作计划书是草田轮作设计的成果性文件,也是执行文件。
一般包括如下内容:生产单位的基本情况、经营方向,轮作组合中作物和草的种类、各种作物和草的种植面积和预计产量、轮作分区数目和面积、轮作方式、轮作周期、轮作周期表和论作曲分布图,劳动力、农机、水、电、肥、农药和种子的使用计划及经济效益估算等。
多年生豆科牧草特点:由于生长年限长,通常3~5 年,土壤中积累残根数量大;根系入土深,深层土壤可达到一定程度的熟化,同时表层土壤养分较为丰富根系分泌许多酸性物质,可溶解难溶的磷酸盐,活化土壤中的钾、钙,土壤中养分较高共生根瘤菌数量多,固氮能力强,土壤中含氮量丰富。
总而言之,多年生豆科牧草的茬口特性为:有机质含量高,养分及速效养分含量较高,尤其富含氮素,土壤熟化层高。
多年生豆科牧草是禾谷类作物和一些经济作物的优良前作,如小麦、玉米、棉花等。
但糖用甜菜、加工马铃
薯和啤酒大麦等不宜作为多年生豆科牧草的接茬作物(氮素含量高有可能影响产品质量)
多年生禾本科牧草特点:由于生长年限长,通常3~5 年,土壤中积累残根数量大,须根密集,切碎土壤并使其形成团粒结构的作用强,土壤结构好。
多年生禾本科牧草的茬口特性为:有机质含量高,土壤结构好。
多年生禾本科牧草是大多数作物的良好前作,如玉米、高粱、甜菜和马铃薯等
杂类牧草特点:生长速度快,生物产量高,地力消耗剧烈。
生长期间,中耕除草次数较多,田间较为清洁,接茬作物以豆科牧草、禾本科牧草、绿肥作物和豆类作物为佳。
杂类牧草包括聚合草、串叶松香草、苋菜和苦荬菜等
绿肥作物特点:绝大多数绿肥作物为一二年生豆科牧草及豆类作物,包括紫云英、毛苕子、草木犀和蚕豆等。
全株翻压埋入土壤,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丰富;共生固氮能力强,植株富含氮素,可为土壤提供大量氮素;根系分泌许多酸性物质,可溶解难溶的磷酸盐,活化土壤中的钙、钾,土壤中速效养分含量高;茎叶分解速度较快,为后作提供可利用养分迅速。
茬口特性与多年生豆科牧草相似,后作应种植需氮素较多的作物,不宜安排忌高氮作物作接茬作物。
豆类作物特点:豆类作物能通过共生根瘤菌固氮,且落叶数量较大,落叶中富含氮素,因此土壤中氮素含量较为丰富;直根系,入土较禾谷类作物深,可利用较深层次的土壤养分;根系分泌许多酸性物质,可溶解难溶的磷酸盐,活化土壤中的钙、钾,土壤中速效养分含量较高;落叶分解快,为后作提供可利用养分迅速。
豆类作物是许多禾谷类作物和经济作物的良好前作,如水稻、玉米等。
忌高氮作物不宜作为接茬作物。
有寄生杂草菟丝子为害的地块不能接茬种植豆科、茄科、菊科、蓼科、苋科、藜科、大戟科作物和草种,如马铃薯、甜菜、向日葵、串叶松香草,苋菜等。
旱作禾谷类作物特点:旱作禾谷类作物生产量高,对N、P、K吸收较多,地力消耗剧烈。
适宜接茬的草种和作物类型较为广泛,如豆科牧草、绿肥作物、豆类作物、油料作物、棉麻类作物和块根块茎类作物等。
水稻特点:由于种稻过程中土壤淹水时间长达几个月,形成了水稻茬地块的一系列特殊形状:1、土壤水分含量高2、由于土壤含水量较高,故地温较低3、因土壤长期淹水,土粒吸水膨胀,土壤孔隙度很低,导致土壤明显缺氧4、由于土壤缺氧,导致好气性微生物受到抑制,有机物分解缓慢,土壤有机质积累多5、生物产量高,对N、P、K,尤其是K的吸收多,地力消耗剧烈。
适宜接茬的草种和作物有:一二年生牧草、绿肥作物、豆类作物、麦类和油菜类等。
水稻耐长期连作。
油料作物:油料作物包括油菜、花生、蓖麻、向日葵等。
油料作物特点:大多为直根系作物,根系入土较深,可利用较深层次的养分和水分;油菜、芝麻易在收获前脱落叶片;油菜根系分泌多种有机酸,能利用土壤中难溶性磷,因此含磷较高。
被誉为“养地作物”,油料作物与禾谷类作物、禾本科牧草轮作有利于土壤养分的均衡利用和病虫害防治。
棉麻类作物特点:棉麻类作物包括棉花、大麻、亚麻、黄麻和荨麻等。
均为直根系作物,大多根系较为发达(亚麻的根系较弱),吸收深层土壤水分和养分的能力较强。
棉麻类作物病虫害比较频繁,许多病虫害会侵染非棉麻类作物,但大多数不为害禾谷类作物。
棉麻类作物宜与禾谷类作物,禾本科牧草轮作。
块根块茎类作物特点:块根块茎类作物包括甜菜、马铃薯、萝卜、甘薯和胡萝卜等
块根块茎类作物特点:耗水量较低,土壤水分含量较高;对钾的需求量较大;病虫害较多,不宜连作。
侵染作物种类很多,但大多数不为害禾谷类作物。
是禾谷类作物、禾本科牧草的良好前作,与禾谷类作物、禾本科牧草轮作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