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威市草田轮作的作用和措施
大田作物轮作换茬的好处,轮作是什么意思

大田作物轮作换茬的好处,轮作是什么意思1、充分利用土壤养分和水分:不同大田作物所需要的养分以及对水分的吸收能力是不同的,合理轮作换茬可充分地利用土壤中的各种养分。
2、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合理轮作不仅可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还可均衡地使用农具、肥料、农药、水资源大及资金等社会资源,并能错开农时季节。
3、抑制病虫草害:通过不同作物间的轮作,可改变病菌寄生主体,抑制病菌生长,从而减轻危害。
4、增产:合理轮作可提高种植效益,达到增产的目的。
一、大田作物轮作换茬的好处1、充分利用土壤养分和水分不同大田作物所需要的养分以及对水分的吸收能力是不同的,譬如水稻等谷类作物吸收氮、磷多,吸收钙少;豆类作物吸收磷、钙较多。
如将这些作物合理地轮作换茬,可以充分地利用土壤中的各种养分,发挥土壤的增产潜力,保持、恢复和提高土壤肥力。
根深作物与根浅作物轮作可利用不同层次土壤的养分和水分。
2、合理利用农业资源根据作物的生理和生态特性,在轮作中合理搭配前后作物,茬口衔接紧密,不仅可充分利用土地和光、热、水等自然资源,还可以合理均衡地使用农具、肥料、农药、水资源大及资金等社会资源,并能错开农时季节。
3、抑制病虫草害通过不同作物间的轮作,可改变病菌寄生主体,抑制病菌生长,从而减轻危害。
因不同作物栽培过程中所运用的农业措施不同,因而对田间杂草也有不同的抑制和防除作用。
4、增产在作物栽培上运用作物与土壤、土壤与作物之间的关系,合理安排前作与后作的轮换顺序,不仅能避免“自毒”现象的发生,维持土壤生物菌群的平衡,还可以兼顾到土壤、作物的品种和气候条件,不误农时,提高种植效益,进而达到增产的目的。
二、轮作是什么意思1、轮作是指在同一块田地上,在一定年限内按一定顺序逐年轮换种植不同作物的种植制度。
2、轮作的命名决定于该轮作中的主要作物构成,被命名的作物群应占轮作区的1/3以上,常见的一般有禾谷类轮作、禾豆轮作、水旱轮作、草田轮作、粮食和经济作物轮作等。
草田轮作的作用范文

草田轮作的作用范文草田轮作是一种农业耕作方式,它通过定期改变作物种植顺序和效果,为农田提供了许多重要的益处。
以下是草田轮作的一些主要作用:1.保持土壤肥力:草田轮作将农田分为不同的作物区块,并在每个区块中种植不同的作物。
这种方式可以减少土壤中特定种类作物对土壤中特定营养元素的过量利用,以及对土壤中特定病虫害的过度暴露。
相反,不同的作物具有不同的营养需求以及能够与特定害虫和病原体竞争的能力,因此可以帮助保持土壤肥力,减少土壤疾病和害虫的发生率。
2.控制害虫和病害:草田轮作可以打破害虫和病原体的传播途径。
因为不同的作物对不同的害虫和病原体具有不同的抵抗力,通过不同种类的作物交替种植可以降低害虫和病害的传播和发生概率。
此外,一些植物还具有驱避害虫的效果,可以通过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减少病害的发生。
3.改善土壤结构:草田轮作中,可以通过种植具有强大根系系统的植物来改善土壤结构。
例如,豆类作物可以滋养土壤中的氮元素,并增加有机质的含量,从而改善土壤的肥力和排水性能。
此外,根系系统还可以促进土壤的结构形成,提高土壤的抗冲刷能力和抗风蚀能力。
4.保持水分平衡:草田轮作可帮助保持土壤中的水分平衡。
由于不同作物的生长周期以及根系系统的特点不同,种植不同的作物可以扩大农田中的水分获取范围,减少水分的蒸发和流失。
此外,特定的作物如雨水选择性多叶期,以抓住降雨并减少水分流失,进一步提高农田的水分利用效率。
5.促进有机物循环:草田轮作可以促进有机物在农田内的循环。
不同的作物在生长过程中会释放出不同种类和数量的有机物,这些有机物可以为土壤提供营养,并经由微生物的分解转化进一步提高土壤的层次结构。
通过草田轮作,有机物的输入和分解被平衡和促进,进一步提高土壤肥力。
6.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草田轮作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通过合理的轮作安排,可以在农田内保持最佳的土壤肥力状态,提供充分的营养和水分供应,以及控制害虫和病害的发生,从而提高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什么是间作、轮作、有何好处、注意事项

什么是间作、轮作、有何好处、注意事项有些不同种类的菜可以先后接替着种,叫作「轮作」,可以避免连作障碍。
在主要作物两旁栽种其他作物,可以减少病原和害虫攻击主要作物的机率,分摊病虫害的效应,叫作「间作」,可以配合其他防治方法实施。
要轮作时,土壤应先晒置一段时间,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水稻与旱作或蔬菜都是很好的轮作组合,可以减少很多因连作而产生的病虫害,例如容易感染线虫的作物可与万寿菊、草决明、玉米、水稻等禾本科作物轮作或间作,容易感染镰刀菌的作物可与青葱、韭菜、大蒜等轮作或间作。
本期就为大家推送一篇,来自香港朴门有机资源中心分享的「有机耕作相关技术」指南。
什么是间作、轮作、有何好处、注意事项、施放有机土壤改良剂、种植覆盖作物或绿肥以及保护性耕作,供大家参考学习。
另外,部分朴友后台询问可否提供离网阅读或打印文本。
所以从本期开始,有关技术文章我们会做成PDF电子版,供朴友下载打印。
间作是指把两种或更多不同种类的作物种植于彼此邻近的地方,作物在生长时会产生互助互利的作用。
种植的方式可以是将某些作物种植于田边,或以交错方式种植不同品种的作物,甚至可以将有关作物随便混合在一起种植。
间作能够达到善用种植空间的功效,同时不同种类的作物品种配搭也能起驱除害虫或吸引益虫的效果,例如如果于叶菜类作物旁种植香草时,香草的气味便有效驱除害虫。
间作也能为植物提供养分,部分作物如粟米于生长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氮,如果于粟米旁种植豆科作物,便可有效地将大气中的氮气固定为氮肥,为粟米提供充足的养分。
轮作是指在同一土地上,有计划地轮流种植不同品种或属科植物的种植方法,目的是防治病虫害和杂草,并改善土壤肥力和有机质含量。
轮作不但可提高农场内的生物多样性,切断一些杂草及害虫的生命周期,并且可提高养分的使用效益,是保持或增强土壤肥力的重要手段。
轮作有何好处改善土壤轮作在改善土壤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包括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持水量及增加土壤养分等。
耕地轮作休耕制度

耕地轮作休耕制度一、背景和意义耕地轮作休耕制度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政策。
该制度旨在保护耕地资源,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耕地轮作休耕制度具有以下意义:保护耕地资源:我国耕地资源有限,长期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导致耕地质量下降,土壤污染和退化严重。
通过轮作和休耕,可以减轻土壤压力,保护耕地资源,提高耕地质量。
提高农业生产效益:轮作和休耕可以调整农作物布局,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同时,休耕可以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促进农业生态环境改善:轮作和休耕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同时,可以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保护水资源,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耕地轮作休耕制度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该制度的实施,可以促进农业生产的绿色发展,提高农业的抗风险能力,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实施要点确定休耕制度实施范围和时间:根据各地的气候条件、土壤质量和农业生产实际情况,确定休耕制度的实施范围和时间。
同时,要充分考虑农民的利益和意愿,制定合理的补偿政策。
科学规划轮作休耕土地利用模式:根据各地的自然条件和农业生产特点,科学规划轮作休耕土地利用模式。
在轮作方面,要选择适宜的农作物进行轮换种植,避免单一作物连作导致土壤退化和病虫害发生。
在休耕方面,要合理安排休耕时间和休耕方式,促进土壤恢复和生态修复。
推动有机肥替代化肥,提升土壤质量:鼓励农民使用有机肥替代化肥,减少化肥使用量,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质量。
同时,要加强对有机肥生产和使用技术的培训和推广,提高农民对有机肥的认识和使用水平。
建立休耕土地保护制度,保障生态安全:建立休耕土地保护制度,加强对休耕土地的管理和保护,防止耕地被非法占用和破坏。
同时,要加强生态修复和保护工作,保障生态安全和生态系统的稳定。
三、未来发展方向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政策支持:完善耕地轮作休耕制度的法律法规体系,制定更加具体的实施细则和技术标准。
轮作的意义和作用

轮作的意义和作用轮作是指将一块土地在不同作物之间依次轮换利用的种植方式。
它是农业生产管理中的一项重要措施,通过改变种植的作物种类和轮番对地力消耗的程度,实现土壤养分的平衡和保护,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减少病虫害发生,提高农田的综合利用效益。
下面将探讨轮作的意义和作用。
首先,轮作有利于土壤养分的平衡。
不同作物具有不同的养分需求,轮作可以使土壤中被其中一种作物耗尽的养分得到补充。
比如,在以大豆为主作物的年份后,种植绿肥作物,如草木患子、苜蓿等,可以为土壤补充氮肥。
而在种植需大量消耗氮肥的玉米之前,可以种植豌豆等富含蛋白质的作物,以提高土壤中的氮素含量。
这样循环轮作的种植方式,可以更好地调节土壤养分的平衡,提高土壤的肥力,从而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其次,轮作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相同作物的连作会导致害虫和病菌种群的迅速增殖和积累,进而导致病虫害的暴发。
而通过轮作,可以将害虫和病菌的寄主间断开来,降低它们的种群密度,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比如,通过在水稻田间隔种植油菜,可以有效控制水稻纹枯病的发生。
轮作还可以利用一些具有抑制病虫害的作物,如马铃薯、洋葱等,来改善土壤环境,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此外,轮作有助于提高土壤结构和水分利用效能。
种植多种作物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的孔隙度和透气性,有利于根系生长和气体交换,提高土壤水分保持能力和渗透性。
特别是种植深根作物,可以深入土壤,促进土壤物理和化学性质的改善,增加土壤微生物的活性,提高土壤的吸水能力和水解作用,减少水分蒸发和流失,提高水分利用效能。
此外,轮作还可以增加农产品的多样性,提高农业系统的稳定性和抗逆性。
农业单一种植方式容易造成农产品过量供应和价格波动,而通过轮作可以实现农作物的区域分布和时间错开,在市场上提供多样化的农产品,减缓农产品供求压力。
此外,因为不同作物具有不同的生长周期和对环境适应能力,轮作可以提高农业系统的稳定性和抗逆性,降低天灾和自然灾害对农作物的影响,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农田生产的合理轮作与耕作制度

农田生产的合理轮作与耕作制度农田生产是人类历史上最基本、最重要的经济活动之一。
为了提高农田的产量和质量,减少土地的退化和污染,制定合理的轮作与耕作制度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农田生产中的合理轮作与耕作制度,旨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建议。
一、轮作制度的重要性合理的轮作制度是农田生产的核心,它有助于改善土壤质量,调节农田生态环境,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轮作制度通过交替种植不同类型的农作物,实现了土壤养分的平衡。
不同农作物对土壤的养分需求各有不同,合理的轮作能够使土壤养分能够得到充分利用,防止营养物质的过度消耗和累积。
而且,通过种植绿肥作物,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和水分保持能力,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分蒸发。
二、合理的轮作方式1. 间作轮作间作是指同一块农田上同时或交替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一种种植方式。
如将玉米和大豆交替种植,或将小麦和菜豆同时种植。
这种方式有利于土壤养分的充分利用,提高土壤的肥力。
同时,由于不同的作物对虫害和病害的抵抗能力不同,间作也可以减少害虫和病菌的发生。
2. 年轮作年轮作是指在同一块农田上轮流种植不同作物,每年更换一种或几种作物。
例如,第一年种植小麦,第二年种植玉米,第三年种植大豆。
这样可以避免同一作物连续种植导致的土壤养分不足和病虫害的滋生。
此外,年轮作还可以根据气候条件和市场需求来选择合适的作物,提高农田的经济效益。
三、合理的耕作制度合理的耕作制度是指根据农田的生产特点和需求,采取科学、高效的耕作方式,以提高土壤质量和农作物产量。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合理耕作制度:1. 翻耕与免耕相结合农田耕作的基本方式有翻地耕作和免耕耕作。
在合理的耕作制度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将两者结合起来。
适当的翻耕可以改善土壤通气性和排水性,促进作物根系的生长和发育;而免耕耕作则可以减少土壤蒸发和侵蚀,保持土壤的水分和养分。
2. 农田水利设施的合理使用水是农田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
合理的水利设施利用有助于提高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草田轮作的作用范文

草田轮作的作用范文草田轮作是一种农田管理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护农作物的生长,同时还能丰富生态系统。
草田轮作可以将多种农作物循环种植在同一块田地上,以达到改善土壤和增加产量的目的。
本文将从土壤改良、害虫防治、多样性维持等方面解释草田轮作的作用。
首先,草田轮作可以改良土壤的肥力。
由于不同作物对土壤的需求不同,草田轮作可以有效地利用土壤中的养分。
例如,一些作物对氮的需求较高,而另一些作物则对磷的需求较高。
通过轮作,可以使不同作物的根系在不同土层中生长,有效地吸收土壤中的养分。
此外,不同作物的根系具有不同的形态和分泌物质,可以改善土壤的结构和水分保持能力。
例如,豆科植物可以释放出根瘤菌,富集土壤中的氮元素,并提高土壤的肥力。
其次,草田轮作可以有效地控制害虫和病害的发生。
由于草田轮作中不同作物的种植周期不一样,可以打断害虫和病害的传播链,减少害虫和病害的积累。
同时,一些植物具有驱避害虫的能力,如蔬菜中的辣椒可以驱除一些害虫,大麦可以驱避麦蚜等。
通过合理安排不同作物的种植顺序,可以有效地减少农药的使用量,降低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
此外,草田轮作可以维持农田生态的多样性。
传统的单一作物连作往往会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增加病虫害的风险,降低农田的生产力。
而草田轮作可以在同一块田地中循环种植多种作物,使农田的生态系统更加丰富。
不同作物的种植可以吸引不同的昆虫和鸟类等天敌,构建一个复杂的食物链,有助于维持农田生态的平衡。
此外,草田轮作也可以种植一些绿肥植物,如红三叶、苜蓿等,使土壤中的有机物增加,有助于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持土壤的持水能力。
总之,草田轮作是一种有效的农田管理方法,具有改良土壤、控制害虫和病害以及维持生态多样性等多种作用。
通过合理安排不同作物的种植顺序,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农作物的产量,减少农药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
因此,草田轮作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为可持续农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2023年耕地轮作休耕项目实施方案

2023年耕地轮作休耕项目实施方案一、引言耕地轮作休耕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将一部分农田暂时不进行种植,通过休养生息恢复土壤养分,以提高农田产量和土壤质量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
为了促进可持续农业发展和土壤保护,我国将在2023年启动耕地轮作休耕项目。
本文将详细阐述2023年耕地轮作休耕项目的实施方案。
二、项目目标1. 提高耕地的产量和品质:通过轮作休耕,使土壤能够充分休养生息,提高农田的产量和品质。
2. 保护土壤资源:通过轮作休耕,减少农田连作难题,改善土壤结构,防止土壤质量退化和土壤侵蚀。
3.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通过轮作休耕,提高农田的生态环境,减少对化肥和农药的依赖,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项目实施方案1. 确定耕地轮作休耕的区域范围:根据土壤质量、农田利用率等因素,确定耕地轮作休耕的区域范围。
重点选择土壤质量差、连作时间长的地区进行实施。
2. 制定轮作休耕的时间表:根据各地的气候条件和农作物生长周期,制定轮作休耕的时间表。
在农作物收获季节后,选择适当的时间进行休耕,确保土壤充分休养生息。
3. 优化轮作休耕的农作物组合:根据土壤养分需求和作物栽培特点,优化轮作休耕的农作物组合。
合理选择豆类、绿肥等作物进行轮作,以改善土壤养分结构。
4. 推广有机农业技术:在耕地轮作休耕项目中,推广有机农业技术。
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5. 加强土壤监测和评估:建立耕地轮作休耕项目的土壤监测和评估机制。
定期对轮作休耕区域的土壤进行监测,评估项目的效果和影响。
6. 加强宣传和培训:通过宣传和培训,提高农民对耕地轮作休耕项目的认识和理解。
引导农民积极参与项目,提高项目的实施效果。
四、项目效益1. 提高农田产量和品质:通过休养生息,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农田的产量和品质。
2. 保护土壤资源:减少农田连作难题,防止土壤质量退化和土壤侵蚀,保护土壤资源。
3.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减少对化肥和农药的依赖,提高农田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宣威市草田轮作的作用和措施沈惠芬[1],邱光伟,赵泽华(宣威市畜牧局,宣威 655400)摘要:草田轮作是一项重要的、科学的种植制度,它是农作物获得高产稳产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是农牧结合的纽带。
缓解草畜矛盾,节约生产成本;改良土壤,提高农田的综合效益;草田轮作可以实现用地养地;可以防止杂草和病虫的危害;是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措施;是生态环境的需要。
关建词:草田轮作;畜牧业;发展措施草田轮作是一项重要的、科学的种植制度,是指在农作物栽培过程中,人们有意识地在同一块土地上将计划种植的不同作物和牧草,按照它们的特性,在种植一定时期的作物后,改种一定时期的牧草,这样依次周而复始的轮换种植模式。
它是农作物获得高产稳产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是农牧结合的纽带。
现就宣威市草田轮作的现状和发展前景谈一点粗浅认识,希望能够促进草田轮作技术在宣威的应用普及和发展。
1 宣威市基本情况1.1 自然条件宣威市位于云南省东北部,地处北纬25°56′~26°44′,东经103°3 5′~104°40′。
辖区海拔920~2868m,年平均日照2068h,极端最高气温3 3.5℃,最低气温-14.9℃;年平均气温13.3℃;年平均降雨量986mm,无霜期216d。
宣威是云南省典型的山区农业大市,辖区总面积6075km2,94%为山区。
1.2 社会经济概况宣威市设26个乡(镇、街道)355个村民委员会,2860个村民小组,2007年总人口142.6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28.48万人。
2007年全市粮食总产54.6 2万t,全市国民生产总值94.93亿元,农业总产值37.71亿元。
1.3 畜牧业生产现状1.3.1 畜牧业生产现状畜牧业是宣威市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是广大农民重要的生产、生活的收入来源。
全市2007年年末生猪存栏143.79万头,大牲畜存栏17.73万头(匹),山绵羊存栏25.98万只,家禽173.48万只;年内出栏肉猪200.61万头,肉牛2 9246头,肉羊8.15万只,肉禽201.64万只;肉类总产24.35万t;畜牧业产值17.92亿元。
2007年止,已建具有一定规模的生猪养殖小区80个,其中年出栏肥猪5000头以上的12个,年出栏肥猪3000~5000头的68个;2007年末,已扶持发展年饲养母猪10头以上的养殖示范户4050户、年出栏肥猪20头以上的“双百”工程示范户2.2万户。
现有100头以上规模的养牛小区30个,500只以上规模的养羊小区10个,100只以上养羊示范户50户,黄、黑山羊选育场各1个。
宣威市不仅有驰名中外的宣威火腿,也有发展草食畜的优越条件。
据草山资源普查,全市有可利用天然草场13.626万hm2,自1980年以来已累计种植人工牧草1万hm2。
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2002年又投资810万元新建和改良草场0.467万hm2,为草食畜的生产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1.3.2 土地资源及饲草饲料作物种植现状全市2007年有耕地15万hm2,其中水田0.52万hm2,旱地14.41万hm2;饲草饲料作物大麦(Hordeum vulgare)0.2万hm2,小麦(Triticum aestivum)1万hm2,蚕豆(Vicia faba)0.2万hm2,碗豆(Pisum sativum)0.133万hm2,冬玉米(Zea mays)0.013万hm2,小春作物1万hm2,绿肥2.33万hm2,黄白萝卜(Daucus carrot)0.4万hm2,冬季蔬菜0.2万hm2,牧草533.3 hm2。
冬春耕地利用合计为5.53万hm2,其余9.47万hm2处于撂荒状态。
2 草田轮作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食物结构发生了极大变化,社会对肉、奶、蛋、皮、毛产品需求量不断增加,促进了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生产的快速增长,畜牧业生产对饲料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特别是节粮型草食动物的比例日益提高,对青饲料的需求更大。
但是,一方面宣威市人多地少,人均耕地只有0.105 hm2,历来饲草饲料用地极为缺乏;另一方面,在宣威市具有丰富的农闲田资源(包括冬闲田、夏秋闲田、果园隙地以及“四边地”等),全市约1 0万hm2土地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
科学试验与实践表明,南方稻田冬种多花黑麦草4个月间,鲜草产量82.5~105t/hm2,整个生育期(6个月)可刈割6~7次,产鲜草136.5~202.5t/ hm2。
鲜草柔嫩,营养价值高,干物质中粗蛋白质含量20.8%,粗蛋白产量3000kg/ hm2以上,不但可以养牛、养羊、养兔,而且可以养猪、养禽、养鱼。
同时对后作粮食具有增产7~14%的作用。
中山大学杨中艺教授通过黑麦草—水稻轮作系统研究认为,建立农牧业之草业生产系统,耕地单位面积产量提高100%,环境污染物使用后可减少30%,每hm2耕地可产畜产品5 00kg,参与系统的农民收入平均可增加200%。
因此冬闲田种草养畜不仅可以克服饲料不足的矛盾,而且可以充分发挥耕地的价值,提高自然资源利用率,提高单位面积生产力,成为宣威耕作制度改革的突破口和实现“粮食-经济作物-牧草饲料”三元结构的切入点,最终成为宣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亮点,拉动畜牧业持续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和富民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
进行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综合分析,宣威冬闲田种草养畜具有极大的经济增长潜力,开发利用的结果相当于再造几万公顷农田,为宣威大地冬季披上十万公顷绿装。
3 草田轮作的重要作用草田轮作是引草入田,利用牧草特别是豆科牧草能够迅速恢复和提高土壤肥力的特性,使土地休养生息。
目前,宣威市的粮食生产出现了阶段性相对过剩,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形势,满足人们对畜产品不断增加的需求,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变“粮、经”二元种植结构为“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将是未来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模式。
3.1 缓解草畜矛盾,节约生产成本在时间和空间上全市“两季不足,一季有余”的冬闲田,冬闲时间长达4~6个月。
这些冬闲田,虽然生产粮食作物籽实成熟困难,但其水、热、光、气等自然资源足以生产一季优质牧草,通过养畜、养禽、养鱼转化,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任继周院士认为,特别在西南岩溶地区,光照略少,雨水时空错位,“籽实农业”生产区转向发展“营养体生产”,太阳能的转化效率可提高5倍,种草效益多于种粮,养畜延长了产业链,提高了效益。
如奶牛利用反刍胃这个蛋白质转化率最高的天然发酵罐,进一步大大提高了效益。
通过种草养畜转换,在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上具有较强的增长潜力,同时节约了农业生产成本。
3.2 改良土壤,提高农田的综合效益引草入田,特别是引入光叶紫花苕(Vicia villosa var. glabrescens)、箭舌碗豆(Vicia sativa)、草木樨(Melilotus suaveolens)、苜蓿(Medic ago sativa)等豆科牧草后,一方面增加了以生物固氮和根茬归还量;另一方面由于动物饲养量增加,实现了饲草、秸秆等副产品过腹还田,使得农田生态系统内的物质循环能力增强,营养元素的还田量增加。
因此,充分利用冬闲田种植一年生牧草,不仅能够充分利用水、热、土地资源条件,提高复种指数,而且可为家畜提供大量优质饲草,缓解草畜供求矛盾。
据测定,1 hm2农田种草,经牲畜转化,可使30 hm2农田的土壤肥力得到改善,而种植白三叶(trifolium repen s)两年,全氮量由0.06%提高到0.11%,增83.3%;有机质含量由0.66%提高到1.42%;达到了“增草、增畜、增肥、增粮、增收”的效果,实现了“草多、畜多、肥多、粮多、钱多”的农牧业生产系统的良性循环。
3.3 草田轮作是农牧结合的纽带实行草田轮作是实现农牧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业和畜牧业生产效率的基本方法,也是农牧业结合的纽带。
在草田轮作中,有多年生或一年生牧草,特别是在豆科与禾本科牧草混播的情况下,不仅能够提高土壤肥力、改良土壤,而且可以获得大量优质的青干草和青贮料,用于冬季补饲,促进畜牧业的发展;同时饲养家畜,农业可获得大量优质厩肥,从而实现了另外一种意义的秸秆还田。
因此,合理的轮作可以促进农牧业的全面发展。
3.4 草田轮作可以实现用地养地坚持用地养地相结合,大力推广粮食和绿肥的间套作技术,扩大旱地绿肥、稻田绿肥、烟地绿肥、果园绿肥面积,积极开展绿肥综合利用,着力解决好绿肥留种问题。
坚持种草养畜相结合,在冬闲田土地较多的地区,加大引草入田力度,尽量减少冬闲土地。
利用作物和牧草对土壤中各种营养元素的要求不同以及利用不同深度土壤中的营养元素、不同形态元素的能力不同进行不同牧草的轮作,从而改善土壤的理化结构,更好地利用土壤中的养分和水分。
3.5 草田轮作可以防止杂草和病虫的危害农田中的许多杂草和一定的农作物有着伴生和寄生的关系,当连年在一块地上种植同一种作物时,则这些相伴生和寄生的田间病虫害,也就必然会猖獗起来,影响作物产量。
如果进行轮作,由于不同作物的生物学特性不同及耕作管理技术的差别,能有效地消灭或抑制这些病虫害。
许多危害农作物的病菌和害虫也各有一定的寄主和一定的寿命,长期同种种植容易爆发一定的病害或虫害,造成严重减产,通过牧草与作物的定期轮作就会使一些病原菌、害虫因找不到合适的寄主而大量死亡,所以,草田轮作也是防止作物病虫害的一项重要措施。
3.6 草田轮作是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措施自工业革命以来,化学肥料的使用,使农业逐渐摆脱自然的约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产品产量大幅度提高。
同时由于一些钾、钠、钙离子的进入,破坏了土壤的结构,土壤板结、肥力下降已成为全球农业所面临的严重问题。
而这些受损土壤结构恢复的唯一途径是增加土壤有机质,通过草田轮作即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通过退耕还草、种植业结构调整,引草入田,既可提高土壤肥力,又能为家畜提供大量优质饲草料,发展畜牧业,提高经济效益。
因此,草田轮作是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措施。
3.7 草田轮作是生态环境的需要草产品是畜牧业生产发展的物质基础,同时草坪又是生态环境的卫士,它不仅能减少飘尘、净化空气、减少噪音,还能调节温度、湿度。
根据有关资料记载,及全部有毒害的气体,25~30㎡草坪就可吸收1个每㎡草坪每h可吸收1.5gCO2人呼出的CO。
20m宽的草坪带可减少噪音2~5dB。
炎热沥青路面温度55.0℃,2祼地地面40.0℃,草坪只有31.8℃,对地面温度的降温效果尤为显著。
4 发展草田轮作的措施利用冬闲田地种草养畜提高复种指数,发展草地畜牧业,已成为许多地区农民增收的一个新渠道,前景十分广阔。
为加快草田轮作的发展步伐,应采取以下措施。
4.1 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为改变长期以来传统的种植习惯,提高新的认识,畜牧科技人员要通过广播、标语、会议等多种形式进行大力宣传,走出种草工作中存在的五大误区:处处都是草;只有土质差的地才用于种草;种草效益不高;种草是为了放牧;种草不需要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