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发展心理学知识1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1.生理发展:生理发展是指身体各系统和器官在婴儿期到成年期逐渐成熟和发展的过程。
这包括身高、体重、大脑发育、性征和运动技巧等方面的发展。
2.感知和认知:感知和认知能力的发展关系到个体对外部世界的感知、理解和思考能力。
婴儿在出生后不久就能感知和识别声音,并逐渐发展出对颜色、形状和物体的认知能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也逐渐提高。
3.社会和情感发展:社会和情感发展主要关注个体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和情感体验的变化。
婴儿最初对社交互动和情感表达还比较原始,随着成长,他们能够建立亲密的关系、理解他人的情感和意图,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4.语言和交流发展:语言和交流发展是指个体从简单的声音和手势表达到能够使用语言来交流和理解的过程。
婴儿从出生后不久就开始发展出语言的能力,逐渐掌握语音、词汇和语法。
5.性别和身份发展:性别和身份发展是指个体对自己性别和性别角色的认同和理解。
儿童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意识到自己是男性还是女性,随着成长,他们逐渐形成性别角色和性别身份。
6.遗传和环境的作用:发展心理学着重研究遗传和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遗传因素决定了个体的种族、性别、身高等特征,而环境因素则包括家庭、学校、社会文化和生活经历等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7.受众和个体差异: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在各个发展阶段的变化和差异。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经历和发展轨迹,因此个体之间可能在发展速度、认知能力、社交技能等方面存在差异。
8.社会化和身份认同:社会化是指个体在社会中学习和适应规范、价值观和社会角色的过程。
身份认同是指个体对自己所属的社会群体的认同和归属感。
9.网络和数字时代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儿童和青少年在网络和数字世界中的发展也成为研究的重点。
研究者关注个体在网络中的人际交往、学习和社交媒体使用等方面的发展。
10.跨文化发展:跨文化发展研究关注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下个体发展的异同。
研究者通过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数据和文化差异,来分析文化因素对发展的影响。
发展心理学 第三章

第三章一、单项选择题1.通过搜集和分析某人过去和现在有关方面的资料,以推知其行为原因的方法是()。
[统考2007研]A.调查法B.个案法C.测验法D.观察法【答案】B【解析】个案法是对被试各个方面及其状况进行深入而详尽的了解,搜集有关信息,经分析推知其行为真正原因的研究方法。
A项,调查法是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自由表达其意见或态度,以此分析群体心理倾向的研究方法。
C项,测验法是使用标准化测验工具度量个体间对同一事物反应的差异,或同一个体在不同时间或情景中的反应差异的研究方法。
D项,观察法是在自然情境中对个体的心理现象与行为表现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记录,经分析以获得其心理活动产生和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
2.在同一时间内观察不同年龄组的心理发展水平的研究是()。
[2003年8月心理咨询师三级]A.比较研究B.追踪研究C.横断研究D.组群研究【答案】C【解析】横断研究是在同一时间内考查不同年龄组群被试者的心理发展特点和水平,并进行横向比较的方法。
A项,比较研究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有联系的事物进行考察,寻找其异同的方法;B项,追踪研究也称纵向研究,是对同一研究对象在不同的年龄或阶段进行长期反复观测的方法;D项,组群研究是针对个案研究而言的。
3.下列哪一项不是问卷法的优点?()A.标准化程度较高B.能在短时间内收集大量数据C.能得到最客观的资料D.可以进行定量分析【答案】C【解析】问卷法的缺点之一是被试的回答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因而由此获得的有些数据资料还需用其他方法加以印证。
4.在一项经典的实验研究中,研究者选定出生后2个月、5个月和8个月三个年龄段的儿童,把毛巾(刺激变量)分别放在他们的脸上,以考察不同年龄儿童的反应。
这种研究方式属于()。
A.整体研究B.横断研究C.纵向研究D.个案研究【答案】B5.某中学教师从初一到初三对几位学习困难学生的发展变化一直进行追踪研究。
他的研究方法是()。
第三章 发展心理学

❖ 五、心理发展的内动力和外动力的关系
❖ 六、儿童早期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 七、发展心理学简史
❖ 普莱尔是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者1882年发 表《儿童心理》科学儿童心理诞生的一个标 志
第二节婴儿期的心理发展(0-3岁)
❖ 一、新生儿的发展(出生—1个月) ❖ 1、新生儿的反射行为 ❖ 无条件反射:具有明显生存意义的无条件反射,第二类没有明显适应价值
观测的设计方式。 ❖ 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相结合的交叉设计
❖ 3、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新趋势 ❖ (一)跨文化比较研究:探讨发展的相似性
的跨文化比较研究,探查发展的差异性的跨 文化比较研究。
❖ (二)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性研究
❖ (三)研究方法的整合
❖ (四)训练研究与教育实验越来越受重视
三、心理发展的动因★
四、婴儿的认知发展
婴儿的认知包括:感知觉、注意、思维等认 识过程
❖ 1、婴儿感知觉的发展 感知觉是个体发展中最早发生,也是最早成 熟的心理过程。
(1)婴儿感觉的发展 视觉技能的发展:视觉集中、视觉追踪运动、 颜色视觉、对光的觉察和视觉敏锐度
❖ 听觉的发展:听觉辨别能力(感受抚慰、警觉、痛 苦)、语音感知、音乐感知和视听协调能力等。
2、幼儿期逻辑思维获得初步发展 幼儿抽象思维的初步发展主要表现在所提问题类型的
变化和概念形成的特点。 所提问题变化:是什么 为什么 幼儿概括能力发展:实物 类概念 幼儿分类能力四级水平:不能把握事物的某种
特点;感知特征;知识和经验;概念分类 3、幼儿想象的发展:
无意想象经常出现,有意想象日益丰富 再造想象占主要地位,创造想象开始发展 通过通过良好教育和训练,幼儿的长征想象会得到显著发展 新颖、神奇、超越性、指向未来
发展心理学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理论PPT课件

强调个体主动性在发展中的作用
详细描述
积极发展心理学理论认为,个体在发展过程中具有主动性 。个体能够主动地探索和尝试新事物,从而促进自身的发 展。这种主动性是培养积极品质的重要因素。
总结词
关注个体在发展过程中的幸福感
详细描述
积极发展心理学理论关注个体在发展过程中的幸福感。幸 福感是个体发展的重要指标,也是其积极品质的体现。通 过培养个体的积极品质,可以提高其幸福感,促进其心理 发展。
03
CHAPTER
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感知运动阶段
儿童通过感觉和运动活动来了解世界,主要 通过物理经验来获得知识。
具体操作阶段
儿童开始能够进行逻辑思考,但主要基于具 体的物体和经验。
前操作阶段
儿童开始使用符号进行思考,但还无法进行 抽象思维。
形式操作阶段
儿童能够进行抽象思维,运用概念和理论来 理解世界。
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文化-历史发展理论是由前苏联 心理学家提出的,强调了文化 和社会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重
要性。
该理论认为,人的发展是受到 社会文化因素的制约的,是在 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实现的
。
它强调了集体活动在心理发展 中的重要性,认为集体活动是 促进个体发展的关键因素。
文化-历史发展理论还提出了“ 一般发展”的概念,认为人的 发展是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的 综合发展。
维果茨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 念,认为教学应该着眼于学生的最近 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具有挑战性的任 务,以促进学生的发展。
他强调了工具和符号在心理发展中的 重要性,认为语言和工具的使用是心 理发展的重要标志。
他还强调了游戏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 性,认为游戏可以帮助儿童在实践中 学习和掌握新的技能。
心理咨询师三级基础知识之发展心理学必背

要点:(1)、心里发展的阶段论与联系论(领会)
①阶段论:阶段论认为心理发展的进程是不可连续的分阶段进行。
规定: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年龄心里素质不同。
②连续论:主张――心里发展是连续的
12、皮亚杰以认知发展的标准划分心理发展阶段(识记)以主体适应环境的主导方式,即认知结构的性质划分。
(3)、纵向与横向相结合地研究。
除此之外,还有几种研究方式-①组群研究与个案研究:将纵向研究应用于单一的特殊被试者身上的追踪研究。
②整体研究与分析研究:因任务要求不同跨文化比较研究
9、.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观察法:(2)试验法(3)访谈法(4)临床法
10、.心里发展的动力:一是遗传因素,二是环境因素。
欺负与被欺负
青春期的心理发展
第一单元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的矛盾性
生理发育高峰
生理机能的变化
性的发育和成熟
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特点
1.心理上的成人感与半成熟现状之间的矛盾2.心理断乳与精神依托之间的矛盾3.心理闭锁性与开放性之间的矛盾4.成就感与挫折感的交替
第二单元青春期的认知发展
记忆的发展
4.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3种水平,6个阶段)
婴儿期的心理发展
一、婴儿期的动作发展★
1、从整体动作向分化动作发展;2、从不随意动作向随意动作发展;3、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头尾原则、近远原则、大小原则
主要动作的发展:手的抓握动作、独立行走★
二、婴儿期的认知发展
1、感知觉发展(研究方法的突破、视觉发展、空间知觉的发展)★
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
1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普莱尔儿童心理学创始人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

第1节:发展心理学概述第一单元个体发展心理学(教程第117-119页)知识点: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要点:发展心理学的定义(识记)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的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广义的发展心理学包括比较心理学、民族心理学和个体发展心理学。
狭义的发展心理学就是个体发展心理学。
个体心理发展是指人的个体从出生到衰亡的整个过程的心理发展。
个体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人的个体心理发展规律。
知识点:发展心理学的发展(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和演变1.儿童心理学诞生前的准备阶段。
2.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是普莱尔(W.Preyer)。
普莱尔1882年发表的《儿童心理》一书是第一本较为系统的儿童心理学著作,被公认为是一部科学的儿童心理学著作。
(识记)3.儿童心理学的演变与发展。
(二)个体毕生心理发展的研究(三)我国的发展心理学(四)要点: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新进展(理解)1.揭示了婴儿心理发展能力。
2.儿童社会化的问题受到普遍的重视。
3.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的理论获得了新的突破。
4.毕生发展的观点日益为广大心理学家接受。
5.系统的观点已经渗透于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中。
第二单元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教程第119-122页)要点: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识记)1.客观性原则2.能动性原则3.整体性和相互联系性原则4.教育性原则要点: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式(识记)1.纵向研究:纵向研究是在一定时期内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定期的系统的考察,也叫追踪研究。
纵向研究是了解心理在时间上的实际变化。
2.横断研究:横断研究是在同一时间内考察不同年龄组群被试者的心理发展特点和水平,并进行横向比较。
3.纵向与横断相结合的研究。
知识点: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1.要点:观察法(应用)观察法是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观察记录被试者的言语和行为表现,并以此为依据分析心理发展特征和规律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是发展心理学研究最基本的方法。
观察法分为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
第三章 发展心理学知识复习题

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第一节概述(P181)1.简述个体发展心理学的定义。
(P181)个体心理发展是指人的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再到衰老整个生命历程中的心理发展。
研究它的学科领域是个体发展心理学。
个体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生全过程各个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习题3)。
2.简述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P182)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任务主要有(习题222):①揭示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②阐明各种心理机能的发展进程和特征;③探讨心理发展的内在机制;④研究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
3.发展心理学取代“儿童心理学”的重要标志是什么?(P184)1957年美国的《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取代《儿童心理学》作为章的名称,从此确立了发展心理学在心理学中的地位。
发展心理学取代“儿童心理学”的重要标志是1957年美国的《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取代“儿童心理学”作为章的名称(习题12)。
4.横断研究的定义是什么?(P185)横断研究是在短的相同时间段内,同时考察不同年龄组群被试者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发展水平,并进行横向比较,以了解随年龄增长被试组间的心理变化(习题13)。
5.纵向研究的定义是什么?(P185)纵向研究是在较长的时间系列内对被试个体或同一被试组群进行定期的系统的考察,以了解心理随时间进程而发生的连续变化(习题15)。
纵向研究也叫追踪研究。
6.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论的观点是什么?(P186)相互作用论认为,在心理发展中,遗传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制约关系;是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互动关系;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受到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影响。
其代表人物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习题19)。
属于相互作用论的观点有(习题232):①在心理发展中,遗传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②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受到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影响。
7.简述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
(P187)皮亚杰认为,心理发展实质上是主体对客体环境的适应;适应的本质在于主体与环境的平衡;他认为心理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动作,即动作是认识的源泉,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心理发展的过程是主体自我选择、自我调节的主动建构过程。
心理咨询师考试《发展心理学》课件

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
希望品质
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
意志品质
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
目标品质
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形成角色同一性,防止角色 混乱
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
能力品质 诚实品质 爱的品质
获得繁衍感,避免停滞感
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或厌 恶感
关心品质
智慧、贤明品质
20
第五单元 心理发展的内动力与外动 力的关系
7
第一单元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三、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遗传和环境:遗传决定论(高尔顿)、环境决定论(华 生)、共同作用论、交互作用论。心理发展的动因,本 质问题 连续性和阶段性:心理发展过程 内动力和外动力:内动力:新需要和现水平的矛盾;外 动力:环境与教育。 “关键期”问题: 印刻(劳伦兹)→关键期(错过这一时期,不可弥补) →敏感期(错过这一时期,也可弥补,但比较困难)→ 最佳学习期限(维果斯基)
16
第三单元 心理发展的动因
六、心理发展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心理起源于动作,动作是心理发展的源泉 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
成熟 经验:物理经验、数理逻辑经验(10个石子) 社会环境 平衡化
17
第四单元 心理发展过程
一、心理发展的连续论 二、心理发展的阶段论 三、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
具体运算阶段(6、7岁~11、12岁):需要具 体内容支持的运算图式
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及以后)
思维形式摆脱思维内容:关注假言命题 进行假设——演绎推理
19
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
年龄阶段
婴儿前期 婴儿后期
幼儿期 童年期 青少年期 成年早期 成年中期 成年后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1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 1 1、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它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属于基础理论学科。
2、心理发展包含如下方面的内容:★心理的种系发展指动物种系演进过程中的心理发扁.一般认为,明确而稳定的条件反射的出现就是动物心理开始的标志。
发展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叫比较心理学★心理的种族发展心理的种族发展指人类心理的历史发展。
★个体心理发展个体心理发展指人类个体从出生到衰亡的整个过程中的心理发展。
3、通常所说的发展心理学指人的个体心理发展。
4、心理发展的性质:1.心理发展的整体性2.心理发展的社会性3.心理发展的活动性4.心理发展的规律性★心理发展的规律性表现在心理发展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心理发展的方向性和顺序性、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等方面。
★心理发展过程中,出生后的第一年是个体一生中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婴幼儿期属第一发展加速期;少年期(主要指青春发育期)是第二个加速发展期。
5、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两大重点问题:一是心理发展中各年龄阶段的特征;二是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1 / 236、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第一,遗传和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问题,这是心理发展的动因,是心理发展的本质问题。
第二,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关系问题,这是心理发展过程的问题第三,心理发展的内动力和外动力的关系问题第四,关键期问题。
7、发展心理学研究的设计方式★横向研究设计横向研究设计是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同时对不同年龄组的被试者进行比较研究的设计方式,又称为横向比较研究。
发展心理研究大多采用横向研究设计。
1.横向研究设计的优点:适用性和时效性。
2.横向研究设计的缺点:人为的联结性和可能存在组群效应:★纵向研究设计纵向研究设计是对相同的研究对象在不同的年龄或阶段进行的长期的反复观测的设计方式,也称为纵向跟踪研究。
1.纵向研究设计的优点2.纵向研究设计的缺点★纵横交叉研究设计首先对不同年龄组的被试者进行横向研究,然后再对这些被试者进行纵向跟踪研究。
8、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新趋势:(一)跨文化比较研究(二)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性研究(三)研究方法的整合(四)训练研究和教育---------------------------------------------------------------最新资料推荐------------------------------------------------------ 实验越来越受重视 9、遗传因素决定心理发展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优生学的创始人高尔顿。
第一,心理发展是受遗传因素决定的。
第二,心理发展过程只是这些先天内在因素的自然显现。
,第三,环境(包括教育)只起一个引发的作用,最多只能促进或延缓遗传因素自我显现而已。
10、环境因素决定心理发展行为主义心理学派创始人华生是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
第一,心理发展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
第二,片面地强调和机械地看待环境因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第三,否认遗传因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11、遗传与环境共同决定心理发展:提出了各种折中的观点,被统称为二因素论。
第一,心理发展是由遗传和环境两个因素决定的。
第二,把遗传和环境视为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同等成分;看作是两种各自孤立存在的因素。
第三,企企图揭示各因素单独发挥作用的程度。
12、通过社会学习获得行为发展社会学习理论(代表人物是班都拉)。
主张儿童是通过观察和模仿而获得社会行为的,强调儿童习得社会行为的主要方式是观察学习和替代性强化。
3 / 23第一,观察学习。
通过观察他人(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进行学习。
第二,替代性强化。
学习者如果看到他人成功和被赞扬的行为,就会增强产生同样行为的倾向;如果看到失败或受惩罚的行为,就会削弱或抑制发生这种行为的倾向。
替代性强化。
学习者如果看到他人成功和被赞扬的行为,就会增强产生同样行为的倾向;如果看到失败或受惩罚的行为,就会削弱或抑制发生这种行为的倾向。
13、社会文化因素决定心理发展维果茨基创立的文化一历史理论指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是由社会文化历素决定的心理的实质就是社会文化历史通过语言符号中介而不断内化的结果。
★高级心理机能的制约因素维果茨基对心理机能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标志作出明确的论述,归纳为四个指标:一是随意化,即心理活动的随意机能的形成和发展。
二是概括一抽象化,即心理活动抽象概括机能的形成和发展。
三是整体化,即各种心理机能相互作用并重新组合,形成高级心理结构。
四是个性化,即心理活动越发突出个性特征,凸显心理发展的个体差异性。
★文化历史因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源泉 1.社会---------------------------------------------------------------最新资料推荐------------------------------------------------------ 文化活动是智力发展的源泉 2.以语言为中介使心理活动发生质变各种符号是人类的精神生产工具(心理工具),语言符号是使心活动得到质的变化的中介。
14、教育和教学与心理发展的关系维果茨基提出了三个重要的问题:其一是最近发展区思想;其二是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其三是学习和指导的最佳期限。
★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实际水平,与在成人指导下或与有能力的同伴合作中解决问题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我们要确定儿童发展的可能性,不能只限于单一的发展水平,至少要确定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现有的发展水平,是指儿童独豆活动时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在有指导的情况下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
两★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 学习的最佳期限的前提和条件如下:(1)以个体的发育成熟为前提。
(2)要以一定的心理技能发展为条件。
心理发展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15、认知发展本质的适应理论和主动建构学说★ 皮亚杰认为智力的本质是适应,智慧就是适应,是一种最高级形式的适应、他用四个阐述他的适应理论和建构学说,即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
5 / 231.图式图式即认知结构。
结构不是指物质结构,是指心理组织,是动态的机能组织蠢,憾式具有对客体信息进行整理、归类、改造和创造的功能,以使主体有效地适应环境。
认知结构的建构是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方式进行的。
2.同化同化是主体将环境中的信息纳入并整合到已有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同化使图式得到量的变化。
3.顺应应是当主体的图式不能适应客体的要求时,就要改变原有图式,或创造新的图环境需要的过程。
顺应使图式得到质的改变。
4.平衡平衡是主体发展的心理动力,是主体的主动发展趋向。
皮亚杰认为主体与环境的平衡适应的实质P ★心理起源于动作,动作是心理发展的源泉作是认识的源泉,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
最早的动作是与生俱来的无条件反射。
(四)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皮亚杰将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各种要素进行了分析,将之归纳为四个基本因素。
l.成熟成熟指的是有机体的成长,特别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的成熟。
2.经验经验分为两种:---------------------------------------------------------------最新资料推荐------------------------------------------------------ 一种是物理经验,另一种是数理逻辑经验。
3.社会环境 4.平衡化 16、心理发展过程:一、心理发展的连续论二、心理发展的阶段论三、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四、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 17、以认知结构发展特点为标准划分心理发展年龄阶段皮亚杰把认知(智慧)发展视为认知结构的发展过程 1. 感知运动阶段(0 -2 )岁左右这个阶段的儿童的主要认知结构是感知运动图式。
2. 前运算阶段(2 -6、7 岁)这个时期,儿童将感知动作内化为表象,建立了符号功能,可以凭借心理符号(主要是表象)进行思维,从而使思维有了质的飞跃。
(1)泛灵论 (2)自我中心主义 (3)不能理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4)思维的不可逆性(5)缺乏守恒3. 具体运算阶段(6、7 岁-11 、12 岁)具有守恒性、脱自我中心性和可逆性。
4.形式运算阶段((11、12 岁及以后)儿童思维发展到抽象逻辑推理水平。
形式运算阶段的思维特点如下:(1)思维形式摆脱思维内容。
(2)进行假设一演绎推理。
18、以人格特征为标准划分年龄阶段★艾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划分 (1)婴儿前期。
7 / 23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良好的妁人格特征是希望品质。
(2)婴儿后期。
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意志品质。
(3)幼儿期。
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也有译为初创性),克服内疚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目标品质。
(4)童年期。
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能力品启质。
(5)青少年期。
这一段阶的主要发展任务是形成角色的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良好的人格特征是诚实品质。
(6)成年早期。
这一阶段的卞萝劣属任务是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爱的品格。
(7)成年中期。
这个时期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繁衍感,避免停滞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关心品质。
(8)成年后期。
---------------------------------------------------------------最新资料推荐------------------------------------------------------ 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或厌恶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智慧、贤明品质。
★艾里克森划分年龄阶段的特点 (1)心理发展阶段是从出生到衰亡整个人生历程的划分。
(2).一维的发展阶段说,不只是一维的纵向发展阶段划分,还包括横向维度的人格发展。
(3)动态过程,即在人格维度上成功与不成功两极之间具有变化的空间。
(4)个体一生发展是连续一生的渐进发展进程,先前的各阶段发展得好与不好,会影响以后的发展阶段。
19、心理发展的内动力和外动力的关系是个体心理发展和促进心理发展的基本动力问题★ 儿童心理发展是内动力和外动力相互作用的结果 20、儿童早期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问题的核心在于,儿童早期发展对毕生发展的关键意义儿童早期发展是对个体长期发展影响最深远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