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大坝 (2)
《三峡》2

凉
总结:写作特点(二)动静
从部分看:第三层
—— 素湍、回清 动
—— 绿潭、倒影 静
静 ——多生怪柏 动———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总结:修辞——互文
三、修辞 互文——两个(三个)语句内容相互揉杂,彼 此隐含,理解时,要上下文应并成一句。 如:重岩叠嶂——重叠岩嶂
隐天蔽日——隐蔽天日
林寒涧肃——林涧寒肃 秦时明月汉时关——秦汉时的明月和关塞。
(注意:人名、地名、时间不必解释)
课文翻译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春冬季节,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 悬泉瀑布飞流冲荡。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许多趣味。
第二次先学后教 (再读课文,继续译讲课文)
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边小声读课文,边看 课下注释和补充注释练习翻译3-4 段,重点字词用红笔进行勾画、注 释。如有疑问可查工具书,或同桌 讨论,或举手问老师。 5分钟后,比谁能正确译讲。
译讲的方法
每人译讲一句,轮流译讲 (以逗号为限)
先读一句原文, 再解释重点词, 最后连起来翻译。
自学检测
快速回答下列问题
1、概括每一自然段所描写的景色
1段、总写三峡两岸山势的雄伟。 2段、写三峡夏天江水之大,水流之急。 3段、写三峡春冬的奇丽景色。 4段、写三峡秋季的凄清景色。 2、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的? 作者从山、水两方面写,写山连绵不断、遮天 蔽日,写水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3、作者笔下的三峡的山和水都有哪些特点呢?
课外查找有关资料,探究:三峡大坝建 成之后,郦道元笔下的三峡风光会有哪些变 化?(哪些景观将不复存在?又会增加哪些 景观?)
三峡大坝实习报告(范文)(二)

三峡大坝实习报告(范文)(二)引言:三峡大坝是中国重大的水利工程项目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
在这次实习中,我有幸亲身参观并了解了三峡大坝的建设和运行情况。
本文将从以下五个大点来详细介绍我的实习体验和对三峡大坝的认识:a)大坝的概况和背景;b)大坝的建设过程;c)水电发电原理和运行;d)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e)对我个人职业规划的影响。
正文:a)大坝的概况和背景:1. 三峡大坝的地理位置和基本信息2. 大坝的建设目的和重要意义3. 大坝的规模和影响力b)大坝的建设过程:1. 前期工作和可行性研究2. 大坝的设计和施工策略3. 岩土工程和混凝土施工技术4. 大坝的主要构造和关键技术5. 建设中的困难和挑战c)水电发电原理和运行:1. 水力发电的基本原理和优势2. 三峡大坝的发电系统组成和工作方式3. 发电机组的选择和安装4. 大坝的发电效率和能源产出5. 坝体运行中的维护和管理d)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1. 大坝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2. 环境保护措施和监测体系3. 水库生态修复工作的展开和成效4. 大坝对周边地区的水资源利用影响5. 大坝的生态保护成果和可持续发展e)对我个人职业规划的影响:1. 实习所得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2. 对水利工程领域的认识和兴趣3. 与专业人士的交流和合作经历4. 实习经历对个人成长的影响5. 对未来职业发展的启示和规划总结:通过这次实习,我对三峡大坝的建设和运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三峡大坝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不仅承担着巨大的发电任务,也在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同时,实习经历也让我更加明确了自己在水利工程领域的职业规划和发展方向。
对我个人来说,这次实习是一次宝贵的学习和成长机会。
介绍三峡大坝的优秀导游词(2篇)

介绍三峡大坝的优秀导游词各位朋友,我们这天参观举世礼貌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既我们通常简称的“三峡大坝”。
三峡大坝位于长江三峡西陵峡中段,湖北省宜昌市境内的三斗坪。
古往今来,地球上发生频率最高,危害最大的自然灾害莫过于洪水。
人类与洪水抗挣的历史久远,并在抗挣中催生了人类的早期礼貌。
华夏民族尤重治水,且在治水中表现了无与伦比的胆量和智慧。
治水者名垂千古,水利工程福泽万代,古代大禹和李冰父子及古都江堰工程就是很好的例证。
世界第三长河长江,源于世界屋脊,上经“天府之国”,中贯“鱼米之乡”,下串“人间天堂”,给两岸以灌溉之利和舟楫之便。
然而,它一旦暴怒,便为浩劫,沃野成为泽国,民众或为鱼鳖,是中华民族一大心腹之患。
尤其在险段荆江,每至汛期,千余万人头枕悬河,夜不成寐。
所以,解决长江中下游地区,个性昌荆江河段的防洪问题是兴建三峡工程的首要出发点。
____年____月____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七届五次会议(即七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透过了《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自此,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水利工程进入具体实施阶段。
____年____月____日,时任____总理的李鹏向全世界正式宣布三峡工程开工。
三峡大坝为钢筋混凝土重力坝,全长____米,坝顶高____米,正常蓄水位____米,总库容____亿立方米,防洪库容221、____亿立方米,相当于____个分洪区的库容。
电站装机____台,单机热量____万千瓦,总容量____万千瓦,年均发电量____亿千瓦时。
电厂一年上交的利税能够建一座葛洲坝枢纽工程。
大坝通航建筑物年单向一级垂直升船机可快速透过____吨级客货轮。
三峡大坝建成后构成的三峡水库将淹没陆地面积____平方公里,范围涉及湖北的四个县,重庆市的____个县市区,共计____个县(市、区)。
须迁移的总人口将达113、____万人,称为“百万大移民”,任务十分繁重。
长江三峡工程采用“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的方案。
参观三峡大坝的心得感悟(二篇)

参观三峡大坝的心得感悟三峡大坝是我国在长江上修建的一项重大工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工程之一。
作为一名普通的游客,我有幸参观了这座雄伟的工程,深深感受到了其巨大的规模和深远的影响,也对中国的工程建设和环境保护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三峡大坝位于湖北宜昌市和宜昌县之间,建成于2003年。
整个大坝工程由三座船闸、两端山体混凝土护坡以及中间的大坝组成,总长约2公里,最高处达到185米,蓄水面积达到1084平方公里。
一进入大坝景区,我就被那座高耸入云的混凝土巨坝所震撼。
面对这座工程,我的内心无比的震撼和敬畏。
首先,我被三峡大坝的规模所震撼。
站在大坝上望去,长江两岸宽阔的水域给人一种无垠的感觉。
大坝看上去如此的坚固和稳定,宛如一道中国工程奇迹的丰碑。
整个建筑工程体现了中国人民勇于挑战的精神和智慧,也是中国工程建设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其次,三峡大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环境保护意识。
大坝的修建不仅改变了长江的面貌,也对生态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导游的讲解下,我了解到大坝的修建带来了水库蓄水,使得原本湿润的土地变得干燥,同时也淹没了大量的农田和城镇。
这也引发了我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深思。
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必须要重视环境的保护,创造更好的生态环境,以保护我们的家园。
参观三峡大坝还让我了解到了水电站的巨大优势。
三峡大坝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可以提供大量的清洁能源。
在导游的讲解中,我了解到该工程每年可发电量高达847亿千瓦时,相当于十个世界最大的火电站的总和。
这让我对水电站作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对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此外,参观三峡大坝还让我了解到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
在大坝景区内,有很多历史文化遗址,如古代木质船艙遗迹、武陵山石刻等。
这些文物和遗迹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也让我更加爱国和自豪。
总之,参观三峡大坝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通过这次参观,我对中国的工程建设和环境保护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三峡的资料 (2)

三峡的资料1. 简介三峡位于中国长江的中游,是世界上规模最大、装机容量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之一。
它由三峡大坝、五级船闸和一系列辅助工程组成。
三峡大坝不仅是一座水电站,也是一座防洪工程,它的建设对中国的能源开发、洪水控制、水运和旅游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2. 历史背景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就开始研究在三峡建设水利枢纽的可行性。
然而,由于技术条件和经济因素限制,该项目直到90年代末才开始实施。
1994年,中国政府正式启动了三峡工程的建设,最终在2003年完成主体工程。
3. 工程规模三峡大坝•高度:181米•长度:2,309米•宽度:115米•耗资:约2400亿元人民币船闸数量•一级船闸:五级,每级10000吨级•二级船闸:28个•三级船闸:17个4. 功能与作用水电发电三峡大坝的主要功能之一是发电。
它共设有34台发电机组,装机容量达到22500兆瓦。
每年预计可发电量达到创纪录的1千亿千瓦时,为中国的能源供应做出了巨大贡献。
防洪作为一项重要的防洪工程,三峡大坝有助于减少长江流域的洪水灾害。
大坝下游有5级船闸,可以调节水位,以保障下游地区的安全。
水运三峡船闸的建设为长江航运提供了便利条件。
大坝的通航能力,使得大型船只可以直接通过船闸,减少了船舶在通行过程中的等待和转运时间。
这也对长江沿岸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旅游三峡大坝及其周边景区每年吸引着大量的游客。
游客可以观赏到壮观的风景,还可以体验三峡游船巡游长江的乐趣。
此外,游客还可以参观三峡博物馆和中国三峡移民纪念馆,了解工程的背景和建设过程。
5. 社会与环境影响三峡工程的建成对中国的社会和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社会影响三峡工程改善了长江流域的水资源利用状况,提供了可靠的能源供应和交通运输条件,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工程的完成还有助于减少洪水灾害,保护了沿岸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环境影响然而,三峡工程也带来了一些环境问题。
大坝建设和水库蓄水导致了大面积的土地淹没和生态系统破坏,造成了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和水土流失的问题。
三峡2

朗诵: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 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 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 风,不以急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巘多 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 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 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生泪沾裳。”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生泪沾裳。”
猿 鸣 东 三 声 泪 沾 裳 长 巫 峡 峡 三 巴
歌 谣 :
秋之三峡
晴初霜旦 秋景肃杀(视听结合)
凄
林寒涧肃 寒冷萧瑟 高猿长啸 属引凄异 (情景交融)
总结:
结构严密,布局巧妙 角度多变,描写生动 笔依物转,情随景迁 语言简约,句式参差
1
作业:
►积累文言词句; ►背诵全文; ►书面完成:课后练习三。
《水经注》 水经注》
全书40卷,共30多万字,记述了125 全书40卷,共30多万字,记述了125 2条河流的发源地点、流经地区、支渠分布、 古河道变迁等情况,同时还记载了大量农田水 利建设工程资料,以及城郭、风俗、土产、人 物等。《水经注》 物等。《水经注》是一部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的 地理巨著,且文字优美生动,也可以说是一部 )。由于《 文学著作(具特色的山水游记)。由于《水经 注》在中国科学文化发展史上的巨大价值,历 代许多学者专门对它进行研究,形成一门“ 代许多学者专门对它进行研究,形成一门“郦 学”。
zǐ
从秭归香溪河口到南津关,全长74公里,是三峡中 从秭归香溪河口到南津关,全长74公里,是三峡中 最长的西陵峡。西陵峡可分东西两段,西段依次包括兵 书宝剑峡、牛肝马肺峡和崆岭峡,东段则分黄牛峡和灯 影峡(即明月峡),两段峡谷之间为庙南宽谷,峡谷、 宽谷各占一半。峡中有川江五大险滩之二的青滩和崆岭 滩,峡岸有黄陵庙、三游洞等名胜古迹。 当万里长江劈山开岭、冲过激流险滩,出南津关后即 进入极目楚天舒的江汉平原,江面由300米一下子扩宽 进入极目楚天舒的江汉平原,江面由300米一下子扩宽 到2200米,展现在您面前的是一幅千舟竞发、绿野无垠 2200米,展现在您面前的是一幅千舟竞发、绿野无垠 的美丽画卷。
三峡二船闸方案

三峡二船闸方案1. 引言船闸作为水利工程中的一种常见设施,用于调节船只的水位,实现船只通过水坝的功能。
三峡大坝位于中国长江上游,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因此在其建设中设计和建造了多个船闸。
本文将详细介绍三峡二船闸方案,包括设计原理、特点和应用。
2. 设计原理三峡二船闸方案是根据长江上下游水位差异较大的特点进行设计的。
该方案主要由两个船闸组成,分别位于三峡大坝的上游和下游。
通过控制上下游船闸的开闭,可以调节水位,实现船只在两条航道之间的通行。
3. 方案特点3.1 双重控制系统为了确保船闸的安全和稳定运行,三峡二船闸方案采用了双重控制系统。
该系统由计算机控制和人工操作两部分组成。
计算机控制系统负责监测和控制船闸的开闭,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水位和船只情况,并根据设定的参数自动调节船闸。
而人工操作系统则由专门的船闸工作人员负责,监控计算机系统的运行情况,确保万一出现故障时能够及时切换至手动操作。
3.2 进口斜坡设计为了方便船只的进出,三峡二船闸方案在进口处设计了一条斜坡。
这条斜坡的倾斜角度和长度根据船只的尺寸和水位差来确定,能够有效减小船只进出船闸时的水动力压力,保证船只的安全通行。
3.3 高效节能的液压系统为了提高船闸的操作效率和节约能源,三峡二船闸方案采用了高效节能的液压系统。
该系统运用了最新的液压技术,通过合理设计和优化布局,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能量损失和泄漏,使船闸的运行更加稳定和可靠。
4. 方案应用三峡二船闸方案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通过该方案,三峡大坝能够顺利调节水位,确保船只的安全通行,为长江上下游货物运输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此外,该方案还为船只的通行提供了更为便捷和快速的通道,大大提高了船只的运输效率。
5. 结论三峡二船闸方案是一种基于长江特点的船闸设计方案,充分考虑了水位差异和船只尺寸的因素,通过双重控制系统、进口斜坡设计和高效节能的液压系统,实现了船只的安全通行和航道的顺利运作。
该方案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对于水利工程的设计和船舶运输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峡1至2段的解释

三峡1至2段的解释三峡位于中国的长江上,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
它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大坝、水闸和发电厂。
三峡大坝分为三段,其中1至2段是主体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峡1至2段是指从长江源头的巫山县到重庆的秀山县之间的段落。
这段河道被认为是整个三峡工程中最具挑战性和复杂性的部分之一。
在这段河道上,长江的水流湍急,河岸峭壁陡峭,并且有许多险滩和急流。
因此,为了建设三峡大坝,必须克服许多困难。
在建设过程中,必须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如何控制长江的水流。
由于水流湍急,河床狭窄,必须要建造水闸来调节水流,以便避免洪水和其他自然灾害。
因此,水闸的设计和建设对于确保工程的安全和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此外,还需要在河岸上建造警示标志和防护措施,以提醒人们注意河流变化和潜在的风险。
与此同时,为了建设大坝,还必须克服河岸的陡峭地形。
这意味着必须进行大规模的爆破和挖土工程,以便打造一个坚固和平缓的坝体。
大坝建设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地质条件和土壤稳定性等因素。
因此,工程师们必须精确计算坝体的厚度和坚固程度,以确保大坝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最后一个问题是如何建设发电厂。
三峡1至2段的长江水流迅急,这为建设水轮发电厂提供了条件。
发电厂由大量的涡轮机和发电机组成,利用水流的能量产生电能。
这种清洁能源的利用有助于保护环境和降低全球变暖的影响。
总的来说,三峡1至2段是三峡工程中具有挑战性的部分。
它需要克服陡峭的河岸、湍急的水流和复杂的地质条件。
然而,通过工程师们的努力和创新精神,三峡1至2段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为中国的水利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这也对其他国家的水利工程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指导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峡大坝
1994年12月14日,当今世界第一大的水电工程--三峡大坝工程正式动工,它位于西陵峡中段的湖北省宜昌市境内的三斗坪,距下游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38公里。
三峡大坝工程包括主体建筑物工程及导流工程两部分,工程总投资为954.6亿元人民币(按1993年5月末价格计算),其中枢纽工程500.9亿元;113万移民的安置费300.7亿元;输变电工程153亿元。
工程施工总工期自1993年到2009年共17年,分三期进行,到2009年工程全部完工。
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坝顶总长3035米,坝顶高程185米,正常蓄水位175米,总库容393亿立方米,其中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能够抵御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
配有26台发电机的两个电站年均发电量849亿度。
航运能力将从现有的1000万吨提高到5000万吨,万吨级船队可直达重庆,同时运输成本也将降低35%。
三峡大坝建成后,将会形成长达600公里的巨型水库,成为世界罕见的新景观。
三峡大坝采取分期蓄水。
1997年11月8日大江截流后,水位提高到10-75米,三峡一切景观不受影响;2003年6月,第二期工程结束后,水位提高到135米,三峡旅游景区除张飞庙被淹将搬迁外,其余景区基本保存;2006年,长江水位提高到156米,仅屈原祠的山门被淹而将重建;2009年整个三峡工程竣工后,水位提高到175米,届时将有少数石刻将搬迁,石宝寨的山门将被淹1.5米,目前正计划修筑堤坝围护,那时石宝寨所在的玉印山将成为一座四面环水的孤峰,更别致传奇。
而其它各景点的雄姿依然不变。
随着沿江山脉间人造湖泊的形成和通航条件的改善,原本分散在三峡周围的许多景点将更容易到达,如小三峡、神农溪等千姿百态的仙境画廊。
另外,三峡大坝和葛洲坝这两座现代奇观也将成为长江三峡的新景点,为其添姿增色。
集自然美景、古代遗址和现代奇迹于一身的未来长江三峡将一如既往地吸引和陶醉来自全世界各地的游客。
新华网武汉10月11日电(记者高欣、施唐戴)“不惧一时丑,化解千年忧。
”组织三峡工程建设的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常年坚持举办“质量警示展”,将历次主要缺陷和改进措施动态公布,极大地触动了两万多名建设者,使“创一流无止境”的质量意识深深扎根第一线。
如今,三峡工程17年工期已经过半,举世瞩目的三峡大坝初现雄姿。
尤为可喜
的是,三峡建设者不仅创造了水电建设史上的多项世界记录,而且把住了质量关,已竣工的单元项目质量评定全部合格。
三峡工程最大坝高175米,水库总库容达393亿立方米,按照设计,三峡大坝必须抵挡万年一遇的洪水。
因此,工程质量的优劣不仅关系到防洪、发电、航运作用的发挥,而且关系到下游千百万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工程施工中,各参建单位本着对国家、对人民、对子孙万代高度负责的态度,把质量当成工程的生命。
他们采取一系列措施,强化质量管理,创新制定高于当今国内行业规范的《三峡工程质量标准》,并对建设者进行多层次技术培训,有效地防止了工程质量中的“常见病”。
记者在三峡工地采访,处处感受到“视精品为合格”的强烈氛围,“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负责精神深入人心,工程质量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据今年元至8月的质量评定,已完成的11387个单元工程全部合格,其中优良率达85.8%,比过去提高5个百分点。
三峡工程强调工期进度的计划性,但一旦与质量发生矛盾,施工组织者毫不犹豫地宁慢一步而不抢一秒,确保工程质量。
去年7月,葛洲坝集团原定混凝土月浇筑21万立方米,后经调查发现“施工面狭窄使质量保证难度加大”,立即将浇筑量调低到19万立方米,最终通过优质评定。
8年多来,近千名监理人员始终跟踪施工项目,进入攻坚阶段更是24小时盯守,随时捕捉质量问题。
总公司还严格质量考核,今年拿出两亿元设立“质量特别奖”,硬指标即一次合格率,截至6月底已兑现6000万元。
从今年起,总公司又自我加压,提出“零质量事故、零安全事故”的管理目标,激发了建设者争创一流工程的自觉性。
一家转战南北的大施工单位,在永久船闸浇筑中一度跑模1至2公分,这在其它工地往往被忽略不计的问题,在三峡却被定为质量事故,必须“小题大做”,及时补救。
总公司还下设安全总监办公室,聘请外国专家把关,建立由点及面的连锁督查制度,实现全员安全持证上岗,有力地促进了工程质量管理。
为根除质量隐患,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派出质量检查专家组,对工程质量进行严格检查。
钱正英、张光斗等水利水电专家不顾年迈,每年两次现场考察,有时甚至爬上100多米高的大坝“挑毛病”,使参建单位如临大考。
他们对提高施工监理人员素质、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和明确质量缺陷划分标准等提出了多项有
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一位施工单位负责人感慨:“在质量意识上,老专家的身体力行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目前,三峡工程基本攻克重大技术质量难题,顺利向2003年首期蓄水、发电和通航的目标迈进。
【中国在长江三峡建成世界最大水坝】
新华网三峡工地2006年5月20日电——2006年5月20日14时,三峡坝顶上激动的建设者们见证了大坝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完毕的历史性时刻。
至此,世界规模最大的混凝土大坝终于在中国长江西陵峡全线建成。
当中国三峡总公司总经理李永安宣布“三峡大坝全线建成”时,现场的人群爆发出一片欢呼。
2309米长的巨坝如银龙卧波,截断巫山云雨,彻底束住桀骜的江水。
青云水利水电联营公司浇筑一大队的混凝土工杨能、李光贤、魏万河、戚文、王生贵、谢占彪完成了最后6立方米混凝土浇筑任务。
最后一仓浇筑量为1017立方米,建设者从5月19日凌晨4时开始施工,经过34个小时的高强度连续作业,最终把高坝完整地竖立在深山峡谷间。
三峡大坝是钢筋混凝土重力坝,一共用了1600多万立方米的水泥砂石料,若按1米见方的体积排列,可绕地球赤道三圈多。
三峡大坝是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核心,最后海拔高程为185米,总浇筑时间为3080天。
建设者在施工中综合运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施工技术,高峰期创下日均浇筑2万立方米混凝土的世界纪录。
施工中,近万名建设者像“对待婴儿一样对待每一寸混凝土”。
春夏秋冬,混凝土温度始终控制在7至14摄氏度之间,和江水同温。
施工人员要及时给坝面盖上“保温被”,给挡水面贴上保护膜,每一道工序一丝不苟。
“三峡大坝质量达到国际一流水准。
”国务院质量专家组组长、两院院士潘家铮说。
建设三峡工程,是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和期待。
今年汛期,三峡大坝开始全面挡水,可使长江中下游的防洪标准从10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千年一遇的特大洪水能够有效控制,长江中下游1500万人、150万公顷良田从此解除洪水威胁。
三峡工程迄今已完成投资1260亿元。
工程安装了26台70万千瓦的特大机组,年发电可达847亿度。
高峡平湖的出现,还结束了川江自古不夜航的历史,万吨级船队可直抵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