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大坝是世界第一大的水电工程
三峡大坝的工程原理及应用

三峡大坝的工程原理及应用1. 引言三峡大坝是位于中国长江三峡的一座巨大水利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之一。
它不仅为中国提供了宝贵的水能资源,还为长江流域提供了洪水防治、航运、灌溉等多项功能。
本文将介绍三峡大坝的工程原理和应用。
2. 工程原理三峡大坝的工程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水坝建设水坝是三峡大坝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它由大量的混凝土和钢筋构成。
水坝的建设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水位控制、地质条件、坝体稳定等。
水坝的设计和施工需要经过精确的计算和严格的监测,以确保其安全稳定的运行。
2.2 水库调度三峡大坝的水库调度是指根据长江流域的水量情况,合理调节水库的蓄水和泄洪,以满足不同用水需求。
水库调度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降雨情况、季节变化、下游水位等。
通过科学的水库调度,可以有效利用水资源,提高水利效益。
2.3 电力发电三峡大坝的主要功能之一是发电。
大坝通过引水发电的方式,将水能转换为电能。
水从水库通过引水隧洞引入发电厂,通过水轮机产生机械能,再经过发电机转化为电能。
三峡大坝的发电量相当巨大,为中国乃至世界提供了大量的清洁能源。
3. 应用领域三峡大坝的应用领域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洪水防治三峡大坝具有优秀的防洪功能。
通过调节水库的蓄水和泄洪,可以有效控制长江流域的洪水。
特别是在汛期,大坝可以为下游地区提供可靠的防洪保护,减轻洪水造成的灾害。
3.2 改善航运条件大坝的建设使得长江水域的水位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航运条件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大坝附近的水位稳定,水流平缓,减少了对船只航行的障碍,提高了航运的效率。
3.3 灌溉用水三峡大坝提供的大量水资源可以用于农业灌溉。
特别是在旱季,通过合理蓄水和调度,可以向下游地区提供稳定的灌溉用水,提高农田灌溉效果,增加农作物产量。
3.4 生态保护三峡大坝建成后,水库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
坝区周边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水生物种类丰富,水质得到了提高。
如何介绍三峡大坝

如何介绍三峡大坝三峡大坝是中国的一项宏伟工程,位于中国湖北省宜昌市以西、宜昌市长江南岸瞿塘峡与巫山县之间的长江上,横跨湖北、重庆两省市。
三峡大坝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水电工程之一,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象征。
三峡大坝的建设始于1994年,历时17年,于2024年6月竣工。
工程规模巨大,总长约2300米,最大坝高是185米。
大坝底宽115米,坝顶宽40米,坝身由27万多立方米混凝土浇筑而成,整个大坝重量约为1.8亿吨。
大坝的设计灵感来自中国古代长城的结构。
三峡大坝以其壮丽的景色和巨大的规模,成为了中国的一张名片,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
除此之外,三峡大坝还有其他的附加功能。
大坝的背后是一个人工湖,名为三峡库区。
库区面积达到1045平方公里,储水能力为395亿立方米,成为了一个湖泊旅游胜地。
人们可以在三峡湖中游船观赏风光,感受壮丽的自然景色。
三峡湖的形成也保护了珍稀濒危物种,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然而,三峡大坝也引起了一些争议。
它的建设导致了许多古老文化遗址被淹没,造成了环境破坏。
同时,库区的水位上涨也引起了地质灾害的担忧。
此外,大坝对鱼类迁徙和长江流域的水土保持也带来了挑战。
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采取措施解决。
总体来说,三峡大坝是一个历史性的工程,代表了中国技术的巅峰。
它不仅解决了长江流域的洪灾问题,也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电力供应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尽管面临一些问题和争议,我们应该认识到其带来的积极影响,并为保护和改善环境继续努力。
长江三峡大坝简介

长江三峡大坝简介1994年12月14日,当今世界第一大的水电工程--三峡大坝工程正式动工,它位于西陵峡中段的湖北省宜昌市境内的三斗坪,距下游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38公里。
三峡大坝工程包括主体建筑物工程及导流工程两部分,工程总投资为954.6亿元人民币(按1993年5月末价格计算),其中枢纽工程500.9亿元;113万移民的安置费300.7亿元;输变电工程153亿元。
工程施工总工期自1993年到2009年共17年,分三期进行,到2009年工程全部完工。
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坝顶总长3035米,坝顶高程185米,正常蓄水位175米,总库容393亿立方米,其中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能够抵御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
配有26台发电机的两个电站年均发电量849亿度。
航运能力将从现有的1000万吨提高到5000万吨,万吨级船队可直达重庆,同时运输成本也将降低35%。
三峡大坝建成后,将会形成长达600公里的巨型水库,成为世界罕见的新景观。
三峡大坝采取分期蓄水。
1997年11月8日大江截流后,水位提高到10-75米,三峡一切景观不受影响;2003年6月,第二期工程结束后,水位提高到135米,三峡旅游景区除张飞庙被淹将搬迁外,其余景区基本保存;2006年,长江水位提高到156米,仅屈原祠的山门被淹而将重建;2009年整个三峡工程竣工后,水位提高到175米,届时将有少数石刻将搬迁,石宝寨的山门将被淹1.5米,目前正计划修筑堤坝围护,那时石宝寨所在的玉印山将成为一座四面环水的孤峰,更别致传奇。
而其它各景点的雄姿依然不变。
随着沿江山脉间人造湖泊的形成和通航条件的改善,原本分散在三峡周围的许多景点将更容易到达,如小三峡、神农溪等千姿百态的仙境画廊。
另外,三峡大坝和葛洲坝这两座现代奇观也将成为长江三峡的新景点,为其添姿增色。
集自然美景、古代遗址和现代奇迹于一身的未来长江三峡将一如既往地吸引和陶醉来自全世界各地的游客。
三峡大坝

三峡大坝1994年12月14日,当今世界第一大的水电工程——三峡大坝工程正式动工,它位于西陵峡中段的湖北省宜昌市境内的三斗坪,距下游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38公里。
三峡大坝工程包括主体建筑物工程及导流工程两部分,工程总投资为954.6亿置费年共173035米,221.584910-75米,135米,到到筑堤坝围护,那时石宝寨所在的玉印山将成为一座四面环水的孤峰,更别致传奇。
而其它各景点的雄姿依然不变。
随着沿江山脉间人造湖泊的形成和通航条件的改善,原本分散在三峡周围的许多景点将更容易到达,如小三峡、神农溪等千姿百态的仙境画廊。
另外,三峡大坝和葛洲坝这两座现代奇观也将成为长江三峡的新景点,为其添姿增色。
集自然美景、古代遗址和现代奇迹于一身的未来长江三峡将一如既往地吸引和陶醉来自全世界各地的游客。
三峡工程坝址位于湖北省宜昌市三斗坪中堡岛,距下游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38公里,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
长江三峡工程采用“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方案。
工程总工期17年,分三个阶段施工:第一阶段工程1993——1997年,为施工准备及一期工程;第43.13221.510亿)。
公看到江南高高入云的山顶起伏的轮廓线,好像一个人仰卧在高山之巅:由银白色山石组成,头东脚西,安详仰卧,其头发、额头、眉眼、鼻嘴、中山装衣领、胸腹惟妙惟肖,清晰可见,极像一代伟人毛泽东。
就是毛公山,因山顶酷似毛泽东主席卧像而得名。
毛公山原名黄牛岩,长江水路在这一带九曲回环,而古代西陵峡的这一带滩险水急,航行缓慢,乘客多逆江而上几天,似乎还在黄牛岩跟前徘徊,走不出这头神奇的老黄牛的牵绊。
1956年毛泽东横渡长江之后,写下了一首《水调歌头·游泳》,其中一句“高峡出平湖”表现了主席想在这建一个大坝的豪情壮志,而三峡工程历经七、八十年的论证研究,终于将坝址选在了处于黄牛岩山脚的三斗坪镇。
正巧,在毛主席诞辰100周年、三峡工程破土动工之际的1993年,毛公山被发现,无论是天意还是人为附会,都反映了兴建三峡工程应了天时、地利、人和,是利国利万平方坛子岭的来历,相传当年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在神牛帮助下打通夔门,推开了400里水道,川江的百姓感恩不尽,用巨舟载24头肥猪和一大坛美酒前来犒劳。
三峡大坝作文怎么写

三峡大坝作文怎么写----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第1篇】6月11日,我们来到了期待已久的三峡大坝。
三峡大坝是世界第一的水电工程,曾被列为“中国工业改革开放30年最有影响力30件大事”之一,是世界第一大坝。
开车从湖北当阳市出发,经过了二个多小时的车行,我看见了三峡大坝。
从远处看,三峡大坝像一座“城墙”,江水正源源不断地流进“城墙。
一位叔叔是我们的导游,他要带我们参观整个大坝。
我们来到了一座有一个小区那么大的建筑物,七八层那么高。
导游给我们解说道,这是三峡大坝的发电站,里面有34个容量为70万千瓦的发电站,是世界上最大的的发电站。
我心里十分惊讶,如此巨大的发电站,需要的是一座多么巨大的大坝,拦住多大的水库,通过水流冲击才能产生这么大的电能啊!我们走过了发电站,接下来是船坞。
我不知道为什么大坝里要修建船坞,导游给我们讲解说,船坞的作用是让穿过大坝的船从船坞了通过大坝。
我心想,船怎么可能从这么斜的船坞跨过几十米的水位落差,从上游到下游或者从下游到上游呢?爸爸是工程师,他告诉我,如果船要从下游“穿”过大坝到上游,则让船先进入船坞,工作人员关住并密封下游的船坞大门,放水灌入船坞,使船坞内水位逐渐上升,当船坞内的水位和上游的水平面一样高,打开船坞上游的大门,船就能上游的水面上了这样船就通过大坝了。
相反的方法,船能通过船坞从大坝的上游到达下游。
我们参观了船坞后,电瓶车外传来了隆隆声,导游告诉我们,这里就是三峡水库的出口,江水从大坝的一个个口子冲出,发着电,进入了长江下游。
导游讲解道,三峡水库可储水量达375亿立方米,是世界第二大水库。
水库可以在洪峰期吸收水源,也可以在干旱期放水增加水源。
汇集千山万壑的上游长江水源源不断地流入三峡水库,困扰已久的长江洪峰被遏制了。
如今三峡大坝已经可以抵御百年一遇的特大洪峰了。
壮观的三峡大坝不由令我想到了伟人毛主席的《水调歌头-;游泳》中的诗句“更立西江石璧,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_2_2声音的特性_同步测试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 2.2声音的特性同步测试题一、单选题1.三峡大坝工程堪称当今世界第一大水电工程。
大坝建成后,经超声波探伤仪检测,三峡大坝坝体无一结构性裂缝,创造了人类水利建筑史上的奇迹。
探伤仪发出的超声波无法为人耳所听到,原因是超声波的()A. 传播太慢B. 传播太快C. 频率太低D. 频率太高2.关于下列四个情景的说法错误的是()A. 发声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B. 不能听到真空罩中闹钟的闹铃声,说明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C. 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D. 8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3.二胡是我国劳动人民发明的一种弦乐器.演奏前,演员经常要调节弦的松紧程度,其目的在调节弦发声时的()A. 响度B. 音调C. 音色D. 振幅4.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 声音在15℃的水中传播速度是340 m/sB. 鱼被岸上说话的声音吓跑说明液体能传播声音C. 蝙蝠是靠次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D. 古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中的“乡音无改”是指音调未变5.如图所示是探究声现象的实验装置,利用该装置可演示()A. 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B. 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C. 敲音叉的力越大,乒乓球被弹得越远,听到的声音音调就越高D. 敲音叉的力越大,乒乓球被弹得越远,听到的声音的响度越大6.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城市道路旁的隔音板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B. B超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C. 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响度太小D. 声音在空气的速度一定是340m/s7.如图所示,小明将悬挂的轻质小球紧靠音叉,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时,小球弹开的角度不同.比较角度的大小是为了探究()A. 声音产生的原因B. 响度和振幅的关系C. 音调和频率的关系D. 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时间8.我们很容易分辨出熟人的声音,主要根据声音的()A.响度B.音色C.音调D.传播速度9.古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中的“乡音无改”主要是指没有改变()A. 音调B. 方言、土语C. 音色D. 响度10.以下操作中,不能改变音调的是()A. 改变杯内水量,再次用湿手摩擦杯口B. 改变用力大小,再次敲鼓面C. 改变钢尺伸出桌面长度,再次拨动钢尺D. 改变管内水量,再次对着试管口吹气11.有一种电子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关于电子牙刷,正确的说法是()A. 刷牙时,人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B. 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C. 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D. 超声波能传递能量二、多选题12.日本发生的里氏9级大地震引发了海啸及核泄漏,这是日本二战后遭遇的最严重震灾.日本福岛核电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核电站,如图所示为核电站发电流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地震和海啸的发生常常都伴有次声波的产生B. 核电站主要是利用原子核的聚变进行发电的C. 核能与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D. 核能发电中的发电机是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制造13.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我们听到的上课铃声是由铃的振动产生的B. 登上月球的阿姆斯特朗可与他的同伴进行面对面的直接谈话C. 安装在步行街路口的噪声监测装置可以监测马路上噪声的情况D. 地震专家通过耳朵直接接听地壳运动产生的次声波来预测地震的发生14.端午节举行龙舟赛时,运动员喊着号子、合着鼓点有节奏地同时划桨.下列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 鼓声是通过空气传到运动员耳朵中的B. 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C. 岸上观众是通过音色分辨出鼓声、号子声的D. 运动员打鼓用的力越大,鼓声音调越高三、填空题15.架子鼓(又名爵士鼓)是一种打击乐器,雏形起源于中国,最早可追溯到明朝时期。
参观三峡大坝的心得感悟(二篇)

参观三峡大坝的心得感悟三峡大坝是我国在长江上修建的一项重大工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工程之一。
作为一名普通的游客,我有幸参观了这座雄伟的工程,深深感受到了其巨大的规模和深远的影响,也对中国的工程建设和环境保护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三峡大坝位于湖北宜昌市和宜昌县之间,建成于2003年。
整个大坝工程由三座船闸、两端山体混凝土护坡以及中间的大坝组成,总长约2公里,最高处达到185米,蓄水面积达到1084平方公里。
一进入大坝景区,我就被那座高耸入云的混凝土巨坝所震撼。
面对这座工程,我的内心无比的震撼和敬畏。
首先,我被三峡大坝的规模所震撼。
站在大坝上望去,长江两岸宽阔的水域给人一种无垠的感觉。
大坝看上去如此的坚固和稳定,宛如一道中国工程奇迹的丰碑。
整个建筑工程体现了中国人民勇于挑战的精神和智慧,也是中国工程建设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其次,三峡大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环境保护意识。
大坝的修建不仅改变了长江的面貌,也对生态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导游的讲解下,我了解到大坝的修建带来了水库蓄水,使得原本湿润的土地变得干燥,同时也淹没了大量的农田和城镇。
这也引发了我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深思。
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必须要重视环境的保护,创造更好的生态环境,以保护我们的家园。
参观三峡大坝还让我了解到了水电站的巨大优势。
三峡大坝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可以提供大量的清洁能源。
在导游的讲解中,我了解到该工程每年可发电量高达847亿千瓦时,相当于十个世界最大的火电站的总和。
这让我对水电站作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对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此外,参观三峡大坝还让我了解到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
在大坝景区内,有很多历史文化遗址,如古代木质船艙遗迹、武陵山石刻等。
这些文物和遗迹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也让我更加爱国和自豪。
总之,参观三峡大坝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通过这次参观,我对中国的工程建设和环境保护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三峡大坝景点导游解说

三峡大坝景点导游解说欢迎各位来到三峡大坝,我将为大家带来一场关于三峡大坝景点的导游解说。
三峡大坝是中国的一项伟大工程,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水电工程之一。
请大家随我一同探索这座令世人惊叹的宏伟建筑。
一、三峡大坝的概述三峡大坝位于长江的三峡段,总长约2335米,高185米。
它是世界上现有单堆石体最高的大坝,是中国南水北调工程的核心承载点。
三峡大坝以其雄伟壮丽的建筑风格和卓越的水利功能而闻名于世。
二、三峡大坝的历史背景在过去的几千年里,长江三峡一直是中国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然而,长江流域的洪水频繁,给当地居民带来了巨大的灾害和痛苦。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政府决定修建三峡大坝,既可以改善水利资源的利用,也可以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
三、三峡大坝的建设过程为了建设三峡大坝,工程团队不仅面临着恶劣的自然环境,还需要解决大量的技术难题。
他们首先进行了激烈的地质勘测和工程设计,然后开始主体工程的施工。
整个建设过程分为四个主要阶段:水利枢纽工程、电站工程、船闸工程和公路桥梁工程。
四、三峡大坝的水利功能三峡大坝具有调节江河水流、发电和航运功能。
通过调节水库内流量,它可以解决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问题,提供稳定的水源和水位。
同时,大坝还配备了十八台发电机组,年发电量可达880亿千瓦时。
大坝下游的船闸系统方便了货物和旅客的运输,推动着区域经济的发展。
五、三峡大坝的生态环境保护大规模的水利工程虽然能给人们带来许多好处,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为了保护三峡大坝周围的生态系统,中国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
例如,设立了三峡库区生态环境补偿基金,用于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强化水库管理,控制水质和水量;建设鱼类通道,保障鱼类迁徙。
六、三峡大坝的旅游景点除了其巨大的水利功能和生态环境保护,三峡大坝还拥有许多令人心驰神往的旅游景点。
比如,著名的观光平台可以让游客俯瞰整个大坝的壮丽景色;游船游览长江,亲身感受长江的磅礴和雄浑;游客还可以参观博物馆,了解三峡大坝的历史和工程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峡大坝是世界第一大的水电工程、水利枢纽工程,位于西陵峡中段的湖北省宜昌市。
但三峡大坝的修建也引起了一系列的争论,他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我认为是利大于弊。
在三峡大坝修建之前,科学家们已进行了多次模拟实验,所以它的修建是十分谨慎的。
随着沿江山脉间人造湖泊的形成和通航条件的改善,原本分散在三峡周围的许多景点将更容易到达,如小三峡、神农溪等千姿百态的仙境画廊。
另外,三峡大坝这座现代奇观也将成为长江三峡的新亮点,为其添姿增色。
集自然美景、古代遗址和现代奇迹于一身的未来长江三峡将一如既往地吸引和陶醉来自全世界各地的游客。
因此,大坝依然拉动了长江三峡的旅游业。
工程竣工后,水库正常蓄水位175米,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总库容达393亿立方米,可充分发挥其长江中下游防洪体系中的关键性骨干作用,使荆江河段防洪标准由现在的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并将显著改善长江宜昌至重庆660公里的航道,万吨级船队可直达重庆港,将发挥防洪、发电、航运、养殖、旅游、保护生态、净化环境、开发性移民、南水北调、供水灌溉等十大效益,是世界上任何巨型电站无法比拟的。
而且,三峡水电站将安装32台单机容量为70万千瓦时的水轮发电机组,外加两台5万千瓦时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2250万千瓦时,年发电量达1000亿度,将是世界最大水电站。
三峡水库也使重庆至宜昌航道通行的船队吨位由现在的3000吨级提高至万吨级,年单向通航能力由1000万吨提高到5000万吨。
称三峡工程为世界上改善航运条件最显著的第一枢纽工程当之无愧。
如果下游大旱,三峡可加大放水力度增大下泄流量使抗旱局面得以有效缓解。
但三峡大坝的修建也有弊端。
三峡水库蓄水期间的高水位可能引发地质灾害,包括地震、滑坡、岩崩、泥石流等。
这些地震大多数发生在弱震地区或地质构造稳定的地区,地震强度均超过历史上所记录的最大地震强度,这些地震强度足以造成人员伤亡和对建筑物,以至对大坝本身的破坏。
三峡改变了长江水系的原有水分分布的时空格局,未来10年将引起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最主要的表现就是下游湖泊、河道珍稀水生生物灭绝、湖泊自净能力下降、河道断流、支流水系两岸生态环境恶化。
由于三峡的库容量巨大,聚水较多,加之水的比热容较高,将导致华南地区气温平均降低2度,将改变现今气候分布,带来生态灾难。
三峡所需水泥巨大,加之水库的重量,将会给地表以巨大压力,易改变地表结构,造成塌陷等问题。
长江中下游是祖国大陆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之一,经济最为发达。
有人把中国大陆的经济分布比作弓箭,沿海地区为弓,沿长江为箭。
长江中下游一旦蒙受三峡大坝溃坝的灾难,这弓箭就有弓无箭,经济体系必然瘫痪。
总之,三峡大坝的修建,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