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大坝具体内容与数据
三峡大坝简介

三峡大坝简介三峡工程是一项什么样的工程?三峡工程是兴建在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干流上的巨型水利枢纽工程,是我国建国以来首个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会议通过而兴建的基本建设工程,是治理和开发长江的关键工程,也是当今世界上正在建设的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
它以其规模宏大、综合效益显著、涉及面广、影响深远而举世瞩目。
●三峡工程由哪些主要建筑物组成?三峡水利枢纽主要建筑物由大坝、水电站、通航建筑物等三大部分组成,具体如下:枢纽建筑物总体布置格局为:河床中部布置泄洪建筑物,两侧布置电站坝段和坝后式厂房,左、右厂房分别设置14台和12台单机容量70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通航建筑物均布置在左岸。
另在长江右岸白岩尖山体中,与右岸电站相毗邻处预留扩建6台机组的地下电站厂房位置。
地下电站将安装6台70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装机容量420万千瓦。
因此,三峡电站全部建成后,共装有32台70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将达到2240万千瓦。
●什么是混凝土重力坝?三峡大坝分为哪些坝段?共浇筑了多少混凝土?用混凝土浇筑,主要依靠坝体自身重量来抵抗上游水压力及其它外荷载并保持稳定的坝,叫做混凝土重力坝。
世界各国修建于宽阔河谷处的大坝,多选择混凝土重力坝。
其坝轴线一般为直线,断面型式较简单,便于机械化快速施工,混凝土方量较多,施工中需要严格的温度控制措施;坝顶可以溢流泄洪,坝体中可以布置泄流孔洞。
我国的丹江口、丰满等水电站以及美国的大古力电站,均是混凝土重力坝。
三峡大坝是世界上最大的混凝土重力坝,混凝土浇筑量为2800万立方米。
三峡大坝坝顶高程185米,最大坝高181米(坝基开挖最低高程为4米);坝顶宽度15米;底部宽度一般为126米;从右岸非溢流坝段起点至左岸非溢流坝段终点,大坝轴线全长2309.47米。
各坝段布置从右至左依次为:右岸非溢流坝段、右厂房坝段、纵向围堰坝段、泄洪坝段等。
●三峡大坝坝址在哪里?坝址是如何确定的?地质条件如何?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坝址位于长江三峡西陵峡中段小岛三斗坪,距长江中、下游分界点——湖北省宜昌市区40公里。
三峡重点知识点

三峡重点知识点三峡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之一,位于中国长江中游。
下面将介绍三峡的重点知识点。
一、三峡大坝三峡大坝是三峡工程的核心结构,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
大坝全长2.3公里,高185米,最大坝宽115米。
大坝的建设可分为三个阶段:先期工程、主体工程和后期工程。
大坝的建设采用了先进的技术,如岩土钻孔灌注桩、混凝土摆锤、巨型闸门等。
二、船闸三峡大坝的船闸是世界上最大的水闸,全长1.3公里,宽110米,深5级,每级高约20米。
船闸能承载3000吨级的船只通过,大大提高了长江的航运能力。
船闸的建设也采用了先进的技术,如液压启闭、双轨电动牵引等。
三、发电机组三峡工程共有32台发电机组,每台机组容量为700兆瓦,总装机容量达到了22400兆瓦。
发电机组的建设采用了先进的技术,如水轮机、发电机、调速器等。
发电机组的运行不仅解决了中国电力供应的问题,也为周边地区提供了大量的电力资源。
四、移民搬迁三峡工程的建设导致了大量的移民搬迁,据统计,共有140万人因此而被迁移。
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如安置补偿、就业培训、社会保障等,保障了移民的利益和生活。
同时,政府也加强了环境保护和文物保护工作,保护了三峡地区的自然和文化遗产。
五、生态环境保护三峡工程的建设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水位变化、水质变化等。
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如生态补偿、水生态修复、水污染治理等,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同时,政府也加强了水资源管理和环境监测工作,确保了三峡地区的生态环境安全。
三峡工程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的重要水利工程,其建设采用了先进的技术,涉及到多个领域。
同时,政府也加强了移民搬迁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确保了三峡地区的社会和生态安全。
三峡工程简介

三峡工程简介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2006年05月12日三峡工程全称为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整个工程包括一座混凝重力式大坝,泄水闸,一座堤后式水电站,一座永久性通航船闸和一架升船机。
三峡工程建筑由大坝。
水电站厂房和通航建筑物三大部分组成。
大坝坝顶总长3035米,坝高185米,水电站左岸设14台,左岸12台,共表机26台,前排容量为70万千瓦的小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1820千瓦时,年发电量847亿千瓦时。
通航建筑物位于左岸,永久通航建筑物为双线五包连续级船闸及早线一级垂直升船机。
三峡工程分三期,总工期18年。
一期5年(1992一1997年),主要工程除准备工程外,主要进行一期围堰填筑,导流明渠开挖。
修筑混凝土纵向围堰,以及修建左岸临时船闸(120米高),并开始修建左岸永久船闸、升爬机及左岸部分石坝段的施工。
目前一期工程在1997年11月大江截流后完成,长江水位从现在68米提高到88米。
己建成的导流明渠,可承受最大水流量为2万立方米/秒,长江水运、航运不会因此受到很大影响。
可以保证第一期工程施工期间不断航。
二期工程6年(1998-2003年),工程主要任务是修筑二期围堰,左岸大坝的电站设施建设及机组安装,同时继续进行并完成永久特级船闸,升船机的施工,2003年6月.大坝蓄水至35米高,围水至长江万县市境内。
张飞庙被淹没,长江三峡的激流险滩再也见不到,水面平缓,三峡内江段将无上、下水之分。
永久通航建成启用,同年左岸第一机组发电。
三期工程6年(2003一2009年).本期进行的右岸大坝和电站的施工,并继续完成全部机组安装。
届时,三峡水库将是一座长远600公里,最宽处达2000米,面积达10000平方公里,水面平静的峡谷型水库。
水库平均水深将比现在增加10一100米。
最终正常冬季蓄水水位为海拨175米,夏季考虑防洪,海拨可以在145米左右,每年将有近30米的升降变化,水库蓄水后,坝前水位提高近100米,其中有些风景和名胜古迹会受一些影响。
三峡大坝

三峡大坝1994年12月14日,当今世界第一大的水电工程——三峡大坝工程正式动工,它位于西陵峡中段的湖北省宜昌市境内的三斗坪,距下游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38公里。
三峡大坝工程包括主体建筑物工程及导流工程两部分,工程总投资为954.6亿置费年共173035米,221.584910-75米,135米,到到筑堤坝围护,那时石宝寨所在的玉印山将成为一座四面环水的孤峰,更别致传奇。
而其它各景点的雄姿依然不变。
随着沿江山脉间人造湖泊的形成和通航条件的改善,原本分散在三峡周围的许多景点将更容易到达,如小三峡、神农溪等千姿百态的仙境画廊。
另外,三峡大坝和葛洲坝这两座现代奇观也将成为长江三峡的新景点,为其添姿增色。
集自然美景、古代遗址和现代奇迹于一身的未来长江三峡将一如既往地吸引和陶醉来自全世界各地的游客。
三峡工程坝址位于湖北省宜昌市三斗坪中堡岛,距下游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38公里,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
长江三峡工程采用“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方案。
工程总工期17年,分三个阶段施工:第一阶段工程1993——1997年,为施工准备及一期工程;第43.13221.510亿)。
公看到江南高高入云的山顶起伏的轮廓线,好像一个人仰卧在高山之巅:由银白色山石组成,头东脚西,安详仰卧,其头发、额头、眉眼、鼻嘴、中山装衣领、胸腹惟妙惟肖,清晰可见,极像一代伟人毛泽东。
就是毛公山,因山顶酷似毛泽东主席卧像而得名。
毛公山原名黄牛岩,长江水路在这一带九曲回环,而古代西陵峡的这一带滩险水急,航行缓慢,乘客多逆江而上几天,似乎还在黄牛岩跟前徘徊,走不出这头神奇的老黄牛的牵绊。
1956年毛泽东横渡长江之后,写下了一首《水调歌头·游泳》,其中一句“高峡出平湖”表现了主席想在这建一个大坝的豪情壮志,而三峡工程历经七、八十年的论证研究,终于将坝址选在了处于黄牛岩山脚的三斗坪镇。
正巧,在毛主席诞辰100周年、三峡工程破土动工之际的1993年,毛公山被发现,无论是天意还是人为附会,都反映了兴建三峡工程应了天时、地利、人和,是利国利万平方坛子岭的来历,相传当年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在神牛帮助下打通夔门,推开了400里水道,川江的百姓感恩不尽,用巨舟载24头肥猪和一大坛美酒前来犒劳。
三峡大坝简介200字

三峡大坝简介200字三峡大坝是位于中国湖北省宜昌市的一座跨江大坝,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
它位于长江上游的三峡地区,距离宜昌市约40公里。
三峡大坝是中国为解决洪水灾害、促进国家发展和提供可再生能源而进行的一项重大工程。
三峡大坝的总长度约2.3公里,高度达到185米。
它是由混凝土和土石坝组成,主要包括坝址工程、河道枢纽工程和电力厂工程三部分。
大坝轴线呈对称曲线形状,有两个大坝面,南坝面为溢流坝面,北坝面为岸坡坝面。
在河道枢纽工程中,包括船闸、水闸和发电机组,这些设施为大坝提供了洪水调节、航运和发电功能。
三峡大坝的建设开始于1994年,于2003年正式投入运行。
它的建设目标是解决长江上游的洪水灾害问题。
大坝的建成提供了巨大的洪水调节能力,可以减少下游地区洪水的威胁。
此外,三峡大坝还能提供清洁的水力发电能源,有效促进了中国的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
然而,三峡大坝也引起了一些争议和关注。
在大坝建设过程中,许多村庄和历史遗址被淹没,导致许多人失去家园和文化遗产。
此外,一些科学家担心大坝会引起地质灾害和环境问题。
例如,大坝可能导致水库的沉积物堆积,影响下游地区的河道流量和水质。
总的来说,三峡大坝是中国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工程,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我们也需要认识到大坝建设所带来的问题和挑战,并寻找更加可持续和平衡的解决方案。
参考内容:1. 三峡大坝简介及成果介绍 - 环保之窗2. 三峡大坝-维基百科3. 三峡大坝介绍- 地球百科4. 三峡工程的优缺点及问题分析 - 贾雅琪等5. 三峡大坝建设与环境影响研究 - 史淑民、黄银柱等6. 三峡大坝工程所带来的社会经济影响研究 - 胡建华7. 三峡大坝开发利用水能的案例研究 - 温晓宁、李琴艳8. 三峡大坝生态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 张耀祖、刘瑞影注意:根据指导文本中的要求,回答中仅罗列了参考内容,并没有具体的解释和论述,回答的字数也不足500字。
三峡大坝介绍和讲解

三峡大坝介绍和讲解
大家好,我是来自湖北省宜昌市的导游,我姓李,大家可以叫我李导,今天由我来为大家介绍三峡大坝的概况。
三峡大坝位于中国长江三峡峡谷的西陵峡内,是长江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是中国20世纪工程建设的“四大发明”之一。
三峡大坝是利用长江干流中的三峡水道建成的万里长江上第一座巨型水利枢纽工程,由截流、建设大坝、蓄水、通航等工程组成。
大坝高185米,全长约1770米。
三峡大坝的建成使长江下游水位提高了2米。
每年可向华中电网送电620亿度,是全国最大的电源项目。
三峡大坝自2001年开工建设以来,经过5年多时间的建设,目前已经建成了包括船闸、升船机、地下电站等共8座大型工程以及众多中小型工程,并已开始投入运行。
三峡船闸是世界上最大的双线五级双曲拱坝船闸,其设计防洪限制水位为165米,通过能力为每秒96万立方米;最大通航能力为每秒50万吨;最大水头为287米;最大过闸流量为每秒66000立方米。
—— 1 —1 —。
三峡大坝概况

三峡大坝概述三峡大坝位于湖北省宜昌市,距下游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38公里;全长约2309m,坝高185m,蓄水高度可达175m,工程总投资954.6亿元人民币,于2006年5月20日全线建成,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混凝土重力坝。
三峡大坝是三峡水电站的主体工程,包括主体建筑物及导流工程两部分,大坝兼具防洪、发电、蓄水北调和促进航运等多重功能。
止匕外,三峡大坝景区2007年成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三峡工程是迄今世界上综合效益最大的水利枢纽,在发挥巨大的防洪效益和航运效益外,三峡大坝左右岸安装32台单机容量为7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安装2台5万千瓦电源电站,具2250万千瓦的总装机容量为世界第一,三峡大坝荣获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世界纪录。
二、工程效益(1)防洪效益三峡水库运行时预留的防洪库容为221.5亿立方米,水库调洪可削减洪峰流量达27000-33000立方米/秒,属世界水利工程之最(2)水电站三峡水电站将安装32台单机容量为70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外加两台5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2250万千瓦,年发电量达1000亿度,是世界最大水电站。
(3)航运效益三峡水库回水至西南重镇重庆市,它将改善航运里程660公里,年单向通航能力由1000万吨提高到5000万吨,称三峡工程为世界上改善航运条件最显著的第一枢纽工程当之无愧。
(4)抗旱功能下游大旱,三峡可加大放水力度增大下泄流量使抗旱局面得以有效缓解,抗旱功能是三峡水利枢纽新增的一个功能。
(5)最大水利工程三峡水利枢纽主体(含导流)建筑物基础土石方开挖10283万m3,混凝土基础2794万m3,土石方填筑3198万m3,金属结构安装25.65t,水电站机电设备安装34台套、2250万千瓦。
除土石方填筑量外,其它各项指标均属世界第一。
此外,大坝总方量、水电站单机容量、总装机容量、年发电量、金属结构均居世界第一,而三峡升船机也属世界规模最大、难度最高的升船机。
三峡大坝的介绍和说明

三峡大坝的介绍和说明三峡大坝是位于中国湖北省宜昌市西北方向的三峡,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
该大坝横跨长江,于1994年动工,2006年完工,总工期为12年。
三峡大坝的主要目的是防洪、发电和航运。
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也是全球最长的第三条河流,其流域面积广大,携带大量的泥沙。
在过去,常常发生河水泛滥,导致洪水,给人们的生活和经济带来巨大的损失。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三峡大坝的建设被提出。
三峡大坝的主要部分包括水库、电厂和船闸。
水库是一个庞大的水体,可调节长江水位,控制洪水。
它的储水能力达到了约3.84亿亩米,可以平均控制每年一百年一遇洪水。
电厂是利用水库的水流来发电的设施。
三峡大坝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发电能力,每年可发电约8000亿千瓦时,相当于40个都城平均电量的总和。
船闸则提供了船只穿越大坝的通道,促进了长江的航运。
三峡大坝的建设有助于提供清洁能源,减少非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保护环境。
它还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条件,增加了工业用电的稳定性。
水库的形成提供了一片湖泊,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成为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
此外,三峡大坝还改善了城市交通,增强了区域经济发展。
三峡大坝的建设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争议。
首先,它导致了大量的水源消失,影响了上游的生态系统。
其次,大坝区域的地质条件较差,水库的堆积物对大坝的稳定性构成了一定的挑战。
最后,一些人认为三峡大坝的建设过程中可能存在贪污腐败和强迫劳动等问题。
总的来说,三峡大坝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工程,它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尽管它存在一些问题和争议,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相信这些问题可以得到妥善解决,三峡大坝将继续发挥其重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由船闸、电站厂房、泄水闸、冲沙闸及挡水建筑物组成。
船闸为单级船闸,●二号两座船闸闸室有效长度为280米,净宽34米,一次可通过载重为1.2万至1.6万吨的船队。
每次过闸时间约50至57分钟,其中充水或泄水约8至12分钟。
●三号船闸闸室的有效长度为120米,净宽为18米,可通过3000吨以下的客货轮。
每次过闸时间约40分钟,其中充水或泄水约5至8分钟。
●上、下闸首工作门均采用人字门,其中一、二号船闸下闸首人字门每扇宽9.7米、高34米、厚27米,质量约600吨。
(为解决过船与坝顶过车的矛盾,在二号和三号船闸桥墩段建有铁路、公路、活动提升桥,大江船闸下闸首建有公路桥。
)三座船闸中,大江1号船闸和三江2号船闸为中国和亚洲之最。
船闸各长280米、高34米,闸室的两端有2扇闸门,下闸门两扇人字型闸高34米,宽9.7米,重600吨,逆水而上的船到达船闸时上闸门关闭着,下闸门开启着,上下游水位落差20米,船驶入闸室内,下闸门关闭,设在闸室底部的输水阀打开,水进入闸室,约15分钟后,闸室里的水与上游水位相平时,上闸门打开,船只驶出船闸。
下水船过闸的情况下好相反。
每次船只通过葛洲坝大约需要45分钟。
葛洲坝建船闸三座和两条航道,可通过万吨级的轮船,为当今世界最大的船闸之一。
大坝全长2606.5米,两侧布置三江、大江两线航道,航道与泄水闸之间分别布置二江及大江电厂。
一、工程概况三峡水利枢纽是综合治理和开发长江的骨干工程,主要任务是防洪、发电、通航。
三峡双线五级船闸是三峡枢纽三大主要建筑物之一,于1994年4月正式开工兴建,2003年6月建成经验收投入试通航运行,2004年经国务院验收投入正式运行。
三峡船闸为双线连续五级船闸,设计年单向通过能力5000万吨,一次通过万吨级船队,闸室有效尺寸280m×34m×5.0m,总设计水头113m,级间最大输水水头45.2m,闸室充(泄)水时间≤12min;船闸上游水位变幅40m,下游水位变幅11.8m。
三峡船闸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总设计水头最高、级间输水水头最大的特大型船闸。
三峡船闸与自然环境浑然一体,宏伟壮观,运用两线船闸对称特点,细部结构简洁明快,已成为三峡工程的标志性建筑。
船闸布置紧凑,减少占地,节约用水。
船闸投入运行后,长江中、上游的通过能力可由目前年单向约1000万t提高到5000万t,通行的最大船队由3000t级提高到万吨级,每年万吨级船队可直达重庆的时间约50%,运输成本下降约33%,长江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
二、新技术应用与科技创新1、较好地解决了通航水流泥沙淤积问题。
2、采用了“加大淹没水深、快速启门、门楣通气、门后突扩体型、优化阀门形式”等综合技术,解决了船闸阀门和闸室水力学难题。
船闸上游采用上引航道全断面分散取水,下游采用超长廊道泄水外泄长江为主的方案和技术,分别解决了上、下引航道内的水力学问题。
3、两线船闸间采用保留中隔墩岩体的衬砌式直立闸室墙和分离式闸首结构形式;采用高强锚杆、预应力锚索、衬砌闸室闸墙和闸首后排水系统等措施,解决了高陡边坡稳定,减少工程量和工程投资,保证了船闸工期。
4、船闸人字门规模、淹没水深、启闭力三项成果指标均超过了世界水平,工程采用了低周高应力疲劳的方法计算,有效地增加了人字门运行的安全和耐久性,改进了支拉垫块线接触形式,提高了刚性止水性能。
采用了大行程卧缸直推式无级变速液压启闭机,并在油缸尾部增设弹性支撑降低挠度,提高油缸稳定性。
5、研究开发了一套对船闸在不同工况下运行并能对各种设备的工作状态进行自动监控的系统,填补了复杂过闸工艺船闸自动监控运行技术的空白。
6、提出了直立边坡开挖成型、高精度水平长锚索施工和闸门等设备安装的成套工艺和标准,采用了混凝土高薄闸室衬砌墙单侧滑模、滑框倒模等先进施工技术。
7、总体设计创新。
通过几十种方案研究,优选出“枢纽左岸布置,独立人工航道,保证通航安全;双线连续五级,分级适应水头,满足输水要求;保留中隔岩体,采用衬砌结构,节省工程投资”的总体设计方案。
同时具有运行管理方便,减少工程占地,节约用水等优点。
8、输水系统创新。
研究出与主体结构分开的高空化数输水廊道、阀门后底部突扩体形、全包式反向弧型门体结构、改进型等惯性输水系统等输水新技术;研究出平面对称分散、错开孔口高程、变廊道断面的上游正向取水技术和下游长廊道旁侧泄水的泄水技术。
解决了超高水头船闸水力学问题。
9、高边坡技术创新。
船闸高边坡最大开挖深度170m,下部为50m~70m的直立边坡,研究提出了:合理的边坡开挖形态,截、防、排相结合的减荷措施,预应力锚索、锚杆、挂网喷混凝土等加固技术,科学的开挖顺序等新技术。
三峡双线五级船闸于1994年4月17日破土动工,2003年6月16日试通航,2004年7月正式通航。
在135米至139米水位运行的3年时间内采用四级运行的方式。
随着三峡工程蓄水位提高到156米,需按初步设计要求,对双线船闸一、二闸首进行人字门底槛加高等完建施工,以适应145米至175米水库后期水位的运行需要,以实现船闸五级联合运行目标。
三峡船闸完建施工开始于2006年9月15日,主要以加高一、二闸首人字门底槛高程和抬升二闸首人字门为主要内容。
三峡南线船闸经过128天的紧张检修、完建,于2007年1月20日提前恢复通航。
随后三峡北线船闸又经过101天的完建及检修,于5月1日恢复双线通航。
(船闸完建工期由原设计1年,缩短为7个半月。
在完建期间,虽然只有单线运行,由于采取多种有力措施使船闸过坝运量达到了乃至超过了双线通航时的水平,被三峡三期枢纽工程验收组副组长潘家铮称为“是一个奇迹”。
)三峡船闸的规模大、设计水头高,船闸需适应的上游水位变幅大、坝址复杂河势和含沙水流等条件的复杂程度,均大大超过了世界各国已建船闸的水平。
船闸完建工程全部完工,标志着这座世界上设计水头最高、技术条件十分复杂的大型船闸,已圆满地完成了全部建设任务,全部解决了各项重大技术问题并得到了运行实践的验证。
三峡船闸的成功建成,大大完善和发展了高水头大型船闸的设计理论和工程实践,使世界高水头大型船闸的设计和建设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三峡大坝船闸通行能力达到极限船只拥堵成常态化三峡大坝成为长江航运大堵点,不少船只要排队通过船闸船只拥堵常态化,通航能力达极限“想过三峡大坝,一等就是一两天,过坝拥堵的现象已成常态化。
”一位资深航运人士表示。
“基本是满负荷运营,原设计中,三峡船闸每年的正常通航天数在320天左右,而现在几乎维持在365天全年运行。
” 日前,《21世纪经济报道》引述三峡通航管理部门相关人士表示。
即使如此,不少船运物流企业还是感慨,通行量滞后给企业带来了不少麻烦。
上述管理人士介绍,三峡船闸设计通行能力为每年单向通行5000万吨,“而这个通航能力我们原计划是维持到2030年,但目前的通航需求量远远超出我们的预计。
”这意味着三峡船闸目前的通行能力,已经在2013年接近其设计运力。
日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重庆重提借长江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推动涵盖6亿人口的区域经济增长。
不过,要想发展长江黄金水道,首先得解决目前最大的制约因素三峡大坝碍航的问题。
专家表示,随着长江经济带的发展,要突破长江运力瓶颈,修建大坝第二船闸和翻坝转运或许都是有必要的。
专家:修建二闸和翻坝转运或可共存据了解,针对目前三峡大坝碍航问题,业内人士介绍主要有两种主张,一是开辟三峡水运新通道,推进三峡第二船闸的建设。
第二种则是打造“翻坝”产业。
两种主张都有自己的优势●”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秦尊文表示,翻坝的优势在于时间短,而现在船舶候闸已经常态化,动辄三五天时间。
为此,宜昌市打造“翻坝产业园”于2010年就开始动工,在第二船闸尚未成型的阶段,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不过,从成本方面考虑,不少航运物流企业人士表示,“我一艘船有500多个集装箱,需要有几十上百辆卡车来转运,一个40呎(大箱)的箱子,翻坝成本是1500元至2000元,一船合50万元至60万元,如果直接走船闸,则几乎是零成本。
”“修建第二船闸能否一劳永逸解决通航需求量的问题,还需要时间去检验。
随着长江经济带的发展,修建二闸和翻坝产业或许都是有必要的。
”秦尊文说。
三峡升船机布置在三峡河床左岸,距其左侧的三峡船闸约1km。
三峡升船机和三峡船闸同为三峡工程的通航建筑物,是三峡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三峡船闸已按计划建成并投入正常运行,正在建设中的三峡升船机是客货船及部分货船过坝的快速通道,升船机建成以后,可以大大缩短船舶过坝时间,对促进长江航运发展将发挥巨大作用。
升船机由上、下闸首和船厢室,上、下游引航道等建筑物组成,升船机的上、下游引航道大部分与三峡船闸共用,线路总长约6000m。
承船厢由齿轮--齿条爬升系统驱动、安全装置采用长螺母柱--短螺杆方案,最大提升高度113m,上游通航水位变幅30m,下游通航水位变幅11.8m,承船厢与厢内水体总重约16000t。
三峡升船机主要特点是升程高、提升重量大,上游水位变幅大、下游水位变率大,三峡升船机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的升船机。
记者:三峡升船机在许多技术领域堪称世界之最,请您简要介绍一下它的技术特点。
杨清:与国内外已建和在建的升船机相比较,三峡升船机的设计、制造和施工难度都是最大的。
具体讲有这样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建设规模大。
三峡升船机为单线一级垂直升船机,它由上下游引航道、上下闸首和升船机船厢室段等建筑物组成,全线总长6000米。
升船机最大过船吨位为3000吨级,承船厢外型尺寸为长132米、宽23.4米、高10米,承船厢内有效水域为长120米、宽18米、3.5米水深。
升船机最大提升高度为113米,提升总量约12800吨。
三峡升船机的主要技术参数目前居世界第一。
二是工况条件复杂。
三峡水利枢纽具有较大的防洪库容,且枯水期和汛期过坝流量差异大,使得上、下游水位变幅大,通航水位差分别达到30米和11.8米;同时,三峡水电站具有较大的调峰容量,造成上游涌浪高、下游水位变化快,分别达到最大涌浪高±0.5米和最大水位变率0.5米/小时。
因而,三峡升船机的运行条件比其他水利枢纽或运河设置的升船机要复杂得多。
三是安全可靠性要求高。
三峡升船机主要是为客轮提供通道,运载对象的特殊性使得安全可靠性的标准高于一般升船机。
要求在任何工况条件下,包括发生升船机承船厢大泄漏、承船厢内船舶碰撞(沉船)等特殊工况,甚至在发生地震、火灾、风害等情况时都能够避免重大事故,确保人身和设备安全。
三峡升船机的特点决定了其建设的技术难度是前所未有的,在设计、制造、安装、运行等建设全过程充满了探索性和挑战性。
记者:我们知道,三峡升船机是在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技术攻关和研究后,才最终确定为目前的“全平衡重齿轮齿条爬升一级垂直升船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