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练习题9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中华传统文化常识专项针对测试(9)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中华传统文化常识专项针对测试(9)1.下列对课文中相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侍郎,是古代官名。
隋唐以后,中书、门下及尚书省所属各部皆以侍郎为长官之副。
韩愈曾任刑部侍郎、礼部侍郎等职。
B.在古代,对一些以技艺为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其名前面加一个表示他的职业的字眼,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人的职业身份。
如《庖丁解牛》中的“庖丁”,“丁”是名,“庖”是厨师,表明职业。
文中的“师襄”,“师”意为乐师,表明职业。
C.“士大夫”是古代中国对社会上具有一定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的统称。
D.“六艺”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种经书,也可指礼、乐、射、御、书、数这六种技艺。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即指前者。
2.很多古代诗句浸润着丰富的传统节日文化,请写出下列诗句涉及的节日名称。
(1)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2)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3)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4)残腊即又尽,东风应渐闻。
一宵犹几许,两岁欲平分。
(5)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1)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__3.下面为文创产品所配古诗词对应不恰当的一组是( )A.刺绣:花随玉指添春色,鸟逐金针长羽毛B.皮影:笑尔胸中无一物,本来朽木制为身C.泥人:扬眉斗目恶稍神,捏合将来恰似真D.剪纸:镂金作胜传荆俗,剪彩为人起晋风4.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左传》、《国语》,纪事之书也,每一事不过数行,初时未病其少;追班固之作《汉书》,司马迁之为《史记》,亦纪事之书也,遂益数行为数十百行,岂有病其过多。
2019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点题型变形专练:(9)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含解析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题型一:1、下面是一封求职信的正文,语言上有不得体之处,请按要求修改。
我是北方大学机械制造专业的莘莘学子,成绩优秀,身体健康,表达能力强。
从报纸上拜读了贵公司招聘人才的广告,惠顾了贵公司的网站,得知了招聘工程人员的消息,我决定应聘。
现惠赠上我的相关资料,如有意向,请与我洽谈。
(1)将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2)将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3)将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4)将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2、下面是某校一则启事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
我校学生宿舍下水道时常堵住。
后勤处认真调查了原因,发现管子陈旧,需要换掉。
学校打算7月15日开始施工。
施工期间正遇上暑假,为安全起见,请全体学生暑假期间不要在校住宿。
望大家配合。
3、下面是某杂志社特别声明的片段,其中有五处用语不得体,请找出并修改。
敝刊因故未能及时联系到部分转载文章的作者,恳请作者见刊后联系编辑部,以便奉寄样刊。
钱已按规定转呈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
来稿在30天内未收到用稿通知,请随便处理。
①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②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③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④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⑤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题型二:4、下列句子用语得体的一项是( )A.日前丢失支票,蒙您及时送回,不胜感激。
明天我将专程前来致谢,请在家等候。
B.今天的活动是两校师生的一个交流平台,我校李教授将发表高见,请大家洗耳恭听。
C.听说贵公司在经营方面存在困难,如您们需要帮助,我们将鼎力相助,不遗余力。
D.久仰兄长大名,奉上拙著一本,鄙人才疏识浅,书中可能谬误甚多,特此敬请斧正。
5、下列各句中,最得体的一组是( )A.您的文章我已经拜读了,另外这文章里有几处错误,我已经给您斧正了。
2024届全国新高考复习语文历年好题专项(语言文字运用组合练)练习(附答案)

2024届全国新高考复习语文历年好题专项(语言文字运用组合练)练习建议用时25分钟一、[2023ꞏ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郭老头、耿老头,俩老头。
这两个老头,从前面看,像五十岁;从后面看,像三十岁。
他们今年都已经做过七十整寿了。
身体真好!郭老头能.吃饭。
斤半烙饼卷成一卷,攥在手里,蘸一点汁,几口就下去了。
他这辈子没有牙疼过。
耿老头能喝酒。
他拿了茶碗上供销社去打酒,一手接酒,一手交钱。
售货员找了钱给他,他亮着个空碗:“酒呢?”售货员有点恍惚:记得是打给他了呀?——售货员低头数钱的功夫,二两酒已经进了他的肚了。
俩老头非常“要好”——这地方的方言,“要好”是爱干净爱整齐的意思。
不论什么时候,上唇的胡子平斩乌黑,下巴的胡子刮得溜光。
浑身的衣服,袖子是袖子,领子是领子,一个纽扣也不短。
俩老头还都爱穿撒鞋,斜十字实纳帮,皮梁、薄底,是托人在北京步云斋买的。
这种鞋过去是专门卖给抬轿的轿夫穿的,后来拉包月车的车夫也爱穿,抱脚,精神!俩老头焦不离孟,孟不离焦。
年下办年货,一起去;四月十八奶奶庙庙会,一起去;开会,一起到场;送人情出份子,一起进门。
生产队有事找他们,队长总是说:“去!找找俩老头!”“俩老头”不是“两个老头”的意思,是说他们特别亲密的关系。
类似“哥俩”“姐俩”。
按说应该叫他们“老头俩”,不过没有这么说话的,所以人们只能叫他们“俩老头”。
1.下列句子中的“能”与文中加点的“能”,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她尽量高高地踮起脚尖,希望车厢里的人能看见她的脸。
B.我们班同学就数他能说,讲起话来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C.新颁布的控烟条例规定,绝大多数公共场所都不能吸烟。
D.以前这条小河上没有桥,人们只能涉水而过,非常不便。
2.下列句子中画横线部分与文中画横线部分的语句,用法和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稗子的叶很像稻叶,但稻子是稻子,稗子是稗子,要分清楚。
B.说话办事一定要公私分明,公是公,私是私,不能公器私用。
高考语文复习:第九章--文学常识练习

第九章文学常识练习1.下列选项中,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游记》——吴承恩——明代B.《安徒生童话》——安徒生—一丹麦C.《朝花夕拾》——鲁迅——中国现代D.《海底两万里》——凡尔纳——英国2.下列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A.《出师表》——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政治家B.《小石潭记》——柳宗元——唐宋八大家之一C.《空城计》一一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D.《采薇》——《乐府诗集》——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3.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狼》一一蒲松龄——《聊斋志异》B.《隆中对》一一罗贯中——《三国演义》C.《祖国》一一莱蒙托夫——俄国诗人D.《骆驼祥子》一一老舍一一中国现代作家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唐朝地理学家郦道元在《三峡》里描绘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风光。
B.杨绛是著名作家,她的作品《老王》表现了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
C.《背影》是朱自清的一篇经典散文,文中父亲攀爬月台的背影感人至深。
D.法国作家都德在小说《最后一课》里塑造了韩麦尔先生这一爱国者形象。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整理编辑的史书,《唐雎不辱使命》就选自此书。
B.《孔乙己》《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都选自鲁迅先生的小说集《朝花夕拾》C.《我用残损的手掌》是诗人戴望舒在侵略者的铁窗下献给祖国母亲的一首诗。
D.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的作品《威尼斯商人》是一部具有极大社会讽刺性的喜剧。
6.下列关于文学作品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水浒传》以农民起义为题材,深刻揭示了封建制度下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
B.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是一则童话故事,启示我们要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
C.“三顾茅庐”“草船借箭”“刘姥姥进大观园”等故事都选自经典小说《三国演义》。
D.《范进中举》塑造了一位热衷功名、懦弱无能而又圆滑世故的旧社会知识分子形象。
7.下列有关文化、文学常识和名著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作品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常用赋、比、兴手法。
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作业9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2)(含解析)新人教版

专题作业9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2)一、(2019·黑龙江哈尔滨师大附中高三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5分)炒米和焦屑汪曾祺小时读《板桥家书》,“天寒冰冻时暮,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佐以酱姜一小碟,最是暖老温贫之具”,觉得很亲切。
郑板桥是兴化人,我的家乡是高邮,风气相似。
这样的感情,是外地人不易领会的。
炒米是各地都有的,但是很多地方都做成了炒米糖,这是很便宜的食品。
孩子买了,咯咯地嚼着。
四川有“炒米糖开水”,车站码头都有得卖,那是泡着吃的。
但四川的炒米糖似也是专业的作坊做的,不像我们那里。
我们那里也有炒米糖,像别处一样,切成长方形的一块一块。
也有搓成圆球的,叫做“欢喜团”。
那也是作坊里做的。
但通常所说的炒米,是不加糖黏结的,是“散装”的;而且不是作坊里做出来,是自己家里炒的。
说是自己家里炒,其实是请了人来炒的。
炒炒米也要点手艺,并不是人人都会的。
入了冬,大概是过了冬至吧,有人背了一面大筛子,手执长柄的铁铲,大街小巷地走,这就是炒炒米的。
有时带一个助手,多半是个半大孩子,是帮他烧火的。
请到家里来,管一顿饭,给几个钱,炒一天。
或二斗,或半石。
像我们家人口多,一次得炒一石糯米。
炒炒米都是把一年所需一次炒齐,没有零零碎碎炒的。
过了这个季节,再找炒炒米的也找不着。
一炒炒米,就让人觉得,快要过年了。
装炒米的坛子是固定的,这个坛子就叫“炒米坛子”,不作别的用途。
舀炒米的东西也是固定的,一般人家大都是用一个香烟罐头。
我的祖母用的是一个“柚子壳”。
柚子——我们那里柚子不多见,从顶上开一个洞,把里面的瓤掏出来,再塞上米糠,风干,就成了一个硬壳的钵状的东西。
她用这个柚子壳用了一辈子。
我父亲有一个很怪的朋友,叫张仲陶。
他很有学问,曾教我读过《项羽本纪》。
他薄有田产,不治生业,整天在家研究易经,算卦。
他算卦用蓍草。
全城只有他一个人用蓍草算卦。
据说他有几卦算得极灵。
有一家丢了一只金戒指,怀疑是女佣人偷了。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9赏析意蕴

课时跟踪练9 赏析意蕴一、对点练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山里的春天孙犁这天,从家乡来了一个人,谈了半天家里的事,我很快乐。
我很惦记家里的生活问题,他说一切很好。
我兴奋地要请他吃饭,跑着各家去买鸡蛋,走到一个人家,一个年轻的女人正坐在炕沿上,哭丧着脸,在她怀里靠着一个五六岁的女孩子。
我说:“老乡,有鸡蛋啊,卖给咱几个?”她立时很生气地喊叫起来:“没有!还有什么鸡蛋?”我说:“我是问一问你,没有就算了么!”我走了出来。
吃过午饭,送走客人,村主任来找我,说是叫我去给一家抗日军人家属翻沙,家具他也拿来了,就带我走。
我们两个到了一块方方的堆着石沙的地里。
村主任说:“这块地去年叫水冲了,你给她把这沙子挑到四边去,好种玉茭子。
辛苦你了。
”说完,村主任笑一笑走了。
我把军装上衣脱下,同皮带手枪挂在地边的一棵小枣树上。
这时已是暮春三月,枣树快要长叶儿,河滩上的一排大杨树,叶子已经有铜钱大了,绿油油的。
我起先把沙子翻起来,然后铲到筐里,挑到地边,堆成土埝,叫夏天的水冲不到地里来。
今日工作很兴奋,一大担沙土挑起来,也觉得轻松。
我想山里的土质坏,还费这么大劲;我家里那三亩菜园,出产多么大啊,够他娘儿两个吃的了。
起晌的时候,我望见远远地走来一个妇女,左手拉着一个小孩,右手提着一把水壶,我想是主子家给我送水来了,走近一看,原来就是上午为买鸡蛋和我吵嘴的那个女人。
她一见是我,脸上有点下不来,后来才说:“同志,休息一下吧。
我和你谈谈。
”我说:“谈什么呀?”她说:“上午,你赶得不巧,我正生气。
你看人家有人的,有的种地了,咱这地还没起沙子。
前半天,我拉着孩子来一看这个地这样费劲,一个女人和一个孩子怎么会种上,就生起气来,正在心里骂我们当家的,撇下大人孩子不管,你就来了。
我那时一望见你们这当兵的就火了。
”我问:“他走的时候没告知你?”她狠狠地说:“人家会告知咱?头一天晚上,人家说去报个名,一去就没回家。
其次天,我到区里去给人家送衣服鞋袜,人家还躲着不见哩。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九(含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共5题)1、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历史地理学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我国最早的地理学著作《禹贡》。
这篇托名大禹的著作实际产生在战国后期。
《禹贡》虽以记载传说中的大禹治水后的地理状况为主,但也包含了对以往地理现象的追溯,含有历史地理学的成分。
成书于公元1世纪的《汉书·地理志》对见于典籍记载的重要地理要素,包括古国、历史政区、地名、河流、山岭、古迹等都做了记载和简要考证,并不局限于西汉一朝。
作者班固比较充分地利用已有的地理记载和地理研究成果,使得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初具雏形。
同样,成书于公元6世纪的《水经注》也从传世的数百种地理著作中搜集整理了大量史料,并做了深入的考证和研究。
今天,我们之所以还能知道先秦的某一个地名在现在的什么地方,能知道秦汉以降的疆域范围,能够大致了解黄河早期的几次改道,都离不开这两种著作。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皇朝的更迭、政权的兴衰、疆城的盈缩、政区的分合和地名的更改不断发生;黄河下游及其支流的频繁决溢改道又经常引起有关地区地貌及水系的变迁,给社会生活带来相当大的影响。
中国古代繁荣的文化使这些变化大多得到了及时而详尽的记载,但由于在如此巨大的空间和时间中所发生的变化是如此复杂,已不是一般学者所能随意涉足,因而产生了一门专门学问——沿革地理。
沿革地理研究的内容关系到国计民生,也是治学的基础,例如历史地名的注释和考证、历代疆域和政区的变迁、黄河等水道的变迁,特别是与儒家经典和传统正史的理解有关的地理名称和地理知识,都被看成是治学的基本功。
沿革地理的成就在清代中期达到高峰,很多乾嘉学者致力于此。
但是沿革地理并不等于历史地理学,二者不仅有量的不同,而且有质的区别。
就研究内容而言,前者主要是疆域政区、地名和水道的变迁,后者却涉及地理学的各个分支。
就研究的性质而言,前者一般只是对现象的描述和复原,很少涉及变化的原因,后者则不仅要复原各种以往的地理现象,而且要寻找它们变化发展的原因,探索背后的规律。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成语考点填空练习(共9题20个成语,附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成语考点填空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请在数字处填入成语)1.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根基在乡村。
近些年来,随着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基础越打越牢、效果越来越好,老百姓对乡村文化的期待也【1】。
村里人梦想着也能在乡村的小路上感受到那些盼望在田园中找寻更美的“诗和远方”的城里人所习以为常的阳春白雪的芬芳。
文旅部近年来也着力引导“村晚”由春节期间的集中开展向节日期间常态化开展延伸,由“年年演”向“季季演”延伸,由“舞台演”向“云上演”升级,由“现场看”向“网络看”扩展,使其成为老百姓【2】的文艺形式。
2.“不日新者必日退”。
中华文明如万古长河,奔流不息,是因为中华文化不是【3】的文化,而是成长中的文化、与时俱进的文化。
传统文化要在不断更迭的时代变幻中站稳脚跟,必须依靠创新。
我们既要挖掘好中华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髓,也要挖掘好中华风物的独有特色和消费动力,从中华文明中采矿,号准时代脉搏,让更多美好的中华风物,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集体记忆与文化认同,共同守护祖宗留下的宝贝。
3.回顾中国文学发展脉络,自《诗经》《楚辞》以来,侧重个人经验、感性表达的抒情一直是与“载道”并立的文学传统。
抒情传统弦歌不绝,更延续至当代影视创作领域。
如《中国》第二季在解说词中融入当代人对历史人物命运的共情,在讲到李白的个性时总结道:“归于山野未尝不是件幸事,但即便是不愿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李白,依然会有‘东风吹梦到长安’的眷恋。
”清新古雅的语言让解说词充满了【4】。
《惟有香如故》运用抒情性文本营构出【5】的艺术效果,带领观众在哀而不伤的基调中,通过形神兼备、意境深远的作品,达至晶莹剔透的诗的世界。
4.如果要评选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典籍,《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这五部古书的入围应当不存在什么异议,这并不仅仅是因为它们是儒家学派最为重要的典籍“五经”,更是因为它们出现的时间极早,几乎算得上是华夏世界第一批经过系统整理的书籍,并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成为中华文明发展的根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巩固练(九)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丁酉新春,旨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圈粉”无数。
在“一笑二闹三跳四唱”的娱乐节目时代,“中国诗词大会”以优雅的方式脱颖而出。
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是因为内心对于精神雨露的渴求,而传统文化正是精神雨露的________。
诗词大都比较凝练,________。
阅读诗词,人们享受着诗词语言和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这大大拓展了人们的生活视野。
阅读诗词,体悟诗词作者的心境,跟他们进行心灵对话,有助于提升人们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学习像诗词作者一样去感受和思考生活。
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每天八小时上班,满负荷运转,单调乏味的生活让人感觉压抑,而读诗可以暂时疏解内心的阴郁。
“中国诗词大会”以________的形式吸引人们亲近诗词,从诗词之美中获取生活的诗意。
生活需要诗意,但诗意并不________地存在。
一个人只有徜徉于诗词、发现诗意,才能在与诗词相会的过程中提升文化素养,让心灵空间更饱满。
生活不只是柴米油盐,还有诗和远方。
(摘编自“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记者李兆清)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人们享受着语言美感带来的欢愉,同时也能感知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
B.人们享受着语言美感带来的欢愉和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
C.人们享受着诗词语言,同时也能感知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
D.人们感知着语言美感带来的欢愉,同时也能享受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
A[B项“享受思想”搭配不当;C项“享受语言”表述不完整,享受的宾语一般带有积极意义,能给主体带来愉悦和满足。
如“享受诗词语言的美”;D项“感知”和“享受”当互换位置。
]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还因为人们热爱古代悠闲自在的生活
B.现在的生活节奏快得令人窒息
C.还因为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较快
D.古代的生活节奏比现在的要舒缓得多
C[前文有个“因为”,所以承前统一句式用“还因为”,后文有“每天八小时上班,满负荷运转”,所以接“生活节奏较快”。
]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组是()
A.盈盈秋水脍炙人口引人入胜顺其自然
B.源头活水脍炙人口引人注目自然而然
C.源头活水朗朗上口引人入胜自然而然
D.盈盈秋水朗朗上口引人注目顺其自然
C[“源头活水”比喻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盈盈秋水”比喻美女的眼睛像秋天明净的水波一样。
形容女子眼神饱含感情。
“朗朗上口”是指诵读诗词文章时的声音响亮而顺口。
“脍炙人口”比喻好的诗文为人们赞美和传诵。
“引人入胜”是指十分吸引人的,使人沉醉的优美的境界。
多指山水风景或文艺作品吸引人。
“引人注目”形容人或事物很具特色,引起人们的注意。
前者突出“吸引人”,后者突出“把目光集中在一点上”。
“自然而然”指自由发展,必然这样。
指非人力干预而自然如此。
“顺其自然”指顺应事物的自然发展,不人为去干涉。
] 4.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驳,驳议,就他人所论予以辩驳,臣属向君主上书的一种,其他有章、奏、表等。
B.关中,函谷关以西地区,此地围绕着天然地形屏障,四面各有关口,故称“关中”。
C.建兴,三国时蜀汉君主刘禅的年号。
年号纪年法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纪年法。
D.注,解释古书原文的注释,宋文帝以《三国志》记事过简,命裴松之作补注。
C[“年号纪年法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纪年法”错,王公即位年次纪年的出现早于年号纪年法。
]
5.下面是一则推荐信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
兹有我校高三(一)班阳光同学,拟参加你校自主招生考试。
该生学习成绩显著,综合素质优良。
一直荣任我校晨曦文学社社长,热爱文学,爱好写作,曾在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并有多篇大作发表在省级以上文学刊物上。
希望该生能得到你校文学院的垂爱。
答案①“你校”改为“贵校”②“显著”改为“优秀”③“荣任”改为“担任”④“大作”改为“作品”⑤“垂爱”改为“垂青”。
6.阅读下面甲、乙两图。
请从两者区别的角度,简要描述传统消费链路和消费者导向消费的内容,要求内容完整,表述正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
答案图甲描述的是传统消费链路,产品从研发,到制造、加工、仓储、销售,最后到消费者手中,消费者处于整个生产和销售过程的末端;图乙描述的是消费者导向消费链路,产品的研发、制造、加工、仓储、销售等各个环节,都以消费者为中心,消费者对各个环节都产生作用(或“影响”)。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简笔勾勒出“醉翁”的自画像,描写“醉翁”醉在其中的情景。
(2)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____________”一句,写的是周瑜的儒将装束,“____________”一句,表明了周瑜的赫赫战功。
(3)庄周的《逍遥游》中认为路程远近不同,所用的时日和所做的准备也不同:“____________”,带上三餐就可以往返,肚子还是饱饱的;而到千里之外去,得“____________”。
答案(1)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2)羽扇纶巾樯橹灰飞烟灭(3)适莽苍者三月聚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