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3课件第三章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合集下载

(优选)(浙江专版)2020学年高中生物章末质量检测(三)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浙科版必修3

(优选)(浙江专版)2020学年高中生物章末质量检测(三)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浙科版必修3

章末质量检测(三)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 2分,共50分)1.一个大面积烧伤的病人易受细菌感染,主要原因是( )A.特异性免疫受损B.体液免疫受损C.细胞免疫受损 D.非特异性免疫受损解析:选D 皮肤因大面积烧伤坏死或失去,导致人体失去了非特异性免疫的第一道防线,从而会导致病原体容易进入机体内。

2.有人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一种有毒的链球菌涂在健康人的皮肤上,120 min以后再检查,发现90%以上的链球菌都被消灭了。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皮肤具有很强的杀菌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B.皮肤的汗腺能够分泌酸性物质,使汗液和皮肤表面呈酸性,不利于大多数病菌的生长C.皮脂腺分泌的脂肪酸也有一定的杀菌作用D.皮肤黏膜分泌的多种物质如溶菌酶、蛋白水解酶等,也有明显的杀菌作用解析:选A 把一种有毒的链球菌涂在健康人的皮肤上,120 min以后再检查,发现90%以上的链球菌都被消灭了,说明起作用的是第一道防线,即皮肤的屏障和杀菌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3.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抗原的物质是( )A.异型红细胞B.侵入人体的病毒C.移植的异体组织或器官D.对某种疾病有抗性的丙种免疫球蛋白解析:选D 抗原可以是外来的病原体(病菌、病毒或毒性物质)或移植来的外源异体器官,自身的异常组织细胞、癌细胞等也能成为抗原。

免疫球蛋白是抗体不是抗原。

4.下图代表人体体液免疫的过程。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Ⅰ、细胞Ⅱ和细胞Ⅲ均能识别抗原B.图中细胞Ⅰ、细胞Ⅱ、细胞Ⅲ代表的分别是B淋巴细胞、效应B细胞和效应细胞毒性T 细胞C.免疫过程⑥比⑦要慢,免疫效应⑥比⑦要强D.图中的T细胞可以分泌白细胞介素­2解析:选D 由题图可知细胞Ⅰ是B淋巴细胞,细胞Ⅱ是记忆B细胞,细胞Ⅲ是效应B细胞。

效应B细胞不能识别抗原;在体液免疫的感应阶段,辅助性T细胞可以分泌白细胞介素­2促进致敏的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过程⑦是通过记忆B细胞产生的免疫过程,速度更快、免疫效应更强。

高中生物必修3:人体免疫系统(中图版)

高中生物必修3:人体免疫系统(中图版)

骨髓造血干细胞
骨髓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B细胞
转移至脾脏、淋 巴结、扁桃体
抗原刺激
ks5u精品课件
效应B细胞
(体液免疫)
二 抗原和抗体
• 抗原的概念: 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叫做抗原。
• 举例: 病原体 寄生虫 异体组织 异种动物的血清等异物
ks5u精品课件
想一想
• 人体的免疫系统会与自身成分发生免疫 反应吗?为什么? 人体的免疫系统一般不会与自身成 分发生免疫反应。但当自身细胞因某些 特殊情况(如外伤、癌变等)而发生改 变后,免疫系统就会与这些细胞发生免 疫反应。
人体免疫系统
ks5u精品课件
免疫
概念:免疫是人体抵御病原性生物 侵害和清除体内异常细胞的一种特殊的 防御机制。
免疫系统:由三道防线构成。
功能:通过免疫能够识别“自己”、
排除“非己”,以维持内环境的平衡和
稳定。
ks5u精品课件
人体的三道防线
组成
功能
类型
第一道
皮肤、黏膜及其 分泌物
体液中的杀菌 第二道 物质(如溶菌酶)
和吞噬细胞
阻挡和杀灭病原 体,清扫异物
溶解、吞噬 和消灭病菌
非特异性 免疫
第三道
免疫器官和 免疫细胞
产生抗体,消 特异性 灭病原体(抗原) 免疫
ks5u精品课件
• 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免疫): 人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
的一种天然防御功能。 特点:人人生来就有,不具特异性,
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
分析讨论题答案
• 1.胸腺和骨髓 • 2.检验了胸腺是重要的免疫器官,及免疫细
胞起源于骨髓的科学假设 • 3.来源于胸腺的T细胞与细胞免疫有关,来

高中生物第三章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第7课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教案必修3

高中生物第三章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第7课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教案必修3

第7课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学考要求一、特异性免疫的作用及淋巴细胞识别入侵者的机理1.特异性免疫的作用 (1)特异性免疫是针对体内特定病原体发生的特异性反应,即免疫应答,是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三道防线。

(2)免疫应答的种类两大类⎩⎪⎨⎪⎧细胞免疫应答——细胞免疫抗体免疫应答——体液免疫(3)淋巴细胞的起源与分化在特异性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从功能上又分为T 淋巴细胞和B 淋巴细胞。

其起源和分化如图所示:2.淋巴细胞识别入侵者的机理(1)识别结构:人体所有细胞的细胞膜上都存在着一种分子标志——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是一种特异的糖蛋白分子,而且不同的人有不同的MHC(同卵双胞胎除外),每一个人的白细胞(淋巴细胞)都认识这些自身MHC的身份标签,在正常情况下不会攻击带有这些标签的自身的细胞。

(2)识别过程①B淋巴细胞直接识别抗原抗原进入机体后,带有的特殊标志被识别,B淋巴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和相应抗原结合。

②T淋巴细胞通过巨噬细胞的呈递识别抗原巨噬细胞吞噬入侵的病原体,将病原体上的抗原分子降解成肽,然后与巨噬细胞的MHC蛋白结合,形成抗原—MHC复合体并移动到细胞的表面呈递出来,再和T淋巴细胞上的相应受体结合,在其他因素的辅助下,启动免疫应答。

③识别抗原后,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受到刺激,开始反复分裂,形成巨大的数量。

同时开始分化,一部分形成效应细胞,与入侵者作战并消灭之,另一部分形成记忆细胞,留待以后对同一类型病原体的再次入侵作出快速而猛烈的反应。

探究1——归纳概括免疫细胞的分化探究2——理性思维淋巴细胞如何识别入侵者(1)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①化学本质:特异的糖蛋白分子。

②存在位置:人体所有细胞的细胞膜上。

③产生时期:胚胎发育过程中。

④特异性:除同卵双胞胎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MHC。

(2)淋巴细胞识别入侵者的过程B淋巴细胞直接识别抗原:病毒、细菌和其他的致病因子的表面带有表明它们特殊身份的分子标志(抗原),当它们进入机体后,会刺激相应的B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开始反复分裂、分化增殖,并发挥免疫效应,如图所示。

高中生物必修3《免疫调节》课件ppt

高中生物必修3《免疫调节》课件ppt

时间/年
三、免疫系统的监测和清除功能
免疫系统除了具有防卫功能外,还有监控和清 除功能:
监控并清除体内已经衰老或因其它一素 而被破坏的细胞,以及癌变的细胞.
免疫系统正是通过它的防卫功能、监控和 清除功能,实现它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一旦免 疫系统出现障碍,机体的内环境就会受到破坏, 表现为本各种各样的免疫系统疾病.
分化:胸腺内分化成T细胞 骨髓内分化成B细胞
转移到淋巴器官中
转移到淋巴器官中
受抗原刺激
5/23/2020
分布:转移到周围 免疫器官,接受抗 原刺激成为效应 T(B)细胞.
二、人体的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 皮肤、黏膜等组成 第二道防线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
酶)和吞噬细胞等组成
非特异性免疫
(生来就有、不针 对特定病原体)
不正常细胞等。
学基团,这些化学基团叫做抗原决
● 特点:
定簇,它是免疫细胞识别抗原的重 要依据。
异物性: 癌细胞是个例外 大分子性:通常相对分子质量大于一万 特异性:抗原表面的蛋白质(叫抗原决定簇)
不同抗原的抗原决定簇不同
(2)抗 体
• 抗体的定义: 机体受抗原刺激后浆细胞(效应B细胞)产生
的,能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 能的球蛋白。
细胞
,使靶细胞裂解死亡。
记忆 细胞
B细胞、T细胞
识别抗原、分化成相应的 效应细胞
疑难点拨(练习册P18) 1)三个唯一: 2)细胞识别作用的判断:①特异性识别
②非特异性识别③不能识别抗原 3)细胞免疫体液免疫的判断:
4)溶菌酶杀菌若在口腔内进行,属第一道防线;若在体 液中进行则属于第二道防线。二种情况都属于非特异 性免疫。

高中生物 第三章《第二节 特异性反应(免疫应答)》课件20 浙科版必修3

高中生物 第三章《第二节 特异性反应(免疫应答)》课件20 浙科版必修3

第八章 免疫应答
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IR):抗原 性物质进入机体后激发免疫细胞活化、分 化和效应的过程称为免疫应答。
1. 非特异性免疫( non-specific immunity ):机 体与生俱有的针对众多病原微生物的防御功能。 • 又 称 先 天 性 免 疫 或 固 有 性 免 疫 ( innate immunity ) 或 天然 免 疫 、 自 然免 疫 ( natural immunity) • 特点:先天性,个体出生时就人人具有;非特 异性,对所有病原微生物都起作用。
活化巨噬细胞
C3b
非特异性抗感染免疫的作用时相
• 即刻非特异性免疫应答:感染发生的0~4 小时之内 • 早期非特异性免疫应答:感染发生的4 ~ 96小时之内 • 特异性免疫应答诱导阶段:感染发生的96 小时之后
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关系 1.参与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启动
2.影响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类型
第一节非特异性免疫
一、非特异性免疫的组成 (一)、生理屏障作用 1.皮肤与粘膜:
(1)机械屏障作用:致密的上皮细胞组织及粘膜的 纤毛运动。 (2) 化学屏障作用:分泌杀菌物质;
• 如汗腺分泌乳酸,皮脂腺分泌脂肪酸、胃酸均 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3) 微生物屏障作用:正常菌群的拮抗作用,
(二)非特异性免疫细胞
不 杀 伤
(A)
MHC-I+ 细胞
(B)
MHC-I细胞
MHC-I
KIR识别对象是靶细胞 表面的MHC-I类分子。 正常表达MHC-I类分子 的细胞一般不会被NK细 胞杀伤
杀 伤 KAR
KIR
NK
NK
3.γδT细胞及其作用
• TCR 缺乏多样性,抗原识别谱窄,非特 异性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3章第2节特异性免疫(免疫应答)(共29张PPT)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3章第2节特异性免疫(免疫应答)(共29张PPT)
1、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 2、癌细胞; 3、移植器官的异体细胞。
阅读课本P52—53,思考以下问题:
1. 细胞免疫过程涉及到哪些细胞? 2. 这些细胞在体液免疫过程中发挥什么作用?
细胞免疫
细胞免疫
抗原 被呑噬
消化 巨噬细胞
呈递
刺激
细胞毒性T细 胞
增殖 分化
促进
抗原—MHC 多种蛋白质
复合体
活化
我 如 愿 的 成 为一名 人民警 察了。 中 国 共 产 党 是中国 工人阶 级的先 锋队,是 中国各 族民利 益的忠 实代表 ,是中国社会主 义 事 业 的 领 导核心 。党的 最终目 标,是实 现共产 主义的 社会制 度。马 克思列 宁主义 揭 示 了 人 类 社会历 史发展 的普遍 规律,分 析了资 本主义 制度本 身无法 克服的 固有矛 盾 ,指 社 会 主 义社会 必然代 替资本 主义社 会、最 后必然 发展为 共产主 义社会 。《共
第二节 特异性反应
(免疫应答)
如果这两道防线都被攻破了,那我们 人体该怎么办?是不是真的无计可施了?
特异性反应是机体的第三道防线,是机体 与外来侵害物质(抗原)接触后获得的、有针对 性的特异性反应,即免疫应答。
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主要由淋 巴细胞来完成。
1、体内如何识别入侵者了?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
辅助性T细胞
B细胞
第二阶段
白细胞介素—2
致敏B细胞
记忆细胞
效应 B细胞
抗体
第三阶段
抗 原
抗体
抗体与抗原结合
抗体免疫的主要对象是细胞外病原体和毒素
体液免疫
课本P54图3-3
记忆细胞对抗原十分敏感,能“记住”入侵的抗原。对抗原的记

人教版教学课件浙江省温州市龙湾中学高中生物必修三《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课件

人教版教学课件浙江省温州市龙湾中学高中生物必修三《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课件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专题复习
温州市龙湾中学
李相国
2009-2010年,世界各地暴发的甲型 H1N1流感是由一种新型的甲型H1N1流感 病毒引起的,该病毒包含有猪流感、禽 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断 其遗传物质为RNA。甲型H1N1流感的早
期症状与普通流感相似,部分患者会出
现突然高热等症状。甲型H1N1流感病毒
能够通过呼吸道传染,对人体健康构成
极大的威胁,甚至可能引起死亡。
所谓“H1N1”是病毒名称的缩写,其
“H”指血球凝集素Hemagglutinin、
而“N”是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 ,两种都是病毒上的抗原名称。其意思 是:具有“血球凝集素( Hemagglutinin)第1型、神经氨酸酶 (Neuraminidase)第1型”的病毒 。
B
5.如图是一正常人接种疫苗后体内抗体产生的反应记录。
下列有关疫苗接种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接种不同的疫苗,均使抗 体甲产量增加,使免疫反 应加强 B.疫苗接种追加第二剂,增加 抗体所需要的时间短 C.疫苗接种追加第二剂后,非特异性免疫发挥功能,
B

使体内产生大量抗体
D.疫苗接种追加第二剂后,第一剂残留的具专一性的 抗体大量增生
F
时间
甲同学注射了甲型H1N1流感疫苗后,在甲型 H1N1流感流行期间未患流感,但是当流感再次 流行时,却患了流感。你觉得可能的原因有哪 些?
流感病毒发生了突变
流行的流感病毒与甲型H1N1流感疫苗不是同种类型
抗体或记忆细胞在体内存留的时间短
疫苗研制成功到投放市场还是需要一段 时间的,你觉得在这段时间里,科学家 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哪些内容?
下列哪些行为可以传染艾滋病?

高中生物必修三全套课件 PPT

高中生物必修三全套课件 PPT
反射弧结构只有保持完整才能完成反射
2.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 位—神经元 树突
细胞体 轴突 髓鞘
模式图
神经纤维
神经末梢
一定刺激
----++++---- ++++++++++++ ++++----++++ ------------ ----++++---- ++++----++++ ------------ ----++++---- ++++----++++ ++++++++++++ ++++----++++ ----++++----
性 卵巢 腺 睾丸 肾上腺
胰腺 胸腺
血糖平衡的调节
B细胞
胰岛素 作 用
升血糖
A细胞 分泌 胰高血糖素 作用
降血糖
食物中 的糖类 消化,吸收 肝糖原 脂肪等 非糖物质
氧化分解
血糖
合成
CO2+H2O +能量
分解
0.8~1.2 g/L
肝糖原 肌糖原
脂肪、某些 氨基酸等
转化
转变
人体中血糖的来源和去向 (正常情况下)
必修3 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细胞内液 占2/3
体液
组织液 血浆 淋巴液
内环境
细胞外液
占1/3
2.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的关系:
组织细胞 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 淋 巴 血 浆 组织处的 毛细血管
3.细胞外液的成分及特性:
血浆:90%以上是水,是蛋白质, 10%是糖类,
无机盐类,代谢产物等
组织液、淋巴:成分与血浆相近,但组织
• 概念:
指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物 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
• 特点:
1)、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 2)、一般不具破坏性; 3)、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特异性反应过程图解
4.体液免疫的二次免疫反应 (1)二次免疫反应: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B细胞更快地作 出反应,即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效应B细胞和记忆B细胞,效应B细胞 再产生大量的抗体消灭抗原,此为二次免疫反应。 (2)二次免疫反应的特点:与初次免疫相比,反应更快且更强, 能在抗原侵入但尚未患病之前将它们消灭,从而使患病程度大大降 低(如图所示)。
②消化、呼吸、泌尿、生殖等管道的 黏膜 。 2.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二道防线 如果病原体突破体表屏障,某些 白细胞 和血浆蛋白便会产生 反应,以对付任何病原体,由于这种反应不是专门针对 某种特定 的病原体的,因此被称为 非特异性 免疫反应。
1.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二道防线中,当人体的皮肤破损后, 往往会引起局部炎症反应,炎症症状有哪些?炎症对机体抵抗病原 体有什么作用?
对非特异性免疫的理解 (1)来源:遗传而来,是人人都有的先天性免疫。 (2)作用对象:对所有的病原体都起作用。 (3)特点:不针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无特异性。 (4)结构基础: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
特异性免疫的作用及淋巴细胞如何识别入侵者
1.特异性免疫的作用
(1)特异性反应:人体的第三道防线针对 特定病原体 发生的特异 性反应,即 免疫应答 。
2.体液免疫过程中,效应B淋巴(浆)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吗?
提示:不能。体液免疫过程中效应B淋巴(浆)细胞由特定的B淋 巴细胞增殖分化而来,只能合成和分泌出特定的抗体进入体液中, 它自身不能识别抗原。
3.在体液免疫中,抗体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抗体能彻 底清除抗原吗?
提示:不能,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只是抑制病原体(如 病毒)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或抗原与抗体结合成抗原抗体 复合物后可能使抗原(毒性物质)失去毒性,或者会形成沉淀或细 胞集团,最终需要巨噬细胞吞噬消化掉。
4.特异性免疫过程中,成熟B淋巴细胞(或细胞毒性T淋 巴细胞)在受到抗原刺激后是否直接进入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 群和记忆细胞群阶段?
提示:否。成熟B淋巴细胞(或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在受到 抗原刺激后,还需要在活化的辅助性T淋巴细胞产生的白细胞 介素-2(或多种蛋白质)的促进作用下,才能增殖分化为两种细 胞群。
4.细胞免疫能将抗原彻底消灭吗? 提示:不能。细胞免疫的结果是使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到 体液中的抗原最终需要由体液免疫来清除。
1.特异性免疫中各免疫细胞的来源及其功能
细胞名称 来 源
功能
巨噬细胞
吞噬并降解病原体,抗原降解为肽 造血干细胞 并与MHC结合形成抗原-MHC复 (单核细胞) 合体呈递给淋巴细胞;吞噬抗体-
3.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二道防线中,当人体的皮肤破损 后,白细胞将发生怎样的作用?
提示:皮肤破损→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进入组织间隙→中 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吞噬细菌、病毒→脓液进入组织间隙。
4.泪液、胃液和唾液都具有杀菌作用,它们属于第几 道防线?
提示:泪液、唾液和胃液等不是体液的组成成分,因此不属 于第二道防线而是属于第一道防线。
3.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4.一个中性粒细胞可吞噬几个细菌,而一个巨噬细胞可以吞
噬上百个细菌和病毒。
5.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都来源于骨髓中的淋巴干细 胞,分别在骨髓和胸腺中成熟。
6.体液免疫中效应B(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抗原特异性 结合后使抗原失去进一步感染机体的能力,形成沉 淀或细胞集团等,进而被巨噬细胞吞噬消化;细胞 免疫中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能使靶细胞裂解死亡, 使抗原重新暴露在细胞外体液中。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1.细胞免疫
(1)作用范围:细胞免疫直接对抗入侵的病原体、 被病原体感染 的 细胞、 癌细胞 及移植器官的异体细胞。
(2)T淋巴细胞的特点:
①专一性:每一个成熟T淋巴细胞只带有对应于一种抗原 的受体,
未遇到相应抗原时,处于不活动状态。
②T淋巴细胞对自身细胞膜上的 MHC 标志不发生反应。
胞受到刺激,增殖分化为相应的 效应 细胞和 记忆 细胞。
③当病原体侵入人体发生感染时, 巨噬细胞 将其吞噬消化, (蛋白质)抗原分子被降解成肽并与巨噬细胞的MHC结合,形成抗原 —MHC 复合体呈递在细胞表面,若该复合体与淋巴细胞上 相应 受体 结合后,便会在其他因素辅助下,促使淋巴细胞 分裂和分 化 ,产生大量的淋巴细胞,启动免疫应答。
7.免疫系统功能过强引起的疾病:过敏反应;免疫系统功能减退引起 的疾病:先天性的免疫缺乏病;后天获得的免疫缺乏病:艾滋病。
8.HIV病毒破坏大量的辅助性T淋巴细胞,严重削弱免疫功能,包括体 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人体对抗病原体感染的非特异性防卫
1.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 (1)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是 体表屏障,它包括:身体 表面的 物理屏障 和 化学防御 。 (2)第一道防线的范围: ① 皮肤脂能抑制真菌和某些细菌。
(图中虚线表示二次免疫的过程)
巨噬细胞 ;
辅助性T淋巴细胞 ;
效应B淋巴(浆)细胞 ;
记忆B细胞 ;
a 白细胞介素­2 ;
b 抗体 。
①致敏B淋巴细胞:成熟B淋巴细胞合成抗体后移到 细胞膜 上,
当遇到相应抗原并结合后,该细胞被致敏。
②已被 抗原-MHC复合体 活化了的辅助性T淋巴细胞分泌白 细胞介素-2,促进致敏B淋巴细胞分裂成B细胞克隆,并分化成 效应B 细胞 和 记忆B细胞,前者合成和分泌大量的 抗体分子,分布到血液
抗原复合体
B淋巴细胞
淋巴干细胞
识别抗原,分化成为效应B细胞、记 忆细胞
效应B细胞 B淋巴细胞 (浆细胞) 或记忆细胞
分泌抗体
细胞名称 来 源
功能
辅助性T淋 巴细胞
淋巴干细 胞
识别抗原-MHC复合体,分泌免疫 活性的蛋白质,如白细胞介素2等, 促进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成相应的效 应细胞
细胞毒性T 淋巴干细 识别抗原-MHC复合体,增殖分化
[特别提醒] (1)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B淋巴细胞、记忆B细胞、辅助性 T淋巴细胞、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效应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记忆T 细胞;其中只有B淋巴细胞和记忆B细胞能直接识别抗原。巨噬细胞 也能识别抗原,但属非特异性识别抗原。 (2)抗原既可是外来物质(异物性),也可来自体内衰老病变的组织 细胞和癌细胞。
(3)免疫过程:当相应的 抗原-MHC复合体 刺激细胞毒性 T 淋 巴细胞时,细胞毒性 T 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群和 记忆T细胞群 。
(4)T 淋巴细胞种类及作用:
①活化的辅助性 T 细胞:可分泌多种蛋白质 ,促进 细胞毒性T 淋巴 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②活化的细胞毒性 T 淋巴细胞:识别嵌有抗原-MHC复合体 的
提示:不能。特异性免疫过程中辅助性T淋巴细胞和细胞毒性
T淋巴细胞都只能是通过其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分子与巨噬细胞表 面特定的抗原-MHC复合体结合从而起到特异性识别作用的。
3.成熟的B淋巴细胞能产生抗体吗?
提示:能。每种特定的成熟B淋巴细胞自身通过基因表达能直 接合成特异性的抗体分子,但此抗体分子并不分泌到体液中去,而 是专门移动到细胞膜表面作为受体分子,通过与体液中特异性的抗 原结合起到特异性识别作用。
(1)淋巴细胞的产生与成熟:
(2)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都有巨噬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的参与。巨噬细胞 不仅参与非特异性免疫(第二道防线),还参与特异性免疫(抗原的识别)。
(3)当辅助性T细胞受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都会被削弱,如HIV病毒 攻击辅助性T细胞致其大量减少后,人体特异性免疫功能下降直至丧失。
(2)抗原: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特异性 化学物 质 ,如 蛋白质 、大分子多糖、黏多糖等。
(3)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种类:细胞 免疫和 体液免疫。其中由 效应B 细胞产生的抗体 参与起作用的是体液免疫,由效应细胞毒性
T细胞起作用的是细胞免疫。
(4)淋巴细胞的作用与来源:
T淋巴细胞作 起化用 源、: 及与 形增成殖细:、胞骨发免髓育疫中成有淋熟巴关干细胞→胸腺 中分 B淋巴细胞起作源用与:形与成体哺鸟液乳髓类腔免动中中上疫物发:囊:育淋有发淋成巴关育巴熟干干成细细熟胞胞先在在骨
提示:(1)炎症的症状:疼痛、发红、肿胀、发热的现象。 (2)炎症的作用:可增强白细胞吞噬侵入病原微生物的作用。
2.造成人体炎症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提示:(1)皮肤破损,毛细血管和细胞被破坏,释放多肽类 物质,引发神经冲动产生痛觉; (2)损伤部位的微动脉和毛细血管舒张、扩大,皮肤变红; (3)毛细血管通透性升高,蛋白质和液体逸出,形成局部肿 胀,同时局部体温升高。
侵袭。
1.体液免疫过程中,效应B淋巴(浆)细胞可由什么细胞分化而 来?形成效应B淋巴(浆)细胞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初次体液免疫中,效应B淋巴(浆)细胞由致敏的B淋巴细 胞在受到辅助性T淋巴细胞产生的白细胞介素-2促进作用下增殖分 化而来;二次体液免疫过程中效应B淋巴(浆)细胞也可由记忆B细胞 在受到相同抗原的再次入侵刺激下增殖分化而来。
靶细胞,并消灭之。
2.体液免疫
(1)抗体:通常是指机体受抗原刺激后,由 效应B细胞 产生并分 泌,并能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 免疫球蛋白 。所有的抗体分子都 是 蛋白质 ,其分子基本结构呈 Y 形,两臂上有 相同 的结合位点。 但另一类是由成熟的B淋巴细胞合成的能与特定抗原结合的 受体分子
即抗体分子,能直接识别体液中的特异性抗原。 (2)免疫过程[填图]:
1.巨噬细胞只能在非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发挥作用吗?为什么?
提示:不是,巨噬细胞既参与非特异性免疫(第二道防线) ——
直接吞噬消灭各种病原微生物,又参与特异性免疫——吞噬处理抗 原,形成抗原-MHC复合体(即抗原的识别);还能吞噬抗原抗体的
结合物。
2.特异性免疫过程中,T淋巴细胞能直接识别抗原吗?为
什么?
和体液 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