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市场“逼仓”案例分析
逼仓

1、豆粕1409郑州商品交易所菜粕期货1409合约在临近交割前,上演疯狂暴跌行情,仅仅8月份以来暴跌三百余点,如果从6月中旬算起下跌更是达到六百余点,跌幅逾20%,多头投资者迅速遭到血洗。
作为农产品期货品种,菜粕期货从三月份至今行情出现暴涨暴跌且幅度极大。
由于现货库存高企,做空的油厂准备大量现货等待交割,投机资金借势打压,市场形成空逼多的架势。
形成原因:从三月下旬开始,菜粕价格一路狂飙,中储粮将临储菜粕实行统一销售统一定价,且指导价格普遍在3000元/吨以上,投机多头一路拉涨,直到五月期价一度创出新高3118元/吨。
菜粕涨幅远超豆粕,导致豆菜粕价差一度缩小至480元/吨。
此时水产饲料需求才刚刚启动,不少饲料企业因为菜粕价格昂贵,开始修改饲料配方,水产料中菜粕比例从40%甚至更高,普遍下调至20%以下。
需求低于预期,现货库存高企,交割热情高涨,菜粕价格又被彻底打回原形。
总结:成功在期货市场上,多逼空的行情容易上演,空逼多的行情却比较少见。
因为多逼空从理论上讲,只要有足够的资金就可以完成,而空逼多不仅要有资金还要有足够的现货库存作为最终的实物交割。
目前菜粕主力空头一方面在期货盘上大力打压,逼迫多头选择平仓离场甚至倒戈,另一方面在油厂积极组织货源,借助当前市场需求低等利空因素,在临近交割月前将多头彻底打败。
2、甲醇1501(走势见框内)盘面数据显示,甲醇1501合约近期走势一波三折。
10月下跌7%与其他化工品走势相近,整个11月反弹4%,表现相对较强,12月初期价一度反弹至2797元/吨高位,之后又一路下行,截至昨日白天收盘已跌至1896元/吨,期间跌幅高达32%。
形成原因:多头主力是国内某大型甲醇贸易商,对手盘是几家有现货背景的投资公司,空头里有些还是期货行业内大佬。
该贸易商很早就开始抄底做多,出现亏损后不愿砍仓便想到了逼仓。
原本还是挺成功,整个11月份1501合约逆势走强,但此后原油暴跌,空头大量介入,加之交易所增加空头套保额度,情势便急转直下。
期货市场“逼仓”案例分析

期货市场“逼仓”案例分析期货市场”逼仓“案例分析近年来,期货市场的”逼仓“案例不断涌现,给投资者和市场参与者带来了很大的风险和负面影响。
这些案例普遍发生在市场波动剧烈的时期,让人们对期货市场的合规性和监管问题产生了质疑和担忧。
一种常见的”逼仓“案例发生在期货市场的大幅下跌时,机构投资者或大户利用自身交易规模庞大的优势,通过反向建仓操作来迫使其他投资者进行强制平仓,从而进一步推动市场的下跌。
这种行为通常会导致投资者因为市场价位突然暴跌而亏损惨重,同时也给市场稳定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另一种”逼仓“案例则发生在期货市场大幅上涨时,一些机构投资者或大户会通过大量买入合约或者短期大量建仓,来引发其他投资者跟风追涨,并且在市场达到他们预期的卖出点时迅速清仓,获得高额回报。
这种行为同样是为了迫使其他投资者进行强制平仓,从而进一步推动市场的上涨。
这些”逼仓“行为直接挑战了期货市场的公平与公正,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和市场的稳定性。
投资者被迫强制平仓往往会面临巨额损失,同时也增加了市场的流动性风险。
此外,这些行为还使市场参与者之间的信任受到严重打击,投资者对市场的合规性和公正性产生怀疑,导致投资者愿意进一步参与市场的意愿降低。
针对这些”逼仓“行为,需要加强市场监管和规范,确保市场的公开、公平和透明。
监管部门应该加强对期货市场参与者的监管,规范其交易行为。
同时,要加强市场信息的披露,提高投资者风险警示能力,避免投资者因不了解市场风险而上当受骗。
此外,期货市场参与者也应增强风险意识,避免盲目跟风或者过度杠杆操作。
投资者在参与期货交易前应充分了解市场规则和操作规范,并且要制定合理的交易策略,控制风险。
总之,期货市场的”逼仓“行为对市场稳定和投资者利益造成了严重的伤害。
加强监管和规范,提高市场的透明度和信息披露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投资者也应增强风险意识,理性投资,避免被市场操纵。
只有共同努力,才能使期货市场更加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大鳄逼仓甲醇巨亏几个亿盘点期市那些著名的逼仓事件(一)

大鳄逼仓甲醇巨亏几个亿盘点期市那些著名的逼仓事件(一)2014年3月8日上期所7日通报了2月份查处违法违规行为情况,并对其中1起涉嫌违规交易的行为进行立案调查。
自期货市场诞生以来,屡屡有大鳄利用自身资金或产业优势,同时操控期货和现货市场,获取暴利,然而待东窗事发之后,结局也都十分凄惨,最终人财两空。
近期,甲醇操纵案背后大鳄被捕,事件的经过也浮出水面。
2014年11月初,彼时,甲醇市场供需失衡,港口库存高企,基本面并不乐观,但奇怪的是,相关甲醇期货合约价格走势却十分坚挺——12月3日“甲醇1501”合约价格较11月14日上涨8.9%,与同时期原油近月合约及甲醇远期合约价格明显背离。
经监管部门调查,“甲醇1501”合约逆势而动是由集中持仓的多个关联账户推动的,而这些账户实际控制或使用人,成都欣华欣化工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欣华欣)时任总经理姜为就是制造这轮“甲醇1501”躁动的“带头大哥”。
现货上,借助于欣华欣作为国内最大甲醇贸易商对甲醇现货价格的直接影响力,姜为利用其实际控制的欣华欣在现货市场的优势地位囤积现货,造成市场甲醇现货需求旺盛的假象,降低市场对“甲醇1501”合约可供交割量的预期,以期影响期货市场价格,最终实现盈利目的。
据欣华欣提供的甲醇现货库存变化情况显示,2014年10月至11月,欣华欣甲醇账面库存余额从17万吨增加至42万吨,增长247%,库存增长量明显高于同期。
根据姜为在被调查过程中的自认,在2014年11月14日至12月16日期间,为使甲醇现货市场价格符合预期,并确保多头套期保值持仓顺利进入交割月份,姜为集中资金4.15亿元,利用其先后控制的42个期货账户连续交易“甲醇1501”合约,持续强化其持仓优势,买持仓占市场总买持仓比(以下简称买仓占比)从30.75%升至最高的76.04%,最高持仓多达27517手,形成明显持仓优势,影响“甲醇1501”合约价格变化趋势。
自2014年12月4日起,受原油持续走弱及资金紧缺等因素影响,“甲醇1501”合约价格开始走低,至12月11日,“甲醇1501”合约价格累计下跌10.04%。
商品期货逼仓案例分析(近20年国内外案例)

逼仓案例分析(一)1996年天胶608合约“多逼空”事件椰岛狂飙卷天胶早在1996年的R608合约上,已演绎过一场“多逼空”行情,主要表现为投机多头利用东南亚产胶国及国内天然橡胶主产区出现的自然灾害进行逼仓。
而R708事件却是在市场供给过剩的情况下发生的。
1997年初,在R703合约上,多头逆市拉抬期市胶价,使得海南中商所定点库所存的天然橡胶仓单开始增加。
到R708逼空行情出现之前,注册仓单已达4万多吨。
R708事件的导火线应是东京天胶于110日元/公斤一线企稳后大幅反弹。
国内一大批投机商本欲借机在R706合约上做文章,但由于受到以当地现货商为首的空头主力凭借实盘入市打压,再加上时间不充足,不得不放弃该合约,并主动平多翻空。
于是,胶价全线崩盘,连续四天跌停,创下新低9715元/吨。
但市场中的多头并不甘心失败,反调集雄厚的后备资金卷土重来。
他们在R708上悄然建多,在1997年5月份的下半月将胶价由10000点水平拉至11300点以上。
而空头也不示弱,从国内现货市场上调入了大批天然胶现货进入中商所仓库,并声称手中已掌握了10万多吨现货仓单,准备以实盘交割相见。
多头主力是上海、江浙一带的投机大户,他们诈称准备接完库存胶去扩充上海市场,以此来吸引中小散户加盟。
多空大战在6月底至7月初再次升级,双方在11200—11400之间形成对抗。
7月4日,多头突然发难,实行上下洗盘。
在R708合约跌到10790之后,多方强行拉抬,当日封至涨停,随后将期价连续上推,并挟持近23万手的巨仓。
R708在7月底一度摸高到12600一线。
巨大的风险已聚集在海南中商所以及部分会员身上。
7月26日、27日,交易所理事会持续不断地讨论R708问题,并在多空大户之间斡旋。
由于谈判无任何进展,7月30日,中商所发文,“对R708买方持仓保证金分阶段提高,并自30日起,除已获本所批准其套期保值实物交割头寸尚未建仓者外,一律禁止在R708合约上开新仓。
期货爆仓经典案例

期货爆仓经典案例期货市场是金融市场中的一种特殊存在,它的特性决定了在其中交易的投资者可能会面临更大的风险。
而期货爆仓,更是投资者们最为担忧的事情之一。
下面,我们将通过几个经典的期货爆仓案例,来探讨其中的原因和教训。
第一个案例是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
在这场危机中,大量的房地产贷款违约导致了金融市场的动荡,股市、期货市场等各种投资市场都受到了影响。
在期货市场上,很多投资者因为没有及时止损,而被迫面临爆仓的风险。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市场的风险是无法避免的,投资者在交易期货时一定要设定好止损点,及时止损,避免因为贪婪而造成更大的损失。
第二个案例是2011年的银行间市场利率暴跌事件。
在这次事件中,由于市场利率的大幅下跌,很多投资者在期货市场上遭遇了巨大的损失,甚至有人因此爆仓。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市场利率的波动是期货市场中不可忽视的因素,投资者在交易期货时一定要密切关注市场利率的变化,做好充分的风险控制准备。
第三个案例是2015年的原油暴跌事件。
在这次事件中,原油期货价格出现了大幅下跌,很多投资者因为没有及时平仓,而被迫面临爆仓的风险。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原油期货市场的波动是非常大的,投资者在交易原油期货时一定要做好充分的风险控制,及时平仓,避免因为市场波动而造成巨大的损失。
以上这几个经典的期货爆仓案例,都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教训,期货市场的风险是无法避免的,投资者在交易期货时一定要做好充分的风险控制准备,设定好止损点,及时止损,避免因为贪婪而造成更大的损失。
同时,投资者在交易期货时一定要密切关注市场利率、市场价格等因素的变化,做好充分的风险控制准备,避免因为市场波动而造成巨大的损失。
综上所述,期货市场的风险是无法避免的,但只要投资者做好充分的风险控制准备,设定好止损点,及时止损,密切关注市场因素的变化,就能够有效地避免爆仓的风险,保护好自己的投资。
希望以上这些案例能够给投资者们带来一些启发,帮助他们更好地在期货市场中进行投资交易。
期货市场“逼仓”案例分析

即使监管制度相对完善,但如果监管部门执法力度不够,对违规行为的处罚不严厉,也容易让市场参与者产生侥 幸心理,从而助长“逼仓”等违规行为的发生。
04
应对“逼仓”的策略和措 施
建立完善的监管制度
严格监管
加强期货市场的监管力度,制 定和执行严格的法规和规章, 确保市场公平、公正、透明运 行,防止市场操纵和不当行为
01
02
03
04
05
价格波动加剧:逼仓行 为通常会导致市场价格 的大幅波动,增加市场 风险。
投资者信心受损:当市 场出现频繁的逼仓行为 时,投资者的信心会受 到打击,进而影响市场 活跃度。
市场功能扭曲:逼仓行 为的存在可能会扭曲期 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 ,妨碍市场的正常运行 。
系统性风险增加:过度 的逼仓行为可能引发市 场的连锁反应,进而威 胁到整个金融系统的稳 定。
THANK YOU
感谢观看
对监管部门的建议
完善市场监管制度
监管部门应进一步完善期货市场监管制度,确保市场交易公平、公 正、公开,维护市场秩序。
强化风险防控
监管部门应加强对期货市场的风险监控和预警,及时发现并处置市 场风险,确保市场稳定运行。
提高投资者保护水平
监管部门应加大对投资者的保护力度,完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 ,提高投资者教育和风险提示工作水平,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监管介入
期货市场的监管部门在发 现市场异常波动后,通常 会介入调查,并采取相应 措施维护市场秩序。
案例结果和影响
市场结果
逼仓行为可能导致期货价格短期内大幅波动,但长期来看 ,市场价格仍会回归基本面。
对市场的影响
逼仓行为会破坏市场的公平性和有效性,降低市场参与者 信心,可能导致市场流动性下降。
三个截然不同的期货爆仓案例,值得反思!

三个截然不同的期货爆仓案例,值得反思!案例一、我肯定是对的,市场是错的某投资者A,从事现货贸易数十年,具有极其丰富的现货贸易经验。
听说了期货这一交易工具后很感兴趣,马上开户并投资20万元。
头三天,他没有急于做交易,而是坐在电脑前熟悉行情。
每天,他给出一个合约的预测。
令人惊奇的是,他每天的预测都十分准确,几乎没有误差。
他信心满满,认为做期货很简单。
于是,第四天他正式开始交易,满仓买入某一合约。
但遗憾的是,这一天该合约价格并没有按照他的预期上涨,而是略有下跌。
他持仓过夜。
第五天,该合约又跌了一些,浮动亏损大约4万元。
他还是没动。
随后几天,该合约一路阴跌不止。
经纪公司不断发出追缴保证金通知,他不愿追加资金,于是所持头寸逐步被强平。
最后,当账户上只剩下2万余元时,他将所剩无几的头寸平仓离场。
同时他也离开了期货市场,表示以后再也不碰期货了。
A的期货投资生涯只做了一笔交易就结束了。
这个案例很极端,也很有代表性。
对于新接触期货的交易者而言,尽管你在你原先从事的领域很成功,但并不代表你在期货市场就能成功。
尝试任何一项新事物,都必须放低自己的身架,以一种谦虚谨慎的态度来认真对待。
如果妄自尊大,以为自己很了不起,认为在期货市场做交易是小菜一碟,那么很容易被市场吞没。
如果你做错方向了,就要及时认错。
不要有“我肯定是对的,市场是错的”这种想法。
◆案例二、错了死扛,再加死码摊低成本某投资者B,江浙一带的民营企业家。
在某期货投资顾问的介绍下,于2007年4月份进入期货市场,投资100万元。
投资顾问推荐他买入正处于良好上升势头的橡胶。
初期有所获利,但随后橡胶价格开始下跌。
投资顾问坚定看好橡胶市场,建议B继续加仓买入。
满仓之后价格仍在下跌,投资顾问建议B追加资金,越跌越买,B照做了。
到了2007年7月份,B累计投入的资金已经超过了1000万,但账面上剩余的资金只有不到400万。
好在橡胶价格止住了跌势,开始回升。
到了2008年2月,账面资金已经到了1200余万。
期货市场“逼仓”案例分析

路漫漫其悠远
期货市场“逼仓”案例分析
(二)事件结果 1、各期货交易所必须严格控制持仓总量; 2、禁止T+0结算; 3、除套期保值头寸外,不得利用仓单抵押代为支付交易保证金; 4、除证监会批准的经纪公司外,其它机构不得从事二级代理; 5、对监管不力不能有效防范操纵行为并造成恶劣影响的交易所
将责令其停业整顿,直至取消其试点资格。
事实上里昂为了使他的逼仓成功,就必须把价格保持在一个高 水平,因此他也不得不大量买进不断运进的芝加哥小麦。事实 上持续运进的芝加哥小麦数量大大超过了他的预期和他的承受 能力,他不得不向当地银行借更多的钱,然而,芝加哥银行不 愿意再借给他额外的钱了。此时在芝加哥大火后新建的仓库也 开始投入使用,据估计仓储量增加到了1000万蒲式耳,比1871 年大火之前还要多出200万蒲式耳,这些都耗尽了里昂的财力。 直到8月19日,里昂还在持续地买进小麦,当他得知银行不再支 持他时,他才停止了,随之小麦的价格一下子跌了25美分,隔 天,里昂逼仓失败的消息使小麦价格又狂跌了17美分,里昂彻 底崩盘了,他已经没有能力偿还债务了。F·J·戴蒙德也撕毁了 协议,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了。
路漫漫其】 棕榈油经过火爆炒作、大量投机、发生风险、交易清淡, 直到完全退出期货市场,其过程是发人深醒的。不论是 从该品种的合约设计上,还是从市场监管的力度上,都 可以吸取许多经验和教训。
品种设计不合理,缺乏现货生产基础。
不完善的交割制度是棕榈油品种淡出市场的重要因素。
路漫漫其悠远
期货市场“逼仓”案例分析
CASE 4 1995年海南棕榈油M506事件 多逼空 失败
M506事件是一个由于过度投机、监管不力而导致品种最后消 亡的典型事件。
1、早期国内外棕榈油市场由于供求不平衡,全球植物油产 量下降,而同期需求却持续旺盛,导致棕榈油的价格不断 上涨。但到了1995年,国内外棕榈油市场行情却出现了较 大的变化,棕榈油价格在达到高峰后,逐渐形成回落趋 势。 2、M506合约多空对峙的起因:1995年第一季度海南棕榈 油期价一直于9300元/吨以上横盘,但在M506合约上,市场 投机者组成的多头阵营仍想凭资金实力拉抬期价。而此时 又遇到了一批来自以进口商为主的空头势力,在国内外棕 榈油价格下跌的情况下,以现货抛售套利,由此点燃了 M506合约上的多空战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eon
9
10月中旬,以广东金创期货经纪有限公司为主的多头联 合广东省南方金融服务总公司基金部、中国有色金属材 料总公司、上海大陆期货经纪公司等会员大举进驻广联 籼米期市,利用交易所宣布本地注册仓单仅200多张的利 多消息,强行拉抬籼米9711合约,开始“逼空”,16、 17、18日连拉三个涨停板,至 18日收盘时已升至3050元/ 吨,持仓几天内剧增9万余手。此时,空方开始反击,并 得到了籼米现货保值商的积极响应。19日开盘,尽管多 方在 3080元/吨之上挂了万余手巨量买单,但新空全线出 击,几分钟即扫光买盘。随后多头倾全力反扑,行情出 现巨幅振荡。由于部分多头获利平仓,多方力量减弱, 当日9511合约收低于2910元/吨,共计成交248416手,持 仓量仍高达22万手以上。收盘后,广东联合期货交易所 对多方三家违规会员作出处罚决定。由此,行情逆转直 下,9511合约连续跌停,交易所于10月24日对籼米合约 进行协议平仓,释放了部分风险。11月20日9511合约最 后摘牌时已跌至2301元/吨。至此,多方已损失2亿元左 右,并宣告其逼空失败。11月3日,中国证监会吊销了广 东金创期货经纪有限公司的期货经纪业务许可证。
D.Heon
8
CASE 3 广东联合期货交易所籼米期货事件 多逼空 失败 (一)“籼米事件”的起因与经过 广东联合期货交易所自1995年6月12日正式推出籼米期货交 易后,期价一路飙升,其中9511和9601两个合约,分别由开 始的2640元 /吨和2610元/吨上升到7月上旬的3063元/吨和 3220元/吨,交投活跃,持仓量稳步增加。多空双方的分歧在 于:多方认为,其一是国内湖南、湖北、江西等出产籼米的 主要省份当年夏季遭严重洪涝灾害,面临稻米减产形势;其 二是籼米期货实物交割中存在着增值税问题,据此估算当时 的期价偏低。空方则认为,籼米作为大宗农产品,其价格受 国家宏观调控,而且当时的籼米现货价格在2600元/吨左右, 远低于期价。随着夏粮丰收、交易所出台特别保证金制度, 到 10月,9511合约已回落到2750元/吨附近,致使多头牢牢 被套。
D.Heon 12
3、M506合约行情的走势及最后结果:1995年3月以后, 多空的激烈争夺令M506合约上的成交量和持仓量急剧 放大,3月28日持仓一度达到 47944手的历史最高位。 与此同时,有关部门发出了期货监管工作必须紧密围绕 抑制通货膨胀,抑制过度投机,加大监管力度,促使期 货市场健康发展的通知。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是不允许 原料价格上涨过猛,对粮油价格的重视程度也可想而知。 这就给期货市场上的投机商发出了明确的信号,而此时, M506合约上的多空争夺硝烟正浓。多头在来自管理层 监控及国内外棕榈油价格下跌双重打压下匆忙撤身,而 空方则借助有利之势乘机打压。 5年4月,将期价由9500以上高位以连续跌停的方式打 到7500一线。而此时的海南中商所施行全面放开棕榈油 合约上的涨跌停板限制,让市场在绝对自由的运动中寻 求价格。多头在此前期价暴跌之中亏损严重,此时那有 还手之力。这又给空方以可乘之机,利用手中的获利筹 码继续打低期价,在M506临近现货月跌到了7200水平。 至此,M506事件也告结束。此后的棕榈油合约中虽有 交易,但已是江河日下,到1996年已难再有生机了。
D.Heon 6
芝加哥市场上如此高的价格促使农场主们加快收割。同时交易 商也通过铁路向芝加哥运进了大量的小麦。在8月份的第二个星 期,每天运到芝加哥75000蒲式耳的小麦,而在8月下旬,每天 运进芝加哥的小麦达到175000——200000蒲式耳。同时,这段 时期正常的交易渠道也颠倒了。通常情况下,小麦从芝加哥装 船途经布法罗运往西海岸城市。算上运输成本的话,布法罗的 小麦价格应该高于芝加哥。但是此时芝加哥的小麦价格太高了, 以致货主把小麦从布法罗运回到芝加哥卖给里昂了。 (空方 行为) 行为) 事实上里昂为了使他的逼仓成功,就必须把价格保持在一个高 水平,因此他也不得不大量买进不断运进的芝加哥小麦。事实 上持续运进的芝加哥小麦数量大大超过了他的预期和他的承受 能力,他不得不向当地银行借更多的钱,然而,芝加哥银行不 愿意再借给他额外的钱了。此时在芝加哥大火后新建的仓库也 开始投入使用,据估计仓储量增加到了1000万蒲式耳,比1871 年大火之前还要多出200万蒲式耳,这些都耗尽了里昂的财力。 直到8月19日,里昂还在持续地买进小麦,当他得知银行不再支 持他时,他才停止了,随之小麦的价格一下子跌了25美分,隔 天,里昂逼仓失败的消息使小麦价格又狂跌了17美分,里昂彻 底崩盘了,他已经没有能力偿还债务了。F·J·戴蒙德也撕毁了协 议,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了。
D.Heon
14
CHAPTER C 思考与启示 【我国逼仓的产生原因】 1、交割制度存在缺陷 2、市场结构存在不合理性,这种不合理主要表现于套期保 值者发育不足上,我国是世界上重要的商品生产消费大 国,有发展套期保值的巨大潜力,然而挖掘潜力的重要 工作却为当时人们急功近利的思想所忽略。期货市场发 展初期执行限量交割制度,也许是出于国情考虑,交易 制度设计者有意无意忽略了达到小量交割必须经历的过 程,一味要求在交割量上一开始就达到国际市场上的理 想状态,通过限量交割制度设计追求小量交割效果,并 借此抑制套期保值活动以活跃市场,事实证明,这种做 法是行不通的,它为逼仓行为提供了制度上的支持,也 使小量交割成为泡影。 【逼仓的危害及其防范】 使期货正常功能难以发挥,而且使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受损。
D.Heon
2
空逼多:操纵市场者利用资金或实物优势 空逼多 资金或实物优势,在期货市场 资金或实物优势 上大量卖出某种期货合约,使其拥有的空头持仓大大超 过多方能够承接实物的能力。从而使期货市场的价格急 剧下跌,迫使投机多头以低价位卖出持有的合约认赔出 局,或出于资金实力不能接货而受到违约罚款,从而牟 取暴利。 多逼空:在一些小品种的期货交易中 小品种的期货交易中,当操纵市场者预 多逼空 小品种的期货交易中 期可供交割的现货商品不足 现货商品不足时,即凭借资金优势在期货 现货商品不足 市场建立足够的多头持仓以拉高期货价格,同时大量收 购和囤积可用于交割的实物,于是现货市场的价格同时 升高。这样当合约临近交割时,追使空头会员和客户要 么以高价买回期货合约认赔平仓出局;要么以高价买入 现货进行实物交割,甚至因无法交出实物而受到违约罚 款,这样多头头寸持有者即可从中牟取暴利。
D.Heon
11
CASE 4
1995年海南棕榈油 年海南棕榈油M506事件 年海南棕榈油 事件 多逼空 失败
M506事件是一个由于过度投机、监管不力而导致品种最后 消亡的典型事件。 1、早期国内外棕榈油市场由于供求不平衡,全球植物油产 量下降,而同期需求却持续旺盛,导致棕榈油的价格不断 上涨。但到了1995年,国内外棕榈油市场行情却出现了较 大的变化,棕榈油价格在达到高峰后,逐渐形成回落趋 势。 2、M506合约多空对峙的起因:1995年第一季度海南棕榈 油期价一直于9300元/吨以上横盘,但在M506合约上,市场 投机者组成的多头阵营仍想凭资金实力拉抬期价。而此时 又遇到了一批来自以进口商为主的空头势力,在国内外棕 榈油价格下跌的情况下,以现货抛售套利,由此点燃了 M506合约上的多空战火。
期货市场“逼仓”案例分析
﹡预备知识 ﹡国内外典型“逼仓”案例分析 ﹡思考与启示
CHAPTER A 预备知识
逼仓是指交易一方利用资金优势或仓单优势,主 导市场行情向单边运动,导致另一方不断亏损, 最终不得不平仓的交易行为. 逼仓是一种市场 操纵行为,它主要通过操纵两个市场即现货市 场和期货市场逼对手就范,达到获取暴利的目 的。 逼仓大致可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做多头 实现、另一种是通过做空头实现。
D.Heon 3
CHAPTER B 国内外典型“逼仓”案例分 析
CASE 1 1866年本杰明·P·哈钦森对芝加哥小麦 期货市场的操纵 多逼空 成功
[事件经过 事件经过]本杰明·P·哈钦森是第一个企图操纵期货市场 事件经过 的人,他的目标是对1866年8月的玉米期货市场进行逼 仓,1866年5月和6月,他在谷物类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 积累了大量的多头仓位。此时,据说小麦的购入成本是 0.88美元/蒲式耳。到了8月份,受伊利诺斯州、爱荷华 州及毗邻芝加哥的其它州的每周作物报告影响,小麦价 格迅速上扬。8月4日,小麦合约报价0.90-0.92美元/蒲 式耳。8月18日,哈钦森的交割要求使小麦的价格上涨 到1.85-1.87美元/蒲式耳,空头损失惨重。
D.Heon
4
[事件结果 事件结果]这起逼仓事件和随后发生的其它逼仓事件, 事件结果 促使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决定禁止这种行为。 他们第一次给逼仓下了定义,认为逼仓是这样一种行为: “订立购买商品的合约,然后采取手段使卖方不能履行 合约,从而向卖方逼取钱财”。他们认为,这种交易是 不正当的、带有欺诈性的,并且宣布:任何参与这种行 为的CBOT会员将会被开除。但是,这个声明对于随后 的一些投机者的行为没有起到任何威慑作用。
D.Heon 15
D.Heon
5
CASE 2 1872年约翰·里昂对芝加哥小麦期货逼仓 多逼空 失败 [事件经过] 1871年10月6日,“芝加哥大火”摧毁了芝 事件经过] 加哥城的大半个城市,芝加哥小麦库存从800万蒲式耳 减少到550万蒲式耳。主要的小麦商约翰·里昂感觉到这 是一次很好的逼仓机会,他和一名谷物交易商休·马赫 以及CBOT的另一名中间商F·J·戴蒙德结成联盟。1872年 春天,开始买进小麦的现货和期货,小麦的价格持续上 涨,7月底,价格上涨到1.35美元/蒲式耳,价格的持续 上涨导致谷物大量地涌入芝加哥。 8月5日,芝加哥又发生了一次大火,烧毁了剩余的一个 交割仓库“爱荷华仓库”,进而使芝加哥的小麦库存再 次减少了 30万蒲式耳。此外政府公布的关于坏天气的 报告也助长了谣言。所有这些消息都意味着市场上存在 超买的压力,导致了8月10日的合约价格达到了1.50美 元/蒲式耳,15日价格又升至1.61美元/蒲式耳。此时, 操纵行为也达到了顶点。 (多方行为) 多方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