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

合集下载

论中草药在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中的应用及对策

论中草药在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中的应用及对策

论中草药在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中的应用及对策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病害日趋严重,养殖中所使用的渔用药物的种类和数量也在不断增多。

抗生素、促生长剂、杀虫药等的大量使用,带来了药物在鱼体内大量富集残留和病原体的抗药性等问题,导致养殖水产品质量下降,既危害了人类健康,又污染了环境。

开发和生产安全、高效的无公害鱼药已经成为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中草药具有天然、高效、毒副作用小、抗药性不显著、资源丰富以及多样化等优点,在防治鱼病中,除了兼有药性和营养性外,还具有提高水产动物生产性能和饲料利用率高的功效。

为贯彻落实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进行绿色无公害安全水产养殖生产,应用中草药防治鱼病具有重大意义。

一、中草药的作用1、抗菌、抗病害如大黄、黄柏、黄岑有抗菌功效,能够抑菌;苦楝皮、马鞭草、白头翁等能杀虫。

2、增加机体免疫力水产动物具有相对完善的免疫力功能,中草药可以对其起调节作用。

3、可以完善饲料的营养配伍,提高饲料转化率中草药本身含有一定的营养物质,如粗蛋白、粗脂肪、维生素等,某些中草药还有诱食、消食的作用。

二、中草药的特点1、资源广、成本低我国地域辽阔药学中草药是天然物质,保持了各种成分的自然性和生物活性,其成分易吸收利用,不能被吸收的也能顺利排出体外,在体外细菌分解,不会污染水环境。

而一般的化学药物成分会积累在动物体内或残留于水体中。

3、毒副作用小,在动物体内不产生抗药性通过中草药组方配伍,利用中药之间的相互作用,提高其防病治病的功效,减弱或消减了毒副作用。

有毒的中草药经过适当的炮制加工后,毒性会降低或消失,此外至今医学研究还未发现中草药有抗药性的问题。

三、中草药在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中的应用1、大黄其有效成分为蒽醌衍生物,其中以大黄酸、大黄素及芦荟大黄素抗菌的作用最好,有收敛、增加血小板、促进血液凝固及抗瘤的作用。

用以防治草鱼出血病、细菌性烂鳃病、白头嘴病等。

2、乌柏又名柏树、木蜡树,其叶含生物碱、黄酮类、鞣质、有机酸、酚类等成分,主要抑菌成分不酚酸尖物质,在生石灰作用下生成沉淀,可以用来防治烂鳃病、白头白嘴病等。

浅谈中草药在水产养殖病害防治的研究与应用

浅谈中草药在水产养殖病害防治的研究与应用

浅谈中草药在水产养殖病害防治的研究与应用【摘要】中草药在水产养殖病害防治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从中草药在水产养殖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水产养殖病害防治的重要性入手,探讨了中草药在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中的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分析了其优势和局限性,介绍了具体案例,并与化学药剂进行了比较。

文章在结论部分展望了中草药在水产养殖病害防治的前景,总结了其重要性,并提出了应用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中草药在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中的作用和意义,为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关键词:中草药、水产养殖、病害防治、研究进展、应用现状、优势、局限性、具体案例、化学药剂比较、前景展望、重要性总结、应用建议。

1. 引言1.1 中草药在水产养殖中的地位和作用中草药在水产养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作用多方面,可以帮助养殖户提高养殖效益,减少养殖风险,保护水产养殖环境。

加强对中草药在水产养殖中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进一步推动水产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2 水产养殖病害防治的重要性水产养殖病害防治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随着水产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养殖技术的进步,水产养殖病害也日益成为困扰养殖业发展的重要问题。

病害的发生不仅会造成养殖水体污染,影响养殖环境的质量,还会导致养殖物种的损失和养殖产量的减少,给养殖户带来经济损失。

加强水产养殖病害防治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正文2.1 中草药在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中的研究进展近年来,中草药在水产养殖病害防治领域的研究逐渐受到关注。

许多学者和科研机构开始探索中草药在水产养殖中的潜力,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研究人员对不同种类的中草药进行了筛选和鉴定,寻找其中具有良好抗病性的品种。

通过实验和观察,他们发现一些中草药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真菌等多种功效,有望成为水产养殖病害的有效防治手段。

研究人员对中草药的使用方法和剂量进行了系统研究,探索最佳的使用方式,以确保中草药在水产养殖中的效果最大化。

中草药添加剂在水产养殖上的作用

中草药添加剂在水产养殖上的作用

中草药添加剂在水产养殖上的作用水产养殖是一种重要的养殖方式,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而中草药添加剂在水产养殖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

中草药是一种天然绿色的药物资源,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水产品的养殖效益和品质。

1.中草药添加剂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水产疾病水产养殖过程中,疾病是十分常见的问题。

而中草药添加剂可以通过其抗菌、抗病毒、解毒、抗氧化等作用,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水产疾病的发生。

例如,青蒿素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鱼体上的寄生虫;菊花可以增强鱼体免疫力,预防鱼类疾病的发生;枸杞可以增强鱼体抗病能力,减少疾病的感染率等。

2.中草药添加剂可以促进水产生长发育水产生长发育是水产养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同时也是影响养殖效益的重要因素。

中草药添加剂可以通过其促进鱼类生长、增强食欲、增强消化功能、促进鱼体代谢等作用,有效地促进水产生长发育,提高养殖效益。

例如,田七可以增加鱼类食欲、促进消化吸收、增强鱼体免疫力,从而促进鱼体生长;冬虫夏草可以促进鱼体免疫力、增加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加快鱼体生长等。

水产品的品质是影响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

而中草药添加剂可以通过其驱虫、降低水体污染、增加营养物质含量等作用,改善水产品的品质,提高市场竞争力。

例如,山楂可以驱虫、降低水体污染和氨氮含量,从而改善鱼体品质;甘草可以有效降低鱼体异味和苦味,增加鱼肉的口感;川芎可以改善鱼体肉质,提高鱼肉的口感等。

4.中草药添加剂可以增强水产养殖环境的稳定性水产养殖环境的稳定性直接影响着水产品的生长和品质。

而中草药添加剂可以通过其抗氧化、降低水体胆固醇含量、降低水体 pH 值等作用,增强水产养殖环境的稳定性,提高养殖效益。

例如,黄芪可以增加鱼体免疫力,降低水体 pH 值,从而增强水产养殖环境的稳定性;当归可以降低鱼体胆固醇含量、增强鱼体免疫力,从而提高水产养殖效益等。

总之,在水产养殖中使用中草药添加剂具有重要的作用。

浅谈中草药在水产养殖病害防治的研究与应用

浅谈中草药在水产养殖病害防治的研究与应用

浅谈中草药在水产养殖病害防治的研究与应用1. 中草药的种类与功效中草药是指经过鉴定,并具有一定药用价值的植物药材。

在水产养殖中,常用的中草药有枳实、苦参、连翘、黄连等。

这些中草药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等多种功效,可以用于预防和治疗水产养殖中的细菌、病毒等病害。

2. 中草药的提取与应用中草药的有效成分主要存在于其根、茎、叶等部位,常用的提取方法有水煎、浸泡、蒸馏等。

提取得到的中草药提取液,可以直接添加到养殖水中进行预防和治疗。

还可以制成中草药浸泡剂、水剂、粉剂等不同形式的药剂,便于养殖户的使用。

3. 中草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研究目前,国内外对中草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研究逐渐增多。

一些专家学者通过实验研究,发现了中草药对水产养殖中的常见病害具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也探讨了中草药在水产养殖中的使用方法、用药浓度、用药时机等方面的问题,为中草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1. 中草药在鱼类细菌性病害防治中的应用细菌性病害是水产养殖中常见的病害之一,严重影响了养殖效益。

一些研究发现,枳实、苦参等中草药的提取液对鱼类细菌性病害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以有效地减少病害的发生和传播。

虾蟹类病毒性病害对水产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研究表明,连翘、黄连等中草药提取液中的有效成分具有抗病毒作用,可以显著降低虾蟹类的感染率,为虾蟹类养殖提供了新的防治方法。

1. 应用前景中草药在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中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中草药具有天然、安全的特点,对水产养殖环境和生态没有负面影响。

中草药的提取方法简单,成本较低,适合于水产养殖户自行制剂使用。

中草药的多样性和多功性,为水产养殖中不同病害的治疗提供了多种选择。

2. 存在的问题中草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也存在一些问题。

中草药的抗菌、抗病毒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其有效成分的提取和利用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中草药的质量和用药方法的标准化问题亟待解决。

中草药在长期使用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副作用和毒性问题,需要进一步的临床试验和安全评估。

中药对水产养殖的应用

中药对水产养殖的应用

中药对水产养殖的应用1. 引言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丰富的中药资源,其中许多中药物质具有良好的药理活性和生物活性。

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中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也逐渐得到了重视。

中药不仅可以提高水产养殖的生产效益,还能够改善水产动物的免疫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本文将就中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2. 中药的抗菌作用2.1 中药对水产病原菌的抑制作用许多水产疾病的发生与病原菌的感染密切相关。

中药中含有丰富的抗菌物质,可以抑制水产病原菌的生长繁殖,减少病原菌对水产动物的感染。

例如,黄连中的黄连素等成分能够有效地抑制细菌和病毒的生长,对水产养殖中的疾病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2.2 中药对水产养殖环境的净化作用水产养殖池塘中水质的良好与否直接影响着养殖效益。

中药中的一些成分具有较强的去除水体有机物和废物的能力,能够起到净化水质、改善水质环境的作用。

例如,金银花中的金银花苷能够有效降解水中有机物质,减少池塘内废物的积累,提高养殖水域的环境质量。

3. 中药的免疫调节作用3.1 中药对水产动物免疫能力的提高水产养殖中,水产动物的免疫能力直接影响其生长和抗病能力。

中药中的多种活性成分可以促进水产动物的免疫系统发挥作用,增强免疫力,并提高水产动物对病原菌的抵抗能力。

例如,阿胶中的多糖成分能够增强鱼类的免疫能力,提高其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3.2 中药对免疫相关基因的调控中药不仅可以提高水产动物的免疫能力,还能够调节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进一步增强水产养殖动物的免疫防御系统。

例如,枸杞中的大黄素等成分可以调节免疫细胞基因的表达,增强免疫细胞对病原菌的杀伤能力。

4. 中药的健康保护作用4.1 中药对水产动物消化系统的保护作用水产养殖中,水产动物的消化系统健康与否直接影响其摄食和生长能力。

中药中的一些成分具有调节水产动物消化系统功能的作用,能够改善其消化吸收功能,促进养殖动物的生长发育。

例如,山楂中的花色苷能够促进鱼类的消化腺分泌,增强其消化吸收功能。

中草药对水产养殖的作用

中草药对水产养殖的作用

随着我国水产养殖集约化和规模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养殖水域的污染日益严重,养殖病害频繁发生。

长期使用抗生素或其它化学药物防治水产病害,引发了一系列水域生态环境和水产食品安全问题。

为了使水产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地发展,开发毒副作用小、无残留、病原体不易产生抗药性的中草药成为当前水产药物研究的热点之一。

在养殖水体和饲料中使用中草药能够控制病原微生物,提高机体免疫机能,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

近年来,中草药制剂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有望成为未来水产养殖病虫害防治的一个新方向。

1 中草药作为水产动物免疫增强剂的优点1.1 纯天然且无耐药性中草药大都是经过几千年的医疗实践证实对动物健康有益无害的天然植物或产品。

中草药保持了其大部分自然结构和生物活性,动物采食后无残留和耐药性。

生产草药后的残体,可重新被自然界分解还原,不会对自然或生态系统造成威胁;而抗生素及其他人工合成的化学制剂残留物不易降解,并对生物系统产生破坏,危及人类的生存环境。

1.2 加工相对简便目前中草药添加剂应用剂型有固体物和汤剂2种。

而这2种剂型的加工方法都较简单,一般的粉碎固体混合物,经过简单干制(通风阴干、晒干和低温快速烘干)粉碎即可;较为纯化的固体添加剂,常用浸渍法、渗漉法、煎煮法、回流提取法及连续回流提取法等经过水、亲脂类和亲水类溶剂提取中草药成分,然后通过沉淀、结晶、重结晶、薄层层析及吸附层析等方法1.3 作用和功能多样性中草药成分复杂,每味草药本身就是一个小复方,加之处方众多,配伍多样,作用各异,构成了中草药添加剂的作用和功能的多样性。

任何一种中草药往往都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如黄芪中含有黄酮类、多糖类、皂甙类、有机酸、脂类和微量元素等数10种有效成分。

按化学药物的“构效学说”,每种成分都应发挥一种功效。

2 中草药的有效成分及作用机制2.1 有效作用成分天然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极为复杂,除含有免疫物质外,还含有一些未知的促生长活性物质及一定量的蛋白质、氨基酸、糖类、矿物质、维生素、脂肪、植物色素等。

29种中草药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

29种中草药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

29种中草药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水产动物机体免疫力下降、阴阳失衡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免疫功能紊乱从而导致其体内各种疾病的多发难治性,也只有从根本上调整心、肝、肾阴阳平衡,亦即机体免疫平衡,才能达到真正治疗疾病的效果。

抗病毒(或抗细菌)的中草药,从中药药理来讲,可提高免疫细胞的活力、激活水产动物体内免疫细胞,并迅速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其优势是对病毒(或细菌)的复制有极强的抑制、阻断和直接杀死等作用,可有效地降低肝损伤,很快改善肝功能,在短期内提高其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对肝纤维素化有显著的抵抗作用,且无毒副作用,可提高水产动物免疫力,重建机体免疫功能,能有效的帮助病体祛邪扶正和固本,对已经损伤的机体进行修补,调节好自身的阴阳平衡,迅速恢复健康,达到治病的目的,临床研究也证明了中草药对水产动物的细菌性疾病、病毒性疾病等有特效。

各地养殖单位在实际应用中草药后,已表现出对水产动物的安神、镇静、健胃促消化、理气、活血、养精补益、驱虫、杀虫、保健、解毒排毒、抗肿瘤、治肝炎、收敛、抗创伤、抗菌、抑菌、杀灭病毒等多种药理作用,并已研制出增强水产动物免疫功能、抗应激能力、抗有害微生物、驱虫杀虫、保健健胃、促进和帮助消化、促生长、增体重、改善肉质、改进品质和风味等多种中草药营养保健剂。

现将水产鱼病预防中常用的几种中草药介绍如下:1、大黄又名锦纹、黄良,别名将军、生军、马蹄黄等,蒙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以根及根茎入药,其有效成分为蒽醌衍生物、其中以大黄酸、大黄素及芦荟大黄素的抗菌作用最好,抗菌作用强,抗菌谱广,有收敛、泻下、清热、解毒、破积、去瘀、增加血小板、促进血液凝固等作用。

用于烂鳃病、肠炎病、出血病及白头白嘴病等。

使用方法:全池泼洒,常用量为2.5~3.75PPM,使用前、先将大黄用0.3%的氨水按1:20比例。

室温下浸泡12~24小时,使蒽醌衍生物游离出来,以提高疗效,将药液均匀地洒入水中。

可防治鱼粘细菌病。

使用大黄时加上0.5PPM硫酸铜,疗效更好。

中药在水产养殖中的作用

中药在水产养殖中的作用

中药在水产养殖中的作用引言中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开始探索中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以提高生产效益和保障水产养殖的健康稳定发展。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药在水产养殖中的作用,并探讨其具体应用及效果。

中药在水产养殖中的主要作用1. 预防病害中药具有广谱抗菌、抗病毒和抗寄生虫等作用,可以有效预防病害在水产养殖中的发生。

通过使用中药浸泡或添加到饲料中,可以增强水产品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减少疾病传播和死亡率。

2. 促进生长发育某些中药成分具有促进水产品生长发育的作用。

例如,人参、黄芪等可以增加鱼类摄食量、改善消化吸收功能,并提高鱼类的生长速度和体重增加率。

3. 改善饮食品质中药在水产养殖中还可以改善饮食品质,提高水产品的口感和营养价值。

例如,加入适量的薏苡仁、山楂等中药材可以改善鱼类肉质的细腻度和口感。

4. 净化水质部分中药具有净化水质的作用,可以降低养殖环境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浓度,提高水体透明度和溶解氧含量,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5. 调节养殖环境某些中药成分能够调节养殖环境的温度、pH值、盐度等参数,提供适宜的生长条件,促进水产品健康成长。

中药在不同水产养殖领域的应用1. 鱼类养殖在鱼类养殖中,常用的中药包括黄连、苦参、金银花等。

这些中药具有抗菌作用,可以预防和控制细菌性病害的发生。

此外,还有一些中药可以促进鱼类生长发育,如人参、黄芪等。

2. 虾类养殖虾类养殖中常用的中药包括苦参、山楂、甘草等。

这些中药可以预防和控制虾类常见的病害,如白斑病、黄道病等。

同时,中药还可以改善虾类的饮食品质和口感。

3. 蟹类养殖蟹类养殖中常用的中药包括茶叶、菊花、金银花等。

这些中药具有抗菌作用,可以预防和控制蟹类常见的细菌性感染。

此外,还有一些中药可以改善蟹肉质的口感和储存稳定性。

中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案例1. 中药浸泡法将适量的中药材浸泡于水产养殖池塘或水体中,使其中活性成分溶解于水中,并通过鱼鳃或虾脚吸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产养殖中草药使用(一)
水产养殖中常用的中草药按功能可分为以下几类。

⑴抗细菌中草药:大黄、黄连、黄芩、五倍子、苦参、桉叶、乌桕、松针、地锦草、穿心莲等;⑵抗病毒中草药:大黄、黄连、黄芩、板蓝根、大青叶等;⑶抗寄生虫中草药:苦楝皮、石榴皮、松针、菖蒲等;⑷抗真菌中草药:菖蒲、苦参、白头翁等;⑸增强免疫功能中草药:黄芪、党参、当归、甘草、丹参等;⑹其它用途中草药:杜仲叶、苦参、山栀子可改善水产品肉质和增加鲜度。

中草药常用给药方法有口服法、泼洒法及药浴法3种。

⑴口服法:将中草药药粉添加到饲料中,投喂药饵前停喂1-2天,然后先投喂少量饲料,再投喂药饵。

此法适用于可进食的水产动物疾病治疗或预防,对病情严重已不能进食的水产动物效果不佳。

⑵泼洒法:将中草药浸泡或煎煮后取汁泼洒到池塘中或食场。

多用于预防或紧急治疗。

此法用药量大,对水体体积和用药浓度应准确估算,并要泼洒均匀,一般需多次泼洒。

⑶药浴法:将较高浓度药液置于木桶、船舱、水中的网箱内,对病鱼(虾、蟹、鳖等)进行药浴。

或降低池水并停止进排水,进行全池药浴。

此法效果较好,但较费人工,操作要熟练,适宜在苗种放养、转池和运输时使用。

笔者根据多年实践,总结出一些利用中草药防治水产动物疾病的常用处方。

一、防治细菌病:⑴内服。

处方一:穿心莲、黄柏各100克,鱼腥草200克。

处方二:黄芩、鱼腥草各200克,黄柏100克。

处方三:柴胡100克,黄连、甘草各50克。

以上为100公斤鱼体重每天用药量(预防用量为20%),5-7天为1个疗程。

⑵外用。

处方一:大黄、五倍子各2公斤/亩。

处方二:五倍子2公斤/亩,黄芩、黄柏各1公斤/亩。

处方三:黄连、大黄、黄芩各1公斤/亩。

隔日进行1次,重复用药2-3次。

二、防治病毒病:⑴内服。

处方一:板蓝根300克,穿心莲200克。

处方二:大黄200克,黄柏120克,黄芩80克。

以上为100公斤鱼体重每天用药量(预防用量为20%),3-5天为1个疗程。

⑵外用。

处方一:苦楝皮、菖蒲各2公斤/亩。

处方二:大黄、黄柏、黄芩按5:3:2的比例制成三合剂,用量 2公斤/亩。

三、防治寄生虫病:⑴内服。

处方一:仙鹤草200克,板蓝根300克。

处方二:苦楝皮300克。

以上为100公斤鱼体重每天用药量(预防用量为20%),6-7天为1个疗程。

⑵外用。

处方:苦楝皮2公斤/亩,菖蒲1公斤/亩。

四、防治肝胆综合症。

⑴内服。

处方:当归200克,丹参、山楂各200克。

以上为100公斤鱼体重每天用药量(预防用量为20%),6-7天为1个疗程。

⑵外用。

处方:大黄、黄柏、黄芩按5:3:2的比例制成三合剂,用量2公斤/亩。

水产养殖中草药使用(二)
中草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渔药产品自从废除地标产品实施国家统一标准后,中草药药品约占水产药品的百分之五十左右。

国标中草药有单味、多味和中西复合三种规格,通过一年多来的实践表明,有的产品能达到所标明的疗效,如服易康(三黄散)按剂量口服五日不仅对细菌引起的鱼类白头白嘴病和烂鳃病有显著疗效,而且对草鱼的病毒性出血病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五倍子按剂量口服五日不仅对细菌性引起的肠炎、烂鳃、疥疮、腐皮等疾病有明显的治疗效果,而且对真菌性引起的水霉病、鳃霉病也有较好的治疗作用;通过多次实践证明,五倍子与红肝小胆散(鱼肝宝散)合用,对草鱼、鲤鱼、鲫鱼肝胆综合症引起出血病也有明显治疗效果。

又如鳞立平(苦参末)不仅对鱼虾甲壳类寄生虫和原生动物类的寄生虫有杀灭作用,而且对细菌性引起的肠炎、烂鳃病,特别是对水型点状假单胞菌引起的竖鳞病均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山西黄河鱼病研究所报告,他们采用枳实、当归、丹参、辣蓼、艾叶、茵陈、苍术、石菖蒲、麦芽、谷芽、蒲公英、神曲、贯仲、附子、地龙、乌蛇、蜈蚣、朱砂等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的纯中草药,按0.4%添加于饲料里,对草鱼、鲤鱼、鲫鱼、武昌鱼等淡水温水性鱼类定期投喂,结果表明,该药品不仅具有促进生长和预防疾病,还可有效提高饲料的利用率。

特别是对四种鱼类实验后,它们平均可节省饵料10%~15%。

长期在饲料中添加本品,基本上杜绝了草鱼的出血病、肠炎病、烂鳃病和顽固性脂肪肝病的发生,在一龄草鱼上使用本品,可使鱼种的成活率达到95%以上。

2006年,湖北靖江一带利用网箱饲养的斑点叉尾鱼回由于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感染致使鱼类发生鱼回鱼套肠病,造成毁灭性的死亡。

治疗期间他们采用投喂各种抗生素和外用多种消毒杀菌剂均无疗效,最终还是采用了大黄、黄柏、黄芩、贯仲、白头翁等与鱼虾血凝复配后进行投喂5天~7天基本控制了病情。

实践证明,中草药在水产动物病害防治上不仅对多种病原体有显著的杀灭作用,而且有异病同治的特殊疗效。

中草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对中草药的疗效有偏见。

大部分渔农由于缺乏水产动物病害技术,不知道水产动物病害防重于治的理念,加之对中草药性能、特点不够了解,总认为中草药在治疗病害时疗效低,见效慢,存在不如化学药剂见效快等偏见,不愿使用中草药来防治疾病,这便是当前水产领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操作麻烦不方便中草药的剂型有散剂、丸剂、胶囊、针剂四种类型,在水产动物病害防治中因水生动物的特点,一般只能采用口服、外泼和药浴,在使用前都要进行不同的用药
准备工作,如口服时需要用黏合剂与饲料拌匀投喂,外泼药浴时要进行水煎和浸泡处理,显然这比抗生素药剂使用要麻烦得多,通常会影响渔民用药的情绪。

货源短缺,价格上涨由于中草药无公害,无污染,能治本等优点,现已被医药、兽药、日化等行业广泛应用,从而导致了中草药求大于供,使得某些中草药形成货源紧缺,价格上涨,如在水产动物病害防治中常用的五倍子、丹参、大黄、柴胡等品种,这也是阻碍中草药在渔业生产中应用的问题。

中草药在水产动物病害防治中虽然存在着药效慢、使用麻烦和某些原材料价格偏高等因素,但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缺乏水产动物病害防治技术和对中草药特点性能不够深刻了解所造成的。

中草药的发展前景随着动物产品中药物残留量的增加,给人类健康带来的危害也越来越大。

消费者出于自身安全的考虑也越来越关注绿色食品市场。

因此,各国政府纷纷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以控制动物产品中的药物残留。

我国政府自2006年已对水产药品进行了全面整改,并在各地设立质量检查机构,加大了对不合格产品的整治力度,尤其对违禁药品,政府采取了更有效的打击措施。

中草药在水产病害防治中的应用效果越来越明显,这已经引起国外水产专家的重视,最终水产中草药药品也必将会和我国的中成药一样打入国际市场,被各国水生动物饲养者和消费者一同认可。

众所周知,中草药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发展历史。

中药调节人体内“阴阳”二气平衡以及“正气内存、邪不平正”的观点,早被我国人民熟知和接受。

中国人历来就有用中草药进补的习惯,药膳现已成为许多高级宾馆饭店的特色。

因此,采用中草药防病治病所生产出来的水产品成为“绿色保健食品”而倍受消费者欢迎。

综上所述,开发和利用中草药药品不仅解决了抗生素及其替代品不能解决的药物残留问题,而且能显著提高我国渔业生产水平及产品质量,使我国水产品顺利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

因此,中草药在渔业生产中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