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在水产上的应用
中草药添加剂在水产养殖上的作用

中草药添加剂在水产养殖上的作用水产养殖是一种重要的养殖方式,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而中草药添加剂在水产养殖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
中草药是一种天然绿色的药物资源,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水产品的养殖效益和品质。
1.中草药添加剂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水产疾病水产养殖过程中,疾病是十分常见的问题。
而中草药添加剂可以通过其抗菌、抗病毒、解毒、抗氧化等作用,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水产疾病的发生。
例如,青蒿素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鱼体上的寄生虫;菊花可以增强鱼体免疫力,预防鱼类疾病的发生;枸杞可以增强鱼体抗病能力,减少疾病的感染率等。
2.中草药添加剂可以促进水产生长发育水产生长发育是水产养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同时也是影响养殖效益的重要因素。
中草药添加剂可以通过其促进鱼类生长、增强食欲、增强消化功能、促进鱼体代谢等作用,有效地促进水产生长发育,提高养殖效益。
例如,田七可以增加鱼类食欲、促进消化吸收、增强鱼体免疫力,从而促进鱼体生长;冬虫夏草可以促进鱼体免疫力、增加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加快鱼体生长等。
水产品的品质是影响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
而中草药添加剂可以通过其驱虫、降低水体污染、增加营养物质含量等作用,改善水产品的品质,提高市场竞争力。
例如,山楂可以驱虫、降低水体污染和氨氮含量,从而改善鱼体品质;甘草可以有效降低鱼体异味和苦味,增加鱼肉的口感;川芎可以改善鱼体肉质,提高鱼肉的口感等。
4.中草药添加剂可以增强水产养殖环境的稳定性水产养殖环境的稳定性直接影响着水产品的生长和品质。
而中草药添加剂可以通过其抗氧化、降低水体胆固醇含量、降低水体 pH 值等作用,增强水产养殖环境的稳定性,提高养殖效益。
例如,黄芪可以增加鱼体免疫力,降低水体 pH 值,从而增强水产养殖环境的稳定性;当归可以降低鱼体胆固醇含量、增强鱼体免疫力,从而提高水产养殖效益等。
总之,在水产养殖中使用中草药添加剂具有重要的作用。
五倍子在水产中的应用

五倍子在水产中的应用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五倍子,又名大果悬铃木、大豆乌龙木、水饭树,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其果实是医药和保健品中的重要成分之一。
五倍子在中药方面有着悠久的应用历史,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五倍子在水产领域的应用也逐渐得到重视。
一、五倍子的功效与作用五倍子具有收敛、止泻、涩肠、杀菌等功效,可以用于治疗腹泻、便秘、口疮等肠胃疾病。
五倍子还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抗病毒等作用,被广泛应用于药物及保健品行业。
在水产领域,五倍子的抗菌作用可以帮助鱼类预防和治疗感染病原菌引起的疾病,提高其免疫力,增强体质。
二、五倍子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1. 防止水质恶化养殖水体中会产生大量的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导致水质恶化,影响养殖效果。
五倍子具有很强的吸附和净化水质的能力,能够有效去除水体中的有毒有害物质,改善水质环境,保持养殖环境清洁。
2. 预防疾病传播水产养殖过程中常常会发生各种疾病传播现象,如细菌性疾病、真菌感染等。
五倍子具有抗菌、抗病毒的作用,可以帮助鱼类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减少疾病危害。
3. 促进鱼类生长五倍子中含有丰富的鞣酸、鞣质及多种微量元素,对鱼类的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
添加适量的五倍子粉末到鱼类饲料中,可以增加饲料的营养价值,促进鱼类的生长速度和体重增长,提高养殖水平。
4. 增加水产品质五倍子中含有丰富的多酚类物质,具有很好的抗氧化作用,可以有效延长水产品的保鲜期,改善口感,增加营养价值。
通过添加五倍子粉末到养殖水中或饲料中,可以提高水产品的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三、五倍子在水产领域的研究和开发随着对五倍子功能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科研机构和养殖企业开始将五倍子纳入产品研发和生产中。
利用五倍子的抗菌、抗氧化等功效,开发出一系列适用于水产养殖的产品,如五倍子粉、五倍子提取物等。
这些产品在养殖水产中的应用效果也得到了验证,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五倍子在水产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发展空间,其在提高水质、预防疾病、促进生长、增加品质等方面具有显著效果,将为水产养殖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白芷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白芷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白芷,又称细辛,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中草药。
它被广泛用于医药领域,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白芷在水产养殖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白芷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并详细介绍其作用和效果。
白芷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生长在我国西北地区的高海拔山地。
它的根部富含精油和挥发性成分,具有抗菌、抗炎和抗氧化的作用。
这些特性使得白芷在水产养殖中有着广泛应用的潜力。
一、抗菌作用白芷所含有的挥发性成分具有强大的抗菌作用。
在水产养殖中,鱼类容易受到细菌和病原体的感染,导致疾病的传播和死亡率的增加。
而将白芷加入水产养殖的环境中,可以有效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降低疾病的风险。
二、提高免疫力白芷具有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在水产养殖中,鱼类的免疫力对于预防和控制疾病至关重要。
白芷中的活性物质可以刺激鱼类体内的免疫系统,增强免疫细胞的活性和功能,提高鱼类的抗病能力,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
三、改善水质白芷在水产养殖中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改善水质。
水质是水产养殖中的一个关键因素,对于鱼类的生长和健康至关重要。
而白芷具有一定的净化水质的能力,它可以吸附和分解水中的有害物质,改善水中的氧气含量和PH值,为鱼类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四、促进鱼类生长白芷还可以促进鱼类的生长。
在水产养殖中,饲料是影响鱼类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而将适量的白芷粉末添加到饲料中,可以刺激鱼类的食欲,增加对饲料的摄取量,提高鱼类的生长速度和体重增加率。
需要注意的是,白芷作为一种天然植物,应该合理使用,避免过量使用造成反效果。
同时,也应该选择纯净无污染的白芷,并按照专业建议的用量添加到水产养殖中。
在养殖过程中,我们建议与专业的水产养殖人员或兽医咨询,以获得更准确的使用建议和配方。
此外,也需要定期检测水质,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使用白芷的量和频率。
综上所述,白芷在水产养殖中具有抗菌作用、提高免疫力、改善水质和促进鱼类生长的作用。
合理使用白芷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鱼类疾病的发生,提高养殖效益,同时减少对化学药剂的依赖。
中草药对水产养殖的作用

随着我国水产养殖集约化和规模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养殖水域的污染日益严重,养殖病害频繁发生。
长期使用抗生素或其它化学药物防治水产病害,引发了一系列水域生态环境和水产食品安全问题。
为了使水产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地发展,开发毒副作用小、无残留、病原体不易产生抗药性的中草药成为当前水产药物研究的热点之一。
在养殖水体和饲料中使用中草药能够控制病原微生物,提高机体免疫机能,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
近年来,中草药制剂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有望成为未来水产养殖病虫害防治的一个新方向。
1 中草药作为水产动物免疫增强剂的优点1.1 纯天然且无耐药性中草药大都是经过几千年的医疗实践证实对动物健康有益无害的天然植物或产品。
中草药保持了其大部分自然结构和生物活性,动物采食后无残留和耐药性。
生产草药后的残体,可重新被自然界分解还原,不会对自然或生态系统造成威胁;而抗生素及其他人工合成的化学制剂残留物不易降解,并对生物系统产生破坏,危及人类的生存环境。
1.2 加工相对简便目前中草药添加剂应用剂型有固体物和汤剂2种。
而这2种剂型的加工方法都较简单,一般的粉碎固体混合物,经过简单干制(通风阴干、晒干和低温快速烘干)粉碎即可;较为纯化的固体添加剂,常用浸渍法、渗漉法、煎煮法、回流提取法及连续回流提取法等经过水、亲脂类和亲水类溶剂提取中草药成分,然后通过沉淀、结晶、重结晶、薄层层析及吸附层析等方法1.3 作用和功能多样性中草药成分复杂,每味草药本身就是一个小复方,加之处方众多,配伍多样,作用各异,构成了中草药添加剂的作用和功能的多样性。
任何一种中草药往往都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如黄芪中含有黄酮类、多糖类、皂甙类、有机酸、脂类和微量元素等数10种有效成分。
按化学药物的“构效学说”,每种成分都应发挥一种功效。
2 中草药的有效成分及作用机制2.1 有效作用成分天然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极为复杂,除含有免疫物质外,还含有一些未知的促生长活性物质及一定量的蛋白质、氨基酸、糖类、矿物质、维生素、脂肪、植物色素等。
29种中草药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

29种中草药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水产动物机体免疫力下降、阴阳失衡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免疫功能紊乱从而导致其体内各种疾病的多发难治性,也只有从根本上调整心、肝、肾阴阳平衡,亦即机体免疫平衡,才能达到真正治疗疾病的效果。
抗病毒(或抗细菌)的中草药,从中药药理来讲,可提高免疫细胞的活力、激活水产动物体内免疫细胞,并迅速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其优势是对病毒(或细菌)的复制有极强的抑制、阻断和直接杀死等作用,可有效地降低肝损伤,很快改善肝功能,在短期内提高其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对肝纤维素化有显著的抵抗作用,且无毒副作用,可提高水产动物免疫力,重建机体免疫功能,能有效的帮助病体祛邪扶正和固本,对已经损伤的机体进行修补,调节好自身的阴阳平衡,迅速恢复健康,达到治病的目的,临床研究也证明了中草药对水产动物的细菌性疾病、病毒性疾病等有特效。
各地养殖单位在实际应用中草药后,已表现出对水产动物的安神、镇静、健胃促消化、理气、活血、养精补益、驱虫、杀虫、保健、解毒排毒、抗肿瘤、治肝炎、收敛、抗创伤、抗菌、抑菌、杀灭病毒等多种药理作用,并已研制出增强水产动物免疫功能、抗应激能力、抗有害微生物、驱虫杀虫、保健健胃、促进和帮助消化、促生长、增体重、改善肉质、改进品质和风味等多种中草药营养保健剂。
现将水产鱼病预防中常用的几种中草药介绍如下:1、大黄又名锦纹、黄良,别名将军、生军、马蹄黄等,蒙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以根及根茎入药,其有效成分为蒽醌衍生物、其中以大黄酸、大黄素及芦荟大黄素的抗菌作用最好,抗菌作用强,抗菌谱广,有收敛、泻下、清热、解毒、破积、去瘀、增加血小板、促进血液凝固等作用。
用于烂鳃病、肠炎病、出血病及白头白嘴病等。
使用方法:全池泼洒,常用量为2.5~3.75PPM,使用前、先将大黄用0.3%的氨水按1:20比例。
室温下浸泡12~24小时,使蒽醌衍生物游离出来,以提高疗效,将药液均匀地洒入水中。
可防治鱼粘细菌病。
使用大黄时加上0.5PPM硫酸铜,疗效更好。
中药在水产养殖中的作用

中药在水产养殖中的作用引言中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开始探索中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以提高生产效益和保障水产养殖的健康稳定发展。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药在水产养殖中的作用,并探讨其具体应用及效果。
中药在水产养殖中的主要作用1. 预防病害中药具有广谱抗菌、抗病毒和抗寄生虫等作用,可以有效预防病害在水产养殖中的发生。
通过使用中药浸泡或添加到饲料中,可以增强水产品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减少疾病传播和死亡率。
2. 促进生长发育某些中药成分具有促进水产品生长发育的作用。
例如,人参、黄芪等可以增加鱼类摄食量、改善消化吸收功能,并提高鱼类的生长速度和体重增加率。
3. 改善饮食品质中药在水产养殖中还可以改善饮食品质,提高水产品的口感和营养价值。
例如,加入适量的薏苡仁、山楂等中药材可以改善鱼类肉质的细腻度和口感。
4. 净化水质部分中药具有净化水质的作用,可以降低养殖环境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浓度,提高水体透明度和溶解氧含量,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5. 调节养殖环境某些中药成分能够调节养殖环境的温度、pH值、盐度等参数,提供适宜的生长条件,促进水产品健康成长。
中药在不同水产养殖领域的应用1. 鱼类养殖在鱼类养殖中,常用的中药包括黄连、苦参、金银花等。
这些中药具有抗菌作用,可以预防和控制细菌性病害的发生。
此外,还有一些中药可以促进鱼类生长发育,如人参、黄芪等。
2. 虾类养殖虾类养殖中常用的中药包括苦参、山楂、甘草等。
这些中药可以预防和控制虾类常见的病害,如白斑病、黄道病等。
同时,中药还可以改善虾类的饮食品质和口感。
3. 蟹类养殖蟹类养殖中常用的中药包括茶叶、菊花、金银花等。
这些中药具有抗菌作用,可以预防和控制蟹类常见的细菌性感染。
此外,还有一些中药可以改善蟹肉质的口感和储存稳定性。
中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案例1. 中药浸泡法将适量的中药材浸泡于水产养殖池塘或水体中,使其中活性成分溶解于水中,并通过鱼鳃或虾脚吸收。
中药在水产养殖中的主要应用

中药在水产养殖中的主要应用一、抗细菌作用中药在水产养殖中具有显著的抗细菌作用,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水产动物细菌感染。
以下是一些中药抗细菌作用的例子:1.黄连:具有抗菌消炎作用,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均有抑制作用,可用于治疗水产动物的肠炎、烂鳃等疾病。
2.大黄: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多种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均有抑制作用,可预防和治疗水产动物的烂鳃、出血等疾病。
3.板蓝根:具有抗病毒和抗菌作用,可用于治疗水产动物的白斑、出血等疾病。
二、抗病毒作用中药在水产养殖中还具有显著的抗病毒作用,可以预防和治疗水产动物病毒感染。
以下是一些中药抗病毒作用的例子:1.金银花:具有抗病毒作用,可用于治疗水产动物的疱疹病毒和弹状病毒等。
2.紫锥菊:具有抗病毒作用,可用于治疗水产动物的传染性胰腺坏死病毒等。
3.连翘:具有抗病毒作用,可用于治疗水产动物的草鱼出血病等。
三、抗寄生虫作用中药在水产养殖中还具有显著的抗寄生虫作用,可以预防和治疗水产动物寄生虫感染。
以下是一些中药抗寄生虫作用的例子:1.苦楝皮:具有抗寄生虫作用,可用于治疗水产动物的指环虫、三代虫等寄生虫病。
2.百部:具有抗寄生虫作用,可用于治疗水产动物的单殖吸虫病等。
3.槟榔:具有抗寄生虫作用,可用于治疗水产动物的复殖吸虫病等。
四、增强免疫功能中药在水产养殖中还可以增强水产动物的免疫功能,提高其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以下是一些中药增强免疫功能的例子:1.人参:能刺激免疫应答,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和特异性免疫能力,从而预防和治疗水产动物的疾病。
2.枸杞子:能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和细胞免疫能力,可用于提高水产动物的抵抗力。
3.黄芪:能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和细胞免疫能力,预防和治疗水产动物的疾病。
五、其它用途中药在水产养殖中除了具有上述作用外,还有其他用途。
例如,有些中药可以改善水质,如黄芩、黄柏等具有抗菌消炎作用的中药可以抑制藻类的生长,从而改善水质。
此外,有些中药还可以提高水产品的品质和口感,如当归、党参等具有滋补作用的中药可以改善水产品的品质和口感。
中草药在水产健康养殖中的作用和促进措施

一、中草药在水产健康养殖中的作用1.促进生长鱼类在生长的过程当中,对于营养物质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
在水产养殖中,鱼类营养来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饲料,另一方面就是中草药。
部分中草药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维生素及脂肪,这是鱼类动物生长所必须的营养物质,合理应用能够促进渔类生长。
2.增强免疫力中草药中含有一些免疫活性成分,包括生物碱、有机酸、多糖等等,这些物质能够激活鱼类的免疫系统,实现对鱼病的有效防御。
不仅如此,在水产养殖中合理应用中草药,能够促进细胞免疫,提升鱼类动物的免疫功能。
中草药所具有的活性成分具备极强的抗菌抗病毒效果,能够有效治疗、预防多种鱼类疾病。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中草药的抗菌作用大多起到的是间接性作用,只有黄连、苦参等少数中草药能够直接将致病菌杀灭。
3.改善水产养殖水环境近年来,部分养殖户为了获得更高的养殖产量,往往会使用一些动物性饲料、抗生素等,给水质造成了严重的污染,水产品质量也得不到保障,同时也降低了水产养殖效益。
将中草药应用于水产养殖中,能够极大的改善水质,更好的保障水产品质量。
中草药属于天然性草本植物,它的使用并不会给水环境造成污染,能降低水环境负担,并且中草药的营养成分能够被快速吸收,促进鱼类生长;在缓解水产养殖环境的同时,保障水产品质量,达到较高的养殖效益。
二、常见中草药在水产健康养殖中的具体应用1.大黄大黄也被称之为将军,具备了极强的抗菌效果,能够有效的抑制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的生长发育。
大黄的成分主要包括大黄酸、大黄素以及蒽醌衍生物等等,○唐黎标2020-22--62抗菌效果颇佳,针对鱼类肠炎、烂鳃病及烂尾病均能够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针对草鱼出血病,也能够起到及时止血的效果,有效降低水产品的死亡率。
在水产养殖中应用大黄,需要将其研磨成粉末状后全池泼洒进行治疗。
或者按照每10000尾鱼种750g大黄粉的剂量拌入饲料中投喂,连续喂食1周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
2.大蒜大蒜具备良好的杀菌效果,大蒜作为中草药的一种,主要含有大蒜素、硫化合物等成分,杀菌、消炎、杀虫效果非常明显;尤其是对于真菌及杆菌等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在水产养殖中应用大蒜,能够有效的预防鱼类肠炎等疾病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用中草药防治鱼病具有价廉、绿色、环保、无残留等优点,符合无公害养殖要求。
中草药的有效成分和作用机制。
渔用中草药在水产养殖上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中草药、无公害养殖、发展前景。
随着全球淡水资源和海洋水域环境的恶化,渔业资源量和质量持续下降,此外,水产养殖业也存在水体污染与滥用各种渔药与添加剂等情况,因而环境保护与鱼产品安全成为捆饶人类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正如国际法院法官所说:“通观历史,人类由于经济的或其他的原因一直不断地干扰自然,由于我们的科学知识和日益认识到一欠考虑和未减缓的速度从事这种干扰对人类的危险,可持续发展概念充分表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需要”。
中国是渔业大国,水产品总量占世界总量的1/3,水产养殖量居世界首位,占全世界的2/3,2002年全国水产品总量达4570万吨,养殖量达2600多万吨,且养殖方式趋向于集约化、现代化,但是伴随经济腾飞的同时,各种弊病也接踵而至,如2006年的多宝鱼事件,鳜鱼体内的孔雀石绿残留超标等等问题的出现,让人们更重视食品的安全,自身的健康,不仅如此,抗生素等药物导致的一系列副作用也严重影响着我国水产品的出口,如1998年和1999年的中国出口日本的部分鳗鱼因药物残留超标而被退货,2002年中国出口给欧盟的小龙虾因检出氯霉素而被退货。
水产品被拒事例既给国家带来了经济损失,同时也损害了中国水产品的国际形象。
1 中草药的发展随着绿色无公害养殖技术的推广,使水产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开发毒副作用小,无残留,病原体不易产生抗药性的中草药成为当前水产药物研究的重点,在养殖和饲料中使用中草药具有许多化学物质不能媲美的优点,既能改善水体环境,提高药效,控制病原微生物,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近年来,中草药制剂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有望成为将来水产养殖病虫害防治的一个新方向。
2 中草药的有效成分和作用机制2.1 总草药的有效成分中草药是中药和草药的总称,重要是中医常用的药物,草药是指民间所应用的药物,是一种理想的天然、环保的绿色药物,其来源广,成本低,同时其疗效慢,作用时间长。
中草药的化学成分极为复杂,一种中草药中往往含有多种化学成分,一般来说,除含有免疫物质外,还含有一些未知促生长活性物质及一定量的蛋白质、氨基酸、糖类、矿物质、维生素、脂肪、植物色素等。
这些成分可增强食欲,促进机体代谢和消化酶的分泌,提高营养物质的利用率,从而加速水产动物的生长发育,增强其体质,进而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抗应急能力,降低饲料系数,改善水产品品质。
根据中草药添加剂饲喂黄颡鱼试验表明,黄颡鱼在在食用了中草药添加剂后,不仅增重效果明显,而且经济效益高,尤其是当党参,甘草等回味中草药的组成,不仅增重比例高出44.62%饲料系数降低了.0.37%,蛋白质效率也提高了0.4%。
增重率=(试验终末重—初始重)/初始重*100% 饲料系数=饲料摄食量/净增重蛋白质效率=(试验终末重—初始重)/(总投饲量*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100% 而且益气补血,保肝利胆,清热解毒的作用。
2.2 中草药的作用机制中草药提取于自然并保存了其自然结构和生物活性的天然物质,已具有多种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物质,低残留、毒副作用小、多功能性、能全面调解机体的生理功能,兼具营养物质与药物的双重作用。
其含有的免疫活性物质是多糖、有机酸、疳类,生物碱及其一些挥发性物质,但每一种有效成分对肌体的免役系统的调节方式都不一样,多糖具有刺激网状内及系统,诱导淋巴细胞,脾脏细胞再生,增加巨噬细胞的功能,提高从细胞杀伤活力,诱导产生干扰素等作用,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反映能力,有机酸能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疳类可诱导细胞产生干扰素、白细胞介素-Ⅱ及淋巴毒素,增加体细胞的数量,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大多数清热解毒类中草药含有的生物碱、黄酮、香豆精等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黄连素可与DNA形成复合物,抑制DNA合成,黄酮能影响细菌的呼吸,抑制起RNA的合成。
金银花可作用于细菌的细胞壁,抑制细胞壁的合成,黄芪可刺激细胞产生干扰素,直接抑制或破坏病菌的繁殖能力。
作为免疫增强剂,中草药在水产动物机制处于病理状态时还具有双向的调节作用,双向调节作用是指对同一器官组织的不同功能状态(促进和抑制)均衡调整,直至起正常为止,即时于亢进的状态,同时对其进行抑制直至降低至最低水平,既可使异常高的DNA合成亢进状态降低至生态状态,又可将DNA的合成抑制状态调至兴奋,直至处于正常状态,这是中草药的多功能性的独特表现之一,每种中草药均含有多种成分,其中有的含有对某一器官组织起兴奋的作用,又有对这一器官起抑制作用的成分,虽然有的中草药含有二种作用相反的成分,但有的成分对某器官组织的不同系统进行调节,起到反向的调节作用。
3 防治水产养殖疾病的几种常用的中草药3.1 大黄又名锦纹、黄良,别名将军、生军、马蹄黄等,系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及根状茎入药。
本品抗菌作用强,抗菌谱广,其有效成分为蒽醌衍生物,其中以大黄酸、大黄素及芦荟大黄素的抗菌作用最好,有收敛、泻下、增加血小板、促进血液凝固等作用。
用于烂鳃病、出血病及白头白嘴病等。
使用方法:全池泼洒,常用量为 2.5~3.75ppm,临用前,先将池水需用的大黄量,用0.3%的氨水按1∶20比例,在室温浸泡下经12~24小时,取药液均匀洒入水中,可有效防治鱼粘细菌病。
本品与硫酸铜合用,即大黄1~1.5ppm与0.5ppm浓度的硫酸铜联用,可提高疗效。
内服,5~10克/公斤体重鱼,大黄碾成细粉末混入饲料内,每天1次,连用3天,可防治粘细菌病;连用7天,再泼洒硫酸铜(0.7ppm),对草鱼出血病效佳。
也可按每公斤鱼重用2.5g大黄、1.5克黄柏、1克黄芩、5克食盐与饵料混匀制成药饵投喂,每天1次,连服3天。
此外,肠炎病、细菌性烂鳃病、白头白嘴病也可用大黄治疗,有一定效果。
3.2 大蒜为百合科、葱属植物,以鳞茎入药,具特异的辛辣味和蒜臭,其有效成分为大蒜类。
大蒜素具有广谱抑菌止痢、驱虫及健胃作用,常用于防治鱼类肠类病。
使用方法:每100公斤鱼用大蒜0.5~1公斤拦入饲料中投喂,6天为一疗程,若加入等量食盐,可提高其作用,用于防治烂腮病、肠炎病;取大蒜晒干加水煎汁,以 10~30ppm浓度浸洗鱼体1小时,可杀死锚头鳋,防治鲤鱼竖鳞病。
3.3 地锦草红茎草,为大戟科一年生草本,折断茎杆后有乳白色奶汁状液体流出。
地锦草含黄酮类化合物及没食子酸,有较强的抑菌作用,抑菌谱较宽,并有止血和中和毒素的作用。
主治鱼类肠炎、烂腮病。
使用方法:每100公斤鱼用干地锦草500克(或鲜地锦草2000~2500克)煮汁,连渣拦入饵料中投喂,一日二次,3天为一疗程。
在投药前,用20ppm石灰乳全池泼洒,疗效更佳。
3.4 水菖蒲名水敛草、石菖蒲、石蜈蚣、白菖蒲,系多年生草本。
本品含芳香挥发油 1.5~3.0%,油中主要为油辛醇、细辛酸、甲基丁香酚、倍丰萜烯类等,含有非结晶性苦味。
可防治肠炎、赤皮、烂腮、水霉病等。
使用方法:每亩水深1米,用切碎的菖蒲4~5公斤,用蓖麻叶4~5公斤,裹在10公斤左右的松树叶上,扎成 2~3捆,放置于食场及上风口进水处,浸没在水中,每天翻动一次,促使其腐烂。
每亩水深1米的水体用菖蒲1.3~2.5公斤,加食盐0.5~1公斤,全池遍洒,可治愈水霉病。
3.5 苦楝又名楝树,为楝科落叶乔木,高15~20米。
喜野生于田野、林边等处,本品含川楝树、生物碱、岩藻糖、萘酚等,有杀虫、杀菌作用,用于防治寄生虫性鳃病,以及锚头鳋、中华鳋、毛细线虫、车轮虫、隐鞭虫病等。
使用方法:每亩水深1米用马尾松、苦楝树叶、皮或果各10~12.5公斤,切碎熬汁成12~25公斤,全池遍洒,每日一次,连用2~3天。
取苦楝树枝叶30~40公斤,直接在池中堆沤,5~7天后捞出残渣,能有效防治上述各病。
3.6 五倍子又名倍子、百药煎、百虫仓等,为漆科植物盐肤本的叶上的干燥虫瘿,由五倍子的蚜虫寄生而成,含大量鞣酸,能凝固蛋白质,有较强的杀菌能力,对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均有抑制作用,用于防治白头白嘴病、粘细菌病、气单胞菌病、假单胞菌病、白皮病、赤皮病、疖疮病等。
使用方法:先将五倍子捣碎,用开水冲溶,全部溶解后,用池水稀释全池泼洒,常用量为2~4ppm。
3.7 乌桕又名油子树、白乌桕、木梓树等,为落叶乔木。
其果、叶有拔毒消肿和杀菌作用,常用于防治细菌性烂腮病、白头白嘴病等。
使用方法:每50公斤鱼,用乌桕叶干粉250克混入饵料中制成药饵投喂,连喂3~6天,可防治鱼烂腮病;也可用干叶粉按4ppm计算药量,兑20倍饱和的石灰水液,浸泡6~12小时后,全池泼洒。
3.8 黄芩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根,有粘毛黄芩、滇黄芩、川黄芩、丽江黄芩、甘肃黄芩等,含黄芩素、黄芩甙、汉黄芩素、黄芩新素等5种黄酮成分。
此外,尚含β-谷甾醇、苯甲酸、黄芩酶等。
黄芩有抗炎、镇静、抗菌性病毒的作用。
主要用于防治烂腮、疖疮、打印病、出血性败血症、肠炎病、尾柄病等。
使用方法:取黄芩粉碎成细粉,按5%的比例加入饵料中自由投喂,5天为一疗程;或将黄芩切细加水浸泡24小时后,煎煮三次,使水溶液浓度为1%,全池泼洒,一日一次,连用3天。
3.9 黄连又名鸡爪连、川连、味连、土黄连,多年生草本植物。
以根状茎入药,有抑菌、消炎、解毒功能,主要用于防治细菌性肠炎。
3.10 黄柏又名案木、聚皮、元柏,落叶乔木。
以树皮入药,有抑菌、解毒、消肿、止痛等功能,可防治草鱼出血病和细菌性鱼病。
用法是将干的黄柏、黄苓、黄连、板蓝根和大黄(合用和单用均可),每千克鱼五克,打成粉后拌盐五克,投喂或制成药饵,每天一次,连喂7天。
3.11 生姜姜科,多年生草本,高40到100cm,含姜醇、姜烯等挥发油,性微温,味辛,具有杀菌、解毒、杀虫和消炎的作用。
将姜汁涂抹于鱼体伤口处即可。
3.11 芦苇多年高大草本,有清热、利尿、消炎的功效,可防治草鱼肠炎病,按每万尾鱼种用芦苇根5千克,加大蒜0.25千克和食盐0.25千克。
打成浆。
拌喂或制成药饵,每天2次,连喂4-6天。
4 中草药在养殖上存在的问题4.1 中草药本身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它对水生动物的免疫增强效果是多种成分综合作用的结果,且不同地区,不同季节和不同时期采集的中草药,其有效成分相差很大,而且对其产品难以进行准确的药萧评价和质量控制。
目前尚无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
很难保证生产出质量稳定的定型产品,4.2 科技含量低目前绝大多数中草药,无论是单味还是复味,仍停留在原始的散剂和煎剂上,精制品少,因此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制约了他向更高层次的发展。
4.3 中草药的作用机理的研究大多用传统的中医理论,远远不能解释真正的作用机理,因而有研究一般只限于对中草药饲料效果进行评价,探讨其对水产动物的增重,抗病等方面的影响,而没有深入到其对水产品品质的研究,这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