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旅游发展中的政府作用机制
旅游区域合作机制

旅游区域合作机制随着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多数地区发展出了自己独特的旅游资源及旅游业,旅游在地区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旅游区域合作可以带来很多好处,比如可以扩大旅游资源市场,提高地区旅游综合实力,提高地区形象和知名度等等。
下面是关于旅游区域合作机制的介绍。
1.区域合作的概念旅游区域合作是指在区域内不同地区的政府、旅游企业和其他旅游利益相关方之间以一种共赢的方式合作,共同发展区域旅游产业,进而提高地区影响力和知名度的一种合作机制。
也可以称之为“区域旅游联盟”。
2.合作方式一般情况下,旅游区域合作采用以下方式:(1)旅游资源共享旅游区域合作可以使不同地区的旅游资源共享,从而方便游客旅游,提高旅游效益。
通过共享旅游资源可以有效避免同质化竞争,提高市场竞争力。
(2)政府协调政府在旅游区域合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政府可以为区域内的旅游企业提供政策支持,也可以协调各地旅游资源,打造更优质的旅游产品,提升区域形象和知名度。
(3)利益分享旅游区域合作实现了利益共享,旅游从业者和旅游企业可以分享旅游的经济收益,从而更有动力为游客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和产品。
(4)宣传推广旅游区域合作的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宣传和推广。
合作的不同地方都会各自拥有独特的旅游资源和品牌,可以集中各自的优势,合作开展旅游推广宣传活动,使更多的人了解并到访该地区。
3.合作机制(1)组织机制旅游区域合作一般采用联盟机制,组成成员通常包括当地政府、行业协会和旅游业从业人员。
这个机制可以在区域内实现旅游资源和市场的共享和配合。
(2)交流机制旅游区域合作需要不同地区之间的风格糅合和旅游产品的协调安排,建立起一个便捷的交流平台就显得尤为重要。
可以通过定期的联赛会议、工作会议、推介会等方式加强合作成员之间的交流,提高合作的有效性。
(3)补贴机制合作成员之间为了达到旅游资源共享的目的,一般采用补贴机制,以保证合作的顺利进行。
例如,可以采用期货资助、议定价等方式相互配合,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新疆旅游如何与当地政 府合作

新疆旅游如何与当地政府合作新疆,这片神秘而美丽的土地,拥有着壮丽的自然风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民族风情,吸引着无数游客的目光。
然而,要充分挖掘新疆旅游的潜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与当地政府的合作至关重要。
一、加强规划与政策支持当地政府在旅游发展中起着引领和统筹的作用。
旅游企业应积极与政府合作,参与到旅游规划的制定过程中。
政府可以通过深入调研和科学分析,制定出符合新疆实际情况的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明确旅游发展的目标、重点区域和项目。
同时,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为旅游企业提供税收优惠、财政补贴、贷款支持等,鼓励企业加大投资,提升旅游服务品质。
二、共同推动基础设施建设良好的基础设施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政府应加大对交通、通讯、水电等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旅游景区的可达性和便利性。
例如,修建高速公路、铁路,增加航班航线,提升景区内部的道路条件。
旅游企业也可以在政府的引导下,参与到基础设施建设中,如投资建设酒店、民宿、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共同提升旅游接待能力。
三、加强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新疆拥有众多珍贵的自然和文化旅游资源,如天山天池、喀纳斯湖、吐鲁番葡萄沟等。
政府应制定严格的资源保护法规,加强对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的保护,确保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同时,旅游企业在开发旅游产品时,应遵循政府的规划和要求,注重生态环保,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
通过与政府合作,共同探索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平衡之道,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四、促进旅游品牌推广政府具有强大的宣传推广能力和资源。
旅游企业应与政府携手,共同打造新疆旅游品牌。
政府可以通过举办旅游推介会、参加国际旅游展览等活动,向国内外宣传新疆的旅游资源和特色产品。
旅游企业则可以利用自身的市场渠道和网络平台,进行精准营销,吸引更多游客前来。
此外,双方还可以合作拍摄旅游宣传片、出版旅游书籍等,全方位展示新疆的魅力。
五、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旅游服务质量直接影响游客的体验和满意度。
政府应加强对旅游市场的监管,规范旅游企业的经营行为,打击违法违规活动,维护旅游市场秩序。
故宫与动联系案例论述政府在旅游形象推广中的职责

故宫与动联系案例论述政府在旅游形象推广中的职责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业也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其中,政府在旅游营销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发挥着不同的职能。
这就是说,我国的旅游业主体基本上是以政府作为主导。
那么,当前,我国旅游业正处在转型的发展时期和大背景下,加之全球金融危机给旅游业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各地政府都在使出浑身解数的提振旅游业。
因此,本文将着重于探讨当前政府在旅游营销中应该扮演的角色,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从而真正实现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地方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从短期和长期双方面解决政府在旅游营销中面临的各种压力和困难。
一、前言作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我国旅游业乘着经济发展的春风获得了较大的发展机遇。
但是,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各国经济发展前景并不乐观,依靠着经济发展态势的旅游业显然也出现了不少问题。
那么,作为在旅游营销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政府来说,势必会积极想方设法的为旅游营销进行相应的策划。
事实上,一些政府为旅游业的发展制定出了一些较为有效的营销方案,也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但是,由于当前经济形势较为严峻,我国经济又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政府在旅游营销过程中,仍然有很多悬而未决的难题。
因此,我们将充分挖掘出政府到底应该在旅游营销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从而能够更好地推动我国旅游业的健康、稳定、快速发展。
二、政府旅游营销的内涵及其重要性分析旅游营销基本上包含了旅游目的地营销和旅游产品营销。
其中,前者的营销主体是政府和旅游主管部门或相关委托机构,后者的营销主体则是各种旅游企业。
但是,无论是何种旅游营销主体,其主要目的就是要向人们推介各种旅游活动或产品,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大力发展。
作为政府参与的旅游营销活动,其最终目标就是为了提高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让旅游目的地能够给旅游者提供满意的旅游设施等,从而让旅游者徜徉在良好的旅游目的地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当中。
旅游业的经济发展功能及其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旅游业的经济发展功能及其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旅游业作为一种现代服务业,不仅可以带动经济发展,还在区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将从经济发展功能和区域发展两个角度进行详细阐述。
一、旅游业的经济发展功能1.促进就业和增加收入:旅游业是人力密集型行业,可以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尤其是对于那些经济相对较落后的地区,旅游业可以成为重要的经济支柱。
而旅游活动所带来的收入也不仅仅局限于旅游企业本身,还能对相关的产业链发展带来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效益。
2.促进财政收入增加:旅游业的发展可以直接增加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
旅游业的繁荣会带动旅游景点周边的酒店、餐馆、商店等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从而增加税收收入。
同时,旅游业的发展还可以刺激消费和投资,进一步提高财政收入。
3.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旅游业的发展需要有相应的基础设施支持。
这就需要加大对旅游目的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包括交通、通信、供水供电等方面的建设。
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仅可以提高旅游业的发展水平,更可以促进整个地区的发展。
4.促进文化传承和保护:旅游业是一种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方式,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之一、旅游业的发展可以促进对本地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同时也可以推动对文化资源的开发和挖掘,从而使文化成为地方经济的独特竞争力。
1.促进地区经济均衡发展:旅游资源在不同地区的分布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一些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而另一些地区则相对欠发达。
旅游业的发展可以带动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经济的发展,矫正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
2.扩大地区知名度和形象:旅游业的发展可以使一些地区的知名度和形象得到提升。
旅游活动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媒体的关注,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地区的形象可以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得到宣传和推广,从而对地区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3.促进区域合作与交流:旅游业的发展可以带动区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当地区之间存在互补的旅游资源时,可以通过联合推广和开发,实现资源共享,共同发展。
现阶段政府干预行为在旅游业发展中的作用

现阶段政府干预行为在旅游业发展中的作用摘要:在我国,旅游业作为一种经济产业尚未成熟,政府的扶持、调节、干预等行为成为现阶段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必然环节。
政府干预行为在旅游业的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一是制定和实施灵活的旅游产业政策及相关的配套政策;二是投入必要的公共产品并进行科学管理;三是拓展市场,提升旅游目的地吸引力;四是协调相关环节,为实现真正的“大旅游”扫除路障。
关键词:政府干预;旅游业;发展在我国,旅游业作为一种经济产业尚未成熟,政府的扶持、调节、干预等行为成为现阶段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必然环节。
一、旅游业发展中政府行为的积极作用旅游业作为经济产业的一部分,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长足发展,其社会化、市场化程度高于一般传统产业。
但就当前而言,我国的旅游业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按照相关理论,现阶段应当采取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即用积极科学的政府行为引导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具体表现为:1.制定科学灵活的政策,为旅游业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世界各国在发展本国经济时的一个基本手段就是政策的研究、论证与制定。
旅游业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它所带来的综合效益却是显而易见的。
旅游业作为优势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制定一套有利于旅游业发展的产业政策,是保证其健康发展的首要条件。
旅游产业政策包括旅游产业结构政策、产业导向政策、产业配套政策、财政政策、税收政策等一系列内容,它们为旅游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具体作用有:一是能够促进重点旅游行业、重点旅游产品、重点旅游地区的迅速发展。
我国幅员辽阔,旅游资源分布和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很大的差异性,因此在确定旅游产业结构和地区合理分布的过程中,应有主次之分,不能遍地开花;在确定投资方向时,应有缓急之分,把钱用在刀刃上,放到能产生最大效益的地方。
二是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有利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其健康、快速、持续的发展离不开各个相关产业的配合和支持,如交通设施、社会治安、环境卫生、精神文明等诸多方面。
在区域旅游合作背景下实现地方政府合作的思考

( 责任鳊辑 : 张
实)
维普资讯
塑 36 5期
鸟 兰: 域旅游合作背景下实 在区 现地方政府合作的思考
. 7. 7
在区域旅游合 作发展 背景下 实现地方 政府 间合 作 ,其 目的是进一步完善区域旅游合作机制 ,促使区 域旅游发展规划得以有效落实 ,政府 管理手段更为积 极 ,在加大区域层面宏观调控 的基础上,增强区域旅 游业发展的整体实力 ,从 而实 现区域发展 的总体 目 标 。地方政府 间合作得 以实现的关键 点是各级地方政 府对旅游合作的充分重视和行动上的积极配合 。其职 能要点是 :通过政府间合作 ,统一管理专门的区域旅 游发展基金 ( 需要设 立) 或约束 有关部 门的区域资 源的开发方 向;具体负责旅游各功能区划分 ,组织实 施区域性 、跨行政区的重大旅游发展项 目,组织研究 区域旅游业发展战略问题 ;制定统一的旅游市场竞争 规则和政策措施 ,并负责监督执行情况 ;协助各市县 制定地方旅游发展战略和规划 ,促使地方性规划与区 域整体发展规划有机衔接 ;同时 ,基于区域宏观经济 发展战略 ,对区域旅游主体 的经济行为进行综合化管
地方政府间合作应运于区域旅游合作 ,是区域旅 游合作发展 的必然产物。由于实现区域旅游一体化的 主要障碍 ,即地方保护主义的根源在于现行的体制和 结构 ,因此 ,在区域可持续协调发展理念下 ,各地 区
应突破个别和局部利益 ,通过构建地方政府间合作机 制,依靠政府间的双边和多边合作 ,积极进行组织管 理和制度创新 ,这是在我国现行体制下推进区域旅游 合作和实现区域旅游业健康 、持续发展的理性选择。 实现地方政府间合作是区域旅游合作发展的 必然要求
作不是政府职能部门仅对某项旅游活动进行策划和具体 区的旅 游经济 主体 冲破条块 分割 和地 区封锁 , 遵循 管理,而是从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而进行的 管理职能刨新活动 ;这种合作也不是单指政府间联合开 发旅游项 目和建设景区景点,而是基于区域发展战略、
区域旅游合作中的政府主导作用

赢格局 。 区域旅 游合 作 中必须 坚持政府主导原 则, 政府应努 力实现 区域共 同利益最大化 , 范旅游 市场和竞 争秩 序 , 规
真 正 成 为 区域旅 游 经 济发 展 中 最 有 效 的调 控 主 体 。 [ 键 词 j 区 域旅 游 合作 ; 府 ; 导作 用 关 政 主
一
最大 益 处 在 于 能避 免 区域 割据 和地 方 保 护 主 义 , 避 免景 点重 复建 设 , 实现 合作 方 多赢 。二 是政 府 、 业 企 和旅 游者 要求 区域 旅 游合 作 。随着 国内 区域 经 济联 系 、 化交 流 的不 断加 强 , 文 无论 是 政 府 、 业 还 是 旅 企
为公 共 管理 。
7 4
游者 , 都希 望旅 游 资源 要素 在 区域 间有效 整 合 , 而 从 降低 配置成 本 。三 是旅 游 活动 内在要 求形 成 区域 旅 游 合 作 。旅 游 活动 的本 质是 一种 以审美 为 突 出特征 的修 闲活 动 , 是综 合性 的审 美实 践 。 旅游 者 只有 跨 区
得 益 于区域旅 游 合作 。我 国区域旅 游合 作起 步于 2 0 世纪 8 代 , 0年 各地 自发 协作 行 为是 区域旅 游 合作 的
发展 , 必然 会 与相 邻 区域 、 关 区域 进 行 旅 游互 动 , 相
形成 更 大规模 和深 度 的 区域旅 游联 系 格局 ,进 而演
最初形式 , 进而又发展到共同规划合作方案。 “ 江浙 沪旅游年” 主体旅游活动开始于 18 年 , 9 8 标志着 区
济、 会、 社 文化 发展 作 出更 大贡献 。 的学者 认为 , 有 随
着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完善 ,政府主导模式弊端 日渐
、
政府间合作与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以大别山为例

a t t a c h me n t , g o v e na r n c e , t r u s t a n d l e a d e r s h i p we r e he t 4 s i g n i f i c a n t d i me n s i o n s o f I G C. ②E c o n o mi c a l , e n v i r o n me n t a l , c u l t u r a l a n d s o c i e t a l f a c t o r s w e r e
— —
Ta ki ng Da b i e s ha n 8 s a n Ex a mp l e
L I C h a o—j u n , Z HE N G Y a n
( S c h o o l o f H i s t o r y a n d C u l t u r e , H u n a n N o r m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C h ng a s h a 4 1 0 0 8 1 , C h i n a )
资 源开发 与市场 R e  ̄ u m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M a r k e t 2 0 1 4 3 0 ( 3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旅游发展中的政府作用及其机制研究——以山西省为例系别:城市与旅游学院专业:旅游管理学号:2005145108姓名:常周峰指导教师:邵秀英二〇〇九年六月区域旅游发展中的政府作用及其机制研究——以山西省为例学生姓名:常周峰指导老师邵秀英【中文摘要】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区域旅游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提升,在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既是市场调节的结果,更是政府干预和调控的产物。
本文运用政府与市场的经济理论,探讨政府在山西旅游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失灵表现,提出政府作用的合理途径与机制,以助于政府在旅游发展中更好地认清角色,确立合理的作用机制,充分弥补“市场失灵”造成的漏洞,发挥其对旅游发展更大的积极作用,推动山西旅游业更快更好更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区域旅游;政府作用机制;山西1政府干预对区域旅游经济的作用与影响1.1政府干预理论及其特点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理论也在不断的演进,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亚当斯密研究创作的《国富论》确立了古典经济学理论体系,奠定了自由市场经济学的基础。
亚当斯密在其“廉价政府论”中认为政府的作用一是保护不受其它独立社会的侵犯;二是设立严厉的司法机关,保护每个人的利益不受侵犯;三是提供公共物品,即保障公共设施的建立与维护。
而其理论的最大的特点则是他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社会,认为政府应充当一个“守夜人”的角色。
直到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资本主义矛盾暴露无已,而市场的调节也失去了效用,统治阶级和统治集团不再欣赏那种自由放任,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的传统经济学,而是需要一种反对自由放任、主张国家干预的新经济学,才出现了凯恩斯经济学占据了经济学界的主流。
凯恩斯要求扩大政府职能,主要是调节消费倾向和投资引诱的职能。
调节消费倾向目的是刺激消费;调节投资引诱目的是刺激投资。
凯恩斯提出了宏观经济的均衡条件,指出市场不能自发调节不能充分实现的稳定和发展,必须实行国家干预,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调节经济(扩张性政策),才能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其核心观点其实就是反对自由放任,主张国家干预。
到后期主要有斯蒂格利茨的“市场和政府折中论”,他认为,一方面政府在纠正市场失灵方面具有交易费用优势;另一方面,政府的经济行为同样有一定弊端。
认为政府的干预因随市场的情况而定。
发展到现在公共选择理论,对于政府失灵的分析已经比较系统,它用经纪人假设、效用最大化、交换、供求等微观经济分析方法研究政府行为。
它紧紧围绕着市场失灵的两个主要表现,即公共产品配置效率低下和分配不公来研究政府干预是否有效弥补市场调节失灵,这显然抓住了问题的本质。
该理论的特点是以更加合理的观点看待政府干预。
这些理论为政府干预市场提供了理论基础。
1.2政府干预在区域旅游经济发展中的方式1.2.1政府干预旅游业发展的必要性(1)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旅游业的发展之所以引起政府的重视 ,皆因其在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可替代的产业作用,诸如增加外汇收入 ,平衡国际收支;加快货币回笼 ,稳定国内市场;提供就业机会 ,保证市场稳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促进社会经济增长;合理配置资源 ,优化产业结构;缩小地区差别 ,推动脱贫致富等等。
(2)旅游业的自身产业特性所致1众所周知旅游业具有综合性、关联性强的特点 ,是一个高度综合的社会经济大系统 ,是一个跨经济和非经济领域的综合性的经济产业。
发展旅游业既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又需要相关产业和政府部门的通力配合与大力扶持。
(3)环境保护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发展旅游业的作用并不都是天然积极的 ,消极面同样存在 ,特别是在旅游业初始发展的地区 ,旅游业的自由发展往往会造成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如果没有政府的干预 ,就很难在旅游发展中采取各项积极的措施 ,切实保护生态环境 ,以消除和削弱旅游发展的负面影响。
过去 ,有人认为国家对旅游业的干预所导致的可能是市场扭曲而不是市场规范。
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深入人心 ,人们从已有的一些教训中越来越认识到 ,政府放弃自己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是不明智的 ,同时 ,也是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相违背的。
1.2.2政府干预旅游业发展的方式政府干预旅游业的发展,并不是通过直接参与的方式,而应当通过营造环境、创造条件、扶持企业的方式。
具体来方式可以有以下几种:(1)理念的培养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人们对于旅游业的认识正在逐步加深,但还是存在一定的认识不足和误区,这就需要政府的正确引导。
政府要在不断培养自身的旅游理念的同时,向旅游经营者及开发者灌输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正确发展思想,不断加强国民的旅游消费意思,使旅游业的发展达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者的统一。
(2)总体规划与宏观调控旅游建设是一个开放的综合型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产业系统 ,涉及面广 ,关联度大 ,仅靠市场机制或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的努力是难以实现的,为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政府首要任务就是从社会资源分配 ,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 ,旅游产业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出发 ,做出正确的旅游发展决策,编制一个科学合理的旅游发展规划。
(3)政策、法律的制定旅游业的健康发展需要一个规范有序的市场,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这就需要政府通过政策的引导、法律法规的制定来确保良好旅游发展环境的存在与保持。
(4)公共服务与公共物品的提供旅游产业的许多公共性服务需要由政府来承担 ,这些服务主要包括旅游市场的宣传与促销、旅游资源的规划与开发、旅游服务的评定与检查、旅游人才的培训与考核 ,等等。
而在旅游开发的初期,具有公共属性的大型基础设施、旅游大交通需要靠政府财政拨款启动,而且政府的投资不但能弥补旅游业投入的不足,还会产生很强的示范和导向作用。
(5)旅游市场信息的收集和发布根据经济学的理论区域旅游的发展需要政府对旅游信息的收集和发布,而且我国旅游市场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完全性和不对称性,导致经营者和旅游者的某些非理性、甚至非法行为的存在。
政府可通过建立旅游信息系统、强化旅游服务供应商披露真实信息的义务等途径来改善这种情况。
2政府在对西旅游业发展的影响与作用2.1不同时期山西政府在旅游发展中的作用在我国由于旅游起步晚,发展相对落后及其特殊的国情,决定了要受制度和政府的影响。
政府在旅游发展中主要是起着主导作用。
但是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市场的不断完善,山西政府在旅游的不同发展时期的主导程度也有很大的不同。
2.1.1旅游发展初期——政府开拓者旅游发展初期属于改革开放前,在这一时期的特点是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时期,并无无市场2作用,政府对旅游业的主导可以是说是全面的,甚至是完全控制着旅游业。
因为这一时期正真意义的“旅游”并未开始,这时所谓的旅游完全处于“业接待型”以完成外事接待任务为主,如山西晋祠并未对外开放,此时的作用业仅限于政府有政治接待时的参观。
2.1.2旅游发展中期——政府规范者旅游发展中期属于改革开放后至90年代,这一时期的特点是我国开始实行“市场经济”,“市场经济”逐步替代“计划经济”,旅游正处于过度时期,政府与市场虽还没达到共生状态,虽这时的旅游还处于“事业接待型”、政府对于旅游业依然起着决定作用,但是这时的旅游已经开始向“经济创汇性”转变,市场的作用业越来越大。
这一时期政府通过制定门票价格,开放景区景点,规划旅游发展,保护旅游资源等规范旅游业发展。
如山西政府开放晋祠、平遥古城等,并通过制定门票价格来获得收益。
2.1.3旅游快速发展时期——政府协调者旅游快速发展时期属于九十年代后至今,在这一时期的特点是计划经济时代退出历史,市场经济越来越完善,政府与市场逐步达到共生的状态。
真正的旅游经济开始出现,旅游业也完全转变为“经济创汇性”。
政府对于旅游业的发展转向引导、协调、控制职能上。
如山西省政府出台《山西省促进旅游业发展条例》、《山西省旅游发展与行动计划纲要》等政策法规促进旅游发展,把旅游业真正作为产业来办。
并通过协调社区居民、开发者的利益最总达到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三者相统一。
山西政府经过不断地探索与实践,可以说终于找到了旅游开发的黄金准则,即:“规划为纲,线路为型,市场为先,文化为魂”。
2.2政府对山西旅游发展的影响和特点2.2.1政府的积极作用旅游业作为山西经济产业的一部分, 自改革开放以来, 取得了长足发展, 其社会化、市场化程度高于一般传统产业。
但就当前而言, 山西的旅游业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 按照经济理论, 现阶段应当采取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 即用积极科学的政府行为引导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具体表现为:(1)制定科学灵活的政策, 为旅游业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旅游业在山西甚至我国起步较晚,但它所带来的综合效益却是显而易见的。
旅游业作为优势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制定一套有利于旅游业发展的产业政策, 是保证其健康发展的首要条件。
如山西政府在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制定了旅游产业结构政策、产业导向政策、产业配套政策、财政政策、税收政策等一系列内容, 它们为旅游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山西于1997颁布实施《山西省五台山风景名胜保护条例》,1999颁布实施《山西省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决定》,2002通过了《山西省旅游条例》,2005年通过实施了《山西省促进旅游产业发展条例》,使山西省的旅游市场更加法制化、规范化,极大的促进了山西省旅游业的发展。
具体作用有:一是能够促进重点旅游行业、重点旅游产品、重旅游地区的迅速发展。
二是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有利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是有利于建立合理的竞争模式, 规范市场秩序, 抑制产业结构失衡。
四是有利于旅游企业与国际接轨, 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提供公共产品,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就旅游业来说, 诸如交通、能源、环保等基础设施都是影响和制约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和关键因素。
山西政府在这方面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就“十五“期间,连通周边客源市场的太旧、京大、晋焦、运三、运风6条出省高速公路和大运太长高速公路全线贯通,形成了以省城太原为中心的3小时旅游圈。
全省主要旅游城市和重点景区均在京、津、冀、陕、豫的5小时车程内。
另外,据统计,截止2005年全省各种旅游企业已发展到867个,旅游餐饮单位368个,旅游运营单位47家,旅游商品生产销售单位128个,旅游娱乐单位682个,其他旅游服务单位16家。
全省正式对外开放的旅游景区628处,其中接待量在5万人次以上的景区景点114处。
初步形成了太原、大同、阳泉、五台山、晋中、运城、临汾、上党七大旅游区。
同时山西政府正在抓紧启动关岑山、历山、万荣黄河滩涂、大同死火山群等大型3休闲度假旅游项目的开发。
政府在公共物品和服务上起了决定性作用,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加强市场推介, 制定长远规划, 提升旅游目的地形象旅游业的健康快速发展离不开宣传促销, 离不开市场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