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修辞手法—借代

合集下载

诗歌修辞手法—借代

诗歌修辞手法—借代

诗歌既是文字的艺术,又是情感的表达。

为了使诗歌具有更深度、更富于表现力,诗人常常运用各种修辞手法。

其中,借代是一种常用且有效的手法,通过借用其他事物来代指表达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感情,使诗歌更具意境和感染力。

本文将从借代的定义、分类以及在诗歌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

借代是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它通过以别的对象、事物或抽象概念来代表原对象,从而产生一种比喻的效果。

借代能够起到具体形象化、概括和夸张的作用,使诗歌更加生动、富有表现力。

首先,借代可以分为直接借代和间接借代。

直接借代是指通过借用一个具体的形象来代指另一个对象或概念,如“陈如玉”的“陈”即指人名,而代表的是“美丽”、“清秀”的意味。

间接借代则是通过借用一个与原对象有联系的事物来代指原本的对象,如“血泪”一词在诗歌中常常用来代指痛苦和悲伤。

其次,借代的应用范围广泛,包括人物借代、物象借代、抽象概念借代等。

人物借代是指通过借用某个人物形象来代指一类人或某种思想情感。

例如,诗人用“李白”来代指豪放不羁的诗人形象,用“杜甫”来代指悲愤时代的诗人形象。

物象借代则是通过借用某个具体的物象来代指某种意象或表达情感,比如用“明月”来代指爱情中的温馨与浪漫。

抽象概念借代则是通过借用某种抽象概念来代指一种情感或意境,如用“云烟”来代指离别的忧伤。

再次,借代在诗歌创作中具有重要的功能和效果。

首先,借代能够丰富诗歌的表现力。

通过借用与原对象有关联的事物,能够使诗歌更加形象具体,更加富有表现力。

其次,借代能够起到意境烘托的作用。

通过借用一些特定的形象或意象,能够为诗歌营造出一种特殊的氛围,增加诗歌的艺术效果。

此外,借代还能够产生一种比喻的效果,使诗歌更加具有感染力和内涵。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借代在运用时要准确、恰当。

诗人应根据诗歌的主题和受众的理解能力,选择合适的借代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过于奇特或过于晦涩的借代可能会使诗歌变得难以理解和接受。

因此,诗人在运用借代时,应该注重与语境的搭配,避免过度使用或机械使用借代手法。

诗词创作中的借代修辞

诗词创作中的借代修辞

诗词创作中的借代修辞诗词创作中的借代修辞手法小议无缘传统修辞学将借代辞格定义为根据修辞需要,临时以相关的人或事物代替本来的人或事物的修辞格,叫做借代。

借代重在事物的相关性,也就是利用客观事物之间的种种巧妙地形成一种语言上的艺术换名。

借代可以引人联想,使语言表达收到特点鲜明、形象突出、具体生动的效果。

(一)借代的分类借代这种修辞方法,在古典诗文里应用较广泛。

现就诗词创作中的借代分类归纳简析如下:第一,以部分代整体或以整体代部分。

①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以“骨”代替尸体,是部分代替整体。

表达者在感知反映冻死的人这一当前事物的时候,因为胸中已积压了万分悲愤,理性的直接的表达已经不能倾泻自己的愤怒,以“骨”代人,使表达者积压已久的郁闷之情得以发泄。

②唐杜甫《春望》: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白头代白发,是整体代部分。

诗人这一年刚45岁,但“白头”是写实——半年后,他在《北征》中曾再次提到:“况我堕胡尘,及归尽华发。

”“白头”而又稀疏到“不胜簪”的地步,其苍老之态可以想见。

他苍老得这么快,完全是忧国、伤时、思家所致。

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则更增一层悲哀。

第二,以事物的属性代替该事物。

①宋李清照《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绿”与“红”是借代的用法,分别以各自的颜色代替海棠叶与海棠花,加上“肥”与“瘦”两个拟人化的形容词的修饰,不仅把词人那种言之不尽、味之愈深的情感体验充分地表现出来,同时又为读者留下了广阔的审美想象空间和阐释余地。

②唐白居易《长恨歌》: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诗中以“倾国”代“佳人”,一方面突出了佳人超凡的美丽,引发了解读者对美的极限的想象。

另一方面,作者暗指了汉皇重色的后果,即国家的倾覆,给世人以警示。

第三,以专名代通名。

①唐白居易《琵琶行》: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善才是人名,善弹琵琶,后来就用他的名字泛指琵琶名师。

借代修辞手法详解

借代修辞手法详解

借代一、定义: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

二、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

三、作用: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四、方法:①部分代整体。

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

例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用船的一部分“帆”代替船。

这首诗的人大都赞赏“两岸青山相对出”的“出”字,因为它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但却很少去考虑诗人何以有“相对出”的感受(《望天门山》)②特征代本体。

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故乡》)③具体代抽象例如:南国烽烟正十年。

“烽烟”,原是古代边境用以报警的烟火,这里代指战争,把战争这个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了。

(《梅岭三章》)④工具代本体。

例如:等到惊蛰一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

“囤”是装粮食的工具,用“亮了囤底”代指缺了粮;“锅”是做饭的工具,用“揭不开锅”代指没饭吃。

(《榆钱饭》)⑤专名代泛称。

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第二个“李公朴”,代指不怕流血牺牲,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战斗的人们(《最后一次讲演》)五、注意事项借代,顾名思义便是借一物来代替另一物出现,因此多数为名词。

使用时,必须考虑替代的正当性与通用性,尽量不要化简为繁,并且要让文义通顺。

并且,此时的借代一般是类似于以小见大,用小事物来反映大的局面或情况,使句子形象具体。

通俗的说,借代是一种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

被替代的叫“本体”,替代的叫“借体”,“本体”不出现,用“借体”来代替。

表达技巧之借代、反复、通感-2023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全国通用)

表达技巧之借代、反复、通感-2023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全国通用)

31、中鼎:仕宦生涯
38、婵娟、嫦娥:月亮
32、披宫锦:考中进士
39、白丁、布衣:百姓
33、垂拱而治:多用作称颂帝王无为而治 40、提携,垂髫:小孩
34、杏林:医道非凡或医德高尚的人
41、持戟、旌旗:军队
35、冠盖、衣冠:世代做官的读书人 36、冠缨:世代做官的世家豪族 37、社稷、轩辕:国家
42、烽火、羽书、羽檄:有关战争的 警报或军情消息
① 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② 诗 中 的 鞍 马 代 “ 客 人 ” ③ 诗 中 以 “ 杜 康 ” 代 酒 。
一、以特征来代本体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用“朱门”代替显贵之家。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张溥《五人墓碑记》)(当
(2)描写方式 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②虚实结合③动静结合 ④视听结合⑤点面结合
注意
在古诗鉴赏中,命题者往往将“表达 技巧、写作特色、写作技法、艺术特色、 表现手法 、手法”等几种称谓综合使用, 实则大同小异。答题要看清楚,不要被迷 惑。
逐一介绍
借代
借代是一种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 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 被替代的叫“本体”,替代的叫“借体”, “本体”不出现,用“借体”来代替。
一、鉴赏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诗歌涉及的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 双关等。
二、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从广义上来讲,表现手法是指诗人在行文措辞和表达

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表情达意的方式。常考 的表现手法有:衬托、对比、象征、渲染、比兴、用
达 典等。
技 三、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

借代手法具体用法分析

借代手法具体用法分析

借代手法具体用法分析本文是关于借代手法具体用法分析,感谢您的阅读!关于借代这种修辞手法,各类文章中的论述已经颇为详尽。

一般来说,恰当地运用借代可以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可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可以使文章简洁精练,可以使文章语言富有变化和有幽默感……实际上,古典诗词里的借代还有其他一些方面的作用。

一、巧用借代,避免重复用字李白《送羽林陶将军》中有“万里横戈探虎穴,三杯拔剑舞龙泉”一句。

龙泉在古代常常被借代指宝剑。

《送羽林陶将军》中,因为前面已用过“剑”字,故而后面才用龙泉代之;否则,一句中出现两个“剑”字——拔“剑”舞“剑”,不但会造成用词的重复,还会破坏这首诗的韵律。

这首诗是一首三韵小律,押“先”韵,“剑”不合此韵,“泉”则在此韵之内。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中有“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一句。

“远芳”,即远处的芳草;“晴翠”,是沐浴在阳光下更加翠绿的青草。

这两个词在词义上没有太大的区别。

但是,如果两句都用芳草、绿草之类的词语描绘,显然会违背诗词不宜重复用字的审美规律。

因此,诗人才用“远芳”和“晴翠”两个不同的词语借指草。

这真是匠心独运之笔!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中有“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一句。

“芳菲”,本是花的香味,此处借代为花,从而避免了与下一句中出现的“花”重复,使用得真是恰到好处。

如果不用借代,而是写成类似“人间四月花开尽”之类的句子,则不但犯了重字之忌,还会弄得全诗索然寡味。

二、巧用借代,严守诗词格律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有“左牵黄,右擎苍”之句。

词中的“黄”和“苍”本来是分别指黄犬和苍鹰的颜色,这里是用“黄”代指黄犬,用“苍”代指苍鹰。

显然,词句如果不用借代,而是将其写成“左牵黄犬,右擎苍鹰”之类的句子,不仅大煞风景,还严重违背了词牌的要求。

因为,“江城子”这个词牌要求所填之词第二句和第三句必须都是三个字,而且平仄排列必须是“仄平平,仄平平”,显然“左牵黄犬,右擎苍鹰”的写法根本不合格律要求。

《现代诗歌的写作》的借代修辞

《现代诗歌的写作》的借代修辞

《现代诗歌的写作》的借代修辞今天我们学习借代修辞手法的审美效果:为了配合各位老师的讲课我们这节课在举例中仍然使用古体诗歌为主借代修辞方法就是不直接把要表达的事物名称说出来,而是换用一个与该事物有关的名称。

这种修辞手法往往给予联想的心理机制,表现出事物之间(本体与借体)的“种属”、“主宾”、“偏全”、“因果”等不同关系,并与表达者在感知事物中的观念相联系,因而,借代的修辞手法体现出了自身的语言表达形式,从而产生特有的借代也称代称。

这种审美艺术效果。

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我们分开来学习:一、促进语言的精练美:在写文章时,由于有些说法(事物)不易称说,也不愿直说,或者有意换用,从而找一个与此相关的说法(事物)来代替。

这不但使复杂说法(事物)简单化、通俗化、形象化,甚至还现出一定的曲折性,这样,不但使语言表现出深层的意蕴,而且体现出语言的精练美。

这在借代修辞中,以专名代通名,以实数代虚数就是这样的表现形式。

我们举例来看:如,“僮仆六千,*五百。

隋珠照日,罗衣从风。

自汉晋以来,诸王豪侈,未之有也。

”(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高阳王寺》)文中的“隋珠”即隋侯珠,相传隋候救活了一条大蛇,后大蛇衔来一颗明珠报答他。

这里用“隋珠”代名贵的宝珠,不但使读者品味了美好传说的意义,而且也使语言简洁、凝练,给读者留下了审美想象空间。

又如,“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文句中是数词的虚指,“七年之病”是指多年的痼疾,“三年之艾”指陈年久藏的艾叶。

在汉文化中,“三”、“七”、“九”等数词,有代表“多”的虚指功能,在这里以“七”、“三”代“多”,避免了“多”字的重复,而且显得简洁明了。

这个在我们创造诗歌的时候,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二、增强语言的形象美:运用修辞手法是为了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

借代的修辞手法具有一种替换性特征,因而可以将抽象的、生硬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从而易于读者的接受和理解。

在借代修辞手法中,表现为以事物的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

高中语文 高三一轮复习:诗歌中的借代

高中语文 高三一轮复习:诗歌中的借代

借代是一种修辞手法,指不直接把所要说的事物名称说出来,而用跟它有关系的另一种事物的名称来称呼它。

被替代的叫"本体",替代的叫"借体","本体"不出现,用"借体"来代替。

注意:二者之间没有相似点,只有相关性。

恰当地运用借代可以引人联想,使语句拥有形象突出、特点鲜明、文笔精炼、具体生动的效果。

借代的方法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部分代整体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

1.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2.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念奴娇·赤壁怀古》)3.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特征代本体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1.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陈毅《梅岭三章》)2.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如梦令》)3.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赋得古原草送别》)4.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赠孟浩然》)具体代抽象1.南国烽烟正十年。

(《梅岭三章》)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春望》)3.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扬州慢》)4.举酒欲饮无管弦。

(《琵琶行》)工具代本体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陋室铭》)2.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过零丁洋》)3.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晏殊《蝶恋花》)专名代泛称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1.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琵琶行》)2.绿珠捧琴至,文君送酒来。

(庾信《春赋》)3.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李贺《南园十三首》)4.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短歌行》)官职代本体1.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琵琶行》)2.江州司马青衫湿,宣城太守知不知。

(《红线毯》)3.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第二十一章 修辞(五)-高中古代诗歌写作手法鉴赏教学

第二十一章 修辞(五)-高中古代诗歌写作手法鉴赏教学

第二十一章修辞(五)-高中古代诗歌写作手法鉴赏教学【手法简介】(借代、双关、互文)1.什么是借代手法?借代指的是不直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而是借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这种辞格也叫做“换名”。

其中,用来代替的事物叫做借体,被代替的事物叫做本体。

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以杜康借代指酒。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想当年,金戈铁马”,以“金戈铁马”借代指精锐部队。

文天祥《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以“干戈”借代指战争李贺《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

收取关山五十州”,以“吴钩”借代武器,以“带吴钩”借代从军出征一事。

刘禹锡《陋室铭》“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以丝竹借代指音乐。

白居易《琵琶行》“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以管弦借代指音乐范仲淹《岳阳楼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以“庙堂”借代指指朝廷。

吴伟业《圆圆曲》“痛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以红颜借代指美女。

孟浩然《过故人庄》“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以桑麻指农事。

李白《望天门山》“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以船的一部分“帆”借代代船。

2.什么是双关双关是一种修辞手法,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或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两种意思,言在此而意在彼,这一种修辞手法叫做双关。

双关一般可分为“谐音双关”和“语意双关”两种。

如刘禹锡《竹枝词二首》“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与“情”谐音双关;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春蚕到死丝方尽”,“丝”与“思”谐音双关;《西洲曲》“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莲子”与“怜子”谐音双关也。

如《子夜歌》“空织无经纬,求匹理自难”,字面上是说织成“布匹”,实际上指结为“夫妻(匹偶)”也,这就是语意双关。

3.什么是互文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是“参互成文,合而见义”,具体来说,就是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只有由上下文意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借代有哪几种类型?
二、专名代本体
是指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作借体代替本体 事物的名称。 例:1、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唐代 白居易《琵琶行》 以“管”“弦”代指管乐器、弦乐器,进而借代音乐。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刘禹锡《陋室铭》 丝竹代指音乐 3、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 以传说中发明酒的人杜康来代称酒。
1、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文天祥《过零丁洋》)
“干戈”本是两种武器,这里代指战争。 2、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
“吴钩”:古代吴国所制弯形宝刀,后泛指刀剑。 3、纨裤不饿死,儒冠多误身。(杜甫《赠韦谢谢聆听!
建筑局部代宫殿的整体
如梦令(其二)
“绿肥红瘦”一语,是全词的精绝之笔, 历来为世人所称道。
宋·李清照
妙用借代,巧显对比。诗中用“绿”和
“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肥”形
容雨后的叶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谢稀少。绿
叶繁茂,红花凋零。“红瘦”表明春光渐渐
例: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此句中把“白雪”比作“梨花”,二者有相似点。本体和喻词均不 出现,这是典型的借喻。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落红,用颜色代称花,此指代落花。只有相关性,没有相似点。这是借代。
古诗词中的借代知多少
1、桑梓:家乡 2、桃李:学生 3、南冠:囚犯 4、戎 马、干戈、烽烟、烽火:战争 5、手足:兄弟 6、汗 青:史册 7、桑麻:农事 8、布衣:平民
广东省梁梅名师工作室
茂名市第一中学 陈玉琴
什么是借代?
借代:指的是不直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而是借和它密切相关
的名称去代替,这种辞格也叫做“换名”。其中,用来代替的事 物叫做借体,被代替的事物叫做本体。 如:一个红领巾牵着一个老人过马路。
红领巾:代指少先队员。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 孤帆:代指船,帆是船的一部分。
借代可使语言简洁、生动、形象化,唤起读者的联想。
借代有哪几种类型?
一、特征代本体 指的是用借体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朱门”古代王侯贵族的住宅大门漆成红色以示尊贵,古以“朱门”为贵族 邸第的代称。这里代指富贵人家。 2、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李白《将进酒》) “钟鼓馔玉”,鸣钟鼓,食精美的食物。代指富贵利禄。 3、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红巾翠袖”:女子装饰,代指美人。
借代有哪几种类型?
三、具体代抽象
指的是用具体事物代替相关的抽象事物。 例: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 “庙堂”借指朝廷 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烽火”代指战争。
四、局部代整体
就是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代替该事物。
例:1、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樯橹:樯,挂帆的桅杆;橹,一种摇船的桨;樯橹代指帆船。 2、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李煜《虞美人》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消逝,而“绿肥”象征着绿叶成荫的盛夏即 将来临。
原本平常的四字,经词人的搭配组合,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竟显得如此色彩鲜明、形象生动,引人想象,
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
借代和借喻的区别
1、借喻是借而不代,借代是代而不喻。 2、借喻侧重“相似性”,借代侧重“相关性”。 3、借喻可还原为明喻,借代则不能。 借喻还原三个要素(本体、喻体和喻词) 都可出现,而借代只能是一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