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代修辞手法详解

合集下载

诗词创作中的借代修辞

诗词创作中的借代修辞

诗词创作中的借代修辞诗词创作中的借代修辞手法小议无缘传统修辞学将借代辞格定义为根据修辞需要,临时以相关的人或事物代替本来的人或事物的修辞格,叫做借代。

借代重在事物的相关性,也就是利用客观事物之间的种种巧妙地形成一种语言上的艺术换名。

借代可以引人联想,使语言表达收到特点鲜明、形象突出、具体生动的效果。

(一)借代的分类借代这种修辞方法,在古典诗文里应用较广泛。

现就诗词创作中的借代分类归纳简析如下:第一,以部分代整体或以整体代部分。

①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以“骨”代替尸体,是部分代替整体。

表达者在感知反映冻死的人这一当前事物的时候,因为胸中已积压了万分悲愤,理性的直接的表达已经不能倾泻自己的愤怒,以“骨”代人,使表达者积压已久的郁闷之情得以发泄。

②唐杜甫《春望》: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白头代白发,是整体代部分。

诗人这一年刚45岁,但“白头”是写实——半年后,他在《北征》中曾再次提到:“况我堕胡尘,及归尽华发。

”“白头”而又稀疏到“不胜簪”的地步,其苍老之态可以想见。

他苍老得这么快,完全是忧国、伤时、思家所致。

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则更增一层悲哀。

第二,以事物的属性代替该事物。

①宋李清照《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绿”与“红”是借代的用法,分别以各自的颜色代替海棠叶与海棠花,加上“肥”与“瘦”两个拟人化的形容词的修饰,不仅把词人那种言之不尽、味之愈深的情感体验充分地表现出来,同时又为读者留下了广阔的审美想象空间和阐释余地。

②唐白居易《长恨歌》: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诗中以“倾国”代“佳人”,一方面突出了佳人超凡的美丽,引发了解读者对美的极限的想象。

另一方面,作者暗指了汉皇重色的后果,即国家的倾覆,给世人以警示。

第三,以专名代通名。

①唐白居易《琵琶行》: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善才是人名,善弹琵琶,后来就用他的名字泛指琵琶名师。

诗歌修辞手法—借代

诗歌修辞手法—借代

借代有哪几种类型?
二、专名代本体
是指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作借体代替本体 事物的名称。 例:1、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唐代 白居易《琵琶行》 以“管”“弦”代指管乐器、弦乐器,进而借代音乐。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刘禹锡《陋室铭》 丝竹代指音乐 3、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 以传说中发明酒的人杜康来代称酒。
1、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文天祥《过零丁洋》)
“干戈”本是两种武器,这里代指战争。 2、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
“吴钩”:古代吴国所制弯形宝刀,后泛指刀剑。 3、纨裤不饿死,儒冠多误身。(杜甫《赠韦谢谢聆听!
建筑局部代宫殿的整体
如梦令(其二)
“绿肥红瘦”一语,是全词的精绝之笔, 历来为世人所称道。
宋·李清照
妙用借代,巧显对比。诗中用“绿”和
“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肥”形
容雨后的叶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谢稀少。绿
叶繁茂,红花凋零。“红瘦”表明春光渐渐
例: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此句中把“白雪”比作“梨花”,二者有相似点。本体和喻词均不 出现,这是典型的借喻。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落红,用颜色代称花,此指代落花。只有相关性,没有相似点。这是借代。
古诗词中的借代知多少
1、桑梓:家乡 2、桃李:学生 3、南冠:囚犯 4、戎 马、干戈、烽烟、烽火:战争 5、手足:兄弟 6、汗 青:史册 7、桑麻:农事 8、布衣:平民
广东省梁梅名师工作室

修辞手法借代与拟物的语言表达方式

修辞手法借代与拟物的语言表达方式

修辞手法借代与拟物的语言表达方式修辞手法是一种文学表达的艺术技巧,通过运用特定的语言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增强意境的传达效果。

在修辞手法中,借代和拟物是常见的两种语言表达方式。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两种修辞手法的特点以及它们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

一、借代的语言表达方式借代是利用一种物象来代表另一种物象,通过借用、拟态等手段,使文学作品的表达更加具体形象。

借代通常使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和象征。

比喻是通过将两个不同事物进行比较,来突显其共同之处。

比喻使得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可感,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比如,“他的声音如同一股清泉,令人心旷神怡。

”通过将声音与清泉进行比较,给读者带来了清新、澄澈的感受。

拟人是将无生命的对象赋予人的特征和形象,使其具有人的思维、感情和行为。

拟人可以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意境。

例如,“树叶轻轻地低下了头,似乎在向行人告别。

”这里将树叶赋予了人的行为,给读者带来了亲切感和情感。

象征是通过一种事物代表另一种更为抽象的事物,表示一种深层含义。

象征在文学作品中起到隐喻和象征之间的转换作用,给读者留下了无穷的想象空间。

例如,“玫瑰花象征着爱情和美丽。

”通过玫瑰花与爱情进行象征,创造了浪漫而深刻的意境。

二、拟物的语言表达方式拟物是将物象本身的特征和形态作为语言表达的依据,通过模拟实际场景和物体的情景,使读者感受到一种真实的存在感。

拟物通常采用拟声、拟态和拟景等方式。

拟声是通过语言声音的模拟来表达事物的声音、动作和情感。

例如,“风呼呼地吹过,树叶沙沙作响。

”通过模拟风声和树叶的声音,使读者感受到了清风拂面的真实场景。

拟态是通过模拟事物的外形和动作来使语句更具形象感。

例如,“小溪像一匹飞奔的绿马,奔驰而过。

”通过比喻小溪为飞驰的绿马,让读者感受到了小溪的迅猛和奔放。

拟景是通过模拟事物所呈现的景象和画面,使读者感受到一种深刻的视觉感受。

例如,“夜空中繁星点点,如同银河倒挂。

”通过比喻繁星点点为银河倒挂,使读者感受到星空的辽阔与壮美。

(完整版)借代修辞手法详解

(完整版)借代修辞手法详解

借代一、定义: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

二、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

三、作用: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四、方法:①部分代整体。

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

例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用船的一部分“帆”代替船。

这首诗的人大都赞赏“两岸青山相对出”的“出”字,因为它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但却很少去考虑诗人何以有“相对出”的感受(《望天门山》)②特征代本体。

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故乡》)③具体代抽象例如:南国烽烟正十年。

“烽烟”,原是古代边境用以报警的烟火,这里代指战争,把战争这个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了。

(《梅岭三章》)④工具代本体。

例如:等到惊蛰一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

“囤”是装粮食的工具,用“亮了囤底”代指缺了粮;“锅”是做饭的工具,用“揭不开锅”代指没饭吃。

(《榆钱饭》)⑤专名代泛称。

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第二个“李公朴”,代指不怕流血牺牲,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战斗的人们(《最后一次讲演》)五、注意事项借代,顾名思义便是借一物来代替另一物出现,因此多数为名词。

使用时,必须考虑替代的正当性与通用性,尽量不要化简为繁,并且要让文义通顺。

并且,此时的借代一般是类似于以小见大,用小事物来反映大的局面或情况,使句子形象具体。

通俗的说,借代是一种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体”,“本体”不出现,用“借体”来代替。

性质却完全不同。

借喻侧重相似性,借代侧重相关性;借代的本体与借体之间有实在的关系,一般地说,这种关系还是相当密切的;有的相似点,通过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

《现代诗歌的写作》的借代修辞

《现代诗歌的写作》的借代修辞

《现代诗歌的写作》的借代修辞今天我们学习借代修辞手法的审美效果:为了配合各位老师的讲课我们这节课在举例中仍然使用古体诗歌为主借代修辞方法就是不直接把要表达的事物名称说出来,而是换用一个与该事物有关的名称。

这种修辞手法往往给予联想的心理机制,表现出事物之间(本体与借体)的“种属”、“主宾”、“偏全”、“因果”等不同关系,并与表达者在感知事物中的观念相联系,因而,借代的修辞手法体现出了自身的语言表达形式,从而产生特有的借代也称代称。

这种审美艺术效果。

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我们分开来学习:一、促进语言的精练美:在写文章时,由于有些说法(事物)不易称说,也不愿直说,或者有意换用,从而找一个与此相关的说法(事物)来代替。

这不但使复杂说法(事物)简单化、通俗化、形象化,甚至还现出一定的曲折性,这样,不但使语言表现出深层的意蕴,而且体现出语言的精练美。

这在借代修辞中,以专名代通名,以实数代虚数就是这样的表现形式。

我们举例来看:如,“僮仆六千,*五百。

隋珠照日,罗衣从风。

自汉晋以来,诸王豪侈,未之有也。

”(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高阳王寺》)文中的“隋珠”即隋侯珠,相传隋候救活了一条大蛇,后大蛇衔来一颗明珠报答他。

这里用“隋珠”代名贵的宝珠,不但使读者品味了美好传说的意义,而且也使语言简洁、凝练,给读者留下了审美想象空间。

又如,“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文句中是数词的虚指,“七年之病”是指多年的痼疾,“三年之艾”指陈年久藏的艾叶。

在汉文化中,“三”、“七”、“九”等数词,有代表“多”的虚指功能,在这里以“七”、“三”代“多”,避免了“多”字的重复,而且显得简洁明了。

这个在我们创造诗歌的时候,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二、增强语言的形象美:运用修辞手法是为了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

借代的修辞手法具有一种替换性特征,因而可以将抽象的、生硬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从而易于读者的接受和理解。

在借代修辞手法中,表现为以事物的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

诗中的修辞借代

诗中的修辞借代

诗中的修辞借代
修辞借代是诗歌创作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它是指作者用一个
事物代替另一个事物,以便更形象、生动地表达出自己要表达的内容。

这种手法不仅在诗歌中使用广泛,也在日常生活中不时出现。

在诗歌中,作者经常使用借代手法来达到美的目的。

比如宋代诗
人辛弃疾在《水调歌头》中表达自己无法回到旧日的生活,使用了
“东风不与周郎便”的手法,用周瑜代替自己,表达自己在政治上受
挫的失落。

借代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用到,比如我们平时常说的“口水”一词。

口水本来是指口腔中的分泌物,但常被用来形容某些人结巴、表
达能力不强,不能流利地说话,这里就使用了借代手法。

在文学创作中,借代手法可以让作品更具想象力和艺术性,同时
也能让读者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作者的观点。

因此,学会使用借代手
法对于写作和创作都是非常重要的。

浅析借代修辞手法

浅析借代修辞手法

浅析借代修辞手法中文系汉语言专业吴涛10220122202405摘要借代作为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法,早在古代就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借代的方式有许多类型,并且随着时代的不断推移运用的类型在日益扩大和完善。

运用借代手法得当,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积极修辞效果,使语言形象、具体、深刻,免除呆板而富于变化,充分表达思想情感。

当然借代的运用也有一定的规则,有许多值得注意的地方,同时,借代和借喻有很多相似之处,要明确区别这两种修辞手法。

关键词借代类型运用作用借喻一、借代的定义不直接说出人或者事物的名称,而另外用与其有关联的事物的名称来称代,这种修辞方式叫做“借代”。

(《汉语修辞通论》王勤著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不称说事物本身,而借相关的事物来称代,叫做借代。

(《修辞学》李维琦著湖南人民出版社)借代是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者事物,而是“借”同要说的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其他事物来“代”的一种修辞手法。

(《修辞的艺术》刘继超高月丽著石油工业出版社)二、借代最常见的类型1.“借”要说的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来“代”所要说的人、事。

大耳儿最叵信。

《后汉书·吕布传》“大耳儿”代刘备。

《三国志》中说,“顾自见其耳”,刘备耳朵大的出奇。

他端坐在主宾席上,左边是米业巨商李老板,右边是商业巨头马会长。

在这群光头、毡帽、长衫、马褂中间,他有种鹤立鸡群的气度。

(《张玉良传》石楠)不直接说商业界的上层人物,而用他们的外貌和穿着“光头、毡帽、长衫、马褂”来代替。

2.“借”具有典型性的人的专名“代”一般人不明为君之职分,则市井之间,人人可欲,许由、务光所以旷后世而不闻也。

(黄宗羲《原君》)用“许由、务光”代不愿居君位的人。

传说尧把天下让给许由,他不受逃隐到山中。

汤把天下让给务光,务光拒绝投水自杀。

我熟悉陆文婷们的经历和处境,了解他们肩负的重担,知道他们生活的艰辛。

(谌容《写给人到中年的读者》)借专名“陆文婷”来泛指一切的中年知识分子。

3.“借”具体事物“代”抽象事物,抽象代具体。

2015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复习:借代

2015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复习:借代

2015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复习:借代
借代
(1)借代的特点及其作用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

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

作用: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2)借代的种类①特征代本体。

例如:大胡子凶神恶煞地吼叫着;你们这一车西瓜也不必过秤,一百张大团结我们包圆儿了。

②具体代抽象。

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用小米加步枪(武器装备),打垮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马之悦鬼着呢,连替中农说几句公道话是前怕狼后怕虎的,唯恐丢了乌纱帽(官职)。

③专名代泛称。

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中国人民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借代修辞手法详解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借代
一、定义:
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

二、借代种类:
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

三、作用:
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四、方法:
①部分代整体。

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

例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用船的一部分“帆”代替船。

这首诗的人大都赞赏“两岸青山相对出”的“出”字,因为它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但却很少去考虑诗人何以有“相对出”的感受(《望天门山》)
②特征代本体。

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故乡》)
③具体代抽象
例如:南国烽烟正十年。

“烽烟”,原是古代边境用以报警的烟火,这里代指战争,把战争这个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了。

(《梅岭三章》)
④工具代本体。

例如:等到惊蛰一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

“囤”是装粮食的工具,用“亮了囤底”代指缺了粮;“锅”是做饭的工具,用“揭不开锅”代指没饭吃。

(《榆钱饭》)
⑤专名代泛称。

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第二个“李公朴”,代指不怕流血牺牲,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战斗的人们(《最后一次讲演》)
五、注意事项
借代,顾名思义便是借一物来代替另一物出现,因此多数为名词。

使用时,必须考虑替代的正当性与通用性,尽量不要化简为繁,并且要让文义通顺。

并且,此时的借代一般是类似于以小见大,用小事物来反映大的局面或情况,使句子形象具体。

通俗的说,借代是一种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

被替代的叫“本体”,替代的叫“借体”,“本体”不出现,用“借体”来代替。

借代与借喻有相近的地方,都是用一事物代另一事物,但它们的性质却完全不同。

借喻是喻中有代,借代是代而不喻;
借喻侧重相似性,借代侧重相关性;
借喻可以改为明喻,借代则不能。

借代的本体与借体之间有实在的关系,一般地说,这种关系还是相当密切的;
借喻的本体与喻体是本质不同的事物,人们不过根据它们之间具有的相似点,通过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