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代修辞手法详解
诗歌修辞手法—借代

借代有哪几种类型?
二、专名代本体
是指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作借体代替本体 事物的名称。 例:1、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唐代 白居易《琵琶行》 以“管”“弦”代指管乐器、弦乐器,进而借代音乐。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刘禹锡《陋室铭》 丝竹代指音乐 3、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 以传说中发明酒的人杜康来代称酒。
1、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文天祥《过零丁洋》)
“干戈”本是两种武器,这里代指战争。 2、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
“吴钩”:古代吴国所制弯形宝刀,后泛指刀剑。 3、纨裤不饿死,儒冠多误身。(杜甫《赠韦谢谢聆听!
建筑局部代宫殿的整体
如梦令(其二)
“绿肥红瘦”一语,是全词的精绝之笔, 历来为世人所称道。
宋·李清照
妙用借代,巧显对比。诗中用“绿”和
“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肥”形
容雨后的叶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谢稀少。绿
叶繁茂,红花凋零。“红瘦”表明春光渐渐
例: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此句中把“白雪”比作“梨花”,二者有相似点。本体和喻词均不 出现,这是典型的借喻。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落红,用颜色代称花,此指代落花。只有相关性,没有相似点。这是借代。
古诗词中的借代知多少
1、桑梓:家乡 2、桃李:学生 3、南冠:囚犯 4、戎 马、干戈、烽烟、烽火:战争 5、手足:兄弟 6、汗 青:史册 7、桑麻:农事 8、布衣:平民
广东省梁梅名师工作室
借代的七种类型

借代的七种类型借代是修辞手法中的一种,指的是用另外一种词语来代替原本应该使用的词语,以达到表达的效果。
借代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也可以加深读者对文章的理解和印象。
本文将介绍七种常见的借代类型,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一修辞手法。
一、隐喻借代隐喻是修辞手法中的一种,指的是用某种形象的比喻来表达某种事物。
隐喻借代就是在文章中用隐喻来代替原本的词语。
例如,“他是一只骄傲的孔雀”中的“孔雀”就是一种隐喻,用来形容“他”的骄傲。
二、拟人借代拟人是修辞手法中的一种,指的是把非人物的事物或抽象概念赋予人的性格、行为、感受等,使其具有人的形象。
拟人借代就是用拟人手法来代替原本的词语。
例如,“大地在呼唤雨水”中的“大地”就是用拟人手法来形容地球在渴望雨水。
三、换喻借代换喻是修辞手法中的一种,指的是用一个常见的词语来代替一个专业术语或不常见的词语,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
换喻借代就是在文章中用换喻来代替原本的词语。
例如,“人体的血液就像是一条河流,流淌在人体的各个部位”中的“河流”就是用换喻来形容血液的流动。
四、借物借代借物是修辞手法中的一种,指的是用一个具体的事物来代表一个抽象的概念或情感。
借物借代就是在文章中用借物手法来代替原本的词语。
例如,“他的心像一片湖水,平静而深邃”中的“湖水”就是用借物手法来形容他的心境。
五、借景借代借景是修辞手法中的一种,指的是用一个具体的场景来代表一个抽象的概念或情感。
借景借代就是在文章中用借景手法来代替原本的词语。
例如,“雪花飘落,如同银色的蝴蝶舞动在空中”中的“银色的蝴蝶”就是用借景手法来形容雪花的美丽。
六、借代借代借代借代是指在文章中用一个借代来代替另一个借代,以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
例如,“他的心境如同一片乌云,笼罩着整个城市,遮蔽了阳光,让人感到沉闷和压抑”中的“乌云”和“遮蔽阳光”都是用借代来形容他的心境,从而增强了表达的效果。
七、双关借代双关是指在一句话中使用两个或多个意思相近或相反的词语,以达到表达的效果。
(完整版)借代修辞手法详解

借代一、定义: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
二、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
三、作用: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四、方法:①部分代整体。
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
例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用船的一部分“帆”代替船。
这首诗的人大都赞赏“两岸青山相对出”的“出”字,因为它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但却很少去考虑诗人何以有“相对出”的感受(《望天门山》)②特征代本体。
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故乡》)③具体代抽象例如:南国烽烟正十年。
“烽烟”,原是古代边境用以报警的烟火,这里代指战争,把战争这个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了。
(《梅岭三章》)④工具代本体。
例如:等到惊蛰一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
“囤”是装粮食的工具,用“亮了囤底”代指缺了粮;“锅”是做饭的工具,用“揭不开锅”代指没饭吃。
(《榆钱饭》)⑤专名代泛称。
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第二个“李公朴”,代指不怕流血牺牲,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战斗的人们(《最后一次讲演》)五、注意事项借代,顾名思义便是借一物来代替另一物出现,因此多数为名词。
使用时,必须考虑替代的正当性与通用性,尽量不要化简为繁,并且要让文义通顺。
并且,此时的借代一般是类似于以小见大,用小事物来反映大的局面或情况,使句子形象具体。
通俗的说,借代是一种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体”,“本体”不出现,用“借体”来代替。
性质却完全不同。
借喻侧重相似性,借代侧重相关性;借代的本体与借体之间有实在的关系,一般地说,这种关系还是相当密切的;有的相似点,通过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
《现代诗歌的写作》的借代修辞

《现代诗歌的写作》的借代修辞今天我们学习借代修辞手法的审美效果:为了配合各位老师的讲课我们这节课在举例中仍然使用古体诗歌为主借代修辞方法就是不直接把要表达的事物名称说出来,而是换用一个与该事物有关的名称。
这种修辞手法往往给予联想的心理机制,表现出事物之间(本体与借体)的“种属”、“主宾”、“偏全”、“因果”等不同关系,并与表达者在感知事物中的观念相联系,因而,借代的修辞手法体现出了自身的语言表达形式,从而产生特有的借代也称代称。
这种审美艺术效果。
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我们分开来学习:一、促进语言的精练美:在写文章时,由于有些说法(事物)不易称说,也不愿直说,或者有意换用,从而找一个与此相关的说法(事物)来代替。
这不但使复杂说法(事物)简单化、通俗化、形象化,甚至还现出一定的曲折性,这样,不但使语言表现出深层的意蕴,而且体现出语言的精练美。
这在借代修辞中,以专名代通名,以实数代虚数就是这样的表现形式。
我们举例来看:如,“僮仆六千,*五百。
隋珠照日,罗衣从风。
自汉晋以来,诸王豪侈,未之有也。
”(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高阳王寺》)文中的“隋珠”即隋侯珠,相传隋候救活了一条大蛇,后大蛇衔来一颗明珠报答他。
这里用“隋珠”代名贵的宝珠,不但使读者品味了美好传说的意义,而且也使语言简洁、凝练,给读者留下了审美想象空间。
又如,“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文句中是数词的虚指,“七年之病”是指多年的痼疾,“三年之艾”指陈年久藏的艾叶。
在汉文化中,“三”、“七”、“九”等数词,有代表“多”的虚指功能,在这里以“七”、“三”代“多”,避免了“多”字的重复,而且显得简洁明了。
这个在我们创造诗歌的时候,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二、增强语言的形象美:运用修辞手法是为了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
借代的修辞手法具有一种替换性特征,因而可以将抽象的、生硬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从而易于读者的接受和理解。
在借代修辞手法中,表现为以事物的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
诗中的修辞借代

诗中的修辞借代
修辞借代是诗歌创作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它是指作者用一个
事物代替另一个事物,以便更形象、生动地表达出自己要表达的内容。
这种手法不仅在诗歌中使用广泛,也在日常生活中不时出现。
在诗歌中,作者经常使用借代手法来达到美的目的。
比如宋代诗
人辛弃疾在《水调歌头》中表达自己无法回到旧日的生活,使用了
“东风不与周郎便”的手法,用周瑜代替自己,表达自己在政治上受
挫的失落。
借代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用到,比如我们平时常说的“口水”一词。
口水本来是指口腔中的分泌物,但常被用来形容某些人结巴、表
达能力不强,不能流利地说话,这里就使用了借代手法。
在文学创作中,借代手法可以让作品更具想象力和艺术性,同时
也能让读者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作者的观点。
因此,学会使用借代手
法对于写作和创作都是非常重要的。
浅析借代修辞手法

浅析借代修辞手法中文系汉语言专业吴涛10220122202405摘要借代作为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法,早在古代就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借代的方式有许多类型,并且随着时代的不断推移运用的类型在日益扩大和完善。
运用借代手法得当,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积极修辞效果,使语言形象、具体、深刻,免除呆板而富于变化,充分表达思想情感。
当然借代的运用也有一定的规则,有许多值得注意的地方,同时,借代和借喻有很多相似之处,要明确区别这两种修辞手法。
关键词借代类型运用作用借喻一、借代的定义不直接说出人或者事物的名称,而另外用与其有关联的事物的名称来称代,这种修辞方式叫做“借代”。
(《汉语修辞通论》王勤著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不称说事物本身,而借相关的事物来称代,叫做借代。
(《修辞学》李维琦著湖南人民出版社)借代是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者事物,而是“借”同要说的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其他事物来“代”的一种修辞手法。
(《修辞的艺术》刘继超高月丽著石油工业出版社)二、借代最常见的类型1.“借”要说的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来“代”所要说的人、事。
大耳儿最叵信。
《后汉书·吕布传》“大耳儿”代刘备。
《三国志》中说,“顾自见其耳”,刘备耳朵大的出奇。
他端坐在主宾席上,左边是米业巨商李老板,右边是商业巨头马会长。
在这群光头、毡帽、长衫、马褂中间,他有种鹤立鸡群的气度。
(《张玉良传》石楠)不直接说商业界的上层人物,而用他们的外貌和穿着“光头、毡帽、长衫、马褂”来代替。
2.“借”具有典型性的人的专名“代”一般人不明为君之职分,则市井之间,人人可欲,许由、务光所以旷后世而不闻也。
(黄宗羲《原君》)用“许由、务光”代不愿居君位的人。
传说尧把天下让给许由,他不受逃隐到山中。
汤把天下让给务光,务光拒绝投水自杀。
我熟悉陆文婷们的经历和处境,了解他们肩负的重担,知道他们生活的艰辛。
(谌容《写给人到中年的读者》)借专名“陆文婷”来泛指一切的中年知识分子。
3.“借”具体事物“代”抽象事物,抽象代具体。
语文修辞借代

语文修辞借代一、借代的定义与作用借代是修辞手法中常见的一种,它通过用一个事物代替另一个事物,以达到某种表达的效果。
借代常常用于夸张、隐喻等情况下,能够使语言更加生动有趣,增强表达的力度与感染力。
二、夸张借代的运用1. “她是夜空中最亮的星。
”这句话中,“她”代表一个非常优秀的女性,通过将她比喻为夜空中最亮的星星,突出了她的美丽与光芒,给人一种极为高尚的感觉。
2. “这个问题比天大!”这句话中,“天大”代表了一种非常巨大的程度,通过将问题比喻为天大,强调了问题的重要性与严重性,使人们对问题更加重视。
三、隐喻借代的运用1. “他是一只鹰。
”这句话中,“他”被比喻为一只鹰,意思是他非常勇敢、机智和敏锐,能够迅速抓住机会。
这种比喻使人们对他的形象产生了深刻的印象。
2. “她是一朵盛开的玫瑰。
”这句话中,“她”被比喻为一朵盛开的玫瑰,意思是她非常美丽、娇媚,给人一种温柔和迷人的感觉。
这种隐喻使人们对她的美丽形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借代的优点与局限借代作为一种修辞手法,具有一定的优点与局限。
其优点在于能够使语言更富有表现力,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与艺术性。
借代的局限在于过于夸张与隐喻可能会使语言失去准确性,产生一定的歧义。
五、借代的运用技巧1. 选择恰当的比喻对象。
借代的效果与比喻对象的选择有很大关系,应根据表达的目的选择与之相符的事物进行比喻。
2. 注意借代的程度。
借代过于夸张可能会使语言失去准确性,因此在运用借代时要注意适度,避免过度渲染。
3. 结合上下文语境。
借代的效果受到上下文语境的影响,应根据上下文来选择最合适的借代方式,使表达更加连贯与自然。
六、借代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借代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非常广泛,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性与感染力。
例如,在《红楼梦》中,作者通过借代手法将贾宝玉比喻为一株“草”,表达了贾宝玉的纯真与脆弱。
七、借代的实际应用借代不仅在文学作品中有着广泛的运用,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实际应用。
借代修辞手法解释

借代修辞手法解释一、借代的定义借代指用某些与本意相近的词语代替原词,从而增加修辞效果的修辞手法。
二、借代的分类1. 同类借代:用同一范畴的词来代替本来要说的词。
2. 异类借代:用不同词类的语言来替换其他语言中的某个词汇。
3. 形声借代:以相同形状或相似的音调和韵律来取代原词。
4. 祷文借代:借用祈祷的语言代替一般性语言。
5. 反复借代:反复使用同一词汇来替换不同的内涵。
三、借代的例子1. 同类借代- 我的芳心熏染了三春(芳心代表了爱情,提高了表达的浪漫气息)- 四十年河西,南北多少事(河西指的是解放区的陇东一带,南北多少事代表着国家的分裂和内战)2. 异类借代-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海代表世界,月代表民族,表现出诗人的爱国情怀)- 分崔肝胆,结交皆忠诚(崔肝胆是古代名将,形容交情要求忠诚,结交的人必须信守承诺)3. 形声借代- 晨钟暮鼓(钟鼓指的是寺院的声音,表现一种平静)- 肆意妄为(妄指的是无可辩护的程序,令人感到惊讶)4. 祷文借代- 请门外邻居兼听(兼听代表请他们慈悲宽容,好像听到门外的声音)- 参天古树,君宜爱护(参天代表的是髙耸入云的古树令人感到敬畏,表达了爱护环境的观念)5. 反复借代-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云想代表的是遐想,花想代表的是幻想,融合在一起表现出无限的遐思和幻想)。
四、借代的效果1. 提高句子的艺术特点借代的语言具有艺术感染力,使句子的词汇表现更加丰富,加强了表现力,提高了句子的艺术特点。
2. 提高语言表现的含义借代常常用于刻画人物、描绘景色和表达思想情感等,增加了情感的体现,提高了语言表现的含义。
3. 起到极大的感染力借代的修辞手法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可以让人产生联想和情感上的共鸣。
4. 丰富语言表现的多样性借代的修辞手法可以增加语言的表达方式,丰富了语言表现的多样性,提高了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五、借代在文学创作中的应用借代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修辞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定义:
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
二、借代种类:
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
三、作用:
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四、方法:
①部分代整体。
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
例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用船的一部分“帆”代替船。
这首诗的人大都赞赏“两岸青山相对出”的“出”字,因为它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但却很少去考虑诗人何以有“相对出”的感受(《望天门山》)
②特征代本体。
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故乡》)
③具体代抽象
例如:南国烽烟正十年。
“烽烟”,原是古代边境用以报警的烟火,这里代指战争,把战争这个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了。
(《梅岭三章》)
④工具代本体。
例如:等到惊蛰一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
“囤”是装粮食的工具,用“亮了囤底”代指缺了粮;“锅”是做饭的工具,用“揭不开锅”代指没饭吃。
(《榆钱饭》)
⑤专名代泛称。
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第二个“李公朴”,代指不怕流血牺牲,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战斗的人们(《最后一次讲演》)
五、注意事项
借代,顾名思义便是借一物来代替另一物出现,因此多数为名词。
使用时,必须考虑替代的正当性与通用性,尽量不要化简为繁,并且要让文义通顺。
并且,此时的借代一般是类似于以小见大,用小事物来反映大的局面或情况,使句子形象具体。
通俗的说,借代是一种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方法。
被替代的叫“”,替代的叫“借体”,“本体”不出现,用“借体”来代替。
借代与有相近的地方,都是用一事物代另一事物,但它们的性质却完全不同。
借喻是有代,借代是代而不喻;
借喻侧重相似性,借代侧重相关性;
借喻可以改为,借代则不能。
借代的本体与借体之间有实在的关系,一般地说,这种关系还是相当密切的;
借喻的本体与是本质不同的事物,人们不过根据它们之间具有的相似点,通过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