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花的形态结构与果实、种子的形成.
高中生物竞赛之植物的繁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植物的繁殖器官→花,果实,种子花是被子植物特有的有性生殖器官,它是节间缩短的变态枝条,一朵典型的花由花柄、花托、花萼、花冠、雄蕊群、雌蕊群组成,各部分都是变态的叶。
一、花的结构1、花柄和花托①花柄花器官与植株或枝条连接的柄状结构(又称花柄)。
连接花和茎,运输各种物质(与茎相似),支持花使花向各方向展布。
果实形成时,花梗成为果柄。
②花托花柄顶端略膨大,着生花的其它部分的结构。
2、花被花被包括花萼和花冠。
花被在花中主要起保护作用,有些花的花被还有助于花粉传送。
花被由于形态和作用的不同,可分为内、外两部分,在外的称花萼,在内的为花冠。
①花萼:1花的最外轮变态叶,由若干萼片组成,常呈绿色。
2不同植物的花萼形态大小、颜色不同,构成花萼的萼片数目及其相互关系亦不同,是植物种分类的依据之一,其结构与叶相似。
②花冠:位于花萼的上方或内方,由若干花瓣组成。
按花瓣离合情况不同,花冠可分两种:离瓣花合瓣花*花冠的类型1十字形花冠:花瓣4片,呈十字形排列如油菜2蝶型花冠:如豌豆,黄豆3漏斗状花冠:如牵牛花4钟状花冠:如风铃草5管状花冠:如马兜铃6唇型花冠:如野芝麻7舌状花冠:如菊花8蔷薇形花冠:如桃,梨*花冠的对称辐射对称:如十字花科,菊科,桃两侧对称:如玄参科,兰科、唇型科,大豆不对称如美人蕉科*花瓣在花蕾时期的排列状态:1.镊合状:各花瓣的两边互相对立,但不相连接,基部相接,但不重叠。
2.覆瓦状:五花瓣中,一瓣在外,一瓣在內,其余三瓣各有一边在外,一边在內,互叠成覆瓦状。
3.螺旋状:各花瓣两边互相重叠。
例如锦葵。
3、雄蕊群1雄蕊由花药、花丝组成。
雄蕊又分为离生雄蕊和合生雄蕊。
①花药是花丝顶端膨大成囊状的部分,内部有花粉囊,可产生大量的花粉粒。
②花丝常细长,基部着生在花托或贴生在花冠上。
2*雄蕊不等长的两种特殊雄蕊:①二强雄蕊:含四枚雄蕊,其中两个明显长于另两个,如唇型科,玄参科。
②四强雄蕊:含六枚雄蕊,其中有四个较长,如十字花科。
花、果实与种子的结构观察

---------------------------------------------------------------最新资料推荐------------------------------------------------------花、果实与种子的结构观察实验七、生殖器官的形态与结构一、实验目的 1、进一步认识单、双子叶植物花的组成、类型和花芽分化的规律; 2、理解和掌握雌、雄蕊的发育及其结构; 3、认识开花传粉受精与果实和种子发育形成的过程与意义;二、实验要求 1、通过切片观察,认识双子叶植物花芽分化的过程和特征,理解与掌握花药、胚珠及贝母型胚囊的发育过程与特征; 2、以荠菜、小麦为例,理解和掌握单、双子叶植物胚和胚乳的发育形成方式与特征; 3、了解子房的结构组成,认识果实类型; 4、了解花粉粒的形成过程及其结构。
三、实验仪器、材料和试剂 1、仪器用具:生物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解剖针、擦镜纸、吸水纸; 2、材料:油菜或荠菜花、小麦幼穗系列切片、油菜花芽系列切片、棉花花芽系列切片、百合花药幼期横切片、百合花药成熟期横切片、小麦花药(花粉母细胞时期)横切片、百合子房横切片、苹果子房纵切片、小麦花系列切片、荠菜子房系列纵切片、荠菜果实、小麦子房系列纵切片、小麦颖果纵切面、棉子房系列横切片。
四、实验内容和方法(一)花芽分化 1.棉花花芽分化过程图7-1 棉花芽分化过程苞片原基分化图 9-5 棉花芽分化过程( iii)花瓣、雄蕊原基分化房,子1 / 11房内胎座上生有许多胚珠(图7-4B)。
图 7-2 棉花芽花萼原基分化取不同发育时期的棉花纵切片,在低倍镜下观察,可见其花芽分化过程为由外向内顺序进行,从苞片原基分化期(图 7-1),花萼原基分化期(图 7-2),花瓣和雄蕊原基分化期(图 7-3),最后分化出 3-5 个心皮原基分化期(图7-4A),心皮原基从分离逐渐到基部愈合成子2.油菜花芽分化过程取油菜不同发育时期的花芽纵切片,在低倍镜下可观察到,油菜花芽分化过程与多数双子叶植物的花芽分化过程一样,其分化顺序为:花萼原基分化期、花瓣原基分化期、雄蕊原基分化期、心皮原基分化期(图 7-6)。
大豆形态观察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大豆,又称黄豆,是豆科大豆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其种子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多种营养成分,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和油料作物。
为了了解大豆的形态结构及其生长过程中的变化,我们进行了大豆形态观察实验。
二、实验目的1. 观察大豆种子的外部形态结构。
2. 观察大豆在萌发过程中的形态变化。
3. 分析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生理现象。
三、实验材料与工具1. 实验材料:大豆种子、蒸馏水、培养皿、镊子、放大镜、记录纸、笔。
2. 实验工具:电子天平、恒温培养箱、显微镜。
四、实验方法1. 种子的预处理:将大豆种子用清水浸泡6小时,使其吸水膨胀。
2. 种子的形态观察:用放大镜观察大豆种子的形状、颜色、表面结构等特征。
3. 种子的萌发实验:a. 将浸泡好的大豆种子均匀地放入培养皿中,每皿10粒。
b. 向培养皿中加入适量蒸馏水,使种子表面湿润。
c. 将培养皿放入恒温培养箱中,保持温度在25±1℃,每天观察种子的萌发情况。
d. 每天记录种子的发芽数量、生长状态等。
4. 种子的生理现象观察:a. 使用电子天平称量大豆种子的重量,记录其初始重量。
b. 每隔一定时间,称量大豆种子的重量,观察其重量变化。
c. 使用显微镜观察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细胞结构变化。
五、实验步骤1. 种子的预处理:将大豆种子用清水浸泡6小时。
2. 种子的形态观察:a. 用放大镜观察大豆种子的形状、颜色、表面结构等特征。
b. 记录观察结果。
3. 种子的萌发实验:a. 将浸泡好的大豆种子均匀地放入培养皿中,每皿10粒。
b. 向培养皿中加入适量蒸馏水,使种子表面湿润。
c. 将培养皿放入恒温培养箱中,保持温度在25±1℃,每天观察种子的萌发情况。
d. 每天记录种子的发芽数量、生长状态等。
4. 种子的生理现象观察:a. 使用电子天平称量大豆种子的重量,记录其初始重量。
b. 每隔一定时间,称量大豆种子的重量,观察其重量变化。
c. 使用显微镜观察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细胞结构变化。
洛阳市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名师选题

洛阳市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名师选题单选题1、图示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时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几个视野,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观察到视野④后,该同学向右上方移动装片可观察到视野②B.要使视野①的亮度增加,把显微镜移到明亮处即可C.按照正确的操作顺序,该同学观察到的视野依次是③④②①⑤D.由②到⑤的过程中先后经历了移动载玻片、转动转换器、调节细准焦螺旋、对光等答案:C分析:本题涉及到显微镜的使用和基本操作,难度适中。
结合图可知本题重点考查低倍镜转高倍镜的具体步骤,结合图,低倍转高倍的顺序是③④②①⑤。
A.视野④偏左下方,应向左下方移动玻片标本到视野中央,A错误。
B.增加显微镜的视野亮度,需要调节显微镜的遮光器或者反光镜,从而使视野变亮,B错误。
C.本选项考查低倍镜转换为高倍镜的过程,低倍镜转高倍镜时,需要移动玻片将物像调到视野中央,然后转动转换器放大物像,视野变暗后调节光圈或反光镜,最后调整细准焦螺旋使物像变清晰,C正确。
D.②已经位于视野中央,故不再移动载玻片,D错误。
故选C。
2、如图为绿色开花植物不同结构层次的变化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b过程指细胞分化,能使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发生变化B.通过b过程形成的上皮组织具有保护作用C.丁所示的结构属于营养器官D.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甲→丙→丁→戊答案:D分析:观图可知:a表示细胞的分裂、b表示细胞的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甲表示细胞、丙表示组织、丁花是器官、戊是植物体,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A.b过程指细胞分化,细胞的分化只是改变了细胞的形态、结构及功能,遗传物质并没有被改变,A错误。
B.通过b过程形成的具有保护作用的保护组织,上皮组织属于动物组织,B错误。
C.花与植物的繁殖有关,属于生殖器官,C错误。
D.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所以图中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甲→丙→丁→戊,D正确。
故选D。
通用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知识点题库 (2)

通用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知识点题库单选题1、我国有许多描写植物的优美诗句,如“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钩帘阴卷柏,障壁坐防风”“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春水绿于染”描写了藻类植物大量繁殖的现象B.“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描写的植物都能开花结果C.“卷柏”能产生孢子,“青松”能产生种子D.“卷柏”“牡丹”的根、茎、叶中都有输导组织答案:B分析:绿色植物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两大类,其中孢子植物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
苔藓植物无根,有茎、叶的分化,体内无输导组织。
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一般长的比较高大。
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都不结种子,都靠孢子繁殖后代,属于孢子植物。
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都用种子繁殖后代。
裸子植物的种子无果皮包被着,裸露,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能形成果实。
被子植物就是常说的绿色开花植物,包括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
种子的胚中有两片子叶的植物,叫双子叶植物(花生、向日葵、大豆等);种子的胚中有一片子叶的植物,叫单子叶植物(小麦、玉米、水稻等)。
A.“春水绿于染”描写的是藻类植物,藻类植物生物在水中,靠孢子进行繁殖,A正确。
B.“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描写的是苔藓植物,苔藓植物无根,有茎、叶的分化,体内无输导组织,靠孢子繁殖后代,属于孢子植物,不能开花结果;牡丹属于被子植物能开花结果,B错误。
C.“卷柏”属于蕨类植物,靠产生孢子进行繁殖;“青松”属于裸子植物,能产生种子,靠种子繁殖,C正确。
D.“卷柏”属于蕨类植物,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一般长的比较高大;“牡丹”属于种子植物,植物体内的根、茎、叶中都有输导组织,D正确。
故选B。
2、冬季在卧室内不能摆放过多的绿色植物过夜,这是因为()A.植物的生长需要营养B.植物生长过程中会释放有毒气体C.植物会释放出过多的氧气D.植物呼吸与人争夺氧气答案:D分析:植物细胞利用氧,将细胞内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物体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黄豆植物类群

黄豆植物类群黄豆,属于豆科植物,是一种常见的粮食和油料作物。
黄豆的植物类群包括豆科植物中的大豆属,是一类十分重要的农作物。
下面我将从植物特征、生长环境、栽培历史和经济意义等方面来介绍黄豆的特点。
黄豆的植物特征黄豆是一种一年生草本植物,株高一般在30-100厘米左右。
其茎呈四棱形,具有分枝,叶子为复叶,由3片叶小片组成。
黄豆的花为蝶形花,花色一般为白色或紫色。
黄豆的果实为豆荚,豆荚内含有黄豆种子。
黄豆的生长环境黄豆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对温度要求较高,适宜生长的温度为20-30摄氏度。
黄豆对光照也有一定的要求,喜欢充足的阳光照射。
土壤方面,黄豆对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适应性较强。
黄豆的栽培历史黄豆是我国古老的农作物之一,栽培历史悠久。
早在公元前5000年左右,我国的先民就开始种植黄豆。
在古代,黄豆是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被广泛种植和使用。
如今,黄豆已成为全球重要的粮食和油料作物。
黄豆的经济意义黄豆不仅是重要的粮食作物,还是重要的油料作物。
黄豆中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多种营养物质,对人体健康有很多益处。
黄豆可以加工成豆腐、豆浆、豆油等食品,被广泛应用于饮食领域。
此外,黄豆还可以提取大豆异黄酮等活性物质,用于药物和保健品的生产。
总结起来,黄豆属于豆科植物中的大豆属,是一种重要的粮食和油料作物。
黄豆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和肥沃的土壤,对光照要求较高。
黄豆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对人体健康有很多好处。
在我国的栽培历史中,黄豆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我们应该加强对黄豆的种植和利用,以满足人们对粮食和油料的需求,推动农业的发展。
豆科植物的共同特点

豆科植物的共同特点
豆科植物是一类重要的植物群体,包括了豆类、花生、蚕豆、菜豆、豌豆等众多植物品种。
它们的生长习性和特点有很多相似之处,下面是它们的共同特点:
1. 叶形多为复叶,具有三片或三片以上小叶,叶片通常具有羽状脉。
2. 豆科植物通常具有两个不同形态的根瘤,一种为小根瘤,另一种为大根瘤。
这些根瘤是由根部细菌引起的一种生物反应。
3. 豆科植物的花朵有规律地排列在花序上,花序有绳状、穗状、腋生或顶生等不同形态。
4. 豆科植物的花朵一般具有5片花瓣,其中第一片为龙骨瓣,第二片为旗瓣,第三片和第四片为翼瓣,第五片为龙骨瓣。
5. 豆科植物的果实大多是豆荚,豆荚的外壳通常有两个瓣,在成熟后裂开,露出种子。
总之,豆科植物具有明显的形态特点和生长特点,同时也是人们生活中重要的农业经济作物。
- 1 -。
大豆的生长与发育过程

大豆的生长与发育过程
1. 种子萌发阶段:
-大豆的生长与发育过程始于种子萌发。
种子吸收水分后,活化内部酶,开始进行呼吸和代谢活动。
-种子吸水后,膨胀并破裂种皮,从中释放出胚轴和根。
-根开始向下生长,胚轴则向上伸展,并展开子叶。
2. 幼苗期:
-在幼苗期,大豆的根系逐渐发达,向下深入土壤,吸收水分和养分。
-幼苗的叶片不断扩展,进行光合作用,产生能量和养分。
-幼苗期通常持续2到3周,期间植株的生长速度较慢。
3. 生长期:
-在生长期,大豆植株的生长速度加快,并开始形成茎和分枝。
-植株的叶片继续生长和展开,茎逐渐粗壮,以支撑更多的叶片和花朵。
-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条件下,大豆植株会不断延伸,并形成多个侧枝。
4. 开花期:
-大豆的开花期通常在生长期的第5至6周左右。
-大豆植株产生花序,花序上开放出一朵朵小花,花朵通常为白色或紫色。
-在花期,大豆依赖昆虫或风力进行花粉传播和授粉。
5. 结荚期:
-授粉成功后,大豆花朵逐渐凋谢,花柱基部开始发育成荚果。
-荚果逐渐膨大,内部形成种子胚乳,并逐渐变绿。
-大豆的叶片继续生长,为荚果提供养分。
6. 成熟期:
-大豆的成熟期一般在种植后80至120天。
-成熟期时,荚果由绿色转变为黄色或褐色,种子充实。
-当种子完全成熟后,荚果干燥并裂开,种子散落或收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豆花的形态结构与果实、种子的形成
大豆的花、果实(荚果)和种子属繁殖器官。
在植株生育过程中,繁殖器官是在营养器官生长到一定程度以后而产生的,认识和了解大豆生殖器官的形态结构对指导大豆生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花的形态
1、花的组成
大豆的花是由苞片、花萼、花冠、雄蕊群和雌蕊群等部分组成(图3-13)。
苞片,是在一朵花的下部长有两个绿色的小叶片。
花萼是花的最外轮,由五个萼片组成,基部连合成萼筒,顶端五裂,具表皮毛,呈绿色。
花冠位于花萼内侧,是花的第二轮,由五枚离生花瓣组成,各瓣形状、大小不尽相同,顶端较大的花瓣为旗瓣,两侧对称的两瓣为翼瓣,中央是两个花瓣较小,呈龙骨状,称为龙骨瓣。
花冠有白,紫二色,五瓣合拢,形状如蝶,故称蝶形花冠。
花冠内有雄蕊十枚,组成两组,其中九枚花丝合生,花丝彼此联合呈开口管状,另一枚单生。
因此,大豆雄蕊属于二体雄蕊,为豆科植物所特有的类型。
雌蕊一枚,由一心皮组成,位于花的最中央。
雌蕊由球形柱头、弯曲花柱和一室的子房三部分构成,子房外壁附有表皮毛和腺毛。
2、花序(花簇)
大豆的花很小,常在叶腋中成总状花序。
每个花序的花数变化很大,一般在15朵左右,最多可达40朵。
根据花序轴长度和花的数目,可将花序分为三种类型。
(1)长轴型花轴长10~15cm,每个轴上可着生10~40朵花,每节具1~2个花序。
此类型多为生育期长的晚熟种。
落花落荚较为严重。
(2)中长轴型花序轴长3~5cm,每个花序着生8~10朵花,每节l~3个花序,每节结荚3~5个,多则8~10个。
有限结荚习性的大豆多属于此种类型。
(3)短轴型花序轴较短,在3cm以下,第个花序数较少,一般在3~10朵,结荚数在3~5个之间,无限结荚习性的品种多属此种类型。
每株大豆的花数虽然很多,但是由于落花、落荚率高,一般高达30%~50%左右,个别可达70%以上。
因此,实际结荚数却较少,生产上解决大豆落花、落荚的问题,仍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二、大豆果实与种子的形成
大豆的果实包括果皮和种子两个部分。
果实的类型属于荚果,是由豆荚皮和豆粒两部分组成的。
果实的发育过程,就是胚珠发育形成种子,子房壁形成果皮的过程。
1、种子的形成
大豆胚珠的珠心产生八细胞胚囊,在双受精过程中,其中一个精子与卵结合成合子(受精卵),合子进一步发育形成大豆种子的胚。
另一个精子与二个极核结合形成初生胚乳核。
(1)胚的发育过程合子经过一定时间的休眠后开始分裂,第一次分裂(横裂)形成两个细胞,近珠孔端的一个细胞叫柄细胞,经过连续分裂形成胚根原和胚柄。
另一个细胞叫做胚细胞,经过多次分裂形成原胚。
在受精一周后,原胚迅速生长,受精半个月左右,原胚后期的球形胚体顶端,形成两个对称的突起,进而分化成两片子叶,并逐渐在两个子叶的凹陷处分化出胚芽。
与此同时,下端逐渐分化成胚轴和胚根,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胚。
发育中,子叶与整个胚分别旋转90°后固定其位置。
受精后的极核(初生胚乳核)经多次分裂,在胚囊中形成许多游离核,分布在胚囊边缘,游离核继而形成具细胞壁的胚乳细胞。
但随着胚的迅速发育,将内珠被和胚乳的细胞中原生质吸收而破裂,胚乳细胞逐渐消失。
所以成熟的大豆种子没有胚乳。
(2)种皮的形成在胚的发育过程中,胚珠的外珠被进一上不发育形成大豆的种皮。
内珠被在发育的过程中逐渐被胚同化吸收,因此形成的大豆种子只有一层种皮。
胚珠的珠孔发育形成种孔,胚珠的珠柄发育成种柄,种子成熟后种子与种柄断离后在种皮上留下痕迹,称为种脐。
2、果实的形成
大豆花的子房内一般有1~4个胚珠,在胚珠发育形成种子的同时,子房壁也随之发育,形成果皮,果皮包裹种子形成果实。
大豆果实的形态特点是:
(1)果实的形状,可分为丰圆和扁平两类,大多数品种为中间类型。
扁平荚为大荚,豆粒也多呈扁平形。
丰圆荚多为中、小荚,豆粒呈圆形或椭圆形。
有的荚果呈弯镰状(野生大豆或半野生大豆)、直葫芦形(小金黄),大多数品种介于中间类型。
(2)每荚粒数一般为1~4粒,极个别有5粒荚。
目前,生产上应用的大豆品种多数为3~4粒荚。
(3)荚大小,长短也有区别。
例如,同是三粒荚,大荚长度达4.5cm左右,小荚仅有1.5~2cm。
荚的宽窄程度也不一样。
通常大粒种荚较宽,小粒种荚较窄。
3、大豆果皮的构造
大豆果皮的构造可分为以下三部分
(1)外果皮由两层细胞组成。
外层细胞小型,排列整齐,细胞的直径几乎相等。
并附有表皮毛(茸毛)和多细胞的腺毛,结荚初期观察尤为明显。
第二层细胞直径较大,为横向长形细胞。
表皮下有两层同化组织,前期含有叶绿体。
其内有小维管束,呈网状遍及全荚。
(2)中果皮由多层大型近等直径的薄壁细胞组成,占整个果皮厚度一半以上。
(3)内果皮由数层纤维细胞组成。
结构致密,呈斜向排列。
果皮的机械组织发达,因此果皮比较坚硬。
大豆种子着生在荚的腹缝一侧,腹缝线两侧的维管束在果皮的腹缝线处合一,通过珠柄与种子内部的维管束连接产,将同化产物直接供给大豆种子生长、发育。